观照的温暖:《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影感受

2024-04-30

观照的温暖:《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影感受(精选2篇)

篇1:观照的温暖:《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影感受

观照的温暖——《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后感

何巧丽

这是一部美得像画一样的电影。

深山中,一潭碧水,“人生庵”,就坐落于湖心的一个平台上,老和尚和小和尚于此间生活,是的,生活。

老和尚出门采草药,小和尚亦步亦趋。

小和尚伤害小鱼,小蛇,小蛤蟆,老和尚看在眼里,请君入瓮之法。小和尚对着死去的小蛇大哭,他渐渐明白了他者的苦痛,他渐渐的能够共情,生出慈悲。人性的恶,老和尚了然于心,对于小和尚的行为,不起嗔念,观照,而后教育。

教育的目的如果剔除了教育者的嗔恨心,优越感,让被教育者能够在不觉羞愧的心态下,明白规矩,应当是难能可贵的。想到今天门诊的小姑娘,陪诊的姑姑一直在讲自己如何的为了小姑娘操碎了心,而小姑娘依旧白眼狼,不知好歹,小姑娘漠然的听着,无动于衷。只要披上爱的外衣,就可以随意的指责,批评,这种鲜花毒药,因其让被毒害者有苦难言,无处申诉而更见其杀人于无形的厉害之处。

青春期的暴风雨来了,小和尚为情欲驱使,私爱来庵中治病的女孩,佛堂之中,逾越无形的墙,逾越了佛门清规。小和尚沉醉欲望之美,老和尚看到欲望之苦:“淫欲引发占有欲”,进而一发不可收拾,情之所毒,正在于“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引自《牡丹亭》)。老和尚没有惩戒,只是送走了已经痊愈的女孩。小和尚情难舍,子夜出奔,带走了庵中珍贵的佛像。老和尚依旧过着日子,所有的一切,发生了的,未发生的,都是缘法,存在即合理。

多年后,小和尚因爱而不得,杀妻潜逃,再次回到了人生庵,老和尚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迎接了杀气腾腾的小和尚,说:“你长大了”,说“这些年你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说给我听听”。他观照着小和尚这个人,而非他的杀妻案,观照着他这具肉身中愉悦的,有趣的,支持性的,能供给自我以“自恋性确定感”的内容,我对你感兴趣,我想尽我所能的理解你,明白你所想,是你,你就是这么的珍贵。

警察找来了,老和尚请警察等等,等小和尚刻完经文再带他走,一夜的辛苦,晨曦中小和尚躺在《心经》上睡着了,警察脱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御寒。这一夜的挣扎,蜕变,醒来的,是一个觉着。

刑满后的小和尚,依然是一个中年人,再次回到庵中,修行,老和尚已然圆寂。是的,修行。顿悟,或者修行,都是通途,殊途同归。

又一春,有蒙面妇人把孩子送来庵中遗弃,情深难离,小和尚也能看在眼里,不加评判,然而他想去揭开妇人的面纱。离开的时候,妇人失足掉落冰窟,和尚凿冰,捞起妇人,伸手要揭去妇人面纱,这一刻,他大概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想知道是怎么样的人,会抛弃自己的孩子?而揭开的一刹,他终于参透,世间各有缘法,人人皆有苦衷,多年的情结,也在这一刻撤离了其投注的力量。

小和尚长成了老和尚,又一个小和尚正要红尘历劫。

电影中的老和尚,正如这深山中的潭水,温柔的映照,不起**,可是这一尺碧波,应该也是曾经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看尽人间春夏秋冬才汇聚于此的吧!

