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维稳经费报告

2024-04-27

社区维稳经费报告(精选9篇)

篇1:社区维稳经费报告

篇一:要求增拨控访、维稳经费的请示报告

关于要求增拨控访、维稳经费的报告

月湖区人民政府:

区供销社现有重点信访人员8人,均是长期上访人员,有十余个家庭困难职工随时上访。今年我社继续注重感情投资,采用多联系、多沟通、多走访的慰问方式,把珍贵的资金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今年以来,我社在进京控访、维稳以及日常与信访人员走访沟通的方面花费已达贰万叁仟余元(详见附件),因此,我社办公经费已经严重不足。为确保控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请求区政府增拨控访、维稳经费贰万叁仟元为盼,请给予审批!特此报告

月湖区供销合作联社 2011年9月28日

附件:

区供销社2011年已用控访、维稳经费明细

一、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到京接王育龄,到鹰潭接访二十余天,花费9000元;

二、多次控制詹晓和(全省中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联合会副会长)组织的上访活动,花费5000元;

三、多次调处毛金泉提出的要求,花费2000元;

四、接待原上饶二建土地带人等五名职工上访,花费2000元;

五、各大节假日、八一建军节和春节走访及平常走访上访户和困难职工,花费5000元; 总计:人民币贰万叁仟元整(23000.00元)。

月湖区供销合作联社

2011年9月28日篇二:东八府[2011]50号(关于帮助解决我镇维稳经费紧缺问题的请示)1 东八府?2011?50号 签发人:张春梅 八所镇人民政府

关于帮助解决维稳经费紧缺问题的请示 市政府:

我镇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管辖有45个村(居),人口多且管辖范围大。随着东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同时,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激烈化,有些矛盾纠纷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我镇党委、政府历来对综治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综治工作列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综治维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今年在我镇发生的塘马园事件、新墩群体性械斗事件、斯文村5.4事件和近期发生的罗带村“沙地坡”土地纠纷及上、下名山土地纠纷事件中,我镇委政府每次都派出了多个工作组连续十几二十天不间断地进村排查摸底、调查取证、轮流值班等方式进行维稳工作,甚至还多次委派镇干部到海口或广州等地进行卓有成效的协调工作,从而有力地维护了我镇农村社会的稳定。我镇为了做好维稳工作,今年以来已经花费了25万元用于维稳工作人员的吃、住、行和有关维稳工作方面的花销。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保障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更好地做好日常维稳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但由于我镇财力有限,现特恳请市政府拨付人民币贰拾万元整(¥200000.00)帮助解决我镇维稳工作经费紧缺问题。

二0一一年八月八日

(联系人:符良东,联系电话***)

主题词: 维稳 经费 紧缺 请示

八所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8月8日印发(共印2份)篇三:经费请示报告 经费请示报告

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关于“全区维护稳定工作会议”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及促进我镇各村维稳工作站的建立,拟购置以下办公设备及做必需的上墙资料,提请领导批示。

一、信访维稳中心购置一台传真机(司法所、综治办等办公室共用),增加配置信访路线图、乡镇信访维稳中心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等,费用2000元,拟从区综治办下拨的4000元综治经费中支取。

二、各村“维稳工作站”牌、村级“维稳工作站小组”牌、村级“维稳工作站职责”牌由镇统一样式、统一制作、统一下发,费用各村自付。

三、夜景灯

四、宣传标语

镇综治办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篇2:社区维稳经费报告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一是认识到位。各镇、街,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清醒认识到,做好维稳工作,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二是责任到位。区、镇(街)、村(居)委会层层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把维稳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二)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在特殊时间采取特别方法做好稳控工作。各镇、街每半月都对本辖区进行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全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877 件。每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对其发展变化进行研判,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把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三)整合力量资源,加强部门联动认真化解矛盾。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区整合社会维稳、信访、司法、基层组织等部门力量,调整和整合机构资源,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四)加大调处工作力度,积极进取,攻克重大矛盾纠纷。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落实信访突出问题制度,对重要信访事件、重信重访事件实行区领导挂帅包办,区机关职能部门和镇(街)具体承办,维稳(信访)部门督办。

