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大讨论提纲

2024-05-24

大学习大讨论提纲(共6篇)

篇1:大学习大讨论提纲

大学习大讨论发言提纲‎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告一段‎落,各级各部门纷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首先,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意义。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已‎被写入党章,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

二是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正确认识我县的教育主题,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靠党的‎英明政策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两基”复查,“‎普九”在我县已得到实‎现,广‎大农村已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科学发把“强化常规管理与‎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主题,‎通过一年的实抓‎实干,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跨越,基础教育的‎根基已‎进一步打牢,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上下‎功夫,因而,局班子成员把今年的主题‎定为“规范化建设与提‎高质量‎年”,这是完全符合我县的教育工作实‎际的,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其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教育工作主题的全‎面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各级各‎部门上半年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各项‎工作也正处于紧要关头‎,同时,‎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部分部门把学习实践活‎动看成了‎为学习而学习,思想僵化。如,前不‎久我到某部门办事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乡镇的几名群众和退休干部前‎来办事,而该部门全体‎职工却在‎会议室里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结果‎学了一早上,几名群众‎就只有在‎那里等了一早上,等到十二点学习结‎束,已是下班的时候了‎,这些群‎众只有到下午再来办事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途径,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搞好服务。今天,大家放‎弃休息,利用周末在这‎里开展大‎讨论,周一开始上班的时候,全体干‎部职工把时间投入到为‎师生办事、‎为学校办事之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想,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工作‎就会稳步推向前进,我‎们的“规范‎化建设与提高质量年”的教育主题‎就会落到实处。再次,‎要紧紧围绕‎教育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两基”迎“国检”已进入紧张‎的冲剌阶段,我们的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但我们不能麻痹大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推‎进素质教育、‎“两基”迎“国检”、规范化管‎理建设、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质量提升、‎教师师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安全等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不光要问自己做了‎没有‎?而且要多问自己做得怎么样了‎?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及时整改完善‎,我们才能够取‎得新的胜利,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2:大学习大讨论提纲

内容:开展以“学讲话 讲诚信 懂规矩 守纪律 鼓士气”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专题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自觉性,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学校党支部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以下简称 “大学习大讨论”),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下是省委的通知要求,县下发给你们。希望按照省委的要求,对照本职工作,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学习。

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以“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三严三实”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使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成为鲜明的文化取向、价值导向和社会风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在全省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树立辽宁崭新形象,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谱写好中国梦的辽宁新篇章。

《通知》强调,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进一步坚定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为加速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思想保证。

《通知》明确,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为着力点,以鼓舞士气、促进振兴为落脚点,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署安排,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紧紧把握大学习大讨论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讨论解决党员干部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激发促进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

《通知》要求,大学习大讨论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5年7月初到10月底,为期4个月。要重点把握中心组学习、广泛宣讲、集中查摆、研讨交流、整改落实等主要环节。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开门讨论,注重抓好结合,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大学习大讨论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常学常新、常学常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省委将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开展“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

讨论答记者问

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以“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问题回答了辽宁日报记者的提问。

辽宁日报:为什么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

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书记在考察辽宁时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央办公厅赴辽宁考察回访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强调“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担当意识、遵规守纪、党性修养等方面还有差距。省委决定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进一步坚定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为加速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思想保证。

大学习大讨论是深入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全省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有力措施,是凝聚全省上下智慧和力量、努力破解振兴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日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讨论,切实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三严三实”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使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成为鲜明的文化取向、价值导向和社会风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在全省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树立辽宁崭新形象,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谱写好中国梦的辽宁新篇章。

辽宁日报:大学习大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次大学习大讨论,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为着力点,以鼓舞士气、促进振兴为落脚点,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署安排,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研读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重点书目,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深刻把握“新常态”战略判断,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把握“三严三实”要求,领悟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关于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诚信作为立言立德的起码要求,把懂规矩作为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守纪律作为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模范践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把讲话和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践中。

