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责任人制度

2024-05-10

医疗废物责任人制度(精选8篇)

篇1:医疗废物责任人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一)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

为了加强全院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院长

副组长:XXX副院长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职责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3、指导、督促本单位各医疗废物产生地的医疗废物处置、集中收集情况,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跟踪,每季至少组织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目标考核。

4、负责本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5、定期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医疗废物处理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6、及时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1、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2、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3、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5、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关资料保存至少3年以上,更换管理人员时有交接手续。

6、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篇2:医疗废物责任人制度

1、医疗废物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医院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分管院感的主要负责人为部门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监查考核,确保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3、各科负责人、护士长或指定负责人为科室责任人,负责落实并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履行工作职责,预防、控制和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并对意外发生能作出应急反应。

4、医、护、药、技、员、工等均为医疗废物管理的执行者、维护者。自觉依法执行和维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各项相关管理制度。违规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篇3:完善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探究

一、《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损害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二元化法律适用。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前, 关于医疗损害责任可适用的法律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既包括法律、司法解释也包括行政法规。适用哪个没有统一规定, 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 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律的适用呈“二元化”的发展趋势, 有损法律的尊严, 使案件的处理更加复杂, 更使医疗侵权纠纷的裁判不公。

2. 医疗损害责任概念不统一。

在《侵权责任法》统一适用医疗损害责任这一概念之前, 医疗侵权行为使用的概念主要包括: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将医疗侵权行为称为医疗事故和医疗事故责任;《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采医疗侵权纠纷的新概念;2008年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的规定》中采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纠纷”。

二、《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改进

1.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

医疗损害责任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 举证责任由患方承担。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做了系统全面的规定。第54条规定对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第58条列举了三种情况对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第59条规定医疗产品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对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特别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种区分条件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既能够保护患者的权益, 又能够保护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权益, 符合国际上的习惯用法。

2. 医疗损害赔偿范围的统一。

以前在司法实践中将医疗侵权行为区分为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的医疗侵权, 医疗机构在承担这两类不同责任赔偿时, 经常出现在同一地区, 损害类似, 承担的责任形式不同, 赔偿金额相差巨大的怪状, 二元化赔偿标准成为司法实践中面临的较大难题。《侵权责任法》总则第16条采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来确定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损害赔偿标准二元化混乱局面, 保障了患者的人格平等权利。

3. 医疗损害责任类型的界定。

为理清医疗损害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侵权责任法》着眼全部医疗侵权行为, 将医疗事故责任并入医疗损害责任中。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 或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有无过失, 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 应当承担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将归责原则作为划分不同损害责任标准, 把医疗损害责任区别为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产品损害责任。这对司法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对平衡医患双方利益有跨越式发展。

三、《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 举证责任缓和制度缺失及其构建。

《侵权责任法》对不同类型损害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 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由受害方举证证明因果关系、医疗机构的过错、受到的损害。如果受害患者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存在法定情形, 亦推定医疗过失。如果患者不能证明推定的过错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那医疗机构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也无需承担医疗损害责任。该规定并未减轻患者举证责任。医疗损害有其特殊情形, 即受害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在医疗资讯掌握上存在严重不对称, 第58条规定了推定情形, 由患者承担较重举证责任, 其举证证明医方有过错十分困难, 在医疗争议中处被动地位。为保障医患双方在诉讼中的利益平衡, 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制度有利于减轻受害者在诉讼中举证的不利处境。一般情况下患者能够证明自己的损害与诊疗行为有因果关系的, 大多数情况不是那些医疗技术损害责任, 而是医疗伦理损害责任。举证责任缓和并不是完全举证责任倒置, 而是有条件举证责任倒置, 或者说举证责任转移、转换。采用此种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 在特殊情况下就可减轻受害者证明责任。

2.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当发生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时, 当事人可选择根据《条例》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也可选择申请医疗过错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是由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医疗过错鉴定是由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双轨制鉴定在审判实践中存在很大弊端, 两种性质相同的鉴定, 不同机构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 使法院工作陷于被动, 《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未做出统一规定。明确统一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司法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建议包括:第一, 统一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性质;第二, 确定医疗损害鉴定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第三, 明确专家鉴定的结果对于医疗事故诉讼的作用;第四, 确定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3. 医疗产品责任中医疗机构的责任问题及其完善。

