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2024-04-27

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通用7篇)

篇1: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福禄培尔从人的创造本质出发,阐发了自我表现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儿童的活动是创造本能的基础,明确提出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教育目的.观,指出了艺术、游戏、恩物在儿童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作 者:张相乐 ZHANG Xiang-le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2(5)分类号:G613.7关键词:福禄培尔 创造 活动 游戏 恩物

篇2: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福禄培尔学幼儿家庭教育思想精髓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享有“幼儿教育之父”的美誉.他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论述及实践,对今天我们的广大父母也有着积极的启发,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家庭教育不可替代;家庭教育并非母亲的“专利”;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游戏材料的利用.

作 者:文欣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10关键词:福禄培尔 幼儿 家庭教育

篇3: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关键词:福禄培尔,幼儿教育,启示

一、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 并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 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他在积极宣传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 广泛扩展幼儿园, 以及培训幼教师资方面, 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福禄培尔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早期教育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人的早期教育, 他认为, 幼儿时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人的整个未来生活, 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 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 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 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在福禄培尔看来,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因此, 他说正是从幼儿阶段起, “真正的人的教育便开始了”。

(二) 重视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尽量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 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 重视儿童自我活动和自由发展, 目的是教育“自由的、自觉行动的、有思想的人”。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一种本能天性, 即天生就有发展的可能性。既有这种天性, 那么教育就应当顺应这种天性, 提供条件让其能充分得到发展, 不要进行过多地干预, 以免破坏原本很好的本性。

(三) 重视幼儿园的作用

他把幼儿园比作花园, 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 把幼儿园教师比作园丁, 把幼儿的发展比作培植花草树木的过程。这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充分表现了福禄培尔对幼年儿童的关心和热爱。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各种适当的活动, 特别是游戏活动, 来发展他们各方面的力量, 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发展幼儿的感觉, 扩大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 发展幼儿的语言和创造力, 以及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等, 为初等学校和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四) 重视游戏的作用

他认为游戏是幼儿幸福的源泉, 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益的, 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和教育。福禄培尔为了让幼儿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 设计出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 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一套活动玩具作为教具, 即“恩物”, 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发展幼儿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重视父母的作用

福禄培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 “在这一时期, 人及其教育还是完全被托付给母亲、父亲和家庭的。”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养, 福禄培尔认为“在家庭范围内, 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 培养人的四肢和一切器官的能力, 满足他的素质和力量的要求。”因此, 福禄培尔相信, 幼儿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并主张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

二、启示意义

虽然福禄培尔的思想是建立在宗教神秘主义的基础上的,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其精髓的部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直至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综合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吸取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 切实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的教育应当顺应幼儿的天性特点, 遵循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遵循教育的规律。我国的幼儿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条件、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如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和漠视的两极化现象。因此, 教育者首先要立足于幼儿的天性, 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 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只有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

(二) 深切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

福禄培尔对不同阶段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作了区别, 并且根据幼儿期幼儿的发展需要制作了相匹配的恩物, 这些充分体现了福禄培尔对幼儿的尊重, 对幼儿的发展需要的重视。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们的学习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三) 高度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他认为:“每一个村镇应当具备一个自己的、供儿童世界使用的公共游戏场所, 这对整个社区的生活将会产生卓越的成效”。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最佳途径,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体力和智力、情感的发展, 是一种全能的教育方式。广大幼教工作者要意识到游戏中潜藏的巨大的教育价值, 设计开发出更多的合乎幼儿审美情趣和操作的玩具, 幼儿园、社区、家庭也要积极地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条件。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是, 应尽可能在每个小区里为幼儿配备游戏场所, 这样的游戏环境, 培养了孩子的生活, 激发和培育了许多公民和道德的品质。教师要不断创新, 设计新颖的、有趣的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完善品格、增长知识、学习经验。

(四)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此与朝夕相处的父母有着深刻的关系。我们常说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家长是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 在今天看来, 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把幼儿园的教育延伸到家庭里面, 教育父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心理状态, 并及时与幼儿教育机构取得联系, 让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五) 积极培养幼儿的个性

