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4-04-24

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精选10篇)

篇1: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1-07-28 16:23:10 来源: 鹤岗市政府

——写在“7·28”唐山地震35周年

●鹤岗市副市长马冲

今年的7月28日是我国唐山大地震35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防震减灾宣传日”,宣传主题是“勿忘国难,珍爱生命”。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一、广泛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搞好宣传是贯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实施综合防御战略和推进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避险自救能力不高的现状,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一要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二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和地震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努力构造专业教育、培训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科普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三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咨询、讲座、竞赛活动,并通过建立活动站、科普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防震抗震、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震抗灾能力。

二、坚持专群结合,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地震部门要切实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特点,切实推进地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健全完善本辖区地震监测台网,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台网的技术含量,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科学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加强区域宏观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地震前兆宏观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牢固树立震情观念,建立健全震情报告责任制,落实地震微观、宏观异常报告责任制和奖励激励机制;定期开展震情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动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预测。

三、强化设防监管,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唐山地震表明,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此,提高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是有效防御地震灾害的关键。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积极做好重大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从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着手,增强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发改、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关,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和颁发产权证书的必备内容。认真做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基础工作,搞好城乡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高度重视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提高抗震设防等级。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示范范围,建立健全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地区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四、完善预案管理,切实增强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建立科学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是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有效减轻人员伤亡,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迅速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和恢复家园的重要措施。各级地震工作管理部门和重要行业部门,要加强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和备案制度,建立地震应急预案数据库,指导有关部门修订行业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进行经常性的地震应急检查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跨系统、跨行业、跨区域的地震应急联动机制,拓展救援行动范围,配备必要的装备,加强培训和演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对学校、企业、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全民应急避险救助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规范已建成的室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室内永久避难场所,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性能鉴定,为大震巨灾后灾民安置做好充分准备,真正使避难场所成为地震后的“保命”、“救命”场所。要加强地震应急区域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全面提高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防震减灾事业是功在当代,惠泽千秋的伟业。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将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强化抗震设防监管,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32字”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原则,紧紧围绕“和谐发展、服务民生”这个大局,不断地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加强“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应对因地震可能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为实现我市“712”跨跃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篇2: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鹤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编制研讨会纪要》的要求,制定《鹤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

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影响日益扩大。目前,我市残疾人事业面临四个方面发展机遇:

第一,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文件的颁发,“两个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目标的确定,都为我市制定和实施残疾人“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有了更强的针对性。通过第二次抽样调查和连续四年的监测,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残疾人的状况有了更新和更全面的了解,使得残疾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

第三,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十一五”以来的五年间,我市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为我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四,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残疾人事业争取更多公共资源,为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是,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市在物资投入、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抓住机遇、用足政策、立足实际、积极作为”的原则,既要抓住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在一些领域呈现若干个发展速度快、效果好的阶段,又要充分考虑“两个体系”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切实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时通过“两个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形成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制和机制。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要广泛覆盖,又要保证重点;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快见成效。继续实施一批针对残疾人基本需求、覆盖面广、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解决残疾人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科技应用、信息化等基础性工作,稳步提高残疾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加强对城乡和区域的分类指导。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分类指导,政策、资金、项目向农村和条件差的区、街道、乡镇倾斜,促进区域和城乡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机遇,大力推进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生产帮扶和生活救助力度。

五是必须统筹发展各类别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要十分注重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别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不同类别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不同类残疾人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均衡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将残疾人事业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缩小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明确任务、明确政策,为“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蓝图。

四、“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目标

(一)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力度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建设8000平方米以上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国家投资70%,地方匹配、自筹30%。

(二)完善社会康复服务建设。覆盖面达75%。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将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100%纳入低保范围。

(四)残疾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城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职业培训覆盖面达95%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农村残疾人90%以上达到稳定就业。