《侵权责任法》第59条中规定医疗产品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不真正连带责任。《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生产者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销售者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若患者只根据医疗机构使用的产品不合格就要求其承担责任是显失公平的。让并非生产者的医疗机构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 不利于医疗机构发展, 医疗机构承担的赔偿费用来源于患者, 结果是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第59条虽然还规定了患者可向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 但患者一般会寻求便利减少麻烦而不会选择向他们赔偿, 通常会直接要求医疗机构赔偿, 在医疗机构无法向真正侵权者追偿情况下, 对医疗机构的经营十分不利。《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应是为了保护受害患者利益同时兼顾医疗机构合法权益, 但若将医疗机构与生产者放在同一处境, 将会对医疗机构在用药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应依照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对此进行完善, 对生产者和销售者采不同归责原则, 区分过错与无过错责任。即当医疗机构是医疗产品生产者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责任。若医疗机构是产品销售者, 受害者可向销售者请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 没有过错的可向生产者追偿。

4. 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标准问题及其完善。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事故责任的赔偿适用《条例》标准, 医疗过错责任的赔偿适用《民法通则》标准。但并未规定医疗损害责任赔偿特殊标准, 也即应按总则规定, 适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但由于医疗损害责任的特殊性, 适用一般标准通常缺乏公平。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毕竟不似普通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探索性、高风险性, 医疗损害的发生也不会完全由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过错造成, 如患者本身的疾病、体质等都会对损害发生影响。医疗损害的发生一般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在制定完善解决医患纠纷问题的相关法律时, 应适当考虑医疗损害多因一果的特点。应将医疗损害赔偿从一般的全面赔偿原则转为限额赔偿或补偿原则, 以确保医疗机构公益性作用的发挥, 实质上也是对全体患者利益的保护。具体建议:第一, 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必须适用原因力规则, 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将受害患者自身的疾病原因造成的损害结果予以扣除。第二, 应当对医疗损害责任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进行适当限制。第三, 实行损益相抵, 规定受害患者基于受到医疗损害而取得的其他补偿金, 应当从赔偿金中予以扣除。第四, 对于造成残疾的受害患者以及应当给予其他未来的赔偿的, 可以更多地适用定期金赔偿, 而不采取一次性赔偿。

5.“当时的医疗水平”与“过度医疗”的问题及其完善。

《侵权责任法》第57条中规定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时应承担责任。“当时的医疗水平”在该条规定中不明确、不具体, 对地区差异、医疗机构等级差异、医务人员素质水平未作任何区分, 这违反了实事求是精神, 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纠纷处理带来困难, 甚至可能加深医患矛盾。司法解释应当规定, 确定医疗技术过失时必须适当考虑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 综合认定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失, 以全面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利益。《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该条款对规范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机构“过度检查”有一定的意义, 但该条款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 举证责任、有关医疗部门的鉴定、相应的配套细则和部门规章等应该细化。要将此条款落到实处, 还是需要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 确定某个机构来评判是否存在“过度检查”。

参考文献

[1]梁慧星.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N].人民法院报, 2005-05-23 (5) .

[2]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120.

[3]Andrew Grubb edited.Principles of Medical Law[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59.

篇4:死胎儿是“医疗废物”吗

36岁的彩献宝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老家在河南柘城县农村,几年前他和妻子焦霞来到北京打工谋生。因为夫妻两人都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妻子只好打零工,彩献宝则靠着自己的一身力气蹬三轮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2004年秋天,彩献宝的妻子怀孕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每天蹬三轮回家,彩献宝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妻子的肚子上听听孩子的胎动,他一边听一边高兴地说:“嘿嘿,这小子在里面练少林拳呢,准是个儿子!”