(五)应急事件处置水平得到提高。不断完善我区处置群体性、突发性、重大性事件一号预案,调整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应急处置队伍,使我区处置群体性、突发性、重大性事件的能力、水平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继续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区长接待日、部门联合大接访、机关干部大下访、大走访活动。今年5月21日我区组织开展了书记大接访和区政法系统、区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联合大接访活动,此次大接访活动来访群众受理案件56宗,区委书记亲自接访22宗,接访率39%。区长亲自接访19宗,接访率34%。当场解决19宗,当场办结率34%,来访受理答复率100%。现已将大接访活动中受理的来访案件进行了责任分解,并成立督查小组对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定期对矛盾纠纷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排查。对各阶段排查出的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强化责任,把维稳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地区性协作,预防和化解大范围群体性事件。加强与异地维稳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互通情况信息,做好各地准备聚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预防和防范工作的关口前移,防范于未然。

(四)进一步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员队伍素质建设。针对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具有组织活动严密性的特点,在健全区、镇(街)、村(社区)情报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员的培训,提高信息搜集能力,掌握预防和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工作的主动权,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能力。

(五)进一步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篇3:如何做好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 动员大家一起参与

转型期的社区维稳工作仅仅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是很难做到的, 社区维稳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社区维稳部门在进行维稳工作时要动员大家一起参与, 包括动员共建单位和人民群众等, 使他们都参与到维稳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

上门走访社区, 向有关部门宣传做好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向他们讲解社区稳定与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 培养他们对社区维稳的思想认识, 从而促进他们对社区维稳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二、构建工作平台, 建立健全社区维稳综合治理机制

要做好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 应构建专门的工作平台, 建立稳定综合治理工作站, 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 实行正规化办公。此外, 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 并且对情况报告, 检查考核和矛盾纠纷的处理制定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对社区维稳工作进行综合治理和维护, 确保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化解矛盾, 消除不稳定隐患

转型期是一个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区矛盾比以往任何时期的矛盾都要多, 化解矛盾是这一时期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维稳工作人员要对社区内及社区周围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 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发现情况让他们及时上报给有关单位, 再由有关单位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处理, 解决纠纷。

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和调委会及社区治安保护的作用, 对社区的常住人口和租户进行调查, 制作相应的工作记录, 落实维稳管理措施, 尽最大努力消除一切社区不安全隐患。

四、探索创新, 做好防控工作

要做好转型期的社区维稳工作, 探索创新精神不可少。积极探索社区维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 不同的地区也要区别对待, 做到因地制宜。对国家新公布的政策, 要及时出现在知识更新栏内, 让群众多了解时事。此外, 还要做好防控工作, 提高社区总体的防范水平。

五、做好社区维稳应急工作预案

在对转型期的社区进行维稳工作时, 无法避免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出现。因此, 做好社区维稳应急工作的预案是做好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预案启动条件和适用范围。启动的条件:凡发现敌对势力或不良组织散播危害社区稳定的言论, 需经有关部门确认和批准, 及时对其进行监督、阻断和排查。在特殊情况下, 依据上级的指示, 即启动本预案。适用范围:出现非法宣传物品且宣传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网络上出现大量的不良信息;在物品或建筑物上书写反动言论, 文字超过一定数量;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或者遵照上级的要求。

(二) 启动预案的通知方式。应急指挥部门, 根据可能存在稳定隐患的地区和范围, 通知指挥系统的成员, 按照要求开展应急工作。

(三) 预案的具体内容。社区维稳应急工作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安排监管人员。安排监管人员, 对不同的地区进行监管, 负责对所管辖地区的稳定进行维护。第二, 对社区维稳工作制作报告。第三, 加强排查和监管。第四, 做好保障工作。

六、发挥社区网络作用, 掌握社区维稳的动态

收集资料和信息是社区维稳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在实际的维稳工作中应发挥社区网络的作用, 随时掌握社区维稳的动态。

七、搭建群众自治平台, 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在社区中, 要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 搭建群众自治平台, 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可以在社区开展共同学习的活动, 鼓励社区群众一起学习新知识, 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学习, 通过学习, 激发大家对社区维稳工作的配合。

八、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向群众传播有关社区维稳的相关知识, 化解社区中存在的矛盾纠纷, 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从而提高社区维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九、结语

转型期是一个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区维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转型期的社区维稳工作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相关单位对这一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社区稳定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对转型期的社区维稳工作要有高度的重视, 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关注社区弱势群体, 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 将维稳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桂琴.浅谈如何做好转型期社区维稳工作[J].和谐社会, 2013.22.