二是重点讨论解决党员干部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正在组织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对照省委常委关于“八个带头、八个自觉”的要求,重点查找党员干部在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三个专题学习研讨中充分体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同时在开展好三个专题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再组织一次“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专题研讨。认真查找不讲诚信、作风不实、存在忽悠等问题,把诚实守信作为立德立言立行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查找不懂规矩、不守规矩的问题,自觉认知规矩、敬畏规矩、遵守规矩,以党章为基本遵循,严格按党内生活制度办事,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认真查找纪律意识不强、自我约束不严的问题,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忠诚维护党的纪律,遵守宪法、法律,牢记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按规则、按制度、按法律行使权力。通过大学习大讨论,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认真对照检查,做到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是有效激发促进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运用学习讨论成果,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大学习大讨论过程成为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过程,转化为真抓实干、共谋振兴的实际行动,激发释放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活力,合力推进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开放驱动,积极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

辽宁日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大学习大讨论作为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5年7月初到10月底,为期4个月。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中心组学习。省委中心组在“三严三实”三次专题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大学习大讨论专题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开展好学习讨论。

广泛宣讲。省委组成大学习大讨论宣讲团,充分发挥五级理论宣讲体系作用,开展“百场宣讲”,推动学习讨论。

集中查摆。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查摆。要将集中查摆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结合起来,在党性分析材料中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见人见事见思想。

研讨交流。紧密围绕重点讨论专题,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社会各阶层开展多层次专题座谈研讨,引导推动学习讨论。开展 “我为振兴献良策”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集中民力民智,共谋振兴发展。

整改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把整改“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的重要内容,一并抓好整改落实。省委将在学习讨论基础上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的实施意见。

辽宁日报:大学习大讨论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一是要加强领导。大学习大讨论在省委领导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摆上重要日程,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同安排推进,一同检查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要开门讨论。要把开门听取意见贯穿大学习大讨论全过程,可采取召开座谈会、调研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听取意见增强大学习大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抓好结合。大学习大讨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注重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四是要营造氛围。要综合运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手段,通过开设专题专栏、访谈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大学习大讨论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讨论情况,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学习讨论的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果。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发挥省内社科、高校等理论界专家学者作用,跟踪研究推出一批评论文章、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为大学习大讨论提供理论支持和导向引领

政治学习:

时间10月21日

篇3:哈佛大学教授怎样组织讨论

一、为什么分析桑德尔的《公正》课

在《中学公共问题教学》 (Teaching Public Issues in the High School) 一书当中, 奥利佛 (Donald W.Oliver) 和谢费 (James P.Shaver) 概括了两种讨论方式, 分别是复述式讨论和苏格拉底式讨论[2]。我认为, 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当娴熟地掌握这两种组织讨论的技巧。

其中, 复述式讨论的特征是教师掌控知识。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掌握了学生将要知道的正确信息, 而学生则要按照教师的期望做出反应。学生的这些反应主要是将个人经验与教师提供的知识联系起来, 或者复述与解释教师提供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个人思考很少。这种讨论可以用来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 特别是看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知识的反应程度。

当讨论的话题富有争议时, 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仅限于用教师提供的知识来复述争议。这时所要应用的讨论方式就是苏格拉底式讨论。在这种讨论中, 教师要求学生在争议问题上选择一种立场, 陈述该立场并且为该立场做辩护。在苏格拉底式讨论中, 重点不在于教师提供的知识, 而在于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谨慎地考虑备选的答案, 使用分析性的概念和策略。至于最终会得到什么立场, 则不是教师的关注点。

根据奥利佛和谢费的实验, 当规定了这两种讨论方式以后, 参与实验的教师的确会表现出十分不同的教学行为模式。也就是说, 只要加以细致的说明, 这两种讨论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我看来, 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第一种讨论方式并不陌生, 难点在于苏格拉底式讨论。

桑德尔的《公正》课, 体现出十分典型的苏格拉底式讨论风格。出色地应用苏格拉底式讨论, 正是桑德尔的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桑德尔的《公正》课也正好为我们说明苏格拉底式讨论提供了典型课例。同时, 这门大学课程在讨论方式这个问题上, 不仅可以为大学课程的授课方式提供范例, 也可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经验。分析《公正》课当中的苏格拉底式讨论, 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桑德尔教学成功的一项秘诀, 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找到秘诀后将之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二、苏格拉底式讨论的步骤

