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2024-04-17

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通用4篇)

篇1: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梦里江河引言:

武书连大郎的大学排行榜今年又上街了,我看了一下,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真是厉害,分别高居全国第38位、42位和64位,而北京邮电大学还是不争气地排在第87位,估计北邮今年还是没交咨询费。

武大郎的大学排名,每年都能堂而皇之的登上大媒体显要位置,而他的《挑大学选专业》,应该也赚了很多家长的钱吧。但是,家长和学生是不是就按武大郎的的套路去填志愿呢?我的博客里有一篇《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如何搞晕学生和家长的(爆笑加内幕)》,推荐网友去看看。

这里提供一个大学排名,是国内8大名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招生的理工科录取分数线的排名,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也是数以万计的高分学生以及他们背后成倍的家长和亲戚朋友对大学的排名。从这个排名看,清华北大是第一档次,复旦交大是第二档次,人大浙大中科大是第三档次。

后面的《复旦:我们第三,争状元没意义》一文,其中提到“复旦还表示,执著要多招高考状元没什么意义,考分低一点的学生说不定是更好的生源。”这样的话,显然是强词夺理,有失风度了。不妨仿造一句:“某落榜生家长还表示,执著要考大学没什么意义,没考上大学的学生说不定有更好的前途。”

以下是

标题:8校理工科投档线录取线情况(更新)

梦里江河注:里面的有些数据不准确

发信人:fvdan(人生理想近期目标今日功课),信区:GaoKao

发信站:水木社区(Mon Jul 19 00:12:08 ),站内

多谢投条及回帖指正的朋友,本人也是闲的×疼的时候搞的,不爽请不用回帖,污言秽语更

是素质自曝,基本的素养与学校教育无关,请尊重别人的劳动

PS:数据来源优先级:各省招办各校公布的录取分数,一般不考虑各校所谓的1:1投档线

只有无法获得省招办投档线的,才从各校获取录取分数线,所以里面有的是省招办的投档线

,有的是录取线,但每个线各校都是保持一致的

1、排名是相对排名,因为浙大南大以及人大有断档情况,所以最差成绩记为第8名,否则不

能反映真实水平

2、北大交大不计医学院,同分不同名次记为并列,即使不并列各校互有先后,误差接近0 3、一般以本版链接的各省招办投档线为准,多所学校承诺不退档,故投档线高于或等于录

取线,特别是对1:1投档,几乎肯定扩招;京沪等地给的是录取线

4、也有可能投档线和录取线有较大差距,比如北京,复旦交大投档线分别646,641,第三

四名,但大量扩招后分别为631,635,而人民大学639投档线即为录取线,排在第三

5、江浙沪京之后的省份按照GDP排序,基本为招生重要性递减

6、既然来了本版,就不唱高调,前多少名没有本质差距大家都理解,咱就看数据吧

8校相对名次:(分数见下面)

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人大浙大科大南大

江苏2 13 45 85 7

浙江1 23 35 76 8

上海1 23 45 68 7

北京1 26 43 85 8

广东1 24 35 57 8

山东1 23 45 55 8

河南1 23 36 57 8

河北1 13 45 57 8

辽宁1 25 34 76 8

四川1 23 47 56 8

湖北2 13 47 65 8

湖南1 23 47 65 8

福建

安徽1 23 36 57 8

内蒙古1 23 38 56 7

黑龙江2 13 45 75 8

广西2 13 4

陕西1 23 4

吉林

天津1 23 4

山西1 24 36 75 8

江西1 24 36 85 6

云南2 13 46 57 8

重庆1 23 47 56 8

新疆1 25 43 67 8

贵州1 23 46 58 7

甘肃1 23 68 54 7

海南1 23 45 67 8

宁夏2 14 3

青海

西藏

总和33 47 92 101 130 137 139 177

均值1.22 1.74 3.41 3.74 5.65 5.96 6.04 7.70

省份27 27 27 27 23 23 23 23

投档分/录取分(京沪等已公布者)

