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2024-05-25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精选9篇)

篇1: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附件1

xxx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阶段材料清单

1、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附表样式见下页);(找到,没下载)

2、申请验收项目汇总表;(没找到)

3、县局对项目的验收批复、预验收报告及验收人员名单(原件);(甲方)

4、项目自验(或初验)后的整改情况报告;(甲方)

5、项目承担单位自查报告;(甲方)

6、项目竣工报告;(已做)

7、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表、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土 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前边都找到)、新增耕地面积汇总表;(没找到)

8、项目区竣工验收图(已做)、实测地籍图(补)、和竣工后项目实测报告(已做)、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已做);

9、项目决算报告及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出具的工程竣工决算批复;(甲方)

10、项目审计报告(当地审计机关出具的原件);(甲方)

11、设计工作报告(设计单位);(甲方)

12、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单位);(甲方)

13、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施工单位);(甲方)

14、权属管理工作报告(项目承担单位);(甲方)

15、实施方案和招标方案及其批复;(甲方)

16、项目有关合同(施工合同、勘测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招投标代理合同等);(甲方)

17、土壤检测技术报告、由农业部门出具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报告(原件);(甲方)

18、有水利设施的项目应有由水利部门出具的水利设施质量评定报告(原件);(甲方)

19、土地整治后工程交付协议书、固定资产移交书;(甲方)

20、工程管护协议书、管护制度;(甲方)

21、有关影像资料;(甲方)

22、项目复核报告、图件等相关资料;(甲方)

23、变更材料及其审批文件(若有变更,必须有相关材料)。(甲方)

篇2: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摘要】土地整治项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为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

【关键词】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管理

1.引言

按照类型划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具体工程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等方面。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以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申报立项(申请、可研)、设计(专家论证、财政初审)、政策处理、招投标、实施(施工、监理)、验收(初验、阶段验收、终验)、审计、后续管理等。项目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过程完成时形成的成果,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将土地整治知识、专业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项目各项活动中,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希望。

2.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2.1项目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统”的功能不够; 规划与当地实际不符,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也存在不科学性,比如灌溉水源多引用地下水,甚至在具有地表水源的情况下依然开采地下水,而又不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源,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2.2项目进度相对滞后,资金使用效益显现不充分

进度缓慢是当前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讲,项目的招投标等前期准备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但主要原因在主观上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将项目当做主要工作来抓,造成到期的项目仍未竣工,该验收的没有及时验收,验收后整改落实不到位,验收合格文件下达不及时等。从以往对已建成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项目的建设成效没有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项目没有亮点,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和农民增收不明显。这些项目的延期效果显现不够充分都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安排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2.3市以下管理队伍难以满足当前项目管理的需要

项目管理机制改变后,规模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日常监管、验收等权限全部下放到市级,省级仅是备案。市级的权力和责任大大加强,也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市级监督和县级土地整理机构与各局委及乡(镇)、村等各方协调任务十分繁重。但部分市、县(区)没有正式成立土地整理机构,或者成立的土地整理机构不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管理人员少、办公设备落后,在项目管理责任大、任务重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而也导致项目监管和实施管理工作不到位。

2.4庭承包责任制对项目实施和管护形成制约

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项目建设过程中占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田间渠系建设过于迁就工程用地问题,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过于破碎和零散,不能发挥灌溉效益。项目竣工验收后,虽然签署了后期管护协议,但是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等原因,造成项目后期管护流于形式,特别是对田间渠系的破坏,成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效益的致命伤。

3.竣工验收管理措施

3.1高起点规划,确保项目规划的综合性与科学性

高起点规划就是要加强项目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电网和村庄建设。与相关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规划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集中连片、聚合资金、综合治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用项目作支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科学整合,叠加实施,形成综合效益。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克服随意选址、按行政命令选址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不受人员变动和机构变化的影响。

3.2 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①认真研究制订项目建设监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②建立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抽调土地、农业综合、公安、规划设计等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业务指导组、农民质量监督组、监理等组织。同时,建立重大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及定期督查等,坚持联审联批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③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拆迁、服务均确定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3加强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投入不断增加,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必须加强。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需理顺关系,进一步改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办公设备落后的现状。因此,成立和规范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建设,加强市、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承担繁重的土地整治事业奠定基础。

3.4 利用土地流转破解后期管护难题

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正是解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破碎、管护难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根据群众意见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建设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系统,通过“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3.5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经验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大多也是通过土地整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立从而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国家的农业自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结语