福禄培尔顺应自然的教育思想, 包含了顺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年龄差异、阶段差异等含义。幼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教育者应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培养幼儿的个性。正如我国《纲要》中指出的: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福禄培尔著, 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篇4: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关键词】福禄培尔 宗教教育 神秘主义

福禄培尔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路德派牧师家庭, 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和不幸的童年生活使他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因此,他的哲学思想更关注人性自由,同时也烙上很深的神学印记。他在《人的教育》开篇就提出:“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哲学思想基础上的, 而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万物的统一体, 即万物都受上帝的统一法则支配。故而,他的教育思想就被后人以否定的态度批判为“披上一层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

宗教学家缪勒说“只知其一,一无所知”。基督教思想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由于信仰冲突以及历史原因,大部分人缺乏宗教学意识,对宗教的理解太过片面,有些人甚至对宗教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更谈不上理解它。撇开神学,单方面的论述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并不能真正的达意,只有深入基督教思想,通过分析其宗教观念才能真正理解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所以,笔者试用神学作引,揭开强加在福禄培尔教育思想上面的面纱,还原一个真正的教育伟人。

一、思想求源

在西欧中世纪“崇拜上帝的时代”, 信仰的理性化表述在中世纪神哲学中达到了集中体现, 德国文化主要由道德形而上学、哲学本体和宗教里的“上帝”三者构成。自从经院哲学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理论及方法以来,人们将其形而上学体系奉为圭臬, 强调思维对象的物化或客体化, 坚持思维方法的逻辑化或公式化。14-15世纪发端于英国和捷克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德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追求宗教自由的改革运动,推动了德国的信仰自由。一直到18世纪不少思想家并不能容忍纯理性表述或绝对唯理主义对其思想传统之灵性维度的损伤。于是,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借助于柏拉图思想灵气而调整其思维方法, 由此开始了近代欧洲“理性时代”到“情感时代”的过渡,“客体精神”往“主体精神”的转移,“唯理思潮”向“浪漫思潮”的演变,“逻辑思维”朝“诗化思维”的转换。“非理性主义”无疑在立意和指归上都深受基督宗教思想的熏陶,其主要特点正是突出基督宗教之圣爱精神来与传统的理性原则相抗衡。继而,18世纪兴起了基督宗教反理性主义的神学思潮,在哲学上, 它对唯理主义展开了反思和批评,认为其论说过于抽象化和理念化, 毫无情感和美感可言,失去了宗教本有的灵性精神及其蕴含的魅力和高雅。在经过形而上学外在探求之劳苦后,它号召回归人之主体内在,珍惜自我之质朴情感。

福禄培尔宗教教育思想深受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在精神生活上,它对于非理性方面的感情、情绪、幻想和想象给予高度评价,以此来反对过分强调理智的思潮。”费希特的“行动哲学”、谢林的“同一哲学”、克劳泽万物在神论以及调和理性主义和情感关系的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神学,都对福禄培尔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他吸收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和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一切为了孩子”。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宗教思想和神学教义是与人的内在经验和道德情感相关联的,即人应该顺从上帝,按其旨意和启示生活。

二、福禄培尔的神学教育观

基督教教育有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人和万物有共同的本源,即上帝。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是三个神圣位格的永恒关联, 是父、子、圣灵的无限团聚,整个宇宙是从这一种神圣的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流溢出来的, 是按三位一体的形象创造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生态整体性要求对上帝的保护、对圣灵的保护、对自然秩序的保护。因而,对于福禄培尔的宗教教育思想,我们分别从统一性、自然性和连续性三方面来探讨。

(一)统一性

福禄培尔接受了谢林的“宇宙精神”理论——宇宙间万物都是神的创造意志的体现,并受到克劳泽和奥肯的自然哲学影响,认为万物在发展中都服从于同一个法则,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球体,其中心是上帝。福禄培尔以圆球为象征解释上帝、世界与人的关系,力求用“球体法则”的哲学观论证万物的统一性。他认为,具有无限扩散性的圆球“是无形的东西,同时又是最完善的形体……球体法则是自然事物的根本依据。”因而,他的“球体法则”的实质也就是“宇宙统一性”——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這一点反映在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中,表现为要认识到人与世界是统一的,具有共同规律性。在他看来人只有了解、 遵循这一原则, 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 表现上帝精神, 获得智慧。

