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8

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精选4篇)

篇1: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主簿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岳政办秘[2011]60号《关于立即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主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迅速召开相关会议,制订了《主簿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的实施方案》,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抽调土地、卫生、派出所、工商所、学校、水利、供电所等单位负责人、各村包点干部参加。检查组又分为四个检查小组,即非煤矿山、地质灾害、工业企业检查小组;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危化产品检查小组;学校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小组;电力设施、水利设施、建设工地检查小组,重点对上述十大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即隐患排查阶段、专项整治阶段、督查落实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了工作任务和目标。

二、及时开展检查。

各检查组分别深入到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各施工工地、经营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查被查单位的制度建设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安全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建设情况、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做到“谁检查、谁签字”,“谁排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按照“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不留空白和死角。

三、初步取得实效。

这次检查共深入到6个村,117个村民组,15个单位,50余个商业门面,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我们认为全镇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境内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停止开采、无人员密集的娱乐场所、无重大建筑施工工地。但也摸排出存在安全隐患的5个,其中重大安全隐患2个,即丁帮成加油点、朱霞珍加油点,超范围经营汽油,派出所已下达停业通知,经查实该两个加油点的进油途径都是利用正规企业的名义到中石化购进。我们建议只要中石化每次发货时必须见到该货主的正规营业执照原件这样就能够从源头上遏止这些非法加油点的汽油来源,请县安全领导小组与中石化联系。其它3个分别是岳西县志宇采沙厂采砂架头较高、大歇小学防洪安全、寨河二级电站厂房无防洪墙,均落实了整改措施。

2011年4月27日

篇2: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9月22日)

我镇位于岳西县北部,距离县城34公里,105国道贯穿全镇,辖6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8300人。全镇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8.3万亩,水田面积7800亩,旱地面积1700亩。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13.2℃,全年日照时数2010小时,无霜期180天,四季分明,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

近年来,党委、政府通过实施“生态主簿、创新主簿、美丽主簿、富裕主簿”四大战略,形成茭白、猕猴桃、茶叶、中药材加工等四大特色产业,成为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茭白)示范镇”、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和国家“一村一品(茭白)”示范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牢固支撑。2013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88户2173人,贫困村2个。2016年脱贫167户464人,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6年底剩有贫困户112户203人。

一、缔造产业“主力军”。壮大茭白产业规模。近年来,主簿人民发扬“四种精神”,树立农业错位发展理念,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发展以茭白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从2001年引进试种17.1亩成功以后,历经9年时间,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成为了全国闻名的茭白生产专业镇。目前,主簿镇全镇所有水田都种植了茭白,总面积达到7800亩,农业人口人均一亩茭白,成为全县首个水田不种水稻的乡镇。茭白亩产2000到3000斤,产值7000到8000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茭白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是488户一般贫困户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探索秸秆利用途径。为有效解决茭白秸秆综合利用问题,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结合主簿实际,摸索出了茭白秸秆利用三大途径,即创作精美展品、制作特色工艺品和颗粒燃料加工,成功开启了茭白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探索茭白秸秆养湖羊模式,斥资6万元建成60平方米湖羊养殖基地;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引进外地客商在镇内加工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新工厂年内即将建成投产。未来,茭白秸秆深加工将成为主簿人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二、锤炼产业“生力军”。巩固猕猴桃产业。我镇自199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现有猕猴桃园4200亩,主要品种有金魁、海沃德、795、791系列,猕猴桃亩产1500斤,亩均产值8000元,成为我镇第二大主导产业,曾号称“华东猕猴桃第一镇”。出产的“皖奇”牌有机猕猴桃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南京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目前,我镇已建成3个猕猴桃自摘园,带动6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传统茶产业。作为全县知名茶叶产区,我镇现有茶园4200亩。因生长在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13.2℃高寒地区,且品种几乎为清一色地方群体种,茶叶普遍具有芽叶肥壮、幽香四溢、鲜嫩碧绿等特佳品质。现在,全镇各村均建有一座以上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年产茶叶150吨,产值3000万元。

