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2024-05-20

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共18篇)

篇1: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读《笑猫日记》有感

杨红樱,当代著名女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做过小学教师、儿童读物编辑和儿童刊物主编。代表作有:《杨红樱童话系列》、《笑猫日记》等系列。而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笑猫日记.从外星球来的孩子》。

本文主人公笑猫儿女之一胖头,在宠物特技学院学习弹钢琴,因为上课进步快,所以顺利毕业。胖头不仅非常专注,还很乐于助人,乐于付出。毕业后它遇到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小男孩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却被笑猫独特的笑给深深吸引,笑猫认为他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男孩。胖头为了帮助小男孩变成一个“地球人”,每天趴在井口练习微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它终于学会了微笑,并且天天陪伴着小男孩。胖头的出现如同在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小男孩的心房,温暖了他的家,还让他成为了一个“地球人”,一个具有非凡天赋的指挥家。

胖头为了小男孩付出了太多,最终胖头梦想成真,让小男孩变成普通人,变成在普通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付出就会有回报,不正是这样的吗?

正如一个父母双亡的小男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只能以乞讨为生,而他每次向他人乞讨时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被痛骂一顿,而当他来到一座小木屋时,里面的女主人不仅没有将他赶出去,反而给了他一片面包和一杯热牛奶。事情过去很多年后,女主人已经忘记此事。当她得病住院,并且需要做手术,而且手术费用高的让她望而生畏。正在那时,一位医生跟她说让她不要担心,一切手术后再说。手术很成功,而当她为手术费烦恼时,有人却对她说她的费用已付,并把付费单给了她。她十分惊讶的看着付费单,看见下面写着一行字:手术费用:一片面包加一杯热牛奶。女主人顿时就明白了,原来,那位医生就是当年她给予了一点的小男孩。

是啊,当小男孩有困难时,女主人尽自己的所能给予了他,帮助了他,所以,她的那一点给予,让她在有困难时,小男孩救助了她。

当他人遇到困难,遭遇不幸时,我们不应该帮助他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乐于助人,给予他人。

点评:本文由《笑猫日记》引发了深深的感悟,既有对读内容的介绍,也有对道理深刻的感悟,尤其难得的是能够联系实际,号召人们学会给予,主题升华。写得不错!

篇2: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今天,又是一周的周五。下午,同学们又可以从图书角借阅书本了。下午,我借阅了一本《笑猫日记》。

借阅《笑猫日记》原来不是我的想法,而是借阅书时,人太拥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借阅书本,生怕借不到自己想借的那本书。可能是我去借书的时候有些晚,所以我想借的那本书已经被别人借去了。于是我便借了三本我认为在剩下的书中比较好的三本,《笑猫日记》就是其中之一。

可刚开始阅读《笑猫日记》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因为这本书并竟不是我想借的那本书。可是阅读了一会,我便对里面内容十分感兴趣,我阅读的是《笑猫日记》中的其中一册,《笑猫日记》总共十四册。而我阅读的这册的主题是“那个黑色的下午”。内容主写了发生在书中的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地震过后发生的悲惨的事件,呈现在眼前悲惨而动人的情景。

书中写了很多为人为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比如书中的“郑美丽老师”,为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了自己;以及书中“一位母亲”为救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书中类似的部分还有很多。而就因为这些激动人心的部分,才让我领悟到了:无论这种类似的部分是多,是少,都代表了一个深刻的意义,那就是“爱”。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有时候去看一本书,不能光看这本书的封面是不是精美,而是要去看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丰富,是不是对你有利。

而《笑猫日记》中的内容就如它的主编者“杨红樱”一样,如同封面上所写的那样,《笑猫日记》就像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会让人感动,会让人流泪,会让人哈哈大笑,会让人开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用梦想温暖童年,用智慧点亮童心!

我认为《笑猫日记》是一本无论对小

篇3: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10岁那年,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妈妈发现了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账单旁放了60芬尼。

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面写着:“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

这个精美的故事,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真是一个人文意义很强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感动和钦佩之余,我突然想起,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那母亲们将会怎样面对呢?我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的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毫不掩饰地各自表达了自己的做法。母子(女)情境对话如下:

同学霞满不在乎地说:“你这个孩子,何必和你老妈玩这个游戏,你需要钱直说吗,这是60元,你拿去花吧,不够的话,再问老妈要!”

同学芬则是满脸欣喜,自豪地说:“孩子,你真行,竟然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动心眼算账,这么小就会讨价还价,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同学玲喜形于色,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宝贝,你想要60元是不是,那就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期结束捧个‘三好生’奖状回来。”

同学婷不耐烦了,拍了拍桌子,愤愤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干一点事情开口就是钱。你也不想想,你父母养你供你上学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算算,你应该给我们多少钱?”