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人大浙大科大南大

江苏416 420 414 410 405 375 405 397

浙江692 684 672 672 661 633 655 631

上海552 551 526 524 519 511 504 510

北京654 653 631 635 639 618 632 616

广东694 694 684 686 682 682 680 678

山东686 684 676 673 671 671 671 667

河南654 651 642 642 636 637 635 633

河北675 675 663 662 654 654 652 651

辽宁667 664 641 651 648 637 640 633

四川639 635 630 627 615 619 616 604

湖北664 667 658 654 629 648 650 595

湖南673 671 665 660 651 652 653 648

福建661 648 649 632

安徽675 674 663 663 657 659 657 653

内蒙古679 675 659 659 625 651 649 639

黑龙江675 677 658 657 653 652 653 642

广西650 652 629 625 620

陕西685 681 675 673 666

吉林672 670 662 650

天津666 662 652 650 640

山西635 631 622 625 606 602 610 539

江西634 631 626 627 612 613 608 612

云南666 667 650 647 639 642 637 628

重庆671 666 664 660 651 656 652 644

新疆666 662 633 634 635 633 628 625

贵州652 651 635 633 627 632 618 620

甘肃668 662 653 640 551 644 645 639

海南870 864 842 834 831 823 820 802

宁夏636 637 619 621 611

青海626

西藏

各校招办网站:

人大最坦诚,不仅有各省招办的投档线,而且有实考分,赞一个

清华北大:直接给录取线

复旦交大:给了1:1投档线和扩招线(录取线)

浙大南大:给了1:1投档线,无法采纳

科大:无法获取

目前为止:

清华在21省第一(含1个并列),6省第二

北大在7省第一(含1个并列),20省第二

复旦在20省第三(含4个并列),4省第四,2省第五,1省第6

交大在9省第三(含4个并列),17省第四,1省第六

人大在2省第三,1省第四,8省第五,6省第六,4省第七,2省第八

浙大在11省第五,5省第六,4省第七,3省第八

科大在1省第四,8省第五,5省第六,7省第七,2省第八

南大在1省第六,5省第七,17省第八

--

以上内容来自:复旦:我们第三,争状元没意义

月21日05:04东方早报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自主招生考生跟踪调查,在复旦高考录取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群体,都可以说是最好的生源,学习动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活跃程度都很好。

为了“谁录取的状元最多”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家内地高校巨头正争得不可开交。正值两校争执不休的当口,复旦大学昨日宣布,该校今年的招生生源质量排名全国第三。复旦还表示,执著要多招高考状元没什么意义,考分低一点的学生说不定是更好的生源。

复旦满意今年生源

高考状元永远是吸引外界目光的话题。7月18日,北京大学对外宣布称,全国各省份文科和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一天之后,不甘人后的清华大学也宣布,今年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清华,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

在旁观者看来,两校公布的数据明显在“打架”。两所高校对外发布状元招录数据时,北大选择了录取人数比例,清华则选择了填报志愿的比例,但都称自己吸引了更多的状元。

有媒体分析说,两校公布的数据如果都属实,两校的状元总数可能超过一年全国状元总数。另一个可能导致数据分歧的原因是,目前各省份“状元”的统计标准一般分两种:实考分第一名和投档分(即考虑加分因素)第一名。因此,全国每年会出现约100名“状元”。

北大、清华谁的状元最多很难说清,但谁是第三似乎很明显。昨天,复旦大学表示,今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和北大、清华共同“瓜分”了上海高考考分前十的高材生。在全国,今年复旦在全国各省59个高考录取科目中,有50个科目复旦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前三名(位于北大、清华之后),其中两个省第一,三个省第二。全国20个省市中,复旦的文理科录取生源都名列前三,在已经招生的省里面,只有两个省区,辽宁和新疆理科落在第四以下。

分分计较没价值

据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介绍,今年该校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总数为695人,较往年有所增加,其中上海509人,江苏95人,浙江91人,占复旦整个招生总数的22%。

由于实行自主招生多年,复旦此前也录取过相当多高考考分未到当年复旦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根据国家教育部对自主招生的考生跟踪调查,在复旦高考录取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群体,都可以说是最好的生源。以今年为例,今年复旦在上海的录取线526分,因此考分在506分以上的群体都是很好的生源,学习动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活跃程度都很好。丁光宏毫不讳言这批学生将是复旦大学重点招生的对象。

丁光宏表示,这一调查说明高考状元之争其实并无意义,高考的分数即使相差20分对今后的培养影响也不大,有些高校对分数非常重视,分分计较,但这并没有价值,今年高考考了第一,换张考卷可能就不是第一了。

