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声笑语中体会支教乐趣

2024-04-28

欢声笑语中体会支教乐趣(精选5篇)

篇1:欢声笑语中体会支教乐趣

欢声笑语中体会支教乐趣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牵手白沫江学校

为延续和传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支教服务精神,美术学院学生张乐乐、牛枭、李岩、王露萍、武兰、黄曼于2012年12月22日上午8点正式出发再次前往邛崃市平乐古镇白沫江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体现出了川师美院“传承民族之魂,创造时代之美”的院训,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也为白沫江学校的孩子们带去美术熏陶。

支教小组一行6人早晨7:50集合,8点从学校出发,中午11点45到达白沫江学校,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安排了住宿,我们去看了需要画墙绘的两间教室,将我们的事先准备的画稿给校方熊益卿主任过目后,基本确定了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的墙绘方案,分工后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对于两间教室的不同环境和不同内涵有了比较好的把握,墙绘渐渐出了效果,因为这次支教时间有限,我们压力也比较大,第一天晚上加班到11点多,似乎自己也忘记了时间,回去时校门都已经关闭了,保安为我们开了校门,回到宾馆看了看时间已近12点了,虽然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减我们的热忱之心。

12月23日早晨,熊益卿主任招待我们吃了平乐古镇特色早餐奶汤面。回到教室我们开始了收尾工作,将墙绘画得更加精细。中午校方领导、老师热情邀请我们一起吃午饭,大家氛围特别好,领导对我们照顾很周到,在那里我们不仅仅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收获了快乐,看到小孩子们好学的眼神,我们感到自豪与快乐,自豪我们的专业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知识,也为白沫江学校增添一抹艺术的色彩。

此次支教经历让我们对白沫江学校的教理理念、设施环境和师生构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我们还融入到了课堂内外,开展了墙绘、手绘等多方面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喜爱的热情。虽然整整忙了两天,腰也酸了,背也痛了,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建立了良好的情谊。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好评。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支教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美术课程的乐趣,而且也培养了自己对社会需帮助别人的关爱之心。本次白沫镇学校支教服务为今后更多的支教者的加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每一次支教活动。

2012年12月23日

篇2:欢声笑语中体会支教乐趣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民任小学支教活动

2012-11-22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实践部与学习部主办的“民任小学支教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正值感恩节,民任小学的支教活动不仅仅是爱心的奉献,对农民工子弟的关爱,更是我们大学生责任感、社会感的体验。下午14时由实践部的五名同学与学习部的两名同学出发前往民任小学。到那之后,民任小学的负责老师李老师帮助我们分配好教室。第二节课开始后,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此次爱心支教所教授的内容有:手工制作折纸(周冰冰 刘欢欢);英语教学与游戏(齐文华 次吉卓玛);英语教学与美术(何辉 李诗)。同学们对我们的到来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上课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们对小朋友们的单纯、可爱、热情、充满好奇心的品质而触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重要与对学生责任的沉重。课余时间,我们与小朋友们玩在一起,跳皮筋、折纸、跳绳等活动让我们和小朋友们建立了友谊,小朋友们还送给我们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和绘画作品。

爱心支教活动不仅使小朋友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次民任小学的支教活动为以后更多志愿者的加入打下了基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每一次的志愿活动。

篇3:在数学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师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在这方面,我有几点粗浅体会。

1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更具生活体验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例如在教《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学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巩固———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孩子们说一说,按一荤一素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应用———超市购物(出示超市食品柜台,自由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例如,许多学生都梦想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如下一道作业:设计你的卧室。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设计受到尺寸和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设计好图纸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评价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价格比、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

2 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师应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教学作用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观察、分析具体事物的意识。数学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有意义、有乐趣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果园里有15吨苹果要运到水果交易市场,租一辆4吨的货车运费要500元,租一辆1吨的货车运费要200元。请你帮运货公司设计一种合理的运货方案。如在“比例的应用”中,设计一个“只用一把米尺,测算出一幢楼房的高度”的方案(根据一定时刻一定地点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这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切感受到课本中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原7越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3 坚持生活导向,让数学课堂回归于生活

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小学数学课堂,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而是在教学中坚持生活化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资源、经验、手段和方法来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中凸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教学的生动性、开放性和主体之间的交互性。例如: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动手做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再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生活又是数学的大课堂,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回归生活世界的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体会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篇4: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活动课;困惑

现行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活动课内容,这是与以前教材不同的地方之一,数学活动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本学期我区围绕《初中数学活动课资源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了“游戏中的数学”“七巧板”等活动课观摩,本人有幸听了这样两节与一般数学课截然不同的两节数学活动课,感慨颇多。

一、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好老师

“游戏中的数学”这节课,康老师先带学生玩一个猜数游戏,课堂氛围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学生对康老师这种“读心术”的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免产生疑惑,都想揭秘这种“读心术”中的奥秘。于是康老师带领学生来解密,原来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大悟,也开始改进这个游戏,让其更加有趣味性和难度。这样的课堂一点也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很快乐地学习了数学知识,思维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七巧板”这课,徐老师首先带大家从寓言故事开始,先感知七巧板的美,然后介绍七巧板的由来和组成,以及现在演变出来的七巧板拼出来的五花八门、形状各异的图形,让学生体会七巧板的巧;再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模仿摆一摆;最后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摆一个有意义的作品。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摆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作品。在这节课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作品,锻炼了动脑能力。也在此过程了感知了其实所有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图形拼凑起来的,为以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两节活动课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都被这种“游戏活动”调动了积极性,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二、好奇心、好胜心是学习的关键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前提。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学习的关键。这两节课,不论是什么内容和形式的活动课,教师都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并且在上课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让学生情绪高昂,跃跃欲试,强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师是数学活动课的导演

