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

2024-04-28

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精选7篇)

篇1: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

1)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拉蒂默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4)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格言联壁》

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7)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8)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9)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10)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11)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3)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14)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5)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16)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18)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9) 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20) 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篇2: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

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2.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3.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给你好处。

4.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5.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7.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8.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10.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1.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12.你要是爬山,就爬到底,一跌倒就会跌到深渊里。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14.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5.百败而其志不折。

16.志高不如德高。

17.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18.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1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生命没有完结,生命只有前进。

21.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22.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23.成功最终属于耐心等待得人。

24.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2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2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28.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29.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30.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

31.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32.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3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4.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3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36.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37.一日一钱,旬日十钱。绳锯木断,燎原之火。——班固

38.只要坚持不懈,常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神秘。——杨振宁

39.不要失去信心,只有坚韧不拔,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40.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神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1.失败是块磨刀石。

42.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43.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44.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45.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功

46.欲速而不达。——孔丘《论语》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48.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49.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50.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佚名

51.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52.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53.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54.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55.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56.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弊病。——歌德

57.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58.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标。——司汤达

59.取得成就时坚定不移,要比受到失败时刚强不屈更主要。——拉罗什夫科

60.进锐退速。——孟珂《孟子》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63.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64.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65.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66.经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彦语

6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68.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69.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跟牢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70.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咱们必需信赖,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件的。——居里夫人

71.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迷信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72.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

7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74.“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掉队,纵令失败,但一定可能到达他所向往的目的。——鲁迅

75.点点滴滴的藏,集成了一大仓。——德国谚语

76.只有毅力才会使咱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动摇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77.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7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识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79.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努力及毅力。尽力只有少数人所有,但不屈不挠的毅力则多数人均可实行。——拿破仑

8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81.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格言联壁》

83.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84.斧头虽小,但经历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

85.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86.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87.经历沧桑的人是不会轻易气馁的。

88.成功是一段路程,而非终点,所以只要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便是成功。

89.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篇3: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

1“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提到“自主创新”很容易使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然而,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不认识这一点就不能把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本质, 也难以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内涵十分丰富, 其首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由中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时, 第一次把“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引领全局的首要任务,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精髓。自主创新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 坚持独立自主地掌握中国前途和命运, 坚持按照中国国情选择并且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1 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次阐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 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时, 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总体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那就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国家独立和自主发展, 中国人民必须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政治价值导向。

回顾30年的奋斗历程, 中国在改革与发展问题上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依靠什么力量, 重点照顾谁的利益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尖锐的原则性斗争和战略利益指导下的策略性妥协。我们党在“着眼大局, 突出重点, 兼顾各方, 照应阶段, 抓住机遇, 做好结合”的战略把握上充分体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理念和高超的执政能力。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这个出发点, 可能被全球化的现象模糊了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利益博弈的本质, 就丧失了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的核心价值导向。如果在这个关系全局、涉及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丧失立场, 铸成大错, 那么中国就将“沦为外国的附庸”, 中国人民就将不得不吞下“损害中国利益的苦果”。循着这样的思路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才能够体会和理解党中央把“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阐述和部署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关键”的深意。

1.2 坚持“自主创新”就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时, 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放在首位。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就曾提出:“努力把立足科学发展, 着力自主创新, 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落到实处。”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总要求, 坚持自主创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具有影响全局的特殊地位。通过研究人类的工业化进程, 我们看到, 经历了300年的时间, 世界上大约有10亿人口按照西方的传统方式实现了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众多新兴国家追求民族独立, 竭尽全力试图走上工业化道路。然而, 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发展中大国能够真正完成工业现代化进程。认真研究这个事实可以发现, 尽管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有所不同, 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方式本质上沿袭了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在中国, 无论是办工业、搞农业、发展民主政治, 还是进行各项社会事业, 一些人内心深处的模式和理念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邓小平同志铿锵有力地号召全体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主创新提出的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总战略和总路线。正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 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摆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首位, 起到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精神引领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路的高度概括。

2 坚持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政治战略, 也是经济战略, 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战略, 这些战略思想集中到一点, 就是“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作为一种发展理论, 首先集中于经济发展的研究, 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革命是当代世界变革的基础。因此, 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2.1 从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到自主创新理论

