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2024-04-15

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精选7篇)

篇1: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共青团中央 印发《关于团费交纳和 管理使用的规定》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为了适应工资制度改革后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团费的收缴和管理制度,参照党费交纳办法,决定修订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现将修订后的《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自行废止。

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

共青团员按照团章规定向组织交纳团费不仅是为团的活动提供部分经费,而且是保持与团组织的经常联系,增强组织观念和履行团员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目前实际情况,现将团费的交纳和管理使用办法重新规定如下:

一、关于团费的交纳

1、凡有工资收入的团员,每月以比较固定的经常性工资收入为基数(见附注),按以下比例交纳团费。

(1)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交纳工资收入的0、5%;(2)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以上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1%。临时工、协议工团员,在有工资收入期间,按上述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2、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团员按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其它农民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

3、学生团员(包括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带薪学习的团员,按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4、城市和农村中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团员,每月按上季度交纳所得税后平均月收入,参照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交纳团费。

5、没有经济收入或依靠抚恤、救济为生的团员,每月交纳团费1角。团员如确有生活困难,无力交纳团费,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支部团员大会讨论同意,团的基层委员批准,可以少交或免交团费。

6、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团员交纳团费的标准,由总政组织部和武警部队政治部规定。

7、保留团籍的共产党员,从取得预备党员资格起,应交纳党费,可不交纳团费,自愿交纳团费者不限。

8、团员除按规定交纳团费外,本人自愿多交不限。

9、团员应当自觉地向所在团组织交纳团费。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亲自交纳或不能按月交纳时,经团支部委员会同意,可以委托其它团员代为交纳或预交,预交、补交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10、对不按规定交纳团费的团员,团组织应进行批评、教育。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团费的,按自行脱团处理。

二、关于团费的管理和使用

1、恢复实行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和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团组织每年上缴团中央部分团费的规定。

各级团委收取、留用团费比例规定如下:(1)团中央收取团费总数的3%。

(2)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收取团费总数的12.5%,留用团费总数9.5%,其余上缴,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收取团费总数的11.5%,留用团费总数的8.5%,其余上缴;团地、市、州、盟委和相应一级团委,收取团费总数的25%,留用团费总数的12.5%,其余上缴;团县、市、旗委和相应一级团委,收取团费总数的50%,留用团费总数的25%,其余上缴。

(3)团的县级以下基层组织留用团费总数的50%,其余上缴。

(4)铁道系统、民航系统的局、厂(公司)、院、校团委将应上缴团费部分的10%上缴所在地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

(5)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团组织留用团费比例,由总政组织部和武警部队政治部规定,总政组织部和武警部队政治部将团费总数的3%上缴团中央。

2、团费应由各级团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要建立和健全团费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单独立户存入银行,不得同团的其它经费混在一起。各级团委在收到下级团组织上缴的团费时,应当出具团费收据,并加盖公章。

3、团费是团的经费来源之一,主要用于团的活动,团员、团干部教育、培训、奖励和订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团的机关报刊等方面的必要开支。不能把团费用于团员、团干部的福利,严禁用团费请客送礼,要严格团费使用的审批手续。

4、团的各级组织每年将团费收支结算一次,并将收支情况连同按规定应该上缴的团费及时报送上一级团委。上级团委每年对下级团委的团费收缴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予通报,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省级团委应于每年2月25日前将上团费收支情况和按规定应上缴的团费报送团中央。

附注:

每月工资收入总额包括:

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津贴(不包括政府特殊津贴)、奖金(指作为工资部分的奖金,不包括一次性重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下同)。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岗位工资、等级工资、津贴、奖金。

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和活的部分(各类津贴、奖金)。实行年薪制的人员按月平均收入计算。

共青团中央

印发《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 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一九九六年五月五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团费收缴管理制度,根据团中央《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中青发[1994]7号)的执行情况,特制定《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补充规定》。现印发你们,望贯彻执行。

