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2024-05-02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共7篇)

篇1: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全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近年来,**县委统战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做法是:

一是争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制度有保障。县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制度。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多次召开全县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专题工作座谈会。二是建立组织、统战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密切配合,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后备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调研和督查机制。对各单位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进行了调研和督查,查找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改进措施。从而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过硬的政策措施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是实际问题得落实。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注重照顾同盟者利益,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民盟**总支、县知联会均解决了办公场所,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民盟**总支为正科级行政级别。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党外代表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队伍。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上,我们始终把打基础与抓长远结合起来。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类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建立了民盟**总支副主委以上班子成员及盟员人才库,党外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才库;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人才库;重点“三胞”人才库;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才库;无党派代表人士人才库;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人才库等,并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力度。争取县委的重视和组织部门的支持,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我县有1名党外省人大代表,7名党外市人大代表,180名县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代表50名,25名县人大常委中有党外常委5名;有1名党外省政协委员,9名党外市政协委员,200名县政协委员中有党外政协委员121名,37名县政协常委中有党外常委19名,保证了党外代表人士在县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在新一届县领导班子中,安排人大党外副主任1名,政府党外副县长1名,政协党外副主席3名,符合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的配备要求。另法检“两院”党外副职已配齐。目前,全县共有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49名,其中副县级5名,正科级11名。再一方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培训。积极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搞好培训、组织调研等形式,做好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2期,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同时按要求协调组织多个批次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党校的培训学习。

三是搭平台。一方面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成立了民盟**总支、县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县海外联谊会、县佛

教协会、县浙江商会、县民营企业商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搭建制度平台参政议政。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建立了“双月座谈会”、对口联系、特约人员、交友谈心、重大问题协商、情况通报、履职情况报告等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侨联、台办、民宗等统战口负责人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再一方面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金点子”、“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

四是求实效。在协助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机关建设的同时,指导他们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民主党派、无党派组织每年分别都坚持举行十次以上的支教、义诊、培训等社会活动。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光彩事业”、“百企联百村”、“百企联校”等公益活动,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形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011年,共有15家企业与15个村结成对子,累计捐赠资金320万元,投入项目开发资金580万元,今年在继续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的同时,有11家企业加入“百企联校”活动,扶助学校及贫困生资金20余万元。

就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结合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是要有效解决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矛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是要有效解决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矛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更好的政治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政治安排却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现实中党外人士的一些合理诉求不能得到较好解决,这个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怎样把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引导他们进行有序政治参与,这些问题有待合理解决。

三是要有效解决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矛盾。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是要有效解决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矛盾。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性选拔党外人士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根据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我们做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各党派、各团体争夺政治资源,争取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竞争性趋势明显加强。如何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5月20日

篇2: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大家好!我是xx镇党委委员xxx,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紧扣关键环节,有力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安排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我镇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发动和物色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非党人士了解新形势下我党统一战线的新要求以及对非党人士的关怀;

同时统战线年底会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发展思路,主要领导则利用各种联谊会、年底班子考察、专题调研等发现优秀人才。二是重视管理、规范队伍。今年上半年对全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非党政协、人大代表,村“两委”非党成员,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我镇有38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

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三是积极培养、提升素质。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党外代表人士灌输政治参与意识,宣传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同时针对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是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的培训,委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去实地指导种养大户。四是突出选拔、强化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有1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

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化有效举措,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二是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党外代表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篇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1 建章立制, 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

近年来我校下发了《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 (校发[2009]54号) 和《关于贯彻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的实施细则》 (校发[2010]37号)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相应建立了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的制度、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有关重要会议制度、党外代表人士阅读有关文件资料制度、重大节日开展联谊活动和慰问制度等。2011学校还成立了“安徽理工大学统战工作研究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统战工作制度的建立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优化了环境, 既推动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划化、程序化建设, 又推进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2 教育培训, 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

为筑牢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在广大统战成员中开展了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同心”教育活动。如发放学习书籍, 以供自学;召开学习会, 集中学习;举办报告会, 进行主题学习;开展学习知识竞赛, 检查和促进学习;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 接受最新理论知识学习。另外, 我校还积极推荐和选派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市各类学习培训班20人次。如推荐有关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了省委党校的《高校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 市委党校的《党外领导干部研讨班》、《党外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 省社会主义学院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等。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3 选拔使用, 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作用