彩献宝只等着妻子一朝分娩,抱上孩子回家让父母高兴高兴。可2005年春节刚过,已经怀胎7个月的妻子患上了感冒,两口子都没在意。拖了几天以后焦霞开始发烧,这下愁坏了彩献宝,他知道大医院费用太贵,于是就蹬着三轮车把妻子送到大兴区的一家私人诊所治疗。

让彩献宝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妻子在这个私人诊所里竟然治疗了20天。在治疗期间,妻子逐渐出现了腿肿、脚肿的情况,后来全身也开始浮肿。

更让彩献宝夫妻担心的是,妻子的胎动一天比一天微弱,到2005年2月底,妻子的感冒是痊愈了,但肚子里的孩子却完全没有了声音。每天都趴在妻子的肚子上听孩子胎动的彩献宝再也听不到儿子在练少林拳了。

“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孩子不会胎死腹中吧?”彩献宝一直不敢说出自己的猜测。直到2005年3月4日凌晨2点多,妻子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彩献宝这才连夜把妻子送往北京某医院。

经过北京某医院专家的紧急会诊,结果与彩献宝的料想一样,医生的听诊器里也听不到任何胎动。没办法,先保住妻子要紧,彩献宝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3月4日凌晨3点多,他的妻子剖腹产出一个8斤重的男婴,但青紫色的畸形胎儿全身浮肿,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销毁死胎,孩子成了“医疗废物”

“一定是那个私人诊所有问题,不然这个孩子不可能就这么没了?”彩献宝认定自己的孩子胎死腹中的罪魁祸首是那个私人诊所,但是,要找人家要个说法要有证据啊!

于是,彩献宝开始寻找证据。此时,好心的医生建议他们对胎儿进行尸检。彩献宝连忙问:“尸检能不能查出是不是感冒期间大量用药造成的死亡?”

好心的医生却给了彩献宝夫妇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尸检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查出死胎的病因。彩献宝见医生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怕花冤枉钱,夫妻两人商议后,决定不同意尸检。

医生临走的时候告诉彩献宝夫妇:“如果不同意尸检,医院就按常规进行处理了。”这时候,彩献宝并不明白,医生所说的“按常规进行处理”是怎样处理的。

孩子死后,悲愤的彩献宝立即到北京市大兴区红星派出所报案,准备控告私人诊所非法行医。警方告诉彩献宝说:“要控告非法诊所,必须有医院的死亡证明。你赶紧去医院开证明吧!”

3月7日上午,彩献宝来到北京某医院要求开具孩子的死亡证明。医院按照彩献宝的要求出具了“胎儿为死胎且为多发畸形”的诊断证明。

但是,当彩献宝把死亡证明拿给警方时,警方说证据还不够确凿。

“孩子是从母亲的肚子里取出来的,只要能对孩子进行鉴定,毛病出在哪里肯定能够查出来!”彩献宝赶忙向警方提出给孩子作法医鉴定。随即,红星派出所出具了法医鉴定委托书。

但是,当3月9日彩献宝拿着委托书来到北京某医院,准备为孩子做法医鉴定时,医生却告诉他:“医院已将死胎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了。”

“医疗废弃物?”整整7个月的怀胎,7个月的心血,结果得来的就是这句冰冷的话!彩献宝一下子傻眼了,索赔无望不说,医院凭什么把自己的孩子“处理”了?而且还是当作“医疗废弃物”销毁掉了!

这个欲哭无泪的河南大汉顿时蹲在了地上,他眼泪汪汪地说:“从3月4日生孩子算起,到3月9日仅仅6天,我的孩子还有用啊!你们也明明知道,对孩子的法医鉴定将直接影响我们索赔啊!你们凭什么把我的孩子处理了?”

但是,医院给彩献宝的答复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胎死宫内娩出的死胎应属于病理性医疗废物,应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集中处置,而且这是我国医疗机构长期以来的通行做法。我们曾劝说你们进行尸检,而你们明确表示不进行尸检,也没有表示你们自行处理,我们只好按照常规“处理”了。

状告医院,只为捍卫死胎处置权

在妻子产下死胎后,彩献宝曾经询问过医生可不可以给孩子做司法鉴定,医生当时的回答是“7天之内都可以进行法医鉴定”。彩献宝不明白,为什么医院说话不算数?当彩献宝获知孩子被擅自处理的时候,一气之下拨打了110报警。随后他跑出医院,买回一个录音机偷偷藏在衣服里,再次折返回医院,准备用录音作为证据。