关于团费交

纳和管理使用的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团费收缴管理制度,根据各地贯彻执行团中央《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中青发[1994]7号)的实际情况,现对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共青团员按照团章规定向团组织交纳团费是每个团员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为团组织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且是体现团员组织观念、保持团员与团组织经常联系的重要途径;团的各级组织收缴团费是加强团员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的重要标志。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和基层团组织,进一步提高对团费收缴工作的认识,通过团费收缴工作,强化团员意识,增强组织观念,促进团的基层组织活跃。

二、各级团组织应严格执行团费收取、留用的比例规定,按时上缴团费。在一定时期内,上级团组织可根据重新规定团费收缴办法以来团费收缴工作的实际,在团费收缴的现行基础上,制定团费收缴递增计划,逐年实现按规定收缴团费的工作目标。

三、进一步规范团费的使用范围。团费只能使用于团的事业和团的活动的必要开支,主要用于教育、培训、表彰团员、团干部,首先保证订阅《中国青年报》等团的报刊。鉴于《中国青年报》在教育、训练团员、团干部和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未完成《中国青年报》订阅计划的团组织,团费不可留作它用。不得变相或超范围使用团费。

四、严格团费使用的审批手续。县级以上团委使用团费,应根据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支出数额的大小,实行分级审批的办法,大额项目开支要由集体研究决定。有团费留成的基层团组织使用团费,应由集体讨论决定。

五、建立团费检查审计制度。上级团组织应定期对下级团组织团费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审计。检查、审计结果应作为对该级团组织团的建设和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按时完成团费收缴任务、团费管理使用规范的团组织,上级团组织可以进行通报表扬,还可以返回一定比例团费作为专项工作补贴。对于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收缴、使用帐目不清的,应认真清理。挪用、贪污团费的行为,必须追查责任,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六、健全团费收缴和管理、使用报告制度。各级团组织应定期向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报告团费收缴和管理使用情况。同时,下级团组织每年上缴团费时要向上一级团组织书面报告一次团费收缴和管理使用情况。团中央组织部要综合各地、各单位团费收缴和管理使用情况,每年向团中央书记处报告一次。

篇2: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共青团组织建设,严格共青团经费管理,明确团费用途,特制定本制度。

一、团费收缴制度:

1、标准:学生团员2.00元/月。

2、办法:由各支部团支书收齐本支部团员团费,上交校团委组织委员。

3、要求:团员按月缴纳团费。团费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上缴。校团委将团费总额的50%上局教育团委,每一年上缴一次。

二、团费管理制度:

1、保存:每月团费一经收齐,负责人应谨慎保管,全部纳入团费收入。

2、支取:校团委及时做好团费支取的明细帐本。

三、团费使用制度:

1、原则:专款专用,无透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每年应适当留存少量经费。

2、方法:先打借条借支,后凭发票实报实销。发票反面由经手人、证明人签字,由团委书记审核批准。

3、要求:使用团费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对每一笔团费开支,应该严格审查把关,不能超越团费开支范围,不能乱支和超支。绝对禁止侵吞、挪用、私用团费。

篇3: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关键词:排污权,排污权交易,法律机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2015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将由两项增加为四项。除了继续要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外, 还要求氨氮和氮氧化物分别减排10%的指标。同时还提出, 要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矿业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规范发展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 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 规范排污权交易价格行为, 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1]

我国经济规模大、发展快、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 导致碳排放量高, 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排放总量大, 说明减排潜力也相应巨大, 据专家预测, 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可达60亿吨。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有助于将减排潜力转化为交易标的, 提高减排效率。因此, 在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 不仅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也是引导投资资金和技术资源流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根本性举措。[2]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相关概念辨析

