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2024-04-08

《昆虫王国》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昆虫的知识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图片,在展示图片同时加以简介昆虫的有关知识,并加上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记忆更深刻,并及时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昆虫。用教材中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向作者学习,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想象。组织学生评比作品时,我还让学生针对作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学习他人制作优点的同时看到别人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会起到警示作用,对自己今后的绘画也有帮助。

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还需加强,学生在介绍自己了解的昆虫时注意到让他们展示带来的图片就更好了。学生在制作前应强调先画一只昆虫,就会避免学生在课堂中作品完不成。

篇2:《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教学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篇3:《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第一问:预设是否有效?有效预设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目标明了、内容明了、方法明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确定了两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课文的二至十自然段, 难点是交流、讨论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学方法设计的是讲授法、示范法、谈话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法等等。实践证明,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都得到了体现;教师也努力做到了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对教材的解读比较准确、深入、全面;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较简便、实用, 围绕教学目标, 做到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预设较为有效。但在解读教材方面, 今后我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即“瞻前”与“顾后”的关系、“深入”与“浅出”的关系、“根深”与“叶茂”的关系、“深度”与“有度”的关系。

第二问:讲授是否有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本节课, 我围绕这几个大问题进行精讲:1、课文讲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几个故事?2、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3、你认为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并注重讲授与启发、讨论、活动、多媒体课件等相结合, 力求使自己的讲授更加简洁、有力, 更富感染力, 我认为本节课讲授较为有效。

第三问:师生对话是否有效?叶澜教授认为:“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本节课, 我力求从“独白”走向“对话”, 努力为更多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真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 让师生自在交流、其乐融融, 在“世界融合”的“对话”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并注重把与学生生活上的交流带进课堂, 走出课本, 向生活回归, 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 与学生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整节课,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老师、同桌、小组同伴等进行了交流。在想象法布尔寻找纺织娘的过程时, 学生把生活经历带进了课堂, 交流时各抒己见、兴致勃勃。教师适时进行了点拨, 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所以, 对话较为有效。但对于一些课堂上经常不发言的同学, 我有时会忽略, 注意力只停留在举手的同学身上, 课堂上也没怎么考虑提问的艺术。

第四问:组织教学是否有效?组织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监控、与学生交往的回应、教学节奏的调适、学习活动的介入等方面。本节课, 我通过生活展现、想象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途径, 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努力抓住课堂前二十分钟的时间, 并围绕学生喜爱昆虫的“兴奋”中心, 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对于学生的回答, 我总是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比如:渠梦婷同学在朗读法布尔回答爸爸妈妈的呼唤时, 声音太小, 我就启发说:“天色渐渐变黑了, 法布尔的爸爸妈妈还是找不到他, 心里多么焦急啊!快点大声答应他们, 别让爸爸妈妈担心!”结果渠梦婷的朗读有明显进步。刘满昊在朗读爸爸对法布尔的责骂时, 把“放鸭子”读成了“赶鸭子”, 有些同学便开始发笑, 我赶忙说:“同学们, 法布尔的爸爸太生气了, 气得话都说错了。”此时, 小小的骚动便戛然而止, 刘满昊也轻松地改正了错误。本节课, 教学节奏张弛错落、动静交替、疏密间隔、起伏有致, 抑扬顿挫,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我也充分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书写、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探究, 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 本节课组织教学较为有效。但在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环节, 做得还不够周全。

第五问:资源开发是否有效?资源开发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教材资源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生活资源的开发、媒体资源的开发等。这节课, 我开发、利用了昆虫的图片、课文插图、课文重点语句、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的雕像、赞誉法布尔的名人名言、《补充习题》等教学资源, 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欣赏性、有效性。并创造性地将课文关键词语进行重组, 通过使用彩色粉笔, 用绿色的“昆”表示文中的“纺织娘”, 用蓝色的“虫”表示“小甲虫”, 并把“着迷”、“迷恋”、“痴迷”、“殿堂”等引进板书, 学生对我设计的简洁、直观、有创意的板书兴致盎然, 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轻松而深入。因此, 资源开发较为有效。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生活资源的开发等方面, 还欠探究、落实。

篇4:逐梦“昆虫王国”