[2]吴志明, 林化宾, 吴军营.大调解——应对社会矛盾凸显的东方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3]陆春萍.转型期人民调解机制社会化运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篇4:社区维稳经费报告

摘 要:当前,维护社区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在开放、多元、动态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影响社区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作为石油社区,更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握住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防范、抓倾向、抓萌芽,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本文就从理顺组织机构、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强流动人管控等方面探索做好塔西南石油社区维稳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维稳

石油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石油小城,不仅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还肩负着企业维稳的重任。石油社区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居民社区,她是由企业成立,企业管理,相对“独立”,在当地政府以外的组织。在社区设立之初,大多是企业职工或家属,管理相对单一,维稳工作主要由职工所在单位完成。但随着周边社会大环境以及社区人员日趋复杂的变化和影响,一些不稳定的人和事对石油社区的稳定也带来一些影响,不稳定因素的矛头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做好社区的维稳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的“大后方”,是摆在社区工作的首要问题。

1 当前影响社区稳定的突出因素

1.1 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石油社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周边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一些偏远农牧区、特困乡村经济发展落后,民生问题突出,适龄儿童辍学率和文盲率偏高,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都构成社会矛盾的隐患,并可能成为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的诱发因素。

1.2 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石油基地处于全开放方式,周边与地方乡镇接壤,附近村民随意进入。石油基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将油田社区推向了维稳的前沿,各类暴恐案件,多发生在社区周边,“三股势力”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渗透。比如地下非法讲经点、穿戴浓厚宗教服饰、参与暴力恐怖、发布反动言论等事件。

1.3 三种人群的管控难度大。“三种人群”即:重点人员、特殊人员和流动人口,按照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要求,管理的难度非常大。这些人员在社区居住,往往会引来外来不良人员在石油社区聚集,这些人员的管控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协助,仅仅依靠社区现有的几名工作人员,难以做到帮扶和感化,给社区的稳定带来不利。

2 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维稳工作虽然有一个好的发展形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困难。

2.1 由于企业结构设置的原因,社区管理在实现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两大职能上,存在被动局面,石油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巡逻队归物业管理,社区警务室归公安局管理,在社区遇到突发事件或居民纠纷调解上,缺乏联调联治有效机制。与地方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油田社区是企业自治社区,并非政府的基层细胞,因此不具备行政权力和手段。

2.2 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和各种纠纷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三种人群”、外来流动人口、协解人员、无业子女、困难户的监管、排查、就业、帮扶等问题成了影响石油社区稳定的主要因素,特别在节日、 全国“两会”等重点敏感时期,使社区维稳工作压力不断加大。

2.3 社区维稳工作存在人、财、物缺位,“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力量薄弱。实现综治维稳工作“以社区为主”是综治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真正落实综治维稳工作“以社区为主”的体制,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才能保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基地”。

3 做好石油社区维稳工作的对策

3.1 理顺组织机构,强化社区职等。社区管理,紧密围绕维护稳定 服务群众两大职能,维稳工作要在高度一致的体制建设下,形成上下一条线,而不是上面多根线,穿社区这一根针这种格局。维稳工作要自上而下权职明确,制度健全,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奖励机制健全,人、财、物到位,加强“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投入。

3.2 加强居民法制宣传,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管理坚持普法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全力维护稳定、深化平安建设”为主题,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营造社区法治环境,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大力宣传政府、油田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维护稳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宣传民族团结、民族宗教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防范非法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宣传油田各单位在平安建设、维稳安保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典型经验,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大局稳定。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群众至上意识和诚实信用意识。进一步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形成便民服务品牌,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高质量的便民服务。

3.3 发挥社区网络作用、掌握社区维稳动态。以加强社区居委会作用为核心,强化社区服务的同时,打造新型“网格化”服务型社区居委会管理工作模式。建立综治、维稳、社区居委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利用好以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统一领导,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片警、巡逻队、百户长 “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社区“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