(五)大力培训盲人按摩人员。重点培训保健按摩人员,并完成120名盲人按摩培训任务。

(六)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都要成立残疾人组织并开展工作。

五、“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残疾人,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逐步提高对残疾人的生活救助水平,根据《中共鹤岗市委关于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鹤发„2010‟13号)文件规定,对重度残疾人发放助残补贴,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家居服务给予政府补贴。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要将住房困难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住房救助制度。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对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并优先安排实物配租廉租住房。

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残疾人家庭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并逐步实现残疾人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政府补贴。鼓励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

(三)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生活救助水平。支持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改善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残疾人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实行财产信托等保护措施。做好伤病残军人等的优抚安置工作。

(四)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加强市、县两级专业康复机构的建设,市级专业康复机构要建设成为当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示范窗口、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县级康复机构要开展残疾人需要的康复服务和社区康复指导。

(五)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建立并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以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六)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加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全市范围内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实行财政代扣,企业、经费自理和部分自理的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区地税部门协助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收缴。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规定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妥善解决残疾人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加强市、县两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和委托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发布等支持性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开展盲人按摩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支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统一服务对象、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人员标准和统一服务准则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七)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作用,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扶贫贴息贷款,保障农村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

(八)健全残疾人综合服务和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市和县级托养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和急需的托养服务,对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进行指导。乡、镇(街道)、社区依托社区服务设施、福利机构开展日间照料等服务,以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居家安养。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

(九)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加快推进无障碍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教育、民政、铁路、交通、残联等部门负责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福利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铁路旅客车站、城市交通设施等行业无障碍标准并监督实施。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信息无障碍。

(十)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舞台车、全民健身等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加强各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十一)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建设残疾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监测和调查。

(十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要为基层残疾人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县、区残联计划单列,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编制,理事长为专职,机关工作人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乡(镇、街道)主持残联日常工作的专职理事长,从在编的乡(镇、街道)干部中通过主席团会议推举产生。从主席团委员中至少选聘一名残疾人委员作为专职委员协助乡(镇、街道)理事长开展工作。村(社区)要成立残疾人协会,残协设主席1人,副主席及委员分别为若干人,从残协委员中选聘一名残疾人委员作为专职委员协助村(社区)残协主席开展工作。

六、主要措施

(一)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重点工程,使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生活,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施白内障复明救治、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康复训练、假肢装配和矫形器装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智力残疾儿童等重点康复项目,帮助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综合治疗,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以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题、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它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

(二)大力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福利企业、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管理,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依法组织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建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综合管理本地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残疾人个体开业、集体从业和按比例就业提供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培训、劳动能力评估等服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委托,全面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等多种措施,对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残疾人就业,通过职业培训、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

(三)继续完善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题、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和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加强现有特殊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要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

篇3:以园区建设推动鹤岗经济发展

一、鹤岗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鹤岗产业园区始建于2005年, 以向阳区五阳工业园区建设为起点, 以鹤南新型工业城规划建设为标志, 经历了产业园区起步和向现代产业园区迈进两个阶段, 实现了产业布局由城内向城外发展, 由分散向集约发展, 再由以小为主向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 在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说园区在增加税收、安置就业、带动鹤岗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过去几年产业园区的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难以满足鹤岗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起步晚、发展慢、问题多。

1、起步晚:

鹤岗产业园区建设相对于我省其他地市起步较晚, 始建于2005年, 到今天已有20多个, 但多数都是市区级园区, 直到今年2月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享受省级政策。与我省其他地市相比起步太晚, 不利于鹤岗经济发展。

2、发展慢:

具体表现为:园区规划滞后。园区如何发展, 怎样发展不明确, 不具体。都是先建设后规划, 如从2005年园区建设开始, 到2008年才出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 期间从没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定位, “边规划边建设、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只能达到“路能进、电能通、电话能打、有水用”的最低要求, 能够承载大项目落户的基础配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规模小。除鹤南新型工业城外, 规模都不大。区级除南山区, 均为100公顷以下;分散。由于各区都有产业园区, 本都是2个及2个以上, 分布不集中, 哪有地到哪建, 导致园区建设非常分散;竞争秩序乱。由于各区都有产业园区, 为了竞争, 各有一套自己的优惠政策, 互抢客户, 对已谋划的项目不敢上报, 更不敢公开, 如果走漏了消息, 几天后可能成为别人的项目, 无序竞争使得招来的企业并不能真正给我市经济带来效益。

