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2024-05-20

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9篇)

篇1: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1.一位母亲为失去了一只手的儿子买到了一只羊皮手套。(或“女店主将一只羊皮手套卖给了一对母子”)(意对即可。)

2.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意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意对即可。选择一处回答,例:文章开头写女店主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为自己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主要是为下文女店主发现那儿子只有一只手受到震惊并主动卖出一只手套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结尾写女店主卖出一只手套后端详自己健康而修长的双手,表现了女店主富有同情心,点明了文章中心。(意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可结合文章结尾就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获得极大满足,体现做人价值发表看法,也可从其他方面谈,一定要有理有据。视观点及理由、语言表述按4、3、2、1四个等级给分,只要做答,即给1分。)

篇2: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的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的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的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的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块钱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母亲固执的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的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外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 。

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迈出店门的那一瞬,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的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为行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选自《青少年文汇》第二期,作者,曾有情)

14、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联系全文,请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16、文中多次写到女店主的手,请选择一处用浪线划出。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你怎样看待文中女店主的行为?请作简要评价。(4分)

答案:

14、一位母亲为失去了一只手的儿子买到了一只羊皮手套。(或女店主将一只羊皮手套卖给了一对母子)(3分,意对即可。)

15、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3分,意对即可。)

16、不设统一答案。(3分,意对即可。选择一处回答即可。例:文章开头写女店主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为自己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主要是为下文女店主发现那儿子只有一只手受到震惊并主动卖出一只手套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结尾写女店主卖出一只手套后端详自己健康而修长的双手,表现了女店主的富有同情心,点明了文章中心。(3分,意对即可。)

篇3:《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2.第一,大刘是一个十足的赌徒。他嗜赌成性,输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最惨的一次,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从此,人送外号“刘一裤”。

第二,大刘曾经很能干,能吃苦。夏天种地,冬天去货场给别人装货,日积月累,存了一些积蓄。

第三,大刘有过自责与愧疚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女人的举动,深深地内疚起来。这么多年,女人一直跟着自己吃苦受罪,却从没有半点怨言。

第四,大刘能够改过自新。大刘用这最后一笔没有下注的钱,买了个三轮车,给别人送货,慢慢地,日子重新走上了正轨。

3.内容,这一段对油画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旨:这一段描写看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不大,而实际上却正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何赌博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油画的内容与眼前的景象很相像,所以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

艺术:这一段是插叙,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也为文章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文的展开做了一定的铺垫。

篇4: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2.喃喃 叹息

3.走下

4.理智与疯狂的较量

5.荒唐怀荒唐的较量

6.善良制服不了荒唐。理智驾驭不了荒唐。只有荒唐才能降服荒唐

篇5:生态文明说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6.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 C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项是讲“生态文明”范畴。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 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 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 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2.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 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 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 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篇6: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大约

(2)深

(3)停留

(4)跟随

2、(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篇7:《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2.(1)“我”用种种借口“抢劫”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钱。(2)暗示反动统治之所以能维持,正是因为人们不反抗。

3.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有权者利用劳动人民的善良、软弱为所欲为的现实,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罪恶。

篇8:一只手套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

2.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3.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4. 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 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6.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体验·探究】

六.《爸爸的花落了》课内语段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 结合英子的成长历程,谈谈你从中领悟到些什么?

2. 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成长有什么体验?

参考答案:

五.1.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又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爸爸爱花、毕业典礼。 3.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为“我”的成长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4.①父亲叮嘱②赖学被打③父亲爱花 5.前呼后应。“花”在文中有象征意义:花儿开得旺,爸爸身体健康;花儿落了,爸爸离开人世。 6.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和深深的眷念之情。

篇9:《一只手套》阅读答案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女店主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文中画线句,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4分)

3.这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展现了哪些人情美。(7分)

上一篇: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通知下一篇: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班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