石油社区按照“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网络组织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以小区为区块,分解到楼栋、到居民的网格管理制度。每一网格要设立一名网格长,网格内每一个楼栋设立一名楼栋长,负责本区块内、本楼栋的维稳工作,已经收到良好效果。

3.4 创建“五型”社区,倡导社区文明。大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和谐矿区”活动,积极创建平安、健康、文化、民做团结、爱心 “五型”社区,倡导社区文明,在社区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奉献”的良好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社区整体形象,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3.5 提高思想认识,维护社区稳定。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社区工作人一定要树立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任务的观念,深刻认识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篇5:社区经费申请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关于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目录及基本指标等有关事项(试行)的通知》(沪民计发[]102号)、《关于编制上报社区公益服务项目预算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普陀区社区公益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积极性,经调研现根据本区社区居民的需求,20XXX民政局共上报社区公益服务项目5件,涉及资金1442880.00元(见附件),现需市级公益金配套资助721440.00元。

当否,请批示。

此致

敬礼!

申请人:YJBYS

篇6:社区综治维稳工作情况报告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消除服务管理盲区

为推进综治工作目标落实,社区居支两委实行综治工作一岗双责,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其余对应小区实行责任五包(即包矛盾化解、包平安创建、包维权维稳、包普法宣教、包治安防控),同时社区与综治中心户长(小区长)签订综治工作责任状,把干部年度考核和小区长绩效考评挂钩,形成了良好的综治纵横网络。工作中坚持服务先行,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保证全社会都参与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二、整合资源,保障有力,阵地功能逐步完善。

20xx年,社区着力夯实工作阵地,提升综治水平,从人、财、物在工作基础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加强硬件投入,建立了综治工作站,形成了说事室、警务室、调解室、接待室,配置了电脑、办公桌椅等;二是整合资源,提升阵地质量。社区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建立联调中心。三是加大了综治工作经费投入,全年共投入综治工作经费2.8万元。四是强化了工作制度保障。社区结合实际健全了综治工作月例会、季分析制度,社区干部综治考评制、首问责任制、重大事项联动制、失职追究制等系列机制,促进了综治工作站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化解矛盾,联动联调,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我们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坚持矛盾抓早、纠纷抓小,把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化解在一线、矛盾纠纷不上交。实行矛盾纠纷周查,月调,季考评,实行记帐销帐化解方式,采用定人、定责、定时和有调查、有调处、有答复的“三定三有”责任制,针对各片区因生产、生活、工程实施等可能引发的矛盾进行预警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矛盾突发后处置有序、化解得力。今年,社区调委会和社区警务室共排查矛盾纠纷50起,排查率100%,调成率95%;共受理调解纠纷32起,调处32起,成功30起。

社区理性面对信访问题,坚持规范接访、定期下访、社区代访和干部陪访。为减少和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干部轮流接访,对社区不能调处的矛盾纠纷,由社区维稳综治工作人员与信访人签订协议,为信访人代理或陪同信访人到镇或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这既可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拉近干群关系,又减少了信访成本,维护了正常的信访秩序。截至目前,我社区无一例进京赴省到市群众信访。

四、突出重点,治防结合,实现社会秩序良好

今年以来,社区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防范力度,群防群治,三防结合,实现了社区秩序良好。一是加大重点人员的监管力度。把流动人口、违法青少年、重点信访人员、刑满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SD人员等重点人群纳入管控范围,确定包保责任人,坚持谋划到位,合理安排,全力做好监管工作。二是加强“两会”“两节”及18大期间等重点时期的治理和防控工作,配合镇综治委开展阶段性清理治理行动。三是实现“三防”结合,建立和完善治安防范体系。社区设立了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和治安义务巡逻队等组织网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治安防范网络。结合社区与邻县交接带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难的情况,社区动员居民组建了边界义务治安巡逻队,由居民小区长率领本组居民参与,负责本片区的治安巡逻,并发动他们做好了值班安排,每天分班分组地按照预定时间、班次、巡逻路线进行巡逻,同时与派出所加强联系,打防结合,保一方平安。这支队伍与县特警大队配合,多次抓获摩托车偷车贼。社区基本形成城区社区民警巡防、坝区居民联防、山区义务队守防的治发防控格局。

