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2024-05-26

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通用7篇)

篇1: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1.1 湿地及其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分布广泛、种类多且类型间的差异显著。目前一般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 即湿地是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静止或流动, 淡水、半咸水、咸水体, 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

湿地园林可新增绿地。例如一些视觉质量较差和培植条件较差的低洼地、茅草地、洪泛区、滩涂等湿地, 以往不被重视, 或其部分被填平改造成陆地后再进行园林建设;湿地园林则要求对这些地方根据其自然生态度系特点, 因地制宜进行园林建设, 这样既可节省建设资金, 又可形成特色景观。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极为缺乏,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我国城市大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进一步加强城市发展的规划工作, 把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上, 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城市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 努力构造和优化“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 充分展示园林生态城市的鲜明风格和城市魅力。城市是一个生物物种匮乏、自然因素奇缺的环境, 多样性的生物是大自然留给城市人的遗憾。多样性的生物能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智慧的启迪, 并培养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没有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的自然也就失去了根基, 何以谈人类“回归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 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湿地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

2 湛江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

2.1 湿地园林现状及其问题

湛江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 东经109°31'~110°55'、北纬20°12'~21°35', 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以北一部分。东濒南海, 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西临北部湾。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之一, 也是具“国家园林城市”。湛江市地理地貌属于丘陵台地, 地势起伏较小, 地面坡度不大, 其中以滨海平地为主。受观念、人才技术和苗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湿地园林建设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为:

(1) 对于湿地或景观水体, 没有遵循其功能和自然特点进行绿化, 而是部分照搬陆地的绿化方式; (2) 景观水域几乎都有水泥驳岸 (自然式和规则式) , 缺乏生物多样性高又具区域特色的沿岸带; (3) 湿地树木、水生或湿生植物苗木科技投入低, 育种研究落实后, 除荷花、睡莲等少数品种外, 湛江地区用于景观水域布置的水生湿生植物大多是自然种, 而且数量较少, 几乎难于满足沿岸带植物群落配置的要求。特别是适合滨海湿地生长、耐盐碱、兼顾景观和生态的树种更是少之又少。

2.2 湿地园林建设初见成效

湛江湿地资源相当丰富, 建设湿地公园得天独厚, 城市湿地是国家重要自然资源, 也是城市不可缺少的“肺叶”。总面积32hm2的绿塘河湿地公园, 经过三期建设, 形成了市区3.3km长的城市生态绿廊, 绿塘河湿地公园算得上是湛江建设湿地公园的一块“试金石”, 可它离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公园还有一定的距离。按湿地公园的指导思想, 湛江地区调整滨湖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 海湾大桥桥东公园也具有建设湿地公园的条件, 那里有很多鱼塘、滩涂, 也要按湿地公园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三岭山森林公园的林相、水体面积比较大, 也可以进行人工湿地的改造, 做为城市里一个大公园, 利用地形、地貌、水体适当搞一些娱乐项目, 给小孩游玩及进行生态教育。湿地园林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园林和生态领域研究工作者根据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维持养护费用高等缺点, 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 以美化城市环境, 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的提出来的。湿地园林具有两个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 能创造景观, 美化环境, 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文体生活的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 调节小气候, 吸收固定有害物质, 衰减噪音, 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二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 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植物群落是湿地园林的主体结构, 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景观的多样性有赖于生物的多样性, 才不致简单乏味。湿地园林通过季相的丰富多彩, 造成自然特有的气息。湿地园林本身也造就着生物多样性。园林绿地结构愈复杂, 生物种类越多, 园林绿地系统就越稳定。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或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而积上的绿量,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需要复层绿化, 对此, 没有植物的多样性也是无法办到的。

3 结束语

湿地园林是一个全新的园林类型, 不论是建园理论, 还是应用技术, 都不够成熟, 有待于广大的园林工作者重视和完善。新建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单调, 结构简单, 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能力大大减弱。如果没有农药保护, 恐怕要彻底毁于病虫害。湿地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 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害虫天敌等, 否则会导致病虫害的猖撅, 给园林植物以毁灭性的危害。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 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 也才能构筑具有不同湿地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相信结合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现代生态学理论、时代要求以及历史文化特点, 湿地园林定会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国内外城市进行生态重建, 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保护和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及其生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认为, 建设湿地园林是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此外, 通过湿地园林建设, 能缓冲城市硬质景观的压力, 满足人们亲近、回归自然的需求。试想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余, 留连于水天之间, 徜徉在阳光余晖之下, 无疑是心旷神怡的一大乐事。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富有生多样性的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 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湿地园林的新理念, 探索了湿地园林内涵, 结合时代要求, 总结了湿地公园的新理念, 探索了湿地园林内涵, 结合时代要求, 总结了湿地地园林的创新意义, 并以湛江市为例, 进一步说明湿地公园在建设城市园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园林,城市园林,湿地,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秦佩, 韩慧丽, 贾宝华, 田国行.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为例[J].河南科学, 2009 (5)

