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2024-05-01

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该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 民风淳》,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从中央到地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老虎、拍苍蝇”,党内清理了一批害群之马,党员队伍更纯洁了,“遵守八项规定、反四风”使党员队伍的纪律更严明了,“建章立制、整改落实”,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编得更密,蓦然回首走过的路,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

仍记得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不封路、不清场,赢得一片叫好声;仍记得中央纪委网站点名通报各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被舆论称为 “周一见”;每一次修改就是一次对标、一次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后,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上谨慎了,行动上迅速了:对百姓,不敢轻慢了,有了亲近之心;对工作,不敢敷衍了,有了上进之心;对权力,不敢私用了,有了惕厉之心;对规则,不敢冒犯了,有了敬畏之心。

但仅仅不敢还远远不够,“不想”才是真目的。由于制度的严谨、法律的不容忍,由于习总书记反腐整风的壮士断腕的决心,让广大党员干部蠢蠢欲动的心得到了彻底的收敛,他们不敢滥用权力,不敢将手伸进权力的笼子之外,这只能说明群众路线活动取得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必须继续巩固,那些曾经的歪风邪气才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作风建设才刚刚开始,当广大 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养成一种习惯,把走群众路线认为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教育实践活动才算是彻底成功的,这需要的不能仅仅是制度的约束,还要靠思想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彻底提高党员干部的认识,提升干部的素质。真正理解党员干部这个职务的性质,它不是当官、发财、享乐、权力的代名词,它的存在是为了广大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党从来就不是象牙塔、绝缘体,党员也难免濡染不良风气、面对利益拷问。这就要求我们,还需以活动为起点强化“本体论”,在“以不变应万变”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活动收尾绝不意味着作风建设收场,正风肃纪的螺丝只能越拧越牢,联系群众的发条只会越上越紧。党员干部必须主动调整,早日适应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只有自觉与人民心脉相连,跟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守护好永不褪色的人民政党生命线,才能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2015年9月14日

篇2: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从2014年12月15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正式开播。我参加了学校报告厅举行的集中学习活动,认真观看了这部专题片,现将观看心得总结如下:

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认为,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

当然,作风建设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党的决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党的态度更是坚定和明确的。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可以看出,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我认为,社会各界在为此而欣喜的同时,更要坚信党的力量。不管作风建设之路有多少荆棘,只要有党的正确领导,定能攻坚克难。最为关键的是,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忘乎所以,要牢记。唯有认识到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对“四风”问题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所有的整改和监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够使作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但不得不提的是,作风建设不是空谈,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 “活动一阵风”等问题。广大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不能“干瞪眼”,而是必须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篇3: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年。一年来,我把许多思考变成文字,就教于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并和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这些专栏文章中,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可能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有一些文字表达也许还需要再进一步细细推敲。特别是,专栏定位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在选题和写作方面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此种种,文章倘有不足之处,也只能贻笑于大方之家了。不管怎样,我要感谢一年来《湖北教育》的编辑、读者,以及教育界的同仁们对于我的支持、帮助与信赖。

作为2015年度的最后一篇专栏,如果要略作盘点,给出一个小结之类的表述,我想说的是,教育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青壮年文盲的扫除、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全民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我省教育行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行政部门的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招生和收费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孩子们入园有了保障;小学生划片区就近入学;计算机分班,择校择班的情况大为减少;高中实行阳光招生、取消了三限生招生政策,过去通过交费就能上优质学校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改革举措,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教育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虽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但应试教育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力,弊端日益显现;教育行风建设中,多条禁令、多项规定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都有待于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突破,乃至彻底解决。

就拿中小学补课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禁补令和禁补文件,但仍有个别地方和少数学校依然坚持补课和变相补课。我到学校和家长中做过调查,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有要求补课的,也有要求不补课的,赞成补课的理由有很多,不赞成补课的理由也很多。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适当补课可能适应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举例来说,少数学生偏科,或者因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班集体,老师采取帮扶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把相关的课程补起来,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情况下,适当补课就是合情合理的;再比如,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法定假期比过去增多,有些学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补课也未偿不可,关键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严寒酷暑不要安排补课。

