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2024-04-23

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通用11篇)

篇1: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6、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

篇2: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篇3: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篇4:视频基础知识(三)

谈到数字视频的发展历史,不能不回顾电脑的发展历程,它实际上是与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类型密切相关的,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电脑诞生以来,电脑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数值计算阶段。这是电脑问世后的“幼年”时期。在这个时期电脑只能处理数值数据,主要用于解决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电脑ENIAC就是为美国国防部解决弹道计算问题和编制射击表而研制生产的。

数据处理阶段。50年代发明了字符发生器,使电脑不但能处理数值,也能表示和处理字母及其它各种符号,从而使电脑的应用领域从单纯的数值计算进入了更加广泛的数据处理。这是由世界上第一个批量生产的商用电脑UNIAC—1首开先河的。

多媒体阶段。随着电子器件的进展,尤其是各种图形、图像设备和语音设备的问世,电脑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载体扩展到文、图、声等多种类型,使电脑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由于视觉,即图形、图像,最能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地传达有关对象的信息,因而在多媒体电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多媒体阶段,电脑与视频就产生了联姻。数字视频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个人电脑上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初级、主流和高级几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就是在台式电脑上增加简单的视频功能,利用电脑来处理活动画面,这给人展示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设备还未能普及,都是面向制作视频制作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普通PC用户还无法奢望在自己的电脑上实现视频功能。

第二个阶段为主流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字视频在电脑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流。初期数字视频的发展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快,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数字视频的处理很费力,这是因为数字视频的数据量非常之大,1分钟的满屏的真彩色数字视频需要1.5GB的存储空间,而在早期一般台式机配备的硬盘容量大约是几百兆,显然无法胜任如此大的数据量。

虽然在当时处理数字视频很困难,但它所带来的诱惑促使人们采用折衷的方法。先是用电脑捕获单帧视频画面,可以捕获一帧视频图像并以一定的文件格式存储起来,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将它放进准备出版的资料中;后来,在电脑上观看活动的视频成为可能。虽然画面时断时续,但毕竟是动了起来,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而最有意义的突破是电脑有了捕获活动影像的能力,将视频捕获到电脑中,随时可以从硬盘上播放视频文件。能够捕获视频得益于数据压缩方法,压缩方法有两种:纯软件压缩和硬件辅助压缩纯软件压缩方便易行,只用一个小窗口显示视频,有很多这方面的软件。硬件压缩花费高,但速度快。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能够捕获到视频,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电脑捕获的视频文件不能交换。虽然有过一个所谓的“标准”,但是它没有得到足够的流行,因此没有变成真正的标准,它就是数字视频交互(DVI)。DVI在捕获视频时使用硬件辅助压缩,但在播放时却只使用软件,因此在播放时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但是DVI没有形成市场,因此没有被广泛的了解和使用。因此就难以流行。这就需要电脑与视频再做一次结合,建立一个标准,使得每台电脑都能播放令人心动的视频文件。这次结合成功的关键是各种压缩解压缩Codec技术的成熟。Codec来自于两个单词Compression(压缩)和Decompression(解压),它是一种软件或者固件(固化于用于视频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的程序芯片)。压缩使得将视频数据存储到硬盘上成为可能。如果帧尺寸较小帧切换速度较慢,再使用压缩和解压,存储1分钟的视频数据只需20MB的空间而不是1.5GB,所需存储空间的比例是20:1500,即1:75。当然在显示窗口看到的只是分辨率为160×120邮票般大小的画面,帧速率也只有15帧/s,色彩也只有256色,但画面毕竟活动起来了。

Quicktime和Video for Windows通过建立视频文件标准MOV和AVI使数字视频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使它不再是一种专用的工具,而成为每个人电脑中的必备成分。而正是数字视频发展的这一步,为电影和电视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为影视艺术带来了影响空前的变革。

第三阶段是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普通个人电脑进入了成熟的多媒体电脑时代。各种电脑外设产品日益齐备,数字影像设备争奇斗艳,视音频处理硬件与软件技术高度发达,这些都为数字视频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数字视频的压缩

数字视频为人们展示了一番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想要自如地应用它,还需要做一番努力,还要花大力气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涉及到压缩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压缩呢?我们知道视频信号往往都是模拟信号,必须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即经过采样、量化、编码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视频图像经过变换成为数字图像后,就可用电脑显示器来显示,也可以像数字图像一样进行处理。但视频信号与静止的数字图像的根本不同在于:视频信号是连续的运动图像,如我国电视采用的PAL制式电视信号,每秒钟要播放25帧画面;对NTSC制式来说,要求每秒钟播放30帧画面。由于数字视频信号表示的是连续的运动图像,所以在将其数字化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储方面