制定工程后期管护具体方案、措施和奖惩机制。工程后期管护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整治项目工程设施能否发挥预期的效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工程设施能够很好地发挥应有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应由整治工程所在地的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颁布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明确规定管护主体、原则、内容、方式、资金来源以及工程主体的清理和责任等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程管护好的单位和农户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有利于调动整治工程管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对于那些破坏工作的农户进行惩罚,切实保证后期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华蓉.浅析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华北国土资源,2013(6):81-82.[2] 王芳.浅谈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科技视界,2014(28):

篇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土地整治是现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 土地整治对于解决农村土地细碎问题、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1999年开始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 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土地整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效益日益明显。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 自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以来, 一共启动土地整治项目 (含区级开垦) 共计1187个, 建设规模507762.5925公顷, 总投资166.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项目209个, 建设规模93157.122公顷, 投资28.41亿元;自治区投资项目835个, 建设规模281272.0824公顷, 投资98.96亿元;中央投资自治区配套项目 (桂中农村项目) 143个, 建设规模133333.33公顷, 投资39亿元。截至2012年7月, 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共497个, 建设规模120372.4128公顷, 投资32.97亿元, 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问题并不乐观, 大量的项目建成后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如何抓好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控制、如何保证验收效果, 都是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验收面临的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和实践。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确保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质量, 提升土地整治整体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模式为例, 探讨当前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

2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依据

验收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也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 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重要阶段, 因此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依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技术规程 (试行) 》 (GXTDHB-2007-2) (以下简称《规程》) 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试行) 》 (GXTDHB-2007-3) 。根据验收阶段的不同, 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

2.1 中间验收阶段

工程中间验收是专业技术性的验收, 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验收, 包括单元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和试运行验收, 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验收成果资料的建档备查。《规程》对于工程中间验收各个阶段做了详细规定, 并对每个验收阶段的验收条件、验收组织管理、验收主要内容、验收工作程序以及验收成果做了具体说明。

2.2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 初步验收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进行, 由项目所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持, 验收完毕提交初步验收报告。初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或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持。

3 工程验收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 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以确保达到预期功能和使用价值, 从而实现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过十几年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 项目验收逐步走向规范化,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不了解中间验收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规模一般都较大, 涉及到的单项工程数量较多, 建设周期较长, 因此, 中间验收就显得格外重要。依据《规程》有关的工程划分, 项目由最小的单元工程起, 到分部工程, 再到单位工程, 直至单项工程, 如果每一环节能够切实按照《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每一环节逐一落实, 根据《规程》“验收合格的, 施工单位可以进行后续单元工程施工;验收不合格的, 项目业主和监理单位应不予以核定, ”的规定进行严格要求, 那么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必将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实际实施建设中, 中间验收能否到位, 项目承担单位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尤为重要。笔者在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 很多项目承担单位对中间验收不甚了解, 简单地认为验收就是竣工验收, 以为中间验收技术资料在日后竣工材料编制时候再补充就可以, 殊不知中间验收是工程质量控制最强有力手段, 可以想见, 没有进行中间验收的工程, 最终建成后的质量该如何保障。当然, 这个现象也与项目业主的工程技术素质偏低, 人员配备不齐有关, 但是, 如果项目业主对《规程》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 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有较强责任心, 那么中间验收工作应该得到重视和较好进展。

3.2 不重视中间验收

笔者曾参加过多次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和实施监管检查工作, 发现项目承担单位对中间验收环节很不重视, 大多无法提供中间验收过程资料, 特别是项目竣工验收, 很多项目虽然按《规程》要求提交了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等中间验收资料, 但是这些资料明显不是项目实施中形成的过程资料, 而是后期补充的, 有的内容前后矛盾, 有的缺乏逻辑性, 有的瞎编乱造, 根本反应不了工程建设质量。再者, 由于项目竣工验收是终验, 决定着项目是否通过验收, 所以各项目承担单位对竣工验收最为重视, 在竣工资料准备、工程观感质量、工程后续修补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完全忽视了中间验收。而竣工验收主要是政府的行政验收, 负责验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统筹整个行业管理, 对于工程建设过程缺乏全面掌握, 也不可能把精力过多地投放到具体的验收工作。而且负责验收的单位和部门对中间验收资料也只能检查其完整性、归档形式等情况, 很少能对中间验收资料进行技术审查, 而这些资料, 正是检查工程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依据。如果项目承担单位放松对中间验收工作以及资料收集的要求, 势必会失去对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 严重的话会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3.3 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

根据《规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划分层次, 中间验收分为元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 在每个环节验收中, 监理单位的责任都相当重要, 对于合格项目的核定以及对于不合格项目的返工返修到再次核验, 都需要监理单位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来完成。由于近年来土地整治项目大量增加, 从事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理单位人员有限, 技术及人力资源不足, 出现一些项目总监不到场、总监代表不到位、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不强、监理员不熟悉业务的现象。在实际项目建设中, 笔者发现部分监理单位没能很好履行其监理职责, 没有严格按照中间验收的内容、步骤、程序来进行, 例如监理人员未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进行严格审查;监理单位未按规定程序组织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就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对施工单位是否履行责任不甚清楚;对发现犯法违规的有关人员未予以处罚;监理原始记录和质量评定资料缺失等等, 极大影响了项目质量的过程控制。

