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假时的作文

2024-04-21

又到暑假时的作文(共12篇)

篇1:又到暑假时的作文

夏天,给人们的印象是激情的,活泼的,清爽的……

烈日炎炎的街道上,柏油路被太阳激情的光芒照得松软无比,像是走在成堆的落叶上,又像是在稀泥地上来回穿梭。一只小鸟刚落在柏油路上,只听“滋啦”一响,我猜小鸟白白嫩嫩的脚被烤箱一般的柏油路烤成黑色了。人们的头上,豆大的汗珠如雨一般,落在通红的脸颊上,止也止不住,很不是滋味。还好有那绿油油的大树撑开如大伞般的手臂,为人们带来一片阴凉,舒缓了躁动的心情。

天气闷热无比,突然,乌云布满了天空,一道闪电劈开满脸愁色的乌云,只听“哗”地一声,大雨倾盆而落,好似盛满水的杯子突然倾倒。一个个水珠好似跳伞兵从乌云中跳下,还没来得及撑开降落伞,就落入了大地。夏天的雨不长,过了一会儿,大雨在一阵风过后远去。这正如苏轼诗中说的“卷地风来忽吹散”一般。太阳拉开乌纱,大地又是一片光芒。

夏天,也有柔和的一面。夏日的小院中,池塘内一簇荷花荷叶开的宛如大伞,一只青蛙立在一片荷叶上,眼睛微闭,享受早晨柔和的阳光。几只蜻蜓不时轻轻掠过,在水面上点起波纹。这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天,有时让人酷暑难忍,有时让人汗流浃背,但它给我们带来了激情与畅快,这也是在一年四季中独一无二的。我们也在尽情地享受着!

篇2:又到暑假时的作文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爷爷奶奶看着我很无聊,便让我去田里体验体验。我爽快的答应了。

刚去到地里太阳有点晒,我有些后悔。而爷爷奶奶已经在地里干活了,此时的我却不知道干些什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想:“算了,我还是去那边拔草吧!”说着,我就去那块草多的地方拔草了。

刚拔完没多久,我就已经累的满头大汗了,再看看一旁的爷爷奶奶,汗水如雨般的下垂,爷爷的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衣服。我不禁回想起我平常不吃饭,挑食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每一粒米都是爷爷奶奶用汗水换来的。此时,脸上的汗水正好流到我的嘴角,尝出了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

爷爷随手从地里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用旁边的水管洗了洗,给我吃。我认为这是我一上午以来的收获,是最甜的西红柿。

体验了一上午的农活儿才知道多不容易,多难。

篇3:民国时的高考作文

自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三七年,国民政府没有搞全国统考和联合招生,高考全由各院校自行招生,但也受到教育部管理备案。至于是否考作文、怎样考,则是各有各招、各自命题的。只是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的三年多里,由于全国各大学纷纷迁移到以重庆为中心的比较安全的“大后方”,才实行全国统一招生,但作文题还是各出各的。

一九二九年北京大学的国文考试只是一道作文题,考生写好作文就行了。那年作文题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试题是:“清季曾、李诸人(即曾国藩、李鸿章)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甚火,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乙部试题是:“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一九三二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是要考生将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白话散文。

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有三四个题目供考生自选,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要考生对下联。“孙行者”即人们耳熟能详、协助唐僧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下联三个字当然也应该是个人名,此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结果只有三位考生对上,较佳一联对的是“胡适之”。“胡适之”是当时北大名教授(后为北大校长)。这里,一为神话人物,一为当代大儒,“孙”对“胡”(猢狲),“行”对“适”,“者”对“之”,可谓对仗工整、严丝合缝,既有趣又合乎要求。另一位考生答得更好,他写的是南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孙行者”,更是天衣无缝的“绝配”了!