……

细细回想每位母亲的话,她们代表了眼下四种家长的典型心态。为此,我揣摩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产生四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下会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没有钱的时候会理所当然地向父母伸手要钱,他会觉得父母给钱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质疑!

第二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是非常有心计的孩子,他们时刻在算计父母,算计别人。他们感觉学会算计别人,这是一种生存的本钱!

第三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逐渐拉开和父母的距离,他们觉得母亲不理解更不尊重自己,从此或抵触或逆反或消极。

第四种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很羞愧,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想法设法来回报母亲。因为他们或许懂得了索取的同时还需要学会给予……

是啊,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懂事乖巧,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仅仅着急是不够的。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鸡都能做到的事情。”爱应该有爱的方法,爱应该有爱的技巧,尤其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回想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小彼得的过错是很正常的,正常中还有几分孩子的天真。的确,这是一个美丽的过错。彼得的母亲对待孩子的过错心中有着几分宽容,以一种平静而又冷静的态度来处理,而且极富艺术性。

彼得母亲开出的账单,为天下的父母开出了一个绝妙的“药方”,当你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想一想,换一种方法,也许能“柳暗花明”,也许能“云开日出”,转怒为喜。

篇4: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心就永远不会变老。不过现在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

安琪儿和杜真子原来是特别纯洁善良的孩子,他们爱看书,却总是被妈妈逼迫下看一些他们看不懂的而大人们却认为有用的书。他们的妈妈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逻辑:小孩子喜欢看的书,就是不长知识的书。如果是增长知识的书,孩子们就不会很喜欢的。他们的妈妈每天安排他们六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三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其余时间都必须要看书(必读书目)学习,安琪儿和杜真子都苦不堪言,却无法反抗。神奇的乌龟觉得他们妈妈的要求太多了,就吐了沉积在肚子里几千年的一口气。只要妈妈在家,她的嘴巴就会变成了香肠嘴,離开家,嘴巴就会恢复正常。妈妈不得不离开家。每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们就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此时的孩子浑身上下散发着孩子味,迷人的孩子味儿……

當我读完的时候,便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以爱的名义来绑架我们,美其名曰:培养我们,不让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他们并太不了解我们。每个周末我们行走在各种学习辅导班中,下了美术班直奔音乐班,然后是奥数班,作文班,英语提优班……回到家中已是繁星满天,这样的我们已经没有自己的爱好,失去了该有的兴趣,没有了童年的快乐,这样的我们还有孩子味儿吗?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不是沉浸在题目的海洋,不是被压在辅导班的大山下,而是自由、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希望,在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在一个有着浓浓孩子味儿的地方,能和一只神奇的乌龟不期而遇……

指导老师:宋 颖

篇5:读《笑猫日记》有感

虽然书中说的人物是动物,可它们的内心都有着一种纯真、一份善良,那都是平常人很难做到的。老老鼠是只老鼠,年轻的时候做过许多坏事,本应令人讨厌,可我却很喜欢它。因为它为了救出黑旋风,不惜失去一条尾巴,差点失去了性命。到老了以后,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错事,所以它很后悔,常常闭洞思过。

但有些人还不如这些小动物们,它们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如:那个书中写自私自利的艺术家,为了完成一百件绿狗雕塑,他剥夺了一百只狗的快乐和自由,还很残忍的给那些狗做手术——把狗的耳朵支立起来。多亏了笑猫它们,小狗们才重获自由。还有个贼眉鼠眼的矮胖子,为了赚钱,想方设法抓住可爱的泰迪狗,还打伤了出手相救泰迪狗的球球老老鼠。在球球老老鼠的舍身相救的情况下才将泰迪狗从魔爪中脱离危险。

书中描述的动物,它们身上的勇敢、善良值得我学习。只要大

篇6:读《笑猫日记》有感

这本书是“新鲜出炉”的,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主要由五个主人公――他们是球球老老鼠、笑猫和虎皮猫,还有笑猫和虎皮猫最小的宝宝小可怜。

小可怜,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它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中去世了了,但是它就是传说中有九条命的小猫咪,复活了后,它时时刻刻围在它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身边,时时刻刻保护着它们的安危。

为什么叫时时刻刻保护着它们的安危呢?这要从小可怜保护三宝哥哥的事情开始:

那是一个美丽,又忧伤的一天,三宝是个导盲猫,它带着它的主人过马路的时候,主人在马路上掉了一个他珍爱的手链,这个这条手链是她的朋友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它的主人又看不见,只能在马路上随便摸索摸索,这时候绿灯亮了,一辆越野车飞驰过来,朝着三宝和它的主人撞去,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一只猫从天而降,撞在了越野车的挡风玻璃上,越野车“刷”的一下就停了,这时越野车离三宝和他的主人仅有一尺。

三宝马上跑到那只猫身边。睁大眼睛说出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话:“小可怜!”