3、问题多:

其主要表现在:土地问题。建设用地报批困难, 报得多、批得少;资金问题。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如兴安区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 仅是个“吃饭财政”, 即使都拿出来, 对于20多亿元的鹤南新型工业城基础设施建设, 只是“杯水车薪”;布局不合理。各园区实际入驻产业过于庞杂。如鹤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但目前仅有几家企业如双兰星制药、明珠蛋白生物等还算是高新技术, 其他企业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以上不仅是我市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能也是各地园区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问题虽然有相似性, 但解决的办法却必须依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来寻求。因此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二、加快鹤岗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园区是承载产业项目, 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 是贯彻落实我省“五大战略规划”, 推进我市“十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载体, 面对园区发展的形势, 针对目前园区建设滞后的问题, 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1、科学规划园区发展。

规划是发展的方向、前提和基础, 只有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才能加快园区的发展壮大。因此, 结合我市园区发展目前的情况, 应把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畴, 加快推进以市级产业园区为主体, 区级产业园区为补充的产业园区体系的规划工作, 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鹤南新型工业城, 应将它由区级园区变为市级园区, 把建设权、管理权上收, 集中全市力量建设。并可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优先启动煤化工、石墨深加工和绿色食品等三个园区规划建设。其他各园区根据各自特色也要进行规划, 加强前瞻研究, 推进规划到位, 以规划为蓝本指导园区建设。

2、多渠道筹措园区发展所需资金。

发展工业园区, 必须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 只有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园区才会顺利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市应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四个一”的方式即:市区级财政拿一部分、银行贷一部分、市场化运作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的办法, 多渠道筹集资金。具体为: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切实加大市、区级财政资金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投入。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关系, 争取金融机构对园区及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三是建立投资融公司。应建立园区开发投融资公司, 搭建融资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园区土地、标准厂房等资产和设施抵押融资、入股等建设模式, 鼓励鹤岗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实现园区快速发展。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充分利用园区有利条件, 进一步加强向上级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 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只有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多渠道筹措资金, 才能切实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难问题。

3、加大园区土地供应力度、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土地供应不足, 供需矛盾大, 是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因此既要想办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产出, 还要寻找增加土地供应的办法。一是加大力度清理目前园区的闲置用地。应对现有项目用地进行逐个检查, 对征而不用、改变土地用途的和多占少用的用地要收回, 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 通过收购、清理、置换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 确保满足园区项目用地需要;二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国家土地利用的总的政策是: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和等量置换。按照这一政策, 我市可对未利用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进行规划, 实施植树绿化、复垦, 以此置换园区用地指标;另外, 还应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对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的项目, 争取得到省及以上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 列入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从而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4、结合实际提高园区产业集聚水平。

国内外实践表明, 加快产业集聚, 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能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 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或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因此我市应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对于市级园区, 必须围绕产业特色着力引进处于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的龙头大项目, 以此带动鹤岗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区级产业园区, 已有特色的, 继续进行特色发展定位:如东山区产业园区A区, 原为绿色食品特色园区, 南山区再就业产业园区定位为装备制造、新型建材, 应继续保持特色;

对于没有特色又比较小的区级园区, 应当尊重现实, 不从产业特色布局, 根据发展空间将区级产业园区总体定位为中小企业园区, 主要承载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项目。因为鹤岗目前中小企业均占绝大多数, 对安置就业、增加税收、服务社会均起重要作用。即使我市的市级园区建成, 也会有大批中小型项目不能进入, 所以, 必须考虑中小项目发展空间问题。只有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项目摆放, 才能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形成特色产业园区, 从而带动鹤岗经济发展。

篇4:论新常态下鹤岗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转型;经济发展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二是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向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转变;三是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鹤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严峻问题,因此,研究我市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征,分析新阶段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现就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引领经济转型发展