出这道题的是清华名教授、国学大师陈寅恪。有人认为陈寅恪出此怪题是为了调侃一下胡适,其实非也,陈寅恪内定的标准答案是清代学者王引之和祖冲之二人。楹联也算我国国粹之一,陈寅恪希望通过“对对子”的形式来检阅考生的古文基础和国学修养,其初衷和用心之良苦不言而喻了。一九四六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招生,作文题是《学校与社会》。这道题目很简单,容易驾驭,多数考生不慌不忙信手写来,不到半小时就写出一千余字,当时京津一些报纸副刊还争相摘录刊登该届高考范文呢。

一些文学青年挥笔写文每每得心应手易如反掌,但在数学面前却往往如临深渊束手无策,其命运如何呢?民国时期一些青年才俊的高考经历,也颇值得回顾的。

一九三○年,二十六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而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三句话“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九十八分的高分。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其实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因作文过于优异(其它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师赏识而破格录取的,闻一多对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吧。臧克家因此成为闻一多的高足爱徒,与另一诗人陈梦家合称“闻门二家”。

一九二九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考试遭遇“滑铁卢”,只得了十五分,但国文和英文成绩却特别优秀,英文还得了满分,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他。从此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多了一位学术大师,其日后的代表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等更是名满天下。无独有偶,一九三○年吴晗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英文各得了一百分的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一百分,数学依然是零分。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吴晗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其杂文《谈骨气》还入选中学课本,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

民国时期算是历史上的乱世,但不可否认是一个大师辈出的辉煌时代,那个时期的学者文人有很多至今仍令我们怀念不已。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篇4:又到桂香满园时的作文

清晨,我推开窗户,闻到一阵似有若无的清香。是桂花开了吗?带着这份好奇我走下楼去寻找香味的来源。桂花正在初萌时期,远远望去看不见桂花的影儿,只有绿油油的树叶。树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树叶的`数目无法计算,太阳光照射在叶子上,发出绿色的光芒,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走近一瞧,金色的桂花点缀在嫩绿的叶子间,星星点点的,像一些黄黄的小珍珠,―颗颗金灿灿的小花被树叶挡在后面,又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色的绸扇后面挡住脸庞。一阵风吹来,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过了几天,桂花开花了,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挂在树枝上,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桂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金黄色的,有桔色的,有橙黄色的,还有淡黄色的。小小的花朵小而精巧,如果把眼前的景象看成一大幅活的雕刻品,那么,雕刻师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从五、六片嫩黄的中间,伸出几根细长细长的花蕊,可爱极了!

这天早晨,我再看花,发现桂花更繁茂了,一串串地挂在树枝上,从下面看,满树都是黄黄的桂花,一阵风吹来,许多桂花纷纷飘落,就像下了一场桂花雨,又像许多小小的金子从天而降。桂花的味道可得了,香飘十里。

篇5:又到一年高考时的作文

还没迈出考场,就开始想现在拥有的大把的自由究竟要如何挥霍。是窝在家中看久违的电视,还是和同学一起背包旅行;是抱着随身听听音乐,还是和同学一起去K歌。突然出现如此多的选择题,让我一时半会竟然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决择。最终,只是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吃顿毕业饭,讨论接下来的人生,然后喝的醉意朦胧地去KTV唱歌。

在接下来填报志愿和等待公布分数的日子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所措。尤其是填报志愿,三年的苦读,终怕因为志愿填错而懊悔一生。当时我们填报志愿不像现在这般合理,都是估分填写志愿。我们把厚厚的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过来翻过去,方案制定一个再否定一个,然后再重新排列志愿的先后顺序。尤其是那些估分在本科线左右的同学,更是无比慎重,仿佛面对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唯恐分数可以上个好学校却因志愿报错而棋差一招。现在作为过来人再看填报志愿,我认为分数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个大致的方向,不能只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变相的选择那些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较冷门的专业。否则,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又会成为困扰你的新问题。