这时候三宝正在和她的爸爸妈讲这件事情,但是听到小可怜为了保护三宝而去世的时候,虎皮猫(也就是三宝和小可怜的母亲),听到了小可怜再次去世后就晕倒了。

之后的事情我就不再说了。

小可怜为了继承每天傍晚敲钟为人们祈福的虎皮猫时被一群恶人追赶,虎皮猫和笑猫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保护小可怜。但是这根本摆脱不了小可怜每天傍晚去敲钟的事情。有一天,钟楼周围围满了人,小猫能听懂人类说话,于是听到人们正在感叹:“一只猫被当众打死”,是小可怜!

读到这里,我不禁惊住了,但又回想起小可怜有九条命时,想想他现在还有七条命,便又放心地去读了。

篇7:读《笑猫日记》有感

读《笑猫日记》有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笑猫日记—那个黑色的下午》,让我很感动,说了汶川大地震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这本书主要说了在汶川发生了地震。在学校里一个女老师—郑美丽和她的学生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她们玩得很开心,很尽兴,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定格了:流云凝固了,树叶凝固了,山和风也凝固了……就在这时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开始了。郑老师为了保护她的学生田小燕和牛壮壮,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掉下来的预制板,这时,小非洲来救郑老师,可是郑老师说不要救她,把田小燕和牛壮壮先救走。郑老师这时浑身是血,渐渐地停止了呼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的左手腕上戴着一块手表被压坏了,指针永远停在了下午2点28分—在这个让世界永远铭记的时刻,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第二个故事讲的是笑猫找到了一个婴儿,庆幸他还活着。他的母亲穿着红色的衣服,躬着身子跪在残垣断壁间,他的头上、背上都堆满了从墙上塌下来的砖头,母亲还紧紧地抱着这个只有七八个月大的婴儿。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手里还握着一部银色的手机。男搜救员从年轻的母亲手上取出手机,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有一条短信,于是男搜救员把这个短信念了出来:“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看到这里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笑猫寻找虎皮猫和他的孩子们的经过。

笑猫还说了一句“无论你们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们,生死不离!”看完这本书,我真的好想大哭一场,实在是太感人了!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对儿女爱是多么伟大,如果我们这里也发生了地震,无·论爸爸妈妈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他们,我们生死不离!

篇8: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关键词:幸福,个人,集体,自由,个性

对于幸福的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了系统论述。但在论述的过程中却折射出他们对与普通劳动者的幸福的关注,体现了丰富的幸福观思想。

1“现实的个人”的感性活动是马克思幸福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前提。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认为,人是现实的、物质的、社会的人。“现实的个人”,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这里,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狭隘眼界,完成了对黑格尔体系的彻底颠覆。黑格尔派认为自我意识、绝对观念、绝对精神是历史的出发点,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而马克思将哲学置于现实的生活中,这一转变把人的幸福从彼岸世界带到现实世界中。马克思把“感性的活动”理解为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不仅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也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即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2 自由个性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最佳状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表明人的本质。在这里,他突出了“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的主体地位。“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方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个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是对新历史观的阐述,突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的主体地位。人的自由并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人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由。马克思非常注重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有体现,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完整的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自由个性”,虽然表述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期待。“完整的人”指的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全面发展的人,指的是人克服异化的、片面性发展的状态,占有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社会关系。自由个性,指的是人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自由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都体现出了马克思对人性的关怀。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受到分工的制约,人们的共同活动是自然形成而非自愿的,每个人都在狭小的领域里从事安排好的活动。这种共同活动产生的生产力对于劳动者来说就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制约他们的自由个性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异化和克服异化走的是同一条路,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创造条件,也只有生产力的扩大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3 幸福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实现

马克思认为,任何“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都是生活在某种集体中的。他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幸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虚幻的集体”与“真实的集体”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并不在于这个集体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感性存在,而是这个集体能否为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提供条件。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不能成为自由的劳动,而只能沦为异化劳动,个人存在的集体也只能是一个虚假的集体,原因就在于这种集体不是所有人的联合体,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完全对立的,因此这种联合只能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统治阶级是这个集体的直接获益者,而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这个集体就是他们的枷锁,不能使他们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因而是虚幻的集体。相反,在真实的集体中,每个人因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进行自由的生产活动,因而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进而不断确证自己的幸福。

文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现实的人”确定为其幸福思想的逻辑起点,将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确定为逻辑终点,这种幸福观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自我发展、实现社会进步,有助于协调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俞吾金.幸福三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3(3).