3.4 设计变更审批速度加大了中间验收难度

设计变更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 主要有土地整治从可行性研究到规划到立项到施工, 周期较长, 涉及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不适应而引发的变更;因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引起的设计变更;还有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空间擅自改变原设计方案而造成的设计变更等等。设计变更程序是: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意向, 监理单位汇总整理审核并由项目承担单位同意后签发报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变更图纸及工程费增减数, 经监理单位审核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报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由于等待设计变更审批的时间较长, 为了赶工期, 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在施工单位的建议下就先行实施设计变更, 而变更手续却迟迟无法完善, 由于缺少完整的变更程序和资料, 项目承担单位和监理单位便省略了变更工程的中间验收, 这样一来, 设计变更部分的工程质量必定无法保证, 从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

4 对于做好项目验收的建议

对于如何把好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关, 笔者有如下看法:

4.1 明确验收各环节的管理责任

验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程序, 验收资料是工程项目质量好坏的凭据。《规程》对验收各环节的程序、内容、要求等做了规定, 但对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建设各方的验收责任没有明确。例如验收主持单位、验收监督机关对工程建设过程应了解到何种程度;对于验收不当造成事故或损失的, 验收主持单位、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参加验收的专家在验收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 仅仅是取消其参加验收的资格, 如何惩罚没有规定;参建单位提交的验收资料不真实导致验收结论有误的, 只是取消验收结果,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验收的严肃性。

4.2 建立土地整治监管奖惩机制

为了更有效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管, 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监管奖惩制度。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管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 奖励先进、处罚落后, 还可以尝试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好坏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 或者与新增耕地建设有偿使用分配相挂钩, 促使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重视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 严格把好工程中间验收的各个环节, 真正实现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 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4.3 严格中间验收环节

中间验收资料是施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特征的真实反映, 是工程建设以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的原始依据, 工程竣工验收是在施工单位自评和中间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要求中间验收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任何一个土地整治项目, 如果中间验收资料不符合标准规定, 则可判定该项目不合格, 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在进行竣工验收时, 如项目承担单位无法提供中间验收资料或中间验收资料不足以反映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质量, 则应立即停止竣工验收。

4.4 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广度还不能够适应土地整治工作的要求, 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新任务, 也是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的人才涉及土地、农业、水利、林业、建筑等多个领域。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治专业队伍是保证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规范设计、施工、监理的资质审查和监管制度,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管队伍, 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

4.5 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

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大、远离城市, 项目建设涉及的专业多, 情况复杂, 条件艰苦, 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理业务是委托其他行业的监理单位承担的,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从事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监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强化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监理的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只有熟悉土地整治业务才能在施工现场履行监理职能, 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控制, 保障项目建设的实施、检查、复核和验收。监理单位要以合同、图纸、建设标准和土地整治工程相关规范为依据, 牢牢掌握监理控制权。

4.6 实行委托第三方验收

目前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分别由项目承担单位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成, 验收成员主要是从专家库临时抽取人员, 没有固定的验收管理机构, 使得专业评定的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而验收时需要进行的质量检测、工程质量评定、单位工程试运行等方面由于临时组成的验收组缺少技术设备的原因造成深度不够。因此要建立委托第三方验收制度,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负责进行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 既可以提高验收的技术含量, 同时可以将验收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 这样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性问题, 也可以减轻主管部门的日常事务, 这种做法是科学和经济的。

4.7 建立土地整治质量监管体系

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应加强监督和检查, 将质量控制与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管检查要紧密结合, 共同维护质量标准。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管理行为, 加强质量监督,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落实责任制, 明晰责任,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监管各方签订责任协议书, 使责任落实到个人, 认真履行职责, 坚守职业道德。

5 结语

简言之,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的验收涉及到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控制, 两者均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缺一不可。通过实施中间验收以及项目竣工验收, 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工程验收是对工程建设的考核和总结, 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进入发挥效益阶段的重要标志。验收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控制性作用。土地整治事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验收工作, 以促进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土地整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质量控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高山, 黄海田.改革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验收管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长江, 2011 (3) .

[3]刘洪涛,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2011 (3) .

