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2024-05-14

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精选6篇)

篇1: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体验合作中的乐趣,用影子的表现方法,尝试在纸上随手剪出动物的外部轮廓,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森林里的舞会》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用影子的表现方法,尝试在纸上随手剪出动物的外部轮廓。

2、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体验合作中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重难点:

剪出动物的大致轮廓图形。

动物轮廓图线条流畅,不断裂。

活动准备:

1、多种动物轮廓图、月亮小草等剪影、黑卡纸、剪刀、音乐等;

2、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夜晚引题。

教师讲述引题:黑黑的夜晚到了,月亮姐姐出来了(贴上月亮剪影),风儿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大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哇,森林里静悄悄的。不过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因为它们又可以在晚上一起唱歌跳舞了。你们听,有什么动物已经来了~~~~~~~

二、听音乐,说动物。

1、幼儿倾听音乐,感受森林夜晚的热闹。

2、让幼儿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动物正在路上走来了。

3、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有选择性的张贴动物轮廓图。

三、动手剪动物。

1、师:你们听的可真仔细,今晚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来参加舞会的,你们说对吗?老师也想知道到底来了谁,请小朋友用作品来告诉老师怎么样?

2、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一幅森林里的舞会,要求直接在纸上剪出动物的外部轮廓,最后别忘了要给动物们添画眼睛、嘴巴。剪好的纸屑要记得放入筐筐里,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整洁。

3、幼儿分组剪贴作品,教师巡回观察。

提醒个别组能剪出不相同的动物。

四、展示与介绍。

鼓励各组代表来介绍作品。

活动延伸:

森林里的舞会开始啦!幼儿听音乐,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自由跳舞。

小百科: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

篇2: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操作及观察活动,发现两种物体间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感受规律排序的存在和美感。

2、了解有规律排序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1、手环材料:长条纸、红绿色小圆片

2、四组材料:第一组(吸管、金丝带),第二组(花环带、花),第三组(腰带、印章、印泥),第四组(领带、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探索,鼓励幼儿自由排序,重点发现ABAB规律。

(操作课件)今天,三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舞会,你们看,是谁呀?它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大家愿意吗?参加舞会的人必须得带一只漂亮的手环,所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条纸和彩色的小圆片,请你自己动手做手环。做好后我们要来比比看,谁做的手环最漂亮!去试试吧!(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排序,发现有规律排序的幼儿)做好的小朋友带上手环坐到前面的小椅子上来。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手环是怎么做的?(2—3名,请1名有规律排序的幼儿:××小朋友是一个红一个绿、一个红一个绿有规律的排列的,这样做出来的手环特别漂亮!)

二、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AABB,AAB,ABB。

这三只小动物也给自己做了手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出现第一个手环图案,发现两两间隔排序的规律)这是小猫的手环,它的手环里有什么?(玫瑰花和向日葵)这些玫瑰花和向日葵是怎样排列的呢?(两朵向日葵两朵玫瑰花)原来,小猫的手环是两朵向日葵两朵玫瑰花、两朵向日葵两朵玫瑰花很有规律地排列的。(如在第一次操作中有一样的幼儿可举手)

2、(同时出现另两只手环图案,发现一隔二排序和二隔一排序的规律)那小兔和小狗的手环会怎样排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小兔的星星手环,这里面的星星是怎样排列的呀?(两个大星星一个小星星)哦!小兔的手环是按照两个大星星一个小星星、两个大星星一个小星星的规律排列的。

那小狗的手环呢?上面有什么?(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是怎样排列的呢?(一个红太阳两个蓝月亮)原来,小狗的手环是按照一个红太阳两个蓝月亮、一个红太阳两个蓝月亮的规律排列的。

3、小结:小动物的手环可真美,而且还藏着这么多规律在里面呢!(出现记录卡)像第一排两朵向日葵两朵玫瑰花、两朵向日葵两朵玫瑰花两个隔着两个的排列就是一种有规律的排序方法;而像第二排两个大星星一个小星星、两个大星星一个小星星两个隔着一个和下面的一个太阳两个月亮、一个太阳两个月亮一个隔着两个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排序方法。

三、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鼓励幼儿创新规律。

1、小动物说,参加舞会前一定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为大家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样装饰品,看,有漂亮的花环和项链,有神气的.领带和腰带,要请你用桌子上的材料排列出有规律的花纹,大家愿意吗?