奥利佛和谢费概括了苏格拉底式讨论的主要步骤。根据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要完成的工作, 可以把这些步骤整理成六个方面。对组织讨论的教师来说, 完成这六个方面不是为了引领学生获得某种结论, 而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策略应用。这些步骤为分析《公正》课当中的一些教学行为, 提供了基本的架构。

第一, 呈现案例。教师向学生描述有争议的案例。描述的过程除了教师口述以外, 还可以借用多媒体等手段。案例呈现过后, 教师可针对案例中的相关事实,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以确保学生理解案例中包含的事实要点。

第二, 表达与辩护。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境进行决策。这时, 教师通常会提出“应该做什么”这一类的问题, 提问后邀请几名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起初, 教师只要求这些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并不对这些说理进行问难。随后, 教师开始密集地提问, 在较长时间内聚焦于某一名学生。

第三, 概括立场。教师追问一名学生:如果考虑到有争议案例中呈现的情境, 他会支持何种政策。随后, 要求该学生证明自己的立场。在说明理由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无法正确地表达, 例如只是换个说法重复一遍自己的立场, 并没有真的给出理由。这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表达, 澄清其作为理由的一般化的社会价值。

第四, 凸显矛盾。教师向此前回答问题的学生展示新的类比情境。但是, 这个新的情境说明了争议性案例所包含的另一种价值。在这个类比案例中, 所强调的价值与最初的案例是相反的。这样, 学生此前提供的理由, 不再适用新的案例。至此, 教师要求学生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如果继续维持原有立场, 则要求他处理在类比个案中的价值颠覆;如果改变了最初的决定, 这种立场的负面结果将会被指出来。这可以通过又一个新的类比案例来实现。

第五, 明确矛盾。教师给出的类比案例引发了不一致性的问题, 学生通常不能独立解决。尤其是, 在苏格拉底式讨论中教师不允许学生轻易地转换立场。如果看起来某位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两难, 教师可以考虑把这个类比案例引发的难题转交给另外一位学生, 例如要求新参与者针对案例情境陈述自己的立场并做出辩护。

第六, 策略应用。当学生普遍意识到两难并感受到困扰以后, 教师即暂停讨论。此时, 教师开始向学生展示“如何应对此前下的定义”“如何质疑教师所做的事实假设”“如何建构自己的类比案例来澄清状况”以及“如何精炼自己的立场”等策略。当学生初步学会应用这些策略以后, 完整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就可以暂停了。因为, 学生已经能够采取一个高质量的立场, 即定义清晰、经过检验的立场。

三、《公正》课上的一次苏格拉底式讨论

在《公正》课的第一堂课上, 桑德尔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引出了课程前半段的重要主题, 即道德哲学上的结果论与道义论。这次讨论, 集中体现了上述苏格拉底式讨论的六个步骤。下文将分环节依次呈现出整个讨论环节。在每一环节之后, 做一个简短的说明, 以说明这段教学实录在整个讨论中的位置。

第一环节 (步骤1:呈现案例)

桑德尔: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 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 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突然, 你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 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 因为刹车坏了。你此时极度绝望, 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 他们全都会死——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 直到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 在那尽头只有1名工人在施工。你的方向盘还没坏,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 牺牲1个人来挽救5个人。

这是电车案例的第一个版本。其中包含的争议是牺牲谁。

第二环节 (步骤2—3:表达与辩护, 概括立场)

桑德尔: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换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 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 (投票) 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 (投票) 选择往前开的, 请不要把手放下。只有少数人选择往前开, 绝大多数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说法, 探究一下为什么你们认为这是正确的。先从大多数选择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什么会这样选, 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你来告诉大家。

学生1:我认为, 当可以只牺牲1个人时, 牺牲5个人就不正确。

桑德尔:当可以只牺牲1个人时, 牺牲5个人就不正确。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人吗?都赞同这个理由?你来。

学生2: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 因为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 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人。

桑德尔:这么看来你们的选择和9·11中那些英雄的选择是一样的, 虽然是悲剧, 但牺牲1个人保全5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上侧轨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 那些选择不转弯的。你来。

学生3: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以及极权主义的诡辩相似。为了一个种族能生存下来, 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桑德尔:那换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 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那5个人撞死吗?