篇6:又到桂花飘香时的初二作文

透过窗户,细望青山,山矮而可亲。清明明的四空,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随风传入了每一个呼吸的毛孔中。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又到桂花飘香时。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穿着外婆织的衣服,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月光轻轻柔柔地泻下来。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屋前的桂花树,在屋口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小星星,也赶热闹似的对我和外婆温柔地眨眨眼,低低地絮语。一片两片细小的桂花花瓣落在脸上,香香的,我轻轻地撞了撞外婆,问:“外婆,这是什么?”我调皮地把头一扭,花瓣就慢慢地飘落在地上。

“你个小坏蛋。”外婆刮了刮我的鼻子,“这是桂花的花瓣,闻闻看香不香?”外婆顺手从树上摘下几朵来。

我接过桂花闻了闻:“好香啊!”我大喊。

“桂花不仅香,还可以做桂花糕呢!要不要吃呀,小馋猫。”

我跳下躺椅,缠着外婆大喊:“要吃,我要吃嘛。”外婆没办法只能点头答应。外婆拉着我的手,慢慢地回家,临走时我还不忘看一眼那棵桂花树。

第二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我卷了卷被子,随手拿起闹钟一看。天哪!都八点了,昨天还说要和外婆一起做桂花糕,怎么一觉醒来就忘了呢。我一把把被子掀开,急急忙忙地刷好牙,洗好脸,拿了件衣服就往外跑。

打开房门,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边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跑向厨房,外婆正在蒸糕呢。可能是外婆看见我了吧,笑眯眯地说:“醒了,快穿好衣服来吃吧。”虽然我对今天的食言有点不好意思,可终究抵不过美食的`诱惑,还是坐下了。

外婆从厨房端出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真漂亮!像一朵朵小花,那么晶莹剔透。可惜我没有看到做法。咬下一口,软软的,甜甜的,但却甜而不腻,还带着股桂花的清香。我一下子吃了五六块,外婆站在旁边欣慰地笑了。

后来,外婆的屋子拆迁了,屋口的桂花树也被砍了。我慢慢长大了,回家上学了。逐渐功课越来越多,随之我去看外婆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意外地收到了外婆的一封信:

可爱的宝贝:

外婆年纪大了,不能常过来看你了,旁边是外婆给你做的你最爱吃的桂花糕。

外婆

我打开盒子一看,还那个样子很漂亮。咬下一口,当初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划过脸颊,滴落在信纸上。

篇7:又到暑假时作文初一

今天,我在家里睡懒觉,“叮咚。”一声门铃声打破了我的白日梦了。我大叫一声:“你是谁啊?”

“傻蛋,我是你表姐!”

“我妈应该给你钥匙了。”

我又躺在被里玩平板电脑。表姐还是老样把我拖地上“念经”给我听。我打断她的话说:“你够了没?”我说完,便下楼买吃的了,回来一看桌上全是吃的。

“这是你自己弄的?”

“没错!怎么样?”

我说:“我还是吃我买的吧。”

转眼间我买的吃的就被她给抢去了。

我只好吃表姐弄的了。我只尝了一小口。就觉得这味道真是酸甜苦辣咸,痛苦天天见。

“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

“你来吃吃。”

我抢过来我的吃的,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不过后来,我留了一个汉堡、一袋鸡肉块给她。

下午,我和表姐去游泳了。我说:“你会不会游啊?”“会”说完我便下水了。我先来了个“海底捕鱼”,又来个“青蛙连跳”。可她却来了个“水中芭蕾”。我说:“我们来一场比赛吧。”她说:“好”。

“预备,开始。”我来个仰泳,我看她要超过我了,我就展开双手,身体开始转起来——这是我自造的转转泳,后来还是她赢了。因为我的转转泳是后退的。

篇8:又到暑假时作文400字

走出楼下,暖风抚摸着脸颊,调皮的从我的脸上用毫无力量的小手“啪”的一声拍在我的脸上,然后悄悄逃走。不一会儿,又迎面袭击而来,吹的头发飞了起来,这调皮的小家伙看来还不想休息。

顺着风走,风和我是一伙的,当我将身子稍微倾倒一些,风就像是一层软软的、光滑的白云支撑着我,原来它也有帮助我的时候呢!