我校在干部聘任工作中积极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竞聘, 在相同情况下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优先考虑。2011年我校选拔了党外处级干部17人, 科级干部32人。2012年我校又有1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了校级领导干部。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的推荐提名工作中, 我们积极与上级统战部门和有关单位联系沟通, 推荐我校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目前我校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 市人大常委、代表4人, 区人大常委、代表5人;省政协常委、委员5人, 市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17人, 区政协委员5人;省文史馆馆员1人;市台联理事1人;市港澳台专门委员会委员1人。为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 我校的有关专门委员会, 校院两级教代会执委会, 党务校务公开的监督组织等都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在基本建设的招投标, 大宗物质采购的招投标, 机关处级单位的年度考核评议, 领导干部的考核评议, 推荐领导干部等工作中也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在省市人大、政协会议上, 我校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积极建言献策, 受到了好评。

4 开展活动, 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政治引领

我校以践行“同心”思想为主题, 下发了《关于在我校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同心奉献”活动的实施方案》 (统战[2012]2号) , 开展了一系列的“同心奉献”活动, 深化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政治思想引领工作。一是“同心奉献”考察活动。如, 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重走红色之路, 重温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二是“同心奉献”演讲与朗诵比赛活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用激情四溢的演讲和声情并茂的朗诵, 表达了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怀, 颂扬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展示了博学多才的精神风貌。三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同心奉献”歌咏比赛活动。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抒发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炽热的赤子情怀, 同时也增强了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凝聚力, 展示了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风采。四是“同心奉献”文艺联欢活动。我校举办了以“唱响主旋律,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1周年文艺联欢活动。联欢活动的实况录像在淮南市电视台多次播放,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五是举办了“同心奉献”百家讲坛活动。我们请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安排人员, 到学校开办的“安理工百家讲坛”上讲学。较好的发挥了党外代表人士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同心”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六是“同心奉献”爱心帮扶活动。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积极帮扶生活上有困难的老教师, 帮扶青年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帮扶学习有困难或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等。七是“同心奉献”教学科研比赛活动。党委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等单位联合举办党外代表人士教学科研比赛, 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八是“同心奉献”师德师风报告会活动。组织了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师德师风报告会, 强化了党外代表人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九是“同心奉献”服务社会活动。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专业优势, 自觉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指导、科普宣传、咨询服务、送文化、送知识等活动, 搭建实践平台服务社会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总之, 高校的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人员数量、知识结构、技术专长、社会关系等都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资源和财富。所以, 我校围绕践行同心思想、搭建实践平台, 在建章立制、教育培训、选拔使用、开展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摘要:长期以来, 我校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选拔使用以及开展各类活动, 来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 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作用, 从而使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同心思想,搭建实践

参考文献

[1]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材料http://www.docin.com/p-220607512.html.

[2]樊亚斌.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0-06-28.

篇4: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关键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58-04

党中央于2012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2015年又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些会议及文件不仅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加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实现路径。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也是发现和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高校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高校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遵循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一、高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高校贯彻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1]这些举措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政党层面,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高校党委共同协商学校重大问题;在国家政权层面,人大代表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参与民主选举,也参与诸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事项的民主协商;在人民政协层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主动参政议政,献计献策。

(二)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数量增长为主进入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向公平、质量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高校教师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基本要素,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智力和信息资源,是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主要发源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地。高校作为智囊团和人才库,党外代表人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党外人士,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各项决策的协商讨论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2]高校中的党外人才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四)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来自于校内各条战线、各个学科、各党派或团体的成员,也分散于各个学科专业,他们对所联系的成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我们党不可替代的影响”。[3]他们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提出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或者表达党派成员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与和谐。而且,他们与本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天然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周围的教师、学生以及所联系的成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群众联系优势,在校内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各方面、各学科的意见与建议,为他们提供利益表达与诉求的渠道,才能更好地协调校内各方面的关系,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大学的和谐。

二、目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等学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工作。多年来,高校党委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工作,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党委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统战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大力支持、统战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不过,我们发现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视还不是普遍现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尽管大多数学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有了一定的建立健全,但是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比如,高校内部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没有单独考虑党外人士的数量或者比例,中层后备干部也没有专门安排党外人士的部分,对党外人士的教育培养还没有稳定成熟的方式,党外人士实践锻炼的途径还不够多,等等。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不完善。高校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中心,这也是大学制订发展规划的重点,因此,高校会制订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但是不会专门制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规划。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党委缺乏合理配置政治资源的战略思考,没有统战工作的先导性和前瞻性的意识,因而没有将党外人才作为政治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体来布局。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就没有科学规划的可能性。