为褒奖新生,复旦今年设立了专门的新生奖学金,首次设立了5万元的特别奖,凡当年高考成绩位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五名的申请者,经审核可获得此奖。今年复旦的新生奖学金总额达300万元,比去年增加100多万。丁光宏表示:“这是我们比照国际一流大学设立的类似于全额奖学金的奖学金。港大、国外大学可以给全奖,我们也可以。随着物价变化,我们也会调整奖金额度。今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变化,数理化、文史哲的奖学金可能更丰富一些,学经济管理可能少一些。”

内地一流名校对港澳台学生的吸引力在增大,今年复旦录取的港澳台学生人数达60多人,创历史新高。

相关博文: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如何搞晕学生和家长的(爆笑加内幕)

篇2: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专题报道的要点是创新, 这是形成报道效应力的关键, 强调记者要在思想上追求创新, 创新一种立足于观众需求以整合新闻资源的思维方式, 是“谋发展、求共存”的集中体现。

过去一段时间, 《百姓风向标》在对地方政府工作的报道中, 多以概括总结的方式进行报道, 地方工作一完成, 就精选高尚、为民的内容进行拔高报道, 诸如“今年我市完成了什么指标”呀, “某某民生工程竣工”等, 不一而足, 然而广大群众的认识与实际报道存在偏差, 观众并不买账。今年年初在宣传沧州市攻坚“市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时, 《百姓风向标》节目则采取了跟进式报道方式, 策划了大型专题报道———《2013, 沧州迈出五大步》, 有针对性地将政府“五个方面大变样”的宏观战略分解成五大专题, 实现了对环境攻坚工作的全方位、及时报道, 不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工作的真实性, 而且贯彻落实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建设的知情权。栏目的此次创新深受观众的好评。

二、树立新观念

对报道的重视和概念的提升是专题报道的精髓所在, 也是专题报道新观念所极力强调的, 可以这样说, 一组好的专题报道需要一次完美的概念提升。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 新旧意识的冲撞、不同见解的激荡、内涵意义的更迭起伏, 均可以给观众无所适从的感觉, 而专题报道可以通过独特的条件, 把有价值的观念进行人为的概念提升。在宣传沧州市城市品牌战略构想中, 《百姓风向标》连续拿出9期节目, 有针对性地策划了《欣赏沧州》专题报道, 由“古城沧州、魅力沧州、策划沧州”三个主题曲构成, 一经播出就立即受到广大市民的喜欢和领导的肯定。

实践证明, 只有切实提升概念和观念的价值, 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具有传播的价值。

三、满足新需求

新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现代传播学的发展, 其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就是以社会需求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价值为依托, 整合有价值的传播内容, 这就是新闻价值的所在, 也就是说, 新闻属性越强烈, 社会对其需求度越高, 其新闻价值就越大。那么,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对专题报道进行定位, 实现主体与依托的完美结合呢?这就要以服务对象满足为前提, 因为观众在不断的变化, 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例如, 为切合古城沧州的深厚底蕴、满足广大市民浓浓的怀旧情怀, 《百姓风向标》专门策划了大型专题报道, 其中在沧州漫长历史足迹中攫取“回忆”的专题篇章, 带给了市民浓郁绵长的情思;在《欣赏沧州》专题报道中, 《嫦娥奔月与九河下梢》、《神舟五号飞船用的银镉焊丝产自沧州》等篇章, 孕生了今天的发展、夯实昨天的背景, 辉煌明天的意义, 让观众倾心地感受到来自城市的自豪感, 激荡起赞美昨天、自豪今天、憧憬未来的情感元素。

四、体现新闻性

新闻性是专题报道的落脚点, 是确保专题报道生命力的基础, 而专题报道的新闻性又有别于传统形式上的重大事实的报道, 是泛新闻的概念, 强调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策划“建军节”的专题报道中, 《百姓风向标》栏目组找到了一张几十年前退伍军人的老照片, 记者脑中就冒出一个想法:寻找照片上的老兵, 开展一次传统的军人教育活动, 让那群曾经保卫祖国的军人们过一个有意味的建军节。第二天, 电视就在的报道中播出了这张老照片, 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栏目组在建军节当天, 就邀请曾经意气风发的10位小伙子给现役军人上了一堂感人肺腑又激励人生的教育课。实践证明, 依托于泛新闻概念, 专题报道的可用资源丰富, 为专题报道蕴藉了生命力。放眼未来的发展趋势, 注重情感历史材料的缅怀、翻新, 一样可以感召观众内心最脆弱、最缅怀的一面, 这是对时代价值的挖掘和弘扬, 体现了较高的新闻性和价值性。

