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

2024-05-21

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精选6篇)

篇1: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

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篇1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然而,我觉得妈妈的爱是很容易发现的。

曾经在一次报道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剧倒塌,许多人都被废墟掩埋。当抢救人员在抢救中,却发现这样的一幕:一位母亲双腿跪地,双手撑着。而在她的身下,有着一个大约三四月大的孩子,孩子被包在一个小被子里,因为这个孩子在母亲的庇护下,所以他安然无恙。可是,这位母亲却永远停止了呼吸。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随后他便

篇2: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

回首过去的十三年里,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在这一星期,发生的一件事,令我久久难忘 。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形形色色,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 这时的妈妈, 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一次,因为学校里非常流 行穿黑色的棉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 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让妈妈给我买一件黑棉袄。妈妈 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现在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妈妈的脸变得通红,“你给我出去!”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心里难受极 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不愿答应我,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

可天公 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 魂的传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 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回想起妈妈对我的好,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 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 ”。我哭着说。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 地叠放着一件的黑绵袄。我愣住了。“孩子,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 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 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穿着红棉袄,我心里很高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此时, 妈妈笑了, 笑得那样灿烂,灯光映红了妈妈的脸,

篇3: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

关键词:生命叙事,作文教学,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阅读教学已打破了原来的“主题先行”机械板块式的模式, 使得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 在考场话题作文引领下, 作文教学虽已淡化了原来的构思、布局、选材等技巧性的训练, 但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上陷入困境。虚假立意、话题展开、堆砌材料等应试技巧使得“一文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至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更是不知拿作文怎么办。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生命叙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生命叙事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命叙事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想改变“老而旧”的作文现状, 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欲求, 变静态被动的作文练习方式为立足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的个性化的阅读、写作。以下笔者从作文教学的主体、作文教学的方式和作文教学的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生命叙事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主体平面化

实践中, 多数语文教师疲于上课、批改、辅导的日常性工作, 无暇读书, 知识、学养水平滞留在求学阶段, 导致言语表达无趣味;多数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实绩, 教学机械化, 缺乏热情和胆略, 过度重视各项考试内容的教学, 远离学生的情感域;一开始非要学生写层次清楚、中心明确、立意新颖等诸多要求的“高质量”的文章, 导致学生一提作文就兴趣索然。如何让语文进入生命, 塑造人格, 使语文教师成为最有生命热情和言语魅力的人, 通过自己对人生的体味、咀嚼和理解, 在用个性化语言倾诉、展示自我的同时, 去唤醒、感染、温暖并点燃学生的心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 教学方式机械化

实践中, 话题作文模式基本一统化, 教师指导理论化、公式化;学生作文形式标准化, 导致作文如构建空中楼阁, 内容空乏;作文评价方式单一, 作文评语笼统化, 使作文过程变成学生的单面性书面表达———从不修改, 更无动力, 教师的批改成为学生作文的终止;师生之间是一种教育、被教育的关系, 缺乏平等交流, 存在情感隔膜。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在生命叙事作文中关注细节、放飞想象、表达自我, 是笔者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教学情境工具化

新课改后, 教师一味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滥用网络上的资源, 虽带给学生一定的视、听觉冲击, 但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 似乎又回到了“灌输—接受”的教学体系。每周一次的命题作文练习抑制了言语表达的热情, 学生习惯于在一个给定的大话题下写着“假大空”的作文——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善于模仿, 文笔不错, 构思雷同居多, 没有生活气息、缺乏个性、创意;写作能力“弱”的学生, 则只能成为观众, 眼高手低, 再加上长期不受关注, 导致自暴自弃。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命叙事欲望是笔者研究的突破口。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生命叙事能力的培养途径

1. 调动感性积累, 激活生命体验

当代中学生自小跟着父母游览名山大川, 体验各种生活, 感性积累其实不缺乏, 需要语文教师带有一点书香和诗意, 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在全校开展的两届绿色阅读节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伙伴, 同读托尔斯泰和雨果, 同度夏雨冬雪, 同看《东方时空》, 同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 最后师生同台激情演讲“我们的青春梦”, 以求用自己读、写的经验和感悟启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

教师丰厚语文素养的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经历过的事情、回忆阅读过的文章、回忆感悟过的道理、回忆见闻过的人事的“四忆法”, 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去筛沙取金, 唤醒学生的生命叙事意识。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 也能发现作文如同和邻家伙伴说话, 是那么轻松自然。把爱流行歌曲的学生吸引到生命叙事中来, 进入“回忆”的时光隧道, 剖露内心深处的欣喜和伤痛。

