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2024-05-24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通用10篇)

篇1: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一、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情况

2012年以来,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纺织行业运行总趋势,表现为生产增速下滑、内销增速回落、出口下行压力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降的特点。尽管行业当前面临较大困难,但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产业进一步向中西部转移,全行业正加大技术进步,品牌提升,市场开拓力度,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具体表现如下:

生产低速增长,增速较快回落。

出口保持增长,内需增速下降。

投资增速趋缓,中西部地区投资占比继续提高。

利润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

二、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问题

市场需求不足

国内外棉差价持续扩大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三、近期专业市场运行情况

1、专业市场经营面积增速大于商铺及经营商户增速,投资回报期延长。

 专业市场总成交额同比增长12.13%

 除面料产品外,各类别产品成交总额增速均明显放缓。

 原料类产品成交额增速放缓,企业库存增多

 面料类产品中,常规产品竞争激烈,外贸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 服装类产品中,市场普遍反映总体销售不及去年同期。

 家纺产品成交总额小幅上涨,床品类交易行情出现下滑。

四、专业市场当前运作特点

1、全国范围的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总体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硬件设施水平发幅提高

市场管理服务进入新阶段

专业市场步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2、市场的专业细分化速度加快

3、专业市场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4、专业市场与产业相互驱动共同发展

5、电子商务的应用是当前专业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

五、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的几个关键问题

1、切实实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

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2、在内销市场上,关注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营销模式变化需求,大力加强现代流通体

系建设,提升产业流通效率。

3、通过交易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提升专业市场的未来竞争力。

4、加速流通体系中的管理型人才和团队建设。

篇2: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推荐组合:我们继续建议关注制造类龙头企业和优质的品牌零售类龙头企业,泰和新材、伟星、鲁泰、七匹狼、奥康、富安娜和九牧王。

行业观点

2012年无论出口还是内销,纺织行业效益都下滑。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2年1-10月,服装零售额、零售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2%、2.4%,较之于2011年的20.4%、4.9%下滑幅度明显;1-10月,纺织品服装的累计出口额2099亿美元,同比增长2%,与2011年24.99%的增速相距甚远。

2013年可能是行业效益触底之年:导致行业效益减速的四大因素难以改观,即宏观经济减速、企业过度扩张、高成本导致的需求被抑制、以及同质化经营。相对而言,由于出口制造类行业整合开始时间早、海外需求已有回升之势,复苏可能略早于零售类;

出口制造类企业可能触底缓慢回升: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缓慢回升,以及行业深度整合2年后的产能减少,此外,国内消费虽然仍可能差强人意,但下滑速度无疑将低于12年,这些出口制造类企业效益有所好转的基础,预计13年纺织服装出口仍与12年相似,波动不大。

纺织服装品牌零售类企业可能明年上半年触底:消费减速时,开始阶段是库存上升、财务指标恶化(从今年一季报开始逐季恶化),然后就是关店,通过减少供应、调整结构来度过危机。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3-6月传统的开店和关店季节,关店数量可能明显超过往年,届时整个纺织服装零售板块的底部才可能到来;从中长期来看,品牌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增强特色、强调内生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单个企业来看,未来也需要较长时间修复当前已经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因此触底后的复苏是漫长而缓慢的。

化纤板块或有阶段性机会:化纤全行业已经连续2年亏损,有较强价格反弹动力。我们认为明年在传统的价格反弹时间,即传统旺季到来的春节和8月前或有反弹出现。不过由于供需没有明显改善,价格反弹空间有限,适合阶段介入。风险提示

我们判断明年行业底部到来,但存在着底部和复苏漫长而低迷的风险,使得制造类和零售类纺企业绩长期在底部徘徊,从而影响投资者信心。

从投资者来看,国内投资者没有像香港和欧美投资者那样有机会切身体会品牌衰亡的过程和股价的暴跌(如运动服饰板块、思捷环球、中国动向等等),而且

国内市场基本以投资品为主,投资者习惯用投资品从上往下的思路投资,过于看好未来消费拉动经济给单个企业带来的机会,这会使得较长时间内国内纺织服装零售的估值难以稳定。

篇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1. 工业增加值

今年以来, 国际市场持续低迷, 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 内需对行业稳定回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二季度以来行业经济运行开始企稳回升。6月份,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11.3%, 比上月分别加快1、1.6个百分点。前6个月累计,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7.3%、11.3%,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4、1.8个百分点, 但比1季度分别加快1.2、1.6个百分点。

2. 工业销售值

内需增长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 带动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增速有所反弹。前6个月,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6.2%、13.81%, 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9、5.42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分别加快0.71、1.12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销售值均保持增长, 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明显放缓。但与上月末相比, 所有行业增速均有所回升。

