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

2024-04-17

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精选8篇)

篇1: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

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优点:

棒棒糖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糖果,深受孩子的喜爱。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撕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撕贴美术作品的经验,在手工作品《西瓜》《秋天的小路》中都尝试过这种方法,因此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我对撕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尝试撕贴出里外两种颜色的棒棒糖,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棒棒糖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吃过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颜色的,请幼儿与教师共同撕贴出好吃的棒棒糖(也作为示范环节)。幼儿说得比较好,也能把味道和颜色也联系起来。但是总的感觉是幼儿不太兴奋,没有中、大班孩子欣赏食物棒棒糖时的那种欢悦。于是,听课老师建议我在引导环节也用实物棒棒糖,考虑到我要求孩子实现的是里外二色撕贴,因此在选取棒棒糖的过程中,我过多的往颜色对比上去挑选,造型不做太多考虑,因此引导幼儿观赏棒棒糖时出示的棒棒糖较简单,孩子还是不够兴奋,这也是我现在还在考虑的问题,怎样将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棒棒糖与我的目标作较好的串联,使我的欣赏环节能引起幼儿更多的兴趣。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撕下一点——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轮廓纸上(有顺序的,你可以先贴外圈也可以先贴里圈)”,在示范的时候,我察觉贴得很慢。听课老师建议,先在轮廓上涂好浆糊,这样撕下来就可以直接贴上去,节省了不少时间。果然,孩子在第二次炒作时,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而且效果也很好。

作品展示环节和作品评价环节,我考虑了好几种形式:其一,准备好插棒棒糖的底板,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插在上面,有些像店里卖的棒棒糖,效果肯定不错。其二,因为我为幼儿提供的棒棒糖轮廓有多种形状,为幼儿准备大的棒棒糖造型,幼儿制作完成之后小棒棒糖找妈妈,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等。其三,直接拿在手上,大家围乘一圈互相欣赏棒棒糖、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试教之后,方法三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棒棒糖拿在手上,更易于我“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的达成,因为孩子乐于去向同伴向听课老师去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说说味道说说颜色。在结束的时候,我们齐唱《棒棒糖》之歌(根据《棉花糖》改编),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过程比较流畅,目标达成较好。但孩子对棒棒糖的喜爱,没有在课堂上达到高潮,因为在于我给孩子呈现的棒棒糖太过单调。另外朱老师也指出,固定的用里外两种颜色撕贴,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这堂课最欠缺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用更开放性的形式去尝试表现棒棒糖,用毛线绕、用棉花扯,但是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在这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小班孩子的活动,这是今后要努力加强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为幼儿创造幼稚的课堂,我实在还差得太远。

活动一:美术活动《棒棒糖》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二、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一)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二)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三)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四)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五)教师巡回指导。

三、给棒棒糖分类

(一)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二)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四、自然结束

篇2: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

一、教育目标:

1、在圆形的基础上学会点、线及颜色的运用。

2、大胆尝试装饰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棒棒糖真漂亮》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

1、纸、水彩笔、棒棒糖、范画。

活动流程:

引题→示范绘画→幼儿绘画→作品欣赏

三、活动流程:

1、有限出示几块棒棒糖,棒棒糖有个助攻不同的颜色没让幼儿感受颜色。

2、再次出示图片,提醒幼儿在纸上能够画出美丽漂亮的棒棒糖颜色、花纹,让幼儿观察棒棒糖的装饰画,有线条形状、圆点形状。

3、示范其中一间作品。

4、幼儿开始作画,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进行指导。

5、幼儿画好的作品进行讲评,特别是颜色、形状、线条。

6、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家相互欣赏。

四、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大部分的幼儿完成的不错,对颜色、形状都比较清晰,也能够创设自己的作品,幼儿在涂色的时候都比较仔细,但有个别的幼儿对图案的形状、画法还不够明确,涂色也不到位,在这点上还需加强指导练习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教学反思:

在选材上,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现代教育,重视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小班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手工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心里没底,然而我进行了一次磨课,在活动幼儿学习包裹、压扁等技能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难度,但后来慢慢发现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知道一步一步的完成包裹技能,增强其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小朋友还制作成一个鸡腿,非常有想象力。第一次的磨课使我的紧张逐渐的减少,在师徒汇报中,幼儿的表现让教师非常满意,但唯一欠缺的就是幼儿的常规还需有待提高。在活动结束部分,以安全教育和品尝棒棒糖相结合,使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棒棒糖真漂亮》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14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插花》含反思》:小班教案《插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之间的合作能力,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插花,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插花》含反思教案吧。