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党委重视不够,是导致制度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党要管党,其中包括党要管统战。各级党委一定要增强统战意识,特别是党委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研究统一战线重大问题,亲自做统一战线重要人士的工作”。[5]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战工作的关键,也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党委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还不是普遍现象。党委的干部工作主要是通过组织部门来完成,党外干部作为高校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得到组织部门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组织部门往往轻视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忽视他们的锻炼、成长与成熟。

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制度缺乏有效性。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一个高知群体,科学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与思潮。而现代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扩大,东西方的各种新思潮在大学校园内滋生蔓延,因而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一旦缺乏指引,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形成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教育的真空。

党外代表人士的建言献策缺乏制度化设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建言献策提出高校改革发展思路的意见建议,如果没有校方的支持,就只是处在自发自由的状态,提出的意见也非常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很多学校没有制度化的建言献策平台,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制度落实不够。与党外人士交朋友是我党的一贯作风,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看法。现在很多高校党委的领导都是从专业教师中提拔上来的,没有统战工作的意识,不了解统战工作的政策制度。有的高校尽管从文件上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具体执行时却没有认真落实,很多党委领导长时间没有与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工作上、思想上等的沟通,不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无法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更无法为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一些高校的党外旗帜性人才匮乏,党外后备人才来源不足,党外干部选拔配备推进乏力,这些困难与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寻求解决的路径。

三、高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因此,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从机制入手,做好各项制度的规划和设计,在工作方法上进行改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建立队伍建设规划的机制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要树立统筹党外政治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意识。队伍建设规划是队伍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党外人才作为高校师资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否则就容易形成一盘散沙,无法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效果。高校党委要集中力量,利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整合全校党外人士资源,制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整体规划。

规划的制定,要坚持分层分类培养的原则,树立储备后备人才的意识。根据中央、省委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要求,立足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科学制定队伍建设规划。其中,后备干部队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要坚持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统战原则,科学地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建立完善科学实用的指标体系,为选拔后备人才提供客观依据。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还要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统一起来,与学校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党外代表人士的发展融入学校综合改革的中心工作中去,才能发挥他们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教育培训的机制

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央《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求,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强化教育培训,首先要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理论教育。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首要宗旨,以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首要任务,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同心”思想,引导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要敢于创新,以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首要目的,综合运用专题研讨、专家辅导报告、网络教学等形式,创新培训方式。

强化教育培训,要切实强化党外人士的实践锻炼,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与完善党外人士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央强调要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仅仅从理论学习中很难获得,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体验与锤炼。通过不断拓宽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渠道,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实践锻炼的实效。坚持和完善考察调研、挂职锻炼、岗位交流等有效方式,特别是积极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等新形式,推动党外人士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校内重要岗位或者公务机关挂职锻炼,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健全选拔任用机制

“实践证明,搞好党外人事安排,加强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有利于保证各方面人民群众广泛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一起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4]选拔任用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做好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主要体现。

要建立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长效机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校内外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高校党委要形成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制度与机制来运行和操作,杜绝选拔任用的随意性。如坚持选拔标准,即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丰富选拔办法,推广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做法,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健全会商制度,通过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的联合会办、联合部署、联合考察等方法,共同做好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强化部门合作机制。由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涉及高校多个部门,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机制,就必须协调所有关联部门的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高校党委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尤其是党委统战部和其他党委职能部门之间,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效的协调,部门间发挥自身优势,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和部署工作,商定培养方案,下发文件,共同考察与推荐人选,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统战部门应不拘一格地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进行选拔、发现、培养和推荐;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应对统战部门推荐的人才放心地使用。高校党委在对党外干部做出相关调动或者提拔决定时应该征求高校统战部门的意见,把党委领导下的由统战、组织和人事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完善建言献策机制