【人物名片】赵彤富,1964年3月出生,1985年,8月入伍,1986年2月入党,现任军摹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学与防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垒军媒介生物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国家专利9项;曾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全国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总后优秀基层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荣立二等功1次。

她是一位科学家,承担国家、军队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平均每年有100多天奔走在海岛边关,为官兵健康防护倾注心血;她是总部机关倚重的“防疫专家”,多次执行抗震救灾、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卫勤保障任务,为灾区人民送去急需的救助和心灵的抚慰……

她,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学家赵彤言。

痴迷:20年潜心构筑防疫盾牌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一幢普通的科研大楼里,坐落着亚洲最大的昆虫标本馆。蚊301种、蚤433种、蝇820种、蠓904种……这里是不折不扣的“昆虫王国”,收藏有医学昆虫标本4500余种、200多万件二这些不同种类的昆虫中有许多是传播疾病的元凶。60多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代又一代媒介生物学家为了护卫军民健康,与这些貌似弱小,实则异常顽强的“敌人”进行着不问断的斗争。赵彤言就是其中一位。

1985年,赵彤言以优异成绩从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如愿参军入伍她的导师是我国昆虫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宝麟。

跟随陆院士,赵彤言不仅学到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更深深感悟到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为了搞清我同蚊虫种类及分布,进而掌握虫媒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还在读研究生的她携带几十公斤重的科研设备,只身一人奔赴新疆采集标本,光火车就坐了3天3夜。为了成功将标本带回研究,她把蚊子幼虫养在临时住处的床上,每天精心伺候,等羽化成虫后再放进特制蚊笼背回北京。

昆虫分类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正常情况下,培养一个成熟的昆虫分类专家需至少5年时间。能否想个办法,让这些标本能说会动,更多更好地为我所用……已经是研究室主任的赵彤言带领团队开始了一项繁琐、浩大的工程。

2015年9月,一项历时12年完成的科研项日顺利通过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终审。赵彤言课题组以数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成果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基于对吸血昆虫分子特征的分析,研发了DNA条形码鉴别系统,实现了吸血昆虫智能分类;创建了吸血昆虫生态分布、危害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吸血昆虫抗药性分子榆测试剂盒,检测时问由20天缩短为l天,所需样本减少90%。

新疆阿勒泰北湾一带是全世界蚊虫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号称“蚊虫王国”。边防官兵们不得不内着绒衣绒裤,外罩军装,披上胶雨衣,脚穿长筒雨靴,在高温天气下执行巡逻、潜伏任务,多年来,上级有关部门想方设法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005年初,总部的一道指令,把赵彤言与北湾紧紧联系在一起。一项“吸血双翅目昆虫危害预警和综合防治”课题指名由赵彤言负责,解决边防部队遭蚊虫侵害难题。

第一次来到北湾,赵彤言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当连队战士们挽起袖子时,赵彤言看到了一双双斑痕累累的手。有的战士小臂和手背上布满了周边暗红中间泛白的斑点,难以计数。那是皮肤受叮咬红肿溃烂后再长出新肉的结果。有些地方新伤叠着旧疤,已经看不出皮肤本来的颜色。

为了准确地掌握蚊虫种类和活动规律,赵彤言带领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在蚊虫密集的草丛中搭起白色蚊帐,离地一尺来高,每隔1个小时,就钻进蚊帐待卜十几分钟,用自己的身体作诱饵,吸引蚊虫叮刺。在蚊虫“上钩”时,他们用类似手电筒的吸蚊器逮住蚊虫,麻醉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辨别。

赵彤言与战士们一起巡逻、一起训练。为了得到准确的蚊虫监测数据,赵彤言和科研人员用一整晚的时间一个一个地数出10万多只捕获的蚊虫并且逐一分类。为了进行驱避剂效果实验,她露出胳膊、小腿,蹲坐在草丛中十几个小时不动窝。为了测试研究成果,她让战士穿上新型防蚊服,自己穿普通迷彩服进行对比实验。由于是特殊的敏感体质,她几次被咬得遍体鳞伤,眼睛肿得眯成一条缝儿,双手肿得像馒头,脚踝肿得打不了弯儿。