篇3:小班美术活动:魔幻泡泡

“玩泡泡”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我试图通过吹泡泡、盖泡泡,让幼儿与魔幻泡泡来一次有趣又亲密的接触,以此获得表现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的体验感受为主,让幼儿自觉地跟着音乐情境进入到魔幻世界中,最后通过提供宣纸做成的风筝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当幼儿看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是富有美感的作品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3.用制造出来的泡泡进行玩色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碗、彩色泡泡水、吸管、宣纸风筝、抹布、亮光纸做的小尾巴、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拇指交叉变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召唤着我们,宝贝们,神奇的魔幻之旅开始啦!(张开双臂变蝴蝶)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呢;(食指开合变瓢虫)瓢虫哥哥趴在树叶上,不停地扇动着小触角;(双手叉腰变柳树)柳树姑娘弯着腰向我们鞠躬行礼;(转动拳头变露珠)调皮的小露珠咕噜噜滚落下来,一眨眼工夫就不见了。(做邀请状)宝贝们,欢迎来到魔幻王国!

二、观看魔术表演

1.教师变魔术。

师:小朋友们,魔术表演现在开始了。(教师神秘地从衣服袖口处变出吸管)

2.教师利用吸管吹出泡泡,请幼儿观察。

师:看!我变出了什么?这些泡泡像什么?

幼:像小鱼吐出来的泡泡。(像鸡蛋、像气球、像冰激凌、像圆圆的皮球、像软软的果冻、像苹果……)

师:我是怎样变出泡泡的?

幼:用吸管吹出来的。

师:我是怎样吹的呢?

幼:呼呼地吹。(向外吹、用力吹、使劲儿吹、嘴巴鼓鼓地吹……)

3.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总结吹泡泡的方法。

师:两个手指轻轻握住吸管的上端,用劲向外吹,把泡泡吹得大大的、鼓鼓的、高高的,千万不能让泡泡溜到外面去哦!

三、吹泡泡

1.用吸管吹泡泡。(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向外吹,不要往里吸)

师: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幼:是红色。(是桔色、是绿色、是蓝色)

2.再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师:看看碗里的泡泡,到哪里去了?

幼:泡泡变小了,泡泡破掉了……

师:泡泡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一会儿工夫就破掉不见了。

四、泡泡盖画

1.请魔法风筝帮忙留住泡泡。(教师演示盖画)

教师取出用熟宣纸做的风筝,轻轻地盖在吹起的泡泡上。泡泡随即破裂,颜料晕染在了宣纸风筝上面。

2.幼儿体验泡泡盖画。

(1)尝试:幼儿和教师一起用宣纸风筝盖在泡泡上。

(2)游戏:听音乐,找不同的颜料去吹泡泡、盖泡泡。

(3)再次体验:幼儿带着风筝绕场地飞跑,飞一会儿,吹一会儿,盖一会儿,让不同颜色的泡泡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产生特殊的效果。

3.夸夸我的魔法风筝。

师:举起你的风筝,比比谁的风筝最美丽。

幼:我的风筝五颜六色,最美丽。(我的风筝有红色、黄色、绿色,最美丽;我的风筝五彩缤纷,最最美;我的风筝像花儿一样……)

五、放飞风筝

1.给美丽的风筝装上小尾巴。

(1)师:小风筝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条美丽的小尾巴,可以飘得更高更远!

(2)幼儿四散开来,在活动室寻找尾巴,把尾巴贴在风筝的尾部。

2.师幼一起玩风筝。

(1)师:贴上小尾巴,小风筝要展翅高飞啦!(师幼一起取下绳子,跟着音乐,让手中的风筝飞舞起来)

篇4:对小班美术活动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除了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兴趣、习惯等。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画好的强烈愿望,他们画好了,不管什么都喜欢喊我看,并讲给我听,我总是宽容地对待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心平气和地倾听。最后,不忘鼓励孩子一番,真诚地告诉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错,委婉地讲给他听,如果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篇5: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教案

1、学习用“团”、“搓”、“压”的技能,制作棒棒糖。

2、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出示棒棒糖,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棒棒糖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你吃过什么样的棒棒糖?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棒棒糖,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幼儿制作愿望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棒棒糖,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橡皮泥棒棒糖)

2、提问:它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幼儿讨论)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用团圆、搓长、压扁卷的方法制作棒棒糖,并能将糖与小棒穿插。

师:先取一块橡皮泥放在掌心:

橡皮泥,团一团,变成什么了呀?(小圆形)

把小圆形放在泥工板上搓一搓,搓呀搓,搓呀搓,哎呀,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幼儿自由想象)

小手掌来帮忙,用力压一压(哎哟哎哟哎哟哎哟压扁了)

抬起头向前卷,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棒棒糖,棒棒糖还缺什么呀?