3. 产品产量分析

6月份, 全国纱产量同比增长13.61%;布产量增长2.62%;印染布产量增长8.96%;无纺布产量增长28.42%;服装产量增长3.09%, 上述产品产量增速比上月均有所加快。1~6月, 全国纱产量累计为1096.22万吨, 同比增长9.4%,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6个百分点;布258亿米, 同比增长0.16%,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印染布242.27亿米, 同比增长3.38%,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35个百分点;无纺布25.98吨, 增长28.42%;服装产量114.34亿件, 增长11.36%,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

二、进出口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但随着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有所缓解以及对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步显现, 行业运行开始进入止跌回稳阶段。1~6月, 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80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1.3%。其中, 出口728.5亿美元, 下降10.8%, (纺织品出口269.78亿美元, 同比下降15.12%, 服装出口458.85亿美元, 同比下降8.16%) ;进口77.6亿美元, 下降15.2%。实现顺差650.9亿美元, 下降10.3%。经过四五两个月的急跌后, 6月份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情况略为好转, 进出口降幅均收窄至一位数, 当月进、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14.8%和13.6%。其中, 服装出口加速, 环比增幅达到22.3%, 月度同比降幅也收窄至8.2%;而纺织品月度环比仅增长0.6%, 反弹力度不大。与其他商品比较, 纺织品服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进、出口降幅都小于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降幅。从出口市场看, 除对美国、日本分别保持1.95%、2%增长外, 对其他出口市场均为负增长, 其中对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下降8.6%, 对香港、东盟、韩国、欧洲、大洋洲出口下降幅度超过10%。主要商品累计进口下降。上半年纺织品服装进口累计下降15.2%, 降幅超过出口。

低价商品走俏市场。1~6月, 半成品的纱线、面料出口分别下降30.1%和16.7%。其中, 毛制、化纤制产品的出口下降速度更快。纺织制成品和服装的情况略好, 降幅均未超过10%, 分别为7.1%和8.2%。服装中的主流产品, 包括针、梭织服装中的棉制和化纤制服装的出口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不大, 出口量、值的下降幅度分别较档次稍高的毛制、丝制服装少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这一特点在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对美出口的棉制和化纤制服装的出口量、值的增幅分别为32%和19%, 而丝制、毛制服装的出口量、值则分别下降31%和28%, 对比十分明显。对全球服装 (仅包括梭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出口单价提升8%, 其中只有毛制服装出口单为负增长, 棉制、化纤制服装的增幅为9%和10%, 丝制服装出口单价提升最快, 增幅为13.5%。对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出口服装的单价整体提升1%, 对美国下降10.9%。纱线、面料的出口单价全面下跌, 其中丝制产品下降幅度最大。

三、市场价格分析

上半年, 我国服装类商品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下滑的态势, 并且下滑幅度相比上年有所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上半年我国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6, 价格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 下滑幅度高出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格指数为97.5, 价格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下滑2.5%, 下滑幅度同样高出上年同期水平0.9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水平同比变化上看, 下降幅度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显加剧, 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下滑幅度各月一直保持在0.9个百分点, 而服装鞋帽类零售价格下滑幅度在6月份已经达到了1个百分点。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 6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91.7和100, 与上月持平, 而上年同期为101.9、102.6。国内棉花价格小幅上涨。6月末, 国内棉花格指数 (328级) 价格为12836元/吨, 比上月末上涨57元/吨;聚酯切片价格为8350元/吨, 比上月末上涨500元/吨。市场纯棉纱 (32支) 价格为17800元/吨, 与上月末价格持平。

四、投资情况分析

篇4:服装-纺织行业

术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度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发现:

1概况。2007年服装/纺织行业具有品牌意识提升,以及由量的变化向质的提升过渡的特点,这决定厂整个行业对于信息化需求的潜力。基于生产、市场、流通环节优化以及服务的需求,2007年ERP、CRM、SCM在服装行业投入中比例均有增长。

2市场。中国服装,纺织行业“永不衰落产业”的市场前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化市场潜力,使得2007年的服裝,纺织管理软件市场呈现喜人增长,尤其是专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增长更为明显。本工厂商在整个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较大,人部分厂商地域特点较为明显,有占据一方的优势。

篇5: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近320户,其中棉纺企业69户,毛纺企业17户,混纺企业30户,丝纺企业39户,服装企业155户。20xx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

8.73亿元、销售收入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

0,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分别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六)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特别是泗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更为明显。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44户,纱锭总规模达150万锭,泗绢集团绢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华威棉纺、华泰棉纺等为企业为龙头的颇具影响的棉纺产业集群。另外,宿城区的毛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织带基地都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仍仍以中低档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意识差,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主科研开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是大型骨干带动能力较弱。纺织服装企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纺纱企业达10万锭以上的企业廖廖无几,大型服装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流于形式,员工的技能培训主要落在企业身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五是作为我市一个千亿级产业,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从事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生产和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措施

