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峡小记写景散文

2024-04-13

游峡小记写景散文(精选6篇)

篇1:游峡小记写景散文

游峡小记写景散文

传闻九龙峡谷幽峡奇、风景如画。趁周末,游峡去。周六一大早就和同事出发,车行途中远望群山,连绵起伏,莽莽苍苍。一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终于到达。

走进景区大门内,有一张大大的游览图给我们指引方向,不用导游,这里有那么美的自然风景,只要带上领略风景的心情就足够了。

沿坡而上,只看到光秃秃的山头,不禁有点失望,再往前走,路左面有一片小水沟,大人毫不在意,却引起了两个孩子的兴趣,因为石头旁边有好多小蝌蚪。他们跑下山路,不管石板光滑,弯腰抓蝌蚪,可气的是他们把纯净水倒掉做容器。没办法,出来就是为了孩子高兴,只好听任他们了。

知情人看我们在此停留,劝我们继续前行,景色还在上面,这里不过是进山而已。这句话更激发了我们的兴致,可孩子们不走,在儿子抓到一个蝌蚪,并将鞋子弄湿后,终于听从了我们的劝说。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老龙潭,它由飞龙泻玉等几个景点组成,上到顶上看的确是一条巨龙从天而降,直入潭中饮水。最难忘的是巨龙给人的震撼,虽盘踞沙地,却昂首张口,大有喷云吐雾之势。我爬上龙的脊背,感受龙的豪迈,本应是盘踞于碧水深潭,因为春季干旱,不得不委屈了老龙,它只能从口中垂下淅淅沥沥的涎液。

绕过老龙潭,拾级而上,抬头看看一眼望不到顶的台阶,低下头、沉住气、揣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期冀,又拐了几次弯,爬了几道不断上下起伏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大峡谷,有蛟龙峡、卧龙湾、蜻龙峡、火龙峡等。其中,蜻龙峡水流湍急,来势迅猛,真是银花四溅,好不壮观!

有山有水,景越发灵秀,苍翠的高山配以叮咚的泉水,那一种静谧,确是心灵的洗礼。

在去原始森林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走台阶,而是顺着前人爬过的.痕迹,向上攀登。同伴们走在前面,后面的游人还未赶上,我坐在古树下,任山风吹过脸庞,任心儿自由飞翔,惬意之怀,无与伦比。

对面的群山,在蒙蒙的雾气中,仿佛是水中的倒影,却苍翠、邃远。站在高山之颠,向下眺望,人,车,一切事物都变得渺小,在大自然面前,谁还有资格炫耀自己呢?

太阳已西下,回家的路途还远,在同伴的催促下,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大山。

如今,回首青山,梦里依稀常在!

篇2:游峡小记写景散文

最近两周来,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人变的懒散了很多,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活动,就那么呆呆的打发着时间。上周受人之邀当陪游,于是周五联系好旅游社报团交钱,周六便带着她和她的孩子踏上了通向白云山的旅途。车刚开出洛阳市区,疼痛便找上我了,已经在途中了,只能祈求老天保佑让疼痛快离开,在疼痛和焦虑中浑浑的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是三小时后了,不错疼走了,心情好了很多。也到了目的地了。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匆匆吃过午餐便向第一个景点出发。

旅游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这次却没有预期的那种兴奋,可能和身体不适有关吧。但也领略了大山的胸怀。我们坐上景区的专车以时速40的速度向大山深处行驶,路的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刚开始还没感觉山路的崎岖,慢慢车子以30度的仰角向前,紧接着一个急弯,瞬间人有飘一样的感觉,还没等稳下神,就进入第二个急弯,在一片惊呼声中,汽车又拐弯了,司机那娴熟的车技给我们在坐的一个又一个惊呼,看着车前,让你根本找不到车有平衡的时候,同车的一个五岁小孩子对她妈说“我的心痒痒”,同行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在一声嘀嘀的喇叭声后,是一声声的尖叫,我们像锅里的炒豆一样,颠簸在这惊险的山路上。沿途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停的向我们身后跑去,但感觉更多的却是心跳的加速,和飞一般的刺激!