[2] 崔心红, 建设湿地园林, 改善生态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 2002 (6)

篇2: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作用;湿地回复措施

一、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景观建设

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对人类的贡献不仅是有形的、物质的,更是无形的、精神的。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它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景观。水体———陆地的镶嵌格局使城市具有显著的景观特异性,水体景观、坡岸景观和陆地景观的结合,体现出城市的景观多样性,表现出賞心悦目的自然风光,水体粼粼、岸边芦苇丛生,鸟儿飞翔,为附近居民提供旅游和娱乐休憩场所,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通过节点的对位、景观通道的引导,形成有韵律的空间序列,使湿地空间结构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相呼应,形成以内河水系为生态城市水体的景观构架,建造和发展湿地斑块为镶嵌,充分展现水系交融,绿色辉映,使都市具有水体和植被的生态网络。

2.净化环境

湿地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城市发挥着它对水体、环境乃至城市的净化功能。城市污水排放量很大,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建立与工业污水处理相配套的湿地,有利于污水的再利用。污水是经过水管进入人工湿地,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湿地植物、土壤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降解污染,净化水质。通过湿地来处理城市污水,不仅能有效地净化污水,同时还可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促进水生植物的增产,而且还可节约能源,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达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

3.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淡水湿地拥有世界上40%的物种,其中12%为动物物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其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重要的栖息地,是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二、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恢复措施

1.基质恢复

湿地公园内的基质恢复主要采用地形塑造、表土保护利用、回填覆盖和底泥污染物清除等生态整治措施,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恢复湿地基质,维护湿地基质的稳定。

1.1地形塑造:针对因地势起伏引起的基底易受侵蚀或沉积的湿地区域,通过削高填低或挖低填高等方式,使其外观形态发生变化,为营造多样的湿地生境、创造丰富的湿地景观层次提供条件。

1.2表土保护利用:对于基质条件较好的湿地区域,动工之前,剥离湿地表土,将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原有表土单独堆放,施工完成后运回原位或应用在其他土壤条件较差的湿地区域,保证区域内质量良好的表层土得到充分保护或利用。

1.3回填覆盖:对于基质较薄或缺少湿地植物种植土的湿地区域,利用分层、种植坑、种植槽或种植带等方式,回填不同厚度的基质以满足不同生活型植物所需的基质条件,改良基质的理化特性,达到恢复湿地基质的目的。

1.4底泥污染物清除:针对存在内源污染的湿地区域,采用人工挖掘或机械清除等方法,依据基质内源性污染物含量以及湿地植物生长对基质的要求,确定基质清除深度,达到去除湿地基质污染,营造湿地植物、底栖动物和微生物适宜生存条件的目的。

2.植被恢复

对于湿地公园内存在明显水位梯度的区域(岸带-浅水区-中心水域),恢复成中生、湿生,挺水、浮叶、沉水植物相结合具有分带特征的湿地植被带。湿地植被恢复应结合湿地水质改善措施,通过湿地植被的恢复使湿地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

2.1湿地植物带恢复:常水位出露滩地植被带恢复,以种植低矮湿生植物的幼苗为主;常水位以下植被带恢复,以种植高大挺水植物的幼苗或繁殖体为主;滨水带植被恢复以种植湿生灌木的繁殖体或幼苗为主。

2.2湿地边界植被恢复:边界隔离带植被配置应以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护岸植被带配置以种植根系发达的灌木为主。

2.3水质净化区植被恢复:水质净化区湿地植被应选择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种类,提高湿地水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浅水区采用带状种植或者片状种植方式构建湿地植物净化带,深水区植被恢复采用浮岛水培种植方式或恢复沉水湿地植被。

