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2024-05-24

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精选12篇)

篇1: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山东民间有关冬至日的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冬至节到来之际,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要吃水饺或者馄饨,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因为“饺儿”谐音“胶耳”。山东一些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

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

山东有些地区,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即“汤圆”,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其实是团圆子的演变。

古代济南、济阳等地,官府在冬至之际,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卡。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会”,画“消寒图”。邹城则画九九图,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农家儿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而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

崂山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

临沂、历城、临朐等地的妇女,习惯回娘家。庆云、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妇女开始做针线。曲阜的妇女在节前就做好布鞋,于冬至日赠送舅姑。邹城开始筑地窖、织席和纺线。

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则来年大吉。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民谣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兖州市冬至修燧灶以祈求长寿。

湖北冬至吃什么

鸡汤

湖北人在冬至这天讲究团圆、热闹,所以在冬至这天也是很喜欢喝鸡汤的,而且临近年尾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乌米饭

在湖北畲族民众中,冬至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吃乌米饭,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汤圆

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湖南人冬至喜欢吃汤圆,叫做添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吃汤圆,唠唠叨叨说些陈年往事,温馨的感觉会在汤圆的热气中升腾。

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篇2: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1、广州:

煲汤圆杀鸡鸭。“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从小听到大的谚语。广州人过冬至,通常会煲汤圆、杀鸡杀鸭,跟家人一起围坐着吃顿丰盛大餐。

2、佛山:

蒸“松糕”。松糕有高升大发的好意头,所以蒸松糕也是不能少的。

3、顺德:

围炉。打边炉实际为打甂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在顺德,一家人围坐打边炉过冬至,寄托着团团圆圆、暖暖和和过好这个冬的期许,盼一家人平安健康,共迎春节!

4、中山:

食“水榄”。中山的“汤圆”并不圆,像橄榄状,故称“水榄”。馅料通常是莲蓉或绿豆沙,再加入一些菊花肉。

5、阳江:

“咸汤圆”。阳江人过冬至,会做当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咸汤圆,寓意“一家团圆、美满幸福”。阳江人把汤圆称为“圆子”,和普通汤圆不一样,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把汤圆切成粉粒,汤圆馅放汤里煮开,闻到香味后,再放汤圆一起煮。

6、梅州:

“酒煮羊肉”。客家人称冬至为“过冬”,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吃一顿”。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认为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此外,这一天酿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

7、东莞:

做“冬团”。冬团是道滘群众在冬至时节(俗称“做冬”)必吃的一样传统食品,由糯米皮和馅两部分组成。冬团的馅通常以眉豆为主要原料,还会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咸两种口味。做好的冬团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后用蕉叶垫好放在蒸笼里蒸熟。

8、惠州:

艾角。艾角,是广东一带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制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制作“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开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绒状,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馅包成角状。惠州过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咸料,传统用料多为萝卜丝、猪油渣、虾头、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9、汕尾:

冬节鸽。冬节鸽又称冬节蛤、冬节粿,是流行于广东汕尾一带的汉族小吃,一般到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因其形状与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为”冬节蛤“,又由于方言的”蛤“和”鸽“同音,而后部分不清楚的以为是”鸽“,所以又叫冬节鸽;是广东海陆丰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经成为汕尾日常食品。

10、潮汕:

冬节圆。潮汕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潮汕人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11、湛江:

煮姜饭。湛江吴川吃煮姜饭。姜饭是畲族的风味小吃,部分畲族群众于春耕时有吃姜饭习惯。姜饭制作方法是先将锅烧红放入少许食油,然后倒入捣碎的姜末,炒片刻,加入水、盐以及大米(糯米、梗米均可)焖熟。姜饭具有味辣、香的特点,有消除疲劳作用。

12、河源:

吃萝卜粄。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对于客家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大节日,每家每户过冬至都做足了准备,其中,萝卜粄是最具客家风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对河源人而言,对于萝卜粄的回忆,就会想起每逢冬至节日与奶奶和妈妈围在灶头捏萝卜粄的情景,萝卜粄的制作手艺,多是女性在传承贤惠的客家女人,大多都会制作萝卜粄,她们都是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会捏萝卜粄。

13、江门:

腊味糯米饭+咸汤圆。江门人冬至的习俗,有吃糯米饭、汤圆的传统。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笠笠(广东音,nuanlala)。汤圆,则象征着团圆,就像北方人喜欢吃的饺子,都是一个圆圆满满的象征。

14、云浮:

汤圆+糯米饭。汤圆和糯米饭也是云浮冬至最常吃的美食,寓意温暖、团圆,从年头到年尾都“暖粒粒”。

15、珠海:

咸汤圆。冬至所食汤圆要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味道“冇得弹”。

16、深圳:

汤圆。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自然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冬至饮食习惯,但吃汤圆相对还是比较普遍的冬至饮食习俗。

17、清远:

水圆糍。清远好像很少吃汤圆,他们吃的是水圆糍。水圆糍是没有馅的糯米团用鸡汤、鹅汤来煮,香甜软糯,在牙齿间蠕动,味道鲜美。

18、茂名:

菜包籺。菜包籺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做籺吃籺是茂名人过节至最古老、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茂名各个地方的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较普遍的是:煮汤籺、芥菜包、薯包籺、木薯煎籺、艾籺等等。

19、韶关:

篇3:杭州冬至习俗吃什么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年糕的介绍:

年糕,一种用黏性大米或米粉制成的糕点,不仅味道鲜美香醇,还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因为地域与家庭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年糕口味和做法。早期被用来祭神或者供奉祖先,后期,年糕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春节必备佳肴。

年糕的吃法:

体重正常的健康人吃年糕时可以稍微蘸点糖或者蜂蜜,没有什么关系,只有控制好量就行。吃年糕最好是吃饭时当做饭菜的一部分来吃,这样不好增加全天摄入的总热量,有助于控制体重。另外,吃年糕时除了最好不要饮酒,还是不要一次吃得过多才好,免得给消化系统造成太多的负担。

篇4:冬至那天各地生活习俗

冬至团

亦称“冬至丸”,汉族冬至节食品。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资料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兴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书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卖出八只羊,对食者而言,无论是烧、焖、炖、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补身体,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篇5:冬至各地的习俗有哪些

月21日 星期一

每年的冬至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具体日期难以确定,但总在阳历12月22日或23日。

冬至,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何谓冬至?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我们知道,节气是以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时,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相对位置来定的。太阳在黄经零度时为“春分”,以后每隔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当太阳位于黄经27度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17‘),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气候寒冷,称为“冬至”,即冬天到来的意思。

二、冬至各地的习俗

老北京的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

台湾冬至的“补冬”

漳台民间认为过了“冬至”算又添了岁,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凡外出者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谓之“添岁”。各家族是日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必有“冬节圆”。有《漳州竹枝词》话冬至:“家家碾米煎圆香,祭祖祠堂共举觞。刺绣传闻添弱线,一天添得一条长。”门窗、仓库、桌柜、牛舍、猪圈、鸡窝、水井、厕所等处,凡人们以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冬节圆”,可求诸神保佑居家平安。《重修台湾府志·风俗一》也有类此记述。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漳台两地家家“做牙”,敬“地基主”。“做牙”分“头牙”、“尾牙”,农历二月初二为“头牙”,十二月十六为“尾牙”。“尾牙”这天,各铺户商贾皆备牲礼祭福神,以酬谢神灵一年来的佑助。同时,老板备酒犒劳伙计,向伙计发“年赏”。倘若老板要辞退某伙计,可能会多发些赏银给他,并在席上特地斟酒敬他,或席上特意把鸡头朝向他,以示谢意(闽南宴俗,鸡头朝向谁,谁为最尊者)。假如伙计决定明年不再受老板之雇,也会有所暗示,即散席时将筷子倒置。故古时商界有俗谚:“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反映了伙计在“头牙”和“尾牙”不同心情。

山西冬至的“九九消寒”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山西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上海人的冬至习俗

上海人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上海人冬至日还有吃八宝粥的习惯...

上网查证了一下,原来江南一带的冬至风俗还比较多,还有吃汤团的,冬至吃汤团又叫吃“冬至团”,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这个了,新酿的甜米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拼成一桌热热的吃,还要把肉块垒起来祭奠祖宗。倒有点类似于清明了,只不过清明时节,在上海是要吃青团的。也许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便会和鬼联系起来,于是便要人们早点回家了。

篇6: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今天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习俗:

在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每年冬至日,不论贫富,饺子是不可缺少的节日食物。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赠药流传下来的。至今在安阳长春观地区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长春观里也有张仲景的神像供奉。

南方则是吃汤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养生: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躲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篇7: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人们将迎来冬至节气。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对它相当重视,将它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称为“亚岁”。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要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则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

篇8:冬至有哪三候 冬至吃什么好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鹿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篇9:无锡冬至吃什么