五、依法治理,帮教结合,提升转化增强正能量

一是扎实开展普法活动。社区以讲座、宣传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进小区”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做事依法、模范守法,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全年开展巡回宣传活动12次,年悬挂各类法制宣传横幅12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1000余份,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二是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截止至今,我社区共有5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13人(已过帮教年限的除外),其中:刑满释放人员12人;解除劳教人员1人。涉毒人员6人,其中吸毒人员5人;贩毒人员1人。社区结合每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建档登记,社区帮教小组定期走访,了解两劳人员和涉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现有7人待业在家;6人到外地打工;2人在就近务工;3人自谋职业。有1人因家庭困难申请并领取临时性救助。社区协调配合相关单位,疏通安置帮教工作渠道,保障安置帮教工作顺利开展。在落实各项帮教制度(登记管理制度,家访制度,分类管理制度,联合帮教制度,考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安置难题。社区现在阳光工程安置点一个(勇顺保养场),安置人员 人。就业培训工程共培训帮教人员16人次。

六、点面结合,深化创建,努力建设平安社区

今年,我们以平安社区创建为牵引,继续深化平安小区、院落、家庭创建活动。指导和协助辖区学校、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平安创建社区整体推进,现在社区已成功创建市级平安小区1个,县级平安小区12个,平安院落3个,平安家庭1246户。平安创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社区实现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篇7:社区办公经费申请报告

7.社区活动经费申请报告2016

8.社团活动经费申请报告

9.社区办公经费申请报告

篇8: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关键词: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美国,温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呼唤社区教育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 (下简称《纲要》) 指出要着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到2015年, 社区教育覆盖面达100%, 到2020年, 所辖县均达到省级示范县的标准, 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截止到2014年末, 温州市乡镇 (街道) 社区学校覆盖面已达到100%。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实验区3个, 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3所。温州市社区教育在全市初步实现市、县 (市、区) 、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但是, 这与《纲要》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有必要对社区教育经费保障经费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从美国社区教育经费保障入手, 提出温州市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几点意见。

一、美国社区教育经费保障的经验

20世纪初, 美国开始创办公立社区教育学院。美国社区学院承担的是高中阶段之后的职业教育任务, 其最初是靠当地居民筹款创办, 经费也基本上由当地社区承担, 但随着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的发展, 其经费来源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 社区学生学费、地方税收和政府拨款, 社会捐赠, 辅助收入等都是美国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具体经费保障实施经验如下。

(一) 联邦政府的拨款

自1942年开始, 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参与社区学院的办学工作, 并在经费上予以资助。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由于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 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长期没有增长, 因此对社区教育的拨款有限且增长缓慢。联邦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拨款站社区学院办学经费的比例基本上稳定在6%左右。联邦政府通过联邦教育部直接拨款来完成对社区学院的资助, 这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经费的保障。

(二) 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资助

长期以来,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是社区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各州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来确保社区教育经费的来源。社区学院经费来源中地方政府的投入比例稳步增长, 而且地方政府投入的比重会比其他公立高等学校比重要高;另外, 社区学院虽纳入州政府的高等教育系统, 并在经费上予以资助, 但是它们由地方管理, 办学经费主要虽从社区学院所在地筹措, 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费的保障机制“取于社区, 用于社区”的特点。在美国, 各州对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规定各有不同, 有的指定某一种或几种税收用于社区教育, 有的从总的税收收入中按比例提取部分经费用于社区教育经费, 从而解决教育经费问题。

(三) 社区学院自筹经费

社区学院自筹经费包括学员的学费收入、辅助收入、接收捐赠等。虽说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学杂费远低于其他公立学院的费用,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费中学员的学费收入比例超过了地方政府的拨款比例, 且逐年增加递增。辅助服务收入是学院自身为当地社区开展各种有偿服务来创造的收入。辅助收入包括向学员、教工、社会人员提供学习资源、考试服务、技术支持和提供便利服务。美国社区学院会根据当地社区委员会的要求, 在充分了解当地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与当地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有偿的培训服务和业务咨询等来获取额外的收入。社区学院会有一个由专人负责的慈善机构, 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捐赠收入约占社区学院总收入的1%。虽然比例不高, 但该项工作意义深远, 不仅能缓解了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 而且能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较多, 形式多样, “取于社区, 用于社区”的特点突出,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助所占比重高;同时积极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 创造收入, 从而为社区学院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温州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现状