(一) 排污权

1. 排污权的含义

“排污权”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 (J.H.Dale) 于1968年提出, 他为消除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解决“经济的外部性”, 创立了Pollution rights market的理论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排污权”是指由政府独立创造的一种可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的财产权, 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及环境资源的拥有者, 把这种权利采取类似像纽约股票市场的方式出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企业可以从政府手中购买这种权利, 也可以向拥有这项权利的企业购买, 企业相互之间可以出一售或转让。[3]该定义侧重排污权的经济学意义, 不仅认为排污是一项法定的权利, 而且该权利作为一种财产权, 可以交换和转让。[4]

我们认为, 排污权是指权利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 根据其所获得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向环境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是环境利用人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本排污权强调的是一种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所谓环境容量, 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 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5]亦即在一定的时间、空间 (区域) 范围内, 环境能够容纳、承载污染物的能力, 它以不使环境对人和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为上限。环境具有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 环境容量也是一种环境功能和一种生态价值, 环境容量的有用性和有限性就形成了环境容量资源。

2. 排污权的法律性质

排污权与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环境资源是指大气、水体、土地、矿产、森林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总称。众所周知, 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的排污行为并不必然造成环境污染。环境资源是环境容量的物质载体, 环境容量是排污权存在的前提和使用的限制。因而, 从本质上讲, 排污权是对环境容量资源使用的方式之一。环境资源使用和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说, 企业用水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这是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向水中排污工业污染物, 这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排污权是环境利用人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换句话说, 排污权是指使用权人开发、利用环境容量, 可以依法利用环境自净能力, 向环境排放水、气等污染物质。在此过程中, 环境容量是排污权存在的前提和使用的限制。环境容量毕竟有限, 环境容量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其成为一种资源财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价值量化, 从而成为无形财产。对环境容量资源使用的排污权通过环境容量的标准和数量加以外在化和量化。在实践中则表现为排污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排污权作为一种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 一方面在权利的取得上, 须通过行政特许程序, 更多体现了国家环境管理意志, 使得排污权负有更多的公法上的义务, 具有国家政府许可的公权力的特性;另一方面, 排污权取得后, 具有用益性、排他性、支配性等用益物权的部分属性, 排污权的行使则具有私权利的性质。因此, 可以说, 排污权是一种基于环境资源所有权或物权而衍生的, 通过环境容量量化和限制的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 是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这更有利于其功能的实现, 从而达到将生态价值转换为可以度量的经济价值, 使权利能够在排污者之间流动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3. 排污权的种类

本文乃至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以环境容量所栖身载体的不同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具体包括水体排污权、土壤排污权、森林排污权和大气排污权。其中大气排污权是指以大气环境容量为客体而设定的排污权, 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对基于大气自净能力而产生的环境容量使用、收益的权利。该权利由国家所有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所有权派生。与此概念相仿, 水体排污权、土壤排污权、森林排污权是分别以水体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和森林环境容量为客体的排污权类型。而本文所要探讨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COD) 和二氧化硫 (SO2) 排污权便属于大气排污权。

(二) 排污权与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 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 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申领, 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法律凭证。[6]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权的实体形式, 是环保部门在将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分割后, 向排污者颁发的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向环境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的行政许可。一般而言, 排污许可证的初始分配有三种形式:一是竞价拍卖, 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以出售的方式将排污许可证出售给出价最高者的做法;二是固定价格出售, 即以统一价格出售排污许可证, 根据所有排污者对排污许可证的需求和保留价格, 结合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市场状况等确定初始排污许可证的价格;三是无偿分配, 即环保部门按一定的标准来分配许可证配额, 企业不必为此付出成本。[7]

排污权交易制度便是建立在排污许可证基础之上的。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 将一定区域环境内的环境容量量化成指标, 创设出排污权的具体数量, 并将其附着于排污许可证发放到各排污单位。进而, 各排污单位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排污权的有偿交易。由此可见,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权的具体化, 排污许可证所加载的内容便是排污权的范围。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是排污单位享有的排污权。