篇3: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

(一) 基本情况

宁河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6家, 其中取证企业52家, 共获得57张证书, 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 证照不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目前, 确定的食品生产监管重点整治区域1个, 专业监管人员2名, 聘请社会监督员和信息员各10名。

(二) 呈现的特点

1、产品缺乏含高附加值, 市场竞争能力较低

宁河县食品生产企业除了泰达酒业、义聚永酒业、红星酒业、天津六和、石本调料、三商食品、中芬乳业、金芦米业、津沽米业9个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 其他产品销售渠道窄, 营销网络小, 对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较低, 而且, 属于粗犷型加工的企业占多数, 缺乏含高附加值的产品。

2、规模企业少, 小企业居多

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 占总数的19.1%;100-500万元的企业10家, 占14.7%;50-100万元的企业11家, 占16.2%;20-50万元的企业7家, 占10.3%;20万元以下的占39.7%。

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 占总数的17.6%;500-1000万元的企业3家, 占4.4%;100-500万元的企业8家, 占11.8%;100万以下的占51.5%。

3、质量安全分级状况, A、B级企业少, C、D级企业多

按照《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工作规范》的规定, 目前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级情况如下:

A级企业 (2家) :具有较强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B级企业 (4家) :具有一般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C级企业 (43家) :具有较弱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D级企业 (7家) :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采取的主要监管工作措施

为了切实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在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 完善监管体系和措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 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对食品生产依法监管的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职能, 做到监管有效, 突出质监工作特点, 宁河质监局一直坚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履行职能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的方针。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考核的机制, 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建立了食品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日常监管中, 坚持巡查制度、回访制度、年审制度、产品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制度;四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政执法;五是对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用法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文书齐全”的原则办案。

(二) 认真履行职能, 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我们在建立一个系统、完善一个网络, 深化两个制度、强化两个管理、推动两个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上下了功夫。

1、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平台的动态监管系统, 基本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动态管理, 提高了监管的可追溯性。通过动态网络化管理手段, 完成了食品企业分等分级监管。

2、进一步深化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监督企业升级改造, 加快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取证步伐。特别在《食品安全法》过渡时期, 认真是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的要求, 积极与其他部门配合, 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自6月1日以来宁河质监局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7件。

3、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全面管理, 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高。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通过严格落实巡查、回访等证后监管措施, 强化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的持续保持;强化了对企业原材料进货关的索证索票、进货记录、进货检验和年审、变更、期满换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和委托加工食品备案工作的落实。

4、加大无证查处力度, 严格实施注销、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 强化了市场退出机制。

5、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行专项检查。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 宁河质监局对季节性、风险性、影响民计民生相关食品集中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加强了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6、深化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督促小作坊加强自律。引导帮助证照齐全小作坊执行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工作规范, 签订、悬挂质量安全承诺书, 监督完善小作坊索证索票、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记录等工作。严格对小作坊履行限制区域销售等质量承诺情况的日常监管。落实了市财政、区县政府扶持, 小作坊主动改造三结合的部署, 改进了一批小作坊的生产条件, 减少小作坊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自6月1日, 通过“促、帮、扶”等手段, 使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7、与县工商局、卫生局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互相支持, 有效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8、进一步加强了与乡镇政府的联系, 完善了年度汇报、总结制度, 建立信息互通, 发挥了属地监管的作用。

9、聘任10名社会监督员和10名信息员, 实行每年联谊会制度, 从而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监督员、信息员的作用, 保持信息的通畅, 进一步搞好动态管理, 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10、为预防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维持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秩序, 制定了《宁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预案》。按照预案的规定, 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搜集, 使工作有的放矢, 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

1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企业进一步树立了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强化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不断提高了全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对倡导人人参与食品安全, 共筑安全防线起到了推动作用。纲要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共举办大规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5起。

通过以上监管工作和措施, 有效地遏止了宁河县食品生产违法行为, 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对促进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保障。

