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才事迹

2024-04-17

汪玉才事迹(通用2篇)

篇1:汪玉才事迹

石台县占大初级中学汪玉才事迹介绍

汪玉才,男,中共党员, 1957年元月出生,1975年元月高中毕业,同年2月开始任小学民办教师,1978考取池州师范,80年毕业后任初中数学教师至今。1994年取得大专学历(函授)。04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

35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35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皖南贫困山村。

他从事过多年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数学教研组长工作。

他没什么壮举,也没什么惊人的功绩,但他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有对学生的爱心,有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一、无私奉献,无悔人生

前些年,汪老师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爱人无工作,家境贫寒。但他从来没有因家庭原因影响工作。93年80高龄的父亲一病不起,卧床半年多,直到去世,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2003年他的84岁老母亲不幸患上癌症,他未请过一天假,只是周末有时回家看看老母亲,为母亲求医问药。同年9月3日他母亲去世,也只用三天忽忽料理丧事即回学校。91年我地雹灾,当时狂风暴雨夹着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倾刻山洪暴发,道路塌陷、山体滑坡、桥梁冲毁。尽管他当时正生病发烧,但为了学生的安全,仍和部分老师冒着暴雨、顶着冰雹组织学生到安全地带,稳定学生的情绪,并带头送学生回家。而当时他的女儿才8岁在小学读书,山洪冲进教室,其他学生都由家长接回家了,只剩下他的孩子和另一学生站在没膝的水中哭泣,每每谈到此事他总是后怕但无悔,因为他为的是更多学生的安危。95、96、98我地洪灾,他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实验室、食堂、图书室以及有残疾的老师,抢救了他们和学校的财产后,才顾及自己家庭。而他的家俱因未及时转移损失严重。由于在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通报表扬。02年以来除教育教学外,又挑起学校基建工作,对他来说,没了寒暑假,没了双修日,没日没夜。终于支持不住,于2003年10月17日昏倒在办公室。病情稍好后,他一如既往。2008年元月18日再次昏倒,一连数日没吃没喝没起床,至今没有完全康复。经查他患有严重的颈锥病、喉炎、关节炎。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带着毕业班的数学。

二、关爱学生、严慈相济

他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能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陈平平因父母双方身体不好,生活非常困难,是动员后才入学的,上学后又几度辍学。汪老师带头捐助,从而带动部分教师和学生捐钱、捐粮,使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李随胜鼻出血不止、休克,他主动送他到县医院并为其付医药费300元(该生家庭贫穷)。学生陈杰因心肌炎几次夜里发病,他都陪伴直到交给家长才放心。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不仅培养了 1 一批高素质的优秀学生,而且转化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生,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差班。对一些所谓的“调皮生”,他不歧视、不放弃、尊重爱护、平等对待,处处关心、帮助,教学上分别要求,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留守学生吴志敏特别调皮,很不好管,成绩很差。汪老师深入了解情况后,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该生初二时加入了共青团,学习成绩达到全年级中等水平。84年2月他调入占大中学,当时的初二(2)班是一个老大难班级,已换了几个班主任,仍没有起色。汪老师接任班主任后仅仅用了一学期时间,就使该班成为我校最好的班级之一。92年他又接手一个调皮学生最多、纪律最差的初三(1)班。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为全校先进班集体。93年以前我校中考成绩不尽人意,93年秋季对初三班级进行了重组,汪玉才老师仍任一个班班主任,94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打了一个翻身仗,改变了占大中学的形象。这一年他所任的班级评为县级优秀班级。

三、教育教学、精益求精

几十年来,他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辅导,取得优异成绩:

1、有21个学他是任毕业班数学教学,统测成绩或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其中有9个学均分全县第一。任非毕业班时,只要全县统一检测,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其中有2次全县第一。在本校,他的教学成绩在平行班中总是第一。

2、辅导学生竞赛,取得良好成绩。8人获市级奖,23人获县级奖。

四、终身学习、探索创新

汪老师是我校的骨干老师,但他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他读过很多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查过大量资料,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论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1、2003年《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例说》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此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2003年第9期,国内刊号CN11—2370/01。2、1999年《“异步达标”教学法初探》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并被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一书刊用。