福禄培尔的“宇宙统一性”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他认为应该包括宗教、自然、语言和艺术四个方面。“宗教就是按照心灵的要求去发现和感知万物之中唯一者的人的心灵中的生命。自然所追求的是,按照悟性的要求去认识自然中的个别事物本身及其相互关系和对整体的关系。语言则力求按照理性的要求去表现多样性的统一。” 艺术是关于在内部世界活着的东西、关于真正构成内部生命本身的东西的艺术流露;宗教旨在揭示存在;自然致力于力的探求;语言集中生命求源,它们分别表现为人的宗教本能、活动本能、认识本能和艺术本能。这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纯粹统一体,割裂任何一点都会破坏人的本质的统一性。

同时,福禄培尔又提出“恩物”的概念, 即神恩赐给儿童的礼物。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奥妙, 认识上帝的全能全知。然而,自然界包罗万象, 错综复杂, 儿童无法像成人那样认识自然。 因此, 为了适应儿童教育的特殊要求, 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 特制了 “恩物”, 即大自然的缩影。儿童利用 “恩物”在各种游戏中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 发现世界及其固有的秩序。

“恩物” 既包含统一与变化的主张, 又包含分解与组合因素, 充分反映了上帝与万物的关系。“球体法则”预示着从同一中心向各个方向扩散一切事物的圆球成为上帝、世界以及人们之间关系的象征。在上帝的“至善”光芒下,人最初是不完美的,但人具有感知上帝的理智,并且可以通过自我觉醒的方式来“领悟”上帝精神达至完善,而这种方式正是福禄培尔提到的教育。

(二)自然性

福禄培尔所持的并非“泛神论”的观点,他认为“正如自然并非上帝的肉体一样,上帝本身并不像居住在家里一样居住在自然中。但上帝精神是存在于自然中的。”这里就提出了他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上帝的精神”。

什么是上帝精神?他所谓的上帝精神就是世界、自然和人的自我存在。上帝精神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的物质世界,即一切尘世的和自然的存在;另一种是内部的“力”,即人的心灵通过预感,通过共鸣作用所参与的精神世界。他认为,物质与力是在“对立融合”过程中实现“生命统一”的,“力”作为一种冲动从内部向外部发生作用,物质作为一种刺激从外部向内部发生作用。力与物质两种对立的东西通过人的活动而达到统一。

从而,他提出“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教学是“把上帝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本身,特别是应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应用于人类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修养”。福禄培尔接受了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顺应人的本性,并完美无缺地表现上帝的精神,实现神圣的人生。他认为“一切以规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必须顺应学生的本性和需要”,并形象地把教育比作修葡萄藤,如果违背植物的本性和发展规律,即使出于好心,也会损害葡萄的生长。教育应该是顺应人的自然性,保护性和防御性的开展。人的发展不应该受到来自外部的刺激而受到压制、束缚与干涉,是自我的活动。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其必然导致人身上的上帝精神的消解,自由与自决的丧失。在上帝精神下自由发掘人的完善性和健全性,在统一体中、个体中、多样性中以及无穷发展过程中揭示出自己“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实”。

(三)连续性

福禄培尔认为,上帝所创造的一切事物都是某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都包容在上帝这一最大球体中, 这是事物的普遍性。每种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性质, 这是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人的发展中表现为阶段性。另一方面,他从宇宙万物无限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并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强调在指向无限统一的目的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交互的表现各自的本质,这一点表现为发展的连续性。因此,对上帝的認识, 既要通过事物的特性和差异性来认识,也要透过事物间的缓冲区间来认识。

他主张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实际上是没有裂罅的,彼此是相互过渡、不间断地前进的。“把人不断前进的一系列发展的年岁划分明显的界限和造成截然的对立,从而完全忽视持续不断的进步、活生生的联系和生活的本质,那是十分有害的。”人的教育应按照儿童的本性,连续、协调地促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完善。

一方面他把人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儿童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阶段之间,他并没有设置硬性的精确年龄分段。每一阶段并不是由年龄限度而定,而是由某些显著的特征决定,其中各个阶段之间又互为基础、互为目标。他尤为重视婴幼儿阶段的教育,认为如果儿童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在幼儿时期受到损害,那么,他需要以极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才能成长为健全的人。