篇2:观照的温暖:《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影感受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导演金基德进行人性描摹的又一部力作,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之间的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相依为命,随着小和尚的长大,逐渐暴露了原始人性中的贪、淫、痴等丑陋的一面,在人世的情欲诱惑中迷失了自己。小和尚先后经历了偷情、还俗、杀妻、坐牢的痛苦,最后经过老和尚的点化终于了悟了尘世的宿命,并在老和尚圆寂后,接替掌管庵里的事务,直到有一天,庵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小和尚……与金基德以往所拍摄的其他电影风格不同,影片在拍摄手法中放弃了暴力美学的叙事风格,采取了唯美而从容的镜头叙事语言,结合佛教理念的“宿命“、“轮回”、“因果”与“禅机”,就如同影片标题所概括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轮回的,一个富有哲理的人生故事。

影片文化符号运用的效果分析

影片的结构共分为五段,分别春、夏、秋、冬、又一春、各为一个独立的篇章。在五个篇章当中,导演运用了许多的文化符号,从而起到串联剧情发展、完善影片结构与增强影片形式感的作用。下面,笔者将打破影片的篇章结构,根据符号在不同篇章的出现情况,具体解析影片中,几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对影片气氛空间构建、影片叙事手法以及影片主旨隐喻等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一)门——“宿命”

门的第一次重要出现,是在影片的片头。影片第一篇章“春”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扇紧闭的门,门上刻着两个神态威严的门神,随着这扇门的缓缓打开,镜头缓慢向前推进,视角突破门框,带领观众一同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平和的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的湖泊上,坐落着一间小庵,由此为全片奠定了叙事基调。

门,在佛学里代表的是一个虚无的空间,佛学里有遁入空门之说,因为佛教认为尘世间一切都是虚无的。影片中的门,是一个形式主义的门,门的四周环绕的是一片水泊,并无遮挡物,但是老和尚坚持把将它作为小庵的出入口,在影片中起着划分空间的重要作用。导演通过这扇门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是一扇划分了凡尘俗事与和尚们宗教生活的门。它象征着佛门的戒律威严与道德约束,门外的一切凡尘俗事本都不应被带入门内。同时,门也是串联影片情节的重要线索,影片中故事的一切起落都从这扇门的开合中展开。在这两扇门板一关一合之间,小和尚害死了小鱼和小蛇,与女施主偷情,脱离师门还俗下山,回小庵躲避警察追捕。就是因为徘徊在这扇门的两边,小和尚把不应当带进这扇门的人世间的欲望、爱恨情仇都带了进来,所以才会历经本不应该经历的痛苦。

门的第二次重要出现是在最后一个篇章“又一个春天”的第一个镜头。导演还是从这扇门的打开,象征着又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接着切换了一个全景,观众终于完整的看到了庵门头上“人生庵”三个字,顿时大彻大悟,这扇门开启的是一个人生,婉转的呈现了佛教里的“宿命”。笔者不得不感叹导演对形式感的把握,开头结尾呼应,借助这扇门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小鱼、青蛙、蛇——“因果”与“轮回”

运用大量的动物特写镜头或者结合动物形象表达贴近自然的情绪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这是金基德导演叙事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导演能够精准的把握不同动物的象征意义,用原始的动物生命去衬托人类生命的表现手法颇具张力。影片中,鱼、青蛙、蛇作为一组隐喻,一共完整的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出现是在篇章“春”中,小和尚还是幼年,他拿线绳在一端绑好石头,分别将另一端绑在小鱼、青蛙、蛇的身上。片中,小和尚在看到小鱼、青蛙、与蛇不能逃脱线绳的束缚而痛苦时发出开心爽朗的笑脸,童真的笑声与残忍的虐待动物的做法给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人性的恶与善在童真的笑脸之下让人难分真伪,令观众一时错愕。导演在此时也借助这组动物形象为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蛇和小鱼因为小和尚的折磨而死。影片中,蛇象征着淫欲,小鱼象征着自由与爱情,小和尚最终因为执迷与女施主的爱情,执迷于淫欲而破戒下山还俗,原来小和尚的宿命在幼年时候就因为自己折磨而死的小鱼和蛇而注定背负,强化了佛家“事事皆有因果”的宗教观念。