[3]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20-26.

[4]江海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5]毕淑敏.预约幸福[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篇9:读《狂人日记》有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实在太令人毛骨悚然了。”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残害,人吃人的恐怖世界,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教给人们的实质,其实就是“吃人”二字。“狂人”所看到的“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让他看到封建思想中极力提倡与膜拜的道德,其实是活生生的“吃人”。

现在看来,“狂人”其实说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人性逐渐觉醒的国民。文章最后说:“救救孩子。”多么微弱、悲壮又无奈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蚀的思想和头脑,到你们就停止吧,让封建社会的假仁义、假道德侵害到你们这一代就停止吧,别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像你们一样。

生存的意义是打破这种局面?还是苟且偷生,沦为这个年代的战利品?还是力挽狂澜,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战时代的高度?那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被时代缴获,被命运折磨,忍受莫大的耻辱,最后酿造一幕幕悲剧!将灰色的天空染上鲜红的血迹,以唤醒支撑灵魂的血液,忘却坚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变得扭曲,变得丑陋。被侵蚀过的肉体,留下蛆的痕迹;被打碎过的内心,留下玻璃的足迹。

《狂人日记》让我明白了不要墨守成规,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我们应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新规则。

篇10:读《笑猫日记》有感

这本书讲了青蛙们在乡下生活不下去了,来到了城里。它们在用实际行动感动城里人,让城里人帮助它们改造生活,有的人把青蛙当成赚钱工作,还有的人把青蛙当做晚餐,而青蛙却一直帮助城里人消灭蚊子,等消灭完虫子了,它们又回乡下了,可乡下依旧没变,它们好不容易找到一片清澈的水,可早上的时候,这片池塘被人炸了,现在青蛙们生死未卜。

看到这里,我禁不住为青蛙们感到可怜。人们都那么对青蛙,可青蛙依然帮助人们消灭虫子。在这里我想: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伤害它,同时青蛙也是庄稼的好帮手,我们更不应该伤害它。最后,我希望那群生死未卜的青蛙们,找到一个好家园,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

篇11:读《笑猫日记》有感

我看过很多书,有哈利。波特,迪士尼公主故事,纳尼亚传奇……而我最喜欢的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

笑猫日记的主人公是笑猫,他会很多种笑:微笑,狂笑,冷笑,大笑,狞笑,嘲笑,苦笑,连最难的皮笑肉不笑他也会。他还能听懂人话,真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猫。这只会思想的猫,娶了一只虎皮猫,虎皮猫生了四个孩子。老大叫胖头,胖头胖脑。老二叫二丫,非常美丽。老三叫三宝,长的很可爱。老四叫小可怜,非常虚弱。在四个孩子当中,孩子中三宝继承了他爸爸的笑容,二丫头长得像极了她的妈妈,身上也有一身虎的斑纹,眼看快到春天了,可突如其来的这最后一场暴风雪,把小可怜冻死了,他们一家都非常悲伤……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本书。

篇12:读《笑猫日记》有感

自从被杜真子的妈妈赶出家门之后,笑猫就一直住在秘密山洞,就在一天回来,山洞里就多了一只老乌龟。这只老乌龟能知道哪些孩子还有童心和自己的秘密,也会穿墙而过。从此就和笑猫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那些只会让孩子读书的家长都是自以为是的,那些让孩子劳逸结合的才是好家长。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童心,变成了死命读书的书呆子。所以很少拥有童心的孩子了。我们小孩要对家长们大声呼唤:我们要学习,但请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13: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谁是管理者?一所学校中, 是否校长才是管理者?彼得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无论其是否有下属, 不论职位的高低, 主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 他们必须在工作中作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 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同时, 也可以使“管理”褪去神秘的光环, 走下神坛, 成为一项被广泛掌握的能力。用这样的眼光看, 不仅仅是校长、中层, 教职员工也是管理者。

身为一名管理者, 重心不是该如何管理别人, 而是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 但管理者却可以管理好自己。

