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防疫操作规程

2024-05-07

牛场防疫操作规程(精选8篇)

篇1:牛场防疫操作规程

建造布局合理的牛舍结构、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建立系统的驱虫制度、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是控制牛疫病发生,降低死亡率、淘汰率,提高养牛效益的有效途径。

1、建造布局合理的牛舍结构:牛场合理的布局,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牛场要选择地势高、平坦、向阳、无污染、水、电、交通都方便的地方,生产区、生活区要分开。要设置病牛隔离舍,将发病牛或潜伏期的牛及时隔离观察,及时治疗。病死牛要远离牛场进行焚烧或深埋,大群及时消毒以防传染。场内还要设置专门的堆粪场或粪便处理设施,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对牛场的污染。

2、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的消毒制度,是及时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措施。

(1)要对整个牛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方可进牛。场门、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可用2的氢氧化钠液),保持有效浓度、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

(2)严格隔离饲养,杜绝带病源的人员或被污染的饲料、车辆等进入生产区。从外面进入牛场内的人员需紫外线消毒15分钟。

(3)牛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每天都要打扫干净,牛舍每月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可佳消毒液、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烧碱溶液、0.5—1的过氧乙酸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

(4)每年进行2-4次结核病定期预防消毒,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儿、10漂白粉、3福尔马林溶液,监测为阳性牛进行隔离治疗。

3、建立系统驱虫制度

(1)从外地引进的牛要进行检疫和驱虫后再并群,牛场内应消灭老鼠、蚊蝇及吸血昆虫。

(2)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的驱虫,平常结全转群时实施。

常用驱虫药:丙硫咪:每公斤体重5—10毫克,驱牛新蛔虫、胃肠线虫、肺线虫;毗喹硐: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驱虫血吸虫;别丁: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驱肝片吸虫;贝尼尔:每公斤体重3—5毫克,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注驱伊氏锥虫、梨形虫和牛泰勒虫;1敌百虫溶液喷于患部,可杀死牛皮蝇蛆和牛螨。犊牛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

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我县传染病的种类及发生季节、流行规律,特制定本预防计划,适时进行预防接种。免疫参考程序:

(1)w病:春、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2)炭疽:炭疽二号芽胞苗免疫期为一年,每年春季用炭疽芽孢苗作一次预防注射。

(3)牛出败: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2次,在3、11月各注射一次。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确诊无病方可入群。

(4)气肿疽:免疫力6个月,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6月龄以下犊牛免疫后,到6月龄时再注射一次;剂量按说明书。

篇2:牛场防疫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S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04-0270-01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畜禽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多数养殖者生物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导致规模养猪场老病未愈、新病又入,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等不断混合感染或交替发生,严重影响了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规模养猪场的防疫及管理措施,供参考。

猪场的选址、建筑与布局

1.1

猪场的选址

1.1.1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平坦规则、开阔,不能过于狭长和多边角,场地可以稍有斜坡度(1%~3%),但最大不超过20%,以减少建设时土建的工程量,建筑物宜结构紧凑,并有利于排水。不宜选择北向坡地、山口地带和山坳里,宜选择南向坡地,以利于场内空气流通、猪舍采光防寒及改善环境气候。地势要高燥,不易受洪水带来的威胁,雨季也容易排走积水,减少疾病发生和流行。为有利于生猪健康,不宜选择低洼潮湿场地。

1.1.2土壤质地

猪舍场地要求土质坚实,质地均匀,透气透水性和抗压性强,猪场污水或雨水比较容易渗透进地下,场区地面能够经常保持干燥,以选择砂壤土类地区较为理想。

1.1.3水源电力

在养猪生产中水的供应要注意水质、水量,猪场附近必须要有良好水质的丰富水源,并且取水方便和稳定,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供水量在150~200吨)。取地面水虽然方便,但水质较差,比较理想的水源应当是地下水,猪场水质量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NY5027-2001)要求。同时猪场生产生活也要保证有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1.1.4场地面积

建造猪场所需的用地面积应根据猪场的任务、生产特点、生产规模、饲养管理方式、生产集约化程度及场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一般一个饲养1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1800~2000头育肥猪的小型猪场,占地面积在7~10亩(1亩=1/15公顷);饲养5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猪9000~10000头育肥猪中型猪场,以占地面积30~40亩为宜;养猪场总占地面积也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2.5~3.5平方米的参数计算。猪场的选址面积要适当为今后发展留余地,便于能够扩建。