目前食品企业和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宁河县近7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 小作坊占的比重较大, 生产者法律意识不强, 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薄弱,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下, 基本属于家庭作坊式的厂点, 不完全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设备和条件, 生产力水平不高, 产量不大。

2、一些生产加工企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 产品出厂不能达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 由于质检手段不尽完善, 质量控制措施仍不能够到位, 形不成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 由于我区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大多属于自产自销, 只有少部分产品进入全市、全国市场, 导致部分生产加工单位只注重发展, 忽视监管;只注重数量, 忽视质量;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3、在70余家食品企业中, 从业人员达到了近2000人, 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不足300人, 且这部分人60%以上都集中于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而占企业总数78%的10人以下小企业, 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0余人, 其余从业人员都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 技术力量薄弱,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考核, 素质较低。

4、作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 执法力量有限, 目前只有2名监管人员, 而辖区内食品企业较多, 监管起来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在食品企业巡查等工作中无论是人员的调配还是车辆的安排都存在一些困难。

5、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虽然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 但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预防技能,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往往容易以讹传讹, 直接影响发展稳定。一些领导和干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责任意识不强, 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理解有偏差, 对无证生产经营单位网开一面;一些食品生产人员对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常识不了解, 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生产加工企业设施简陋;卫生设施投入不足, 缺少清洗、消毒设备, 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体检率低, 着装戴帽不规范, 食品原料摆放没有隔墙离地;食品采购台账记录不全, 流于形式。广大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薄弱, 对伪劣食物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低, 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待改变。

建议和措施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 牵涉部门多, 在目前监管体制下, 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经过认真分析, 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 逐步普及《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识, 提高全社会知法、守法和公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 熟悉并掌握必要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知晓本行业食品科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 配备必要设备, 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 促进依法、诚信经营。要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不同人群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鉴别能力, 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 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2.建立与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关系, 集中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执法力量, 在各镇办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生产监管多级网络, 逐级建立食品企业档案和企业生产状况台账, 通过在村委、居委聘请义务监察员的办法, 及时收集和反馈基层社区的情况, 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 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动态, 对造假窝点实施稳、准、狠的有效打击。同时, 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 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 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 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防止有关事件的发生。

3、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 探索食品企业监管模式。质监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 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136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即1个原则:分类管理区别对待;3个方面:整治打击、监督规范、培育服务;6个方式: (1) 整顿———治理———打击, 重点针对市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点。 (2) 整顿———引导———治理, 重点针对销售大、用量多、制作要求简单、工艺低的地方传统性食品的小家庭作坊。 (3) 宣贯———监管———自律, 针对食品企业中的小规模同行, 通过协调, 力争发挥集中优势, 合作经营, 统一取证, 相互监督, 共同发展, 形成自律性规范的小型食品园区。 (4) 巡查———整顿———规范, 主要针对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在证后监管方面下功夫。 (5) 评定———扶持———提升, 主要针对有一定规模和品种优势的生产企业。 (6) 服务———培育———创优, 主要针对本区域内基础条件好、规模较大、外源性潜力强、质量稳定的优秀企业。大力帮扶, 加速企业创优步伐, 为企业争创名优保驾护航。

篇4:主簿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12月20日, 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汇报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德学主持会议并讲话。在听取了各地情况汇报后, 王德学指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工作成效明显, 全国事故总量持续大幅度下降, 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成绩来之不易。对于2014年控制指标体系方案, 王德学指出, 由于总局党组和栋梁同志的高度重视, 动手早、抓得紧, 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提出的框架思路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二是实事求是和突出重点的精神;三是科学合理和不断完善的精神。

对下一步工作, 王德学强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 实行“一票否决”;要提高思想认识, 坚定工作信心, 尽早谋划2014年控制指标实施工作, 做到早动手、早部署、早落实。特别是要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 加大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力度, 尤其是要做好冬季冰冻雨雪灾害以及雾霾等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监管监察工作, 严防事故发生。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李万疆出席会议并讲话, 各省 (区、市) 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负责人, 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司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上一篇:看长津湖优秀观后感下一篇:竞选市级优秀干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