城市转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长远的战略规划。按照国家政策取向和市场导向,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接续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发展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重新修订《鹤岗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研究提出各个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使总体规划科学可行,并进行法制化过程,使转型建立在法制的轨道上。注重把握好三点:一是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遵循,围绕“十三五”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二是坚持以特色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以现有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为基础,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育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三是坚持以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为方向,构建资源合理配套、比较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的经济格局,使鹤岗由以煤炭为主的产业单一转变为综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和教训,结合鹤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潜在优势、发展水平等实际,及时调整转型发展战略思路。转型思路一旦确定,就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本经念到底,始终不渝推进转型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城市转型,政府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既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应敢于担当,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政府应搞好经济转型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方向把握,在尊重规律和遵守纪律的前提下,进一步放胆、放开,减压、减负,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转型项目最大限度的支持。把优化服务作为一项推动转型的重要任务,精简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能,做到 “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加强政策引导,协调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致力于创建优良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优胜劣汰。同时,政府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法制环境,明确导向政策,清除文件和规章制度管束,形成平等、自由、权利、公平为基本理念的系统完备的制度安排,促进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地区间的流动。要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减少经营性领域投资,大力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民生保障。

三、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制约经济转型和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从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入手,稳步推进企业改革。一是应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接受企业办社会负担和职能,为鹤矿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二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非公经济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支持办法,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和国有企业配套协作等领域。全面落实省稳增长65条”和市“新八条”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投诉中心”职能,创建良好发展环境。三是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投融资、生产要素供应、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向上争取、现代物流、政策法制服务、人才信息技术、宣传推介、企业联谊等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长期稳定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

四、加快项目建设,拉动经济转型发展

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产业接替的载体是项目,项目的主要来源是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一是扩大招商引资。对于鹤岗来说,实施转型战略,完全依靠自身投入和上级支持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以招商引资为主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层次、扩大范围,进一步改善招商环境和条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快捷的效率、最真挚的感情招引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引进战略合作投资伙伴,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扶壮产业项目。围绕“延伸煤、做大墨、提升绿、繁荣贸、激活游”重点,引领构建“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龙江东部煤电化工基地,着力打造(中国)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建设三江平原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着力构建繁荣工贸交易集散基地,着力建设边疆生态文化休闲基地。三是发动全民创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移,引导、扶持、服务民营资本从传统的煤炭开采、餐饮服务、服装加工、建设建筑等行业转移出来,向资源精深加工领域拓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发展

经济转型必须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当前的世界经济是高科技主导下全球一体化经济,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高科技产业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我市的转型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的先导作用和人才的推动作用。要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在联合攻关、技术引进、应用成果上实现突破。实施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实用型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留住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给以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引进人才,用优惠的条件和待遇吸引人才;应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确保鹤岗培养的人才能够回乡创业发展。

六、完善领导机制,保障经济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从政府入手,动员全社会力量,因此加强组织领导非常重要。为切实加强领导,应成立鹤岗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推进经济转型工作;鹤岗市所属的各县区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具体领导和推进工作;各经济综合、管理、杠杆部门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在组织领导体系中,应明确各县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管领导要具体抓;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和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推进有序、考评有效。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使政府的职能优势和工作力量全部投放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事关鹤岗前途命运的中心上来。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深切认识到,必须坚持“未枯先转,早转主动,晚转被动,不转早晚是死路一条”,必须下定决心走出转型发展道路,改变对资源指向型发展的路径依赖。必须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我省实施“五大规划”等重大机遇,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尽快摆脱经济困境,走出一条煤与非煤并举、速度与质量并重、传统与新兴共存的科学发展之路,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张慧莲.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年06期

[2] 方竹兰.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创新[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6期