但是医院给彩献宝的回答是:尽管我们说过7天之内都可以进行法医鉴定,但你们夫妇之前从未提出要冷冻死胎,也没提出要医院代为保管。如果要医院保存死胎,需要缴纳费用,也要有一套手续。死胎按医疗废品处理是惯例,死胎不具备任何法律意义,只是病理性医疗废物,不需要按照一般尸体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死胎的父母也没有对死胎的处分权。

“我的孩子我做主。”只有小学文化的彩献宝不了解那么多规定和法律,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孩子的尸体没有被处理掉,一旦查明是私人诊所大量用药导致的死亡,这就是我状告私人诊所的证据。但是,现在证据没有了,那么没有经过我们同意而擅自处理了孩子尸体的医院就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没有证据,私人诊所是告不成了,憋了一肚子委屈的彩献宝决定:状告把自己孩子当作废物处理掉的医院,捍卫死胎的处置权。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受理后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例死胎处置权归属案。

在法庭上,原告彩献宝称,被告未经我同意就把婴儿的尸体给私自处理了,致使我追究私人诊所责任的证据丢失,因此我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7000元、误工费2万元、营养费6000元、交通费100元、通讯费50元,精神抚慰金12000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被告北京某医院辩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死胎应属于病理性医疗废物,应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集中处置,而且这是我国医疗机构长期以来的通行做法。死胎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自然人,家属对自然人遗体享有的权利义务不适用于死胎,我们按规定处理完全合法。

在法庭上,彩献宝当庭出示了自己收集的证据,包括他在3月9日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对话的录音。医院方面在听完录音后表示,死胎已于3月7日被处理。原告方从未提出要冷冻死胎,也没有提出要医院代为保管,却在3月9日突然提出索要死胎。如果要医院保存死胎,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也要有一套手续,这些原告都没有。他们认为,死胎不具备任何法律意义,只是病理性医疗废物,不需要按照一般尸体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连胎盘都不是废物,我八斤重的儿子怎么就成了废物了?我的孩子还有用,他们怎么能说是废物?”在法庭上,彩献宝的情绪十分激动。

双方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质证,法院查明了本案争诉的焦点问题是,医院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有无权利处置原告娩出的死胎。但目前,对死胎如何处置,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尚无明确规定。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死胎不具有法律人格,不享有民事权利,故死胎不属于尸体。但其具有物的属性,死胎应归娩出死胎的产妇所有,产妇享有对死胎的合法处分权。北京某医院未经原告同意,按照医疗废物自行处理死胎,侵犯了原告的知情权,并给原告造成一定的精神痛苦,故北京某医院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考虑到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对死胎的处理尚无明确规定,所以对北京某医院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的数额适当作了考虑。日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判,判决北京某医院给付焦霞精神抚慰金2000元,就其侵权行为以书面形式向焦霞赔礼道歉。

死胎处理,向法律界提出严峻问题

从我国的第一个人体胎盘纠纷官司即浙江省嘉兴市市民冷品伟追讨妻子5年前的胎盘,到现在彩献宝夫妇追究自己死胎的处置权,这些案件向法律界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医疗废弃物”权利是何种属性,究竟应当归属于谁?

在目前,很多医院通常的做法是,死胎一般会先被放置在冰箱里,随后让家属填写一个表格,确定是领走还是交由医院处理。如果需要做病理化验的则送往病理科化验,不需要化验的,未经家属同意也不准擅自处理。根据现有规定,死胎并不属于医疗废物,应当归产妇所有或者产妇夫妇共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认为,这一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死胎的法律属性究竟是什么?应当归属于何方所有?如果认为死胎属于医疗废物,那么医院自行处置就是合法的。如果认为死胎属于物的性质,那么就存在物的支配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本案具有特别的典型意义。

杨教授认为,死胎的所有权归属于产出死胎的产妇:第一,死胎是产妇的身体组成部分,脱离了她的身体,就变成了独立的物。这种物的所有权,由产妇原始取得。第二,产妇与胎儿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如果胎儿出生,产妇就是出生的婴儿的母亲。死胎产出,尽管他没有法律人格,但是他曾经有可能与产妇形成母子的身份关系。第三,按照社会伦理观念,即使是死胎儿,怀孕的孕妇也是他的母亲。

