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文天祥

2024-04-27

除夜 文天祥(精选14篇)

篇1:除夜 文天祥

除夜,除夜文天祥,除夜的意思,除夜赏析 -诗词大全

除夜

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门R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篇2:除夜 文天祥

原文:

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翻译:

山河虽然广大,但时间却已消失。遗憾的是自己抵抗蒙古族侵略,保卫祖国的事业,遭到失败。自己不幸被俘,押送燕京(今北京)过着囚徒生活。战斗则几经风雨,囚居则饱受霜雪。生命将随着一年的终结将要消失,但自己决心殉国,对世上一切都已遗忘,不再留恋。除夕一人独守囚牢,只有孤灯相伴,连饮屠苏酒的梦也不再做了。

除夜字词解释:

①除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②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③空落落:空洞无物。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④乾坤二句:感叹自己抵抗蒙古族侵略,保卫祖国的事业,遭到失败。山河虽然广大,但时间却已消失。

⑤末路二句:自己不幸被俘,押送燕京(今北京)过着囚徒生活。战斗则几经风雨,囚居则饱受霜雪。

⑥命随二句:感觉自己的生命将随着一年的终结而消失,决心殉国,对世上一切都已遗忘,不再留恋。

⑦无复二句:除夕一人独守囚牢,只有孤灯相伴,连饮屠苏酒的梦也不再做了。

⑧屠苏:酒名,古人元旦日合家团聚贺岁,饮屠苏酒。

⑨夜未央:长夜漫漫无穷尽。

除夜背景:

此诗作于文天祥人生最后一个除夕之夜。当时作者已经被关押整整三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禄不能软服,牢狱苦难不能屈服。他衰鬓霜染,意志弥坚。牢房冰冷潮湿,饮食艰涩难咽,妻儿宫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惨痛的现实,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穷途的困厄艰难。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笔,蘸着热血和心泪,写就了这首悲而不屈的短诗。

除夜赏析: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这首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v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德v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相关推荐:

野色范仲淹

篇3:文天祥骚体诗作《思小村》解读

“春云惨惨兮春水漫漫, 思我故人兮行路难。君辕以南兮我辕以北, 去日以远兮忧不可以终极。蹇予马兮江皋, 式燕兮以游遨。念我平生兮君郁陶。在师中兮岂造次之可离, 忠言不闻兮思君忸怩。毫厘之差兮天壤易位, 驷不及舌兮脐不可噬。思我故人兮怀我亲, 怀我亲兮思故人。怀哉怀哉, 不可忍兮不如速死。慨百年之未半兮, 胡中道而遄止。鲁连子兮义不帝秦, 负玄德兮羽不名为人。委骨草莽兮时乃天命, 自古孰无死兮首丘为正。我行我行兮梦寐所思, 故人望我兮胡不归, 胡不归。”

在南宋灭亡过程中, 许多忠义之士积极抗元, 慷慨赴死, 以身殉国,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家危难的关头, 他们明知无法力挽狂澜, 拯救疲弱的南宋王朝, 却依然抱定必死的决心, 尽一份为人臣子的职责和忠心。据万斯同的《宋季忠义录》记载, 南宋末年抗元死节之士仅有记载的就有五百多人, 文天祥无疑是宋末文人士大夫中最杰出的一位。南宋王朝即将倾覆之际, 文天祥坚持抗元, 被俘后英勇就义。狱中的文天祥写下了大量诗文, 抒发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对故国家园的思念。这一时期的骚体作品更是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爱国忠君、誓不仕新朝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思小村》便写于这一时期。