五、探索新形态

专题报道的表现形态是多样化的, 涉及诸多的形态因素, 诸如立意、布局、叙述技巧、文风、结构等。专题报道的关键是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除了创新内容和定位之外, 还需要对表现形态做到出新求变, 由此一组《小照片大变化———老沧州换新颜》的新闻专题报道产生了。该组报道以20组新闻为结构框架, 由老沧州的祖居为专题篇头曲, 观众以切身的经历来印证了这一组组蕴藏着浓郁人文气息的照片, 丰富而有力地展示了沧州市近年来的变化, 以及沧州市未来的发展蓝图,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将来时转化为现在进行时, 使新闻专题的表现形态变传统单一的新闻报道模式为新闻专题+新闻记录片的表现形态, 这是一种全新而完美的形态。

综上所述, 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源于牢牢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新思维、新需求、新观念来创新专题节目, 更好地体现新闻性、新形态以及它的发展契机和发展新趋势。

摘要:是沧州广播电视台自办的一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自开播以来快速成为沧州电视台的品牌栏目, 在观众中影响力不断增强。本文系统分析了该节目的形态, 指出要切实抓住五个创新契机——新思维、新需求、新观念、新闻性、新形态, 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关注, 扩大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百姓风向标》,电视专题节目

参考文献

[1].刘柏青《广电纵横》2007

[2].冯哲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篇3: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一、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及其问题

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揭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1]。大学评价是以大学办学为评价对象,采用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大学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判断。大学排行榜是大学评价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排行榜对大学的整体或某个方面排出名次。无论从国际还是中国国内的排行榜来看,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不存在一个居于统治或绝对控制地位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各种大学排行榜,参与评价的主体各异,有媒体、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甚至个人,但无论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各种排行榜都只是为公众、学生、雇主、政府等提供了一个审视、了解大学的视角,排行榜之间只有指标、数据和侧重点的差异,并没有形成一个绝对权威。第二,大学评价和排行越来越倾向市场化。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排行榜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需求,排行榜市场进行了细化与分类)、排行榜运作方式的市场化等等。第三,排行中出现的考量指标取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取向备受争议。大学排行应该选择哪些指标,不应该选择哪些指标,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大学排行的结果是呈现出公众心目中好的大学,还是只给出在某种标准基础上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好大学呢?是诊断大学现在的教学科研质量,还是总结大学的历史成绩?这些问题就涉及到大学排行榜制作者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判断。无论结果如何,由于高等教育涉及社会身份认定和社会流动,总是会引发公众的广泛议论。

大学评价,尤其是公开的排行榜会给大学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大学主张各个学校的办学都是各具特色,并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这种评头论足影响到大学的社会地位和生源质量时,必然对排行榜进行责难。但是,大学评价和排行榜的存在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第一,它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反思。大学排行榜是一面镜子,大学可以此作为借鉴,反思自身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其它学校的差距、相关办学活动的努力方向。

第二,为公众了解大学提供了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公众和高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时比较迷茫,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合法的高等教育权益。大学排行榜所公布的大量信息,所提供的评价方法为公众了解大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

第三,成为监督大学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在政府、大学自身以外,大学排行榜以一个民间机构或研究机构的视角,通过每年连续的公开发布,成为关注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第三种力量。

无论是作为大学反思的镜子、了解大学的信息渠道,还是监督大学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以大学排行榜为代表的大学评价正在走向公平、公开、参与、独立,逐渐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

二、大学评价为何是一个公共领域

什么是公共领域?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有二个重要的特质:①显露性。公共领域是行动者透过言行展现自我,与他人协力行动的领域。②人为性。公共领域是一个以意见取代真理、从意见中掌握真理的领域[2]。在阿伦特的眼中,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它与体现主观情绪和个人感受的私密性或私人性完全相异[3]。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一个公开的场合,人们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批判和讨论[4]。虽然在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中,公共领域的核心活动是政治,但是,由于具有公开、平等、自由、独立的特点,公共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组织原则,也就是说,它不仅仅适用于国家机构,并且可以被某些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所采纳。在现代公民社会,正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评价或排名应该成为公共领域:

第一,大学的公共属性是大学评价或排名成为公共领域的决定因素。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使社会受益,又使个人受益,并体现出公平、公开、参与的属性。大学的公共性体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上面。要以公共利益为坐标来衡量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大学教育是与每个公民利益攸关的事情。因此,大学评价或排名的目的不能违反公共利益,而对大学评价的需求又是多元的,排名目的单一性和需求多元化之间矛盾的调和路径是保证评价或排名具有公开、参与的属性,让所有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进行批判和讨论,使大学评价或排名不至于成为某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

第二,从评价自身来看,大学排行榜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争议或问题的焦点在于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性的提高更多地决定于指标的选择,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大学排行榜存在的合理性或正当性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公开、公平、独立。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的是保证大学评价的可进入性。大学评价不能由一方垄断,应该允许各方参与;大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公开的领域,参与者可以就共同关心的大学发展问题进行批判和讨论。

第三,从评价主体来看,大学评价或排名是评价者基于排名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选取的指标如何客观,权重和计算方法如何科学,评价结果都难以抹去评价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色彩。因此,大学评价或排名不能由一方垄断,应该让多方参与。

第四,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不同的群体需求各异。一套指标、一个排行榜(评价结果)无法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各自所关注的信息。为增加大学办学透明度、保障高等教育消费者的知情权,大学评价也有必要让多方参与,过程是开放的,评价结果是公开的,从而提供观察大学情况的不同视角。

三、大学评价如何成为一个公共领域

大学评价体系应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使大学相关评价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在政府对大学的评估之外,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如雇主代表、媒体、公共知识分子等等,把评价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自由参与;标准和过程是开放的,允许各种力量的参与,对评价结果实行监督。大学评价正在演变成一个公共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自由参与。政府作为大学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资助者,当然有权利、有能力对大学进行各种评估和考察;同时,大学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多方参与、监督。媒体、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到大学排行榜中来,评价主体日趋多元。在美国,综合性大学评价和排名既有媒体做的大学排名,如广为人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大学排名;也有出版社推出的,如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Princeton Review》,该杂志推出由学生评价的最佳大学排名;还有律师和管理咨询师创建的名为The Consus Group综合排名。除此以外,还有与大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机构、研究生联合会甚至助理教授、学生等各种评价主体做的大学评价与排名[5]。在中国,有大学研究机构做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也有民间研究机构做的综合性大学排行榜和网络机构做的大学排行榜,各种单项、分类排行榜更是不计其数。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排行榜这个场域,各个评价主体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出入,观点可以自由发表与流通,没有政府或者某一方垄断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会涉及一个问题,即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评价的伙伴,还是评价的竞争者。如果评价主体之间是伙伴关系,有利于形成一股合力,一方面向公众传递清晰、符合逻辑的大学信息;另一方面为大学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如果评价主体之间是竞争关系,那么,评价的目的就异化为市场的目的,很可能会产生信息模糊、逻辑混乱的后果。因此,从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的目的来讲,不同评价主体之间应该形成伙伴关系。

第二,数据及其来源公开化。媒体、民间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做的排行榜,因为较少牵涉自身的关键利益,都倾向于把评价数据及其来源公开。例如,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英国大学排行榜公开了其评价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行榜公开了它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及其权重;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50强”公开了数据来源及其处理方式。但是,对于原始数据和权重为什么这样设置、具体的计算方法等,还是所谈不多。

第三,评价结果公开,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公开、公平、参与、独立的特征。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评价主体做的大学排行榜与政府的评估之间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大学排行榜的结果是完全公开的,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查询、了解大学排名情况。公众可以参与、反馈、发表评论,与排行榜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整个评价过程是公开、公平、参与、独立的。而政府的评估,如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评估结果只对学校自身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普通民众没有了解信息的渠道,整个评估过程从头到尾是完全封闭的。