学生3:大概会吧。

桑德尔:真的吗?

学生3:理论上是的。

桑德尔:好吧。很有勇气的回答。谢谢。

这是未受问难的意见表达与理由辩护。针对包含争议的电车案例, 学生提供了两派观点, 并分别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表达和辩护的过程中, 桑德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立场, 并不提出质疑。

第三环节 (步骤3—4:概括立场, 凸显矛盾)

桑德尔: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继续坚持刚才的原则, 即“牺牲1人保全5人”。这次你不再是电车司机了, 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一座桥上俯瞰着电车轨道。电车沿着轨道从远处驶来, 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 这5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 你真的爱莫能助, 直到你发现旁边靠桥站着的是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 他就会摔下桥, 正好摔在电车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 但可以救那5个人的性命。现在, 有多少人会选择把那胖子推下桥? (投票) 有多少人不会? (投票) 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

桑德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牺牲1人保全5人”的原则,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第一种情况中大多数人赞同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中都属多数派的人, 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呢?你来。

学生4:我觉得第二个例子涉及一个主动选择的问题。去推一个人, 而那个人原本不涉及这场事故。我们替他做了选择, 让他卷入进来, 而这件事本与他无关。但在第一个例子里, 三方, 司机和两队工人, 已经身在这件麻烦事当中了。

桑德尔:但在侧轨上施工的那名工人, 他并不比那个胖子更愿意牺牲自我, 不是吗?

学生4:对, 但谁让他就在那侧轨上, 所以……

桑德尔:那胖子也已经在桥上啦。如果你愿意, 可以继续说下去。 (学生示意不说了) 好吧, 这是一个难题。你回答得很不错。真地难以抉择。还有谁能为这两种情况中大多数人的不同选择做出合理解释?你来。

学生5:我认为, 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撞死1个还是5个, 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选择, 不管你做出的是哪一个选择, 总得有人被电车撞死, 而他们的死并非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电车已失控, 而你必须在那一瞬间做出选择。反之, 把胖子推下去则是你自己的直接谋杀行为。你的行为是可控的, 而电车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情况略有不同。

桑德尔:很好, 有谁回应?有人要补充吗?刚才那个解释合理吗?

学生6: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因为不论哪种情况你都得选择让谁死。或者是选择转弯, 撞死1名工人——这种转弯就是种有意识的行为;或者是选择把胖子推下去——这同样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不管怎样, 你都是在作选择。

桑德尔:你有话要说吗?

学生5:我不太确定, 情况是这样的, 只是觉得似乎有点不同。真的动手把人推到轨道上让他死的这种行为, 就等于是你亲手杀了他。你用你自己的手推他, 是你在推他。这不同于操控方向盘进而导致了他人死亡…… (学生5自己发现了矛盾, 不好意思) 现在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头了。

桑德尔:不, 你回答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5:安德鲁。

桑德尔: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安德鲁。假设我站在桥上, 胖子就在我旁边。我不用去推他, 假设他踩在一扇活动门上方, 而活动门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来开启, 你会转动方向盘吗?

学生5:出于某种原因, 我觉得这样做似乎错上加错。我是说, 如果是你不小心靠着方向盘导致活动门开启或之类的, 或者是列车飞驰而来时正好可以触发活动门开关, 那我就赞同。

桑德尔:好了, 没关系, 反正就是不对。而在第一种情况下, 这样做就是对的, 是吧?