如果我们把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或者说是差别化的服务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教育行风也会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篇4: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在局党组的组织下,我局全体职工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这部专题片主要内容是: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片中近百位受访者,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还有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从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我局全体职工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专题片发人深省,给所有观看的人心里敲响了警钟,也让我对“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这个全党上下的共识有了新的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八项规定为起始,从狠刹公款吃喝、文山会海,到整治会所腐败,启动公车改革,再到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巨大勇气反腐肃贪,一系列正风肃纪的“组合拳”正强力清除官场积弊,完全可以预见的是,这种作风建设和反腐高压的新常态只会越来越巩固丰富,越来越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在此基础上,坚决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再次说明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启示我们:只有持之以恒的锻造好作风,才能形成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让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为基层审计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转变作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净化思想,树立牢固的思想防线。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并以作风建设契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二是注重实干,做好本职工作。要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财经法规,做到依法审计。必须针对新情况,研究新方法,新手段,新技巧,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求实,依法依规,敢于碰硬。

篇5: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张院长谈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党性党风的洗礼,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按照上级部署,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着力创新,扎实推进。集中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束,也是形成践行群众路线新常态的开始,我们将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做好我们医务工作,促推我院的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对一个干部的印象,优在作风,劣也在作风。好的作风像一面旗帜,能够激发创造力、凝聚向心力、提升战斗力。好作风是“抓”出来的,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奖惩。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庸懒散”等现象,我们坚持早防范、早提醒、早纠正,防微杜渐,让好作风在“严”字中养成。我院及时开展督查活动,自我“挑刺”。监督内容包括上班时间有无迟到早退、玩游戏、网购等与工作无关的现象,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反腐倡廉工作风险排查,深入查找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履责、律己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让全院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院党支部要求自觉做到“四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欲;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批条子乱要东西;管住自己的嘴,不接受他人吃喝宴请;管住自己的腿,不到不该去的地方去。坚持用身边典型“正衣冠”。我院对优秀干部、优秀员工进行表彰,树立了先进典型。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看上去熟悉、听上去亲切、学起来容易,在全院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发了大家比成绩、拼干劲、争一流的热情。

篇6: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某干部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心得体会

1月5日下午,分局组织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电教片(第一集承诺与期盼)。通过对电教片的难看和同事们的讨论,使自己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都是在第一位的,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律、自省、自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保证。

篇7: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持续提升师德水平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因教师是一个把育人作为产品的非常特殊的职业,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内在要求,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师德源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读着2015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深深感到曾是一名外交官的朱敏才和曾是一名高级教师的妻子孙丽娜,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兑现心中当一个教师的梦想,其人格和师德的高尚让人敬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实《礼记 . 儒行》篇中的儒者德行的守望。 “儒者不以黄金美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不企求广占土地,而以合乎义理为精神追求;不企求积蓄丰厚,而以博学多闻为富有。儒者认为,身外之物可以从外界得到,也可能失之于外界,因而没有长远的价值,不值得花大力气企求。在儒者看来,真正认清了本末、领略了德行的高贵,就不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比起朱敏才孙丽娜二位的高贵德行,目前教师队伍中却存在少数人则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抛在一边,时有国家明文禁止的:“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科研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等财物的行为;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

重铸师德,提升师德水平成为当今师德建设新的历史课题。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斷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

二、持久提升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就要让师德规范内化于心。由于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为此,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以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师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师德建设重在宣传,贵在坚持。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弟子规》、《道德经》等古今道德规范,强化教师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不懈完善制度机制是师德提升的保证。

只有制度与机制才能保障学校师德建设与时代不断加快发展趋势相适应,师德建设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结合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实际,要把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有感于《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把师德教育和承诺制度、师德宣传和“最美教师”评选制度、师德考核和结果使用制度、师德激励制度、师德监督制度、师德查处和问责制度、师德检查制度、师德建设保障制度等8方面的规定内化为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校本化实施。在师德建设中做得好的地区和学校,虽然制度上因地情和校情而千差万别,但从机制上来看,却存在高度一致的共性。

第一、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承诺制度,签订教师《师德信用承诺书》承诺的内容要征求学生意见并进行公示,同时在校内进行两级承诺,即教师向学生和家长承诺,教师向学校承诺,并签定承诺书。在承诺书中每位教师签字,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接受监督。

第二、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量化考核评估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每学期考核一次,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为其晋级、评优、聘用、专业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提依据。对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约束,实施常规管理,从制度上积极引导教职工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职业形象,倡导教职工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篇8:观看《永远在路上》体会

——震撼、反思、鼓舞

近日,正在央视热播的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警示教育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引起了观众的普遍热议。贵州省纪委、贵州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民生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干部约谈常态化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系列专题新闻报道也在贵州电视台播出。根据三教监发„2016‟11号文件“三都水族自治县广关于组织全县教职工观看《永远在路上》等专题片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廉洁自律警示教育,我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观看专题片活动,在11月2日集中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和《民生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系列专题新闻报道。《永远在路上》第六集以外的其他七集视频和《以干部约谈常态化为抓手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的专题片,由本单位教职工在11月2日-7日自行安排时间观看。观看活动结束后,于2016年11月8日,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观后感。下面谈谈自己在观看《永远在路上》后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观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的感受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震撼、反思、鼓舞。

首先是“震撼”。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我们往往通过报道得知某某地区的某某领导被查处等。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深刻,感受震撼!