第二次出现是在篇章“又一个春天”当中,小和尚在老和尚死后接管了人生庵,同样收养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就像当年的他一样可爱调皮,但是,剧情峰回路转的一幕来了,这个小和尚同样抓住了一只小鱼、青蛙、蛇,分别往它们的嘴里塞进一块石子,小鱼、青蛙、蛇当场毙命。这第二组形象的出现更加震慑人心,将佛家的“人世轮回”之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导演精巧的构思。导演运用同样的符号,不同的情节,一边为小和尚的未来感到担忧,一方面为人世间皆以注定的轮回因果之说所震撼,同时也为无法掌控的命运感到无奈。

(三)公鸡——“禅机”

公鸡在全片中总共出场四次,但是每次出场都是连接着一个剧情的小高潮出现,在全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公鸡,在符号文化里象征的是一种警觉意识,预示着危险的靠近和躁动的情绪。

影片中,公鸡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小和尚对女施主初萌爱意但还未跨越雷池的时候,导演特意给了公鸡踱步一个特写,预示着小和尚内心的躁动不安,同时给出观众一个警示的信号,领悟佛学“禅机”“的精妙就决定于此刻,然而小和尚还是没有警醒,自此一头坠入情欲的迷乱之中,剧情开始出现逆转。第二次是小和尚和女施主打情骂俏,这时候导演特意安排公鸡出场,在他们其中来回踱步,整个构图中公鸡的位置格外醒目,火红的颜色占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充满了讽刺意味。第三次是小和尚和女施主二人半夜溜到小船上偷情。次日清晨,二人赤身裸体的躺在小船中熟睡被老和尚发现,用一只鸡放到船上牵引二人的船回到湖心小庵中。老和尚再次用鸡作为提醒,但是小和尚此时已完全陷入情欲的执念当中,不顾老和尚的警醒和劝阻。公鸡的第四次出现也是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小和尚决心脱离师门私自下山。出人意料的,小和尚在走之前只带走了庵里的佛像和那只鸡,并且在下山途中把鸡重新放归了山野。原来,导演在这里隐喻:下山之后的小和尚,虽然心怀善念,但是放下了自己的“警觉”。人一旦放下警觉就会陷入愚钝、混乱与愤怒,为他日后杀妻、逃亡的生命旅程埋下伏笔。

小结

在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中,导演金基德利用了多达十几组的电影符号来进行内容结构的构架,影片整体结构严谨,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导演对于运用符号来增强影片形式感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影片中符号的运用在增强影片形式感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影片的空间布景来看,导演通一扇门、一间庵、一只船、一片湖泊,进行简洁背景排布,同时,用小和尚、老和尚、女人、小孩之间简单的人物关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单纯的场景空间,构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在一片宁静的空间氛围中,营造了了一个封闭有序的叙事空间。

二、从影片剧情线索来看,导演根据自己对符号文化独特意义的理解,结合了佛教的“轮回”、“宿命”、“因果”、“禅机”四大主旨,分别利用符号,鸡、鱼、青蛙、蛇等动物形象,进行了剧情的隐喻与线索串联,使全片情节设置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三、从影片的篇章结构设置来看,导演采取春、夏、秋、冬、以四季命名的篇章结构,画面格调与剧情的跌宕起伏恰好符合四季不同的季节特色。春季的萌动对应人性的启蒙,夏季的燥热对应人性的欲求,秋季的凄凉对应人性的挣扎,冬季的沉寂对应人性的感悟,又一春的万物复苏对应人性的回归。每个篇章各自独立结构特点分明、整体结构也完整统一。

纵观导演金基德的电影风格特点,他秉承了极简主义的风格,人物角色对白鲜少,剧情深入主要通过演员的动作、神态以及符号来展现,整体形式感强烈。更加擅长用电影中的符号来进行主旨隐喻,对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现象进行表达,引发观众的深思。影片中,他不仅充分的传递了文化符号的魅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到艺术的升华,让观众不仅沉醉在这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里,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人世无常难测,人性善恶循环的心理共鸣。

注释

[1]百 度 百 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541.htm

参考资料

1.王雅洁,简析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赤峰学院学报,2011.10(3)

2..郝董莉,《沉默的力量——金基德影像语言特征初探》,电影文学,2007.20

3.王志敏,《电影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上一篇:社区商业营销活动方案下一篇:6第六章法律法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