篇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绩效评价

前言

土地整治遵循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田、水、路、林、村建设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指导要求发展到今天,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途径。但在近20年中国式的土地整治中,项目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等的规范规程日臻完善,而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绩效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无法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真正效益。根据历年来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实施情况,后期的绩效评价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实施和验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定义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效益,指导后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对项目综合效益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使用国家或自治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农村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2.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经济学上的绩效就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总称,包括行为过程、行为结果两方面。行为过程是指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是否符合规定;行为结果则是指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有效性,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一般来讲,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是由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部分组成,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其实就是对于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等级划分。但是,简单的项目效益等级划分分析不能够完全体现一个土地整治项目所带来的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改变,而在项目前期、资金使用与管理、财务决算、实施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更为精准和全面。全面的绩效评价分析,不仅仅是衡量了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也为项目的验收带来更为有力的支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整治的开展,为有效增加土地,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土地质量、生产环境和土地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规划设计脱离实际”等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益的同时也给后期土地整治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对土地整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水平,准确掌握资金分配的有效性;第二,有利于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推动土地整治顺利发展;第三,有利于土地整治绩效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第四,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增添新的衡量标准,在原有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基础上增加效益评价,更加全面的突显了土地整治可持续性。

3.土地整治绩效评价作为土地整治验收内容的可行性

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指的是针对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管理、权属管理、后期管护等进行全面的验收。一般来说,项目的验收较为注重项目实施,工程质量、工程完成情况等方面。而对于项目的后期管护和绩效评价不够重视,多数情况下,仅仅作为一项定性的描述。比如,项目后期管护只要有一张项目的工程移交单就可以通过验收,而对后期管护多长时间,如何管护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项目的后期绩效更是只需要参考一下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告中的效益分析就可以通过验收,并没有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有效评价。甚至于,没有根据土地整治工程实际核算或者简单调查研究一下项目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原因不仅仅是管理层面的不够重视,忽略了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更重要是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和实施评价的体系。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没有作为项目验收的一项内容和标准去实施。

土地整治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一项土地整治工程和投入多少资金。效益能否持续才是土地整治项目存在的意义。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对于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的成功与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单是一个手段,一个验收的标准,更是衡量一个整理项目成功度的价值尺度。将一个整治项目的效益落在实处,是指导今后项目实施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一,绩效评价的实施从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等方面论证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和意义。第二,绩效评价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程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证明,项目的好与坏,利益是否长久都可以用绩效评价来论述和证明。第三,绩效评价可以在效益长久,工程持续利用方面完成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通过后期的绩效评价,针对项目在工程有效期内达到的利益水准和长久利益方面替代传统方式的验收。第四,绩效评价的使用可以说是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新的方向,在原有传统的验收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衡量标准,用项目长久的利益化验证项目的成功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讲,后期绩效评价衡量的是工程实施是否顺畅、工程质量是否合格、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以及项目实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土地整治后期绩效评价作为验收主要内容和手段是可行的。

4.结束语

篇5: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1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内容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工作贯穿于整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的规划设计、预算执行、变更设计、资金投入、工程数量、工程质量、工程完成后竣工结算与财务决算等,此外,还包括工程新增的耕地面积、土地属权的方案落实、项目投资的预期效益、地籍台账的变更、问题出现的整改纠正、执行协议与管护效果、项目运行与管理制度执行等。从内容上来看,其涉及到土地整治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相关验收人员必须对这些内容深入了解与掌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期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依据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依据主要有:1)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程与制度;2)批准后的项目计划与项目预算、初始设计与变更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案、立项后的批复文件、招标投标文件以及工程质量的划分方案等;3)施工的合同与施工图纸,上级机关的批复文件、技术标准以及土地整治项目的相关规定等。这些依据为土地整治竣工验收提供参考标准。同时,针对土地整治的系统性、动态性、技术性及综合性特点,竣工验收依据要随其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土地整治更具有规范性。

3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许多方面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项目的竣工验收亦是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有问题存在,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竣工验收的把关不严格 在进行外业的实地检查时,常常只是从表面上看项目的全貌,而没有深入检查,也没有进行实际测量;项目验收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导致对业内相关资料查看不仔细。

3.2 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 例如,在和农民座谈或者走访农户时,对人民群众的意见没有合理听取,使一些有效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3.3 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度不足 例如,在验收时,对提出的整治意见只看整改报告而不进行实际的检查,是否真正整改好没有明确的标准。

3.4 验收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 一些专家组中有退休人员,这些退休人员并不能代表验收单位,并且由于知识的更新与政策的变化,使退休人员已经无法进行教育培训,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变化。验收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专业知识不到位及业务水平不足等,也是影响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的重要因素。

4 土地整治竣工验收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土地整治竣工验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1 加强竣工验收工作的思想认识 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按照设计的内容把所有内容都检查到位,并以认真积极的态度、严谨负责的作风来验收,实行组长负责制,并签字保证。验收小组的成员必须遵循廉政的要求,对验收工作严格自律,并做到客观、科学、公正与真实。

