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

2024-04-21

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共3篇)

篇1: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

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

办理流程:

1、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向县区环保部门报送申请材料。

2、县区环保(分)局初审通过后,在《危险废物转移报批表》上盖章。

3、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将通过县区环保(分)局初审的材料交市环保局。

4、市环保局向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所在地市级环保部门发送征求意见函。

5、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所在地市级环保部门回函同意接收后,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所在市环保局发放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6、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转移,并按期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第二联报送移出市环保局存档。申请材料:

1、危险废物转移书面申请(包括危险废物类别、化学品名称、数量、接受单位、运输单位以及转移时间等)一份;

2、规范填写《危险废物转移报批表》一式三份(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加盖单位公章,审查并签署相应意见);

3、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与危险废物接收单位的书面合同或协议复印件一份;

4、危险废物接收单位与危险废物运输单位的书面合同或协议复印件一份;

5、危险废物接收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各一份(加盖单位公章),并符合经营范围;

6、危险废物运输单位的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各一份(加盖单位公章),并符合经营范围;

7、内首次转移的须提供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一份);

8、危险废物运输应急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复印件);

9、首次申请单位须提供环评报告、环评批复和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报告(复印件

篇2: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

一、危险废物跨市转移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1、移出企业的危险废物转移申请报告原件及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2、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包括:(1)类别、数量、组分、物化特性;

(2)转移时间、批次,运输路线;(转移计划可以作为申请报告的附件)

3、移出企业与危险废物接收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4、接收企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5、与运输公司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6、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证明复印件;

7、运输过程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原件。

以上材料中为复印件的,需在复印件上加盖原单位公章。

二、办理程序:

1、危险废物移出企业向当地环保局和济宁市环保局提出转移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当地环保局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再由济宁市环保局发函征求接收地市级环保部门意见;

3、接收地市级环保部门复函同意接收后,危险废物移出企业向济宁市环保局领取转移联单,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填写并寄送转移联单。

受理部门:济宁市行政审批大厅环保窗口,联系电话0537-2363683

济宁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联系电话0537-2316836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9条;

篇3:省内跨市危险废物转移流程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基础制度,旨在监督危险废物转移活动,控制危险废物流向,掌握危险废物的动态变化。市内转移与跨省市转移是不同行政辖区内危险废物转移的具体形式。对于上海来说,市内危险废物转移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执行电子联单制度,而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须进行移出地和移入地的行政审批许可。近年来,由于上海市危险废物末端处理处置能力呈现紧张形势,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量快速上升,跨省市转移途径日益成为平衡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调节危险废物处理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事件频发,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隐蔽性强,同时具有“发现难、取证难、追究难”等特点,对“被转移”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梳理总结上海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经验,分析其相关薄弱环节,研究完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制度,对于防范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跨省市转移流程

我国“固废法”第五十九条要求,危险废物转移必须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移出地区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应得到移入地区环保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否则不得转移。上海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的许可由上海市环保局审批,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负责相关转移的技术审查,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3 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情况

3.1 跨省市转移总量

如图2所示,2009-2015年上海市跨省市转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8.8%。跨省市占比总体呈现相对较为平稳的趋势,可见近年上海市危险废物的总处理处置量也呈现较为快速的上升趋势。目前上海市废物跨省市转移以利用方式为主,2014年以前主要为高利用价值以及上海市处理能力尚未涵盖的危险废物类别,2015年跨省市转移政策逐步放开,无论是办理企业数量还是转移量,都呈现急剧上升。从本质上来说,经济价值是决定危险废物流向的动因,这表明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价格可能远高于外省市处理价格。

3.2 跨省市转移类别

2015年,上海市跨省市转移类别共计有17大类,但转移量极为集中,表面处理废物、废酸及其他废物转移量在万吨以上,累计占比近75%。在目前末端处理能力紧张的形势下,这也表明上海市此三类废物处理能力缺口非常大。此外,本市不具备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含铊废物的处理能力,而对于这类产生量少且处理难或处理二次污染大的危险废物类别,未来仍将依靠区域的消纳能力集中处置。

3.3 跨省市转移移入省市

如图3所示,2015年跨省市转移省市共计有13个省,其中接收最多的前5位省市从高到低分别为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合计占比转移总量的96.8%。长三角累计接纳了近80%的危险废物,基本遵循了就近处理的原则,转移风险和转移成本相对最低。天津市作为全国含铅废物处理基地之一,主要消纳的是该市电子废物拆解的含铅玻璃及部分废铅酸蓄电池。

4 跨省市转移过程存在的问题

4.1 源头分类不清,产生企业危废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

企业环评在企业环境管理中具有主导地位,是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甚至是某些企业的唯一依据。但事实上,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薄弱,环评机构对于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判断能力明显不足。大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针对危险废物通常只“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对于危险废物的定性、种类、数量与企业实际产生情况多有不符。例如某电子企业产品表面处理(沉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应当列入HW17表面处理废物,但其环评作为HW46含镍废物中的含镍废催化剂。