(三) 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 首先由戴尔思先生在1968年于《污染、财富和价格》一书中提出设想, 并首先在美国《清洁空气法》中得到确认和应用,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 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 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一制度的英文表达是“Emission Trading”, 即排放交易。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 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排污者通过合法占有 (如获得排污许可证) 后, 便可以行使使用权 (如排污) 、处置权 (如转让交易、闲置、储存) 和收益权 (如正常生产所获利益或转让排污许可证的所获收益等) 。获得排污许可的企业通过行使处置权从而转让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 同时停止相应种类数量的排污行为, 并获得相应的补偿性收益;购买者则在支付对价后, 获得相应的排污许可, 即购得了相应数量的环境容量资源, 从而可以开展正常的生产排污活动, 通过生产的收益来弥补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消费所支付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环境容量作为一种资源自身价值必然像一般商品一样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得到实现, 所以, 排污权的交易是市场调节环境资源的必然结果。

(四) 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又称买卖许可证交易制度, 政府在进行区域污染控制时, 先确定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不超过该排放总量的前提下, 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 鼓励排污个体进行有效治理, 转让剩余排污权并获得收益, 或者个体排污单位通过买卖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 从而将排污个体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形成累积效应, 最终达到减少排污量以保护环境的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政府监管制度等。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将污染的治理和企业的收益联系起来, 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激励作用使得有能力降低污染的企业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达到激励企业降低排污量的目的, 并降低社会总的排污水平。

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和法学基础

(一)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 空气是自由财产, 工厂可以自由排放污染物, 因而工厂排污不构成生产成本, 但被污染的个人和企业却蒙受了损失。这样就造成了生产企业花费的成本与社会花费的成本的差异, 由于这种差异没有反映在生产企业的成本上, 由此产生了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的差额即私人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1912年, 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 (Cecil A.Pigou) 认为, 这一差额 (外部不经济性) 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直接联系, 污染不影响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 因而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只有国家或政府采取税收的形式, 才能将污染成本增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 (亦即“庇古税”) 。从后来的社会实践来看, 实施“庇古手段”, 政府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增加“寻租”的可能。同时, 环境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修改涉及各方利益, 因而相关者会力图影响政府决策, 使修改久拖不决, 增加社会成本。[8]

1960年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科斯 (Ronald H.Coase) 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科斯定理, 指出:认为政府干预行为是非理性的, 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外部性内化问题。当市场的交易成本为零时, 无论初始产权配置的状态, 通过交易总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也就是说, 初始配置状态不会影响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供需双方通过交易都可以获得利益。在确定环境资源的使用权, 并允许这种排污权进行市场交易, 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降低污染物治理的总体费用, 使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即帕累托改进) 。

1968年, 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 (J.H.Dales) 首次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设计, 同时界定了排污权。在《污染、财富和价格》一文中, 戴尔斯提出:环境等共有资源是一种商品, 政府是该商品的天然所有者。作为环境的所有者, 政府可以创建一种环境资源的新产权———“污染权”。让污染的权利像股票一样卖给最高的投标者, 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和环境资源的所有者, 可以出售排放一定污染物的权利 (排污配额、排污许可证或排放水平上限等) , 污染当事人可以从政府手中购买这种权利, 或与持有这种污染权的其他当事人彼此交换污染权。鲍莫尔 (Baumo1) 和奥茨 (Oates) 首次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戴尔斯和克罗克所设想的结果, 提出了许可证交易体系。

1972年, 蒙哥马利 (Montgomery) 从理论上证明了排污权交易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环境治理政策。如果用排污权交易代替传统的排污收费, 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排污权定价理论包括排污权初始分配定价和排污权市场定价。排污权初始分配可看作排污权的一级市场, 排污权交易市场可看作排污权的二级市场。这种思想后来被泰坦伯格 (Tietenberg) 进一步详细说明, 认为可以通过对各污染源设置相互独立的排放许可证, 并做为污染物浓度单位来衡量环境的被污染情况。

(二)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法律基础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法律依据是根据科斯定理中的交易成本论引申而来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交易理论。[9]这里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财产的所有权, 而是还包括各种涉及环境资源的其他权利, 如环境权, 排污权和排污权的转让权, 水和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等。