篇5: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鹤岗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煤炭储量丰富,有充足的水、电资源和土地优势,区域内沃野千里,耕地平坦,有丰富的草场、水面资源,这些条件决定了鹤岗可以承载大型资源深加工项目和高耗电、耗水项目,做大做强煤电化产业潜力巨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势得天独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积极主动中把握大势,在扬长避短中把握机遇,在竞争图强中实现超越,进一步加快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鹤岗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 者:张雨浦  作者单位:鹤岗市人民政府 刊 名:活力 英文刊名:HUOLI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经济发展与减灾

经济发展与减灾

指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增产与减灾防灾并重.经济建设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如不加以防范也有影响环境,导致灾害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将减灾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推动减灾产业化,使减灾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作 者:马宗晋 高庆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刊 名:国际地震动态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年,卷(期):“”(4)分类号:F2 X4关键词: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减灾

篇7: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外部环境问题

1. 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近几年, 省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黑龙江省发展乡镇企业条例》等, 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鹤岗市没有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 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是在2008年底才设立。由于有些政策规定得比较原则, 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运作细则, 于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单位互相扯皮, 谁都想管, 谁都不管, 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而且由于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宣传不够, 常出现“事后纠正”、“事后罚款”的问题。还有些部门因利益问题, 对一些并不违反原则的事迟迟不给办理, 能拖就拖, 耗时误事。

2. 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不规范。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他们势单力薄, 处于弱者地位, 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就是为他们提供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但民营企业主反映最强烈的却是职能部门管理不规范, 服务水平低, 各种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交叉重复收费等现象屡禁不止, 搞得许多民营企业苦不堪言。个别部门缺乏主动热情的服务经济意识, 还是“管”字当头, “卡”字在手, “罚”字在口, 对民营企业动则以处罚相待, 有些管理人员以权谋私, 个别税费征缴部门工作人员, 利用手中的权利养了许多不交税费的企业。这种情况若持续存在, 必将严重影响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3. 融资机制不畅通。

鹤岗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 银行普遍存在着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在银行方面看来, 民营企业贷款数额小, 信誉不高, 又没有相应的抵押物, 加上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等因素, 致使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于是民间借贷开始盛行, 民间资金虽然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 但由于成本太高, 企业难以承受, 所以存在的问题很多。对于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有民营企业家说:不借款是等死, 借了款是找死。但由于缺少资金, 尽管利率高, 也不得不贷, 这严重制约了鹤岗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 企业自身问题

1. 企业管理方式不科学。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 据统计, 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 鹤岗则几乎达到100%。家族式管理方式有其优越的地方, 例如, 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 管理成本低, 容易保守商业秘密等。在创业之初, 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家族式经营模式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 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 如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从而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任人唯亲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吸引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亲情关系等原因, 使产权很难明晰, 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事时有发生;亲情大于制度, 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以上这些问题是导致众多鹤岗民营企业存活较短的原因之一。

2. 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家素质高低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鹤岗市的情况来看, 已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中, 绝大多数企业主经过多年的磨练, 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但是, 由于多数没有受到正规高等教育, 文化层次偏低, 综合素质不够高, 小富即满意识浓厚, 决定了其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 做假帐, 偷漏税, 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时有发生,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合法经营意识, 随意撕毁合同, 不讲诚信经营的现象很多。这些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3. 企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 但从鹤岗目前情况看, 民营企业人才严重短缺,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寥寥无几, 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业务素质高的营销人才更少, 招不进、留不住人才是普遍现象。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行简单再生产, 即使引进新的技术和产品, 没有过硬的人才进行生产仍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除此之外, 鹤岗市民营经济总体水平不够高, 规模效益不够明显, 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相当部分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发展潜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鹤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鹤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 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

民营经济是“候鸟型”经济, 它总是要飞向“阳光雨露充足”的地方, 哪的环境好, 民营经济就会到哪去。这就要求我们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竞争、抓发展的思想。在工作中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 解除影响并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 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 加强督查, 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 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

资金短缺、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鹤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而从鹤岗市实际情况看, 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筹资还很不成熟, 银行信贷资金毕竟有限。因此要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 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2008年11月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一旦被通过, 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民间放贷的合法地位将被法律认可, 成为合法融资渠道。鹤岗可以抓住这个契机, 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等方式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浙江等地已经成立了多家小额贷款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这种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合法注册后,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服务于民营企业, 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 并由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融资形式, 科学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 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状况, 从而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