(一) 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政策

从2003年开始, 国家及省市政府、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及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温州市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浙江省《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 (浙教职成〔2003〕220号) 指出要将在社区建设资金一定比例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拓展社区教育经费渠道:形成“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承担一部分”的经费保障机制, 妥善解决好社区教育办学经费。

《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05〕128号规定, 社区教育经费列入县 (市、区) 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 每年至少不低于人均1元。

《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决定》温委发〔2008〕24号中规定:“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经费要实行财政单列。”2010年8月25日教育部出台《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 (试行) 》, 规定区 (县、市) 财政对社区教育的培训经费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经济发达地区,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

(二) 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1.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协调

2014年温州市各县 (区) 人均社区教育经费投入3.11元, 最高的文成县人均经费投入6.57元, 最低的平阳县人均投入1.17元, 所有县 (区) 经费均已超过人均1元的标准, 其中7个县区人均投入超过2元, 4个县 (区) 的人均投入不足2元 (包括个别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 , 具体见表1。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温州市城镇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4年末温州市城镇人口比重为67.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3位, 列杭州 (75.1%) 、宁波 (70.3%) 之后。但是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在全省的排名却未在前三位。由此可见, 温州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经费社会发展不匹配。

2. 市级奖补专项资金政策的变化, 影响社区教育的发展

2013年市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对象为各社区学校 (学院、分校) , 奖补资金落实在单位专款专用, 激励效果良好。2014年市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对象为各县 (市、区) 教育局, 奖补资金由经由各县 (市、区) 财政部门统筹适用。由于奖补资金分配办法的改变, 影响了部分社区学校 (学院、分校) 工作积极性, 奖励机制受到限制。根据有关规定, 2015年市级层面取消了社区教育奖补专项资金, 这一政策的改变对社区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利。

3.财政经费保障力度有限, 经费渠道相对比较单一

温州市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以财政保障为主, 渠道比较单一。自2008年开始投入至2014年, 累计投入2728.50万元 (见表2) 。社区教育经费在2011年得以较大增加, 以后各年经费保障相对比较稳定, 但是从2014年开始经费投入有所减少, 社区教育经费多元化筹集呼之欲出。

4.经费总量有限, 不能满足办学需求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过程中, 由于经费总量有限, 社区教育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社区教育扩面提质、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发动、日常管理、队伍培训、内涵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社区专项资金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上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办学需求。

三、加强社区教育经费保障的建议

(一) 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

社区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和支持社区教育工作, 将社区教育列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通过评估、考核来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优化社区教育奖补资金分配方案

继续做好社区教育的考核工作, 发挥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 提高创建单位积极性。对在终身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三) 稳定或加大财政投入, 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根据各地财政经费投入参差不齐的情况, 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投入不足2元的地区应加大经费投入;在其他地区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稳定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应做好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 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优化。

(四) 多渠道筹集社区教育经费

社区教育资金除了财政投入之外, 还应积极拓展其他的经费渠道。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如可参考《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规定企业和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专门用于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专款专用, 并可以依法在税前扣除, 其中用于一线职工的职工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高于60%。监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 各类企业要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 并由企业承担相应费用;一般企业教育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 效益好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2.5%提取。学习美国社区教育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 开展各类有偿的社区培训, 争取捐赠, 扩展社区教育经费筹集渠道。

(五)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和途径, 可以让分散的经费投入产生集聚效应, 减少了重复和浪费, 实现社区教育效益最大化。如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中心、文化宫、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文化礼堂等社会公共资源, 为市民提供学习的场所,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满足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另外, 也可对社区的各类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把社区中可共享的人力资源、硬件设施设备等进行统计, 成立面向社区的讲师团、演出团等。

四、结语

社区教育办学实体需摒弃原有主要依靠财政投入为主的思想, 坚持以政府投入、部门分担、学员承担、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的经费筹集方式和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类硬件设施、人力资源来解决社区教育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娥.构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J], 2012, (4) .

