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寓意

2024-04-29

中秋节的寓意(共12篇)

篇1:中秋节的寓意

4.中秋节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5.中秋节的由来和中秋节的诗句

6.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_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大全

7.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由来

8.中秋节的传说与各国中秋节的习俗

9.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中秋祭月

篇2:中秋节的寓意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相传由古代祭拜月神的供品沿袭而来,代表着团圆、甜蜜、平安等寓意。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品饼赏月,阖家团聚共祈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一幅完臻美景。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月饼市场纷纷打出了“平民牌”。当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公款送礼禁令让以往中秋节中的“人情寻租风”大大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月饼市场回归本真味道,过一个返璞归真的中秋节,人们有了新的思考。

返璞归真,才是中秋佳节原本寓意。“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团圆和思念,更符合中秋节内涵。而在以往,越来越浓重的商业化异味,不时浸染着朴实的民俗民风,损伤着人们原始的至纯情感,中秋节也不例外。君不见,时不时出现天价月饼、豪华月饼,这显然不是贫苦人民的消费指标和“势力范围”。当月饼身价越来越高,只能看不能吃时,其“团圆吉祥”的草根情结渐行渐远。而如今,“平民牌”月饼的价格回归,送礼吃喝风势头的被压低,既让传统节日变得回归传统,也让奔波于迎来送往和觥筹交错中的人获得一份清净和安宁。

中秋佳节回归朴实无华,让人欣喜。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唱民谣,让中秋节充满着团圆和谐的的味道。在全国很多城市,鲜见了豪华酒宴,“家常菜”反而成了中秋家宴市场的主角,这种现象传递出的信号盈满了真实和传统。同时,随着今年月饼走下高价的神坛,自制月饼也开始“抢风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上几个小时,自己在家DIY月饼。不少市民纷纷晒出自己DIY的月饼作品,引来各种“点赞”、“求攻略”、“求试吃”、“求购”的评论。自制月饼,俨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时尚生活,也成了新时期中秋节返璞归真的新尝试。

当然,随着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众多实体商店的月饼多为平民价格,但网上也出现了不少高价月饼售卖,且花样迭出,交易渠道也不断翻新。不乏一些“黄金月饼”、“营养月饼”、“药膳月饼”,甚至跟《山楂树之恋》凑热闹的“山楂月饼”。这些月饼价格,虽构不成天价却也不菲。这种现象值得警惕,也值得相关部门能关注到是否藏匿着“腐败哲学”。毕竟,当有人聪明地玩起“醉翁之意”战术时,月饼只不过成了一些人“名正言顺”的工具和“武器”,只会让中秋节变了味。

呼唤中秋节的至纯情感,符合公众期待。在此中秋佳节之日,不妨让忙碌的我们静静地感受一下清代诗人袁景澜在《咏月饼诗》中描述的画面――“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同时,也可以一起从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深邃意境中感悟出团圆和思念的浓情来。

篇3:父子对话的寓意

有一天半夜,突然发大水。村里人都往高处跑,哲学家也跟在村民后面,突然,他发现儿子不见了。等他回来找时,竟发现儿子一个人正往低处跑。哲学家大惊,赶紧将儿子拉了回来。到了安全的高地时,哲学家才惊魂未定地问儿子,都发大水了,别人都往高处跑,你怎么偏偏往低处跑呢?儿子困惑地告诉他,正是听了他的话,什么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嘛。儿子进一步说,看见那么多人往高处跑,心想,他们都是错误的,所以就一个人往低处跑了。哲学家父亲所坚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所谓的真理呢。他以此来教育儿子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让孩子掌握人生要义是重要的。问题就出在,当儿子在现实生活遇到需要用所谓理论来作出判断的时候,在理解父亲话的时候,闹出笑话了。

那么,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就非常清楚了。教,不能教条;学,不能教条。

由此来观照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不能只顾一味传授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该教给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发大水”时才能正确选择逃生的方向。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只死守知识本身,就知道按老师教的去做,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还只按老师说的做,没有独立判断的思想,那么势必就会在“发大水”时跑错方向。