宿迁市初步确立了“十二五”的产业目标模式,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为了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发展基金。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宿迁,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篇6:纺织服装制造业风险报告

纺织服装制造业风险报告

一、火灾和爆炸

1、仓储风险:

仓储中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绝大部分为含棉、毛、化纤的可燃物,且容易蔓延,若可燃物位置靠近电气线路或放在开放型照明灯具下面,都有可能因电火花或灯具爆裂而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吸湿性很低的涤纶、睛纶、氯纶等,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电压可高达到几千伏,静电所放出的火花也能引起一些易燃可燃物发生火灾;另外,吸烟、动火作业、延烧、纵火也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2、工艺风险(按照工艺流程):

(1)裁剪工艺中电裁刀剧烈摩擦或刀刃与金属杂物摩擦而产生火花,容易引燃附近的布屑、飞絮等可燃物,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

(2)缝制工艺由于电缝机长时间工作,容易造成电机过热,若发热的电机上覆盖衣料、布屑、飞絮等可燃物,可引发火灾事故。

(3)烫熨工艺中熨斗在非工作时间未断开电源,或放置在衣料上或工作台上,时间过长将烤燃服装、木质桌子或其他可燃物,造成火灾。

3、内务管理风险: 清洁管理制度不完善,车间内布屑、飞絮等可燃杂物未能及时清理,附着在一些不封闭的电气开关插座、电缆的接点处,若产生电火花或者是电线短路,都可能引起附近可燃物着火。

4、其他辅助设施风险:

配电房具有一定的电气火灾风险;办公区的装修、办公用品大多为可燃物质,并配有大量的电气设备,食堂会用到燃气、油料等易燃物,因电气、吸烟、明火作业等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取决于标的所在位置、历史灾情、建筑结构、防护设施等,仅从具体行业无法描述该项风险。请了解当地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历史灾情,结合标的进行初步分析;若需要帮助,请联系当地机构专、兼职风控人。

三、营业中断风险服装制造业发展到现在,整套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生产设备都比较简单,操作、维护、检修要求较低,且市面上容易购买到同类的设备替换,故部分设备受损对营业中断的影响较小。除非遭遇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或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大部分生产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尤其是针缝工序发生严重事故,使生产难以保证,可能造成营业中断。【纺织服装厂全损的生产恢复期一般不低于3个月】

四、机器损坏风险

1、车间内布屑、飞絮等可燃杂物易附着在电气线路上,容易引起电线短路,损坏生产设备。

2、电脑绣花机针头高速工作中可能因为工人操作不当或针头长期工作振动偏离位置,导致工作时针头压断。

五、雇主责任风险

1、裁剪工序中工人使用电裁刀等机械设备,缝制工序中工人使用电缝机缝制衣服,工作时手指与设备距离很近,存在一定的机械伤害风险。

2、烫熨工序需使用蒸汽烫熨,蒸汽高温放热或熨斗表面产热,工人不慎接触会引起灼烫伤害。

4、电气设备多,电线搭设复杂,因绝缘不良或操作错误等原因可能造成工人触电伤害。

5、服装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数量多,若车间布料堆放密集,导致过道狭小,逃生通道堵塞,火灾、爆炸事故可导致重大伤亡事故。

6、职业病:工厂内存在棉絮、线头等细小物质,若工作中未佩戴口罩或呼吸护具,容易吸入体内,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对呼吸系统相关职业病。

【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雇主责任风险相对较低】

六、产品责任风险

1、成衣上的大头针、标签和钩环一般都比较尖锐,消费者使用时不注意会扎伤、划伤。

2、包装低劣,标识错误,缺少警示标签及无产品洗涤提示,使消费者无法正确了解产品的状况。

3、处理布料的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人体过敏。

七、环境污染风险

1、纺织服装厂存在大量废料,若处理不当,如私自焚烧产生刺鼻、有毒浓烟和黑色毛灰,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若纺织服装厂有部分印染工艺,可能产生废水,处理不当可能对土壤、地下水、河流等造成污染。

八、公众责任风险

1、工厂发生火灾延烧、爆炸、烟熏波及相邻建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火灾、爆炸造成来访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来访或参观的人员可能遭遇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碰撞、摔倒等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九、风险案例

1、广东某服装制造厂电线短路引起火灾事故时间及地点:2012年6月25日,广东某服装制造厂电线短路引起火灾事故。

原因:位于厂房第四层车间东北侧东墙与地面结合处、距北墙13.4m地面处的电气线路老化短路,喷溅熔珠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事故经过:2012年06月25日零晨2点30分左右,厂房四楼车间墙面电气线路因使用多年老化,导致电线短路,并喷溅熔珠引燃周围布料等可燃物,由于发现火灾不及时,致火灾蔓延。发现火灾后,老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施救,并拨打119报警,大约20分钟后,消防部派遗的4台消防车辆到达,经过约1小时的抢救,厂房内大火被扑灭。