三、小 结

费尔巴哈说:“只有依赖感才是表明和解释宗教的心理根源和主观根源的唯一正确而普遍的名称和概论。” 这里的依赖感是建立在对宗教思想的理解基础上的。福禄培尔的万有神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的整个教育体系却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他的教育思想是渗透在神学价值观当中的。另一方面,基督教是理论色彩浓厚并具有完整宗教世界观的神学体系,明确具体、条理分明的宗教教规和礼仪使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因而,我们既不能盲目地给他贴上“宗教神秘主义”的标签,也不能彻底剥离神学思想只专注于教育思想。我们只有理解西方宗教哲学并以此为引子,深入分析福禄培尔的教育观才能还原一个真正的教育学巨匠。

【参考文献】

[1]麦克斯· 缪勒. 陈观胜等译. 宗教学导论[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10).

[2]卓新平.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J]. 国外社会科学,2003(5).

[3]鲍尔生著. 德国教育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6.

[4]安希孟.自然生态学与基督教神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5).

篇5: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小结

读《人的教育》有感

近期,我读了福禄培尔的一部经典著作----《人的教育》,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而《人的教育》第一至四章分述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教育的主要任务。福禄培尔强调家庭生活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重视自我活动和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探讨了学校教育的课程问题,其特点是将手工和艺术课列入学校课程。此外,在第四章第四节“空间表现’中所反映的主张为后来恩物游戏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游戏的态度。

游戏,什么是游戏呢?亚里士多德说,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柏拉图说,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胡氏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那么,在辞海中,游戏又有什么含义呢?在辞海中,游戏是指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

“儿童是在游戏,梦想,童话,自发的跳跃和歌唱中生活的,他的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造人’,‘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人。他的人格,他长大以后的心智的水平和质量,都取决于他童年‘造人’的工作。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充分的游戏过,梦想过,陶醉过……”福禄培尔告诉我们游戏和说话是儿童在幼儿时期生活的要素。即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剥夺了儿童游戏的权利,就是剥夺了他们生活的权利,就如同坐牢一般,可见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

福禄培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学生期。他认为,在早期,儿童内部的本能冲动处于睡眠到觉醒的过渡状态,教育要按照儿童的本性给予正确的对待,让儿童自由地运用他的体力和能力。他在《人的教育》中指出:“儿童早期(即幼儿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人的整个日后的生活,即使到他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刻,它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幼儿期的发展如果受到损害,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作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种损害带来的困难。他还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这一年龄阶段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

福禄培尔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发展”的教育原则,在他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样按其本性自由健康发展。而最能适应、最能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则是游戏。通过各种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同周围的世界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它、产生于它。一个能干的、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韧不拔地、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韧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有一种活动本能(包括创造本能),这种本能在婴儿期就已经表现出来,在婴儿期以后,这种活动本能主要表现在游戏中。

儿童的这种本能表现是完全符合人的使命的,人必须通过全面表现内部世界,通过感受外部世界,通过把内部和外部世界做试探性的比较,达到对上帝这个“统一体”的认识,以便能够按生活的要求去生活。福禄培尔主张借助各种作业、练习和游戏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系统的发展。他尤其强调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作用,因为儿童的创造性主要是通过游戏表现出来的。为了系统地组织儿童的游戏,福禄培尔发展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的不可分割的游戏体系,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一套活动玩具作为教具。他称这套活动玩具为“恩物”,意味着它们是上帝的恩赐。这套“恩物”采用的基本图形是圆球,其次是立方体,然后是圆柱体,共六种。

第一种“恩物”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柔软圆球构成。球上各系上一根线,可以提着做各种动作,例如,母亲可以一边甩动圆球,一边说“去--来”,“上--下”,“左--右”,等等,借以促使儿童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又如,把球放在掌心里,说“有球”;把它藏起来,说“没有球”,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通过各种颜色的比较,又发展了儿童识别颜色的能力。总之,通过摆动、落下、投掷等各种表演,并用儿童所能理解的语言加以解释,如此的各种活动方式,锻炼了儿童的感官,扩大了他的经验范围,使他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和力量。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圆柱体组成,与第一种不同的是,立方体平面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直观形式和稳定性代替了圆球的运动的多样性。而圆柱体是球体和立方体两种性质的混合,因为它竖立时是稳定的,卧倒时又是可动的。通过这种恩物,可帮助儿童直观地认识物体的球状和几何形体。