其次是“反思”。经过认真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小学校园园里谈起廉洁从教,大家都觉得有点可笑,都说:作为一名老师,不廉洁也得廉洁。这样的想法缘于何处呢?因为我们多数老师想,我们不是企业,不跟经济正面交往,我们想不廉洁也不行。于是,老师们在谈笑间说:我们的贪污,无非是贪几节课上上罢了。这简单的一句话,无非折射出我们老师的单纯与质朴,或许我们根本也没想有关廉洁的问题,也或许我们对廉洁这个词理解太单一了。但仔细想想,教师的廉洁的意义是不止这些。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我们还担负着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的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幼儿,而且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廉洁从教。

同时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党员在学校中是普通的,每一名党员都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中散发着平凡的光和热;如果不是胸前的党徽和桌上的党员示范牌,我们很难看出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党员教师必须代表教师的榜样形象,才能够在教师队伍中和社会人士中传递正能量。首先,党员教师必须是能做好本职工作的,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一个党员教师首先必须胜任这个职位,才能拥有说服力。其次,党员教师必须比普通教师更具有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工作上能够勇挑重担,在荣誉面前能够退避三舍,从而体现出一个党员应有的气度。最后,党员教师在教师群体内应当具有引领性,业务上,能敏锐地把握住教学的先进方向,积极组织同行教师投身于教改教研的活动中;生活上,能够与同行们融洽相处,乐于助人。政治上,有坚定的信念,能够扩大党在教师心目中的积极影响,引导和发展积极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党员教师要有甘居人后的谦卑。不为荣誉功名,不为赞颂追捧,甘居人后的谦卑,默默无闻的付出,这是党员教师应恪守的朴素的教育精神。

再次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如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也难逃法网。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我们从中看到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抓大不放小”细致谨慎,正是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言必行、行必果,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有效的大排查、大检查、大扫除,务实求真,才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让党心民意为之一振。“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让各行各业的深受鼓舞!

教育似乎不能创造经济利润,但教育事业也许拥有着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会是整个美丽的人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我们还担负着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的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学生,而且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段话:“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说得多确切啊。看《永远在路上》,让我认识到: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我们义无反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需要无私与真爱,需要淡泊与宁静。在这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用爱写好“廉洁”二字。

撰写人:

篇9: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一样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好处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到达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执法战线上的青年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一方面把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普法教育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开展司法宣教工作的激情和源泉,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百姓,回馈盐湖区礼貌和谐社会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善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个性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纠正“四风”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要进一步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职责,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主题,在全党掀起了纠正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的热潮,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公款吃喝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等浪费现象急剧减少,广大党员干部在两节中更清正廉洁,这一切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群众是“四风”的重要受害者,是对“四风”的实际感受最直接的人,也是对“四风”最深恶痛绝的人。要推进各项公开办事制度,规范公开的资料、形式、程序,逐步实行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公开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述效、民意测评、民主考核、任职公示等制度,加强群众监督的力度,创造更好的监督环境。

将“四风”问题纳入干部日常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涉及“四风”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单位工作的评定上,把有无涉及“四风”问题作为“一票否决式”的量化指标。透过建立工作评议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工作通报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和职责追究机制,把“四风”问题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篇10: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罗强

《永远在路上》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该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观看该片后本人感触很深,下面谈谈我观看《永远在路上》后的心得体会:

一是震撼。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兴建楼堂会所,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

二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反思。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是决心。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篇11:1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关键词]“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28-03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94年风雨历程,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范畴,并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

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严的过程。党创立初期,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从1925年至1926年间,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初步阐明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实际情况和革命与群众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苏区时期,就有“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来办公,脚穿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的歌谣。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消灭敌人,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的任务。[1]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评了离开实际调查的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提出“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五次反“围剿”斗争,我们党更加认识到依靠群众的重要性。毛泽东在1934年1月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一文中明确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关心群众生活,是什么任务也不能完成的”。[3]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性,为最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42年,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洗礼。在此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推广。1943年6月,毛泽东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科学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4]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恩来也指出:我们党从六大到现在,之所以能够经历国内外重大事变和考验,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强大的共产党,是从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中锻炼出来的,是从勇敢地实行自我批评中锻炼出来的。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二、 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建设时期