事故损失:该起火灾事故过火面积118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2,345,912.9元。

2、广东某织造厂未熄灭烟头引燃衣物引起火灾事故时间及地点:2010年7月17日,广东某织造厂未熄灭烟头引燃衣物引起火灾事故。

原因:由于被保险人管理不善,工人进出仓库时,掉落没完全熄灭的烟头,加上天气炎热,意外引燃衣物。

事故经过:2010年7月17日晚18时30分,门房值班人员发现生产大楼一楼仓库有浓烟冒出,赶紧通知在场员工多人冲进仓库,发现位于仓库一侧堆放成衣的地方有大量浓烟,同时有明火燃烧,先利用备用的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尽全力抢救出部分成衣和原材料,随后用消防水带抢救,大约20分钟后,火灾完全扑灭。由于在场人员紧张抢救,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事故损失:该起火灾事故过火面积15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6,200元。

3、广东某制衣厂电铃故障引起火灾事故时间及地点:2012年10月11日,广东某制衣厂电铃故障引起火灾事故。

原因:仓库内的电铃故障引燃地面堆放的纸箱及衣物蔓延扩大。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于2012年8月14日晚21时30分,当时仓库的二楼中转仓库处于下班关闭状态,该处起火后浓烟及火苗窜出被保险人保安人员发现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打110,消防人员在22时左右到达,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扑救,大火得到控制。事故损失:直接过火面积200平方米,另消防灭火造成同层楼布匹存放区域布匹大量打湿霉变(货架)面积达1000平方米,本案损失预估金额为人民币365万。

4、广东某服装厂因暴雨、洪水引起水灾事故时间及地点:2013年8月17日,广东某服装厂因暴雨、洪水引起水灾事故。

原因:受强台风“尤特”外围环流影响,汕头潮南区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过程,当日降雨量达到510毫升,加上练江上游普宁市也普降大到特大暴雨,普宁汤坑水库紧急泄洪且未通知下游地区,大量客水涌入练江,导致潮南区练江、中港、陈店西切流等堤防多处洪水漫过堤坝,导致大面积水灾。

事故经过:厂区外水浸高度约1.5米,车间仓库水浸高度约1米至1.2米。由于积水难退,受损财产浸泡时间约为5天。车间内部分货物放置在胶凳上。(据被保险人称,当知道开始下雨时,为避免仓库水浸,特意用高约40cm的胶凳放置棉碗和部分成品内衣,以避免水浸受损。但由于水浸高度过高,货物仍然受到水浸。)棉碗放置在纸箱内,不同程度从胶凳上倒塌在地上,水浸受污染。

事故损失:本次事故理算金额为人民币2,125,608.63元。

5、广东某制衣厂因台风引起财产受损时间及地点:2012年7月24日,广东某制衣厂因台风引起财产受损。

原因:受“韦森特”台风影响,导致房屋、机器设备、存货受损。

事故经过:建筑物彩钢板屋面局部吹毁,漂染车间、后整理车间、纺织车间屋面吹毁,车间内设备被雨水淋湿受损,流动资产因屋面吹毁被雨水淋湿受损。

事故损失:本次事故的核损金额为人民币166,547.00元。

6、广州某制衣厂共发生11笔雇主责任险赔案时间及地点:2012年至2013年,广州某制衣厂共发生11笔雇主责任险赔案。

原因:

1、打钮机等机器压伤手指;

2、电缝车等尖锐部件扎伤手指;

3、漂白水溅入眼睛;

篇7: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第一篇:女装市场调查报告

女装市场分析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消费者:人口+购买力

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很多年前,流行“南北女装,互不过江”这样的说法,而如今“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品牌品牌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

目前,中国女装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由过去的降价竞争快速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等综合因素的竞争,甚

至说品牌竞争才刚刚开始。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只有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职业素养、任职能力等方面寻找出不足和缺陷,女装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现代女装消费者需要更富有时代感、体现个性、富有创意却不失品味与文化的服装,对于服装所体现的内涵的要求最为丰富。如何打造时尚、休闲、个性、品味、创意又具有职业感于一体的品牌,是满足女装市场的关键。

调查显示,中国女性消费中,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花费排在第一位,从不同年龄消费者来看,现在中国的女装品牌已经基本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的女性的需求。但是现代消费者讲究个性化,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引起了服装市场的分化和细分化。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

现在的服装市场对女性服装的定位更加明确和细化,18岁以下、18~25

岁的年轻女性,25~35岁的青年白领以及35~50岁的高级白领甚至50岁以上的女性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和职业的着装。

当前女装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 1、18岁~25岁的青少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走上社会工作不久的人,经济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

服装最快的一群,他们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名牌服装。他们是品牌服装的潜在消费群。2、25岁~45岁的中青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中高端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生活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故对其的要求比较高。然而拥有较高的购