一旦惹怒了它,就算是这小家伙,也有很强的报复心。我要是逆风而行,它就吹乱我的头发,总跟我做对,说翻脸就翻脸。

这时在树下看书,松软的土地,炎热的太阳被绿树成荫的柳树们抢了风头,只透射一点光线照在树杈之中,暖风此时也不再和你作对,而是被书吸引了过去,和我同坐在一起,欣赏画中画,这幅天然的自然夏日画和书中作者描绘的夏日画,都别具一格。当你正看得入迷时,这些调皮的孩子加上调皮、爱玩的风宝宝的`助威,总是叫喊着,不停歇,真是精力旺盛,这些孩子和风宝宝还真是合得来,是个很好的组合呢!不过,树上的小鸟们都被他们震了下去。

篇9:又到离别时的散文

每每到这个时节,战友们又到分手的时候,我心里也回到我离开部队的那个时刻,与我分开了40余年的二连战友们,你们在何方?.......。

友谊,会因为不同的路途,不得不各自远行;

战友,会因为不同的步履,不得不奔赴不同的方向;

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是战友,是兄弟,永远的兄弟!

我呼喊你们,二连的战友们——

你,老连长,复原回去四川老家没多久,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全家人先后去世,他名叫彭宪武!

你,我的老班长陈昌铁,你还在湖南衡阳?都快70的人了,我还记得那个年头,你嫂子每一两个月就寄来湖南农村的辣椒干,我就从那个时候学会了吃辣椒的!

你,二班长李林,我们是连队演唱组的老搭档了,当时,你是我学演出“兵演兵”的师傅,你的广西山歌在连队,可是一流的,近来好吗?

你,一班副姚传笑,你离开部队后说回到潮汕,记得你退伍后,给我写过几封信,每封信的落款,总是画一个笑脸的`卡通像,你说要永远的笑对人生!

你,张存生,我们班的最调皮的新兵,就连军帽都没有一天戴端正过的“调皮兵”,第二年你被挑选到了炮团,66年你开赴“援越抗美”前线,不到半年你的37高炮跑位和你,都立了三等功,现在还在广西鹿寨吗?......。

年年部队的战友,都有离别时,都会抱头痛哭;可他们是感恩,感恩部队把一个老百姓历练成革命战士,感恩部队让这些战友们成为钢铁长城上的一块永远坚实的“砖”;他们永远在祖国大地各个方向,在发着光,发着热,一如既往的为人民服务!

他们永远会听从祖国的召唤,一旦任何侵略者的入侵我山河,他们都会再握起交付新战友的武器,用已经老去的身躯,一同消灭我们的敌人!我也与你们一样,等待着这个保家卫国的命令!

今天,让我想起这首歌:《我们是兄弟》

......

在你需要我的时候

我来陪你一起度过

我的好兄弟

心里有苦你对我说

人生难得起起落落

还是要坚强的生活

哭过笑过

篇10:又到槐花飘香时的散文

槐花的香味越来越浓,我们都没有心思欣赏沿途的景致:大片的竹林都抽出新绿,地上冒出一根根小火箭似的笋芽;蔷薇花含苞待放;湖水中的睡莲展开圆盘一样的绿叶,庸懒地躺在水面上;更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妖娆地闯进行人的视野……不,不,所有这些,我们都无暇观赏,我们所向往的,是那从儿时就给我们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槐树花啊!