3.水环境恢复

根据湿地公园与外界水源的联系方式,采用相应的生态用水保障措施和水质净化措施确保湿地公园用水量和水质得到改善。

31生态用水保障:通过湿地生态补水、滞水以及湿地生态节水等措施实现生态用水保障,其中生态补水可采用异地水资源调度和中水再利用方式实现;滞水可通过在湿地公园出水口修建拦水坝或橡胶坝方式实现;湿地生态节水可通过减少高耗水植被种植面积间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3.2水质净化:在提高湿地自净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营造人工湿地,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对于水源为中水的湿地公园采用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相结合的模式作为污染处理人工湿地。以自然降水、上游来水或有农田径流进入湿地的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水源入口处可建立表流湿地实现净化功能。

4.岸坡恢复

依据湿地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以及使用状况等,设计岸坡恢复工程。除维护天然形成的岸坡外,采用木桩护坡、块石护坡、植物护坡以及生态砖护坡等作为湿地公园岸坡恢复措施优选技术。

4.1木桩护坡:对于湿地岸坡较陡的斜坡,在种植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的基础上,采用木桩成排垂直于水平面紧密嵌入斜坡的护坡方式,达到稳定湿地斜坡,减少塌陷、滑坡等灾害现象发生,其恢复模式以单桩、排桩和群桩等为主。

4.2块石护坡:针对稳定性较差的湿地岸坡,采用散抛块石和石笼护坡恢复方式,根据不同水流冲刷能力,在湿地岸坡放置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石块,其中在临近水边处的下层可铺装碎石,上层可铺设粒径较大的块石,并覆浅层种植土,达到恢复岸坡植物和防止水流冲击侵蚀的目的。

4.3植物护坡:对于植物稀少易发生土壤侵蚀的湿地岸坡,选用一些根系发达的湿地灌木和湿地草本等植物,按照一定比例和一定间距直接深植在湿地岸坡上,通过湿地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达到稳固湿地岸坡的目的。

4.4生态砖护坡:对于受水流冲蚀而容易坍塌的湿地岸坡,利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生态砖进行湿地岸坡恢复,阻挡水流对湿地岸坡的冲蚀,并选择根系快速生长的湿地植物在其表面或缝隙中直接种植,达到维持湿地岸坡稳定。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湿地公园兼顾多种生态功能,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提供充足的游人参与场所,充分满足城市市民的需求,体现人为本的思想又能充分协调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状况,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军,郭佰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土地规化的战略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6).

篇3: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一) 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不同的国家和专业组织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 目前全球广泛引用的是1971年签订的《湿地公约》中第1.1条款, 关于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短暂之静水、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又被称为“生命之源”。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建设区范围内预留出一片湿地区域, 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 是城市内部的湿地公园。

(二) 湿地公园的作用

在生态方面, 湿地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滋养濒危物种, 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通过植物枝叶对噪音的吸收和屏蔽作用达到隔音降噪的效果, 而湿地中的植物和水体能够净化空气和杀菌消毒。[2]在水文价值方面, 湿地能够起到防洪减灾、护堤防风、涵养水体、改善水质、补充地下水, 为市民提供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在城市建设方面, 湿地通过独特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气候, 缓解热岛效应;通过湿地的组成成分为人们带来多种多样的产值, 如木材、药材、水果、鱼虾、肉食、粮食等等, 还能进行电能、光能和风能之间的能量转换;而具备优美景观特质的湿地尤为城市带来了娱乐、休闲、观光和旅游方面的场地。[3]

二、杭州西溪湿地生态公园自然景观的融合分析

(一)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公园简介

杭州西溪湿地占地面积16.15km, 其核心区域是占地11.15km的沼泽地, 是国家A级景区, 也是中国少有的城市内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

(二) 自然景观

园区内沙丘绵蜿蜒起伏, 湖泊波光潋滟, 水杉婆娑起舞, 苇海草丛荡漾, 草原碧波万顷。目前公园植物品种188种。常年鸟类10余种, 形成种群。这里还是杭州市园林科研所水生植物引种和栽植的试验基地。

(1) 以丹顶鹤为主的湿地珍禽景观。 (2) 主要品种有枫杨、河柳、柿、早竹、桑、构、白榆、榔榆香樟, 河滩上繁殖芦苇。 (3) 以沙滩泳浴为主的民俗景观。 (4) 以杭州烧烤园区为主的民俗景观。 (5) 以杭州古建筑为主的历史以及景观。