“春云惨惨兮春水漫漫, 思我故人兮行路难。君辕以南兮我辕以北, 去日以远兮忧不可以终极。蹇予马兮江皋, 式燕兮以游遨。念我平生兮君郁陶。”小村是文天祥的同乡和部将刘洙, 刘洙跟随文天祥抗元, 曾做督帐亲卫。文天祥被俘后, 刘洙继续抗元。空坑兵败, 文天祥的妻妾儿女均被俘, 刘洙不幸遇害。押解大都的途中, 文天祥听到刘洙等兵败南撤的消息, 曾写下《所怀》一诗, 诗的序言写道:“予自皋亭山为北所留, 深悔一出之误。闻故人刘小村、陈蒲塘引兵而南, 流涕不自堪。”这里的“君辕以南兮我辕以北”一句写的当是刘洙兵败南撤一事。从这个序言也可以看出, 文天祥和刘洙的感情深厚。南宋覆亡已经是无法挽回的现实了, 自己被俘, 昔日的部下依然“引兵而南”, 生死难测。此时的文天祥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对国事的担忧, 对亲人和部下安危的牵念, 牵动着诗人的心, 诗人写道:

“在师中兮岂造次之可离, 忠言不闻兮思君忸怩。毫厘之差兮天壤易位, 驷不及舌兮脐不可噬。思我故人兮怀我亲, 怀我亲兮思故人。怀哉怀哉, 不可忍兮不如速死。”从文天祥《所怀》诗的序言中, 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次兵败, 可能是因为决策失误, 因此想起昔日的部下刘洙, 诗人内心“忸怩”不安, 即便身陷囹圄, 诗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 而是抗元复国的战事和部下将领的安危。

“慨百年之未半兮, 胡中道而遄止。鲁连子兮义不帝秦, 负玄德兮羽不名为人。”鲁仲连义不帝秦, 关羽的忠义精神一直为忠贞守节之士所推崇。诗人在这里运用鲁连、关羽的典故表明自己守节忠贞的决心。文天祥写于同一时期的狱中诗, 也多次用到鲁连、苏武、楚囚、南冠等形象, 借此表明自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决心和气节。囚禁狱中的时候元人曾劝降他说, “国已亡矣, 杀身以忠, 谁复书之?”文天祥答道:“商非不亡, 夷齐自不食周粟。人臣自尽其心, 岂论书与不书?”并咏诗抒怀:“饿死真吾事, 梦中行采薇。”由此可以看出, 诗人舍身守节的决心和气概。

“委骨草莽兮时乃天命, 自古孰无死兮首丘为正。我行我行兮梦寐所思, 故人望我兮胡不归, 胡不归。”

“自古孰无死兮首丘为正”一句, 当时化用了屈原诗作中的典故。狐死首丘, 出自屈原的《九歌·涉江》:“鸟飞反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屈原无论怎样被贬损、排斥、放逐, 都不肯离开祖国, 文天祥借用这一典故, 表明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文天祥在《思小村》一文中, 多处用到屈原诗作中的典故, 借以表达自己誓死追随亡宋的决心。这些典故的借用, 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诗人以屈原作为效仿和追随的精神榜样, 即使深陷牢狱, 也不忘以此自勉。作为旧朝的丞相, 以身殉国是他必然而又必须的选择。

作为南宋王朝的高官, 又曾蒙受宋理宗的知遇之恩, 文天祥对于蒙元政权自然是蔑视和不屑的。故国覆亡, 以死守节, 忠于旧朝, 是许多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最终的选择。囚禁在狱中的文天祥, 牵挂的依然是亡宋的明主, 念念不忘被俘北去的宋恭帝的安危和光复故国的大事, 反映了他浓厚的忠君爱国意识。这一点在他的另一首骚体作品《和夷齐西山歌》中也可以得到印证。诗中写到:

“小雅尽废兮, 出车采薇矣。戎有中国兮, 人类熄矣。明王不兴兮, 吾谁与归矣。抱春秋以没世兮, 甚矣吾衰矣。”

就其艺术特色而言, 《思小村》采用了骚体句和散体句交错使用的形式, 在原初骚体的典型句式的基础上, 每句的字数有所增加, 突破了原初骚体典型的五言、六言句式。整篇文章沉郁顿挫, “兮”字的反复出现, 传达出这位末路英雄复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慨叹和对故国的忠贞对故友的牵念之情。末句的“我行我行兮梦寐所思, 故人望我兮胡不归, 胡不归。”一唱三叹, 令人不忍卒读。