由科斯的交易成本论引申的自然资源交易理论认为:市场能够决定资源的最优使用;而要建立有效率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在于确立界定清晰、可以执行而又可以市场转让的所有权制度;公有的环境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在于资源的公有财产制度, 即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权责不一;如果资源权利明确而可以转让, 资源所有者和利用者必然会详细评估资源的成本和价值, 并有效分配资源。

当今国际上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把排污权作为一种所有权首先在法律上确立下来, 并将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经济手段来自发地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在我国自然资源采取公共所有的模式, 因此, 环境容量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 权利主体以国家为限。例如, 《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 都属于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物权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同时, 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 属于国家所有, 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相应地, 环境容量资源所有权也归全民所有。为了合理分配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益, 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和相关民事立法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与其生产经营权采取“两权分离”的规定, 即对其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别明确规定, 合理调控国家、集体和个人在资源开发中的权利与义务。[10]如《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其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同样, 政府通过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方式将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权赋予排污单位行使。如《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1款规定:“直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 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从法律依据的角度来看, 环境容量资源的所有权人是国家, 排污单位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有偿使用一定的环境容量, 是环境容量资源的用益物权人。上述这些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奠定了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我国“十二五”和2011年工业节能减排四大指标公布[EB/O 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访问日期:2011-09-28.

[2]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潘岳副局长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zhb.gov.cn/info/ldjh/200701/t20070118_99754.htm访问日期:2011-09-28

[3]Mackintosh, Douglas, R.“Dales, ‘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 (Book R eview) [M].Mississippi Valle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6:3 (1971:Spring) , P101.

[4]J.H.Dales.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An Essay in Policy-making and Economies[M].Camberley: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2.

[5]曲格平.环境科学基础知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4 (1) :41.[6]赵雪丽.浅议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交易[J].科教文汇, 2008 (7) :194.[7]颜士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环境法的发展[M].科学出版社, 2008 (6) :197.[8]周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6) :45.

[9]王金南, 曹东.能源与环境中国2020[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1) :87.

篇4: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2010年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0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团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爱心服务、促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校庆年、改革年、突破年、落实年,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围绕主题,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长才干,报效祖国。抓住80年校庆、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契机,开展“青春〃使命〃成才”、“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班会、形势报告、演讲辩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感,坚定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挖掘先进典型,树立成才榜样。继续开展好“五四评优”、“校

—1—

园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和“推优入党”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先进典型的挖掘、推荐、表彰、宣传工作,营造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

积极拓展新阵地,打好主动仗。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发挥好《中国共青团网》等团属网站的教育引导作用,建设好《鲁大青年网》、网上团校等教育阵地,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首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奖为契机,全面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普及、全面活跃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继续实施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工作,做好往年立项的结题验收和2010年的立项评审工作。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力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力争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

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认真做好两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工作,通过表彰和宣传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创新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全力打造精品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办好“相约校庆〃青春放歌”——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和文化环境,为80周年校庆增光添彩。创办“鲁东大讲堂”,广泛邀请教育、文化、企业等社会各界精英进校讲学,为学生开启提高素养、了解社会的新窗口。在办好元旦游艺宫、迎新文艺晚会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努力开展富有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争创新的文化品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磨练意志、提升素质的平台。

不断繁荣社团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大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健全社团团组织,培养好社团负责人,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区别对待各类社团组织,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重点扶持理论型、学习型和社会公益型社团,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完善社团管理体制,推动学生社团走“规范化、多样化、精品化”发展之路。

精心培育专业文化,抓好学风校风建设。各团总支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文化活动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向学、乐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兴趣,推动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

四、强化服务,继续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在“党政所需,青年所盼,共青团所能”上下功夫,坚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优先帮扶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和心理困惑学生。

服务学生就业创业。要举全团之力、聚社会力量、调各方资源,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协助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在保障已建基地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就业创业见习基