学生5:换个说法就是, 在第一种情况中, 你是直接涉及其中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中, 你只是旁观者。所以你有权选择是否把胖子推下去, 从而牵涉其中。

桑德尔呈现了新的类比案例, 学生对新案例的说理, 受到了桑德尔以及在场同学的一连串质疑。学生在电车案例第一版中应用的原则与新案例中应用的相互矛盾。桑德尔的工作是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矛盾。一旦学生对矛盾有所体悟, 讨论即宣告暂停。为了凸显矛盾, 桑德尔以“方向盘”和“活动门”替代“亲手去推”, 对电车案例的第二版进行了再改编。

第四环节 (步骤3—4:概括立场, 凸显矛盾)

桑德尔:我们来想象一个不同的情况。这次你是一名急诊室的医生。有一天送来了6个病人, 他们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电车事故。其中5人伤势不算严重, 另外1人受了重伤。你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 来医治这名重伤病人, 但另外5个病人就会死。你也可以选择医治这5人, 但那样的话那名重伤病人就会死。有多少人会选择救那5人? (投票) 作为医生, 有多少人选择救1人? (投票) 极少。我猜理由还是一样, “牺牲1个保全5个”。

桑德尔:现在来考虑一下另外一种情况。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医生。你有5名病人, 每名病人都急需器官移植才能存活, 分别需要心、肺、肾、肝和胰脏。没有器官捐赠者, 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然而, 你突然想起在隔壁病房有个来做体检的健康人, 而且他正在打盹。你可以悄悄地进去, 取出那5个器官。这人会死, 但你能救那另外5人。有多少人会这么做?选择这么做的请举手, 楼上的呢? (投票)

学生7:我会。

桑德尔:真的?小心, 别太靠着那栏杆。有多少人不会? (投票) 很好, 你来, 楼上那位, 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7:其实我想知道是否可以稍微变通一下, 就是选择5个人中最先死的那人, 利用他的器官来救其他4个人。

桑德尔:好了, 先不管这个情况。

桑德尔:这想法很好, 只不过你避开了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哲学问题。

桑德尔呈现了新的类比案例。与前一阶段的讨论类似, 新案例都会挑战“牺牲1人保全5人”的原则。

第五环节 (步骤5—6:明确矛盾, 策略应用)

桑德尔:让我们暂时先不忙讨论这些故事以及争论, 来关注一下这些争论是怎样展开的。某些道德原则已经随着我们讨论的展开, 逐渐浮现出来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道德原则都是怎样的。在讨论中出现的第一条道德原则:正确选择、道德选择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最终结论:“牺牲1人保全5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是结果主义道德推理的一个例子。结果主义道德推理认为, 是否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 取决于你的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但随着讨论的深入, 我们发现在其他情况中, 人们不再对结果主义道德推理那么确定了。当人们开始犹豫是否要推胖子下桥, 或者是否窃取无辜病人的器官时, 他们更倾向于去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 而不是该行为的后果。人们动摇了, 认为杀掉1个无辜的人是绝对错误的, 哪怕是为了拯救5条生命, 至少在每个故事的第二种情况中大家是这样认为的。这表明有第二种绝对主义方式的道德推理。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 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 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与权利, 而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将用以后的几天到几周时间来探讨后果主义与绝对主义道德原则的差别。

在一系列类比案例中凸显出来的矛盾, 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了。至此, 桑德尔的讨论即暂停, 开始邀请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原则。

按照奥利佛和谢费所设计的法理学模式 (jurisprudential model) , 在讨论一些公共问题时我们至少会遇到三大类问题。其一, 定义问题。这是指参与讨论的双方, 还没有对所应用的词语建立共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讨论将会受挫或者缺少成效。极端状况下, 这甚至会影响讨论的必要性。其二, 价值问题。这往往是争议的核心。但是, 价值问题往往会和个人倾向、美学判断相混淆, 而后者是不适宜进行讨论的。其三, 事实问题。在进行价值判断时, 所援引的事实是否准确?事实是否能支持特定的价值判断?这类问题, 在讨论中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应当唤醒对事实问题的重视。基于这些理论见解, 奥利佛和谢费所研究的苏格拉底式讨论, 重点就放在这三大类问题的分析策略上。也就是说, 学生面对包含争议的案例时, 最终选择的立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恰当应用分析策略来获得立场。