1.1.5交通运输

交通方便,距铁路和国家一、二级公路不少于l000米,距三级公路不少于5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200米。

1.1.6社会条件

远离居民点,大中型猪场要求2000米以上,小型猪场l000米以上。方圆3000米以内无其他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皮革厂和化工厂、矿场,确保场区水源等不受周围污染。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猪场的粪污能就地利用,农牧结合,有利于环境保护。

1.2

分区合理

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要建消毒池,宽度要宽于大门,长度要长于可能通过机动车最大车轮一周半以上。饲料库应建于场内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猪场应建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兽医室、药房、解剖室、粪便处理场。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室、消毒室。猪舍门口要建宽于门口、长一米半以上的消毒池。粪便处理场应建于场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防疫制度

2.1

猪场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养殖区包括出猪台、化验室、猪舍、沼气池等。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2

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活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3

全进全出制度,对本场生产的仔猪、育肥猪等按类别、栋舍或养殖单元实行全进全出,并做好清场消毒工作。

消毒

消毒是控制本场病原及外来病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在养猪场生活区、生产区门口设立消毒池,有效切断病原的传播,同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清洗猪舍时可用高压热水或冷水或蒸汽进行冲洗,同时使用洗衣粉等洗涤剂,使附在地面的有机物容易松开,便于洗净;再使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猪。对金属栏舍、金属饲喂用具等,可采取火焰消毒法。

3.2

进猪后每周带猪消毒1-2次。使用消毒剂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能用50℃以上的热水或低于l7℃的冷水稀释消毒剂,以免降低消毒效果。同时应交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舍内所有垃圾一律远运深理。

3.3

定期驱虫

养猪场通常要对存栏猪进行定期驱虫,这样一方面能增强猪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养殖效益。

免疫程序原理

4.1

制作免疫程序的原理

后备猪:在配种前,产生一些主要繁殖疾病的抗体,为了减少微生物繁殖病的发生。主要免疫对象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猪瘟、乙脑和口蹄疫。

经产母猪: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病(非繁殖性病苗)的疫苗,可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主要的免疫对象―大肠杆菌、链球菌、副嗜血、支原体、放线杆菌。

空怀母猪:免疫繁殖性的疫苗,避免在怀孕期使用繁殖性疫苗引起严重后果。主要的免疫对象:蓝耳、伪狂犬、猪瘟、细小。

季节:每年的3―4月、10―11月份天气好,也是猪群体质最好的时候。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较高,公猪所要免疫的苗,都安排这段时间,一年两次。主要免疫的苗(猪瘟、蓝耳、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连苗、伪狂犬、乙脑),母猪:主要免疫的苗(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乙脑)。

哺乳仔猪:主要免疫场“内外”常见病的苗。可以为断奶后抵抗疾病打下基础。主要免疫的苗(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防线杆菌、猪瘟、蓝耳、口蹄疫)。

断奶仔猪:加强常见病的抗体,主要免疫的苗(口蹄疫、蓝耳、猪瘟、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

4.2

疫苗的使用注意问题

同类性活苗或弱毒苗的疫苗,不可以同时接种。如猪瘟和蓝耳(活),链球菌(活)和副嗜血(活)活苗之间可能互相干扰,降低抗体的产生。

病猪,弱猪不接种。病在潜伏期或隐形感染时,不要接种疫苗特别是活苗。

疫苗的保存注意问题:不同的苗,按说明书上来操作,最好两个小时内用完。

传染病控制

5.1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养殖业有效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养殖场可根据实际情况接种相应疫苗。

5.2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养猪场根据疫情和本场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疫苗。有效免疫率达85%以上时,发病机率较小。

治疗预防

6.1

猪只发生疫病时,应综合诊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感染,并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6.2

根据发病季节和猪场疫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对母猪、仔猪、育肥猪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药物,尽量少用抗生素,不使用促生长的激素类添加剂。特别是对待出售的肥猪,应执行休药期规定,控制药物残留。同时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内,并做好用药记录。

6.3

预防控制措施

6.3.1谢绝外来参观生产区,如需进入生产区,需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猪舍,并由场内饲养人员引导,按指定的路线行走,不得到处走动。