杭州西溪湿地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搏的多种功能, 还作为生态缓解区, 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 并且成为缓冲地带, 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湿地改善局域环境, 调节小气候, 因地制宜, 整石理水, 还原自然美景, 创造虽有人造宛若天开的景观,

三、西溪公园设计的不足与改进

(一) 不足之处

沿河道现有空间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统一的系统;多以硬质滨水岸线结合自然绿化为主, 滨河各段主题不明确, 自身吸引力不够;滨河绿地缺乏交通出入口, 滨河道路体系联系较差, 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流, 可达性较差。

(1) 虽然西溪湿地水文被评为国家二级水质, 但是随着杭州重工业的兴建, 西溪湿地也在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中受到污染排放。 (2) 公园对湿地景观的教育管理不足。尽管杭州是中国第三大教育之都, 然而西溪公园并没有在湿地公园教育培养上下过多的功夫。 (3) 虽然西溪湿地水域面积很大, 但是园内并没有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相关的水景景观。

(二) 改进方案

西溪公园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部分指出, 西溪公园周边多为二类居民用地, 及部分商业金融用地, 湿地公园内出了公园及街头绿地外, 在公园南部还规划了东南污水处理场和环卫设施用地。

(1) 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 修复破坏的水系统, 同时吸取农业文明的造田和灌田智慧, 并再用和再生场地内的工业建筑和材料, 建成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 而是让自然做工, 形成低碳和负碳城市景观, 保护城市生态景观。 (2) 可以建立相关的体验式湿地教育体系。通过教育主题和湿地这一媒介, 来传达给参观者关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息, 整个湿地公园涉野生动物模型展览、仿真湿地场景和娱乐教育等设施。将环保问题作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3) 结合水网交织打造水文景观。通过设置亲水平台、喷泉水景、水生植物景观台、小桥、汀步、水榭等园林小品来创造出适宜的水文景观。

四、结论

作为杭州城市景观重要组成的西溪景观, 未来将被打造成为集生态、知识、生活商务于一体的创智生态城, 为杭州人民创造生动轻松的崭新城市环境。西溪湿地公园的打造将成为拉动杭州城市向南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是西溪湿地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西溪湿地生态修复、净化水质、湖岸景观、人文效应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为主的建设性公园, 它通过特有的植物配置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发挥湿地的功能与效益。随着城市景观建设脚步的加快, 属于城市的规划氛围之内的湿地公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景观建设的不足, 本文以杭州西溪湿地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 初步分析了湿地公园在自然景观方面的融合程度, 为以后的湿地景观建设提供相关的依据。

关键词:湿地公园,自然景观,融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严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J].景观设计, 2008.

[2]郁廷栋, 沈朝栋.杭州湾滨海湿地公园综合效应的展望[J].中华建设, 2011 (08) .

[3]员百江.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 2011 (13) .

篇4: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的管理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实证分析;IPA方格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63-02

一、前言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因为在城市大的系统中,森林、绿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生态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近年,各个地区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也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城市湿地生态旅游与城市游憩相结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既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为城市居民、异地游客提供很好的户外游憩场所。利用城市湿地的生态、美学、休闲等价值,开发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就是典型的模式。

二、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影响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许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三线城市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其旅游、休闲体验的价值方面。而国内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游憩管理研究总体不多。有从园林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其加以研究的,如李文英(2010)认为我国的湿地公园主要存在功能分区不够合理,湿地生态保育的理念不够突出;高宇琼,郭春喜(2011)指出城市湿地公园都由政府出资兴办,由于城市湿地公园面积大、公园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非专业人员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其次,很多城市没有设定适合本地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管理办法;以及对城市居民来说他们对于湿地公园的重要性还知之甚少。宣传力度不强,只在世界湿地日或是湿地周对湿地进行宣传,平时的宣传欠缺,许多人还不知道城市湿地公园这一概念,在普及上还存在严重的漏洞。也有学者从湿地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例如崔丽娟、张曼胤等针对目前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由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和附加分等6类项目23个因子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但是,从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其游憩管理的还没有。

三、贵阳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管理的案例分析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2009年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设立,是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中心城区的北部,距离贵阳市中心仅12KM,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在环境上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原岩溶丘陵区,是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城市湿地公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形成丰富多样的风景地貌资源。本文中将选取它为游憩体验管理的实证与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本研究根据理论和文本分析、专家意见等方式得出假设的游客游憩体验影响因素体系,选择贵阳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采用李科特5级量表设计游客问卷,进行原始数据的调查收集。运用SPSS 等统计软件及IPA方格图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1,回收率达94%;其中有效问卷127,有效率达90%,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