在上文的这段教学实录中, 桑德尔应用苏格拉底式讨论, 通过一系列包含价值冲突的情境, 带领学生进行思想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桑德尔并不干预学生选择的立场, 只是在不同阶段明确或质疑他们的说理。讨论过程的重点是, 展示丰富的类比案例, 带领学生应用分析策略。学生要完成讨论, 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 其中就包含了奥利佛和谢费的三大类分析策略。例如:学生要能从具体情境中抽绎出一般价值;学生要能识别不同的价值之间的冲突;学生要能发现或创造价值冲突的情境, 且该情境要与当前案例情境类似;学生要能够找到一般化的立场;学生要能够检验自己立场背后的事实假设。在整个苏格拉底式讨论的过程中, 桑德尔的直接分析工作很少, 学生则越来越善于使用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议论。整个讨论环节由“学生自由地表达意见”, 过渡到“教师与学生的对抗”, 进而走向“师生相互配合的一般基础探究”。这些描述, 都展现了苏格拉底式讨论的特点。众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 并不奇怪。

四、结语

古德 (T h o m a s L.G o o d) 和布洛菲 (Je r e E.Brophy) 在《课堂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 透过教学观察能够提高教学水平[3]。在国外, 对教学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并且, 即使在教师认知研究兴起以后, 它仍然是帮助教师和研究者把握教师的知识、信念、决策根据等内容的重要途径。不难发现, 这里的“教学观察”指的是教育研究中一个有着丰厚研究积淀的领域。这种观察, 不同于日常语言中那种单打独斗、零敲碎打式的“观察”。我们姑且将前者称之为“真观察”, 后者称之为“伪观察”。这样, 所谓“透过教学观察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仅指透过“真观察”而言。由于我们对这种“真观察”并没有多少研究积淀, 所以在当前中国很有必要强调古德和布洛菲的上述观点。

根据这个观点, 我们在观察自己或同行的教学时, 将不止是寻找一些设计的巧妙之处, 或者令人会心一笑的“教学机智”。透过教学观察, 更值得追求的是对教学行为的系统认识和反思。“教学观察”也可以成为一项研究, 这是本文希望展现的一种尝试。通过这次尝试, 我们让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教我们组织讨论。借助这种成果, 我们今后的讨论课可以着重在学生思维策略的发展上, 而不用担心学生“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了。

参考文献

[1]Priel, D.Book Review: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in Context, 2010, 6 (4) .

[2]Oliver, D.W.&J.P.Shaver.Teaching Public Issues in the High School[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6.

篇4:大学习大讨论提纲

为推进“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好、讨论好、贯彻好、落实好,我院在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热烈讨论,确保活动开展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效,注重成果转化,用以指导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确保通过所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司法为民上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切为了群众,打造安民环境

安民心、顺民情,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出发点。针对当前社会转型现状,应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采取有效硬性措施,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在平安建设中,以“大学习、大讨论”为载体,应严格落实“严、关、教、调、快、抓”六字方针,即惩治犯罪分子,突出“严”字,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始终将打击的锋芒对准那些带有黑社会性质、严重危害安全、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而当前刑事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刑事犯罪;提高审判质量,把好“关”字,要有重点地把好“立案关、阅卷关、证据关、责任关、权利关、素质关”6个关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落实“教”字,构建一套公正、客观、符合实际的科学教育及裁判体系,公正裁判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注重“调”字,要有效采取“一个保障、两个借助、三个把握、四个到位”的运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要体现“快”字,积极推行繁简分流、全面加强流程管理、重点提高公开开庭率;参与综合治理,要讲究一个“抓”字,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可能诱发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心里装着群众,拓宽便民渠道

人民法院要通过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组织,高质量要求,从热情服务、文明办案入手,彻底摒弃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群众深恶痛绝的办事作风,大力提倡微笑服务。