培育了新的优良作风

1949年3月,中国革命已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两个务必”的提出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我们要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迎接新的更加伟大的任务的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很好地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又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作风好,党群关系好,党员有战斗力,全社会有凝聚力。

20世纪50年代“三反五反”运动中,揪出了以张子善、刘青山为代表的一批被糖衣炮弹击倒的高级干部,全党震动,充分说明作风建设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进城以后保持革命本色,霓虹灯下的哨兵成为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典型。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官兵战胜艰苦的自然条件,打通风雪川藏线,毛泽东听取汇报后说:“我赞成这样一种口号,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六十年代初期,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践行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作风”,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群雕。七十年代初,“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集中展示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为内涵的“三老四严”作风建设标志着党的作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岁月取得新发展。党的作风建设虽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三、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

作风建设取得新收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建设取信于民,是对党提出的新考验。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说:“最近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当中主要议论之一,就是反对干部特殊化……人民群众对干部特殊化是很不满意的。”[6]面对当时存在的搞官僚主义、搞特权的表现,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批评说:“一些高级干部,所到之处,或则迎送吃喝,或则封锁交通,或则大肆宣扬,很不妥当。以上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事情,从中央到各级不许再做了。”[7]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在短时间内会变得如此严峻,邓小平指出:一是思想作风问题,即少数干部抱着“做官当老爷”的心态,丢掉了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二是制度问题,即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不够健全,同时法制不够完备。继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8]关于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邓小平是一再讲、反复讲。他说:“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9]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把党建设好”进行了新的探索,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他将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的工程”的高度。江泽民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这一生动比喻来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抓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0]作风建设重点抓什么?江泽民指出,必须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他据此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十六大报告中的这一段话,将党的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反映了党在作风建设认识上的深化。

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历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胡锦涛再三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四、怀揣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12年11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其间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1]三年来,围绕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发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勇气和智慧”,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八项规定”的出台,表明怀揣“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作风建设的新布局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这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作风建设上的孜孜以求、不懈探索。

从思想作风建设看,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解决思想作风过硬不过硬关键在于学风扎实不扎实,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政治上的成熟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重视学风建设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弘扬。习近平指出:“学风作为党的作风重要内容,能否得以切实改进和加强,关键看我们怎么做。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学习,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从工作作风建设看,习近平要求全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后,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要求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从生活作风建设看,习近平指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少数干部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事情都敢做,习近平告诫道:“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有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有些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东西,我们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12]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新表述、新要求、新坐标。“三严三实”坚持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的理论,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三严三实”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立足应对“四大危险”“四种考验”的时代课题,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党抓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坚持和驰而不息的继续,它必将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全面加强。

参考文献:

[1][2][3]毛泽东选集(第一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115.139.

[4]毛泽东选集(第三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5]毛泽东选集(第四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6][7][8][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330.332.177.

[10]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3-324.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

[1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Z].2012-12-4.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篇12: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10月17日至25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开播第一天,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公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0月24日至27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横看成岭侧成峰”,三个事件虽“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剑指的却都是同一重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所宣示的也是同样的决心——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不可动摇,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而要表明的也是同样的态度——党将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永远在路上》八集分别是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专题片立意高远,蕴意深厚,只要正确的回味它,就能让人精神振奋,就能令人信心倍添,就能让人力量倍增。

第一,立党初心不忘,民心不可违背。今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用八个“不忘初心”来告诫全党要永远坚持人民立场,《永远在路上》就是要向全党、全社会再次传达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了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永远在路上》就是要表明,腐败伤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中国移动作为中央骨干企业,从严治企,杜绝腐败,是保持企业持久健康发展之根本,更是党的要求,也是八亿客户及数万员工的夙愿,更是时代发展大势所趋,反腐没有休止符。

第二,人生不可重来,照好反面镜鉴。《永远在路上》采访了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让昔日风光照人如今身陷囹圄的当事人现身说法,以反面教训为镜鉴,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近年来,中国移动也相继出现了诸多腐败现象,这些腐败者都没有坚守住应有的底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人生错误。我们各级党员员工一定要照好这些反面镜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现场直播,如果等到犯了错误再醒悟反悔,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照亮精神家园。《永远在路上》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无论是违纪违法的当事者还是点评者,都认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是当事者犯下错误,走向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永远在路上》中的一个个落马的忏悔者在警示着我们:如果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必须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理想信念的明灯必须在心中永远闪亮。

第四,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定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各种“糖衣炮弹”就会趁虚而入;不能时刻保持定力,就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迷失自我。许多官员在违纪违法时,心理上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但如果真正回头审视自己,他们最终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没有任何客观理由可以成为贪腐的借口。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定力,就能够真正做到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才能保证不犯错误。