谁都可以做到卓有成效吗?彼得指出, 在他认识和共事过的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中, 有的讨人喜欢, 有的令人敬而远之;有超然世外、卓尔不群的, 也有遇人羞羞答答的;有的固执独断, 有的因循附和;有的能豪饮, 有的滴酒不沾;有的虽不是自私, 却始终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却落落大方, 始终为人着想;有的专注于他的本职工作, 心无旁骛, 有的其志趣却全然在事业之外, 做社会工作、跑教堂、研究诗词、演唱流行歌曲;有的运用逻辑和分析, 有的靠他们本身的经验和直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实践中, 经历一段训练后, 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而且, 不管他们是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事情, 这些训练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有效”是可以学会的。

那么如何学会卓有成效呢?他指出, 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以下的习惯:

1. 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人人都是时间的消费者, 而大多数人同时也是时间的浪费者。“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格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 是很难理解并做到的, 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可以做到的。记录自己时间的实际耗用情形。连续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 每天记录, 一年内记录两三个时段。有了时间耗用的记录样本, 便能自行检讨:

(1) 找出自身原因引起的浪费:什么事不用做, 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无助于成果;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劳而又不影响效果;哪些活动没效果但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各类会议检查就是很好的例证。

(2) 找出那些管理不善和机构缺陷引起的浪费: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形成时间浪费。事实上时间浪费是可以预见的, 同一种浪费反复出现, 往往是疏忽和慵懒造成的:是否人员过多, 时间没有花在工作上, 而是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是否会议太多;是否信息传递功能不健全。了解了时间用在哪里, 就可以着手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改良一些浪费。“你若不能管理时间, 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所以时间管理, 更多的是时间的概念及做事习惯的养成。

2. 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重视贡献, 我觉得跟重视结果是一个意思。过程固然重要, 然而结果, 或者贡献, 才是真正说明一切的硬道理。并非过程无所谓, 而是, 以最终结果为导向。作为一个管理者, 只有重视贡献, 才会作出大的贡献。因为, 只有学校之外的外部世界, 才是产生贡献的地方。管理者重视贡献, 必然重视外部世界。这样, 管理者不会限制于其本身的部门和工作, 而是从整体绩效考虑, 从整个组织对于外部世界产生的成果来考虑。只有站在这样的思考高度, 一个管理者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才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对于教职员工来说, 通常只考虑, 我被分配了什么工作, 而不是考虑我能做什么。当然, 完成既有工作, 这是无可推辞的;但在此基础上, 如果能考虑我能贡献什么, 那么, 无疑进了一大步——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员工, 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是激发自我潜力非常重要的一步。自我贡献的意识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激励的源泉。即“跳出学校看学校”。例如, 我们现在提的如何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就是要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发展学校的目的。

3. 善于利用长处

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 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 也绝不会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有高峰必有深谷, 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所谓的样样皆通, 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往往缺点越多。世界上并没有真正全能的人, 最多只是有某方面特别有能力的人, 教师群体也是如此。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避其所短, 用人之长, 则本身就是一位弱者, 结果是既完不成任务, 又缺乏有效性。

如何发挥自己上司的长处呢?主要是如何有效和上司沟通的问题。我们能左右上司的渠道不多, 没有行政命令, 那么只能沟通。抱怨和建议是两种方式, 但是抱怨只能让你看到不足, 建议则能诱发前景, 并按照你设想的方式前进, 所以沟通方式很重要。如何提出建议, 应该不光是轻重是非, 而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就如在寺庙里, 对方丈说“可不可在念经时抽烟”和“可不可在抽烟时念经”, 得到的回答各异的效果是一样的。

至于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前提条件是认识自己, 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但是大多数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刻地剖析自己必不可少, 也许痛苦但是必定有效。

4. 集中精力在少数重要领域

即要事优先, 有两个原则: (1) 摆脱昨天; (2) 先后次序。开始觉得奇怪, 为什么把摆脱昨天放在要事优先的章节中, 但是回过头看看, 什么对我们作的决定影响最大?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还是明天可能的结果?现实情况是, 大多数人是非理性动物, 不能很好地整理过去和未来。让自己的判断不受昨天事情的影响, 是很大的学问和能力。微软, 因为在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上的成功, 而忽视了互联网热潮;因为觉得自己还忘不了以前的女朋友而不肯停步往前, 都是昨天的因素影响了今天的行动和明天的未来。所以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应该暂时放到一边。如我们校长在前一个学校成功实施的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就没有完全带到博爱小学来。当然, 生活中没有这么绝对的, 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摆脱过去, 不像电脑重新开机一下, 就是崭新的未来。这也就是把摆脱昨天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原因。