行程的第一个景点是九龙瀑布,在没看到它之前,在心里有很多种的想像,它应该是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为了一睹它的芳颜,我们急不可耐的踏着一个个石阶向下走,一棵棵大树为我们遮阴,热浪化为一丝丝的清凉沁人心脾,远处的山峰也是碧绿碧绿的,一个山峰连着另一个山峰,像一个个卫兵守卫着这里的一切。急于看到瀑布的真面目,目不斜视的踩着一个个下山的石阶,穿过三个曲曲弯弯的山洞,山风沿着山洞穿过,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但因看瀑布心切,也没挽留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很小心翼翼的走过了一条颤颤危危的吊桥,下了无数的台阶,再多走一个就会扑通一下倒在地上的时侯,九龙瀑布终于露脸了。第一眼看到瀑布顿时把我惊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和想像的`相差甚远,即没有飞流直下的状举,也没有瀑布该有的哗哗响声,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呀!喜的是看到瀑布的真面目了,忧的是九条龙八条都不在家,可能是年轻的小龙都去南方喜戏了吧,就剩一条老龙在家悠闲的吐着水珠守护着仅有的风景,山风偶尔的来问候下老龙,调皮的吹起它那一丝白白的胡须,给这幽静的山谷带来一份柔柔的美。虽然没有看到水的狂野,但也看到了如少女长发般的那种淑女的美,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第二个景点就是玉皇峰,传说有四千多个台阶,最险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并且还要手脚并用。带着对它险的好奇,也带着一份不到山顶非好汉的信心,主攻玉皇峰。上午9点09分踏上了通往玉皇峰的第一个台阶。因为树木比较茂密,山脚下光线还有些昏暗,但山峰上却是阳光明媚,葱郁的树木在阳光下显的那么的绿,像给大山披了一件绿色绒毯。重重叠叠的高山,在向我们展示着它那突兀的脊背,蓝天下,一丝白云轻轻的绕过它的山腰,那翠绿欲滴的山显的更加的美丽,这么美妙的水墨画,看得让你忘了呼吸!在这如画的景色中前进,呼吸着比城市高几倍的氧气,不知是人醉了,还是心醉了,脚步变轻了很多,没感觉到怎么吃力就爬到了峰顶,站在极顶向四周眺望,有一种“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感觉。远处连绵的山峰错综的耸立着,就像一个个喝醉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悍然入睡,调皮的白云时儿穿梭在他们的头顶,时儿给他们系个腰带,望着那洁白的云,情不自禁的伸出双手,和白云来个拥抱。

篇3:熊召政散文集《中国小记》出版

中国海关出版社日前透露, 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最新散文集《中国小记》已由该社出版。该书收录了熊召政的50多篇散文作品。这些散文多为熊召政近些年在各地的游历之笔, 落墨处是自然风物、历史人文, 着力点却是风物、历史、人情所引发的思考。熊召政说, 创作完《张居正》至今, 他极少写诗, 更没有写小说, 而是以写散文和随笔为主, 其散文创作受到了恩师徐迟的影响。他说, 徐迟曾经试着改《前赤壁赋》, 试了多年, 一个字也改不动。“迟老对我说‘一个孩子也得十月怀胎, 文章就是你的孩子, 要养, 要优生优育。文章只有短小了, 才可能成为珍珠, 成为钻石。’”熊召政说, 以前认为“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指物我相融的妙境。“分析了《前赤壁赋》才悟到, 这‘满’和‘溢’, 是指情感的饱满度和喷发的状态, 并非文字的宣泄和语言的狂欢。至此, 我开始注重短文的写作。” (舒坦摘编)

篇4:写景散文语言美训练

关键词:写景散文 词语 句子 篇章 训练 语言美

中国是一个诗文的国度,洗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方神韵。“得作文者,得中考”近几年随着中考对写作能力方面的考查,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记叙、议论技巧训练,写景散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視野。纵然我们身边有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经典美文大有凤毛麟角般“绝迹江湖”,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是中考重点,教师也不会花精力去教授。

我教学的河大版教材180篇课文中,只九篇写景散文,数量上少得可怜,除了《春》、《济南的冬天》、《清塘荷韵》、《紫藤萝瀑布》是经典传统篇目外,其他五篇全属于学生自读内容。写景散文坐上了作文训练的“冷板凳”。可一篇优美的散文会使人如啜香茗,满口生香,所以我努力教学生写美写景散文。我把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词语训练

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使语言生动起来。优美的语言似一泓清泉,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指導学生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语言美。那什么样的词才有表现力呢?