2、在做装饰品的时候一定要先动动脑筋,你想排列什么规律的花纹呢?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然后再去排列,好吗?(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纠错)

3、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装饰品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欣赏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排列的。(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老师。)

4、谁来给大家看看你做的装饰品,说说你是怎样排列的?(个别幼儿交流,鼓励新的排序方法)

5、小朋友真聪明,做的装饰品上的花纹排列得又漂亮又有规律,真棒!我们戴上去参加舞会吧!(帮助幼儿带上,随音乐自由舞蹈)

四、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今天我们做的装饰品上的花纹颜色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上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呢?(幼儿自由讲讲)

2、许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一边看一边记,它们的花纹或者颜色是怎么排列的?(操作课件:斑马、斑马线、毛巾、衣服、地砖、理发店转灯。根据情况可看两次)

小结:呀!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上的花纹颜色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了这些图案,我们的生活更美丽了!

五、延伸活动:

(出现递增排序和递减排序的图形)你们看,这两张图片上的图案是怎么排列的?(个别说说)这样的排列有没有规律呢?有的小朋友说是有规律的,有的小朋友说没有规律,没关系,我们可以去问问你们的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好吗?好,我们回去一起研究研究吧!

活动反思:

篇3:森林里的英国幼儿园

20世纪丹麦的一个社区最先创立了一所森林幼儿园,随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瑞士、奥地利也有类似的幼儿园,几年前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出现了美国第一所森林幼儿园。目前,森林幼儿园在英国也备受欢迎,很多幼儿园都启用这一理念。

前些日子去英国度假,特意看望了好友琳达。正巧那天她五岁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于是琳达热情地邀请我一同前往。

沿着幽静的石子路,我们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前,只见老师已经带着六七个孩子在那里整装待发了。每个孩子满脸兴奋,他们都身着颜色鲜艳的全套户外装,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注意到我诧异的眼神,琳达笑着解释说,这几年森林幼儿园正被越来越多的英国父母所接受。她的儿子上的正是当地的一所森林幼儿园。一年四季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孩子们都会坚持到附近的森林中进行户外活动。

路上,老师和孩子们边走边商议,最终一致决定去最好玩的“矮人洞穴”。森林里的地面不算平坦,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碎石和树枝的阻挡,孩子们小心翼翼,相互牵着小手向前走,十几分钟后便到达了目的地。原来,所谓的“矮人洞穴”只是一座用石块和树枝搭建起来的方形拱门。琳达的儿子好奇地看了一会儿,兴冲冲跑过来,得意地告诉我们:“这间洞穴可是他和其他小朋友亲自动手的成果哦!”而最让孩子们心仪的显然是洞穴旁一条浅浅的小溪,他们尖叫着冲过去,不由分说便加入了嬉戏的行列。

我和琳达站在一边,看到孩子们有的在水里跳来跳去,有的弯腰在摸着什么,而有的则捡起树枝搅和着溪边的泥浆,试图做出一块美味的巧克力布丁来。这时,一个孩子突然激动地大叫起来,原来他竟然发现了一只还没有蜕变完全的小蟾蜍。面对孩子们惊奇的目光,老师干脆坐下来,给大家讲起了蟾蜍的生命周期。

玩够了溪水,孩子们又跑到一棵枝丫丛生的大树下开始爬上爬下。孩子们个子小,动作可都还算敏捷,琳达的儿子爬得很高,我着急地想要阻止他,老师却淡定地说:“不用担心,他如果觉得自己下不来,就不会继续往上爬了。”果然,没多久,琳达的孩子便慢慢地往下爬了。

午餐时间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坐在由树桩和树枝构成的天然沙发上休息,孩子们口中大嚼着胡萝卜和坚果,边吃边听老师讲述着周围一些树木种类的特性。