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游憩者在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游憩所获得的总体游憩体验效果满意与认为一般的状态差不多。因为在有效的127份问卷中,有41.7%的游憩者认为该次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总体感受是一般的,而有约4%的人认为不满意。此外,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有26%的游憩者认为跟他们的预期相比有些失望。而在游憩中融入到花溪湿地公园的人只有累计31%左右。这说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想要为游憩者创造美好难忘的游憩体验,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四、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影响管理的对策

综上,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者们游憩的的总体体验效果呈现一般状态,经过从的I PA深入的分析中看出用,笔者发现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在游憩价值的开发上涉及到的一些具体影响因素的实际表现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包括游憩支撑系统因素中的湿湿地公园内导游图及宣传资料、湿地公园内游览安全设施、湿地公园内服务人人员的态度与效率、湿地公园内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条件等,游憩吸引物因子中的城市湿地公园内动植物多样性、游憩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可参与程度等方面。笔者认为我国其他许多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体验管理方面也必然会忽视类似贵阳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出现的状况。结合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案例笔者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体验管理对策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作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参考。

1.游憩吸引物方面的体验开发管理对策。

(1)游憩体验产品方面。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经营主体产品是来提高吸引力和为游客创造难忘旅游体验的理论可以被借鉴和利用。学者邹统钎认为对景区旅游产品进行创新,是景区实现突破的关键。景区旅游产品是一种产品,同时也是一种体验;而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包括:对产品主题的创新、对产品结构的创新和对产品功能的创新。

深入挖掘湿地生态旅游及游憩主题,优化体验设计:在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再创造、引入湿地生态的资源,并通过某些项目或者产品的形式给予展现以此提炼资源与产品的关联因素。再通过有感染力的湿地自然保护、游憩体验等主题宣传和个性化的设计,在有限的资源下构建丰富的游憩产品组合。

突破单一的观光游憩形态,结合湿地其他功能:湿地游憩一直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而单一的体验方式不利于为游憩者创造最佳的体验。城市湿地公园应该进一步开发不同类型的游憩产品,打破目前产品形态单一的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应该将区内的资源与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类型不同、功能互补的旅游和游憩产品。例如,湿地美学文化功能上利用湿地环境优美, 景观丰富,的特征开发湿地摄影、绘画、修学等专业游憩产品,吸引受广大摄影和绘画爱好者,成为他们取景的好去处。

(2)游憩设计因子方面。

游憩空间设计上:将周边环境与湿地公园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游憩空间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因此在进行游憩开发规划时,应特别注意游憩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游憩设施的外观包括材料、色彩、形式等融入自然古朴的景观,反应当地的地域特色。可以在内部加入容纳传统工艺、民俗表演等反应历史文化的游憩项目,反应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且游憩点的布局安排要顺应湿地自然环境,用尽可能少的工程量在湿地公园中营造尺度合适、布局合理、功能丰富的游憩空间。景色规划上: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以水为核心开发湿地景色,其次注重生态湿地资源的提升,例如在IPA分析中发现花溪城市公园的动植物多样性因素位于第四象限。表明它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不符。

2.游憩支撑系统方面的体验开发管理对策。

(1)游憩服务因子方面:

改善基础游憩服务因子,提高细节人员服务。在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实证中服务因子中得分最低的是“湿地公园内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条件”,说明经验管理者没有很好的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游憩服务设施来方便他们的游憩。例如对于残疾人士需要的盲道、斜坡等。其次在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安全设施也是得分比较低的。城市湿地公园很多游憩的区域都涉及到河流,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些区域很多没有相应的安全护栏;例如花溪湿地公园内开发了骑车游览的项目,但是却没有相对的车道。游憩公共设施方面应该在了解识别出游憩者们基本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行为习性的基础上开展规划设计,提供功能合理适宜且能满足各类游憩需求的台阶、步行道、公共厕所、栏杆、观鸟台、观察平台等。在湿地公园内标牌及指示系统的方面其得分是最高的,说明这个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2) 游憩管理因子上。