买力,却因结婚生子而身材“走样”,希望以服装来突显美丽。这一消费群需要能够满足这一点要求的女装品牌。3、46岁以上中老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占有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或者停滞的阶段,对服装的要求不高或者不能要求太高,不是品牌服装的主导消费者。

女装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年龄、体型、收入、工作及生活方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不同的女性对服装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个性、审美情趣则通过她们的服装表露无遗,尤其是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时,女性的穿着风格迥异,服装对于中国当代女性而言已经成为人生舞台上不同阶段表演自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具。

1、个性的体现

现代女性多是追求独立、自由、流行,为了彰显个性和自我追求,个性化的服装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与众不

同的款式和色彩搭配、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甚至独立专门的设计,才能满足现代不同层次女性消费者的需要。

2、环保、健康的主题

人们对服装要求舒适休闲、时尚个性的同时,棉、麻、丝、毛等天然面料服装也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服装款式也会趋向回归自然,简约、朴素。

3、市场细分化加强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增长,消费观念随之变化,人们的品牌意识更加强烈。面对多种不同的消费群体,品牌定位的细分化,需要不断加强。包括年龄、职业、生活方式、个人价值观等等。因为品牌重复定位无法形成与其他品牌区分的品牌风格、品牌个性甚至品牌文化,所以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定位细分化和品牌差异化。

案例:哥弟——细分市场一决雌雄

哥弟是近年来应用市场细分化策略比较成功的服装品牌之一,3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生活讲究,需

篇8: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在6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桂福、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颜有明主任、中国湖塘纺织城王钢总经理、桐乡市濮院羊毛衫市场朱少明主任、北京地区部分纺织服装市场的领导和近二十家相关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张林先生也出席了该会议。

发布会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行业综合部主任白平主持。在会上,李建华会长代表起草单位介绍了标准的申报原因、起草过程以及今后施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计划。张林先生代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就规范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标准的迫切性做了发言。

李建华会长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伴随纺织产业的发展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模式。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沿街摊位起家,起初市场规模很小、商品档次低、经营品种单一,经过了初创期、发展期、高峰期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呈现了大型化、高档化、品种全、功能多、辐射广等特点,近年来每年的销售额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我国纺织服装流通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各地办市场渐成风气,专业市场发展过快、过滥,规划的欠缺、经营的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不少市场近两年的升级改造,只是将过去散落在街头的小摊位集中到一幢现代化的大楼里,缺少本质的改变,管理和竞争手段仍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服装市场与国内其他流通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对手的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发展,加强行业规范、指导有序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多元化模式是业内人士普遍的共识。而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既是对这个行业的空白的填补,也是规范行业行为的前提。

于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于2006年向商务部提出制定“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的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复。为了能够全面反映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协会还邀请了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中国湖塘纺织城”、“濮院羊毛衫市场”、“中国国际服装城(苏州)”、“义乌针织贸易商会”五个纺织服装集群参与编写《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

在为期两年的起草过程中,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通过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江苏省常州市湖塘纺织城、浙江省桐乡市濮院羊毛衫市场、中国国际服装城等全国重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深度考察,结合业内专家的意见,编制出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4月报商务部进行网上公示。公示过程中,收到了包括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市场体系建设司制度处、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单位的修改意见。起草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后形成标准草案,再经评审委员会讨论修改后,最终形成该标准正式文本。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正式批准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编号SB/T10504-2008)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该标准共分13章,分别从建设环境、经营环境、安全要求、招商管理、经营管理、市场秩序及信用管理、商户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规范。

本项标准的发布及贯彻实施,能够帮助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功能升级,有利于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市场的安全经营;有利于保护市场中商户的权益;有利于改善市场交易环境和提升消费水平,对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后,由李建华会长和张林先生共同启动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标准施行仪式。

之后,各媒体记者针对纺织品服装市场现状、标准的施行对市场发展的作用、施行过程的难度、市场如何贯彻、协会如何监督检查、国际竞争状况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协会副会长彭桂福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彭桂福副会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国内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我国纺织服装流通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市场密集,有的城市一个小区域内就建了四五个市场; (2) 招商困难,因为市场密集所以很多市场出现了招商难的问题; (3) 市场内的商品同质化竞争比较厉害,商户之间你卖这个,我也卖这个。所以,制定行业标准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的执行将对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标准,现在只是作为行业标准,尽量升级为国标,因为协会毕竟不是执法机构,只能从行业的自律来推进产业的发展。

对于现在全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按照这一行业标准的达标状况,彭桂福副会长介绍说,现在能100%达标的市场很少,相比较而言,达标程度比较高的还是出现在东部沿海纺织服装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等。

当记者提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难点时,彭桂福副会长也颇有感触地说,规范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确实有可能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困难,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市场参差不齐,在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各地市场的状况差异很大,有的同一地方的不同市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协会以后会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施行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动当地的一些利益,所以也希望各方力量能够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也表示,今后会针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这一标准的实施陆续举办相关的专题培训活动。