“凡属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召开各方面代表人士参加的会议,进行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这是毛主席、周总理给我们树立的光荣传统”。[6]建言献策是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党外代表人士提出学校发展的方略,改革学校管理的思路,既为高校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也是党外代表人士思想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学校党委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建言献策提供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听取党外人士建言献策要形成经常化的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参加学校重要活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有序地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建言献策。要便于党外代表人士能够有重点、有计划、有的放矢地出谋划策,如对征求意见的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凡是学校大政方针如党代会、全委会的工作报告、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涉及学校改革全局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师生员工关注程度高的重点、热点问题,都要组织党外人士进行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听取党外人士建言献策要形成程序化的运作。建立工作的领导机制,学校党委组织出题,支持党外人士调研,领导科学参考决策。建立情况收集制度,建设建言献策情况信息库,对党外人士的建议与意见进行分类管理,统一入库。建立反馈与通报制度,在收到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后,立即协调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并将情况通报相关党外代表人士。

(五)落实联谊交友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是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途径和工作方法,党中央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党委要从巩固和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的重要意义。“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包括老朋友、新朋友,经常听取他们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党风与社会风气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7]

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渠道加强联谊交友。党委要建立联谊交友名单,党员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深交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外朋友。通过交心谈心从情感上拉近距离,取得政治思想上的认同;通过通报会、座谈会、约谈等制度化的形式,畅通与党外代表人士意见沟通的渠道;通过思想引导、工作支持和生活帮助等方式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发挥才干营造宽松、舒畅的氛围。做到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使党外代表人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与党委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从而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能够直抒己见,积极发挥作用的诤友挚友。此外,党委统战部门要成为“党外人士之家”,做好联谊交友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推动联谊交友上台阶、出成果。

[ 注 释 ]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3][4] 李瑞环.务实求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3,214,215.

[5]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2015年1月21日,中央统战部网站.

[6][7] 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仲勋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15,473.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2010(8).

[2] 同言.中共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安排使用[J].瞭望(新闻周刊),2012(6).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2012年2月.

[4]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2006年7月.

[5]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发〔2012〕9号)2012年5月.

[6]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华网2015年5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358.htm.

篇5: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了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如何做好我市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及管理等四个做以下建议。

一、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工作 我认为党外代表人士应该早发现、早储备:

1、首先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这个标准要细化、量化。

2、要降低吸收党外代表人士的年龄限制,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比重。

3、要拓宽视野,不能只从熟悉的人中选择人才,要深入基层、生产工作第一线去发现人才。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对后备人才的层次、年龄、职务等做出具体要求。

4、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发现与储备制度机制。一是建立联系沟通制度。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和各单位加强联系、勤于沟通,及时发现各单位优秀人士,做好储备。二是建立人才的推荐机制。在党政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检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依据各单位职工人数的不同,对于各单位推荐的党外优秀人才的名额要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定期向组织部门或统战部门推荐一定数额的党外人士。三是建立党外优秀人才展示自我的制度机制,给党外优秀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现人才。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留在党外的优秀人才或推荐单位进行奖励。五是建立长效的人才调研机制。依托有关的社会组织,定期进行调研,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一定力量,开展一定规模的调研活动,挖掘人才。

5、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库和数据库。可按照一定界别、依照一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以及个人的优点、不足等进行档案分类,为后期的教育培养做准备。

6、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选公示制度、民主测评制度等。

同时,党外人士自身要增强自我推荐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

1、要制定长远的、系统的教育培养规划。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一是突出共性,二是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及个人的不同需要,科学设置相应的不同内容。

2、在理论培训方面,把政治培养与业务培养相结合,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理论培训。二是参加高层次理论学习培训。三是到外地挂职学习。四是到革命根据地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五是到国外学习考察。要建立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3、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轮岗交流、信访包案、包村扶贫以及到艰苦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培养。要坚持在实践中考察评价的原则,将实践锻炼的时间长短和绩效优劣作为评价与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

4、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通过座谈会、谈心会、走访等形式,经常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提高其政治素质。

还要注重加强对海外归国人员的教育培养,增强其组织感和归属感。有的学员认为党外优秀人才应该定向培养。

三、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

1、规范选拔任用的标准,要坚持党内党外标准一致的原则,同时,要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拔党外干部。

2、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安排力度,尤其要扩大正职的比例,要明确党外人士任实职的量化指标。要做到党内党外干部同步考核、同步推荐和同步配备。

3、畅通党外干部的流通渠道,加大对党外干部交流使用的力度。

4、要科学制定职权范围,确保党内干部在职权范围内与党外干部享有同等的权力。

为了使这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必须加强基层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党外干部的支持力度;要使选拔任用机制常态化、透明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自荐制度等。