第三种恩物是用8个同样大小的小立方体组成的一个大立方体。第四、五、六种恩物都是大立方体,可以分割成大小和数目不等的小立方体、长方体、三角体等。后四种类似积木的恩物主要是帮助儿童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获得长、宽、高的概念。用这类“恩物”进行游戏分为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表现生活或体现建筑的形式:儿童把立方体分成的小立方体或长方板等搭接和重叠

成一条板凳、一架梯子、一口井,等等。

2、体现美或图像的形式:要求儿童在一个简单的装饰物基础上,通过调换个别接木而

获得新的、相称的造型,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连续地进行下去。

3、认识或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用于直观的说明物体的数量关系和体积关系。例如让

儿童数一下局部的小立方体并说明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种办法来发展“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概念。

可见福禄培尔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

虽然他是从神秘的宗教观出发,把游戏解释为儿童内部本能的表现,即儿童是通过游戏表现其内在的“上帝的本源”的,但他高度评价了游戏的教育作用,并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这在教育发展史上是有巨大贡献的。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是人在早期发展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等,正是在游戏中,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自动性。

儿童在游戏中对物产生了动作,因而对人产生了合作和沟通;儿童在游戏中自定范围和步骤,因而产生了深切的自由之感;儿童在游戏中要接受活动规则的制约,因而发展了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它的意义与价值乃在于游戏活动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之外别无外在目的,游戏之前也无游戏以外的任何动机。为了系统地组织儿童的游戏,福禄培尔发展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的不可分割的游戏体系。根据他的设想,这个游戏体系应适合于逐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体力,同时使儿童认识他的所谓生活发展规律。

那么,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第一,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游戏可以使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很好的锻炼,大到追,跑,跳,小到绘画,拼图,都可以促进儿童大小肌肉的发展。

促进骨骼,关节的灵活与协调。

第二,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

力的发展。

第三,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儿童在游戏中全身心的投入,能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儿童在游戏中经历挫折,并学会控制挫折。

第四,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于他人交往中,能够适应,相互理解,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逐渐认识自我,认识别人。

游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成人来说,成人应重视、尊重儿童游戏,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通过游戏,幼儿实现变内部为外部,变外部为内部的统一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认识客观世界,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客观世界的要求。游戏不但能让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与之相互作用,还能让儿童自发地表现其内在本质,发展幼儿的感官、创造力、想象力,让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保持平衡。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在游戏中得到自由、愉快的情感满足,这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有巨大作用。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因此福禄培尔呼吁:“培养它、哺育它吧,母亲!保护它,关心它吧,父亲!用一个真正懂得人类本性的人的平静而敏锐的眼光来看,在这一时期儿童自发选择的游戏中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生活。”幼儿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和发展对人生以后的几个阶段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很多心理实验研究表明,成人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追溯到根源往往都是发生在儿童早期。心理治疗师Fred Roger曾说过:“要长大做个健康的人,小朋友不需要知道如何读书,却必须知道如何游戏”。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让我们对游戏的重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

还有一点要注意,在游戏的指导中,应贯彻“适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在福禄培尔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应使人像自然那样按其本性自由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成人应尊重儿童自发、自由游戏的权利,不要过多的干涉、阻挠儿童游戏。成人应鼓励他们的想象力,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奚落、嘲笑孩子,更不要因为孩子的游戏扰乱了家庭卫生去斥责打骂孩子。如果家里真的弄乱了,可以在孩子游戏结束时引导他们一起收拾。另外,成人应当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游戏。游戏是儿童期的主要活动,就意味着他们需较多的时间玩游戏,儿童的一日生活应“游戏化”。当孩子发小脾气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既解决了问题又照顾到孩子的良好情绪;在日常学习中,多用游戏的情境进行,语言、数学、体育等幼儿园课程都可以融入游戏的成分;成人应“低”下来多花些时间与孩子共同游戏,不要总花大量时间让孩子多读书识字,而忽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游戏中能发展儿童的感官、语言、智慧、创造力、想象力和品德等等,成人应当重视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尊重儿童自发、自由游戏的权利,将游戏贯彻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还给孩子一个自由、愉快、充满神奇的美好童年。