篇4: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在自己脸上进行夸张性的化妆。

2.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

3.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4.能与同伴互相帮助,并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脸谱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认识

不同类型的、夸张的脸部化妆。

2.场景布置:迪斯尼乐园(在乐园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脸部化妆图)。

3.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

4.教师的道具(米老鼠的耳朵、尾巴)。

5.磁带(录有幼儿熟悉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A、组织幼儿进入迪斯尼乐园,盘腿席地而坐。

老师:小小腿儿盘盘好,小小手儿放放好,小小眼睛看过来,快

来看我变魔术。

(这是一堂在舞蹈厅布置的民族文化区域开展的游戏活动。舞蹈厅里面

挂满了面具,有京剧脸谱、球迷脸谱、小朋友收集的小丑脸谱、歌剧脸

谱……小朋友席地而坐后,注意力还集中在四周的脸谱上,部分幼儿在窃窃

私语。此时,老师不要因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全部集中而着急。因为接下来,老师的化妆示范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然,开场活动也可以以下面这种

形式进行,允许幼儿自由参观乐园,与同伴说说自己看到什么,交流一下心

情后再集中观看老师的化妆。)

B、老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如何进行化妆。

老师开始为自己化妆(黑鼻子——长睫毛——白嘴巴——黑胡

子),边画边用语言引导幼儿观察。

1.师用黑色的脸彩棒在自己的鼻头涂了个黑色的圆点,并告诉

小朋友:“这是我的鼻子。

(此时幼儿十分惊讶,没想到老师会把自己的鼻头涂黑。)

2.用黑色的脸彩棒在眼角各画了两根长长的、向上翘的睫毛,说:“这是我的睫毛。”

(画完后,我故意向小朋友们眨了眨眼睛,小朋友会心地笑了。)

3.老师用白色的脸彩棒在嘴巴的四周涂上两个圆,并说:“这

是我的腮帮。”

(此时,幼儿的惊讶声出现得更加频繁,有少数的幼儿有点儿按

捺不住,不停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来动去。我没有制止他们,仍继续

自己的化妆。)

4.师拿黑色的脸彩棒在白色的圆上点若干黑色的小点,说:

“这是我的胡子,长长的胡子长出来了。”边说边朝外画几根长短

不一的线。

5.画好后,老师戴上耳朵,装上尾巴,打扮成米老鼠。说:

“瞧,老师变成谁了?”

(老师在进行化妆时,眼睛要不断地与小朋友进行交流;脸部的表

情要丰富、俏皮一些;化妆的动作要快,每一个步骤要紧凑。这样

才吸引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参与化妆的兴趣。)

C、米老鼠:“欢迎小朋友们到迪斯尼乐园来玩。今

天,这里要开一场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参加舞

会的人,都必须化妆。”

1.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进行脸部的化妆。

2.可以用脸彩棒在自己的脸上画线条、花纹、图形、也可以涂

色块。

3.要动脑筋,自己设计,画得夸张些,与别人不一样。

二、幼儿自由化妆。

组织幼儿面对镜子(最好是全身镜)进行化妆。

A.米老鼠巡回指导幼儿化妆。

1.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化妆。

2.提醒幼儿不要与别人相同。

3.请动作快的幼儿去帮助同伴。

4.用语言提示结合手势的方法,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脸部化

妆。

(一开始,一部分胆子比较大的幼儿拿起脸彩棒开始往自己的脸上涂画,一部分幼儿却还在犹豫、观望。我没有急着催促他们动手,而是

引导他们先观察已经动手的幼儿是如何涂画的,再鼓励他们大胆地往自己脸

上画:“你看,某某小朋友他们玩的多开心,你也试试看。”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小男孩在自己的手心画。我问他为什么不在脸上画时,他先是默不作声,等我再次询问时,他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这是

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直至活动结束,他都没有往自己的脸上画一下,但他的手掌中却画了一个很不错的猫脸。活动全部结束后,他们本班的老师和他

交谈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当时是因为觉得往脸上画,脸会变脏,而我又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不往脸上画,他觉得委屈才哭了。如果

我当时不急着叫他往脸上画,而是先肯定他在手上画的很棒,再鼓励他尝试

着往两上画画看;或者直接允许他只在手心画,然后用手当面具参加舞

会……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在化妆的过程中,小朋友看到镜子里的脸在不断变化,看到身边熟

悉的同伴脸变花了,他们变得越来越激动,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场面非

常热闹,这是,需要老师对场面能稍加控制。巡视中,我不停地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化妆以商量的口吻:“是不是再把上面这个地方画上几条线?”