6.3.2外来办事人员进场办事,须经过消毒,且只能在生活区办公室内办理业务。

6.3.3禁止猪场内饲养员、管理人员到其它养猪场走动。

6.3.4禁止本场内技术人员到其它养猪场进行诊疗等服务。

6.3.5禁止携带任何与猪有关的产品进入养猪场,如:鲜猪肉、卤猪肉、猪肉罐头等。

6.3.6生活区内不穿生产区的衣、裤、鞋、袜等衣着用品,离开生产区时,必须沐浴、更衣、消毒。

6.3.7所有外来车辆需经过严格消毒方可进入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包括装载生猪车辆也不能进入生产区,只能停放在养猪场围墙外装猪台处,或用场内专用运猪车,把猪运到装猪台。

管理措施

7.1

每栋猪舍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可预留一定的空舍时间,至少不低于3天。

7.2

不同品种、年龄、批次的猪只禁止混养,合理的饲养密度。

7.3

有通风、温度控制设施,防止因通风不良、潮湿、炎热、寒冷及栏舍肮脏等应激因素,损害猪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7.4

免疫剩余疫苗或疫苗瓶,不可随意丢垃圾,应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篇3: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

1 猪场的选址、建筑与布局

1.1 猪场的选址

(1) 应远离交通要道 (如公路、国道) 、屠宰场、饲养场、水源保护区、居民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食品加工厂、工厂 (有有害物质、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厂) 、药厂及仓库等, 应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

(2) 应交通方便, 电源稳定, 水源充足, 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环境卫生条件良好, 无污浊水及其他污染源。

1.2 建筑布局合理

猪场的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要建消毒池, 宽度要宽于大门, 长度要长于可能通过机动车最大车轮一周半以上。饲料库应建于场内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猪场应建有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兽医室、药房、解剖室、粪便处理场。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室、消毒室。猪舍门口要建宽于门口、长1.5 m以上的消毒池。粪便处理场应建于场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2 兽医职责

(1) 兽医组织:

成立防疫领导小组, 由场长、兽医科长及多名兽医组成, 分管全场的防疫。

(2) 兽医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负责制定全场的防疫计划并组织实施;②执行或监督执行病猪的诊疗、死猪解剖工作, 并做好记录;③随时深入猪舍, 观察猪只健康状况, 提出改进意见, 参与病猪护理;④检查饮水、饲料、猪舍、用具和粪便清理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⑤对引进的种猪进行检疫观察;⑥定期总结防疫工作, 发现疫情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3 防疫制度

猪场职工及饲料人员无人畜共患病。猪场大门设专职人员, 负责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闲杂人等入场。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换衣、鞋, 进入消毒室经紫外线灯照射 (注意保护眼睛) 或其它方法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离岗时将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 不准带出场外。

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 不准随便串舍, 工具不准串用。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报告兽医,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猪肉及其制品只能来源于本场。

兽医人员不准给场外任何单位或个人诊疗动物疾病。出售生猪必须在场外交易, 出场猪不准回流。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猪舍内的粪便应经常清扫和冲刷, 粪便送到粪场后, 用水冲洗干净运粪车。

外来人员、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外来购买、挑选种猪的人不准进入猪舍, 可通过设有玻璃墙的观察走廊进行观看选择或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选择。经常开展灭鼠、灭蝇工作, 禁止其它动物进入场内, 场内禁止饲养其它动物。

4 消毒制度

(1) 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消毒。

不结冰时, 在消毒池放3%~4%的火碱水浸湿锯末或稻草消毒;结冰时, 在消毒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每周至少更换1~2次。

(2) 猪舍载猪消毒 (含配种圈) 。

每周消毒1次, 可用0.3%~0.5%过氧乙酸或百毒杀等喷雾消毒猪体及猪舍, 剂量为300 mL/m3左右, 应在清扫后进行。

(3) 猪出栏后的猪舍消毒。

先彻底清扫、清水冲洗, 然后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洒消毒, 用量为500 mL/m3左右, 间隔1 d再消毒1次, 空圈一周后进猪。

(4) 分娩室、分娩栏及分娩母猪的消毒。

对分娩室或分娩栏的地面、栏墙或漏缝地板、栏杆, 先用清水冲洗干净, 干燥后可用喷灯火焰消毒, 或用菌毒敌等喷雾消毒2次, 待干燥后放入母猪。母猪临产时, 用百毒杀等消毒母猪后躯、乳房和阴部, 地面清扫于净, 同时控制分娩室温度。分娩后每天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1次, 直到离乳。