4.2 严格按照竣工验收规程执行 执行竣工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并对实际情况有全面了解,根据相关规定认真执行验收工作。对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验收小组提出整治意见之后、下达验收批复之前,竣工的验收小组必须对整改的内容展开实地核查,不能只注重承担部门提交的报告,符合验收标准的才能给予验收批复,未通过的则要进行再整治,完成之后再重新验收。

4.3 强化竣工验收小组人员的知识结构 强化验收小组成员结构,每个小组由5个或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成员可以由农业、林业、水利及财政等专业的人员组成。提高验收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5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项目的竣工验收是一个从投资实施至交付使用及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衔接与转换阶段,也是投资建设的成果转向生产与使用的关键标志,是对投资建设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环节。由此可知,健全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管理的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以达到预期竣工验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华蓉. 浅析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华北国土资源,2013(6): 81-82.

篇6: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项目的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为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03】1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确保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县××镇等4个乡镇7宗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项目,经组织实施,目前工程竣工,恳请市国土资源局予以验收。

特此报告。

附表:

篇7:土地整治项目项目简介

****项目(第一期)****县片区工程,总建设规模为95.3581万亩,总投资14.2686亿元。项目区东至106国道,南至黄河大堤,西至县界,北至县界。共涉及****县15个乡镇。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环境保护工程、其它工程,工期为5年。

第一工程项目区位于****县西南部,东***,共涉及***个行政村,总建设规模为****亩),总投资***万元。

该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现已全面完工,共完成平整土地**万方;翻耕土地**公顷;新打机井**眼;

篇8: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措施

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联动机制, 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大, 投资强度高, 为了达到规划设计合理, 资金运用规范, 首先政府应搭台制订规划设计方案, 相关土地、水利、设计规划院等部门参与, 共同协作, 村级为主, 大力做好宣传[1], 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根据当地水纹特征、风俗习惯、村庄整治进行合理设计, 设计专家要到实地勘测, 听取群众和部门意见, 反复论证, 做出合理规划。笔者曾走访2009年实施的一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区, 该项目由于当初部分设计不合理, 实施过程中反复修改, 导致工期延误, 资金浪费。

2 灵活把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程序问题, 做到节约成本, 缩短工期

该土地整理项目区, 建设规模1 554.9 hm2, 项目投资规模2 839.82万元, 单位面积投资1.83万元/hm2, 涉及5个行政村。主要工程挖斗沟25 704 m3, 农沟78 880 m3, 涵洞157座, 钢架桥16座, 石拱桥48座, 混泥土田间道31.15 km, 生产路52.3 km, 新建机井262眼, 植树52 884株, 大沟清淤5条。房屋拆除237间, 108处, 拆除面积5 159.38 m2, 通过平坟、砍伐林地、废弃沟、塘的回填以及对堤坝平整、废弃路面平整等复垦整理, 项目区新增耕地97 hm2。

以上数据显示, 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工程多, 在实施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进行, 避免重复作业。一是要成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 制订实施方案。这就要求抽调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二是要入住项目区, 对项目区各项工程内在联系充分研究把握好, 指导好, 时刻牢记指挥司令部的职责。三是建立工作联系人制度, 定期编发信息简报、刊发各类新闻稿件, 加强舆论宣传, 及时沟通协调, 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在当地电视台新闻黄金时段定时向全县播放土地复垦整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在政府网站开辟网上专题宣传栏;四是工程实施过程中, 充分把握各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堤坝整理与填沟填塘相结合、挖农沟、斗沟与填沟填塘相结合、路基用土就近与以上取走土源相结合等, 这样可同时解决取土与用土的问题。在做招投标的预算中, 衡量其中的厉害关系, 可对以上所列工程进行自由组合, 统一招投标, 同时解决单一做某项工程存在的个性问题, 减少重复作业。具体做法:首先, 认真研究规划设计, 做好业务指导。这就要求相关参加指导实施的专家充分了解规划设计情况, 精心研究, 实地调研, 反复论证, 拿出一整套的工程实施方案;其次, 做到程序正确, 避免重复作业。如根据计算好的土方量取堤坝土, 清淤沟土, 挖农沟斗沟的土, 先就近填废弃沟塘, 垫路基, 然后修桥, 修路, 解决取土用土难及道路畅通的问题;平坟、废弃路平整、砍伐林地、房屋拆迁、打井、植树等工程都可同步进行。