人民法院要发挥立案窗口作用,建立便民立案机制,要实行起诉、立案、咨询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诉累,确保一般案件即时审查,复杂案件当日审查。要进一步完善立案、缴费一站式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法院要调整立案庭、收费室的位置,让当事人减少不必的劳作和奔波,要设置阅览查询处和休息区,让群众享受文明、便利的服务。要建立便民导诉机制,设立导诉专栏,制定导诉措施,公布工作流程和制度,提醒当事人诉讼注意事项,更为便利地让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要建立院长、庭长值班制度,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指导,即时办理紧急事项,坚持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来信必复,即时办理和协调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要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不断地通过“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和“下乡巡回法庭”等制度的落实和对涉及老、弱、病、残当事人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等措施,让当事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于疑难信访案件,要实行“专家会诊”制度,对在来信、来访及在审判、执行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重要、疑难问题,由人民法院出面,邀请高校的法学教授和相关部门专家一起进行逐项分析,提出处理意见,跟踪办理情况,并结合案件实际,倡导人文关怀,防止矛盾激化。

凡事想着群众,推进护民力度

护民权、解民忧,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司法为民最终的价值取向,也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主旨。

各级法院要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施行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要从立案、审理、执行三个环节入手,不断拓宽司法救助渠道,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在司法救助措施实施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可适当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对司法救助对象,救助条件,要建立醒目标牌,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人民法院应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凡属于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只要符合减、免、缓交诉讼费条件的,一律依法予以批准。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人民群众才能满意。对无钱委托的当事人,要在争取法律援助的前提下,对司法救助的案件要切实做到统一立案、统一审理、统一执行;优先受理、优先采取保全措施、优先实施救助(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执行费全免)、优先执行;法院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关注到位、审理程序到位、个案监督到位、强制执行措施到位、执行后财物交付到位。对身患疾病,行走不便或交通不便的特困当事人还要实行就地开庭、就地审理、就地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诉累。

工作依靠群众,改变亲民角度

司法为民,根本上是要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人民法院开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克服个别法官干警在司法过程中人为存在冷、横、硬、推诿、扯皮问题。

人民法院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果转化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对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以重点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主,还要进一步开展好“作风强化年、质量提升年”活动,要通过各种活动,拉近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要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法院的工作,就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实践证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是法院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坚强后盾。同时,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使干警进一步增强自觉为民服务、热情为民服务的意识。法院的各级领导要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经常深入办案一线,及时了解审判工作情况,听取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对群众在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答复工作,能现场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做到不拖不瞒,定期予以答复。将服务态度、办事纪律、工作效率等方面内容做出公开承诺。要在廉政建设上,强化监督;在思想作风建设上,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制度建设上,要坚持以制度管人原则。

此外,能否开展好“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人民法院还要大胆地走出“衙门”,向社会“问诊”,让百姓“把脉”。要启动下乡征求、上门征求、会议征求、电话征求、邮政征求、信件征求、传真征求、短信征求等程序,广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做到百分之百登记,百分之百落实,百分之百整改,百分之百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人民法院新形象,才能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度,“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篇5: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于3月份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此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做出的正确决策,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公安巡警队伍,当前,我们正处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瞄准奥运会安全保卫任务对巡警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挑战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契机,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以此来求生存、谋发展、赢地位、树形象,争当排头兵,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攻破的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巡警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推动巡警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发展,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奥运安保的攻坚仗,并切实做好“三基”决胜之年的各项工作,大力提升正规化建设水平和实战能力,充分发挥巡警队伍在“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提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重大部署,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新的突破。要理解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认识转变到与十七大要求相适应的状况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上,就会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就难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就承担不了领导赋予的重任。

其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践,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运用创新的理论即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在创新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从而达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团结奋进的目的。历史一再证明,有碍于思想解放、思想统一的问题首要的是理论问题。一些人之所以有这样那样思想上的迷惘、认识上的迷雾,其深层根源在于理论上的不清醒,即不能用创新精神对待创新理论,不能以创新理论

回答和阐释影响和制约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

第三,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始终坚持创新的理论知识。用创新的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增强寓事于理、以事明理的说服力,需要提高激浊扬清、祛邪扶正的战斗力,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直面和解决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不断丰富创新的理论。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从而在实践中解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问题,解决实践的理论指导问题,解决理论的创新发展问题。在发展的实践中发展创新的理论,以发展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论的真谛,也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