当成片的槐树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啊!山坳里,山坡上,到处是盛开的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清香,甜而不腻,永远都闻不够。小小的白色花瓣像一条条小船,把我送往童年的记忆。

记得我七岁那年,天气干旱,靠天吃饭的我们在次年的春天面临缺粮的境地,家家都吃不饱饭。刚刚返青的荠菜,婆婆丁之类的野菜早就被挖没了,许多能吃的树叶也被饥饿的人们撸来吃了,但就这样,槐树,榆树的叶子都不约而同的被保留下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能为我们奉献更好的东西。

当槐花在一夜之间盛开的时候,槐树林成了欢乐的海洋。无数的孩子爬上了槐树,胳膊上挎着篮子,骑坐在枝丫上,努力去摘那成串的槐花,边摘边往嘴里塞。有的小伙伴,本来就破旧的衣衫被树枝挂破了也不管,只一心去摘槐花,以填饱那瘪瘪的肚皮。是的,我们都饥饿了太久,太需要一场槐花的盛宴来点亮一下挨饿的岁月,让忍饥挨饿的人们能暂时绽开满足的笑颜。

吃不了的槐花带回家里,做苞米面糊糊时撒进去一些,本来能照人影的粥也有了槐花的香气,能一口气喝上三四碗。槐花的香一直甜到了心里……

想起当初槐花那香甜的滋味。我忍不住摘了一些槐花,回家后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鸡蛋打入碗中,撒入适量槐花,不宜太多。再放入适量的盐,味精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放在一边。接着点火放油于锅中,烧热,放入葱花爆香,倒入槐花蛋液,炒至熟且块状后,出锅装盘即可,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最钟爱的还是玉米槐花饼子。用苞米面加入槐花蒸出的苞米饼,玉米的香气加上槐花的清香,让人难忘。

篇11:又到麦浪翻腾时的优美散文

大西北的七月,我的家乡,一片片整齐排列的梯田地里,一块块金灿灿的麦田,一块连着一块,连着天际……

一阵阵微风吹来,一块块麦田顿时变成灵动的麦海,彼此起伏金黄色的麦浪,有了蓝天、白云的衬托,一块块镶嵌在黄土地上金黄色的麦田,就像是堆满黄金的宝库。如果此时此刻,你置身于金黄色的麦田中,看到眼前美奂绝伦丰硕的美景,犹如面对一副伟人的杰作、人间的仙境,心里哪有和自己过不去和放不下的呢?尤其是随风飘来的麦香,将你团团围住,沁人心脾,就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这片庄稼地里的主人,实际上,对于自幼土生土长,和泥土打交道,长大的我来说,天生就是这一片庄稼地里的主人!

记得小时候,家乡黄土地的梯田地里,春天播种的小麦,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儿,渐渐的变成墨绿,经过半年的生长,一夜之间变得金黄。自从我学会干农活开始,愚蠢无知年幼的我,一直喜欢小麦的绿色,从不喜欢金黄,甚至,憎恶那小麦长成金黄。因为,在小麦收割的季节里,每个农户家庭的小孩,都失去了玩耍的机会,到麦田地里,帮大人收割长得金黄、成熟的小麦,小孩也随之变成了这片麦田的主人,大人在前面挥舞着镰刀,挥汗如雨;小孩就在收割过的麦田地里,把掉在地里零散的麦穗,都要捡拾的一干二净,绝对不能落下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农家人知道一株麦穗,都是用汗水、勤劳和心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在小麦成熟收割的时候,一定要做的颗粒归仓。

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捆绑大人收割好的小麦,一捆一捆的集中在一起,在地里码成麦笼子,学会割镰刀,也成为收割小麦中的一员。

尤其是在收割小麦的时候,头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还要忍受麦芒的刺痛,稍有不慎,嫩嫩的皮肤,就会被锋利的麦芒刺破,在汗水、麦芒的刺激下,全身会长出一种奇痒难忍的痱子,让年幼少年的心理,顿时对金黄、成熟的小麦产,生了一种反感的情绪。从此,极其反感小麦,也对家乡的黄土地产生了一种偏见的情绪,及不可得的想挣脱家乡黄土地的束缚。长大之后,终于有一天,来了机会,逃脱了黄土地的束缚,离开了家乡;同时,也意味着永远离开了那一片片黄金灿灿的麦田地,连头也不回,走的那么匆忙,那么决然!