3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整治至关重要的关口

由于该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 当时国家刚刚提出土地整理, 正处于探索阶段, 规划设计还没有涉及到新农村建设, 虽然就工程来讲, 实施后效果比较明显, 但美中不足的是村庄建设没能彻底整治, 散乱空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 只有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土地整治最终目的, 由于该项目土地调整难、实施周期长, 所以土地整治要与旧村改造紧密结合, 彻底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在规划设计征求民意的基础上, 当地政府、村要重点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设施, 充分发挥引导联动作用, 调整好土地, 广泛吸纳各部门、阶层资金[2]。可采取政府先建设, 群众定期付款的方式等。同时, 还要充分把握其他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时间, 以免影响整个项目区的验收。

4 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一是认真研究制订项目建设监管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二是建立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抽调土地、农业综合、公安、规划设计等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主要有业务指导组、农民质量监督组、监理等组织。同时, 建立重大示范项目, 推进工作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及定期督查等, 坚持联审联批制度, 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三是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拆迁、服务均确定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3]。

5 强化资金监管和资金整合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比较大, 必须封闭运行, 不能搞一个项目, 倒一批干部。在资金运行方面, 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程序, 单独核算, 统一管理, 以便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镇村要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 整个项目涉及到的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自觉接受群众、纪检监察监督。招投标方面, 在发布公告、报名登记资格预审、现场比选、公示、协议签订等环节加强监管。同时, 要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 有效引导和整合涉农、产业结构调整、传统文化保护等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 充分引导当地农民自主自发投入, 形成政府投入持续,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规范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有效保障工程后期管护的资金需求[4]。

6 后续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该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 在工程验收后, 要进行有效地后期工程管理:一是当地县政府要成立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领导小组, 土地整治部门及时与该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签订项目工程管护责任书并附工程清单。二是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可层层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 明确到人。三是聘请农民工全程监控, 对存在的问题直接上报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领导小组。四是县政府专门建立土地整治工程管护账户, 对已验收工程项目定期督查管护情况, 根据需要及时拨付管护资金, 确保工程项目完好无损, 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项目的设计、决策、实施、监管、验收、管护, 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 2002 (1) :4, 19-23.

[2]刘俊, 周旋, 蒋艺.农民联户实施土地整治模式研究——以垫江县白家乡湖滨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0) :416-418.

[3]王瑗玲, 李占军, 张建国, 等.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5) :49-52.

[4]张若泉.加强土地整理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科技信息, 2009 (21) :4, 19-23.

篇9: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申请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要求 验收依据

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新一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已在全国铺开,部分省市已经验收。做好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研读和领会编制规程,领会编制精神和要求。其次要结合当地实际,预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研土地整治潜力,确定规划方案。

验收标准一方面来自县级土地整治规程规定,另一方面来自规划实施要求,同时与编制资料完备情况、编制技术水平有关。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应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需要,并与土地整治潜力向协调。规划任务分解应符合当地实际,考虑土地整治难易程度和群众意愿。项目安排规划深度应达到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水平。

一、规划文本内容及总体要求

根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规划文本主要介绍编制背景与形势、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项目安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规划文本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内容完备,符合当地实际,便于落实。

二、规划背景与形势

该部分应包括简要介绍县域概况,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落实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规划面临机遇与挑战等内容。

1.区域概况

该项任务:描述土地整治规划区域概况,区域概况应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情况。

验收依据:区域概况应准确,具有规划现势性,反映规划基期情况,通过县域概况反映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引导土地整治规划方向,为确定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提供依据。

验收标准:区域概况介绍全面,具有较好的现势性,能够反映规划基期状况,具有体现土地利用条件,引导土地整治规划方向,便于确定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给予验收通过。

区域概况介绍简单,个别数据不具有现势性,不是规划基期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规划基期概况,不能体现土地利用条件,建议完善。区域概况介绍不完整,概况数据不具有现势性,不能反映土地利用条件,利用特点,土地整治规划方向的,责令修改。

2.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落实情况

该项任务:评价上一路土地整治规划落实情况。

验收依据: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是否有对比数字,是否能够全面反映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内容及其落实成果。

验收标准:上一轮规划指标完成情况介绍详细,对比清楚,结论明确,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给予验收通过。上一轮规程指标落实情况数据不完善,规划外项目统计描述不清楚,建议完善。

上一轮规划指标落实情况不完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对比价值,对比结论参考价值小,对比结论有质量问题,对比内容不完善,责令修改;没有上一轮规划落实对比或弄虚作假的,不予验收。

3.土地利用现状

该项任务:分析土地利用现状。

验收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年度是否为规划基期数据,数据转换与面积统计是否正确,土地利用分析是否符合实际及其符合程度。

验收标准:内容完备,分析透彻,反映基期实际,给予验收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不到位,各地类统计有误的,建议完善。土地利用现状不是基期数据的,责令修改。土地利用现状未转换为规划地类的,不予验收通过。