经过近百次深入边关哨所、数十万公里忙碌奔波,赵彤言课题组一举攻克数十年来困扰我军边防部队的防蚊重大难关。

这是一套全方位、全时段的单兵防御体系——双层网状结构防蚊服,不仅防蚊效果100%,与军用驱避剂配合使用还可100%阻挡蠓、蚋等小型吸血昆虫。长效防蚊蚊帐,无毒无味,在洗涤20次后,对蚊、蚋等吸血昆虫击倒率仍达95%;新型药物驱避剂,最长驱避蚊虫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

本色:科学家也是一个兵。

赵彤言更是一位身先士卒、闻令而动的专家型战士。她把每一次军事任务都当作是检验科研成果的最佳时机,在实战中擦出创新火花。

2008年,赵彤言作为汶川抗震救灾卫生专家组的一员,为解决救灾官兵虫咬性皮炎等健康问题奔走在救灾一线。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第二天,她又作为总后医疗防疫专家队成员,登上了赴玉树的飞机。

在玉树,尽管嘴唇曾脱皮流血,可她那股皮实劲儿还是让男同志都佩服。从牧区到城区,她马不停蹄地看垃圾场,看臭水沟,看受灾群众安置点和救灾部队集结区,调查记录数据,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在危险。到了晚上,回到二十几个人、男女混住的宿营帐篷,她打着手电筒连夜为国家、军队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撰写出了“加强灾区鼠疫防控”和“尽快建立救灾部队传染病症候群和食物中毒应急直报网络”等10余份建议案,受到了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根据藏区风俗习惯,并针对玉树灾区的自然环境,赵彤言和其他专家一起制定了科学防疫的“高原攻略”。他们引导灾区卫生防疫部门建立了垃圾场,及时清除各类生活垃圾、污水;引导受灾群众在安置点搭建临时厕所,避免人畜粪便随处堆集,污染环境,引导他们正确选用对环境无污染的药物。她说:“虽然没有能亲自抢救遇险者,但我们要让幸存的人不再受到任何伤害。”

在指导灾区卫生防疫过程中,她发现早前研制的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器受到特殊地形限制,无法进行全方位的消杀作业。任务结束后,她第一时间启动了全域地形车和遥控飞行器杀虫喷雾系统的研制工作,相关成果在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19日晚7点,赵彤言接到了作为总部支援的专家力量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菲律宾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援助任务的命令。次日凌晨5点就要出发,赵彤言一夜没合眼,抓紧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迅速查阅了菲律宾自然疫源性疾病种类、高发传染病特点等医学本底资料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后应急响应报告,为完善防疫方案做更充分的准备;二是筹备了200多公斤的药品、器械、试剂和设备。

与历次国内救灾不同,这是一次十分艰巨的任务。医院船在大风浪中高速航行的77个小时中,她一边照顾同舱室严重晕船的战友们,一边坚持备课。航行期间,她给全体医疗队员授课,详细讲解了热带地区蚊虫传播疾病特点和防治知识。

由于医院船无法靠港,需设立前置医院并开展防疫工作二当地情况尚不明朗,为了确保安全,最初登陆的野战医疗队中没有安排防疫专家一赵彤言又一次主动请战:“我们既然来了就是海军的普通一兵,就是要到灾情最严重的一线去。”

在赵彤言与传染病专家的共同建议下,野战防疫队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联络机制,主动纳入其援菲公共卫生体系,按照国际规范开展卫生防疫T作。专家们指导野战防疫队建立了病媒生物、传染病和水质监测体系,依据监测结果科学防疫。

此时的灾区还是一片狼藉,巨大的椰子树被连根拔起躺在路边,淤泥、垃圾到处都是。临时的灾民安置点,卫生条件极差,猫狗鸡鸭乱跑,苍蝇蚊子孳生。前置医院条件有限,连饮用水都是定量供应。就这样,赵彤言仍然坚持I:作在一线,直到指挥人员命令必须返回生活设施更加完备的医院船休整,她才回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返回前置医院。

篇5:《昆虫王国》教学设计

1、播放电影《虫虫特工队》预告片断,让学生走近美丽而神奇的昆虫动画世界。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啊!看到了谁的故事? 板书:昆虫王国