(5) 环境大消毒 (包括猪舍外道路, 空地等) 。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 可用3%~4%的火碱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6) 车辆消毒。

运输猪和饲料的车辆, 在装运前后必须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雾消毒。

(7) 剖检室的消毒。

每次使用后, 除将尸体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外, 剖检室应立即用高浓度的消毒液彻底消毒。

5 引进种猪的防疫措施

应当坚持自繁自养, 为了改良品种不得不引进种猪时, 要到无特定疫病的种猪场购买。引进种猪前, 对出卖种猪的猪场必须进行疫情调查, 包括已往发生过哪些疫病、发生的时间、流行情况、诊疗情况及防治措施效果。

就地检疫:首先观察精神外貌、健康状况, 然后采血清, 根据需要检查特定疫病。进场隔离观察:种猪引进后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 在观察期间再次检疫并补注各种疫苗,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进入本场生产区。

6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养殖业有效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规模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接种相应疫苗,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疫病接种免疫方法。

(1) 猪瘟。

仔猪出生后3周龄, 1次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断奶后仔猪每头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 对于后备猪每年春秋两季每头各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

(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出生后1月龄每头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

(3) 猪丹毒。

仔猪断奶后每头注射1头份猪丹毒疫苗, 对于后备猪或成年猪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 每头每次注射1头份。

(4) 猪肺疫。

仔猪断乳后每头口服1头份猪肺疫疫苗, 成年和后备猪每年春秋各1次, 每次每头1头份口服。

(5) 口蹄疫。

仔猪40~45日龄首免, 100~105日龄育成猪加强免疫一次 (即2免) , 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7 驱 虫

(1) 全群猪 (包括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猪) 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用左旋咪唑8 mg/kg混入饲料中饲喂。

(2) 断奶后的仔猪注射伊维菌素1次, 有疥螨和猪虱的猪, 间隔半个月再驱虫1次。

(3) 驱虫后应注意观察, 对出现副作用的猪及时解救。驱虫后的7 d内应及时妥善处理清粪, 防止病原扩散。驱虫后21 d内, 禁止屠宰食用。

8 发生疫情应采取的扑灭措施

怀疑发生传染病时, 应尽快隔离确诊。发生或疑似发生口蹄疫, 猪水疱病等一类传染病时, 应立即封锁疫区或疫点, 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出入疫区或疫点, 禁止猪调出或调入, 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待有关部门处理后应对猪场进行彻底消毒, 并查出发病原因, 以便吸取教训。

篇4: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篇5:奶牛场防疫制度

防疫是畜牧业的生命,是奶牛业的生命,防疫工作是奶牛场一项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

一、强化防疫意识,重视防疫工作。

1、强化防疫意识,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绝对首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员防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普及

防疫知识,提高防疫水平,把好重视关。

2、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和执行防疫规范,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二、完善防疫设施,加强防疫力量。

1、大门口设立醒目的防疫标志和防疫规定牌,并设洗手消毒设施。

2、消毒池使用2%的NaOH消毒药液,保证消毒液的数量和质量,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特殊情况(如

下雨下雪,车辆进出频繁等)根据消毒液的混浊程度,及时更换。

3、消毒室紫外线灯保证有效,脚踏消毒液以淹没鞋底为准,进出人员停留半分钟。

三、健全防疫措施,严格防疫制度。

一)免疫严格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把好免疫关。

1、全年定期强制免疫。

2、严格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注射适当深度,保证有效剂量(杜绝偷工

减料,习针漏针),一牛一针,专人注射,专人记录,专人监督。

3、做好免疫记录,记录包括疫(菌)苗的批号,有效期、免疫时间等。

4、做好疫苗的运输、贮存、保管等工作,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5、用后疫(菌)苗瓶子必须焚烧后深埋处理。

二)检疫严格检疫程序,提高检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把好检疫关。

1、做好春秋两季奶牛布病、结核等检疫工作。

2、做好外购奶牛的隔离饲养工作。

三)消毒严格消毒制度,保证消毒效果,把好消毒关。

1、充分利用消毒设施,采用多种消毒药,多种形式、高频加密、不留死角的消毒措施,做好全场

大规模、全方位的消毒工作。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掌握消毒药品特性,针对不同消毒对象,真正搞好消毒工作。

3、环境消毒密度要达到“中雨”水平,常规消毒如下,1)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周两次消毒。2)