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磁盘空间,这是因为每一个图像帧的每个像素的色彩和亮度的信息都必须被存储。不仅存储数字视频需要使用大量的磁盘空间,数字音频也需要存储空间。一部电影长度为一个半小时,电视节目的长度也是以小时计,要想存储如此巨大的数据,需要相当数量的光盘,显而易见这是非常不经济也是不必要的。

2.传输方面

目前的传输介质中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低于活动视频所需的存取速度,会导致大量数据的丢失,因而会影响到接收端的质量,会出现跳帧的现象。对于PAL制电视来说,我国PAL/D.K制电视的视频带宽fc=6.0M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取样频率fs≥2fc。CCIR601建议书规定: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色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6.75MHz,每个取样8bit,每有效行的取样数,亮度信号为720个,每个色差信号为360个。亮度信号和每个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那么传输PAL制彩色电视所需要的传输速率为:

13.5×8+2×6.75×8=216Mb/s要以25帧/秒的速率来播放数字视频信号,以上面提到的数据量为例,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216Mbit/s,即216Mbps左右,而现在各种传输技术的速度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最快的传输介质光纤,也只有100Mbps。这样比较一下,可想而知以正常的速度传输、播放不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是根本不可能的。

3.实时播放方面

对于视频图像,因为它是活动影像,我们要求以电视每秒25帧(PAL制)或30帧(NTSC制)的速度播放,这样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所看到的画面才能自然流畅。如果播放速度低于这个速度或者存在丢帧现象,图像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我们经常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播放的画面有抖动或撕裂的现象,就是因为播放速度达不到这个要求。(未完待续)

1、早期电脑只能处理数值,还谈不上多媒体

2、要处理数字图像信息,需要大容量的硬盘来支持

篇5: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3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4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5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篇6: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大于号、小于号.

篇7: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2.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3.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的丝袜/

篇8: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它的渗透有何意义?

什么是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规律本质的认识, 是分析, 处理, 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 是隐藏在教材之外无“形”的知识系统。著名的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 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去用, 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 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唯有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们受益终生。”可见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一般渗透哪些数学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 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应有选择地渗透数学思想。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等[2]。

三、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

1.新课教学例题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它在新授中属于“隐含、渗透”阶段。

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数学的很多例题中都有体现。数形结合是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3]。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92—93例1—例3, 分数的简单计算例1、例2、例3,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P53例3, 面积P77例2, 等等。例题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便于掌握新知。

转化思想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例题中也有体现。如:三年级上册中:分数的初步认识P100例3;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P120.16, 解决问题P99例1、例2, 等等。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实现难与易、繁与简、未知与已知的转化, 找到解题方法[3]。

另外,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108例1中体现了集合思想。分类思想体现在上册四边形P36例2中。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此外还有等量代换思想体现在数学广角P109例2中。

2.平常练习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练习中进入明确、系统的阶段, 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飞跃。学生做练习, 不仅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会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会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练习中渗透了这样的思想方法。一个电影院有30排, 每排32个, 如果每排增加5个增加5排, 一共增加多少个座位?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 不假思索地列出算式5×5=25 (个) , 这时老师告诉学生画画图看看是不是这样。学生纷纷画起图来, 结果发现算式并不是5×5=25 (个) , 而是5×35+5×32=335 (个) 。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很重要, 画图能帮我们清晰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心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在练习教学中,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进而增强自觉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3.复习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复, 复习固然要做一定量习题, 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通过复习过程的训练, 从本质上认识知识体系, 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 使得知识点横成片、竖成线, 形成网络。在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中, 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学生复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回顾二年级先学习的乘法口诀, 再学习乘法口诀求商, 可以将求商转化成乘法口诀来求, 接着学习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可将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除法来计算, 最后学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通过梳理除法计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网络, 逐步明白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真正感悟到把要求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单问题”解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理解转化方法的数学思想精髓。

总之, 重视加强对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有意渗透, 有意点拨,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摘要:重视加强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顺利过渡, 逐渐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融入,数形结合,三年级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8.

篇9:全千兆三层网络结构基础知识

二层交换网络其主要弱点是在局域网内不能划分VLAN,同一个网段内的工作站过多会引起广播风暴甚至导致网络瘫痪;不能有效地解决异种网络互连,安全性控制等等问题。而目前成为流行趋势的三层交换技术的网络架构(全千兆局域网),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二层交换技术网络架构的缺陷,能改善网络整体性能。

二层交换技术的缺陷

众所周知,二层交换技术是在OSl七层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目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来进行数据转发,对于网络层或者高层协议来说是透明的。它不处理网络层的jP地址,不处理高层协议,诸如TCP,UDP的端口地址。它只需要数据包的MAC地址,数据交换是靠硬件来实现的。其优点是交换速度快,缺点是广播域太犬,而且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这种网络结构扁平,没有层次化概念。