篇9:行业分析:纺织服装、医药、环保

投资要点:

1、 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速创年度新高。

2、 棉花直补细则将引导新棉价格下降,利好棉纺织龙头企业。

2014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93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74%。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733.63、1199.90亿美元,同比增长4.67%、6.40%。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305.33亿美元,同比增长8.89%,环增0.61%,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99.64、20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4%、10.27%。

同时,8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增1.4%。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零售额实现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3家,较上月增加7家。其中,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类销售增长情况好于上月,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8%、3.9%和6.2%。

另外,临近9月中下旬,新棉将进入规模化采摘阶段,预计近期将出台的棉花直补细则将引导新棉价格下降至1.5万元/吨左右。2014年受棉价将大幅下跌的预期,棉纺织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客户都倾向于谨慎下单,若棉价后续大幅下跌并较快企稳,棉纺织龙头企业2015年的订单将明显向好。

医药:基药主线存在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1、 二季度行业环比数据有所改善。

2、 国家严控基药增补,进入增补目录品种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基药招标。

今年二季度,行业环比数据有所改善,中药、医疗服务和原料药等细分行业业绩良好。2014上半年医药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4.8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2%,行业整体向好。从各细分行业运行数据来看:医疗服务、中药板块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态势发展;而化学制剂板块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化学原料药板块具有周期性,今年上半年由于各大宗商品提价刺激,其收入增速提升到14.88%。

另外,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家卫计委制定并印发《意见》,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用药衔接,促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进一步满足基层用药需求,有利于完善国家药物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由于国家严控基药增补,尚未增补的省份未来继续增补的可能性小,因此,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的品种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基药招标。

推荐天士力、华东医药、康缘药业、誉衡药业、香雪制药、通化东宝等新进国家基药公司。

环保:水处理板块迎投资机遇

投资要点:

1、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将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2、 污泥处理投资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到来。

2014年7月21日以来,环保板块涨幅17.5%,跑赢全部A股约2.5个百分点。其中高成长板块、水处理板块涨幅分别达到24.3%、23.4%,超越环保板块17.5%的平均涨幅;从市值来看,50亿以下公司涨幅20.4%,涨幅较大。

从水处理板块来看,目前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超过水环境容量。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各项目标的实际进度较“十二五”规划有所滞后,为完成规划目标,预计前期污水治理投资增长停滞的趋势将会逆转。预计2014-2015年,国内城镇污水治理领域投资额分别为450/490亿元。

同时,重水轻泥现象将有所改观。未来污泥处理量或将自2013年的504万吨增至2018年的2940万吨,5年复合增速高达42%。另外,随着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工业污水领域快速推进,政府监管加强推动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负荷率上升,以抵消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放缓的影响,预计2014-18年工业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年均增长10%。

个股方面,推荐聚光科技、雪迪龙和天瑞仪器。

核电:行业步入高速增长期

投资要点:

1、 行业新增项目审批重启在即。

2、 行业高速增长期利好国内核电运营商。

在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事件后,中国核电行业进入了三年低谷期,政府停止了对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但是,项目审批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启。预计在2020年前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6800万千瓦,对应2014/15年和2016/17年新批准装机容量分别为600-800万千瓦和800-1000万千瓦。

另外,发改委在今年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这或将成为政府支持核电行业的一个有力信号,支撑行业回暖。

随着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预计2014/15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为900万千瓦,而过去14年中每年平均只有100万千瓦新增。同时,核电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准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政府只允许四家国有企业控股核电站,其中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控制了几乎全部的核电站。在此情况下,国内核电运营商将受益。

篇10:中国服装行业报告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2012年 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奖等活动,促使服装零售价格实际下降;另一方面,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服装出厂价格指数处于回落走势的反映。

3、品牌服装销售及三四线市场对服装内销形成支撑

注重品牌提升、文化价值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品牌服装销售,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三四线市场的大众消费,对2012年内销市场的增长,形成支撑作用。

品牌服装销售方面,除主要进行品牌服装销售的全国亿元以上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同比上升外,服装类上市公司数据也显示,2012年1-3季度,24家主要进行品牌营销的服装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4.9%。

三四线市场方面,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包括沈阳五爱服装城、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常熟服装

城、重庆圣名商业广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等在内的主要服装专业市场,成交额达到1346.71亿,同比增长8.79%。虽然同比增幅低于限额以上和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但考虑到体量因素,对内销支撑作用依然明显。

但是,内销市场也出现了库存增加等引起各方关注的问题。总的来看,2011-2012年服装行业部分企业所出现的库存问题,是市场表现和市场预期存在差距造成的一种短期市场现象。库存会影响下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的订货意愿和销售,但借助经济回暖、需求回升以及企业的积极调整,2012年三季度以来,库存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及产成品均同比增加。分季度来看,存货及产成品增长明显逐季回落,至11月,存货及产成品同比增幅已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33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三季报,其存货总量494.73亿元,增速基本与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同步,且前三季度存货同比增速逐季下降(8.04%、6.00%和3.75%),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速。同时,其存货总量占同期销售收入64.49%,也低于2011年同期。