我们当下的教育好象就有点类似于上述父子两人的情形呢。老师、家长甚至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只灌输给学生一点,就是高考中得高分就是成功者。在这一异化了的“真理”面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深深刻录在脑海中。那你不妨想想,缺乏创造力,没有了个性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每年高考后,各地都在热炒“高考状元”,尽管说有许多“不准”,但仍时常看到介绍宣传各级状元的文字。这也没有办法,在高考分数已成为成功“图腾”的社会背景下,一时要改变还相当困难。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因民族成分造假,被北大取消录取资格。近日北大又接到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该考生也是今年被曝光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之一。有专家就指出,真正害了“何川洋们”的,并不是如今取消录取资格的严格规定,也不仅仅是考生家长的错误行为,还有其背后发生这种现象的制度环境。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4069人(其中“80后”占53.8%,“90后”占20.6%)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7%的人肯定高考状元会成为以后的职场佼佼者,34.4%的人持相反态度,62.9%的人表示不好说。而在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我国1977~2008年各地区高考状元的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毕竟现实生活是有许多变数的,而考试得到的知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就不完全是以分数来说话的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万万不能再迷信考试的分数了。“真理”再好,还需要生活来检验呢。

那么,作为教育者理应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以致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育案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郎朗为自己设想的成名之路就是参加比赛。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少年郎朗对非常看好他的老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就像打网球的人拿下大满贯。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说他,只是提醒他,那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给他的建议是,好好学习,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机会,总有一天,就能一炮打响。老师进一步引导郎朗,当真正学有所长时,或许会被大指挥看中,让你在重要的音乐会上压轴;或许会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郎朗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毕竟在1999年,他还只是第六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名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自己啊。但他最后还是调整了自己的专业前行的姿态,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然真的像老师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进而一举成名。

篇4:寓意的表达

中国明代画家唐寅与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对寓意的阐释与表达都有独到的见解与方式。他们二人都生活于16世纪,所属于不同的文化语境,而他们的人物作品大多是有寓意性的,在表现风格上也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些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他们寓意性人物作品的比较,从而挖掘画家对自身及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以及中西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反映出来的审美方式的相似与差异。

关键词:寓意;人物画;题材;构图

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不是由某一特定因素决定的,它同时受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藝术家个人修养等因素影响,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寓意性绘画题材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民间轶事等,西方此类题材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虽然二者在表现的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对社会及时代的批判、对人性的揭露和画家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明代画坛,寓意性题材描绘非常普遍,而唐寅对此类作品的表达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唐寅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性格本来就比较孤傲豪放,后来又由于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此事对他的生活态度影响颇大,以至于他回乡后,性情愈发狂逸。他三十岁进京赶考,与杜堇相识,杜堇比较擅长白描和工笔设色之法,唐寅受其影响,也有一些人物作品,画法、风格和他很相近。三十余岁学周臣,并远承南宋四家画法,也创作了一些比较潇洒飘逸的水墨人物。他的人物画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能在师法诸家之益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在创作题材、作品寓意和形式语言等方面,都较前人有所突破。其人物画以历史人物画和仕女画为主,如《秋风纨扇图》、《玉蜀宫妓图》等,多为他感慨世情所作,表现出他愤世嫉俗的心态和强烈的出世思想。

如果说唐寅的艺术经验与主张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身所历,那么老彼得·勃鲁盖尔的经验来源,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与突破。勃鲁盖尔出生于尼德兰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后在安特卫普学画。他于1551至1553年去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在老师库克的画室工作。1569年,年仅四十多岁的勃鲁盖尔在布鲁塞尔去世。人生中的最后五年时间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此时正值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他的艺术创作日臻成熟,他以现实的人为中心,把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描绘融为一体。创作了《农民舞蹈》、《绞刑架下的舞蹈》、《雪中猎人》等一系列充满象征性、寓意性与革命斗争性的作品。