运动场,运动场周围,车辆通道和场区人行道,每周消毒一次,3)保持采食槽、补饲槽、饮水池清洁卫生,定时清洗,每月消毒一次。4)生产性车辆、工具每月消毒一次。

4、做好消毒记录,有关人员签字。

四)管理加强防疫管理的广度、深度、细度、力度,把好管理关。

1、疫情流行期实行封闭式管理。

2、疫情流行期任何非场人员和车辆(如非本场车辆进入生产区积肥、拉粪、运牛等)不得进入生

产区。各场出售的牛粪、小公牛、淘汰牛等,必须中转到场区外。

3、本场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经消毒室更衣(统一工

作服)和洗手消毒,进入生产区的工作车辆(如奶车)必须 经消毒池消毒和全车喷雾。

4、禁止其它动物或肉类,进入或带入生产区,生产区内不准解剖病畜。

5、禁止职工在家养殖偶蹄动物,禁止任何职工以任何形式对外服务(如兽医人员、配种人员对外

行医或服务)

6、不得从疫区购买饲草、饲料。

7、定期灭鼠灭蝇。

8、动员全员力量,特别是加强兽医工作和管理,每天勤查槽,细查槽,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逐

级上报相关部门。

篇6:奶牛场的卫生防疫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工作

1.1日常的预防措施

1.1.1奶牛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 (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 , 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

1.1.2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 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1.1.3生产区不准解剖尸体, 不准养狗及其他畜禽, 定期灭蚊蝇。

1.1.4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的检疫。检出阳性或有可疑反应的牛要及时按规定处置。检疫结束后, 要及时对牛舍内外及用具等彻底进行一次大消毒。

1.1.5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 6~9月份, 焦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 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 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

1.1.6新引进的牛必须持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明书, 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 确认健康后方可人群。

1.1.7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如发现患有危害人、牛的传染病者, 应及时调离, 以防传染。

1.2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

1.2.1立即组成防疫小组, 尽快做出确切诊断, 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1.2.2迅速隔离病牛, 对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 建立封锁带, 进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 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 经过全面大消毒, 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方可解除封锁。

1.2.3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 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1.2.4病死牛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无害化处置。

2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由于奶牛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标准饲养及定向选育的发展, 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推动了营养代谢问题研究的进展。但与此同时, 若饲养管理条件和技术稍有疏忽, 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奶产量和利用年限, 因此必须重视奶牛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2.1代谢抽样试验 (MPT)

每季度随机抽30~50头奶牛血样, 测定血中尿氮含量、血钙、血磷、血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生化指标, 以观测牛群的代谢状况。

2.2尿pH和酮体的测定

产前一周至分娩后2个月内, 隔日测定尿pH和酮体一次, 对测出阳性或可疑牛只及时治疗, 并关注牛群状况。

2.3调整日粮配方

2.3.1定时测定平衡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

2.3.2对高产、消瘦、体弱的奶牛, 要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 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2.3.3高产奶牛群在泌乳高峰期, 应在精料中适当加喂碳酸氢钠、氧化镁等添加剂。

3乳房、蹄部的卫生保健

3.1经常保持牛舍、牛床、运动场、牛体及乳房的清洁, 牛舍、牛床及运动场还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 (如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

3.2挤乳时必须用清洁水清洗乳房,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挤完乳后, 必须用3%~4%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药浸泡每个乳头数秒钟。

3.3停乳前10 d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 反应阳性牛要及时治疗, 两次均为阴性反应的牛可停乳。停乳后继续药浴乳头1周, 并定时观察乳房的变化。预产期前1周恢复药浴, 每日2次。

3.4每年除2、4、5、10月份外都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工作。对有临诊表现的乳房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久治不愈的乳牛应及时淘汰, 以减少传染来源。

3.5每年春、秋季各检查和整蹄一次, 对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时治疗。蹄病高发季节, 应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喷洒蹄部2次, 以减少蹄病的发生, 对蹄病高发牛群要关注整个牛群状况。

3.6禁用有肢蹄病遗传缺陷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篇7:奶牛场常见疫病及其防疫与诊治