4.规划面临机遇

该项任务:分析规划面临有利条件,应包括国家战略、省市措施,县级特色,群众意愿,技术水平,规划基础资料,整治经验等。

验收依据:面临机遇应反映当地土地整治规划面临的有利形势,特别是县域及周边的国家战略,应分析到战略影响。省市土地整治方面的积极措施,县域土地整治特色,土地整治基础等。

验收标准:当前有利形势分析到位,有利于指导本轮土地整治规划,能够抓住机遇,推动规划文本编制,给予验收通过。当前有利形势分析不到位,不能全面反映国家战略、省市措施、当地特色,建议修改;当前有利形势分析不全,存在错误认识,或缺失面临机遇分析的,责令修改。

5.规划面临挑战

该项任务:分析土地整治规划面临不利因素。

验收依据:面临挑战应反映当地土地整治规划面临的不利形势,特别是人地关系矛盾现状,资金筹措,资源不足,自然条件难以改善,管理和科技水平落后等内容,深度应分析至面临挑战的状况,可能采取的措施。

验收标准:面临挑战分析全面,反映当地实际,有利于引导采取有关措施,推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给予验收通过。面临挑战分析不到位,建议完善;面临挑战不符合当地实际,责令修改;缺失面临挑战分析的,不予验收。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1.指导思想

该项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之风,尊重群众意愿;采用科学方法,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分析投资效益,健全保障措施。

验收依据: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包含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等内容;是否利用当前先进的编制技术、总结土地整治经验,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落实群众路线。

验收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规划目标符合实际,规划项目与土地整治潜力、整治效果相统一,给予验收通过。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规划目标基本符合实际,规划项目与土地整治潜力、整治效果存在矛盾,建议完善。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规划目标不符合实际,规划项目与土地整治潜力、整治效果矛盾较多,责令修改。

nlc202309020105

2.规划原则

该项任务:介绍土地整治规划原则。

验收依据:应包括县级土地整治规程确定的四条原则,可以进行部分解释和阐述,结合当地实际说明原则适用情景,分析某项原则确定依据,指导意义,不坚持该原则的后果。突出坚持规划原则的作用,分析坚持原则的意义。

验收标准:包括四项原则,进行正确探讨的,给予验收通过;虽然包含四项原则,没有总结到位,建议完善。不能包含四项原则,或不能正确适用,责令修改;违反四项原则,验收不予通过。

3.规划依据

该项任务:规划依据包括逐级下达的文件,规程、方法和指导意见,规划基期条件、资料,经济发展需求,土地利用预测等内容。

验收依据:编制依据是否包含当前土地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强制性要求;是否遵守有关管理办法,是否基于基期资料,是否基于合理预测。

验收标准:编制依据充分,分类列明,内容全面,给予验收通过。

编制依据不全,没有分类,分项列明,建议完善。漏项编制依据的,责令修改。

4.规划目标

该项任务:描述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验收依据:总体目标应完成上级国土部门下达任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当地实际,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持耕地占补平衡,推动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平衡各类用地。具体目标应结合土地整治潜力,规划目标与整治潜力、整治难易程度和群众意愿等相协调,满足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需要。

验收标准:总体目标符合区域实际,顺应国家战略、省市要求,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完成下达任务;具体目标安排合理,与土地整治潜力相协调,给予验收通过。

总体目标基本适宜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下达任务,具体目标与土地整治潜力存在少许矛盾,建议完善。总体目标难以适宜社会经济发展,具体目标与土地整治潜力矛盾较为明显,责令修改。

总体目标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具体目标与整治潜力明显矛盾,不能落实或落实特别困难,不予验收通过。

5.规划任务及分解

该项任务:确定规划任务,合理分级任务至项目。

验收依据:项目布局合理性,任务分解均衡性,项目布局与土地整治潜力匹配性,整治效益的一致性,群众意愿参考情况等。

验收标准:项目布局合理,与土地整治潜力显著相关,考虑了整治效益,征求了群众意愿,做了乡镇街道之间的平衡,给予验收通过。项目布局基本合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征求了群众意愿,乡镇街道做了平衡,但项目间整治效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修改。项目布局不甚合理,项目布局与整治潜力匹配性差,整治项目之间效益存在显著差异,责令修改。项目布局不合理,项目布局与整治潜力相关性差,项目效益差异较大,没有征求群众意见,不予验收通过。

四、项目安排

该项任务:规划项目范围、资金,规划时序和建设内容等。

验收依据:项目安排验收依据应达到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具体要求查阅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