网络初期采用二层交换技术的网络架构,核心交换机采用二层交换技术,在只有1百台左右工作站的情况下,网络性能较理想。由于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作站增加到几百台甚至上千台的时候网络性能就会明显下降,在数据传输高峰期(例如网吧内看电影的人超过一半时)网络整体速度缓慢,这是因为流量巨大的情况下,中心交换机背板带宽不够。另一方面在实例中用网管软件分析,发现网络中广播包所占比例很大最高时达到60%左右。另外,对于这种网络,很容易发生诸如网卡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网络广播风暴,而且一旦发生广播风暴,很难查找故障点,网络维护工作量很大。

三层交换与VLAN结合

三层交换技术,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l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二层交换技术提出的,因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三层而得名。传统的路由器也工作在第三层,它可以处理大量的跨越IP子网的数据包,但是它的转发效率比较低,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效率大大提高。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路由转发”。它的出现,解决了二层交换技术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问的数据交换的缺点,又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VLAN (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它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J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第三层(网络层)的路由来实现的,因此,使用VLAN技术,结合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换设备,可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

划分VLAN的目的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不同VLAN的数据不能自由交流,需要接受第三层的检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虚网间的隔离,有效防止外部用户入侵,提高了安全性。更重要的是隔离广播信息,划分VLAN后广播域缩小,有利于改善网络性能,能够将广播风暴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同时使网络管理趋于简单。VLAN是在一个有多台交换机的局域网中统一设定的,这使得用户可以不受所连交换机的限制,不论用户节点移动到局域网中哪一台交换机上,只要仍属于原来的虚网,则应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在划分VLAN时,要考虑VLAN对于网络流量的影响,单个VLAN不宜过大,这样可以增强网络应用的灵活性。

层次化架构三层网络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

(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

(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八层

(将工作站接八网络)。

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在核心层中,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

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接八层和核心层的“中介”,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杨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人、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在汇聚层中,应该采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以达到同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八层:接八层向本地网段提供工作站接入。在接入层中,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能够向工作组提供高速带宽。接入层可以选择不支持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的普通交换机。

点评

篇1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33、数据的收集是填调查表

34、数据的整理可以用“正”字统计法,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35、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的表格叫做单式统计表。 按两项内容进行统计的表格叫做复式统计表

36、通过统计表,可以知道统计的哪一项最多,哪一项最少。

篇11: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单元练习题

【知识要点】

1.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2.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1)南与北相对,西与东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5、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6.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7.并能看懂地图。

8.我国的“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9.生活中的方向常识:(1)面对北斗星的方向是北方(2)燕子冬天从北方迁徙到南方

(3)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刮过来的风,它吹向东南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位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拆数估算法:把三位数拆成几百几十加几或几百几十加几十(拆成的数一般都是一位数的倍数),然后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3)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 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且在余数右边一位写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商的中间或末尾不一定有0.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应用题类型:

1.总部总关系(×+×)2.总份总关系(平均数的题目)

3.总份总关系(典型例题:连乘11个、连除10个)4.总差比关系 5.总份总关系 6.和倍问题 第五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注意:上述三句,反命题不成立

2.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熟练掌握的4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3.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4.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大面积-小面积。

(三)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宽

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长

(周长-长×2)÷2= 宽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4、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 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平方千米)。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错】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6、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单位转化方法: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关键点:①先判断用乘还是除,②再看进率是多少 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边长扩大n倍,正方形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n倍。

7、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8、常见物体的面积: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有4平方厘米

一张会员卡的面积约40平方厘米(8×5)数学书的面积约300平方厘米或3平方分米(26×18=468平方厘米)

成人手掌的面积约1平方分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约4平方分米(2×2)课桌的面积约24平方分米(6×4)黑板的面积约4平方米(4×1)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8×6)一户家庭居住面积约60——180平方米。体育场的面积约7400平方米

填单位的方法:填单位时先想填哪一种单位,再选择合适的单位填。

目前学过的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 9.题型(补充相关的题目)*已知长、宽求面积或反向;

*长正方形面积周长之间有关系的题;

周长同或面积同

*拼图形(合并(两三个))和拆图形(求剩余图形的); 题目: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求拼成图形的面积。

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正方形面积周长,或求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第六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连续的大月有(7、8)月或(12、1)月,天数是共(62)天。

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或91天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6、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用天数÷7。→

如:52天

52÷7=7(个)„„3(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 单数年不用算,都是平年;、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5 - 给的年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5年是66周年。(2015-1949=66)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考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 月

31天

31天 8 月

1日-----17日

17天(合计: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2、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

(+12 减单位)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12 加单位)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4、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5、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第7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2、小数读写法:

① 读法 →

汉字形式;

② 写法→

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12-3.9 ;

9+8.3 等题的计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8单元

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上一篇:庆祝朋友结婚祝福语下一篇:描写战争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