例:1、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

2、春风吹着我的脸。

3、我看着他。

这三个句子中“走”“吹”“看着”是学生习作中的常用词语,读来平淡无味。为了使句子鲜活起来,我要求学生做更换词语训练。

改:走——漫步、徜徉、徘徊、飞奔;吹——亲吻、轻拂、抚摸;看着——凝望、注視。

显然学生换用的词语使句子生动形象。为什么换上的词语能够使句子变美?师引导探究:漫步、徜徉、徘徊、飞奔能反映出“走”的人的心情及精神状态;亲吻、轻拂、抚摸能描写出风的大少及人的感受;凝望、注視能表现出“看”的时间的长短。这些词语能描摹出人或物的状态,使读者能闻其声感其形,所以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使句子华美。

二、句子训练

以宗璞《紫藤萝瀑布》为例,体会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活泼靓丽的效果。

例: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这两个句子之所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1写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动态美;句2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活泼可爱的情态。据此我设计了改句训练:

例:1.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秋风吹得树叶沙沙地响。

2.菊花伫立在风中,任风吹打。

成果展示:句1.我徜徉在林间幽静的小路上,秋风亲吻着树叶,飒飒摇响,像演奏着一曲华美的乐章。运用拟人、比喻描写出风的轻柔,叶的声响及我的心情;句2菊花瘦弱的身躯在风中左右摇曳,向人们绽放着她生命的坚强。运用拟人写出了菊的品质。

修辞使语言富有文采,字字珠玑,让人读来满口生香。比喻、拟人能写出语言的形象美;排比、对偶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富有节奏感,表现出语言的激情美;引用诗文会增加句子丰富的文化底蕴;夸张的运用强调出景物的主要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篇章训练

以“——最美”为题让学生描绘身边的美景,做片断训练,我把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自由评改:

原文:黄昏最美

①天空中太阳已经走到了偏西方。②太阳显得非常红,甚至把周围的云彩也染红了。③一排大雁从远方飞过,就像在红色的纸上勾勒出几道细线。④太阳就要下山了,看到农民们在田野里回来的身影。⑤黄昏也是母亲呼唤孩子的时候。⑥这就是我所看见的黄昏。

评:①③运用了修辞,但美感不足;④⑤⑥语句不流畅。

改:①秋未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选择了体现时间的词语,并点题;②太阳已经羞红了脸,她的腼腆也感染了周围的云彩。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夕阳的色彩;③一排大雁从天际划过,在红色的底稿上勾勒出一道“人”字形的细线。“天际”突出其远,“划过”由于远而看不清飞的动作,“底稿”比“纸”更生动,运用比喻增加了景物的形象性,增加了语言的美感。④太阳躲在山腰,归家的人儿加快匆忙的脚步。运用拟人写出太阳下山的速度;⑤夕阳下,母亲急切的呼唤。“急切”一词突出人物的情态;⑥多么温情的黄昏!以抒情结尾画龙点睛。

改文不但写出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还充分传递出作者情意。勾出一幅包含情韵的画面,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感人心魄,传达美感。

通过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的训练,定能激起涟漪点点,点燃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我相信他一定能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写出令人惊叹的丽句华章!