—3—

地”,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就业;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创业试点基地建设,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基地实战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三要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与讲座,组织学生参加ITAT教育工程等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提高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

济困助学工作。以“爱心超市”、“爱心同行”主题活动为依托,多渠道汇聚力量、吸纳社会资源,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与回报社会工作。重点关注父母双亡(单亲)、身患重大疾病、残疾、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等情况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心理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报告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及时发现、帮扶心理弱势学生。

五、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成果

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认真总结2009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组织动员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保实践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确保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锻炼,做贡献。组织开展好“我为学校做贡献”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校庆庆典志愿服务等工作,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组织动员全校青年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老年公寓、辅读学校等地,广泛参与扶贫济困、敬老助

—4—

残、植绿环保、帮教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

继续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通过专题报告会,借助网络、校园广播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国家政策,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广泛联系我校派出的西部服务计划志愿者,认真总结宣传他们为当地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个人的成长进步,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积极探索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按照假期实践、平时志愿服务与学校实践教学并举、个体实践与团体实践并重的工作思路,将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服务社会和专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争取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强化育人效果。

六、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扎实推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全校各级团组织要以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动力,深入研究、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力争实现新突破,早日跨入全省高校“红旗团委”行列。

扎实推进基层团建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重点推进以团小组为代表的多重团建模式,着力构建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二是推进团干部轮岗轮训机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努力创造机会,提高全体团干部的学习、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作风过硬

—5—

的团干部队伍;三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为助力,不断提高学院团总支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扎实推进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各级团组织要以“两校两课一会”为主阵地,认真抓好团校、党校、两课、社团、网络等重点环节,切实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广大团员、特别是新生团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高度重视,认真完成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上级团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按期保质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能力,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做好节约型校园建设、校庆、新生入学、军训等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健全信息收集、报送和应急处置机制。

篇5:关于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共青团凤县第十四届委员会 关于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现将共青团凤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团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2007年4月至2012年7月,团县委共收到基层团组织上解团费14358元。其中2007年度2885元,2008年度2533元,2009年度2182元,2010年度2980元,2011年度3778元。五年来共支出团费12042元。其中上解团市委团费3030元;用于表彰先进基层团组织、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2150元;用于订阅团的机关报刊和党报党刊1690元;用于抗震救灾捐款和慰问生活困难学生1200元;用于购买学习培训资料和培训费开支822元;用于开展各项活动3150

元。截止2012年6月底,收支相抵后,团县委团费共结存2316元。

五年来,在全县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广大共青团员能按照《团章》规定,积极履行义务,按期缴纳团费;大多数镇和单位团组织都能严格按照《团费缴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及时收缴,强化管理,合理使用,按时上解。同时,团县委采取年度全面检查或半年抽查的形式,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团费管理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对县管团费账户进行了清理、审结,做到了账票相符、账物相符、账款相符,支出合理,手续健全。

五年来,我县团费的收缴、使用情况总体是好的,受到了团市委组织部门的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团员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淡漠,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团费;二是部分单位不能按标准、按时限收缴上解团费;三是机关和农村团员团费收缴困难;四是个别基层团组织制度不健全,团费管理不严格。这

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篇6:团费交纳和使用制度

按照团章的规定向团组织交纳团费,是共青团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团员对团组织应尽的义务。团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现作如下规定。

一、团费收缴

第一条

按月领取工资的团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分档定量交纳团费。

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津贴补贴;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各收入档次的团员每月交纳的团费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2元;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5元;5000元以上者,交纳10元。

第二条

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团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酬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条规定交纳团费。

第三条

不按月取得收入的个体经营者等人员中的团员,每月以个人上季度月平均纯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

第十二条

团员自愿多交团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团费,全部上缴团中央。具体办法是:由所在基层团委代收,并提供该团员的简要情况,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局,全国铁道团委组织部,全国民航团委组织部,中直机关团工委组织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部,中央金融团工委组织部,中央企业团工委组织部转交团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组织部给本人出具收据。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每年按全年团员实交团费总数的3%上缴团中央。上缴团中央的团费应当于次年4月底前汇入团中央团费账户,不得少缴或拖延。