要让学生忘情于阅读、写作的最好办法是教师自己忘情于语文学习。教师应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 拥有最饱满的生命热情和言语魅力, 倾诉、展示自我的同时, 唤醒、感染、温暖并点燃学生的心灵。我们称生命叙事是“心灵与生活的交接”, 是师生生命诗意飞翔的一块绿地。

2. 回归生命本源, 倡导真诚表达

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作文, 把作文当作他们倾诉生命意识、情感话语的一个舞台, 就需要向生命本源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文艺美学、哲学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敢于敞开心扉, 说出真心话, 寻找“本我”, 了解“自我”, 解剖“自我”, 获得“超我”。

生活是作文之本, 教师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校园, 跨入社会, 进行春、秋游, 劳动实践, 工厂、农村参观考察等活动, 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 同时通过写日记、随感, 交流共享, 以便更充分地品尝到生活的甘泉。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命、社会见闻、新闻焦点, 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方式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 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读到教师自己的生命之作。教师以身示范, “我手写我心”, 在阅读、作文中与学生体验诗意生活, 描绘世态百相, 感悟个性人生。

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去阅读, 在浩大的文学宝库中寻找到与自己性格、思想投合的一个或几个作家, 在模仿叙事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叙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或清新亮丽, 或优美抒情, 或幽默风趣, 或深邃讽刺等。

提倡学生写随笔, 不限主题、材料, 上交作文的时间也可以稍有伸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只要他动笔真实表达就要鼓励。对于喜欢小说、诗歌的学生, 受灵感限制往往不能及时作文, 可以给予最大的自由度, “小作家”就是在宽松、信赖的情境中诞生的。

4. 创设真实情境, 探究体验作文

一首好歌、一部电影、一篇好小说往往孕育着真实而独特的情感, 学生生活中并不缺乏真实情境。只需教师通过言语启发帮助学生去挖掘生活感受, 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鲜的感知觉刺激信息, 如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 或是音乐、小品、课本剧的串演, 或是置身在茶场、花市、酒厂、博物馆等生活场所, 让学生身在校园, 通过想象, 却时时感受自然、社会生活的滋润。

教师通过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 “美、趣、智”的学习情境和“形真、情切、理深”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跨越时空, 从历史到现实, 从资料到视频, 从文本到想象, 在各种情境中让学生心“动”, 从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 感到作文表达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宣泄不足为快。实践证明:将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运用于作文教学, 既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会让学生感悟存在, 审美生活, 思考人生。

5. 丰富成长经历, 彰显个性特征

有趣味、有美感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美化人生。要让当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一点, 应从让自己变得有趣一点开始, 教会学生感受体会七彩人生。教师敞开心灵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 要教给学生传递细腻、确切的情感体验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展开、深入生命叙事时, 教师可以像心理咨询师一样, 静静地倾听, 适时地提问,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经历中那些微妙的细节, 进行细致描述并发表看法, 也可以与权威的观点进行对照, 在“由此即彼, 从浅到深, 去粗存精”的思维过程中, 帮助学生在琐碎的生命故事中捕捉新主题。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初中母爱800字叙事作文

【关键词】叙事类作文 教学指导 策略 方法

叙事类作文是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教学中一类非常有代表性的训练题材,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不仅是对语言素养的一种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细节捕捉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叙事类作文中想要很好的表达文章的情感或者是体现文章的中心,这需要学生在事件阐述时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才能够写出有感染力的叙事作文。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训练题目

想要让学生在叙事类作文中有更好的表达,首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内容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们生活的训练题目,这种题目不仅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也会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训练主题,无论是学生每天经历的一些事情,还是经常在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生活场景,都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写作题材。透过对于这类事件的描述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也会让学生对生活形成更深刻的感知,才能够很好的达到写作训练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与语言素养。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场景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来让学生展开描述。例如,一次作文课堂上我让学生以《迟到的借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惊讶,不少学生在这篇习作中都有很好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选择的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位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可见,作文的命题很是重要,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让作文呈现学生的生活本色。以大家熟悉的生活为题材是叙事类作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结合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也会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更好的发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作文训练的目标。

二、鼓励学生思维的大胆创新

想要让叙事类作文写得出色,文章必然要有一些亮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找到一些不一样的切入点与思维角度,这将会帮助学生写出质量更高的叙事类作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来理解与看待问题,这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有更多思维创新的空间。这样的训练形式往往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更好的发挥。