关于先后次序, 可能看上去蛮简单, 但是到了决策层面, 实际上很多东西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书中提到一点:“被搁置的事情, 实际上等于取消。”所以很多管理者, 不敢轻易将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缓行。而该工作可能占用关键资源, 问题相当矛盾。书中强调, 要事优先并不是我们平时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优先, 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已知的情况下去做一个有勇气的取舍。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 任何事情如果同时并进的话, 那么其结果可能是一事无成。比如, 这次博爱教育集团的成立问题, 如果博爱小学自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就直接和怡康小学进行集团化操作, 那么其结果是优势资源不能整合, 还会使博爱小学“掺水”, 所以放缓了集团化的脚步。

5. 必须善于作有效的决策

决策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这一点必须谨记在管理者脑中。决策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的, 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问题点的话, 那么相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再犯。所以管理者要弄明白: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 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对于例行性的问题, 一定要搞清楚背后的产生问题的机理, 然后建立流程来避免例行性问题。策略性问题, 则宜用权变理论来对付。还有一类问题是战略问题, 战略问题要求在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 来看问题可能产生的环境。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战略部署。从B2B开始做, 市场铺垫, 诚信体系, 物流整合, 支付方案, 将所有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在最开始就计划进去。然后选择合适的时候推出C2C的淘宝, 形成B2B2C2C模式。再到最近的阿里软件和阿里妈妈的广告平台。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但是从来不失战略性眼光。所以决策者要分清楚什么是战略决策, 什么是例行性问题, 什么是策略性问题。战略性问题是高层必须时刻谨记的问题, 中层和基层可以建议的问题。例行性问题, 是需要规范和流程来规避的问题。策略性问题, 是执行层要考虑到权变问题。

决策的5个要素如下:

(1) 了解问题的性质, 经常性问题, 用规范和流程解决。

(2) 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4) 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必须可执行和贯彻的。

() 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

对于第二个要素,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解决问题的边界, 不是说解决到哪一步就可以了, 而是要确认, 什么样的答案是不可接受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欠了信用卡的钱, 是赚钱还, 还是办另外一张信用卡来还这张卡!答案很明显, 后者只会让你成为卡奴, 但是如果仅仅从当前的问题来看, 这个手段也解决了该问题。对于第三、四个要素, 需要指出:先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再考虑可实施性。如果在问题的一开始, 就考虑可实施性, 那么把很多可克服的问题都当成不可克服的问题, 从而排除在外, 实际上采用的是一个最差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 有几个要素必须时时考虑: (1) 要做什么; (2) 怎么做; (3) 由谁来做; (4) 何时完成。执行反馈, 这个每位管理者我相信都深有体会, 没有反馈就是没有执行!

有效决策:书中提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是从见解开始。这一点我还是持保留意见。我仍然认为事实基础上的见解来得更有说服力。但是在事实基础上,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的。我认为如果我举双手赞成, 而又没有反对意见的决策, 十有八九隐藏着更深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领导者不能轻易发表意见, 一旦他发表意见了, 那么下属很可能就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诤友很少, 更何况是下属!有效的决策还取决于有效地执行。如果一个决策作出, 那么必须执行。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出现反对声音的时候, 管理者提出“让我们再研究研究”, 则说明要么管理者没有作出一个有效的决策, 要么管理者缺乏胆识, 因为小错误而停止全盘的策略。

篇14:读《笑猫日记》有感

杨红樱阿姨塑造的笑猫形象,我非常喜欢,因为每次在我被人冷落的时候,都是笑猫给了我鼓励、自信,他现在已经成为我最好的童年知己了!

读了阿姨的书,让我有一种如获重生的感觉,是她让我的`心灵释放,让我的情感流露,它就像是一位天使,来解除我心中的寂寞,为我塑造了一个有一个鲜明的形象。让我以后有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素材。

由此我悟出了四条有关于写作及生活的道理:语言文字不一定要华美,简单明了就好;文章叙述不一定要精细,流露真情就好;人物不一定要漂亮英俊,纯粹就好;在生活中,不一定要当第一,快乐幸福就好!

杨老师,正是有了您的《笑猫日记》,才使我的童年更加完美,更加快乐!