小小棒来帮忙,哎呀,小棒插在哪里呢?

教师:棒棒糖完成了,漂亮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动手试一试,制作一个棒棒糖吧。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别能力差的小朋友,并及时给予评价。

3、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然后拉衣服排队。

四、游戏:卷棒棒糖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一个棒棒糖,现在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变成一个棒棒糖,好吗?

2、卷棒棒糖: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棒棒糖。(请最后两个小朋友做小棒)老师来尝尝我们的棒棒糖好不好吃,

3、结束:棒棒糖真好吃,我们去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卷棒棒糖。

教学反思:

篇6:小班美术《棒棒糖》活动方案

事先请一个小朋友买了两个棒棒糖,本是想让孩子观察的。不过当真的棒棒糖出现的时候,孩子还是会强烈的感觉到那是真的棒棒糖,抑制不住想吃的口水。小班孩子往往就是如此。我并没有看原来的活动方案,或许是因为太熟悉现在活动方案的模式了,尤其是美术。目标不用看,就是技能技巧的,学画圆,然后无非就是大胆作画的一些敷衍性目标了。过程要么就是画一个棒棒糖给谁吃,或者给棒棒糖拍照。后来看活动方案果然如是。

我脑海里早就在琢磨着这一活动可以如何来影响孩子的表现和表达,如何诱发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棒棒糖。上课前,我已经大致确定,经由颜色着手,画出各式由线条和圆圈组成的棒棒糖。即给了孩子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孩子又无法模仿;即让孩子感知了棒棒糖和构成,但又并没有机械讲解,促使孩子需要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

小朋友带来的是一个小熊棒棒糖和一个椭圆形的棒棒糖,出示小熊棒棒糖是不合适的,孩子会眼高手底,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的,容易滋生“我不会”的情绪。

就一个小小的椭圆形棒棒糖,该如何导入活动呢?我坐在钢琴凳子上,望着陆续静息着的小朋友,因为开始活动的音乐铃声响了。有孩子送拾到的玩具到我手里,有长长的积木,有圆圆的雪花片,灵机一动,有了。

铃声结束,孩子坐好,看着我拿着刚才小朋友拾来的玩具,看着另一个小朋友继续送着。“唉!你们看,这些积木会变呢?变呀变啊变啊(我把一个圆形的雪花片放在长长的积木棒上),变成了什么?”没反应,不死心,我又拿了另外一个大些的雪花片放在一长的积木棒上,还是没反应。我打开那个小小的椭圆形的棒棒糖,小朋友叫了:“棒棒糖。”声音里面都有咽口水的声音了。我装起它,五十多个孩子不可能都舔一口的。我继续拿起那积木变的棒棒糖:“你们,这是什么颜色的棒棒糖?”“红色的。”“这个呢?”“绿色的。”“这个呢?”“白色的。”

接下来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和一条直线:“这个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呢?”尽管我是在问孩子棒棒糖的颜色,可孩子的观察一定是全面的,不仅仅观察了颜色,对棒棒糖的构造一定也有了印象。

我又用螺旋线画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当然还有下面的棒:“这个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在这个观察中又观察到了什么呢?孩子肯定能够意识到棒棒糖不仅仅是颜色变了。

我用黄色和橘黄色一个圆圈隔一个圆圈的画了一个同心圆棒棒糖,这个一定难以回答吧!因为这个棒棒糖有了两种颜色呢!

我又继续画了一个椭圆形的棒棒糖:“我喜欢这个颜色,你看我喜欢的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棒棒糖啊?你画下来告诉我好不好?”

孩子们开始画棒棒糖,还真的不错呢!“你的棒棒糖真大啊,要吃好几天来哦!”“你的棒棒糖给我吃,好不好?”对,要及时收孩子们的作品,要不然过一会儿,表达好了没事做的时候个别小朋友就会或乱涂或折叠,破坏作品获得某种兴奋,然后会带动一批小朋友。于是我开始“吃”小朋友的棒棒糖。“哦,你的也给我吃,好的谢谢。”一个给,个个给。果然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水平表现出了棒棒糖:多数小朋友是用圆圈和直线表现的;有的是用螺旋线表现的;有的是用同心圆表现的呢;有的是在绕线之后画一直线表现的……

“棒棒糖旁边还有一条小鱼呢。”

“哦?真的来。”

“哇,你的这个是香蕉棒棒糖哦!”

“你的这个棒很长,拿起来真方便啊!”