如果把数学活动课看成是一幕戏剧的话,教师是这个戏的导演,他负责控制整个流程,准确把握活动教学目标。为此精选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素材是保证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和准备材料时,不仅要看它是否是现实的、有趣的,还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即还要考虑其目的性、实效性、客观性。如不能,这样提供的素材是没有保证的。学生是这幕戏的演员,他们需要根据导演的安排,全身心投入,才能擦出知识的火花。

四、数学活动课的困惑

这样的两节数学活动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安排趣味性和数学味的比重。在这两节课中,“游戏中的数学”数学味较浓厚,致使整个课堂的趣味性降低。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所以游戏的花样性也不多。而“七巧板”这节课,基本上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观察、动手模仿、自主创意中度过,这节课学生学到了怎样的数学知识呢?数学味在哪呢?又感觉缺少了什么。那么对于这样的活动课,该如何取舍呢?

总之,上好数学活动课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希望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大大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素质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秀玲.“趣味数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内蒙古出版社,2003.

篇5:浅谈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1. 建立学习小组, 明确各自职责

学习小组的组成方法尽量在保证男女生比例均衡的原则下采取强弱搭配, 同时在每个小组内两两结伴, 这样以便于“对学”与“群学”的有机结合。另外, 每个小组中都要安排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必须起到“分配任务、引导、监督”等作用。在活动中小组长要及时记录每个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 包括个人发言、独立完成任务情况, 以及参与讨论等。与此同时, 小组长一定要给予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2. 鼓励合作, 树立自信

对于合作的理解, 首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合作——不是简单地核对答案, 更不是把他人的成果直接照抄, 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 确实有困难者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告己的同伴, 然后由同伴进行讲解;同伴解决不了的, 报告给小组长, 由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要思考, 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在课堂上,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 同时一定强调对于任何问题都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与同伴交流, 最后在小组中发表看法。这样, 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不足, 在合作中逐渐找到自信。关键要做到对于每位学生的表现, 在要求上不要太苛刻, 只要有勇气参与就值得表扬, 能大胆地纠错、提出质疑、总结等更要鼓励。千万别忘记:一个学生得到表扬的同时他的同伴及小组也要得到鼓励, 这样更能发挥合作的积极作用。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所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与鼓励。经过多次训练就会发现, 在每一次的发言中, 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教师赞许的目光, 评价的及时、公开与公正, 都使不少学生由原来的不敢发言到争着表达, 由原来的不敢站起来到抢着当小老师, 由原来的独自作战到团结合作, 使学生们逐渐找到了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自信。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 刚开始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敢发言, 而学习好的学生就非常积极, 犹如一名小老师, 争着将自己的看法或答案直接讲给其他同学, 使不少同学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也失去了共同完成任务的意义。因此, 为了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同时也能体现合作的价值, 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针对每个小组选择同样内容材料, 但设计不同的要求, 给小组中每一个人都一至两个问题, 其中包括全组人共同努力, 将每人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完成的。例如, 笔者在处理短文时, 首先, 由小组长根据提出的问题对每个成员提出要求:先由每个人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 并将不明白的句子画出来, 再归纳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及语法, 最后掌握短文大概内容。刚开始, “不诚实”的人占多数, 为了杜绝他们弄虚作假, 在笔者的巧妙“指导”下, 由小组长亲自监管:每人一至两段 (当然是不让彼此知道是哪两段) , 为了完成任务, 每位学生只好独自解决。当然对于重点、难点或学生实在不会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其次, 由小组长负责, 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公布自己的学习结果, 经过大家的讨论, 最终意见达成统一, 以便于小组成果展示。再次, 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本组成果。最后, 在各小组展示中,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可以补充、可以纠正错误,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既要聆听学生的叙述, 又要控制课堂纪律, 避免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训练, 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与自学能力, 并使其体验到了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快乐。

三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几十个学生的头脑就意味着几十个小的信息“加工厂”, 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优化课堂流程, 为避免学生之间讲闲话、注意力分散及影响教学质量等情形出现。建立合理实用的小组评价机制, 并把结果运用于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能为高效课堂建设保驾护航。

在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 更要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要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纪律。在评价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记:评价一定要及时、合理、公正、公平,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踊跃参与、快乐生活。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都是按照评分标准为每一堂课打分并公布结果, 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小组分别加分, 表现最差的要扣分。这种评价方式直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表现、充分准备、认真思考, 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小组扣分, 都想看到自己为小组争光。

另外, 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采取“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总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每周将表现优秀的个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学生进行张榜公示, 每月汇总后再进行表彰。

合作学习, 是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最佳方法, 也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更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法。合作学习能推动学生不断学习, 更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 同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谢建平书记在学习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胡万春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