4、新兴渠道成内销新动力,网销增长迅速

新兴渠道,尤其是服装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成为了服装内销的新动力。根据阿里巴巴推测,2012年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950亿元,同比增长约44%,大大高于实体店服装零售的增长。

相比于实体品牌,网络品牌在销售费用、渠道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经中国服装协会调研,对于实体品牌的加盟商来说,在商铺或商场中的费用,占服装商品售价的15-30%,而网络品牌在网络平台支出的扣点为5%-10%左右。这使得网络品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易为市场接受。

二、出口:量跌价增,金额增速放缓

在美、欧、日需求全面萎缩、要素成本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2012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量跌、价增,出口金额增速放缓。

1、出口全年增长增幅收窄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数量连续11个月下滑,1-2月累计下滑一度达到了11.4%,出口金额同比也出现了负增长。进入3季度后,在国家出台促外贸增长的措施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出口形势好转。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4%,增幅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45.31亿美元,同比上升3.4%。其中服装出口11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出口数量为262.23亿件,同比下降1.69%,下降幅度比2011年增大了0.8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4.47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针织服装出口680.22亿美元,同比增长

8.1%,出口数量为188.68亿件,同比下降0.38%,梭织服装出口491.65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出口数量为73.55亿件,同比下降4.88%。

2、传统市场总份额下降,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11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金额总计为874.56亿美元,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59.13%,份额同比下降3.87%。出口数量为146.30亿件,占全国服装总出口数量的55.79%,同比下降12.91%。(1)对美出口金额、数量双增长2012年1-11月,中国对美国服装及其附件出口金额增长3.01%,服装出口数量增长为5.15%,出口单价下降

3.21%。在美国总进口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累计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1.75%和

1.6%),中国服装在美国进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美国海关统计,1-11月中国服装在美国进口中的数量占比41.80%,数量占比增长1.04%;金额占比37.88%,与2011年同期金额占比持平。

(2)对欧盟出口持续大幅下降

2012年1-11月我国对欧盟服装出口大幅下降,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下降14.73%,服装数量下降了12.91%,出口数量向下拉动中国服装总出口3.07个百分点。欧债危机的深度影响导致欧盟零售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的服装鞋帽零售仅在9月同比增长,显示消费意愿的不足。欧盟海关数据显示,欧盟从盟外进口服装同比连续下跌,同时自中国进口的总量累计下跌超过10%。需求严重萎缩导致中国服装出口欧盟一路下跌。

(3)对日出口数量下降明显

2012年1-11月,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数量下降了5.99%,出口单价提高了

7.11%,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19%。由于订单转移的影响,中国出口日本数量下降明显。

(4)对香港地区出口金额、价格增幅明显

2013年对香港地区出口金额增长了14.56%,出口数量下降了6.98%,单价大幅提升了23.71%。(5)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 中国对东盟地区服装及其附件出口金额达到了 94.4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48%,服装出口3。数量20.95亿件,同比增长34.37%。对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金额分别为 13.18、6.64亿美元,增幅分别达到了17.16%和45.61%,出口数量增幅为4.72%和83.47%。

3、出口订单转移情况分析

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棉花等纺织原材料价格过高,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汇率、出口优惠关税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部分采购商不断把生产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东欧、拉美等国家。

(1)日本市场订单转移明显

中国成本上涨以及日本与东盟、南亚国家的一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导致中国服装在日本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日本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日本市场的份额由2009年的82.87%下降到目前的77.07%,其中2012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东盟国家所占份额持续上升,从2009年的7.10%上升到到目前的13.08%。2012年1-11月日本服装总进口同比增长了22.16%,但是自中国进口的服装同比增幅仅为18.15%,低于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增幅45.81%和自欧盟进口的增幅23.10%。

(2)中、高价位产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萎缩和转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对梭织服装各档出口单价产品进行分析,在出口份额占55%的5美元以下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22%,其中男式长睡衣、女式睡衣、婴儿服装及附件、男内裤跌幅明显,出口份额占35%的5-11美元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65%,比重也略有减少,其中男便服套装、男衬衫、女式连衣裙、女式上衣、女式裙子出口数量持续下跌,尤其是男便服套装,同比降幅达37.31%;而出口份额占10%的11美元-20美元和20美元以上产品同比分别下降了12.99%和6.22%,男西服套装、女西服套装、女便服套装出口数量持续下跌。