[2]李艳娥.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建设探究[J].教育导刊, 2013, (10) .

[3]宋亦芳.社区教育政府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 .

篇9:社区维稳经费报告

真正赋予社区一定的自治权

目前城镇社区在涉及维稳工作时其合法性总是受到各方质疑,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城镇社区在维稳过程中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合作,特别是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协调配合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社区的职权就是指享有自治权的社区共同体通过法定程序,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民族自治地区城镇社区的维稳工作要持续、有效地推进,就必须有相关政策和法律做支撑。

目前新疆地方性法制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处于较低的法律位阶,加之1989 年颁布的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其内容又不够具体、明确,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实践中城镇社区的维稳工作涉及面广、市场服务体系又不够健全、居民参与意识不高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时, 就迫切需要尽快将城镇社区维稳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加以概括,并上升为法规、规章,以更好地指导城镇社区维稳的具体实践。

例如在新疆一些地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错时工作制”的过程中缺少统一安排部署,各地任务要求不明确、工作发展不平衡。真正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愿的信息员队伍没有建立,一些深层次、预警性的信息获取渠道过于狭窄,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二)政府对社区的法定职能界定不清导致社区各项行政工作应接不暇。尤其是社区管理的弱化和淡化,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课题组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调研时,发现该社区承担着300 多项工作任务,其中80%属于行政性事务,自上而下的各级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并没有随着“小街道、大社区”体制改革作相应调整,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使社区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和掌握社情动态上,这一点基层反映很强烈。

从喀什市的调研情况来看,社区管理任务更为繁重,所以必须及时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真正赋予社区一定的自治权,包括财权和人事权,以确立社区自治的权威性,充分挖掘社区潜力,这将有助于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

(三)社区理论指导与社区工作实践相脱节。

社区概念传入中国只有70 多年时间,社区实践在我国也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开始,社区理论、社区思想、社区概念,对一些领导干部和城镇居民仍然较为陌生。

淡化各族居民民族意识、强化国家公民意识

城镇社区维稳工作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城镇社区的法治化建设,面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综合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立法方面,城镇社区在维稳方面的立法应突出体现以下原则:

第一,淡化各族居民民族意识、强化国家公民意识原则。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新疆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三股势力”往往强化和利用狭隘的民族意识来实现其分裂国家的活动。事实证明乌鲁木齐的“7·5”事件就是煽动了狭隘民族意识较强烈的人员参与。只有在全社会明确强化国家公民意识,淡化各民族界限,才能真正体现各民族的平等与公正。

调研时我们发现,各民族在遇到困难、矛盾或是纠纷的时候,对平等、公平、公正的关注度极高。

在乌鲁木齐市受访的一位民族女大学生说:“维护稳定工作必须公正地履行法律和政策,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就业权和其他民主权利,……如果政府只靠外部力量保证稳定或加强宣传力度搞好民族团结,但不重视社会上的各民族平等,会引起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无业人员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心态,这就会引发造成民族冲突,因此,政府提倡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和实现法律上的民族平等,因为在法律上、政治上有平等,才能有民族的大团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的大好局面。”

以上受访者并非个案,他们代表着各族居民的共同想法。所谓“平等”就是机会均等,要求一致,权利义务平等,而非享有特殊待遇或特别照顾。在维稳工作中更应如此。在立法时,要提倡和大力宣传国家公民意识的树立,对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逐步建立淡化民族意识的各项措施,这是防止民族对立的根本性措施。

第二,坚持多种途径公开信息和依靠各族群众的原则。这里所谈的信息公开就是将国家政策、对“三股势力”的举报渠道、关系民生的相关信息和有关社会安全方面的信息等及时告知各族居民,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就应体现公开、透明。其中维稳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加强监督、堵塞谣言、防止“三股势力”蛊惑,对发动和依靠群众都有着积极意义。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信息公开就意味着必须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各族群众。这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表现尤为突出。

通过有效问卷分析来看,在问及:“当您感觉到有不稳定因素存在时不会向有关部门反映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不清楚反映渠道的”,喀什地区占56.45%,伊犁地区占74.61%,乌鲁木齐市占68.89%。这一现象显然不利于新疆城镇社区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考虑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还有个过程,建议: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下发文件和办公时实行双语,这样既可以正确及时地传达信息,又可以更好开展社区维稳和民族团结的工作。