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性文学样式, 最初是用来抒发“幽忧穷整怨慕凄凉”的情感的。这种沉郁顿挫的情感抒发正好契合了文天祥被囚狱中, 壮志难酬的心境, 这首《思小村》便是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精忠爱国的典范。作为大宋的宰相, 宋王朝渐趋灭亡之际, 文天祥毅然将全部家产充当军费, 兵败被俘后, 他宁死不降, 度过了坐以待旦的四年牢狱生活, 最后英勇殉国。可以说蒙受了宋理宗知遇之恩的文天祥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铸成了大爱的丰碑。同时作为程朱理学思想的忠实的践行者, 忠贞守节、誓不为新朝所用, 甚或舍生取义、血荐轩辕也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天祥的必然的人生选择。另一方面, 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同, 以及与屈原类似的境遇也使得文天祥将一腔爱国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部倾泻在诗文中。

综上所述, 《思小村》是文天祥抒发自己舍生取义, 铸就大爱的典型之作。正是诗人抛却小我成就大爱的高洁品行, 才使得这首诗作历经数百年依然传诵至今, 成为我们解读文天祥高尚人格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文天祥.文山集二十二卷.文渊阁四库全书.

[2].朱熹.楚辞集注·九章.宣统三年埽叶山房影印本.

篇4:按摩神阙穴巧除夜尿烦

老友老张原先的夜尿就多,每天晚上总要去卫生间五六次,吃了很多补肾保健品,也没有效果。听人说按摩神阙穴有效,并可益寿,他就坚持做了半年多,感觉晚上“光顾”厕所的次数明显减少,饭量增加,睡觉也安稳了,而且面色红润,皮肤有光泽,精力十足。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经常按摩神阙穴能调和脾胃、益气养血、温通元阳、复苏固脱,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每晚睡前和早晨起床前,平躺在床上,摒除杂念,保持心平气和,将手掌覆在神阙穴上,先用右手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按摩10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关键是要坚持。

按摩时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以腹部发热、无不适感为宜,按摩范围以神阙穴为中心,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可以在早起和晚睡前进行。但腹部有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的患者不能采用此法。

神阙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脐带脱落处结疤后的陷窝,俗称“肚脐”,别名脐中、气舍、命蒂,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神,指元神;阙,有缺空之义。也有一说为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其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是人身原气所居、真气所系之处,经气之汇海,五脏六腑之根,十二经络之本。有“脐通百脉”之说,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神阙为腹壁最薄处,表皮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最弱,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黏膜和腹膜直接相通,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想途径。

神阙穴有温阳益气、回阳固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经活络、行气止痛、增强体质、养生延年等功效,治病范围广泛。临床上常用于急重病症,如晕厥、昏迷、休克、中风等;传染病症,如脑炎、肝炎、痢疾、疟疾等;消化系统病症,如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胆囊炎、溃疡病等;呼吸系统病症,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泌尿系统病症,如肾炎、肾盂肾炎、尿潴留等;妇科病症,如痛经、月经过多、带下病、产后尿潴留等;小儿科病症,如食积、腹泻、遗尿、鹅口疮、盗汗等。

下元不固是夜尿多的主要或者基础性的原因,老年性尿频多由肾气不固、膀胱失约造成。中医认为,肾主水,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黄帝内经》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神阙为补肾要穴,有补原气、益下焦、壮肾阳、填精髓的作用。因此,按摩神阙穴是治疗老年人尿频的有效方法。

按摩神阙可采用揉法,拇指指端或食指指端紧附于穴位上,吸定于穴位,使指端可带动穴位下组织,做回转的按抚动作;摩法,用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回旋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或皮下;搓法,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搓动;按法,用拇指指面按压在脐部及脐周围,按压的力量以感觉发酸、发胀为度,持续按压2~5分钟,再慢慢放松减压,也可间断性的一按一放,有节奏的按压;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在穴位上有节奏地用力叩击;以及振颤法、叩击法、挪法等,有调和阴阳、补中益气、行气导滞、健脾和胃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按摩神阙要注意消毒,手法以拇指轻缓稍加压按摩旋转,每分钟90~100圈,每次2~3分钟,以脐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2次;还可以神阙穴中心,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其适应范围当然也是很广泛的。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王世杰