(二)观察探究

1、那么你们对昆虫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老师来考考你,玩猜谜语游戏。

2、图片欣赏感受,认识、了解昆虫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类型的昆虫图片。出示昆虫的图片,学生小组内欣赏讨论,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总结昆虫特点。

教师:大家说得可真棒。课件出示: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它们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4、教师根据昆虫的特点画出蝴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昆虫是对称的。

5、出示两幅图片,(一幅静态,一幅动态)教师提问:你认为哪幅画出来最具有美感?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形态丰满

(三)、欣赏

欣赏同龄学生的昆虫的美术作品。

(四)、创造表现 创作要求:

1、观察并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昆虫,注意表现出它们的外形和色彩特点。

2、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表现发生在昆虫王国里的故事。(放轻音乐)

(五)、作业展评:

《美丽的昆虫王国》画展。

1、首先,学生先自己评画,选出你认为最美的昆虫画。

2、教师指导学生从构图是否饱满、色彩的明快、创意有趣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肯定学生。

(六)、课堂延伸:

出示蜘蛛图片问:它是昆虫吗?生观察回答。

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学生回家阅读,增长知识。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昆虫王国里面,认识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画美丽的昆虫。看到你们画了的这么漂亮,老师心里真高兴。有的昆虫是益虫,如:蜻蜓、蜜蜂、七星瓢虫等等,我们要保护好它们。有些虽然是害虫,如:蚊子、苍蝇等,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课后要多去观察了解我们身边的昆虫朋友们,并把你们观察到、认为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篇6:《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沧州市建兴小学—高丽娜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昆虫王国》

内容分析:本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表现方式为主,让学生学会在欣赏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受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视角,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中昆虫的形态、色彩和花纹。了解昆虫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昆虫形态的多样化和色彩的丰富性。

学情分析:这课是小学二年级的课时,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会带着好奇心来学习,往往他们能发现一些我们大人注意不到的事物,低年级学生对自然界中好奇的想象力和对色彩感觉的敏感使得这一课的教学工作可以很顺利甚至有意外收获的进行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基本形态和漂亮、奇特的花纹

特点。

2、大胆、创新的运用色彩进行画昆虫的创作表现。

3、增强小学生亲近生活、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所熟悉的昆虫的外形特征,抓住昆虫的有趣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

2、昆虫身上、翅膀上的花纹和鲜艳丰富的颜色搭配。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等。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通过感受、观察、体验、欣赏、发现、思考、讨论等等表现活动,来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

2、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究与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多用鼓励形式的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运用游戏性、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激励评价法: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电影《小虫虫有大智慧》预告片断,让学生走近美丽而神奇的昆虫动画世界。

2、揭示课题——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王国》里欣赏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二)游戏大比拼环节

1、第一环节:谜语、猜、猜、猜

①认识、了解昆虫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类型的昆虫图片。

②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不同类型的昆虫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特征。

2、第二环节:讨论、说、说、看 ③板书:认识昆虫特点、身体结构的组成

④课件出示: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它们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⑤图片欣赏:小画家们眼中的昆虫是如何来表现的?

3、第三环节:创作、画、画、画

①如果你变成小昆虫,王国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②小组共同创作,4人组,进行游戏创作。创作提示: a、每组设计两种昆虫的头饰

b、昆虫的特点可以夸张化,也可以用卡通的形象来表现。c、昆虫的身上可以添加漂亮、奇特的花纹图案。

3、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表现。

4、第四环节:作业展评《拟人昆虫表演秀》

①每组推出两个代表对头饰上的昆虫进行解说(特征、花纹、象征)

②表演出昆虫动物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篇7: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正文:

爱研究昆虫的朋友,快跟我一起去探索有趣的昆虫王国吧!你知道那圆圆的,粘在墙上的是什么吗?它是神秘的蜗牛“大侠”。它整天在壳里,下雨时才里,下雨时才会出来透口气,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螳螂快刀手穿着绿色的盔甲,威风凛凛,可神气了。耍起“刀”来,那可真叫好。毛毛虫老板爱生气,动不动就发脾气。你可千万别惹它,小心它的秘密武器---毛毛虫身上的毛,让你痒 得要命。昆虫王国里还有: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等昆虫。昆虫王国里有趣的昆虫多得数不清,凭我们现在对昆虫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我们还需要探索,要进一步的去了解它们。 有趣的昆虫王国一文由湘教在线www.xj-zx.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昆虫王国》教学反思