第三,关注社区各族居民民生优先原则。从课题组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各族居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当问及您认为除了“三股势力”之外,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还有:“民生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腐败问题”时,大部分居民选择了“民生问题”,比例分别是喀什地区65.32%,伊犁地区67.33%,乌鲁木齐市58.59% ;选择流动人口问题的比例分别是喀什地区17.47%,伊犁地区10.15%,乌鲁木齐市23.84% ;选择腐败问题的比例分别是喀什地区17.20%,伊犁地区19.65%,乌鲁木齐市占16.5%。

nlc202309031823

当前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与内地相比较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不仅是地区差距,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民族间的差距。各族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而这在反分裂斗争前线的新疆表现得尤为突出。

必须和居民群众打成一片

第二个方面是在执法方面。

第一,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社区的维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各方思想认同,形成合力。但是在新疆的一些地方相关部门思想认识有差异、职责任务不明确,存在组织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

以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例,即对每个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都掌握是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地方却简单地理解为死记硬背,还有许多社区(主要是“7·5”事件中治安秩序好的社区),社区干部没有做到深入居民家庭,没有做到熟悉门面人头,没有做到同居民群众打成一片。

据课题组深入居民访谈发现,有些社区相当一部分居民至今还不知社区书记、主任是谁。一些街道办公务员和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深,对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政策性问题把握不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汉族干部和警务人员不懂“双语”,与少数民族居民不能直接沟通;一些地方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因此,对政府执法人员和社区干部必须加强反恐与应急方面的强化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制度,将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普遍提高。

第二,强化服务意识。新疆的城镇化率虽然低于全国水平,但是总体发展态势仍然很快,城镇居民大量增加,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城镇治理过程中,由于政府部门和社区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很多较小的矛盾与纠纷堆积,以致激化,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极不利于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地方没有下放社区权力,社区党组织掌握的服务资源有限,服务群众的责任与服务措施不匹配,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党组织没有权威性,部分社区也没有形成“一站式”服务,服务群众处于被动状态,等等。

第三,提升矛盾化解能力。课题组入户维吾尔族居民家中调研,居民指出:“街上不同民族的青年闲逛,巡逻的警察只检查维吾尔族青年的身份证,不检查其他民族。这些事不止一个,看到此类情况很容易产生民族情绪。”所以在民族地区执法人员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

同时要把提高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执法人员与社区干部“双语”水平作为重要任务,采取脱产学、实践学、结对学、自学等多种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提高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和监督,坚持不懈推进,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工作者“双语”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有较大提高。

提高居民积极性

第三个方面是守法方面。

第一,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呢?应该说法制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公众坚定法治信念,从内心去维护法治,而且还会使公众自觉遵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社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

然而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很多被访者并不知道有这一“条例”,更不清楚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回收的“一市两地”180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问及“条例”的情况时,喀什地区有12.9% 的被访者回答“不知道”。

当问及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房屋租赁管理条例》时,喀什地区的问卷统计情况是23.66% 的人不知道该条例,48.12% 的人只知道一点点。因此,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普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守法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提升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城镇社区自治是推动社区民主建设的最佳途径,也是加强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新疆的城镇社区维稳工作中,居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居民对本社区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喀什地区的受访者中不感兴趣的占到25.54%,不知如何参加的占35.22%。而在社区的维稳工作中,居民的积极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访者在被问及:“您愿意参加本社区的维稳活动吗”时,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居民不愿参加或有报酬才会考虑,喀什地区不愿意参加的占9.41% ;有报酬才参加的占到43.28%。

总之,法治是做好新疆民族地区城镇社区维稳工作的基本路径和保障,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可以为新疆城镇社区的维稳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方向,同时也可以规范执法人员与社区干部严格依法办事,居民和社会也可依据法律来加强对社区维稳工作的监督,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为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本文原载《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1期,原题为《城镇社区维稳工作的难点与与法治解决路径---基于新疆地区的调查研究》。本刊有删节,小标题有修改。)

上一篇:定州市武术协会领导下一篇:刘永忠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