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优质和完善的服务,是游憩者在景区获得游憩体验的重要条件;尽管普遍城市湿地公园属于非盈利公园,但是其本身提供的服务和相应基础上设施、公园内的商业涉及的服务质量都对游憩者在游览的舒适和愉悦程度。从上文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因素的实际评价分析知道,湿地公园内标牌及指示系统、湿地公园内服务人人员的态度与效率、湿地公园内导游图及宣传资料、湿地公园内游览安全设施、湿地公园内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得分都很一般。因此,要提高游憩者的总体体验效果,管理者应该在游憩中各个环节都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目前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引入标准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员工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同时完善湿地公园内标牌及指示系统,为特殊人群的服务设施进行加强,对于湿地公园内的导游图及宣传资料做到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许婷, 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安徽农业科学.2010(16)。

[2]俞晟著.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陈卓琳 基于旅游体验理论的杭州城市游憩网络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基金编号:研人文2013008)。

作者简介:

篇5: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1 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定位

龙凤湿地保护区处于松嫩平原腹地, 距离大庆市中心仅5km, 总面积5050.39公顷, 是我国少有的位于城区中的湿地, 被誉为大庆城市之“肾”。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位于龙凤湿地保护区的东北部, 总面积120公顷, 规划定位以全面保护为前提, 挖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规划合理的利用方式, 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主要的客源类型定位为观光型游客、休闲度假型游客、学生客源摄影、写生等艺术创作群体、以科普、考察为主的团体等。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预计将达到40万人次。

2 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参与性园林建设

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参与型园林建设, 是结合了湿地公园的特点和其所在地的具体情况,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休闲度假产品、科普宣教产品和文化体验产品。

2.1 休闲度假产品

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以湿地景观为主线, 紧紧围绕湿地景观要素做文章, 使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主要的活动有水域行船观光和康体活动项目。

(1) 水域行船将整个河域作为湿地公园水上交通的一部分, 沿河段修建适当码头, 供以游赏、进行亲水活动以及船只的停靠。可采用木船、龙凤芦苇船漂游往返于河岸之间, 也可顺流而下, 饱览龙凤湿地的风光。

(2) 康体活动项目主要有室外足底按摩、乡间垂钓、浪漫婚纱摄影外景地。室外足底按摩区选用不同沙质以及大小各异的卵石铺设多种道路, 为游客进行足底按摩。乡间垂钓区通过搭建供垂钓的凉亭, 并修葺驳岸, 建成大型的垂钓休闲场所, 供广大的垂钓爱好者进行垂钓。可将湿地中的部分区域开发为浪漫婚庆外景地, 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源并提升知名度。

2.2 科普宣教产品

科普教育作为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功能, 可进行自然、生态、生物、环保、科技知识教育等, 龙凤凤湿地公园主要科普活动有湿地观鸟、湿地类型示范、湿地植物的认知活动等。

湿地观鸟主题活动:通过在湿地公园内部分鸟类集中的区域建设观鸟平台和观鸟廊, 让游客不仅能欣赏湿地的风光, 还可以观鸟、摄鸟, 与湿地鸟类进行亲密的接触。观鸟设施装修以生态材料为主, 颜色、形式和体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以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设置野生鸟类救护中心, 为专业人员提供研究场所, 并鼓励游客参与到鸟类的救护与环保活动中, 从中招募志愿者。

在湿地公园内建设湿地类型示范工程, 展示四种湿地类型:地表流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稻田湿地, 让游客对湿地有更多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主要以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为主要内容。

开展湿地植物的认知活动, 宣传湿地植被不仅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是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在湿地公园沿岸营造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群落, 让游客在行驶过程中欣赏、认知湿地植物。并在靠近岸边的展示区域设置解说牌, 简单介绍大庆此类植物的产地、习性、生态功能等特征。

2.3 文化体验产品

在进行水域的治理和保护的同时结合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结合人类景观建设, 可以成为城市中历史文化带。通过策划开展一系列节事活动包括世界湿地日、芦苇文化节、湿地文化节等, 举办摄影大赛、湿地公园艺术展等, 既可以向游客传达湿地生态保护理念, 又可以扩大龙凤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大庆旅游业的发展。

(1) 芦苇文化节:将芦苇在秋季收割后做为建筑材料, 每年翻新着相应建筑博览, 比如芦苇小筑, 芦苇观台, 芦苇船, 芦苇包等, 服务设施也采用芦苇人家的风格。

(2) 湿地文化节:通过精彩的开幕式文艺表演、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文化展示等活动向海内外宾客展示大庆全新的形象。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湿地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何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如何建设湿地公园才能取得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本文的研究正是对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园林建设的探索, 我想湿地公园只有根据湿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乡土动植物、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等进行规划建设, 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定位、参与型园林建设阐述, 以期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特色建设提供有参考性价值。龙凤城市湿地公园的参与型园林建设, 是结合了湿地公园的特点和其所在地的具体情况,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休闲度假产品、科普宣教产品和文化体验产品。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大庆龙凤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园林局等.200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黄成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 8.