(三) 打造具有鹤岗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当前鹤岗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少龙头带动企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该市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民营经济最大的弱项。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那就是要发展产业集群, 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若干个民营企业形成集群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打造鹤岗的主导产业, 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市场前景好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 从而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如鹤岗市的粮食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这些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各自为战, 竞争力弱, 缺乏规模效应。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多方引导, 千方百计打造出适合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优势环境, 同时吸引全国各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到鹤岗来投资发展, 做强做大鹤岗的粮食加工产业群, 打造鹤岗的龙头产业, 打出鹤岗的特色产业集群, 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篇8:发展养老事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养老事业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当中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我国经济转型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衡量经济质量发展好坏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民生是不是得到改善;二是社会是不是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从这两方面来讲,发展养老事业可以同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亿,10年以后将超过3亿,养老事业关系到两三亿人口的生活、健康、稳定、幸福。更何况是这两三亿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过去30年中,为改革开放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经验也证明,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体制不可持续。

比如说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过程中,日本政府实施“国民皆保险”制度。国家负担老年人大部分医疗费用。退休金、医疗费用、老人护理费用等等财源,均来自日本发行的国债。换句话说,日本老人的社会福利,现在是靠国家借钱维持的。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债务水平为GDP(经济总量)的60%~70%,进入2013年已经超过GDP的200%,这对该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困难。

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我们老龄化虽然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已超过了经济总量的50%。

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要使政府的公共债务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要想有力地控制债务水平,就必须应对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资金压力问题,避免重蹈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养老保障而面临重大困难的覆辙。

从这个角度讲,养老事业社会化,对促进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养老事业的支出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全社会来支持养老事业,才可能使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才可能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内的稳定增长。

同时,养老产业,包括健康产业是我国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目前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服务业的单位GDP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比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单位GDP所能够产生的就业岗位要高30%,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仍然可以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民生水平的提高,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

所以,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是我国产业调整当中出现的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一个未开垦的富矿。30年内我国老龄化市场规模将会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更不要说在发展老龄产业当中可以创造上百万、上千万的就业岗位。

老龄化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但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大机遇。搞好养老产业,在全社会培育尊老爱幼的大环境,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产业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有人讲,这几十年来人类文明有两个重要成就,一是人类变得越来越长寿,另一个是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富有。长寿和富有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以积极的态度把养老事业搞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努力。

篇9:鹤岗市发展防震减灾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鹤岗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在《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施行之日, 积极贯彻落实。于2011年1月1日在鹤岗日报全文刊登了《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 并在2011年3月11日召开了宣传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座谈会, 组织了由工商联、建筑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水泥生产企业以及混凝土搅拌企业等参加的座谈会, 就如何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进行了座谈。与会同志就如何宣传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砂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应用, 如何推广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浆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座谈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上, 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马文辉就如何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和如何协调服务企业进行了表态发言。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是一次解放思想、奋进赶超的会议, 是实践市委、市政府找差距、促发展的实际举措。通过这次会议, 必将对全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 促进散装水泥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10:探索鹤岗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一、鹤岗发展旅游的优势:

1、国家新政策的出台;

2、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热,

3、煤都、绿都、粮都、金都,资源丰富;

4、五山(北山、东山、松鹤山、麓林山、五指山)、“六水”(小鹤立河、五号水库、小鹤立河水库、天水湖、松鹤水库、阿凌达湖)、“七区”建设(主体城区,麓林山、小鹤立河两个城市新区;松鹤公园、小鹤立河库区、将军石山庄、红旗林场等依山滨水别墅度假区;城市卫星城镇区,城市周边休闲活动区,近郊旅游风景区;工业园区)为主骨架的城市发展新蓝图,着力建设“林在城中秀、河在城中过、湖在城中卧”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森林城市;

5、大界江、大峡谷、大湿地、大森林、大农业、大文化;