篇5:医院医疗废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配套规章、文件的精神,并结合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特签此责任书。

1、各科护士长是本科的第一责任人,医技科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医疗废物管理指导、督查工作。

2、各科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对《条例》和《办法》有关配套规章、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提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全面、准确地领会、理解和掌握《条例》及有关配套规章、文件的各项规定,增强全体人员对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意识。

3、各科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等工作,并做好登记,坚决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4、各科(临床各科室、病理室、检验科、药局、影像中心等医疗废物产生地)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特别是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瓶、手术中用的一次性吻合器、闭合器、介入手术使用的一次性高值耗材等等)均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中,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盒中,并有医疗废物中文标识,手术室未送病理室的标本、病理室废弃标本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按病理性废物处理。

5、一次性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等感染性废物统一送医疗废物暂存点登记、储存,禁止任何科室或个人私自处理,更不的非法买

卖,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感染管理科,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及处理。

6、特殊的医疗废物的管理:经手术取出的(如骨科等)植入物应

统一毁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后血袋、妇产科引产胎体以及产妇胎盘、手术或尸检后能辨认的人体组织、器官、抗肿瘤药物的药瓶、输液袋、药盒等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取出的植入物及与抗肿瘤药相关的医疗废物。

7、感染疾病科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及输液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8、有关人员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杜绝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按级汇报,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做好登记。

9、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

任何科室或个人转让、买卖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10、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导、督

查、考核工作。

11、若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科室负责人及相

关人员除接受经济处罚外,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各存一份。

医疗废物管理感染管理科科护士长

委员会(主任)史庆贤刘金玲

篇6:医疗废物登记制度

1、各科室保洁工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收集工作,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内,不得随意取出。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并在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外表面粘贴警示标识,标明医疗垃圾产生科室和产生日期。然后填写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登记本并签名。

2、负责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每天2次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集医疗废物,并通过医疗废物专用电梯和专门的路线运送至院医疗废物暂存地点。收集时应核对科室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登记的数量与实物是否一致、是否密封、有无粘贴警示标识等并在交接本上签名。如不符合要求不得转运。

3、院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实行专人负责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要求存放,在医疗废物储存过程应当严防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院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认真与市政府指定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单位”工人进行交接并做好登记,且登记资料需保存3年。

4、严禁回收买卖医疗废物,一旦发现将按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处置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应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严格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减少或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3、在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时应做好职业防护,穿工作服、戴长橡胶手套、穿长筒胶靴、戴口罩、帽子。医疗废物处理完成后立即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4、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过程应当严防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旦泄露应及时更换盛放容器,并对污染区域彻底消毒处理。

5、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及处置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如不慎发生刺伤、擦伤等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根据伤员情况进行预防接种。

6、发生医疗废物职业暴露后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预防性治疗前应留取血样进行相关抗原、抗体的检查,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备案,感染管理科应做好详细的登记工作。

7、从事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受到健康损害。【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

装物或者容器内(附1)。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

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

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

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迎园医院由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置。

②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⑧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嘉定区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④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嘉定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⑤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

⑥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⑦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

【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①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 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②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⑧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区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①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

②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感染管理人员报告。

③实行危险废物转移登记本,嘉定区卫生局指定的迎园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保存时间为五年。

④建立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一月份向环保局报送上一产生的医疗废物年报表。

【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①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院急救事故小组报告,必要时和区应急联动中心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感染管理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②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

③感染管理人员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④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⑤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⑥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⑦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 0.25 %过氧乙酸擦拭 3 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⑧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 0.1 — 0.2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⑨感染管理科必须向院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写出书面报告交给院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的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科室,(3)医疗废物泄露、散露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万一被医疗废物污染或刺伤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①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②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

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③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④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⑥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⑦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⑧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⑨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定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移交、运送、处置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医疗废物,是指下列废物:

(一)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和其他与医疗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二)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与医疗相关的科研等活动中产生医疗废物的下列单位:

(一)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血液中心、疾病控制中心;

(二)保健、预防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三)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机构;

(四)在相关活动中产生医疗废物的其他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处置

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区公安、城管执法、交通、药品监督、计划生育、农牧、科技、工商、商贸、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卫生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互相告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协作配合有关重大执法活动,互相通报和告知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其他有关决定和需要协同配合的有关事项。