可是,黄土上我家乡的麦田地里,春天播种的小麦,种了一茬又一茬,收了一季又过了一年,年年岁岁,麦浪依旧在翻滚,黄土地永远是黄土地的本色!从来没改变过真正的面目!

当年,曾今厌恶麦芒、炎阳的少年,今天,已经长大成人,在外面大千世界里艰辛拼搏的里程中,走过千重山,路过了万重水,风里来、雨里去,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情,已经被累的思绪麻木。尤其在异国他乡这片陌生的土地里,艰辛拼搏的时候,在惆怅、失意、无助时,再次唤醒了对大西北家乡那片充满祥和、宁静、满地金黄的黄土地,有了一份深深的眷恋和回忆!特别是那片金灿灿的麦田地,收获的日子,都会昼夜进入梦境来……

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走进那片宁静、祥和的田野。看到麦子抽穗,长得子粒饱满,麦穗里已经长出了一粒粒绿色、透明、像翡翠一样的麦粒。在田间地头,顺便摘下一株麦穗,放在手掌中,用力稍微一搓,搓去包裹麦粒的一层外衣,轻轻的用嘴吹掉夹在麦粒中间的外衣,就会看到绿的发亮的麦粒,然后送进嘴里,开心的咀嚼,尽情的享受未成熟的麦粒那种甘甜、清香的味道,感觉好吃极了!

一夜之间,家乡梯田地里的一片片麦子变成了一片金黄,我走进了麦田地里,也加入到收割小麦的行列中,在金黄色起伏的麦浪中,我看到了当年的父老乡亲,他们正挥汗如雨,紧张有序、仔细收割着粒粒饱满、金黄灿灿的小麦。同时,我也看到了去世多年的爷爷,用磨起老茧有力的手,牵着我嫩嫩的小手,走进了自家的麦田地里,手把手的教我怎么使用镰刀;怎样捆绑放在地上,已经收割好的小麦;还有,怎么样码好麦笼……希望我长大以后,能过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能手。后来,因为自己厌恶麦芒的刺痛,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庄稼地。可是我的爷爷,依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从来没离开过黄土地半步,不停的播种、施肥、收割,直至化作一座坟茔,融入厚厚的黄土!

“麦怕杏黄”。是大西北我的家乡,描述小麦成熟后,收割的最佳时节。一夜之间,庄稼地里的小麦,变成了金黄灿灿,农家人急不可待的已经拉开了喜悦、幸福的收割场面。男女老少、手里紧握着锋利的镰刀,起早贪黑在自己家的麦田地里,开始了紧张的小麦收割!

在小麦成熟的收割季节里,对于家里有年轻、力壮的农家人来说,很快就在三、四天内,完成了小麦收割的.农活。可是,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的农家人来说,看着金灿灿的小麦,丰收的场面,再急也收割不过来!喜悦的脸上,再次布满了一层厚厚的忧伤!

“十一腊月亲戚多,麦黄六月各顾各”。(各顾各:是方言,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可是对于大西北我的家乡来说,在困难面前,勤劳、善良的农家人,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互帮互助,没有任何金钱利益的驱使,当收割完自家的小麦,就会主动的去帮助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农户人家,做到颗粒归仓。一定不让那些金灿灿的麦子,白白的浪费在地里。

麦收季节虽然辛苦,但勤劳、善良的农家人,用团结友爱,宽厚仁慈的心态,忙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憧憬!

感谢金黄的小麦!感谢勤劳的汗水!感谢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是您们用一种人世间之大爱的独特的方式,孕育出了我家乡的风土人情,和那一片充满祥和、宁静、与世无争的那一片朴实的苍天厚土!

哪里的黄土不养人?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今天在异国他乡这片陌生的土地里,艰辛拼搏的里程中,面对眼前的委屈、失望、惆怅、无助时,那里还有值得留恋和放不下的呢?