6、四大旅游资源区:龙江三峡游、原始森林游、湿地草原游、边境风情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了“争先建设北国风光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大旅游”发展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制订了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中省直单位分别将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累计完成投资额15.1亿元,建设完善了10个星级宾馆、15个重点景区,培育了6条国内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二、鹤岗发展旅游的不足:

1、交通距离较远;

2、南热北冷现象(上海“世博旅游热”、海南游热),

3、旅游发展历史短,人才缺乏;

4、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

三、鹤岗发展旅游的空间:

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争创4A、5A级景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

3、拥有五星级酒店;

4、高速公路、动车、飞机场等尽快投入使用。

四、鹤岗发展旅游的机遇:

1、国际汉语年;

2、广电部推出的“您好中国”项目启动;

3、“百万知青下乡”工程。

五、鹤岗旅游如何借力营销:

1、借“长江三峡”推广“黑龙江三峡”;

2、借“美国淘金热”推中国鹤岗萝北淘金之旅;

3、东北煤乡与山西煤乡不一样的体验,

4、冬游亚布力,夏游鹤岗;

5、借名人营销(殷秀梅、郭颂、刘佳的故乡,曾留下过丁玲、张抗抗、姜昆、濮存听的身影);

6、借品牌来营销(黑龙江、北大荒等品牌);

7、借“国际汉语年”营销。俄、日、韩、美等国及周边市场,由近及远、由内而外进行推广;

8、借国际市场与港澳台旅游热(狩猎游、森林游、湿地游、有机农业游等);

9、人才培养:例如国家旅游局与南开大学签约合作,鹤岗可以和本省大学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知名院校、机构等签约共同培养旅游人才;

10、与大型旅游集团联合营销:与本省大的旅游集团合作或与国中青、康辉等大的旅游集团合作,

例如:张家界市政府与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中国康辉集团及全国的110余家控股、参股的子公司将为张家界武陵源等核心景区输送游客15万人,为景区内的黄石寨索道、百龙天梯、天子山索道分别输送游客7,5万人,市政府将奖励中国康辉集团价值人民币100万元的推广费。中国康辉集团有多次与旅游目的地合作推广的成功实践。曾与成都市政府合作举办“百架包机游成都”、与武夷山市政府合作开展“中国康辉一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年”、与延吉市政府合作举办“中国康辉一长白山探秘旅游年”、与黄山市政府合作举办“中国康辉一黄山徽文化旅游年”、与山东省旅游局合作举办“中国康辉一齐鲁文化旅游年”等活动。

六、国外的经验借鉴:

1、美国黄石公园生态旅游每年可接待40万名学生;

2、美国西部淘金热,

3、法国、美国的煤炭博物馆(门票较贵,国内偏低);

4、成为培训教育基地(国内外大中小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

5、首先服务好四小时旅游圈内,5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

6、海陆空等高端游客(游艇、巴士、直升飞机)。

七、国内特色旅游经验介绍: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变“旅游营销”为“城市营销”,鹤岗第一步要与全国各省(直辖市)中的一个优秀地级城市建立为友好城市,第二步要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州(市)建立为友好城市关系;

2、多举办国际性的节庆活动、商务会议、国际会展、论坛、比赛等是营销城市,提高品牌与知名度、美誉度最好的模式之一;

例如:江苏无锡市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太湖旅游节”,第一届旅游节同时举办展会、论坛;第二届旅游节同时邀请了几十位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旅游局局长,第三届旅游节邀请了近百名市长,举行了市长高峰论坛;第四届旅游节邀请了百名驻华使节、参赞及夫人,第五届旅游节开始邀请了大批国际友人,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

3、知名节庆:山东济宁每年举行的曲阜“开城大典”、河南新郑每年3月举行的“黄帝祭祖大典”、山西五台山国际旅游文化节等;

4、善于巧借它山之石,例如:自然山水风光游可以学习河南焦作云台山;乡村旅游可借鉴洛阳的“栾川模式”、河北涞水野三坡模式;历史人文、佛教文化可考察打造“祈福圣地,医巫间山”的辽宁北镇市和无锡的灵山大佛,文化创意旅游可学习北京的宋庄画家村和什刹海;古镇名村可参观云南丽江的古城和大研古镇、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山东淄博周村、北京门头沟川底下村;大院文化可了解山西的王家大院、皇城相府、江苏无锡梅园等;峡谷旅游学习浙江临安的浙西大峡谷;水上公园可学习山东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万平口风景区等全国各地优秀景区的先进旅游营销理念及管理经验。

八、如何扩大鹤岗旅游的客源市场?