和唐寅一样,勃鲁盖尔与当时的文化精英交往密切,他们给勃鲁盖尔带来了丰富珍贵的精神食粮,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更是开扩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思想高度。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相同的人生,看到了一个自然人,也就看到了人类的全部内容,正如自然法则支配下规律运行的宇宙天体,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悲欢哀愁、聚合离散,就像机械装置中预设的程序一样依次展开。与唐寅借历史来寓意不同,勃鲁盖尔通过寓言故事来表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世间的丑态与黑暗,如《盲人的寓言》、《通天塔》等作品。

从文本内容转换到图像的过程,我们可以较清晰地发现中西绘画在寓意阐述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中国画倾向于借古讽今,寓意的传达较为微妙;而西方的寓意表达则是借助于哲学思辨,从而转化到艺术创作中去。

中国画追求“象由心生”、“境外之象”的心理寄托,而非写实的模仿,有时借助于诗词等映衬,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和思绪。西方绘画更多的是通过写实自然来说明事物与其原理的关系,以通过视觉空间的探索来阐释其精神内涵。

唐寅《琵琶美人图》题诗有云:“梦断碧纱窗,窗外闻鹈鴃。清怨托琵琶,怨极终难说。”此诗暗用典故,写得含蓄委婉,丰富了画面内容与思想。鹈鴃又称为“冤禽”,多用于表现悲冤之情。托之于琵琶,无人倾诉、孤独惆怅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诗情的渲染,使整个画面笼罩着浓郁的凄婉氛围,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唐寅此画,由于借助诗情的表现,使画中人物的内心似乎可使人有所理解,但又似乎难以确定,画面的意蕴因此含蓄而深厚。

在这里,与唐寅在寓意表现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勃鲁盖尔尽管赋予画面寓意,但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刻意避免在人物面部出现微妙的心理痕迹。作品《画家与鉴赏家》被认为是其自嘲式的自画像。画家将身处窘境、穷困潦倒的自己与衣饰华丽的鉴赏者作对比,运用写实的单色素描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人物,而人物面部并无太多表情。画中鉴赏者在赞赏画家作品的同时用手摸着钱袋,暗示着急切想要得到一副佳作的贪婪的心理状态。

在画面内容的布局安排上,两人也都刻意地寻找自己独特的构图方式来传达寓意。如唐寅在《玉蜀宫妓图》中,他将四个宫妓分别列于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等态势,两组人物朝向不同,相互呼应;在形象刻画上,衣纹刻画入微、五官精致俊俏,仪态娴淑宁静,整体形态清雅脱俗,人物之间似乎在相互诉说衷肠,又似乎有所期盼,作品意蕴难以判定,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勃鲁盖尔的表达和唐寅一样忧郁惆怅,但他省略了唐寅的内向化和含蓄化,转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他在《盲人的寓言》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六个盲人搀扶着行走,沿着画面中对角线从左上方往右下方运动,他们只顾埋头走,却不知已身陷险境,领头那个人已经摔落深沟,后面那个也被拉扯着失去平衡,其他几个盲人也将面对同样的命运。画家使用的艺术语言非常贴切和深刻,一队极富个性和自以为是的盲人搭肩而行,背景是一派祥和的大自然,氛围美好和谐,可那几个盲人偏执地走着自己的路,只要一人倒下,后面的也将难逃厄运,但他们搞不清到底是谁的过错,只好相互埋怨。画中渗透着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对人类命运发出了警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能由没有远见、愚蠢的人来引领,否则必将陷入绝境。

总之,唐寅与勃鲁盖尔在寓意的表达与阐释上都有所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展现上,更是对作品深层次的内涵的一种表达。本文通过对两位画家作品的分析与比较,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位画家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我们或许已找到了两位画家相似的契合点,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同一时期中西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屈建,刘丹.中国美术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木森.中国绘画思想史[M].台北:三民书局,2004

[3]刘立光.试论唐伯虎的书法艺术美术[J].美与时代.2007(10)