[3]李旭.对景观规划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城市[J].生态研究, 2003, 5.

[4]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4, 5.

[5]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05, 2.

[6]李杨帆, 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7]林锐芳.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理念[J].湿地科学域与管理, 2006, 2.

篇6:太行湿地公园

第三界全国无动力飞行大赛(2006.9.16)举办地

太行湿地是长治市和山西省极为宝贵的湿地资源。正在建设中的长治太行湿地公园位于长治市西北,紧邻36平方公里水面的漳泽水库,总占地面积约为744.8公顷。是天鹅、鸿雁等候鸟迁徙地之一,鱼类、鸟类等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将建设入口广场接待区、水上乐园、水上森林游览区、湖外湖服务中心区、湿地生态保护区、八仙渔家风情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七大功能片区。该公园由晋通公司开发建设。太行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宣传湿地保护,宣传湿地的各种生态功能和效益,开展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活动。从而转变人们过去“以土为本”的观点,树立退田还湖还泽、退耕还林还草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新理念。

篇7:射洪湿地公园的作文

1.什么是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都市保留的一块生态“绿肺”,一般建在城市中及其周边,具有一定的自然特性、科学研究和美学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发挥一定科普与教育功能,并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都的活水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下面我将对其进行分析。

2.成都活水公园

2.1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的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湿地生态展示景观公园,这个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展示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过程。其占地2.4平方公顷的公园,坐落于成都市的护城河――府河上。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 组织的创始人贝茜·达蒙(Betsy Damon)女士,用了大量流动的雕塑,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球人的清洁城市供水工程的意识。活水公园的方案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吸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融于总体造型, 全长525m、宽75m,预示人、自然、水的依存关系。它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大型植物生长,增加了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它模拟和再现了自然环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浑变清的全过程,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受污染的无生机的“死水”, 经过塘床系统中的各级湿地单元与各种高、低等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后,变成生机勃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水”,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 “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这是一个集现代意识和传统园林于一体的公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生态意义。

2.2空间分析

成都活水公园主入口的空间,由几个方形木质的花坛和石头坐凳围合而成,把公园与街道以虚空间隔开,但又有着联系,并且既美观又有让游人休息的功能。主入口以一小广场空间作为步入活水公园内的一个缓冲空间,此小广场空间使人觉得像是活水公园的前奏曲,并且一进入此小广场空间刻在自然石头上的“活水公园”几个醒目的大字一下就引入眼帘。由于活水公园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活水公园的生态景色延伸到了此公园的沿街路上,并与沿街路上的公共汽车站的景色相互渗透,当人们在等车时也能感受到生态之美就在周围,并且,当人们开车路过此处时也能感受到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之情。

成都活水公园的空间层次非常的丰富,高低错落有致。成都活水公园的次入口的下沉开场空间,为一望无垠的空间增加了层次,并且人从上而下到下沉开场空间,又经过几步台阶步入另一个空间,空间变换多样,引人入胜,且此下沉开场空间的下沉台阶稍作扭转,使得空间上又得到了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在从下沉的开场空间步入上升空间时,此时空间的上部由藤本植物把空间压低,人走过此空间后,感到豁然开朗,此空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人的心情随着每个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活水公园在府河沿岸的道路之上,小山坡的抬起把活水公园与府河沿岸的道路分开,但又有联系,使得层次富有了变化并且使空间富有动感:在活水公园游玩时可以看到府河沿岸的人,在府河路过时也可透过层层的植物隐约看到在到活水公园游玩的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间感受,形成互看与互动的效果。