1. 口蹄疫

(1) 临床症状潜伏期2~4 d, 最长一周左右。体温升高达40℃~41℃, 病牛大量流涎, 呈线状或泡沫状。舌面、唇内、齿龈、颊部等部位口腔黏膜出现水疱, 直径1~2 cm, 水疱迅速增大并融合成片。口腔水疱易于破溃, 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溃疡、结痂。若无感染, 烂斑经4~6 d愈合。指 (趾) 间及蹄冠部皮肤可出现水疱, 并很快破溃, 形成烂斑, 病牛疼痛, 跛行。若无感染烂斑10~14 d愈合。若继续感染, 可导致蹄部化脓、坏死, 甚至出现蹄匣脱落, 病畜卧地不起。乳房水疱主要表现在乳头, 水疱很快破溃, 形成烂斑, 继发感染可引起乳房炎, 泌乳量显著减少, 甚至泌乳停止。犊牛口蹄疫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和胃肠炎, 水疱症状不明显, 病毒侵害心肌, 心肌切面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称“虎斑心”。病牛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此为恶性口蹄疫, 病死率高达50%~70%。

(2)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还需要做病原学、血清学等实验室诊断。

(3) 预防 (1) 严格消毒, 杜绝病原体传入场内。 (2) 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和控制口蹄疫, 常规免疫每年可接种2~3次, 每间隔4~6个月免疫1次, 犊牛4~5月龄初免, 剂量为成年牛的一半, 间隔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 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1次。 (3) “早、快、严、小”为原则, 采取综合防疫措施。“早”主要指尽早发现, 尽早报告。“快”主要是指快速确诊, 快速通报。“严”主要是指严格隔离, 严密消毒。“小”主要是指小范围封锁, 小范围消灭。 (4) 扑杀病畜, 无害化处理, 消灭传染源。

2. 结核病

(1) 临床症状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患病组织器官出现大小不等、白色或黄色、突起的特异性结节。结节切开后有干酪样坏死, 有的见有钙化, 刀切时有砂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 排出后形成空洞。

肺结核:最常见于肺、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 主要表现咳嗽, 病初多表现为干咳, 此后咳嗽频繁而痛苦, 气喘, 肺部叩诊有浊音区, 听诊有摩擦音或干、湿性啰音。胸腔或腹腔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 这些结节质地坚硬, 粟粒大至豌豆大, 呈灰白色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状, 即所谓“珍珠病”, 直肠检查可摸到腹壁上有结节。病牛日渐消瘦、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颌下、肩前、股前、腹股沟淋巴结。

肠结核:多发生于空肠和回肠, 表现消化不良症状, 粪稀似油状, 腥臭带血, 肠黏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肝脏、脾脏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

乳房结核:多发生在乳房一个乳区, 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硬结, 乳房淋巴结硬肿, 切开乳房可见大小不等的病灶, 内含干酪样物质。

子宫结核:主要表现从子宫内排出黏性脓性分泌物, 发情不正常, 直肠检查可摸到子宫表面大小不等粗糙的硬结节。

结核性关节炎:主要发生在跗关节和腕关节, 表现关节硬肿、有痛感。

(2)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 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常见诊断方法有病原学诊断、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血清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3) 预防 (1) 坚持自繁自养, 防止病牛从外地传入。 (2) 检疫。检疫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结核菌素做变态反应。 (3) 隔离。检疫出的阳性牛立即淘汰。检出可疑牛临时隔离30~45 d后复检, 连续两次可疑, 判定阳性。 (4) 消毒。牛场、牛舍门口设永久性消毒设施, 用质量分数为5%来苏儿或3%苛性钠, 每周更换, 人员车辆出入必须经过消毒。 (5) 培育健康犊牛。产房使用前后用3%苛性钠、5%来苏儿消毒;犊牛出生后喂给健康牛的奶或消毒奶, 进行隔离饲养。

3. 布氏杆菌病

(1) 临床症状病母牛主要症状是流产。流产一般多发生在妊娠5~8个月, 流产后常伴有胎衣滞留及子宫内膜炎。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 胎膜水肿、胎盘增厚, 有出血点、脓液和纤维蛋白絮片。胎儿皮下浆液性浸润, 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和絮状物, 淋巴结、肝、脾肿胀。有炎性坏死灶, 胃肠和膀胱浆膜有点状或线状出血。病牛有时发生关节炎、淋巴结炎和滑液囊炎, 关节肿痛, 跛行或卧地不起, 腕关节、跗关节及膝关节均可发生炎症。

(2) 诊断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可根据牛群的流产情况和病牛的临床症状来判定。如果牛群中有大批怀孕母牛流产, 流产后有胎衣滞留, 并出现关节炎等症状, 流产胎儿和胎盘又有该病特有的典型病理剖检变化时, 应怀疑该病发生。血清学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主要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全乳环状试验、乳清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是我国法定终端判定的方法。