四、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工作

应该从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考核体系管理等方面着手。从组织管理上看,1、首先要继续加强统战部门的作用。

2、统战工作要力求均衡化,各县区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场所、经费、编制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从队伍管理上看,1、应该着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管理。

2、组织部门及统战部门要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详细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共同加强管理和引导。

3、建立听取汇报的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或者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听取他们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从考核体系管理上看,1、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对已经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跟踪考察。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

2、登记备案制度。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档案中,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

3、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与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

4、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个人述职,加大考核力度。

篇6: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持 续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已达95%以上,在他们当中产生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具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年富力强、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基本上是我党欣赏、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放心,所联系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着带领所联系群众同我们党一道为国家的富强、繁荣、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任。与老一辈相比,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

1、思想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外合作共事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意识,他们当中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这是主流。新成员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亦成定势。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相对于老一辈来说,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显不足。

2、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就其整体而言,他们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许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专长、群众中有威信,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显著优势。但在长期的业务和专业研究工作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却有所淡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团结引导周围群众,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工作主动性。他们可以专注地钻研技术业务而忘我工作,但应对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时有畏难情绪,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弱,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条战线和某个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励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有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是他们在担负业务重担的同时,往往容易把自己束缚在业务圈子中,对个人承担的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懈怠,主动接触社会不够。

4、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逐步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他们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政治诉求也更加强烈,有的热衷于担任社会职务和政治安排,追求社会地位。如,要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多;有些党外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于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在尺度把握上、人选条件上容易产生困难,影响安排效果。

5、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比过去增多。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此外,与大陆交往日益增多的“三胞”代表及其二、三代和定居国外的新华侨也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二是他们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但在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同时,业务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旗帜性人物并不多,可以说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成熟起来,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二、新形势对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蚀;有较强的实践才干,能够同党长期合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党外干部。

篇7: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建议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赣发„2012‟13号、宜发„2013‟8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新形势下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建设文明和谐小康的幸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为重点,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进一步拓宽视野、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创新方法,着力做好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人士队伍,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条件。

2.对象范围。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

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事业单位担任乡科级(或相当于乡科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3.基本标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政治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业绩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较大影响力和良好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4.工作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进步性与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坚持加强培养与注重使用相统一,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提升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坚持发挥骨干作用与发挥群体作用相统一。

5.目标任务。努力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各方面推荐使用的需要,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建设文明和谐 — 2 —

小康的幸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做好发现储备和教育培养

6.扩大选人视野。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和发现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重视抓好文教卫和农林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视从园区、乡镇(场)和县直部门培育党外干部,努力发挥其重要源头作用;注意从国有企事业单位物色党外后备人才;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领域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党政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依托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社会团体,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联系,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推荐机制,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

7.坚持科学评价。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制定我县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针对不同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分类开展综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选人识人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严把政治关,政治素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推荐使用。

8.充实后备队伍。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各单位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由组织部、统战部联合部署、检查、管理,按照多于可配备职数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名单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党外后备干部由统战部门商组织部门推荐人选,并纳入组织部门掌

握的后备干部总名单。各乡镇(场)、县直各单位党委(党组)向组织部门报送党外后备干部时,应同时报送统战部,需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地方和单位,要按1:2的比例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有重点地加强培养。统战部门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已作安排的党外人士中个别需要吸收入党的,要按照管理权限事先征求上一级统战和组织部门意见。

9.强化教育培训。坚持政治培训为主,系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切实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共识,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通过更新培训理念、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手段,进一步增强理论培训实效。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联合调训工作机制,有计划的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人选参训,原则上每年要举办一期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每5年轮训一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为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培训、调研、考察等提供时间与经费保障,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经费列入统战部门预算专项经费。

10.丰富锻炼形式。把党外人士实践锻炼列入干部教育 — 4 —

培训总体计划,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探索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模式。县委组织部要商县委统战部,选派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参加每个批次的挂职锻炼,以及选派优秀年轻党外干部到基层任职,党外干部所占比例可按10%左右配备。积极选派党外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到乡镇、园区以及重点企业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或任职。并有计划地选拔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到对口的政府部门挂职。支持民主党派机关干部所在党派基层组织或上级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有计划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考察调研、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才干。

11.发挥主阵地作用。党委和政府把社会主义学院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县社会主义学院,**县社会主义学院采取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学的形式,配备专人负责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县财政要安排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专项经费。