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危险废物的法律意识和特性认识明显不足,将危险废物交由持证单位处理作为管理的起点与终点,源头分类管理能力薄弱。例如为了便于末端处置,部分产废企业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多类危险废物进行混合收集、贮存,并以其中的某一类的废物代码实施转移处置。某电子企业将工艺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乙醇、甲醇作为物料商品进行供应商回收,但其本质上是HW42废有机溶剂,而供应商并不具备相应的危废经营资质。

4.2 以处理成本作为唯一考量因素,随意更改危险废物代码

一是产生企业以末端处理设施经营范围作为企业危险废物类别分类依据,直接套用经营企业的危废代码开具转移联单,不考虑末端处理工艺的可能性。二是企业无论废物是否可利用,都以利用方式申报跨省转移,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获得许可的可能性。例如,某电镀企业将不同电镀工艺的废水处理污泥按照经营设施的处理要求,套用经营企业代码,虚报相关可利用重金属的含量,以利用方式申报以降低其处理成本。但实际下游经营企业并不具备该污泥的回收利用能力。某企业将生化污泥以利用方式申报作为水煤浆技术的生产物料,但其实际碳源可能远远不够。这一现象将可能成为危险废物跨省非法倾倒、排放的诱因,潜在风险大。

4.3各省市同一废物的归类不一,跨省市转移出路受阻

一是不同省市对于同一种废物的废物类别或代码归类不一致,导致同一废物在跨省市转移办理过程中存在移入地设施不具备相应的接受范围,但其具备对应处理能力的现象,最终不能获得跨省市转移审批许可。例如某石化企业产生的废对苯二甲酸残渣,分别被归为HW11精(蒸)馏残渣和HW34废酸。某化工企业产生的顺酸水(废酸),分别被归为261-057-34和900-349-34。二是由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未能涵盖全部的危险废物,同时对于鉴别结果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废物代码不能形成统一归类。例如对于某些工业重金属粉尘、废催化剂的归类问题,2008版名录中没有相应的类别,但对于上海来说又缺乏相应的重金属回收利用能力,常常产生废物不能顺畅跨省市转移的问题。尽管目前2016版名录中对鉴别确定的危险废物分类进行了归类说明,但其归纳类别和代码对于跨省市转移来说仍然是不足的。

4.4 跨省转移办理流程复杂、周期长

目前该市企业办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需准备10几项书面材料,一式三份装订成册后进行申报,理论上45个工作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实际上由于来往两地文书的审批,时间上往往更长。对产废企业,特别是相对转移途径固定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也增加了环保主管部门的管理成本。

5 建议

5.1 提高能力,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一是以该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提升为核心,确保焚烧处置兜底能力建设,优先鼓励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深度利用,填补特定废物的处理空白,解决该市危险废物处理的主要问题。利用市场调节作用,平衡该市危险废物处理市场价格,降低该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的动力。二是应深化区域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特定危险废物,如含铅废物、多氯联苯废物等,需要依托区域资源,统筹解决其处理处置问题;另一方面,大区域尺度的危险废物设施布局,能够有效对冲产业结构调整中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特性随着产业结构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换危险废物移入移出数量、代码不统一、设施能力盈余等信息,加强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的联防联控,防范危险废物的非法转移风险。

5.2 夯实基础,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理

一是加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研究,完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推动名录的动态更新。一方面要求名录分类尽量明确、精细化,另一方面要求构建开放式的名录,形成动态更新的制度。二是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宣传。一方面加强内部主管部门的宣传,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开展法律法规、标准的普法宣传与培训活动,提高企业指导强度。三是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推动第三方环境审核。源头管理是废物管理的重中之重,减量化是废物管理的首要策略。环境审核业务首先应开展合规性的审核,其次开展危废废物分类、处理处置最佳途径等方面的技术性审核。

5.3 重视风险,简化审批流程

风险管理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本质体现,跨省市审批须把握风险管理的原则。一是利用市场作用,降低可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门槛,引导非利用类危险废物就近市内处置,重点防控非利用类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的处理风险;二是重视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处理类别、处理技术的梳理,形成移入地企业的评估机制,引导企业就近省市消纳,限制偏远地区的许可范围和处理数量;三是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办事流程。一方面延长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的有效期限,根据接收单位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将现有的一年一批改为几年一批。另一方对于非首次申请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且去向为同一接收单位的申报材料,设置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办理速度。

参考文献

[1]刘杰.新形势下防范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对策浅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6(Z1):104~111.

上一篇: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下一篇:宣贯会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