[4]范银花.旷古才子情--略论唐寅的人物画[J].东南文化,2002

篇5: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中秋这一天,吃月饼要从唐朝朱元璋说起,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当年朱元璋起义,整治元朝末年的官僚人员,为了能更好的在行动中有所保密,朱元璋约定以赠送月饼为传递的信号,所以八月十五吃月饼,赠送月饼就慢慢流传到现在,现在的月饼也是作为中秋佳节互赠良友的一种佳品。

2.现代人吃月饼的寓意习俗:有唐代就流传到至今的中秋吃月饼,习俗咱们都没有忘记,而且吃月饼习俗在现在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中秋佳节的仪式感,每到中秋佳节,不仅一家人要团团圆圆的在家赏着月亮,吃着月饼,在中秋节这一天的白天,还要拿着月饼去亲戚家走访送礼,以饼会友。

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时候就会进行祭拜月亮的仪式,在祭拜的贡品里面就肯定要有月饼,祭拜完月亮之后,就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面边吃着月饼边赏着月聊着天,中秋这一天吃月饼是代表团团圆圆,一家人幸福美满,团聚的一天。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的来历简单介绍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全国各地的中秋习俗

1、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2、追月

追月也是中秋一习俗,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3、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4、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5、拜祖先

篇6:2021中秋节的寓意是什么

十五中秋啥意思

中秋节时,月亮圆满,象征着团圆。中秋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中秋节时,在外的游子都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所以,中秋节象征着家庭的圆满、人们的团聚,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八月十五这天月亮最圆

因为农历的十五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也叫满月,所以看起来圆。

农历中秋节拜月的寓意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时节会开什么花

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绣球花

绣球花,其形百花成朵、团扶如球;其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另外,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粉团花。

百合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芙蓉花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原产中国。

中秋月圆团圆的祝福

1、中秋节要到,我得到准确情报:好运登上飞机,平安买好车票,健康乘上快马,快乐撒腿飞跑,它们相约中秋与你团圆,共筑幸福城堡,你要准备好哦!

2、明月,一轮高悬在天边;星星,一闪一闪在眼前;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心田;祝福,一字一句信中见;但愿,一年一年万事圆。中秋快乐。

3、日子,一天一天,如云烟;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字符,一个一个,串成句;短信,一句一句,诉心愿:中秋佳节,愿你人圆梦圆事事圆。

4、中秋团圆节。我的祝福最圆,圆如月亮;我的祝福最香,香如月饼;我的祝福最大,“铺天盖地”;我的祝福最美,“美轮美奂”愿你快乐如愿,喜庆美满。

5、月是中秋分外明,祝你天天好心情,皓月当空洒清辉,美好事儿一堆堆;祝愿佳节多喜庆,以后天天走好运,中秋节快乐!

篇7:中秋节赏月的寓意及由来

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中秋节赏月寓意着团圆、寄托情怀。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赏月习俗的由来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吃螃蟹的寓意是什么

1、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2、说到《红楼梦》,无论已成经典的旧版电视剧,还是近期热映的新版本,宴席总是少不了的桥段之一。书中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螃蟹宴的场景十分有趣,从持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到抹一脸的螃蟹黄子,从“毫端蕴秀临霜写,口吃噙香对月吟”,到“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尽管着墨不多,但也能看出食蟹对于当时的大户人家也是件乐事,中秋团圆热闹的气氛由此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事实上,食蟹的场景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中多了层团圆的深远含义。

4、大闸蟹:此蟹产于江苏苏州地区阳澄湖,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名产。阳澄湖湖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

5、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6、因为菊黄蟹肥秋正浓~秋风送爽中迈入农历九月,肥美的大闸蟹早已“横行”深圳。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指农历九月雌蟹最佳,到了农历十月雄蟹当道。此时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时,甘香流油的蟹黄、白嫩鲜甜的蟹肉,让消费者馋得直流口水,食指大动。不是因为中秋节而吃螃蟹,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螃蟹最好吃。

7、“蟹”与“谢”同音,而所谓“中秋月圆人圆”,中秋佳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恰好是一个充满着浓情厚谊的节日。游子归来、走亲访友、好友小聚、表达心意……这一个“谢”字再合适不过了,而“谢”要怎么说出口送出手?作为谐音字的“蟹”就再也合适不过了。