第五,心存敬畏之心,砥砺奋进前行。《永远在路上》指出,***、***、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的落马,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显示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敬畏祖国之心、敬畏企业之心、敬畏党纪国法之心和敬畏人生之心,在理想信念的砥砺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及中国移动企业长青而信心坚定、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篇13: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最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次专题片,现将观看《永远在路上》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人心向背》这一集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原省部级官员先后“亮相”,现身说法。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给我带来一次灵魂上的触动和洗礼。作为党员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着力践行“三严三实”,固化“打铁还得自身硬”的理念,始终以“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严厉的纪律约束自己,做到对党忠诚、本人杆件、敢于担当。

李春城在忏悔时说的“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而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亘古不变的。”说明了,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贪腐就会身败名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曾几何时,作为手握重权的高官,他们权倾一方、呼风唤雨,谁又曾料到,一夕沦为阶下囚。面对审视的镜头,他们神情落寞,甚至掩面流涕。作为权倾一方、呼风唤雨的高官,随着手中权力的扩大,他们对党纪党规、国法敬畏意识的弱化,对党的理念和信仰抛了锚,缺乏对身边诱惑的抵制,最终成了诱惑的俘虏,没有受到足够监督,使得他们为所欲为。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周本顺说“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官员勾肩搭背,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元,让某商人购买。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作为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他们没要严格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终导致他们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腐败分子开刀。有案必查,有腐必反。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我要永远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拒腐防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矿业公司“一通三防”工作上,为矿业公司安全快速的发展添砖加瓦。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永远在路上》中大老虎现身说法,腐败细节曝光,令人印象深刻、大跌眼镜。看着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通过观看该片,感触不少。

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曾几何时,作为手握重权的高官,他们权倾一方、呼风唤雨,谁又曾料到,一夕沦为阶下囚。面对审视的镜头,他们神情落寞,甚至掩面流涕。周本顺感慨这是自己“莫大的悲哀”,李春城懊悔“居然以这样的结局收尾,何其悲哀”。然而,“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再多的哀己不幸、悔青肠子,都无事无补。很多腐败细节也随之曝光,比如白恩培的妻子让别人为她花1500万元人民币买手镯,周本顺的保姆司机两年工资上百万,周本顺的超标豪宅、万庆良的山顶餐厅、高尔夫球下的交易一一在镜头前呈现。还有为规避“八项规定”到企业隐蔽高档餐厅用餐、用矿泉水瓶装茅台、吃1米长鳄鱼尾的做法,让民众在感慨这些奢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时,也会不由反思:人吃三顿饭,只睡一张床,要那么多超标的享受做什么?

《永远在路上》既是一次反腐败的成果展示,也是执政党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宣示。它再次重申:不管是谁,不管哪个级别,不管以哪种形式,只要腐败了就会面临党纪国法的严惩。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腐败分子开刀。诸如周本顺,还曾心存侥幸,不仅阻挠纪委对一些厅官的抓捕,更是“不信苍生信鬼神”,进庙就塞钱,满心指望安全着陆。然而,党中央既然已将反腐败斗争上升到事关党的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就绝不会对腐败分子手软,哪怕官位再高、权力再大、圈子再深。不管是上至部级高官,还是下至基层干部,都必须清醒认清形势,摒弃任何侥幸心理。

《永远在路上》此时推出,无疑首先吹了风声,再申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坚定信仰,守住底线,把廉洁二字贯穿在为官在任的始终。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克服私欲之心,不为私欲所累,不被私情所困,不把公权当私器,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确保自身作风过硬,确保手中权力透明干净运行。通风部承担着矿业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我只有求真务实、依法办事、出于公心、慎用权力,才能安身立业,才能更好地为为矿业公司安全高效的建设贡献力量。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根据矿业公司安排,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原省部级官员依次“亮相”,现身说法。看着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通过观看该片,深切感受一个高官沦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以反思自己、警醒自己,感触良多。

以穷孩子出身的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说“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他从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是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使得当年穷孩子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在周本顺被调查前,他还曾心存侥幸,不仅阻挠纪委对一些厅官的抓捕,更是“不信苍生信鬼神”,进庙就塞钱,满心指望安全着陆。然而,党中央既然已将反腐败斗争上升到事关党的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就绝不会对腐败分子手软,哪怕官位再高、权力再大、圈子再深。不管是上至部级高官,还是下至基层干部,都必须清醒认清形势,摒弃任何侥幸心理。

篇14: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加强作风建设,重点在民意上。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作风建设,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上一篇:西餐礼仪刀叉用法知识下一篇:游西湖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