一次作文训练中,我给学生设置了《_____也美丽》的写作主题,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填补自己的写作主题。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美的事物,学生最后分析发现,朝阳固然美丽,但夕阳也美丽;春天美丽,但硕果累累的秋天也美丽;青春是美丽的,但晚年同样美丽……有位学生的作文是《淤泥也美丽》,她这样写道:当人们都只会在晨曦中欣赏那娇艳欲滴的荷时,而她却深深的敬重那藏身于水中的淤泥,淤泥丑陋的化身,高尚的心灵。这样的反向立意无疑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才能够让叙事类作文有更多可读的地方,才能够给学生的写作过程留有更大的发挥平台,这也是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的一种方式。

三、注重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叙事类作文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培养与渗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有帮助。想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考验。想要在将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基础上将其表达的生动形象,这则考验着学生的写作技巧。叙事类作文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将会让学生在文本写作时更有针对性,这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大家多从一些经典的阅读范本中吸收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这将会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获得极大的进步。

篇5:母爱叙事作文800字

这也是她对母亲渐渐有了依靠。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却不会持续很久。当这个女孩长大后,家中发生了变故。她的父亲病倒了,家里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的身上。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她是活拨开朗的,而现在变得很内向。

母亲对她的爱还是无微不至的,曾网卡不管家里有多困难,母亲都坚持让她上学,让她在将来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在生活上,她们母女俩相互支撑,相互扶持共同共同撑起这个家。女儿深深地感觉到母亲对她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管碰到什么事情,母亲总是能够撑下往,但是,命运似乎总是和她作对,当母亲要出往打工时,女儿和母亲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知道母亲坐上火车走时,女儿还没有感受到母亲对她付的爱,母亲是怀着伤心和失看的情绪离开的,而当女儿已经感觉到母亲对她的爱时,想要对母亲说一些道歉的话时,母亲早已不在女儿的身边。

这时,女儿才真正意识到;没有母亲的陪伴的日子是多么的孤独。但是女儿不会让母亲失看的,由于女儿懂得;即使没有母亲的照顾,自己也一定可以独立起来,学会照顾父亲。并且让母亲知道;你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可以为你分担烦恼了。让你拥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自豪。妈妈,安心在那里工作,家里的一切我都会照顾好,不要担心我。由于我已经长大了。

母亲为女儿撑起一片天,而女儿就是要在这片天空之中守候着母亲。母亲是辛劳的,在这背后有无数的眼泪和汗水都是无法衡量的。母亲是伟大的,所以趁现在还有时间就赶紧对母亲表达一下自己对母亲的爱,那就是;妈妈,我爱你。

篇6:母爱的叙事作文800字

一年冬天的早上,我正要去上学的时候,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件棉袄,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把这件棉袄穿上吧,外面很冷,小心着凉了。”她一说完,就去上班了。我看着这件棉袄,心里想:外面也不是那么冷吧,用不着穿那么厚的棉袄,更何况穿起来像一只企鹅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多难看啊,或许同学们还会笑话我呢!我走到窗前,看看外面,妈妈已经去上班了,我就暗暗自喜,我才不要穿这件棉袄呢,于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风吹得越来越大了,吹得我直发抖。我来到教室坐在座位上,搓着我冷冰冰的手,心想:要是我听妈妈的话就好了,我真后悔。

放学了,我远远地看见了妈妈骑着摩托车朝我开来,当时我在打哆嗦,很怕妈妈会责怪我。谁知道,妈妈停下车,就急忙把我搂在怀里,搓着我的手,关切的问我冷不冷,完全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妈妈还把她的棉袄脱下来,给我穿上,又把她的手套脱下来,让我戴上,我坐上了车,妈妈载着我不顾寒风,朝着家的方向开去。这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车载着人也载着爱,一路都是温暖。

一路上,我穿着妈妈的棉袄,戴着妈妈的手套,感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极了,不管寒风怎样吹着我,都觉得不冷了。可是,妈妈的棉袄给我穿了,妈妈肯定冷极了,我抱着妈妈的腰,说:“妈妈还冷吗?”妈妈对我说:“不冷,其实妈妈一点儿也不冷。”我听着妈妈说话的语气,就知道妈妈一定很冷的。可是,她为什么不说呢?回到家的时候,妈妈问我:“你还冷不冷?”我回答说:“谢谢你,妈妈,我不冷了。”妈妈说:“这就好了,你不冷就好了。”妈妈一说完,就到厨房做饭了。我热泪盈眶,心里默默地感谢妈妈——这个为了自己宁可自己受冻的母亲。

上一篇:虚假信息下一篇:镇委关于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