教师教育学院0904班

篇6:福禄培尔与学前教育

一、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任务的主张

1. 学前教育的意义。

受夸美纽斯和佩斯泰洛齐的影响, 福禄培尔重视家庭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福禄培尔认为母亲出于本性, 本能的、自发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不够的。他明确表示必须为3~7岁的儿童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协助家庭更好地教育孩子。他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 强调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二者共同构成了完善的教育条件。他的半日制幼儿园教学就是他思想的体现。

2. 学前教育的任务。

福禄培尔指出,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 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 使他们认识自然与人类, 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 以及做事和生产的技巧, 尤其是运用知识和实践的能力, 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此外幼儿园还担负着训练幼儿教师, 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1]福禄培尔给全世界的儿童带来了福音, 儿童的天性得到更好的重视。他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的主张

福禄培尔建立了一个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体系。

1. 游戏与恩物。

(1) 游戏。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指出, 游戏是幼儿创造性本能和活动得以发展的手段。在游戏中应该伴以不同声调的歌曲, 以培养他们的游戏兴趣;同时, 教育者应该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谈, 不断地进行热切的关注和鼓励性的评价。[2]通过游戏, 幼儿锻炼了身体, 发展了语言, 培养了想象力和思考力, 认识了外部世界, 积累了生活经验。[3]在福禄培尔看来, 幼儿的游戏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即精神性游戏和游动性游戏。精神性游戏的开展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特征, 如重量、形态、弹性等, 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和判断, 发展幼儿智力。运动性游戏主要是锻炼幼儿的体质, 训练他们的感官和合作意识, 培养他们的爱心, 使他们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桥梁。 (2) “恩物”。“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 “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及其规律的重要工具。他认为必须能够使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得更深的认识、具有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才是真正的“恩物”。1850年, 他在《教育周刊》上明确提到了八种“恩物”, 并且进行了笼统的叙述。

2. 作业。

作业是福禄培尔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与“恩物”密不可分, 主要体现了福禄培尔关于创造的原则。实际上, 作业的要求是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3. 自然研究。

受佩斯泰洛齐的影响,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内容包括了“自然研究”, 如研究自然的旅行、园艺与饲养等活动。他认为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牺牲精神, 促进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三、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方式的主张

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方式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他认为, 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的最基本的特性和人类生长的基本法则。他还提出, 儿童的活动是创造性本能的基础, 明确提出了人的创造性教育目的观。[10]他极为推崇佩斯泰洛齐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又提出自我表现是它的补充和发展。福禄培尔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 主张教育者给儿童提示正确的事物关联, 让儿童正确地知觉并形成对事物的直观概念。他把游戏作为儿童内在本质的外向表现, 高度评价了游戏的价值。他主张为儿童建立公共游戏场所, 以培养儿童的民族社会美德。杜威高度评价了他的游戏思想, 他说:“游戏是如此的出于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一直很少有教育著作家从理论上赋予它在实际中所占的地位, 或者试图弄明白, 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能否提出一些可供学校采纳的启示。只有古代的柏拉图和近代的福禄培尔算是两个重大的例外。”[4]福禄培尔深切地感受到儿童之间社交关系的重要性, 认为由儿童的自我活动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 必须经由“社会化”的历程才能达到。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 才能正确认识人性。他要求儿童重视小组活动, 复演家庭邻里生活, 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爱心。他的主张成为后来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渊源。

福禄培尔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是近代教育史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先辈们的教育思想, 反对强制性教育, 不仅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还确立了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他的坚忍不拔的学习品质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到现在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亲自办学, 登台授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法,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理论。他的思想深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但是他在实践中又有所创新, 以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理论确立了自己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福禄培尔把儿童的自我活动看作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 他充分肯定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 为儿童的游戏活动设计了一系列的“恩物”。他首次创办了幼儿园, 使儿童从此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他重视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他把劳动作为教学内容, 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由于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特殊贡献, 他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的名字和幼儿园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的世界观的基础是有神论。因此, 他的教育论述中表现了上帝的存在, 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都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 使他的教学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受到了限制。

摘要:福禄培尔, 德国著名教育家,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第一次将学前教育从教育中分离出来,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 在教育史上开创了新的纪元。本文主要探讨他与他的学前教育观, 让世人充分地了解了这位教育巨匠与他的学前教育思想, 同时, 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所了解。

关键词:福禄培尔,幼儿,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博仔.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J].江苏教育, 2005, (Z2) .