100年前, 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63年, 毛泽东同志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 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 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还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全新事物;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就能大幅度提高工具的效能, 延伸人体机能, 创造新的劳动对象, 从而大大提高人们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附加值。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而且必将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言所阐述的当代社会的一个理论共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使得国际竞争的性质、形式和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主导着新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变革。在经济、科技全球化体系中, 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大股东即使拥有绝对控股地位也难以完全掌握企业经营的主导权、发展的主动权、利益的分配权和未来前途的选择权。邓小平同志1988年就指出:“过去也好, 现在也好, 将来也好,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技术, 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的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对于独立自主地发展科学技术还主要是从政治和军事安全的角度考虑, 那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于创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从经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思考和阐述自主创新的问题, 就成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责任。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 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依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 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基础, 具有相当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 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 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 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才能减少对于技术引进的依赖, 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此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发展了自主创新理论, 系统地论述了自主创新的实质和实现形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 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理论。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的再认识到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 整整经过了30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全部进程的这一理论创新, 凝聚着领袖的心血和全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同时也付出了相当高昂的代价才获得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2.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任何理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认识真理的第一个飞跃, 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接受实践检验的第二个飞跃。从自主创新观点的提出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正是第二个飞跃的起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从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实行两个转变以来, 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坦率地说, 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果不抓紧转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现象, 我们很善于搞经济总量, 但是提高经济质量则异常困难。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中, 实际上已经注意到应当按照新的思路破解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难题, 这集中体现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表述上。分析这一组概念可以发现, 效益、节能、减排、就业都是系统的输出结果, 只有科技是纯粹的系统输入, 也就是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是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这个第一生产力要素来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一系列矛盾。这个道理邓小平在1978年就认识到了, 他说:“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科学技术是引领现代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观点, 其创新在于找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引领经济的切入点和中心环节。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 从2003年—2005年,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 由温家宝总理牵头, 组织数千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集中进行了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这次战略研究的大部分时间是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战略需求, 从而做出解决经济、能源、资源、环境和各个社会发展领域的战略判断, 并提出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正是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国家对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认识有了新的突破。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缓解能源和资源的瓶颈制约,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力气、做更大的努力, 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2005年中央文件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没有的新观点。胡锦涛同志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紧迫的国内发展需要, 我们必须切实改善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政策环境,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战略高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 我们对于自主创新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首先, 利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制造系统进行生产和真正掌握先进技术,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层面的创新;其次, 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成效不大的症结在于我们的经济系统内部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 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主导权和选择权并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正是这种战略博弈高端的失误, 导致我们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经济、政策和财政资源仍然难以真正实现两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进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部署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首位, 既体现了对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坚定继承, 又体现出对自主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主要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及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3 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特色

新中国成立时, 全国只有几十个研究机构, 几千名研究人员, 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50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拥有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科技总体实力已处于发展中大国的前列。

3.1 科学技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布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围绕不同阶段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 据此调整科技布局, 重点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族独立是国家战略的核心。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为“重点发展, 迎头赶上。”满足国防发展需要处于科学技术事业的核心地位, 举全国科技之力拿下“两弹一星”是最具代表性的战略举措。文革结束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最高原则。“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导向。进入21世纪,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战略, 科学技术确立了“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并且按照新的思路加紧调整科技战略布局, 使科学技术完全纳入自主创新的轨道。积50多年之经验, 中国的科学技术从大局谋发展, 集中力量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应当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3.2 科技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革互相促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体制处于快速转型时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强度互动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所产生的创新动力为科技产业的兴起注入了活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出蕴藏于知识分子中间的科技创业和创造潜能, 新兴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对于体制改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这种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快行道, 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跃升期。

目前,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正在进入攻坚阶段, 完善体制环境仍然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重要手段。

3.3 人才资源是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根本

中国与世界各国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强大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高等教育培训系统, 按照国际口径统计, 中国的R&D人员仅次于美国, 排名世界第二位, 按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统计, 中国名列世界第一。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中国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关键是依靠成千上万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低成本、高素质人才, 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当然,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人才竞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科技人才政策时弊提出的发展思路, 为中国可持续的科技人才战略指明了方向。

3.4 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和国际合作为辅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又是一个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 我国的R&D经费仅占世界的4%。“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 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 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我们讲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绝不是闭关锁国, 关起门来搞建设, 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20世纪50年代被迫实行“自力更生”的封闭环境不同, 改革开放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两者在坚持国家的根本利益和自主发展战略上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本质统一性, 但是在实践上具有适合两个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各不相同的丰富内涵。改革开放以来, 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先进生产和制造技术主要得益于技术引进, 而真正能够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基础则主要依靠自主创新, 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技术创新系统是在积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严密的战略技术封锁相互交织的利益博弈中发展的,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国外核心技术转让与合作的边界, 中方技术的任何一次重大突破都成为新一轮技术转移和市场价格狂跌的起点, 而中国核心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领域, 外资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掌控着企业 (产业) 的经营主导权、产品定价权、利润分配权、市场划分权和未来发展的选择权。在产业技术和利益博弈十分激烈的中国有一种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不常见的现象, 凡是外国技术封锁十分严密的产业技术领域, 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就能够发展起来;凡是国外向中国市场开放的产业技术领域, 我国的自主创新就发展缓慢, 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深思。