1、吸引国际知名旅行社来落户;

2、吸引世界各地的背包族来落户;

3、与国、中、青、康辉等大社密切合作并建立分社;

4、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旅游办事机构;

5、与国内外媒体广泛合作,最好采取以联合举办活动带动宣传的方式。

九、鹤岗旅游的组合卖点:

(一)舞动鹤岗旅游的五面旗帜:红、绿,蓝,黑、黄五色。

1、红色教育之旅:

1)宝泉岭赵尚志将军纪念馆;

2)鹤北赵尚志将军遇难地;

3)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旧址(东北电影制片厂展览馆);

4)“狼窝”二战展览馆;

5)东山“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馆;

6)抗联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等。

2、绿色生态之旅:

鹤岗是树木的王国,植物的天堂,森林、湿地、公园,全市森林面积占70%,天然林占比达76%,拥有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鹤北红松国家森林公园、鹤岗国家森林公园;水莲湿地、嘟噜河湿地面积达4万公顷。农业旅游有大荒情展览馆、共青农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桦春鲜族风隋村和顺达庄园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3、蓝色江湖之旅:

气势恢宏的中俄黑龙江三峡:龙门峡、金龙峡、金满峡。黑龙江是全国仅有的没有污染的河流之一,两岸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极佳,一派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另有鹤立湖等景区。

4、黑色历史文化、矿山之旅:

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矿山历史纪念馆(地质公园)、鹤岗国家矿山公园、煤炭矿井展览馆、黑龙江流域历史博物馆等;

5、黄色淘金之旅:

经过精心策划包装后推出鹤岗萝北“淘金圆梦”等系列产品。

(二)鹤岗文化旅游营销的十二步曲:

1、打界江牌(省委吉邴轩书记称之为:黑龙江独特魅力的边境山水风光,给人以自然的美、和谐的趣、浪漫的情);

2、品特色餐(东北山珍野味、全鱼宴等);

3、住森林屋(水上人家,树上人家、空中栈道);

4、观湿地鸟(丹顶鹤、白鹤、黑白天鹅、江鸥等);

5、游三峡景(龙门峡、金龙峡、金满峡);

6、开垦荒车(体验农垦生活);

7、走知青路(体验知青生活);

8、唱龙乡戏(欣赏“龙在北方”大型歌舞剧,学唱一首地方戏曲及几句方言),

9、学汉语热(国际游客,俄、日韩、欧美等);

10、购农副品(地方土特产);

11、圆淘金梦(参与体验萝北“淘金之旅”等系列活动);

12、挣经贸钱(中俄商贸及国内外其它投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

(包括食、宿、行、游、购、娱、产、学、商等九大要素)

解决举什么旗?打什么牌?走什么路?三大旅游最难问题;

引导推出一系列体验性强、参与性广、互动性多、自助娱乐、愉悦休闲、寓教于乐等内容丰富的新型旅游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十、鹤岗旅游的宣传D号:

(1)中国鹤岗——你到了没有

(2)学汉语游鹤岗

(3)中俄界江“第一缕曙光之地”

(4)山水风光旅游胜地——鹤岗

(5)北江避暑胜地——鹤岗

(6)中俄犹三大文明的交汇地——鹤岗

(7)南有香港(香江)北有鹤岗(黑龙江)

(8)圆中国淘金梦的地方——中国鹤岗萝北

上一篇:一件幸福的事中考预测作文下一篇:燃管办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