团子

夏至吃馄饨,冬至吃团子。团子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吉祥蕴意。时下,虽然锡城有众多美食城、大超市和糕团店可供汤团,各式馅心的团子应有尽有,但许多有老人的.家庭仍青睐于自己动手“包汤团”。各种各样的团子里可以加上芝麻、豆沙、鲜肉、荠菜和胡萝卜等馅料,这丰富程度,不难看出无锡人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酒

冬至夜饭农家吃自家酿的冬至酒,用草药和糯米制成,品种很多,有桂花酒、三白酒、杜茅柴、靠壁清等,色清味洌,香甜润口。民间有冬至给死者送寒衣的习俗。这一天,祭奠之后,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这一祭祀酒席,俗称“冬至酒”。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

年糕

无锡人还有蒸年糕的风俗,各家各户蒸好年糕以备过年时候祭祖所用,而且年糕也有年年高升的寓意,所以大家都会精心准备,也是图个心安。

青鱼

冬至一到,距离过年又近了一步,这也正值甘露青鱼的上市期,所以自然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青鱼肉质厚实,鲜嫩无比,无论怎么做都是吃货们舌尖过冬的期待。

元宝饭

篇10:冬至江西吃什么

1、糯米饭

在宜春,人们冬至则要吃糯米饭,喜欢吃甜的便在里面加上红薯,咸的则加豌豆和腊肉。而赣州客家人冬至当天则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寻根仪式;在饮食上,冬至要吃酒酿汤圆,俗称“冬至不挪圆,老公小鬼不赚钱”。

2、腌肉酿酒

冬至也是民间“腌”“霉”的好时节。老南昌人常说,“冬至腌肉骨也好”,因此一般在冬至节以后开始杀猪腌肉、霉豆腐、用糯米蒸酒等,为过年做好物资上的准备。上饶人在冬至这一天还要灌香肠、腌鱼肉。除了腌制美味的鱼肉外,晾萝卜也是冬至的一道风景。据称,冬至晾的萝卜是最爽口的,霜风一吹,萝卜就脆,过年前后就差不多可以吃了,全家人都特别喜欢。

3、麻糍果

不仅如此,江西各地也有不少有趣的风俗。上饶的冬至热闹非凡,农村除了扫墓外,还要打麻糍果。九江每年则有冬至打糯米粑的`习俗,清晨一大早,窗外会响起“咚咚”打糯米粑的声音。

麻糍是江西的特产,也是闽南着名小吃,多作为祭祀用的供品。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4、热豆腐

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不仅有冬至吃饺子、汤圆的习惯,南昌人在冬至还要吃上一碗热豆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冬天到了,吃一碗热豆腐不但能暖身子,还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热热乎乎。

篇11:泉州冬至吃什么

昨天的冷,冷在风里,仿佛应景着冬至。在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冬至圆,会不会显得更加暖心暖胃?

在西街和平社区,老人们边搓圆子,边聊冬至习俗,好不热闹

在闽南,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圆子,祈盼一家团团圆圆。润饼菜一直是闽南重要节日的特色食品,昨天自然少不了。

冬至还是进补的好时节,这也直接推高了鹅肉、羊肉等进补佳品的价格,但依然阻挡不了厝边们购买的热情。浦西菜市场一肉贩说,昨天他比平时多杀了4只羊,仅一个早上的工夫,5只就全部被抢光。

这一天,泉州的厝边们还要一早起来烧香祭祖,但要注意交通安全。昨日上午11时许,在晋江内坑东宅村内坑街路段,一些村民挑着担坐在摩托车后座上,令人看着胆战心惊。

搓圆子 聊习俗

昨天,在西街和平社区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0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搓圆子,好不热闹。

63岁的翁清霞阿姨是个热心人,烧开水、揉面团、配佐料,忙得不亦乐乎。闽南的习俗中,有的圆子是粉红色的,看着喜气,但社工们临时买不到,翁阿姨就自掏腰包跑到南俊路买了几包。

大家一边搓着圆子,一边聊起了各地的冬至习俗“南方比较多的是吃汤圆,北方吃水饺”、“福州冬至是包汤圆、扫墓,泉州冬至要一早起来祭祖”、“冬至的寓意是团圆,冬至一到,春节就快来咯”。

很快,圆子就搓好了,施秀德阿姨主动请缨为大家下厨煮圆子。不一会儿,一锅锅圆子煮好,大家就围在一起品尝地道的闽南圆子,其乐融融。“还是自己搓的好吃,有劲道。”大家边吃边夸。