篇8:论民间玩具的装饰寓意

一、色彩寓意

我国民间玩具的色彩总是给人以艳丽的色彩,视觉效果对比强烈,作为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色彩搭配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沉淀,有了自己一套固有的使用口诀。其中“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贯穿于民间艺术作品始终,以亮丽的色彩搭配烘托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传达出人民内心渴望幸福生活的激情。人们将自然的色彩提炼加以想象化处理,将一年四季中不断变化的颜色作为美好的希望存在于人们亲手制作的小玩具中。例如江南玩具桃红柳绿般秀丽,陕西玩具色彩秀丽朴实大方,贵州玩具常在黑底上加彩,江浙的竹玩具色彩鲜明亮丽等。民间色彩搭配口诀是艺人们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对于后来的设计探索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从布老虎和真老虎的颜色对比中,可以看出流传在山西、山东一带的黄色布老虎除了借鉴真老虎的黄色作为主色调外,其在颜色使用上纯度较高,大片黄,再加以红、绿、蓝点缀,整个布老虎显得格外抢眼,给人一种红红绿绿的感觉。从色彩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颜色搭配具有温暖、稳定、安全、喜庆之感,加之虎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孩子身边的守护神。

二、图案寓意

民间玩具不仅色彩独特,图案非常别致,花样繁多,一般在玩具上饰以莲花、鸳鸯、金鱼、石榴、寿桃、秋叶、蝙蝠、龙凤、五毒(旧时人们将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成为“五毒”)等图案,再饰以云纹、宝相花纹、瑞锦纹等纹样。这些图案的组合表现出人们对于生存繁衍、驱灾辟邪、纳福求吉的推崇。

1、生存繁衍

河南淮阳具有代表性的泥塑玩具“泥泥狗”,其造型、纹样的实质是和祭祖、娱神、祈子和消灾等功利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泥泥狗以黑底打色,身上多用点线图案绘饰,色彩艳丽。其中有一种人面似猴的泥泥狗被称为“人祖”或“人祖猴”。整个躯干就是一种纹饰,最常见的是枣核形状,在黑底上,绘以黄、白、绿、粉等色,一圈套一圈,每一种颜色外圈上都饰有白色小点,最外一圈绘以毛饰,具有强烈的女性生殖器官特征。其他一些三角纹、折纹、叶纹、凹凸纹、花卉纹、太阳纹、葫芦纹等都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种变形形式。这种独特的纹饰通过线条变成一种特殊的抽象符号,附饰在形体怪拙的泥泥狗身上,犹如原始的印记,释放出一种原始文化的野味性,反映了远古人们强烈的生殖崇拜意识。

2、驱灾辟邪

由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五种毒物组合在一起的“五毒蛙枕”,其整体的青蛙造型就是“五毒”中的蟾蜍,在蟾蜍的身上缝制着其余四种毒物。传说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邪毒集中之日,人们在此日饮雄黄酒并在门上菖蒲和艾草,室内挂“五毒”挂片,为的就是“祛除邪气”。“五毒蛙枕”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造型非常别致。枕头的中心有一个杯口大的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给孩子做五毒蛙枕意在以毒攻毒,辟邪消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3、纳福求吉

有着两千多年的风筝,不仅是我国独创的最早的飞行玩具,还是飞机发明的灵感来源。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到处可以看到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我们所熟知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白蝶闹春”、“鲤鱼跳龙门”、“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出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运用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吉祥图案和文字,结合民间的谚语和一些神话题材,通过暗喻、借喻、比拟、双关、象征以及谐音等表现方式,构成“一语一图案”的美学展现形式,赋予吉祥、消灾之意,寄托着人们对于幸福、长寿、喜庆等的愿望。又因其以物寓意,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突出,构思精巧,趣意盎然,富含独特的格调和强烈的民族色彩,传承着代代兴盛的民族情思。