2.3水体

活水公园的水体由两架川西水车,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眼蓄水池,蓄水池中喷水眼的材质由四川本地的红沙岩构成,体现了本土特色。在起始这一部分,水要素是以最污浊的形态出现,需要在这一部分对水进行过滤、沉积,使其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得以去除,以便下一步的运行。此处的水体,会带给人不好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作为一种景观形式,在此,水要素不适宜以大体量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视线中,所以以 “点”的形式来构建,将主要的部分进行“隐” 性的处理,以达到水净化中“量”的要求。水流进入净化系统后,污水如果在落差较大处跌落, 会溅落到周围的其它地方和游人的身上,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所以污水不太适宜用做小型瀑布景观的水源,活水公园则采取让水流较自然地从水流雕塑中缓缓流下的方式,水流雕塑单体从自然形态中提取元素体现着生态之美——以一串串天然整石雕琢成自然荷叶形,水体潺潺在其中回旋荡漾,激起阵阵浪花,来增加水与大气的接触机会和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谓是声形并茂;而水流雕塑的群体是根据此园的地形及环境设计而成,体现了设计与地形完美的结合。

2.4游步道与亲水交通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游步道就是一种让游人能够很好的接触自然湿地景观的方式。由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易受游人的影响,属于环境敏感地带,因此在游步道的材料使用上多使用木质和自然的石材为主要材料。活水公园的游步道采用宁 “曲”勿“直”的设计手法,为游园增添了乐趣; 且活水公园的游步道尺度宜人:以小尺度为主,若隐若现的隐藏在绿葱葱灌木与花丛之中。

活水公园中的亲水交通也是以木质与自然石材为主要材料,木材的“软性”质感和自然石材的天然雕琢均能与水体、植物融为一体,增加自然生态亲切之感。活水公园中的亲水交通形式非常的多样,并不拘泥于一种样式:有古典园林中的拱形桥、天然石头铺成的亲水桥、木质的亲水台、木质栈桥,还有具有现代感的以长条形、 正方形元素构成的亲水栈桥等……这些形式多样的亲水交通形式体现了设计者处处把活水公园的 “活”运用到了活水公园的每处与每个细节当中,把“活”在设计中运用到了极致。

2.5铺地

活水公园的铺地采用自然的材质与人工材质相结合的手法,并处处体现着生态的理念。此公园的次入口的下沉开场空间的台地以草皮砖与自然石头结合在一起,每个台地的边界以小草与人工石来界定,既有边界之感又具有生气;下沉开场空间的台地的对面运用灵活的曲线由绿油油的草地和人工铺地构成,曲线与台地的直线形成对比,富有变化。水流雕塑旁的铺地由自然的小石头拼贴而成,体现着生态之美,并且由于水流雕塑中的水不免会溅到人行铺地上还具有防滑的作用,靠水流雕塑最近的石头非常的小,离水流雕塑稍远的石头次之,微妙的肌理材质变化使得铺地层次变化丰富,由于小石头的自然材质的拼贴,使得人们易对水流雕塑产生亲水之情;水流雕塑旁的铺地具有微小的高差,但每个高差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且自然的小石头非常的小,易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之感。

活水公园内的铺地以自然石的材质为主,夹杂着人工石,我觉得此公园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是在铺地与绿化的边界线上:道路与绿化的边界线并不是硬生生的用人工石强硬的把两者分离开, 而是用自然小石头高低错落地与草本植物相结合铺设,自然石头既有立体感的变化又使得分界线的收边非常的自然生态,而不像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边界线收的那么的生硬,使得整个公园从整体到细节处处体现自然生态之美。活水公园旁城市街道的主人行道路铺地,由自然的石头与人工石交错构成,体现着活水公园的自然生态向城市之中的延续:人行道路铺地以人工石为主,纵横交错、简洁的横竖直线设计体现时代感,偶尔会有整块自然石头铺地出现在其中,并且在人工石的缝隙中夹杂着自然的小石头,自然生态之美与都市的现代之美相交融。活水公园向城市街道蔓延的许多小支路的铺地则和主人行道的设计手法并不相同,小支路以曲折通幽者甚多,铺地以曲线为主与主人行道的笔直的直线设计大相径庭,小支路的铺地形式的设计更能体现活水公园自然生态向城市渗透之感,并且与城市的道路非常自然的结合在了一起。

3.结语

城市的湿地公园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具有城市“绿肺”的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生态的观念,运用本土文化与当地材质并应把设计与地形充分结合, 发挥其本身的自然优势,达到美学与生态兼顾的效果,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 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

上一篇: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邀请函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