闲话家常时,老人们才知道社工小林是福州人,于是黄鹏英阿姨提议一起为社工包一盘福州大汤圆。吃着有家乡味道、更有闽南情感的大汤圆,小林很感动。

小林说,做社工很艰难,特别是在语言不通的异乡泉州。但和社区的老人相处久了,感情就越来越深,她感受到了泉州的温暖。

备馅料 卷润饼

为了给家人准备一顿丰富的冬至饭,家住西街的陈阿姨从早晨6点开始一直忙到中午,而润饼菜可是这顿饭的主角。

以面粉为原料的润饼皮是从西街买的,买个一斤,几十张薄皮,就够一大家子吃到饱了,最繁琐的是准备馅料。胡萝卜、豆干、海蛎煎,陈阿姨将它们混合着煮了一大锅,再准备一盆花生拌糖,此外还有香菜、油酥海苔等配料,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了。

卷润饼菜也是个细致活。陈阿姨的姐姐现场示范:在碟子里将润饼皮铺开,依次放入想吃的馅料,但不能放得太饱满,否则很容易把皮撑破了。放好馅料,就可以将润饼皮慢慢包着卷起来,一边闭合一边开着,咬下一口,香味浓郁,脆嫩可口。

昨天,陈阿姨不仅准备了润饼菜,还早早地熬了一锅大骨汤,起早去菜市场买了虾、蟹、鱿鱼,炸了排骨、肉丸子,像年夜饭一样丰盛。

买羊肉 炖羊汤

昨天一大早,泉州市区的浦西、东门与东美等菜市场就人头攒动,菜摊上甜薯、山药、生姜、袋装的汤圆都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店铺前挤满人。

“到目前为止袋装的汤圆已经卖了好几批,现在还在紧急补货中。”浦西菜市场的一汤圆店老板,今年店内汤圆的销量比去年好,短短一个小时就卖出了5大箱。“没想到今天晚来一点就已经卖完了。”排队等候的黄阿姨说,她每年都会光顾这家汤圆店,昨早照顾孙子迟到一会儿就卖光了。

除了袋装汤圆,还有多个阿姨摆摊,卖起了自家制作的手工汤圆。“只有今天才会出来卖汤圆,手工的比较Q,好多人购买。”

“冬至大过年”,作为泉州人冬至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羊肉也来凑热闹。“这两个月来羊肉价格从29元/斤涨到37元/斤,这周又涨到38元/斤。”浦西菜市场一肉贩忙着搭话。

“这几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起来杀羊,没想到还是不够卖。”该肉贩说,昨日他比平时多杀了4只羊,但仅一个早上的工夫,5只就全部被抢光,只剩几个前蹄。

炖羊汤自然少不了药膳。“冬至前几天,‘四物’的销量增加了不少,具体销量还没有统计。”泉秀街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说,昨日店内有很多市民来购买四物。“‘四物’是大家熟悉的进补药膳,而且一家老小都适合喝。”

小贴士

冬日进补 荤素搭配

泉州健康俱乐部营养师吴晖表示,人体经历过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活动,体力有所消耗,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有所透支。到了冬季就特别需要休养生息,因此及时进补是正确的,“冬至到立春之间是进补的最佳时令”。但是,冬日进补宜循序渐进,“不要等到补冬日或冬至日再突然来个大补”。

篇12:冬至要吃什么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不过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法不一样,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宁夏:“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不过在冬至这一天,羊肉粉汤不叫羊肉粉汤,而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浙江: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台湾: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福建: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关于冬至的一首儿歌。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贵州: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民间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说。现在北方,贵州等地区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冬至美食有哪些

“冬至大过年”,不少人很重视冬至的习俗,那么冬至吃什么呢?除了我们知道的汤圆、饺子外,冬至这天还有很多传统美食。到底冬至节吃什么?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冬至节气的美食。

1、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2、饺子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了是饺子味道鲜美,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3、酿酒

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

4、姜母鸭

冬至吃姜母鸭,它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5、年糕

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6、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其钙含量是所有坚果之冠。它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药,有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

有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的作用。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9、栗子

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一种“味美价廉”的滋补良药。栗子味甘、性温,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但栗子一次不可多食哦!

有着独特的保健功效。榛子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调中,开胃,滋养气血,明目的作用,尤其适合食欲不好、乏力、形体消瘦、病后体虚、视物不明的人。

11、花生

上一篇:2023年工会工作总结标准下一篇:小暑的名诗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