[2]周燕.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四) [C].2009.

[3]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7 (01) .

篇7: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关键词:早期;才能;本质

正如“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教育学也是如此,可以说从人类诞生开始,便伴随着教育的萌芽、产生和发展,然而人类真正认识到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却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而直到19世纪末欧美教育革新才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作为大教育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前教育史上,我们不能忘记两个人的伟大贡献,他们是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福禄培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在我看来,蒙台梭利则可以被称为“幼儿园之母”。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总结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幼儿园制度与理论体系。他的教育实践和对于教育分期与各阶段教育任务的看法,极大地促进了19世纪后半叶欧美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而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幼儿发展观关于自由教育与纪律教育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感觉训练、书写、阅读、计算及实际生活技能练习的教育观点,对整个世界的学前教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作为幼儿教育的大家,他们二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观点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将二者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研究不同年代的学前教育思潮,也有助于我们分别理解两位教育大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精髓,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在教育思想渊源上,他们都深受卢梭的自然教育与裴斯泰洛齐和谐教育的影响,不同的是,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并深受费希特、谢林和克劳塞哲学思想以及他的万物在神论的世界观的影响。同时战争中培育的民族主义与爱国热诚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理想也深深镌刻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而蒙台梭利作为继福禄培尔后最伟大的学前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渊源更加博采众长,她受福禄培尔本身的影响就大,尤其是福氏的自由教育观。同时她的思想与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和生命哲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在教育目的上,他们都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以及主张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的是福禄培尔从上帝是万物统一体的哲学观出发,提出了教育的目的。人要使自己的本质得到发展,就必须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上帝和自然,然后使自己的一切与自然和上帝协调一致,使自己内在的本质与外部世界,即体现上帝精神的自然统一起来去生活。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顺应人的本性去激发和推动这一目的的实现。而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是表明儿童发展的缺陷不是医学的问题,而主要是教育的问题,为此她进行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创举。

在教育观上,他们都主张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与压迫,反对外铄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与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他们的教育理论都具有某种神秘主义色彩,这也是当时时代的局限。不同的是,福禄培尔坚持四大教育原则,包括自然、人性与上帝的统一原则,发展的原则,顺应自然的原则,创造的原则,同时,他提出教育的分期观点,他把人的教育时间范围划分为四个阶段序列: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学生期,前三个阶段是学前教育范畴,最后一个阶段以学校教育为主。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更偏向于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探索,她提出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存在敏感期,是幼儿一种精神生命实体化的过程,是幼儿“内在生命潜力”在生物学规律作用下生长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的过程,而此处福氏更强调阶段性。

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福禄培尔将奠定在游戏基础上的作业与恩物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感官训练则占有重要地位。“恩物”和“教具”是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各具其独特魅力。自由是二者应用的基本原则,创造性是“恩物”应用的目的,而感官训练则成为“教具”应用的基础。“恩物”和“教具”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来说,可将“恩物”作为“教具”的延伸材料,“恩物”和“教具”亦可交替使用。福氏的作业和蒙氏的感官训练目的相似,都体现了对儿童自由动手活动的强调以及反复演练的原则,但他们都存在将儿童引入机械操作和单调练习的危险。另一方面,福禄培尔尤其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认为游戏和语言是组成儿童生活的重要因素,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先发展其语言,再通过游戏来发展期体力和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实践上,福禄培尔主张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学习。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都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实践家,福氏根据其教育思想创办了多所幼儿园(包括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蒙氏则创办了著名的儿童之家。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共同开创了世界学前教育史的新篇章,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差异性。比较二者教育思想,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学前教育的普遍规律,也可以找到学前教育的分歧点,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找到创新视点。二位教育大家的学前教育思想是我们一生都学之不尽的伟大财富。

上一篇:电脑公司用工合同样本下一篇:对关于组织学习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