大学评价,或者说大学排行榜作为一个公共领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大学排行榜本身并不能决定大学的竞争力或实力。排行榜是一种第三方的大学评价,评价或排名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它只能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起到某种引导作用。因为评价所能做的是揭示价值关系,而不是制造价值关系。它可以引导人们去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单靠评价自身就把价值关系创造出来。第二,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先。大学排行榜的评价对象是大学。大学是公共事业单位,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大学排行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为家长、学生、雇主以及其它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服务。因此,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是非营利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说,排行榜本身应该是公正的,不能因为金钱或利益的关系而影响评价的结果,否则,排行榜将失去公信力和生命力。第三,大学排行榜作为公共领域,虽然是开放的,但它的准入应该有专业限制。大学是继承、创造和传播高深知识的场所,只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或者机构进行评价,不可以作为评价对象而任人“评头论足”。

今天,中国社会日益复杂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也很复杂,如何把大学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使公众在做出自己的教育选择时摆脱信息弱势地位,行使知情权,这正是大学排行榜所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应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日益多元化,政府作为大学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资助者,享有对大学进行评估和考察的权利。那么,大学排行榜存在的合理性怎么体现?如何保障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权益?以大学排行榜为代表的大学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服务公共利益,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指标科学、过程开放、结果公开,体现公平、公开、参与、独立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公共领域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美]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A].汪晖.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三联书店,2005.

[3]傅永军,汪迎东.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7,(1).

[4]周威锋.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 2002,(3).

篇4: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

就此问题我调查了我校的初三学生, 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 当前教材对有理数的定义及实数的分类标准存在局限性.

当前的许多教材对无理数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无限不循环小数) , 而没有对有理数进行定义, 只对有理数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到底是什么样的数, 初中学生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可看作循环小数 (后面介绍) .教材对实数的分类只进行简单的叙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 学生只是感性上认识了实数可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但他们并不理解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不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本质区别在于化为小数后是否循环.因此, 学生对实数的分类只停留在机械记忆上, 不能真正理解实数的分类.

其二, 学生受小学所学分数知识的负迁移, 对实数 (扩大范围后的数) 范围内的分数缺乏足够的认识.

小学对分数是这样定义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表示分数往往用分数线的形式,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强调分数线形式的作用, 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式, 学生认为只要能用分数线表示的数都是分数 (小学是这样认识的) , 并将该知识自然地延用于实数范围, 然而能用分数线形式表示的数是否就是分数, 初中教材没有说明, 数的范围扩大后, 教材没有对分数进行重新定义, 因此学生难以搞清其中的玄机.

综上所述, 学生出错主要是中小学对分数的教学衔接不当和初中教材对有理数的定义有局限性造成的.对此, 本人对初中实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 设计方案如下:

模块一将整数和分数进行统一

在复习小学分数概念的基础上, 沿用小学的相关概念, 将整数和分数统一成分数.避开初中教材明显的将整数和分数进行区分的教学 (对有理数的定义是: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小学对假分数是这样定义的:分子比分母大, 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小学可以把1看成假分数) ;分子是分母的1倍数的假分数, 实际上都是整数.由此定义可知, 所有整数都是假分数, 如, 都是假分数, 即整数都是分数.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加以引导, 整数是特殊的分数, 将整数和分数统一成了分数, 这样就为后续有理数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即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模块二探究分数化为小数后的规律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每人随意写下10个分数, 并将这些分数化为小数, 探究这些小数的规律, 把你得到的结论与组内其他同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任何分数化为小数之后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做准备, 即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此处不要求推理论证.

模块三给有理数下定义, 将有理数和分数进行统一

在得到分数化为小数后的规律的基础上, 将有限小数都统一成循环小数 (如把2看成2.00…, 把0.2看成0.200…) , 则分数化为小数所得的结果都是循环小数.我们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称为有理数, 即分数都是有理数.另一方面, 所有的循环小数 (有限的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 即有理数都能化成分数 (从有理数的定义可知, 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 通常写作ab, 故又称作分数) .因此, 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从而将有理数和分数进行统一.

模块四用逼近法探究形如的无理数化为小数的教学, 从而给出无理数的定义

采用逼近法探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必要的时候借助电脑完成, 以便显示多位数字) .得出像、π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定义为无理数, 从而进一步理解无理数的本质 (无限不循环小数) , 并将无理数和有理数进行本质上的区分.

模块五将实数进行分类

在以上4个模块完成的基础上, 将数的范围进行扩展, 并把实数按循环与否进行分类, 实数可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从而顺利地完成实数的概念教学.

上一篇:单句和复句区别下一篇: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