在美国市场上,中、高价位产品的订单转移趋势也很明显。比如男式西服套装,美国从全球进口同比下降了9.00%,但是从中国进口下降了18.66%,从墨西哥和越南进口分别上升了23.55%和11.36%。美国男上衣总进口减少了4.07%,从中国进口减少了10.80%,而从印度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进口增长了31.71%和47.54%,男式长睡衣美国总进口增长了5.10%,但是从中国进口减少了10.99%,从柬埔寨、巴基斯坦、越南进口分别增长了65.31%、93.15%、31.72%。

4、出口订单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2012年1-11月全国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4%,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优势龙头企业的出口增幅较大,其中出口排名前20家的服装企业的总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3.6%。

2012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数量减少了1.06%,而出口超过1亿的企业数量增长了3.85%,出口额总额同比提高了5.2%,企业数量增加了3.85%。以上数据显示出大型企业在品质管控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更具竞争优势。

三、生产:总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

2012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增速放缓,规模以下企业产量有所减少,服装总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东部地区增速较慢,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东北三省快速增长,产业继续由东部沿海向其他地区转移。

1、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67.28亿件。同比增长6.20%。其中梭织服装135.10亿件,针织服装132.19亿件,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7.73%和4.68%,产量增速渐缓。

同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跟踪调研的15个重点服装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关停以及减产的规下企业数量不低于10%,产量有所减少。

综观全行业,2012年服装总产量应与2011年基本持平。

2、东部地区增速相对平稳,中西部、东北较快速增长,产业持续向东部以外地区转移

分地区来看,2012年1-11月,东部地区产量增速相对平稳,同比上升4.03%;中、西部仍保持较快增长,产量同比分别上升13.54%和12.55%;东北三省产量快速增长,同比上升37.6%。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仍为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大省,河北(84.13%)、辽宁(48.06%)等省产量同比增长较快。

从占比来看,2011年至2012年11月,东部地区产量增速逐季放缓,所占比重也逐渐缩小,2012年1-11月产量占比比2011年年底下降2.4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产量增速逐季加快,所占比重也逐季加大,2012年1-11月产量占比比2011年年底分别上升1.48、0.13和0.17个百分点。同时,五大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46%,也比2011年年底减少2.33个百分点,份额有所减少。显示产业持续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进行转移。

四、投资:同比降幅收窄,行业景气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12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2610.92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25.97%,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与2011年同比降幅收窄,显示行业景气开始回升。

五、效益:两极分化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基本平稳,亏损面逐步缩窄;规模以下企业各项指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且与规模以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成为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的一大因素。

1、规上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基本平稳,亏损面逐步缩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4501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5121.53亿元,同比增长11.30%;利润总额829.02亿元,同比增长7.48%。1-11月份亏损企业21

32家,亏损面为14.70%,亏损面逐步缩窄。从业人数433.26万人,同比下降2.91%。行业整体销售利润率为5.48%。同时,规上企业的四项基本能力基本平稳,略有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了

2.91%。人均产值、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16.28%、14.63%。

2、规下企业:各项指标下滑明显, 与规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中国服装协会跟踪调研377家企业来看,2012年1-3季度,规模以下的中小服装制造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与规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工率、毛利率、新增订单平均利润率较2011年同期下降,分别为下降3.25%、1.25%和0.45%。其余经济指标均不理想。

3、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1)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

从柯桥纺织服装面料类与服饰辅料类的价格指数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服装面辅料价格持续高位且持续上升。

(2)劳动力成本高企

中国服装协会2012年跟踪调研的377家企业数据显示,企业劳动力成本增长明显,增幅超过10%,规上企业的增长更加明显。

六、2013年展望

展望2013年,虽然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全球经济有望出现温和复苏势头,中国经济也将延续2012年三、四季度的回暖趋势,综合判断,中国服装产业形势将好于2012年。

1、内销:下半年或有较明显增长

2013年,国内经济有望延续2012年三、四季度筑底企稳并有所改善的趋势,市场信心将缓慢回升,势必带动服装内销市场。

但经济趋势反应到终端零售市场,还将会有半年到一年的反应期。而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服装企业2013年春夏订货会的情况了解,由于需求放缓,代理商订货意愿下降,企业订单总额普遍低于预期。

综合判断,2013年上半年,虽然受益于节日因素,但整体来看,服装内销仍难有较大起色;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和促进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显现成效,国内服装消费也将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2、出口:趋向乐观

2013年美、日在经济刺激政策下有望复苏,带动中国服装对美、日出口增长;欧盟整体经济虽难有较大起色,但欧盟服装零售9月转负为正,中国对欧盟出口降幅或将有所收窄;新兴市场所占出口比重较低,但增速显著,2013年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中国服装的出口增长。另外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重点产业集群和大型出口企业的调查,2013年春季订单向好。综合判断,2013年中国服装出口将保持回升势态,出口增速将高于2012年。

3、产业运行: 整体向好,转型升级压力持续

上一篇:2018cctv榜样3观后感下一篇:电脑维修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