三、不断加大选拔任用力度

12.明确选任要求。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中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其中:人大代表不少于35%,人大常委会委员不少于30%,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专职领导干部中可配备一定比例,有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应有1名党外

干部担任副主任;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和委员中应占有适当数量和比例,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有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县政协办公室中应有1名以上党外干部担任副主任。各乡镇(场)人大、政府或行政领导班子中要选配1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加大政府监察、审计、统计、环保、水务、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国土资源、建设、科技、文教、卫生、司法、民政等部门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的配备,数量上要进一步提高,配备党外干部的要达到政府工作部门比例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对符合任职条件的党外干部,应根据需要选拔担任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并适当增加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的数量。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要选配符合任职条件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继续推动人民团体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积极举荐党外代表人士到有关社会团体任职。进一步做好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单位特约人员的工作,并使遴选、聘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3.强化选任措施。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党外干部应按职数比例要求单列推荐;人选方案中党外干部没有按职数比例选配的,原则上不予审批;本地党外干部中无合适人选的,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商统战部门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以后增补。对于换届中未进入领导班子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工商联主席或重点联系培养的无 — 6 —

党派代表人士,符合条件的可积极推荐担任政府部门正职。应重点配备党外干部的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待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因党外干部调离、退二线或退休等原因出现职数空缺的政府工作部门和单位,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对于在同一个职位任职满两届或10年以上的党外干部,党委组织部门应商统战部门安排交流。

14.健全选任机制。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既要坚持标准和条件,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统战工作实际需要,打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工作力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应安排适当职数用于定向选拔党外干部,鼓励党外干部参加竞争性选拔。党委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推荐、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研究提名、共同督促检查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党委统战部门要参与考察并提出意见。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选拔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应采取适当形式征求民主党派组织意见。党委统战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党外人大代表及党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政协委员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人选由党

委组织部门提名,党外人选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中的中共党员人选由党委统战部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在征求党委组织部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15.搞好合作共事。支持党外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党外政协委员履行职责,认真办理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和提案,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和政协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编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民主党派(总支)副主委享受副科级待遇制度,明确各民主党派(总支)为正科级机构,并解决其独立核算的财政预算体制。党委召开有关常委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同级其他领导班子中的党外领导干部列席。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对党外领导干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重要事项应事先听取并尊重党外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党外干部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正确处理政府、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党委)与党外领导干部的关系,党外领导干部要自觉执行党组(党委)的决策,党组(党委)会议一般要邀请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列席。

四、强化管理和联谊交友

16.注重科学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丰富管理形式,明确管理责任。坚持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领域党外代表 — 8 —

人士特点,通过民主评议、述职述廉、定期考核、诫勉谈话、交流座谈、调研考察、参政议政、联谊交友等方式,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加强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团体和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从总体上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党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要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共同分析探讨党外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工作措施。人大常委会、政协党组每年要向党委通报代表、委员中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履职情况。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日常管理考核。党外代表人士所属党派团体要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并向党委有关部门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每年至少通报一次有关情况。

17.搞好联谊交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班子和政府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统一战线团体的联谊交友制度,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 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发挥联谊交友的引导、沟通和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联盟。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强化联谊交友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联系2-3名党外朋友。党委统战部门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联谊

交友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并按照主要领导抓关健、分管领导抓重点、班子成员人人有朋友的原则,建立健全统战部门干部联谊交友制度。要突出交友重点,深交一批经得住重大政治斗争和复杂形势考验、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挚友诤友。在联谊交友中要坚持原则性、注重平等性、体现包容性、保持连续性。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8.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切实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考核内容,定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把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基层统战工作领导,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要有专职统战干部,乡镇(场)、工业园党委要配备统战委员,其中统战工作重点乡镇(场)党委要配备专职统战委员。

19.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 — 10 —

工作机制,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建立党委统战部门负责协调工作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统战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统战系统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统战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席会议,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促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统战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协助县委制定工作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要明确责任,共同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20.支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帮助优化队伍结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他们开展教育活动、搞好学习培训、进行实践锻炼创造必要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发展和培养符合各自特色的代表人士。选好配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支持工商联在教育引导非公制经济人士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中,发现和培育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光彩事业促进会、海外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统一战线有关社会团体的作用,使其成为凝聚党外代表人士的载体、输送党外代表人士的渠道、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平台。大力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和

政府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上一篇:水污染的演讲稿下一篇:大学毕业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