篇15:读《笑猫日记》有感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笑猫和马小跳他们一起来到乡村张达的外婆家。见到了巨人阿空、腊肠狗拖拖、还认识了一只叫麻花儿的女鸭子。麻花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她心中的幸福仿佛没有边际。

她帮助了瘫痪的腊肠狗拖拖走出了心理的自卑,让他变得开朗、自信。当笑猫掉进了一个古老的水井里时,麻花儿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跳下井去救笑猫。在井里遇到困难时能充满乐观、开朗的心情和笑猫聊天。麻花儿不管生活有多么的艰苦,她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对生活充满自信,找到其中的乐趣往好方面去想。麻花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她受过滴水之恩总有涌泉相报之举。她之所以会获得那么多幸福。是因为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身边一切的东西。并把幸福传达给每一个人。所以,她的一生中都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篇16:读《笑猫日记》有感

故事写了在春节的一天里,一个马戏团来到翠湖公园,这个沉寂的冬天终于热闹起来了!可是,马戏团里,没有动物明星,没有空中飞人,亲爱的西瓜小丑也不能登台演出,所有的节目都让孩子们好失望!在笑猫和万年龟的帮助下,西瓜小丑在楠木林变成里组建了一个酷极了的马戏团!从此楠木林变成了一座藏满了故事的神秘森林,变成了一个永远只属于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才看了一半我就觉得马戏团里的人好自私,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的家长。马戏团里的人只顾着钱,根本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孩子们爱看动物明星,空中飞人,西瓜小丑,可他们觉得那是低级趣味,硬是把马戏团变成演唱会,歌舞会。而孩子们的家长硬拉着儿女去看所谓的高级艺术,认为自己爱看,儿女也爱看。

然而,西瓜小丑却还了一个愉快的寒假给孩子们。他的绿鹦鹉教会了孩子们《噢哦歌》,用意大利语唱《我的太阳》,还吟诗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寒假的最后一天过的更开心。

篇17:关于读《笑猫日记》有感

关键词:李商隐,执著,坚强,简单,纯粹

“一篇《锦瑟》解人难。”正如这句众所周知的话一样, 这首《锦瑟》历来被无数学者争议不休。《锦瑟》是复杂难解的, 李商隐亦如这诗一样, 为人们不懈地猜测和解读着……

这首诗的颔联、颈联两句用典集中, 最难读懂诗人的意用何在, 但我们如果试着把重点转移一下, 可能会有更意外的收获, 也许难解会迎刃而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在埋怨锦瑟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弦, 诗人是在说锦瑟, 其实也好似在说自己。看似“无端”, 却又好像是有端。没来由的“无端”心绪, 肯定不止一端。“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当然, 深到一定的程度, 爱和恨又都不是一缘一故那样有端的了。”[1]“一弦一柱”的“华年”也饱含着诗人经历的种种辛酸。既是“华年”, 又岂是一朝一夕?“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以“惘然”结尾, 全诗的重心也在这“惘然”二字上,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诗人“惘然”于这些错综忧伤的意象, 在其中, 也在其外。

这样的分析, 着实有些简单。纵观义山的一生, 坎坷曲折的身世遭遇不是一时一事就能说得清的。但当事情复杂到一定程度, 人的感受会变得简单纯粹, 并融合在诗人的整个心境里。义山是一个敏感、多愁且忧伤的诗人, 他写《锦瑟》的目的也并非是因具体某事而作, 因为有太多的过往回忆, 让他不知从何忆起, 太多的有端混杂在一起扑向诗人的思绪时一切都乱了, 一切也都成了“无端”。有多少“华年”, 便有多少难以排遣的“惘然”。

也许, 复杂难解的不是诗, 而是诗人的感觉, 是诗人义山的整个内心世界。“李商隐诗歌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 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 乃是整个心境, 并且他的心境又非常复杂。对于政治的执著关注, 使他的精神境界通之于人世、宇宙、历史和政乱兴衰等方面的探究, 而在实际生活中, 各方面的困扰又缠结于心。”[2]

让我们由《锦瑟》再来看他的另一首诗《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这首诗相对于《锦瑟》, 比其明了的地方就是诗人告诉了我们写此诗的原因——“意不适”, 我们模糊地知道义山是因为心里难过郁积, 但具体因何事何人, 我们无从得知, 最清楚原由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了。一个“意”字, 可以有一义, 也可以有多义。它包含的情感应该是分明但又无法企及的, 既矛盾又统一。矛盾于“意不适”的由端, 统一于对“夕阳无限好”的赞美与惋惜。诗的重量在诗人的感觉和心境里。正所谓“李商隐有些诗, 虽有一时一事的触动, 但着力处仍然在于写心境, 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 其内涵远远超出了具体情事。”[3]

李商隐有着最为复杂的感情世界, 这是他的经历给予他的, 也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他很难懂, 但却又是最容易懂的。他只是不愿意把自己内心郁积的苦痛悲愁直白明了地写出来, 他只想用自己最简单的信仰把它们编织在一起, 用自己的心和情感独自去感受和体味。