篇8:奶牛场的卫生防疫及保健措施

1 奶牛场的卫生防疫

1.1 疫病控制措施牛场应建围墙或防疫沟;

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应装紫外线灯、洗手用消毒池 (或消毒器) , 消毒池内放置2.0%~3.0%氢氧化钠或0.2%~0.5%过氧乙酸等溶液, 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应设醒目的防疫须知标志。

非本场车辆人员不能随意进入牛场内;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需更换工作服、胶鞋, 不准携带动物、畜产品、自行车等物进场。牛场职工上班应穿清洁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及时修剪指甲;每年至少进行1次体格健康检查, 凡检出结核、布氏杆菌病者, 应及时调离牛场。

经常保持牛场环境卫生良好, 运动场无石头、砖块及积水;牛床、运动场每天清扫, 粪便及时清除出场, 经堆积发酵后处理;尸体、胎衣应深埋。

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消灭蚊、蝇。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如架设防风墙、牛床与运动场内铺设褥草。

每年春、秋对全场 (食槽、牛床、运动场等) 进行大消毒。

每年春、秋季各进行1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的检疫。检出阳性或有可疑反应的牛要及时按规定处置。检疫结束后, 要及时对牛舍内外及用具等彻底进行1次大消毒。

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6~9月份, 焦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 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1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晋查和驱虫工作。

严格控制牛只出入。外售牛一律不再回牛场;调入牛必须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书;进场前, 应按《动物防疫法》的要求, 经隔离检疫, 确认后方可进场人群。

1.2 疫病扑灭措施疫病发生后, 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成立疫病防制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防制工作。

及时隔离病畜。各牛场应根据实际条件, 选择适当场地建立临时隔离站。病畜在隔离站内观察、治疗;隔离期间, 站内人员、车辆不得回场。

疫病牛场在封锁期间, 要严格监测, 发现病畜及时送转隔离站;要控制牛只流动, 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场;每7~15d全场用2%氢氧化钠溶液大消毒;粪便、褥草严格消毒、并进行堆积处理;尸体深埋或化制 (无害化处理) ;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 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解除封锁, 应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屠宰或死亡后, 经过

2 周后再无新病畜出现, 全场经全面终末大消毒, 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

2 营养代谢疾病监控

健康检查:查精神、查食欲、查粪便及查产奶量。

每季度随机抽30~50头奶牛血样, 测定血中尿氮含量、血钙、血磷、血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生化指标, 以观测牛群的代谢状况。

产前1周, 隔2~3d测尿p H值、尿酮体1次;产后1d, 测尿p H值或乳酮体含量, 1次/2~3d, 直到产后30~35d。凡监测尿p H值呈酸性、酮体阳性反应者, 立即采取葡萄糖、碳酸氢钠及其他相应措施治疗。

对高产、年老、体弱及食欲不振牛, 经临床检查未发现异常者, 产前1周可用糖钙法防制。25%葡萄糖液、20%葡萄糖酸钙液各500m L, 1次静脉注射, 1次/d, 连注2~4d。

注意奶牛高产时的护理:高产牛在泌乳高峰时, 日粮中可添加碳酸氢钠1.5% (按总干物质计) , 与精料混合直接饲喂。其作用是调节瘤胃内环境, 使瘤胃p H值增高, 增进食欲, 促进消化, 预防或减少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3 乳房、蹄部的卫生保健

经常保持牛舍、牛床、运动场、牛体及乳房的清洁, 牛舍、牛床及运动场还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挤乳时必须用清洁水清洗乳房,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挤完乳后, 必须用3%~4%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药浸泡每个乳头数秒钟。

停乳前10d、3d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 反应阳性牛要及时治疗, 2次均为阴性反应的牛可施行停乳。停乳后继续药浴乳头1周, 并定时观察乳房的变化。预产期前1周恢复药浴, 2次/d。

每年的1、3、6、7、8、9、11月份都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工作。对有临诊表现的乳房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久治不愈的乳牛应及时淘汰, 以减少传染来源。

每年春、秋季各检查和整蹄一次, 对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时治疗。蹄病高发季节, 应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喷洒蹄部2次, 以减少蹄病的发生, 对蹄病高发牛群要关注整个牛群状况。

禁用有肢蹄病遗传缺陷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上一篇:银行产品激励方案下一篇:大学生暑期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