3.5 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科技发展原则

中国是一个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大国, 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科技的需求旺盛、层次复杂, 然而有效的科技需求严重不足。这样的国情条件与科学技术要求自由探索的一般规律相矛盾。因此,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原则, 从实践的角度看, 贯彻这一原则“难在有所不为, 重在有所作为”。舍与得的辩证法说起来容易, 做到则十分困难。因为在中国这样科技资源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条件下, 战略选择中舍掉的往往不是无关痛痒的局部, 而是可能影响全局的战略利益和重大项目, 这种选择的风险极大, 甚至在正确中包含着错误, 成功中蕴含着失败, 阶段转换与时机的拿捏决定着战略的性质。建国初期以国防科技为中心, 相对损失了科技支撑经济建设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强调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社会、民生领域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核武器投放的导弹发展战略, 强化了火箭与航天技术的发展, 相对损失了航空科技的发展机遇。科技投入的阈值规律决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的效果具有零与无穷大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景, 这就迫使中国的科技决策者只能从更高的战略利益出发,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科技发展方向中, 坚决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方针, 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分出余力, 关照全面。这种根据中国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选择风险极大, 失败的教训很多, 但是总体上保证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资源总量极度匮乏的条件下, 实现了令全世界感到惊奇的快速发展。

3.6 选择符合国情的科技发展策略和技术路径

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处于落后水平, 区域经济、科技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极大, 科技需求层次超级复杂的社会主义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选择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 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策略不拘一格, 各有特色。例如, 中国既要在世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又要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所作为, 还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所有这些战略方向都不能放弃, 但是在高性能与低成本的策略选择上, 中国的自主创新总体上是沿着绝对低成本与相对高性能的技术方向发展, CPU研究就是典型案例。

3.7 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发挥法制与管理创新优势

篇4:关于坚持的经典励志语录

2、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会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美。

3、越苦越要奋斗,越难越要坚持。

4、坚持就是,一旦定下目标,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无论发生什么,你绝对不能够放弃。

5、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6、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就无不是伴随着坚持而取得成功的。

7、其实你什么也不缺,你缺少的只是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

8、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都看不到辉煌。

9、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你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10、只有在痛苦中坚持,才能够在幸福中享受。

11、一旦决定做一件事情,你就得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12、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13、不怕你不够聪明,就怕你不能够坚持。

14、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15、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路,那么从此以后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能成为你放弃的理由。

16、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

17、你的成就,取决于你坚持了多久。

18、一个没有坚持精神的人,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

19、坚持就是在你依然看不到目标,在你依然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依然持续地努力,才叫做坚持!

20、坚持是这样一种力量,在别人放弃的时候,你依然向前走。

拓展:

1、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

2、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3、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希望。

4、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的。

5、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流泪、流汗,可以停下脚步,甚至可以掉头往回走一段,但只要不放弃,就会有看到曙光的那一刻。

6、如果他不去坚持,不去想办法做这件事,而是转头寻找新的目标,他也就很难成功。

7、不管你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不管要去实现这个目标有多么艰难,一旦踏上追寻理想之路,就要有强烈的意愿坚持下去。

8、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9、坚持自己的目标,但并不为急于实现目标而迷茫了自己的心性和态度。

10、只要我一直保持热忱,就不会觉得枯燥。虽然我现在是没有赚到钱,但只要我保持着激情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大家会看到我的商品;可如果我现在就放弃,那我的商品就永远不会卖出去。

11、放弃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在困境中不断坚持下去。

12、命运对每个人都有好有坏,对你残酷时,只要你继续前进,绝不低头地坚持,命运就会对你展开最好的一面。

13、一个人树立目标很容易,坚持这个目标不变是很难的。

14、暂时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利,一时的成功也不表示永远都能一帆风顺;只有坚持理想,坚持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成功。

15、成功是一种坚持的成功,如果没有坚持,即便看起来已经获得的成功也会消失。

16、之所以取得万众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他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17、很多人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这毫无希望的坚持打败。