验收标准:项目安排恰当,符合当地实际,建设内容全面,深度到达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平,给予验收通过。项目安排基本符合实际,征求了有关部门建议,建设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研究深度,建议完善。项目安排不符合实际,建设内容未完成规划任务,研究深度不足,责令修改。项目安排没有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不符合实际,与整治潜力明显矛盾,项目安排深度达不到项目建议书水平,项目难以落实或落实特别困难,不予验收。

五、投资分析

1.投资估算

该项任务:项目投资估算情况,包括估算方法,估算精度,估算合理性,与以往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对比,投资估算考虑的有关因素,总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的协调性。

验收依据:估算方法合理,估算精度满足项目投资需求,估算考虑了比如通货膨胀,土地整治难易程度,项目之间做了投资比较,给予验收通过。

验收标准:估算方法合理,估算精度满足规划需要,考虑了相关因素,并做了合理调整,规划总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状况、土地整治地位相匹配,给予验收通过。

估算方法基本合理,估算精度基本满足规划要求,考虑了相关因素,做了适当调整,规划总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状况、土地整治地位有一定差距,建议完善。估算方法基本合理,估算精度较低,没有或考虑相关因素不足,规划总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状况、土地整治地位差距较大,责令修改。估算方法不科学,估算精度低,没有或调整因素适用不当,规划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状况、土地整治地位明显不相称,不予验收通过。

2. 资金筹措

该项任务:安排资金筹措渠道,筹资额度,分析筹资成本与风险。

验收依据:资金筹措渠道,筹措资金额度是否符合当地实际,规划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是否做了比较说明,资金筹措是否满足规划落实需要,资金筹措成本是否合理等。

验收标准:资金筹措渠道合理,筹措数额有保障,能够满足投资需要,筹资成本合理,风险小,给予验收通过。

资金筹措渠道基本合理,筹措数额依据不充分,难以满足投资需要,筹资成本合理,风险稍大,建议修改。

资金筹措渠道不尽合理,筹措数额难以保障,难以满足土地整治规划落实需要,筹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责令修改。

资金筹措渠道不合理,筹措资金难度很大,不能满足土地整治规划落实需要,或筹资成本显著高,风险大,不予验收通过。

3.效益分析

该项任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验收依据: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生态效益有保障。

验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依据充分,计算正确,结论合理;社会效益分析全面,突出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变,群众满足度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规划中有专门安排,结论符合实际,合情合理。给予验收通过。

nlc202309020105

经济效益分析依据不充分,计算正确,结论基本合理;社会效益分析基本到位,未完整反映土地整治规划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规划中给予考虑,缺乏具体措施,建议完善修改。

经济效益分析依据不充分,计算有错误,结论偏离土地整治正常水平;社会效益分析不全面,分析不到位;生态效益在规划中没有专门安排,生态效益不显著,责令修改。

经济效益分析无依据,计算错误,结论显著偏离正常水平;社会效益分析不到位,随意性大,牵强附会;生态效益在规划中没有专门安排,生态效益分析简单;不予验收。

六、 保障措施

1.行政保障

该项任务: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行政保障措施。

验收依据:行政措施合理,符合法定程序、权限,在制度、政策和运行机制方面比较健全,合情合理,给予验收通过。行政措施基本合理,符合法定程序、权限,在制度、政策和运行机制上

2.法律保障

该项任务: 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法律保障措施

验收依据:是否安排法律措施,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保障措施,法律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保障。

验收标准:安排法律保障措施,把土地整治规划纳入法律保障范围,依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土地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设定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法律程序,权利义务和救济途径,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给予验收通过。安排法律措施,但不完善,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规则书写不清楚,建议完善完善。没有专门安排法律保障措施,责令修改。

3. 经济保障

该项任务: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经济保障措施。

验收依据:是否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经济保障措施,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够推动土地整治规划落实。

验收标准:经济保障措施到位,能够为土地整治规划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利益驱动,效益挂钩等措施,推动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给予验收通过。具有经济保障措施,但内容不全,措施不力,建议完善。

没有专门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经济保障措施,责令修改。

4.技术保障

该项任务:安排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

验收依据:专门安排了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科学、适用,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够提供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技术保障,保障到位,有力,给予验收通过。

专门安排了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技术保障措施,措施难以到位,不能很好地提供技术保障,建议修改。没有专门安排土地整治规划落实的技术保障措施,责令修改。

小结

本研究基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经验,结合验收中常见问题,立足实际,逐条说明该项任务、验收依据及验收标准。基本要求是文本内容应完善,全面,前后一致;验收依据具体化,设置到具体内容;验收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2013.1.

[2]胡振琪.土地整治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3]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

[4]**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规划文本,2013.

上一篇:图形创意课程小结下一篇:巫山高,巫山高李贺,巫山高的意思,巫山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