他的诗和他的人一样纯粹、干净, 透明得像溪水般清澈见底。他的简单渐渐变成了孤单, 孤单地悲哀, 悲哀地不可抑制。他虽然有着极为悲愁的心, 但他所传达给人们的永远是最乐观又最执著的坚强与倔强。“不论情绪多么消沉, 把消极的情绪诗化的努力仍然是有为的与带有积极因素的艺术实践。……李商隐的诗特别是抒情诗常常是忧伤的, 但读他的诗获得的绝对不仅仅是消沉和颓唐的丧气, 在读者为他的忧伤而喟然叹息的同时, 你不能不同时感到一种钦佩、赞赏、欣悦乃至兴奋, 你会不无惊喜地发现, 即使是畸零不幸的身世, 也能带来那么深幽的美的体验, 带来那么感人的诗情诗心诗作, 带来那令人激动的读者与诗人的温馨的心灵交会。”[4]他想要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期许, 教会我们如何更勇敢!

“也许李商隐的感情与意志是柔弱的”[5], 或许这也只是也许, 他的感情是太脆弱, 但他的意志却始终都很坚强。他感怀身世的悲凄, 但却从没有向它屈服过。他幼年丧父, 随母亲四处飘零, 靠给人抄书或服役为生养家, 从小就受尽了艰辛, 尝尽了生活的苦难, 有哪个孩子像他一样如此不幸呢?他很聪慧, 十八岁就被令狐楚赏识, 聘他为巡官。但后来无辜深陷“牛李党争”, 他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从此郁郁不得志。他的一生都伴随在漂泊无依的幕僚生涯中。他关心国家政治, 志向远大,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日渐衰退, 李商隐痛心于玄宗的失政, 感慨万分地写下了《马嵬》诗, 极大地讽刺了当时的朝政。《贾生》一诗亦嘲讽了皇帝非但不理政事和百姓苍生, 反而重求仙访道希企长生不老。“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怎样一种彻骨的悲凉与愤恨!言已至此, 情已至此, 事实亦至此。他毅然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决定, 他太执拗, 也太不懂得圆滑世故了, 这是他最大的好, 也是他命途多舛的根源。其实他完全可以以别的出路谋生, 可以隐居山林, 悠然地度过余生, 可他还是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走完了这寂寥的一生。这样的意志, 不是坚强, 又能是什么呢?

他的坚强似乎含带着倔强, 他信仰着自己的内心, 信仰着纯属于美的完好, 却不知万事万物皆有缺口。只是他所依傍的不是现实, 而是最简单最纯粹的信仰。也许他的性格并不适合从政, 但他还是选择了。

最简单的信仰才能让人纯粹。李商隐便是最独特的一例。“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一个孤孑的身影, 望着荒原缓缓沉落的夕阳, 发出长长的叹息, 是否能算对商隐的一幅传神的写真呢?”[6]这就是他, 一位简单、纯粹的诗者……

参考文献

[1]王蒙, 双飞翼[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11, 73。

[2]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60。

[3]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61。

[4]王蒙, 双飞翼[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11, 39。

[5]王蒙, 双飞翼[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11, 40。

篇18:读《笑猫日记》有感

故事主要讲的是笑猫在老老鼠的“夏宫”里发现了一只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这只乌龟已经活了很久,身上有许多甲古文。马小跳的父母要离开一阵子,由脾气暴躁的姨妈带马小跳和杜真子。姨妈望子心切,给马小跳的杜真子安排一个日程表,表上只有六个小时睡觉时间和三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其余的都是学习时间。这总时间不长,因为神龟看不贯马小跳姨妈那总教育方法,所以,神龟略失小计,将姨妈赶走了。最后,神龟感慨,随着世界的变化,望子成龙的家长越来越多了,世上便没有多少的孩子拥有童年了。

读完故事,我深受启发,比我大两岁的表姐不是这样吗?她的父母总要她学这学那,还把表姐喜欢看的《十万个为什么》《神秘侦探》等一些书做为废书,而她妈却给她买好多好多表姐看不懂的书,让她看。可到头来什么也没学到。

人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必不可少的。神龟说的有句话挺有道理的:你的心就像一棵种子,被你的父母栽培,刚长出一丁点幼苗时,父母就强迫你学这学那,而你的童年就被剥夺了。童年就像阳光和水分,一棵幼苗缺少了阳光水分,就会慢慢枯萎,老化。

上一篇:招聘配置管理制度下一篇:军训总结1500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