7月10日落笔于蒙古国。

篇12:又到槐花飘香时的经典散文

清晨,在山路上散步,突然一股浓浓的花香扑面而来。侧身一看,一棵不大的槐树长在路边,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白色风铃般缀满枝头,格外惹眼。春风吹过,浓郁的馨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儿时的记忆便浮云般涌现在脑海中。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年四月底,当长着荆棘的槐树盛开洁白的花朵,缺衣少食的农家便多了一样食物――槐花饼,是用玉米面和槐花做成的面饼。槐花饼既增加了蔬菜的营养,也补充了食粮的不足,只是没有树上槐花的香甜。贪嘴的我们便偷偷爬上树,从密密的扇形槐叶中扯过一串风铃般的槐花,大快朵颐。一串接着一串,馨香中带着甘甜,满足了口欲,却把大人们的`叮咛置之脑后。第二天,一个个中毒长了痄腮,东家孩子长了,西家孩子也长了。大人们带着到公社医院看后,吃了一段中药才好。肿疼的痄腮,难以下咽的中药水,让儿时的我们对香甜的槐花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疏远。

槐花盛开的日子,时有嗡嗡采花的蜜蜂飞来飞去,小蜜峰体内甜甜的蜜便成为我们的钟爱。唐人罗隐说:“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多的时候,是不敢招惹的,因为害怕蜜蜂蛰。若有单个或两三个小蜜蜂采花,就成了大家捕捉的对象。先用一块布捂死,然后小心地舔食蜂体内的蜜。有时,几个人争抢一个小蜜蜂,一个喊着:“我先看到的,我的,我的”,伸开双手去捂。不曾想,反被小蜜蜂蜇了,疼得呲牙裂嘴,一副可怜的哭相。时光如流水,洁白的槐花和小小的蜜蜂伴随年龄的长大在记忆中渐行渐远。

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槐花不仅成为一种药材,更是城市饭桌上难得的绿色食品,槐花菜、槐花饼、槐花糕等各色小吃花样繁多。可能因为槐树生长期慢、经济效益不大的缘故吧,儿时记忆中槐花如云的盛景再也难寻。岱庙门前有一棵老槐树,相传有千年历史,已成为岱庙的活化石,记载着岱庙的世事沧桑,传递着“泰山安则天下安”的大气和淡定。只是,早已不开花。树枝上飘动着一条条红丝带,昭示着祥和安泰,让南来北往的香客多了虔诚和敬畏。

到哪里去看槐花呢?朋友说,徂徕山坳满是槐树,槐花盛开的日子,景色格外迷人。一时心动,约了三五好友,驱车前往。

一路上,少有人来,幸而遇到一位放羊的老人,便向他打听要去的山坳。憨厚的老人一张嘴,口中的牙所剩无几,但极为热心,细致地给我们指路,还不放心地叮咛:记不清就再问问,山里岔路多,别迷了路。感谢之余,按照老人所指的路,很快就到了心仪的徂徕山。

一进山坳,我的心便激动起来,在浓郁的馨香中,眼前涌现出一片人间少有的繁华:风铃般的小花,一簇簇、一串串,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白得耀眼,繁得热闹,将整个山坳装饰成一片槐花的海洋。没有迎春花的灿烂,也没有樱花的娇媚,但她涵蕴着大山的朴实,沉潜着山里人的谦逊与真诚,不张扬,不喧闹,一味在槐叶笼罩的背后,悄无声息地开放着,把一缕缕浓郁的花香,释放给这个美丽的季节,释放成一个季节的美丽,整个山坳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之中。槐花盛开的日子,好一个人间四月天!

想起了那首诗:“槐林四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让人心醉的,正是这缕缕浮动的馨香,浮动在这诗意浪漫的人间四月,成为永恒的记忆,化为美好的流连和憧憬。

晚饭,就在山脚下的一个小店。席间,上了一道菜――槐花饼。吃起来,入口香甜,绵软不腻,连同那儿时的美好记忆涌上心头,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上一篇:十指相扣平淡守下一篇: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