篇5:高中写景散文的阅读

【关键词】写景 情感 意境

如何教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写景散文呢?简言之:察形、观色、辨声,心驰神往于文章的意境之中。

一、追摄画面,拓展空间,建构形象

具体形象是作品意义、作者情感的载体。散文更是离不开具体形象,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散文,没有对形象的强烈感受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散文鉴赏。因此,阅读写景散文首先就要通过文字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再现或重建,也就是“察形”、“建形”。

写景散文,最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叙写,构成一个个画面。而画面又往往出现两种不同状况: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因而,察形、建形要区分开静态与动态,又要对比静态与动态,建构的形象应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总之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比如人教版《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片断:无边无际的沙漠,平坦、茫茫一片;中午阳光从上空直射,沙漠出现单纯、强烈的反光,热而寂静。引导学生通过以上重点文句进行空间想象,建构起一幅静态的平面图。继而往下阅读:先是第一个黑点,继而成线、成队,渐近,响起铃铛柔声,最后出现昂首阔步前进的方阵,耀眼的猩红大旗。由此文句又建构成动态的形象。通过想象建构成一静一动的形象,对形象进行体味、揣摩。静态形象表现出单调、平板;而动态形象则表现出盎然生机。只要建构成形象,说明读者的心神已经驰往于作品之中,再通过“仰”、“窥”、“望”对形象作多方面的扫描,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把握它的形体和神采,就更能切入作品的艺术美之中。

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议论更是文章的非凡之处。对“风景”描述之后,文章有多处不可或缺、情真意切、见解独特、耐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议论和抒情。“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那便是真正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其字字珠玑,句句千钧,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真乃神来之笔。本文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发见解,赞扬了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是自然的主宰”,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填补了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直抒胸臆、意蕴无穷,感情真挚,对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和崇高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赞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可见,通过形象的构建,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味、揣摩,从而感受美,悟出“神”。反复训练形象的构建与感受,最终达到培养起学生对散文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观色彩,察情感

色彩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感情语汇,艺术家常常是因色生情,随情赋彩。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与客观景色往往融为一体,因此作品中的色彩即是作者心境的表现,透过其色彩就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

如《绿》《荷塘月色》同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作品,但作品中的色彩不一。前者,浓墨重彩绘出绿色:岩面与草丛透出油油的绿意,而梅雨潭水的绿更是使作者惊诧,不惜笔墨多方描绘,全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后者,轻描淡写地绘出“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景色:月光是淡淡的,小路是幽僻的,荷塘笼罩于月色之下,树色阴阴的,远山只有大意,路灯没精打彩的。淡淡的景,淡淡的色。

前后两相对照,透出作者的不同心境:前者反映作者热爱生命、勇于进取的激情;后者交融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是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可见,色彩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折射。抓住对色彩的特征的剖析,往往就能切入作者或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一般来说,色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暖色,一为冷色。暖色通常包括红色、绿色;冷色主要指蓝色、黑色。暖色包含的情感或形成的氛围通常是热烈、生机盎然;而冷色则通常是庄严肃穆、悲哀忧愁的象征。把握冷暖色的不同含义、情感,是我们从色彩中去分析作品情感的基础。

三、辨声音,听心曲

“言为心声”表明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反映,而写景散文中的声音也同样是作者心曲或心理感受的表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先生明明身处夏夜热闹的环境之中,为何却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呢”?这里,朱先生正是通过蝉声、蛙声透出的自然之物的欢愉反衬出自身的孤寂、内心的忧愁。“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的折射。”全文通过这一处的声音将自己的内心情绪重重地点化而出,令读者之心为之一颤,随即沉入深深的悲哀之中。

古人有詩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声音以闹衬静,也是写景散文中的一个重点。其实,这声音之中又何止于此?细听就感受到了声音之中还饱含有作者那深深的悲凉、孤独与冷落之情感。

相对于“形”、“色”而言,“声”在写景散文中所占份量要少些,但也是鉴赏写景散文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同样也透出作者的心曲。

篇6:写景散文的“美”教法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无须教者讲述,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两位女生读);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全班女生读);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全班男生读);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仿佛梦幻一般,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波光掠影,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云雾缠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和她独处高山之巅,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押韵),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押韵)。”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比喻、对偶);天池景色美如画,声名远播遍华夏(比喻、押韵)。”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总之,一篇美文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任选以上的几个环节设计教案,以“美”贯穿始终,紧扣“美”字,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和启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游峡小记写景散文】相关文章:

菜园小记散文05-06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04-20

丰家沟春游小记散文04-22

文稿小记05-01

医院实习小记05-23

山间小记诗歌04-09

半年小记+总结04-16

考试小记作文05-07

竞选小记者05-23

漫步小记高中作文05-27

上一篇:网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