18、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再扛一会儿,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19、只有先赚到钱,令自己的企业活下去,才能有动力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然一切理想都是空中楼阁,都是空谈。

篇5:关于坚持努力励志的语录

2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8、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29、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继续奋斗,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1、当你将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将永远充满力量。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34、纤夫在河边留下一串脚印,那是跋涉者生活的省略号。

35、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36、不要抱着过去不放,拒绝新的观念和挑战。

3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8、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9、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40、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41、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

42、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

43、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4、富人靠资本赚钱句子大全Www.1juzI.coM/,穷人靠知识致富。

4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46、别人看不起您,很不幸;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幸。

47、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48、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49、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篇6:关于坚持学习的励志名言

2)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3) 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教育论》

4) 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5)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6) 趁年青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青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7) 科学不但能“给青年人以知识,给老年人以快乐”,还能使人惯于劳动和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门捷列夫:《化学基础》

8)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9) 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

10)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11) 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12) 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萧伯纳

13) 我们要象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14)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篇7:有关于坚持励志的语录 关于坚持的励志名言

一、课堂评价标准层次化

坚持分层次评价学生的一个核心要求是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不过对于成绩一直优秀的学生, 我们要适时浇些冷水, 激发他们的斗志。

比如, 学生默写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如果是让学生在黑板上默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讲:1.内容完整, 书写正确;2.格式正确, 字迹优美;3.纵横比较, 进步突出。

如果默写的是成绩一般的学生, 我们主要用第一条标准来评价, 同时对他提出第二条标准的期望。如果默写的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我们主要用第二条标准来评价, 同时根据这个学生的表现适当运用第三条标准对他进行期望:一是表扬, 如这个同学一贯认真踏实, 以此树立全班学生的学习先进典型;二是批评, 如这阵子该学生有点骄傲;三是不表扬也不批评, 课堂时间宝贵, 不一定非用第三条标准不可。如果默写的是个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们则主要用第一条标准来评价, 肯定他已经默写出的部分, 鼓励他继续努力。

二、课堂评价内容具体化

课堂中的评价要实在具体, 言之有物, 不可假、大、空。我们在课堂中不要对学生进行廉价随意的表扬或批评, 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太好啦”“你真了不起”“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很笼统, 不能客观具体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使学生盲目自信, 不能进一步发扬自己的优点, 及时弥补自己的缺点。

二是任意给学生“穿小鞋”:“你真笨, 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我找不出比这更差的答案”“你上课究竟听没听讲”……这样的批评同样也是比较空洞缥缈的, 没有详细点明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反而侮辱了学生的人格。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具体实在地评价学生学习呢?简单地说是紧扣学习内容, 翔实地分析学生的答案, 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对了, 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让学生心服口服。例如, 让学生诵读《卜算子·咏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学生读完这首词后, 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呢?我们应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学生的朗读情况, 比如:“你朗读字音正确, 节奏和谐, 重音突出, 气势饱满, 读出了中国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当中, “节奏和谐”还可再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词采用23和223节奏型。”这样的评价就取得了引领学生正确学习的效果。

三、课堂评价主体多样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堂评价中, 我们不能让教师成为唯一的评判者, 可以让学生自我和互相评价。人们往往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以为意, 往往不会去研究它, 更不会深入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学因素。其实,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有成效。比如, 做好学生互评工作, 评价别人, 首先要有个评价标准。而这个评价标准其实就是某次学习活动的目标, 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评价标准,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实质。所以, 在学生互相评价前, 教师要详细地向学生明确评价标准, 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

例如, 我让学生互评作文《我的初中生活》。我只提出三条标准:一选材恰当, 内容不偏题;二是线索明显, 层次清晰;三是事例生动, 主题积极。三条具备者评为甲等作文;具备两条者评为乙等作文;其他为丙等作文。学生所写评语围绕这三个标准分为三段。学生批改后, 我选择一到两篇作文进行讲评, 表扬优点, 指出问题, 最后让评者与作者交流意见, 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提升作文能力。

四、课堂评价目的明确化

现实中课堂评价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功利性因素呢?

一种是课堂评价物质功利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笔者不否认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建议不要经常使用这种奖励法。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奖励, 这跟学习的本意背道而驰。

第二种是课堂评价分数功利化或应试功利化。有的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总是从分数或阅卷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种题目在中考试卷中正常是5分, 你这样答最多得3分……”

那么, 我们如何让课堂评价不偏离目的, 回归评价本质呢?我们要在课堂评价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 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

上一篇:选用酒店管理公司对比下一篇:夸公司的快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