根据此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安排和要求,结合分局的工作实际和自身实际,我清醒熟悉到自己与当前形势要求、工作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面临解放思想的任务更重。随着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实施,我们还要面临着相当多的新法规、新政策,这些工作都是全新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学习,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深入查找公安特警政治工作存在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新要求,提出新举措,推

动政治工作实现新突破;才能优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巡警队伍。当前影响思想解放的主要因素:一是“怕”,不敢解放。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上级责怪,怕同级嘲笑,怕下级疑惑,归根到底是怕承担风险和责任。二是“懒”,不想解放。认为解放思想是上级的事,对自己来说总感到老路子好走,老框框好用,老办法好使。三是“庸”,不会解放。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缺乏对新知识、新情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入。实践表明,解放思想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公安特警事业的长远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二、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推动政治工作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为巡警队伍快速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公安政治工作作为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深入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为此,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在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氛围上下功夫,使上上下下有想“放”的决心、敢“放”的勇气、会“放”的本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以对事业、对民警负责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并本着多支持、慎批评,多干事、少争议的原则,鼓励基层单位和民警勇于实践,打消顾虑。同时,在用足用好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从操作层面力求新的突破;制定放开放活可能出现负面效应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并在放开放活中创立和完善新的规范,使各

项工作既充满活力,又有序进行。特别是奥运安保期间,我们将紧密结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及分局组织开展的主题大讨论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民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党员意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奥运安保体、技能训练比武活动、迎奥运培训活动,组织开展以“我为奥运做贡献”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开展 “迎奥运、保安全、树形象”人民警察风采礼仪大赛等一系列抓思想、抓培训、抓形象活动,激发广大民警的工作热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做好奥运安保各项工作。

三、树立四种观念,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准确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树立为基层、为一线服务理想信念,始终把民警放在心上,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全局的思想,深入实施惠警工程,坚决维护好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使广大民警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任务工作之中,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

(二)是树立讲政治、顾大局、抓大事的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把确保各项工作安全万无一失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奥运安保前,对民警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深入的摸底分析,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跟上工作,并认真落实谈心、家访等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规定,严格内部教育管理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明查暗访、现场督察等形式,加强对各项工作措施、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落

实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值班备勤、情况报告等各项工作制度和警用车辆、枪支弹药、警用装备等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确保队伍不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责任事故,保证任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讲实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踏踏实实管好自身分管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坚持真理。

四是树立高标准、高水平的观念。我们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注意克服工作中的安于现状,低水平、低标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照物低,不和先进比、和强的比,专门和自己比,和不如自己的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迁就凑合,得过且过。任何一个人、一件事,如果低标准,往往看不到差距;如果坚持高标准,再好也能找到差距、找到问题。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种不求高水平,只求过得去的消极思想,只能阻碍工作的发展。

篇6:大学习大讨论心得

按照上级院和院党组的安排和部署,我院积极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认真学习各种文件和各项会议精神。在这次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通过学习,明确了工作目标,坚定了工作信心,使我未来的工作与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如同上了一堂内容丰富且涵义深刻的党课。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工作任务的重点。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了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我的思想有了一次大的搅动,为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我们要想做好这几项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深刻领会政法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责任和基本任务,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自觉做这面旗帜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努力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各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二是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政法工作的性质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明确新形势下政法 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三是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端正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要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政法工作,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稳定,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执法工作中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的发展。

四是进一步领会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推进政法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确保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从观念上、制度上解决影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突出问题,增强执法公信力。

五是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认清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认清我国司法体制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方向、目的、标准、重点。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注意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从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以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为重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了党的章程,并且明确阐明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第一要务,从这一点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够一切以实事求是,面对中国目前的现实和实际情况,所以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决定性的意义。要牢牢的把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的搞建设,一心一意的谋发展,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我们要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绝不能动动摇。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精辟分析了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政法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特殊重要性,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总的要求和重点工作,深刻揭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大问题,集中提出了关于政法工作及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政治原则,进一 步阐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一全体政法干警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是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指导政法工作改革奋进的基本依据,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上一篇:消防工作情况通报下一篇:安委会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