或以暗示的口气:“如果把红色的嘴巴再涂大、涂宽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的!”“看看镜子上的脸谱再画,慢慢来。”“如果能在加上几条线就更好

了……”引导他们不断地修改。画了15分钟左右,有几个动作快的小朋友已

经把自己的脸画好了。他们先是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然后拽着旁边的同伴看自点失控。于是我就大声宣布:“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还没画好的同伴,也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帮她化妆。”这一下,他们又重新找到事

做,并非常乐意帮助同伴,而没画好的幼儿也乐意别人帮忙和他一起画,不

知不觉地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小朋友去邀请听课的老

师。如果听课的老师也能参与近来,那活动会更加成功。)

B.组织幼儿围着米老鼠坐下。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化妆。

2.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对比性的讲评。

(最好能把用色块、或用线条、或用图形进行化妆的幼儿各请几个

上来。)

(看到小朋友基本上完成了化妆,我便召集他们收好手中的脸彩棒,围着我坐下来。此时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于是,我先让他们交流一会儿,然后请

了用红蓝色块涂脸和脸上画满线条的两位小朋友上来,想让大家通过比较感

受用线条和用色块进行化妆所展示的不同美,可只有少数幼儿对此感兴趣,回应我的问题。因此,我及时结束了原计划的讲评,宣布:“小朋友们的化

妆都非常棒,现在舞会开始,让我们尽情跳起来吧!”到了结束阶段,幼儿

都投入到活动中。他们为自己第一次在脸上完成的杰作而情绪高涨。此时老

师任何评价的语言都是苍白且毫无吸引力的,因此,评价环节可以适可而

止。此时,小朋友已完成了米老鼠交给的任务,他们最想做的事是唱起来、跳起来,把自己内心无比的快乐表达出来,老师的任务就是满足他们的愿

望。)

三、舞会

1.化妆舞会开始。

米老鼠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

(执教的班级十分活跃,班上的幼儿都很好动、调皮。我带该班不久,对他

们并不了解。在制订计划时,我就害怕他们会兴奋得失控,于是特意选择了

一首节奏比较缓慢的曲子,但效果不佳。如果我事先向班上的老师了解班上

学过的音乐,然后选幼儿熟悉的乐曲;或事先让幼儿熟悉一下特意选择的乐

曲,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2.舞会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先用干纸巾,在用湿纸

巾把自己脸上的妆擦掉。

(回到班上,幼儿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在组织他们卸妆时,他们仍不停

地问什么时候还能带他们到迪斯尼乐园玩。活动是否成功,需要老师自己十

分投入地参与活动;需要老师尽量运用夸张、诙谐的表情和语言进行指导;

需要老师多运用肢体语言,且动作幅度要大、变化要多;需要老师在指导过

程中,方法机智、灵活、多样;需要老师指导时对幼儿的举动观察入微,才

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引导,同时也需要老师能根据活动进展的情况和幼

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原有计划等。)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绘画活动。

其一,活动设计新颖。让幼儿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画对他们来讲是第一次尝试,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大大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其二,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高参与和教师低干涉、适当指导为特征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们能清晰地感悟到自主式学习过程的痕迹。

其三,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幼儿很多的美术知识,而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用启发性和艺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论其笔触是稚拙还是抽象,都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尊重和赞赏。

在这样自然、流畅的活动里,孩子们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

篇5: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设计意图:

作为农村的孩子,蔬菜是最常见的东西。蔬菜在活动中的运用除了认识便是印画,有什么不一样的活动呢?偶尔的机会看见了草裙舞的图片就想到,可以用蔬菜来做裙子。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的强弱,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铅笔在菜叶上穿洞,并会用毛线将菜叶进行串连。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与抓握力。

3.感受手工制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大白菜、青菜叶若干、毛线人手一根(较幼儿腰围略长些)铅笔人手一支。

经验:有串珠珠的经验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耐心地用铅笔穿洞,并用毛线将菜叶进行串连。

活动难点:

掌握好穿洞的力度,尽量不讲菜叶弄坏。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1.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舞会吗?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看法。

2.小结:舞会呀,就是穿着一定的衣服,一起跟着音乐跳舞。<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观察服饰,引出主题。

1.出示课件:那我们先来看一场草裙舞会,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穿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结讲述:他们的裙子是用线做成的,一条一条的线穿在一起就变成了草裙。

3.过渡讲述: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田园舞会,看一看,去田园舞会要穿什么。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4.小结:参加田园舞会的人们,都穿着用蔬菜叶做的裙子。

5.讲述:那我们要去参加舞会,就要自己动手做一条蔬菜叶做的裙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做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

2.示范讲解:先拿一片菜叶用铅笔小心地在上面戳穿一个洞,然后用毛线穿过。多次反复。

3.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仔细耐心地戳洞。

(2)弄坏了菜叶也不气馁,能继续尝试。

四、作品展示,结束活动。

1.帮助幼儿将裙子“穿”(系住)在身上。

2.带领幼儿一起随乐舞动。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直都很高,不论是在观察课件还是在动手制作方面,都很投入。在他们操作的时候我发现耐心比较好的孩子戳洞很顺利,弄破的几率相对比较小;有的孩子戳的洞只有一点,毛线很难穿过去;于是我便让他们正反都戳一下,把洞弄大一些。而且我发现,毛线容易松散开,于是交孩子自己拧一拧,应该事先用打火机将两端头烤一烤。虽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但是孩子们还都很认真地操作,最后穿在身上的时候,跳的也特别开心。

篇6:幼儿园中班教案《森林里的舞会》

一、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画出各种果宝宝的特征及不同姿态。

2、难点:大胆表现果宝宝的不同姿态变化。

二、活动目标:

1、喜欢画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2、学习画出各种果宝宝的特征。

3、大胆想象,表现出果宝宝的不同姿态变化。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自制的果宝宝若干个,请贴一个,范画用的纸一张。

2、油画棒、纸每人一份。

3、音乐磁带(开火车、跳舞)。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出课题:

1、师:(出示请贴)孙老师收到苹果宝宝寄来的一封请贴,秋天来了,果宝宝为了庆祝丰收,要开个舞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幼儿和老师开火车进活动室)

2、师:哟,舞会开始了,舞会上会有谁呀?还有哪些果宝宝还没有来?

(二)示范讲解:

1、师:你想请谁来跳舞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说出是怎么跳舞的?

2、师:你还想请谁来跳舞,穿什么衣服呢?

3、师:苹果宝宝,香蕉宝宝会跳这样的舞,西瓜宝宝呢?还有梨子宝宝呢?你想请谁来跳舞呢?(根据幼儿回答)

(三)幼儿作画:

1、引导幼儿画出各种果宝宝的特征:身体大,四肢小。

2、大胆想象,表现出各种果宝宝的姿态。

3、注意画面安排(添画小草、花、太阳等)

4、随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常规。

(四)讲评:

1、让幼儿相互欣赏,向同伴介绍:请哪些果宝宝来跳舞了?

2、师:我们一起和果宝宝来跳舞吧!(请幼儿把画拿在手里)

3、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幼儿很多的美术知识,而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用启发性和艺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论其笔触是稚拙还是抽象,都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尊重和赞赏。

中班美术课教案《果宝宝的舞会》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28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乌龟》》:中班教案《乌龟》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画乌龟的乐趣,在说说、想象、变变的过程中,感受乌龟的基本特征,并尝试表现乌龟的动态,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乌龟》教案吧。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信下一篇:剪纸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