3、论文《解题后的联想》发表在《初中生必读》2004年第九期,国内刊号CN34—1034/G4。4、2000年《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获池州市一等奖。5、1996年论文《非智力因素,学习的动力》获市二等奖,县一等奖。6、1997年论文《小议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益》获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7、另外有十余篇论文在县校级获奖或交流。

8、在全县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

9、教案《垂直于弦—直径》和教案《弦切角》均获县第一名。

10、县级观摩课:课题“弦切角”,获好评。

11、参加县名师送教活动,借班上课获成功。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2、2002年,在参考了全国各地的“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异步教学法”、“问题系统教学法”、“青浦方法”等数学教学方法后,结合我地实际,提出“分类指导、异步达标”教学法。这一课题研究是我县第一个比较规范的课题,得到县教研室的重视和好评。

13、专题讲座,“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索”“解题时的联想”获好评。

14、调查报告:“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对指导我校课题:“留守儿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5、编辑校本课程资料二册。

16、制作教学课件15课时。

五、引领指导、共同提高

首先,汪老师以他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感染着所有老师。老师们看到他这么大年龄,身体又不好,还能起早歇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潜心钻研业务,没有不感叹的。其次,汪老师作为年级组长,认真指导班级工作,他常告诫年轻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好习惯,工作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重身教。他主持制订的“德育工作常规”和“后进生转化常规”,对年轻班主任起着指导作用。第三,汪老师能无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传给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我校青年教师逐渐走向成熟。洪光利老师的班级2008年评为市先进班集体。程国祝老师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青年数学教师洪新发、吴忠诚、吴忠献分别选拔到我县一中和二中任教。同时为我校数学成绩始终稳定在全县前列、我校学生多次获中考状元、上学我校评为县先进学校立下汗马功劳。

六、得到公认、收获荣誉

1987年评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1993年评为镇党委、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1994年评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1997年评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2003年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初中教学骨干教师”。2004年评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

2009-6-28 3

篇2:汪玉才事迹

—平泉县小寺沟镇仓子村乡村医生林玉才先进事迹

一、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白衣天使

1971年,林玉才出生于平泉县小寺沟镇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多病。父亲因肺心脏病无钱医治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人带着他和两个弟弟艰难的生活,后来做为长子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并立志念完书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为更多的父老乡亲治病,每当想起因父亲无钱治病就痛心疾首,决不能让没钱治病而死的人间悲剧重演。其实林玉才从小学到中学始终是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但家庭实在困难只好不读高中而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平泉县卫生学校中医中专班,三年如饥似渴的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评为“优秀学员”而毕业。

1991年参加工作,二十年来终于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受到乡亲们的好评,领导的赞誉。国家、省、市、县各种奖项达十多种。2011年被评为“平泉县基层名医”;2011年评为“全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疗卫生工作者”;2012年评为“2011年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被当地百姓称为“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白衣天使”,林玉才用执着的追求,辛勤的汗水诠释了一个普通村医对父老乡亲的爱,用他自己的话说:“矢志村医终不悔,百姓健康我心甘”。

二、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1990年拜平泉县名中医申兴华为师2年,受益匪浅,积累了宝贵经验。1991年底,他被分配到黑山口乡卫生院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可是看到乡亲们赶十多里的山路,不管白天黑夜、阴天下雨极为不方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里缺医少药,他下定

决心辞去乡卫生院的工作,回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可是村里没有房子,没有资金,林玉才就先租了两间房,借钱购买了药品、器械和办公用品。因他耐心、认真、细致、服务周到,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多年来,他勤奋好学,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博览各种医学书籍及刊物,一边参加成人大专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2009年,林玉才代表平泉县乡村医生参加了承德市岗位大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他反复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总结出好多中医的治疗方法,例如运用中医“为病外”及“冬病夏治”的理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方法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哮喘,几年来免费为400余名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免除治疗费用超过4万多元,现有80人已治愈。黑山口村的张占恩患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在林玉才的精心调治下免费为他治好了。2007年11月,老人给林玉才送来一面写着“内病外治献医施药、医德高尚实乃可敬”的锦旗以示感谢。