作品收集上来一看,第一组的小朋友收集的慢一点,果然有折叠的,有乱涂弄脏的,有给团掉的。而其他组的作品都不错。

“哎呀,有一个小朋友还画了香蕉棒棒糖来。我找给你们看哦!”作品太多,我一边翻着找,一边看着小朋友:“怎么还没有出来啊?”“恩,把眼睛闭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出来?”“老师,它躲起来了,你要慢慢找。”要是中大班的小朋友,这么长时间找一副画,大概早就不安静了,但这个时候他们竟然这样的安静,这样安静的等着。终于出来了,我给小朋友看了有小鱼的棒棒糖,棒很长的棒棒糖,还有这个香蕉棒棒糖。

“我也要我的棒棒糖变一变。”我在原来的棒棒糖上添加了翅膀、嘴巴,“小鸡,小鸟。”

孩子们说到小鸡,就把棒棒糖变成了小鸡;说到小鸭,我就把棒棒糖变成了扁扁嘴巴的小鸭(顺便还区分了一下小鸡和小鸭的不同哦)……

附原来活动方案:

棒棒糖(美术)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圆形、竖线表现棒棒糖的外形特征。

2. 大胆作画,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棒棒糖一只 油画棒 白纸

活动过程:

1. 出示棒棒糖,幼儿观察,激发作画的兴趣。

老师这有一个好吃的东西,请你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棒棒糖好吃,今天我们来把它画下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吃,好吗?

2. 师示范作画,幼儿欣赏。

先画一个圆表示糖,再在圆的下面画一根竖线表示棒。糖和棒是连着的,画画的时候竖线和圆形也要连着。

棒棒糖有的大,有的小,先画一个大的,再来画一个小的;棒棒糖的颜色也不同,有红的,有绿的,真漂亮。

老师边画边说,激发幼儿作画的欲望。

3.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 棒和糖连在一起。

● 糖有大有小,颜色也不同。

● 画画时油画棒在纸上画,不在桌子上画。画完后把油画棒送到盒子里。

4. 展览幼儿作品,讲评。

篇7:小班美术活动《棒棒糖》(手工)活动反思

1.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能画出各种形状的棒棒糖。

2.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并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

反思本活动,存在许多不足。

1.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并能遵循线描画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目标二前半部分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与后半部分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出现了重复啰嗦的现象且不能体现活动重点。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幼儿的绘画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时间较长,以致作画时间推迟,讲评环节仓促。

由于在导入环节担心小朋友们绘画时糖与棒的比例不协调,我在导入环节示范了棒棒糖的绘画方法:先画大大的糖,再画长长的棒。又担心小朋友在学习点、线、面创意组合时手足无措时我又和小朋友回忆了以前学过的点、线、面,所以导致整个导入活动所花时间较长而且节奏不够紧凑。

3.交代要求时不够简洁明了。

交代要求是幼儿获得绘画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在本次活动我在交代作画要求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以结合活动目标2提出重点要求,帮助小熊设计一至二根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并用各种点、线、面组合的图案来装饰棒棒糖。

当然,发现失误的才会进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将进行以下调整。

1.目标二调整为:尝试用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装饰棒棒糖。

2.导入环节省略棒棒糖绘画步骤图及教师示范已学过的点、线、面环节,结合目标二将重点放在讨论哪些点线面可以创意组合?并将组合的图案制作PPT给幼儿欣赏。

3.交代要求尽量语言简洁明了,结合目标一、二中技能方面的要求用简单的话告诉幼儿,使幼儿明确方向。

本次活动存在困惑:

篇8:小班美术活动中应有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教师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有效途径。《纲要》中也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但在平时的教学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有不少幼儿不喜欢上美工课,对美工活动缺乏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和深入了解中,发现并不是幼儿不喜欢美术,也不是他们没有爱美之心,而是单一、机械的,缺少环境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只重视表现技能或活动结果而轻视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使本来很有趣的美工活动变得淡然无味。幼儿没有了兴趣,没有了个体的愉悦体验,如何去感受美、表现美,又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美呢?

艺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如何立足幼儿园课程本身,结合幼儿实际,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通过实践探索,深深体会到: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是构建理想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精髓所在,这其中包括和谐的师幼互动、各大领域的整合。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定位上,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而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达到这点,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创作的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这充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观点。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等绘画内容,还以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教师应注意选择的教材必须具有游戏性,因为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二、优化美术活动的物质环境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被材料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轻松获得成功,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其尝试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又如在吹画活动“放烟火”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水粉颜料和吸管,幼儿只需轻轻一吹,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吹,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能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往往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 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幼儿体验了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其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良好的情绪基础。

2. 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可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先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仅仅愉快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又如有一次在涂色“苹果”的活动中,嘉嘉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说:“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上一篇:留样制度下一篇:彭宇案判决之疑点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