关键词:文本价值,比较式阅读,自主学习

【教材解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对于这篇课文, 我的解读如下:

一、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写的是童年时期的法布尔, 写他对昆虫的“痴迷”。

读懂文本的“语意”, 即文章写了什么,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 解读教材, 首先要读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不仅要读明白, 还要读准确。《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你就不能解读成是一篇“人物传记”。

二、这也是一篇指引孩子走近法布尔和他的著作《昆虫记》的引文———这样一个从小就如此痴迷于昆虫研究的人, 他眼中的昆虫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他笔下的昆虫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昆虫记》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其魅力究竟何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 就要求教师解读教材不能只“教教材”, 而要“用教材教”, 因此《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有了一个“一篇指引孩子走近法布尔和他的著作《昆虫记》的引文”文本价值定位。

以上两点说的是我对课文“写了什么”的解读。接下来说, 我对课文“如何写”的解读:

一、文章“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即:童年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均围绕这个主题来创作。

二、文章以“环境烘托”开头, 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童年法布尔生活环境图, 为法布尔的“痴迷昆虫”这一主题埋好伏笔, 同时这段文字用于开头, 亦使得写人的记叙文开头不落俗套。

三、文章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塑造了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形象。这三则事例详略得当, 各有侧重。三则事例从文章的结构上又起到了不一样的作用:事例一侧重于表现法布尔为“观察研究昆虫”付出的努力, 事例二重在说明法布尔“观察研究昆虫”还有许多不同的做法, 而事例三则重在表现法布尔对昆虫最直接的喜爱和他面对阻挠时的坚定不移。写三则事例, 不写一则, 不写四则, 就写三则, 因为三则事例的安排非常符合中国经典叙事文学作品的“叙事套路”———事例一作“起”, 略写事例二作“承”, 详写事例三有“转”, 文章既不繁冗拖沓, 读来又有曲折、有变化, 吸引人。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也就要求了, 读一篇课文, 不仅要读懂其“写了什么”, 更要读懂其是“如何写的”, 因为语文课程是承担“工具性”任务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任务自然落实到每篇课文中来。学生通过了解这篇课文是怎么写的, 自然就在学习“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方法, 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 接下来说我的设计。

【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 《课标》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主要采用了“问题驱动”“故意设疑”“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想象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开展学习, 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程序】

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该具备“能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能在交流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能力。因此, 对于“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痴迷”这个文章主要表达的内容, 我采用“批注”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以“文章举了三个事例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细细地默读这三件事,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痴迷, 圈下来, 简单写写感受。”这样一个问题作“任务驱动”, 放手让学生直面文本, 与文字对话, 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属于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 我会在第一课时快结束的时候, 安排一个五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 如下设计:同学们, 我们通读了全文, 并在文章中写得最多的三件事情中, 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痴迷”。到这儿, 文章似乎学完了。那么, 有没有同学还存有疑问呢?这个环节的设计, 一是旨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文章怎么去写”的能力;三是为这节课的第二课时作铺垫。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体部分是关注文章的“表达特色”, 有两方面的内容, 前面多次提到, 就不赘述了。这部分内容, 我采用的是“比较阅读”的方法, 即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 说说自己的发现。给出文字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发现, 没有教师环环相扣的暗示、引导, 给学生最大的“直面文字”的自由, 这是我所坚持的语文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课时的第二个内容:走近法布尔和《昆虫记》, 初步感受《昆虫记》的文字魅力———细腻的观察、真诚的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 我采取的方式依然是“比较法”, 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两段不同的描写“蜣螂”的文字, 一段是科学性的介绍文字, 一段是《昆虫记》中关于“蜣螂”的描写, 让学生自己比照发现《昆虫记》文字的魅力, 并借由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由总结《昆虫记》文字魅力的来由。如此设计的理由依然是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解。

上一篇:非标自动化制作流程下一篇:“扶”与“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