第八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移交、运送、贮存、集中处置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制度,切实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直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集中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体健康安全。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贮存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贮存。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集和贮存医疗废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和收集地点,必须设有分类收集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二)盛装医疗废物必须使用专用包装物和容器,装入医疗废物不得超过包装物和容器容量的四分之三,包装物和容器的封口必须紧实、严密;

(三)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必须对被污染的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四)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必须有警示标识并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必须标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和医疗废物类别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内容;

(五)必须由专人收集和贮存并有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分类贮存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分类贮存医疗废物:

(一)建立固定的分散收集地点和暂时集中贮存地点,配置必须的贮存设施和设备;

(二)分散收集地点和暂时集中贮存地点与其他医疗和生活设施相隔离,贮存设施和设备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三)对贮存设施和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消毒和清洁,医疗废物移交后立即对贮存地点、设施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

(五)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移交和运送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内部移交和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由专人负责,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每个工作班次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在本班次内移交给分散收集地点;分散收集地点收集的医疗废物,必须在本工作日内运送至暂时集中贮存地点;

(三)包装物和容器及其标识、标签和封口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四)必须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包装物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或者扩散,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人体;

(五)当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必须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必须有移交和运送记录。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移交和运送医疗废物禁止行为

(一)在分散收集地点和暂时集中贮存地点以外的其他地点倾倒或者堆放医疗废物;

(二)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有可能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或者直接接触人体的其他行为。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的移交和运送

第十七条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将医疗废物统一移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根据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规模及其产生医疗废物的数量,每两天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接收一次医疗废物;但对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急性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和设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在产生的当天进行移交和接收。

移交和接收医疗废物的具体时间,由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书面约定,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接收和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但不得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对不符合包装和标识要求或者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应当要求医疗废物产生单位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盛装达到规定要求。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因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盛装发生争议时,应当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移交、接收和运送医疗废物,实行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由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分别申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采用格式《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交、接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者运送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报批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交、接人员在交、接时共同填写,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医疗废物处置制度】不符合包装规定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不得运送不符合包装规定的下列医疗废物:

(一)无包装的;

(二)仅用专用塑料袋、利器盒密封包装的;

(三)仅用周转箱(桶)盛装而未采用专用包装物分类包装的;

(四)采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或者可能造成散落、泄露的方式包装的。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关于清洗和消毒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和专用工具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一)必须设置专用清洗场所,专用清洗场所必须设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收集和消毒处理设施;

(二)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和专用工具必须在专用清洗场所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运送车辆平时至少每两天整体清洗一次,车厢内壁或外表面被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四)运送车辆每次运送医疗废物后,必须对车厢内壁进行清洗和消毒,喷洒消毒液后至少密封30分钟;

(五)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废物运送专用周转箱,每次运送医疗废物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

(六)未经清洗、消毒并晾干的车辆,不得再次投入使用。

禁止在公用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和专用工具。【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

第二十四条 医疗废物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统一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案,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近期规划和计划;

(二)医疗废物的接收时间和接收方式;

(三)医疗废物的运力状况、运送方式、运送路线和保障措施;

(四)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五)医疗废物的贮存设施、贮存方式、贮存期限和保障措施;

(六)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设备、处置方式和保障措施;

(七)医疗废物的运送、贮存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八)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在本单位的出入口和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处,设置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要求的警示标志,并在划定的边界设置隔离围护设施,防止无关人员和动物进入。【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实行集中焚烧注意事项

医疗废物实行集中焚烧处置的,必须使用医疗废物焚烧炉,焚烧炉的处理能力和其他条件必须符合《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规定的标准和相关的职业及安全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有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不被损坏的自动投料装置;

(二)设有温度自动控制及超温安全保护装置;

(三)设有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系统的数据传输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信息管理系统通讯协议;

(四)设有确保医疗废物不能绕过正常焚烧程序的控制系统。

医疗废物经焚烧处置后产生的最终残余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篇7:医疗废物制度

一、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由我中心医疗废物终末处置“邯郸市城宜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专人专车分类收集并进行交接登记后运送至我市指定的医疗垃圾终末无害处理地集中处置。