第十四条

铁路、民航系统团的关系在地方的团委,每年按照全年团员实交团费总数的10%向所在地方团委上缴团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和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团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团员全年实交团费总数的5%向所在地方团委上缴团费,其他派出机构和下属单位团委不再向地方团委上缴团费。

二、团费使用

第十五条

使用团费应当坚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第十六条

使用团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团组织倾斜。

第十七条

团费只能用于团的事业和团的活动的必要开

第二十四条

团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要作为团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团的基层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应当在团员大会或者团的代表大会上,向大会报告(或书面报告)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团员或者团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和监督。各级地方团委组织部门应当每年向同级团委和上级团委组织部门报告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向下级团组织通报。团支部应当每年向团员公布一次团费收缴情况。

第二十五条

团的地方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可以留存一定比例的团费。具体留存单位和留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参照省级党委确定的各级党费留存比例,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确定,留存比例应当向基层倾斜。省级团委确定的留存比例应在团中央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局,全国铁道团委组织部,全国民航团委组织部,中直机关团工委组织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部,中央金融团工委组织部,中央企业团工委组织部,应于每年4月底前就上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向团中央组织部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团费收缴、使用和结存的数额;团费开支的主要项目;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二十七条

各级团委组织部门每年要检查一次团费收

附件2:

关于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的修改说明

现行《关于团费交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是1994年3月下发的,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这一规定存在着与党费有关规定脱节、标准落后于时代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根据书记处的要求,拟对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进行修改,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修改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的基本考虑 本次对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的修改遵循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参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的有关精神,原则上各领域团员的团费收缴标准不高于党员的党费收缴标准;

二是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区分更多的收入档次,同时针对农民和学生这两大群体的团费收缴标准给予地方团组织一定范围的调整权;

三是考虑团内工作实际,采取增加收缴工作便利性的标准;

四是对团费的使用范围作更详细的规定。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1.调整了团费收缴标准

一是对于有收入群体团员的团费收缴标准,由原来的“分档定比”标准改为“分档定量”标准,同时在参照党费收缴标准

民航系统的局、厂(公司)、院、校团委将应上缴团费部分的10%上缴所在地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5)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团组织留用团费比例,由总政组织部和武警部队政治部规定。总政组织部和武警部队政治部将团费总数的3%上缴团中央。”这一系列关于团费留存比例的表述改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每年按全年团员实交团费总数的3%上缴团中央。”、“铁路、民航系统团的关系在地方的团委,每年按照全年团员实交团费总数的10%向所在地方团委上缴团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和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团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团员全年实交团费总数的5%向所在地方团委上缴团费,其他派出机构和下属单位团委不再向地方团委上缴团费。”、“团的地方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可以留存一定比例的团费。具体留存单位和留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参照省级党委确定的各级党费留存比例,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确定,留存比例应当向基层倾斜。省级团委确定的留存比例应在团中央组织部备案。”

3.规定了收取“特殊团费”的条件

篇7:零团费快乐旅游?陷阱!

“亏本大甩卖”、“买一赠一”,生活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中,很多是假低价真陷阱,不法商家采取各种花样,以低价为幌子诱使消费者上当。

当前旅游市场火爆,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同样出行乐趣的“低价游”、“低价机票”对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一些商家使用不规范的营销方式,打着“零团费”、“负团费”、“超值低价团”的口号进行非法合作与竞争,消费者在报团时缴纳的费用很低,到了旅游景点却被强行拉去进行极其高昂的购物消费,最终让“低价游”变成了“消费陷阱”。

消委会提醒:《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价游形式组织活动,诱导消费者购物。消费者参团旅行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旅行社,签订好书面合同或协议,附加优惠要白纸黑字写清楚。

上一篇:前厅部礼貌用语及礼仪下一篇:乌尔纳姆法典名词解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