篇5:除夜 文天祥 赏析

唐 张说 《岳州守岁》诗:“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明史·冯恩传》:“除夜无米且雨,室尽湿, 恩 读书牀上自若。” 冰心 《往事(二)》八:“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参见“ 除夕 ”。

2、指冬至前一日之夜

《太平广记》卷三四○引《通幽录·卢顼》:“是夕冬至除夜, 卢 家方备粢盛之具。”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予读《太平广记》三百四十卷有《卢顼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 唐 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1]

3、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4、除夜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篇6:除夜文天祥原文的赏析

文天祥的《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大家是如何赏析的?

除夜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作者小传】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著名的文天祥之口,很多人对文天祥的印象首先来自这句诗。那么,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文天祥出生于公元1236年,卒于公元1283年,也就是说文天祥出生于南宋末年,死于元朝初年,这其实就很清楚了,文天祥是宋末元初的人。但是,后人提到文天祥的时候,通常冠以“南宋文天祥”的字样,他死后也名列“宋末三杰”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不难理解,虽然从客观的年代上来说文天祥生于宋末,死于元初,但是人们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将他归为“宋人”。就好比17世纪中期的几位思想家如顾炎武、王船山等人,世人提到他们的时候,通常会在前面加两个字“明朝”,而不是“清朝”。这主要基于两各因素,一是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主要形成于明朝灭亡之前,二是明亡后他们拒绝入仕清朝,所以后人在习惯上倾向于将他们列为明朝人。类似的例子,在朝代的更替时期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同理,文天祥一生的主要活动完成于宋朝时期,而且他宁死也不愿做元朝的臣民,身为著名的抗元领袖,称为“宋末文天祥”显然比“元初文天祥”更为合适。基于上述理由,得出两点结论,即如果从确切的年代上而言,文天祥是无疑使宋末元初之人,但如果从习惯上和情感上而言的话,文天祥则通常被当做南宋人。

文天祥的字是什么

古人称谓繁多,光父母取的名字和官家给的封号、谥号就够多的了,偏偏古人还爱给自己改改名、字,取个“号”什么的,所以导致几百年后的现代人有点犯晕。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履善,生前被朝廷封为信国公,死后被后世追谥为“忠烈”,所以有时也被称为“文履善”“文信国公”“文忠烈公”。

后来,文天祥又给自己取了“号”,先是“文山”,后来大概仰慕到家的清静无为,又取了个“浮沐道人”。说到这里,现代人一定觉得文天祥的名称已经不能再多了。事实上,文天祥还有一个“字”叫“宋瑞”,这“宋瑞”二字大有来头,既不是父母取的,也不是自己加的,其来历颇有故事性。

文天祥少有才名,21岁就进京赶考。不巧的是,在殿试前文天祥生病了,只好带病参考,如果一直病着,可能会名落孙山也说不定。可是,也许是老天帮忙,进考场的时候众多考生一拥而入,夹在中间的文天祥被挤出了一身汗,居然身体舒服了,头脑也清醒了。于是,满腹才学的文天祥草稿也没打,就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而正是这一万多次的文章让文天祥走入仕途,名垂史册。

篇7:除夜 文天祥

除夜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七绝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篇8:除夜 文天祥

除夜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

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篇9:除夜 文天祥

故乡除夜

作者:周弘亮朝代:唐体裁:七律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非唯律变情堪恨,

抑亦才疏命未通。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篇10:除夜 文天祥

除夜作

 

作者:高适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篇11:除夜 文天祥

除夜寄张达,除夜寄张达罗隐,除夜寄张达的意思,除夜寄张达赏析 -诗词大全

除夜寄张达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粘唇。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

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篇12:除夜 文天祥

除夜寄弟妹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五律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篇13:除夜 文天祥

除夜书情

作者:周弘亮朝代:唐体裁:五律 何处风尘岁,云阳古驿前。三冬不再稔,晓日又明年。

篇14:除夜 文天祥

冬除夜书情

作者:卢延让朝代:唐体裁:五律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上一篇:国家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我的脚印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