二、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邯郸市嘉宜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专人专车收集并进行交接登记后运送至我市指定的医疗垃圾终末无害处理地集中处置。

四、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邯郸市城宜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专人专车收集并进行交接登记后运送至我市指定的医疗垃圾终末无害处理地集中处置。

五、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记录。

六、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七、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罚款5000元。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

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工作制度

一、每天由医疗废物运送人员下午17:00点将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由产生地运送至暂存地点;

二、每天每次回收的医疗垃圾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可以不回收;

三、回收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四、回收过程中包装物或容器外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或泄漏时,增加一层包装袋;

五、每次到科室里回收时,回收物数量和登记是否符合,应进行监督检查;

六、医疗废物运送至处置地点后应与处置人员一起对回收数量和登记进行核对,核对后签字。不能出现丢失、转让、买卖现象存在,如出现上述现象,根据“条例”进行处罚;

七、医疗废物回收登记保存3年,资料不得丢失;

八、每天回收工作结束后,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洗或消毒。医疗废物暂存点制度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运送车辆的出入。

二、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有严密的封闭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避免阳光照射,并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应通水,设有水池、地漏等设施,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应便于冲刷、清洗和消毒。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应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五、设专(兼)职人员管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的管理人员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六、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实行日报制度,工作人员应将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情况以月报表的形式上报给监控部门。

七、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医疗废物转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转交出去以后及时对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墙面和地面可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擦或喷洒。

医疗废物相关消毒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二、暂时储存室及区域每周用 0.1-0.2 %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周一次。

三、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 0.25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四、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拖地消毒。

五、医疗废物转运推车及容器每日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六、对医疗废物包装物表面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七、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手消毒用 0.5 %碘伏消毒液或 75 %的酒精擦拭 1 — 3 分钟。

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必须就地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九、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静置一小时后排人污水处理系统。十、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一、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二、在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气和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量。

三、医疗废物采取分类收集原则,配备黑、黄、红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红色袋,装可以直接焚烧放射性和其他特殊废弃物。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塑料袋。所有废弃物都应经消毒后,分别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每日及时处理清空。

四、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出售或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要先进行毁型处理,再消毒,最后集中焚烧或及时深埋。

五、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及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浓液等,要先加1/5量的漂白粉,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六、完整保存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记录,并定期向上报处理报表。

七、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变卖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为规范管理我院的医疗废物,根据2004年6月发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放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标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六、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

七、所有废弃物都应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中,每天下午17:00由专人(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到各科室医疗废物产生地进行收集,并开具医疗废物转运联单,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挪走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如下:

一、医院流程按照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改建扩建。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工作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严格执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范。

三、医务人员工作中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四、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按照医务人员锐器损伤处置流程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规范执行。从事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消毒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七、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进行诊疗、护理、污物处理等各项工作时应按照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操作规范,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

八、凡是新来我院的医、护、技、医疗废物回收人员,须健康查体,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一、各科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

二、使用过的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毁型要求毁型及分类方法分类。

三、每班交接班时认真检查废弃物容器和包装袋是否处于密封状态,是否有启用时间,做到医疗废物在科室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四、每日产生的废物于当日17:00时由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人员到各科室收集,并按要求如实、认真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未按要求进行分类及包装的医疗废物可拒绝收集,并报告至感染科。

五、医疗废物由专人、专用工具、转运线路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垃圾暂存处并登记签字。

六、医疗废物登记簿按要求由感染科保管3年。

七、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及时向感染科报告。感染科将根据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医疗废物暂存地工作制度

一、医疗废物暂存地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应具备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二、应有明确的医疗废物分类标识。

三、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专人用专用转运工具运送到暂存地,并分类放入专用储存箱内,然后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站收集。

四、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48小时。

五、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站来收集时要做好相应的交接登记,包括:运送车辆编号、医疗废物的种类及数量(件数、重量)、日期及交接人员签名。

六、医疗废物不得转让、买卖或进行其他处理,如发现丢失等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科。