2004年2月23日,仓子村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原来是村民张凤山带着家人和亲属一行20余人到卫生所送牌匾,牌匾上面赫然写着“治病救人、妙手回春”八个大字。在群众眼里,这牌匾是患者对他的最高褒奖,可在他心中那是患者对他的信任。2004年春节那天,人们都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里,可林玉才仍在村卫生所坚守着,忽然电话响了,慌乱急促的喊叫声,“林医生,我是张凤山,我老伴快不行了,快来看看吧!”,林玉才二话没说背起诊包就往张凤山家跑。当时病人已奄奄一息,家人已给病人穿上了装老衣裳,林玉才镇定而快速的为病人进行了检查。鉴于病人是因肺心病引起深度昏迷,生命体征十分微弱,他立即采取了抢救处理,骑

着摩托车去当地卫生院借来便携式氧气桶,给病人及时吸入氧气,配合着静脉注射,大约20分钟的时间,病人慢慢的苏醒过来,张凤山老人握住林玉才的双手,含着热泪颤抖地说:“及时、谢谢、太谢谢了!”在林玉才的精心治疗下,张凤山80多岁的老伴现已痊愈了,正享受着天伦之乐。也就是从这件事后,他买了一个大氧气瓶、一个便携式氧气桶、两个氧气袋,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方便。一次次的救治成功,在左近十里八村传开了,乡亲们说:“这不就是白求恩式的大夫吗?”

早年父亲的病死、贫困无助给他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村民王宝森一家三口都有残疾,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平时的零药他从不收钱,还免费为他们体检,治病不收费,节日里为他们送去米面和油。在仓子村像这样贫困户何止一户?“现在都是以药养医,而林玉才这个村医,在药品上价格非常低,出诊从未收过钱这不是零差价、零诊费吗?这样的人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吗?这就是我们村里穿白大褂的雷锋。”南仓子村书记姚明春感动地说。

三、勇于创新,筑起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只有观念跟得上,措施才不落伍。林玉才主动适应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形势,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好方法。针对村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讲究室内卫生、常开窗通风、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晒被褥、不喝冷水等等。

每当到传染病流行季节,他们宣传队就开始忙活了,穿街入巷、进村入户宣传起健康知识来。几年来,仓子村的传染病发病率在全县最低,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林玉才山上采挖苍术、贯众等药

材,配制小药方免费发给村民,提高村民的免疫力。同时,他自已出钱购买过氧乙酸消毒液,将配臵好的消毒液免费发放给村民使用,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预防非典的知识,每天不辞辛劳的为村小学、公共场所消毒。

林玉才爱钻研,每年都采摘一些中药材,如艾叶、苍术、薄荷、柴胡等,将这些药材炮制后研成粉末制成精美的香囊发给本村和邻村的小孩,利用中药的芳香开窍、癖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小儿感冒收到良好的效果。自从2006年至今已发放中药香囊3000多个,深受广大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重视预防保健工作。他把工作做到及时,基础数字清,各种登记齐全,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卡证符合率达100%,在历年乡镇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同时,他积极协助乡镇卫生院、计生办做好妇女儿童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使本村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儿童系统化管理率达92%以上。

四、热心公益,献热血情暧人间

“奉爱心感天地,献热血暖人间” 2006年承德市中心血站为他送来这面锦旗。自2001年截至目前林玉才献血已达3万多毫升。在他的感动和带动下,更多的村民参加了无偿献血,逐渐组成了一支400多人的无偿献血队伍。现在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已有100多无偿献血者超过1000毫升,其中有十多个献血者还得到了国家无偿献血金奖、银奖和铜奖。承德市中心血站每年都到他所在的村采血两次。他说:“通过无偿献血,人们传递着爱心,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为此,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向他颁发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河北日报、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河北省电台,承德电视台、平泉电视台先后报导了他的事迹。

五、矢志不移,生命守护

林玉才扎根乡村二十载,赢得百姓一片爱。谁家有了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都会主动帮忙;谁的心情不好了,都愿意找他聊聊。他医德好、医术高,有很多个体私营医疗机构花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老百姓把他当成贴心人、健康的守护神。

上一篇:禁塑工作方案下一篇:初二语文新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