七、医疗废物暂存地应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的防护。

篇8:医疗废物责任人制度

在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中, 我科在使用科室原有简单医疗废物标识后, 医疗废物的混装已有下降, 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科室工作人员, 尤其是进修生、实习生及新聘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意识淡薄, 对于医疗废物分类知识了解不够, 从而导致医疗废物存在混装收集现象。主要表现在锐器废物使用后不能严格按要求直接放入专用锐器盒, 而如果与其他废物混合收集后容易对垃圾袋进行破坏造成医疗废物的泄漏;有些临床工作人员对于感染性医疗废物外置不重视, 随意与其它垃圾混放, 或者没有在垃圾袋上标明感染性废物, 致使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超过规定容器的3/4, 仍继续使用, 造成医疗废物外漏。尤其是锐器盒装满后, 保洁人员在收集垃圾时很容易造成针刺伤, 医护人员在处理锐器时也存在针刺伤的风险;另医疗废物中高危废物没有按要求进行灭菌或消毒就直接按感染性废物进行了收集处理, 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危险。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科从2015年1月新增使用细化医疗废物标识牌, 对比原有简单标示, 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9~12月使用科室原有医疗废物标识, 即在医疗废物容器旁以统一深绿色长方形为背景, 分别标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特殊感染性废物、玻璃安培等字样, 其后有双面贴以便粘贴。2015年1~4月增加常见医疗废物标识, 更加细化废物的分类, 以同样方式贴放于医疗废物容器旁。

1.2 方法

(1) 新增标识的制作:新增医疗废物的标识牌仍统一采用醒目深绿色颜色为背景, 统一标有“此垃圾桶请丢以下垃圾”。生活垃圾标识标有如办公用品、擦手纸、各种外包装等的字样, 医疗垃圾分为2个感染性废物、2个损伤性废物和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 其中一个感染性废物标有销毁的输液 (血) 器、空针的字样, 一个感染性废物标有使用过的棉签、纱布、口罩、换药盒、各种引流管等的字样, 损伤性废物其中一个标有玻璃安培的字样, 一个标有针头、备皮刀、刀片等的字样。 (2) 新增标识的应用:所有标识统一贴放于医疗垃圾容器的墙壁上方, 感控护士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培训及强调, 并不定时随机抽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情况, 带教老师严格要求实习生和进修生, 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督促,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次随机抽查中发现, 使用我科原有医疗废物标识, 发生医疗废物混装率为74% (37/50) 。我科在原有医疗废物标识的基础上使用新增标识后, 发生医疗废物混装率为20% (10/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27, P<0.01) 。

3 讨论

医疗废物是一类对人体及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废弃物, 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医疗废物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由于我科室每间隔一段时间会进入一部分进修生、实习生及新聘人员, 他们对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危害性认知不够, 且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医疗垃圾分类不清、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我科医疗废物的混装率高。标识是对所有标识文字或图案的总称, 标识是个体的视觉因素, 规范醒目的标识牌给人警示信息, 使其对此有所反应, 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感官的接触比严格的规章制度及言辞更具有感染[3]。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 不仅可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也对护士起到了警示、提醒作用[4]。以往我科已在原有医疗废物容器旁贴放醒目标识, 并固定容器的位置, 以提醒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混放。感控护士也加强对工作人员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培训及考核, 强化每个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然而, 医疗废物的混装率仍未见下降。因此, 我科再次从2015年1月份开始新增标识, 把常见医疗废物标识贴放在医疗废物容器固定位置的墙壁上, 使工作人员能够把医疗废物对号入座, 轻松处理产生的医疗废物, 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贴放新增的常见医疗废物标识, 当新入一批进修生、实习生、新聘人员时, 带教老师可以直接要他们以标识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每次处理医疗废物时强化他们对医疗废物分类的认识。同时采取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督促的方法, 及时发现医疗废物分类存在的问题,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减少医疗废物混装发生率。由于医疗废物混装率的下降, 工作人员对锐器的合理处理, 职业防护的认识加强, 减少了医护人员、保洁、中央运输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带教老师使用新增的医疗废物标识教导实习生认识医疗废物的分类, 增强了实习生对医疗废物的熟悉程度。这些都在源头上改善了医疗废物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仗势风.医院感染控制中医疗废物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7) :86-86.

[2]高慧.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90-192.

[3]唐红.标识牌在手术室输血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 (2) :93.

上一篇:反邪教、警示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读小王子心得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