三、形体寓意

中国民间玩具的形体看似简单粗陋,其实质是在汇聚人们的智慧结晶之后创造出来的形有限而意无限的大气成品之作。通过艺人“心中有图,手中作画”的形式展现出具体的形体之美,没有矫揉造作的多余装饰也没有富丽堂皇的金丝银线,所造出的形态就是为了人民心中渴望的美好愿望服务并成为人民心中幸福的寄托。就是这样的一些玩意儿抚平旧时人们心中对生活现状的不满,继续充满希望的生活下去。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艺人们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廉价的面、土、布、木、纸、藤等材质,凭借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创作出来的玩具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更是传授美的艺术品。它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民间玩具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是一种大胆取舍和添加,注重装饰性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香包作为我国流传的节日玩具,题材样式很多,其造型经过一定的艺术化处理,表现出别样的形体特征。甘肃庆阳的鱼娃香包挂饰,采用中国民间一直以来视为吉祥之物的鱼为整体造型,通过鱼头人身的结合,并将鱼身的鳍、尾加以夸张化表现,表现出另一种形体之美。“鱼”和“余”谐音,象征着生活富足;而鲤鱼产仔多,是生殖繁衍、子孙昌盛的象征;民间流传“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因此鲤鱼又成了科举及第、功成名就的象征,将娃娃和鱼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富足有余的愿望。

结束语

中国民间玩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有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广发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玩具被作为非物质文化得以保护和继承,其强烈的装饰美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寓意吉祥。通过对民间玩具装饰寓意的探讨,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出对驱灾、吉祥、幸福的追求,以此来提醒当今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在当今充斥着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参考文献

[1]王懿静.民间玩具的艺术魅力[N].艺术与魅力.2008-01-15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4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4

[4]李友友.民间玩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5]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造型图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4.8

[6]吴景泽.中国古代陶瓷玩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7]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7

[8]王连海.北京民间玩具[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5

[9](法)芒松著;苏启运,王新连译.永恒的玩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篇9:父子对话的寓意

有一天半夜,突然发大水。村里人都往高处跑,哲学家也跟在村民后面,突然,他发现儿子不见了。等他回来找时,竟发现儿子一个人正往低处跑。哲学家大惊,赶紧将儿子拉了回来。到了安全的高地时,哲学家才惊魂未定地问儿子,都发大水了,别人都往高处跑,你怎么偏偏往低处跑呢?儿子困惑地告诉他,正是听了他的话,什么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嘛。儿子进一步说,看见那么多人往高处跑,心想,他们都是错误的,所以就一个人往低处跑了。哲学家父亲所坚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所谓的真理呢。他以此来教育儿子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让孩子掌握人生要义是重要的。问题就出在,当儿子在现实生活遇到需要用所谓理论来作出判断的时候,在理解父亲话的时候。闹出笑话了。

那么,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就非常清楚了。教,不能教条;学,不能教条。

由此来观照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不能只顾一味传授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该教给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发大水”时才能正确选择逃生的方向。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只死守知识本身,就知道按老师教的去做,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还只按老师说的做,没有独立判断的思想,那么势必就会在“发大水”时跑错方向。

我们当下的教育好象就有点类似于上述父子两人的情形呢。老师、家长甚至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只灌输给学生一点,就是高考中得高分就是成功者。在这一异化了的“真理”面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深深刻录在脑海中。那你不妨想想,缺乏创造力,没有了个性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每年高考后,各地都在热炒“高考状元”,尽管说有许多“不准”,但仍时常看到介绍宣传各级状元的文字。这也没有办法,在高考分数已成为成功“图腾”的社会背景下,一时要改变还相当困难。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因民族成分造假,被北大取消录取资格。近日北大又接到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该考生也是今年被曝光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之一。有专家就指出,真正害了“何川洋们”的,并不是如今取消录取资格的严格规定,也不仅仅是考生家长的错误行为,还有其背后发生这种现象的制度环境。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4069人(其中“80后”占53.8%,“90后”占20.6%)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7%的人肯定高考状元会成为以后的职场佼佼者,34.4%的人持相反态度,62.9%的人表示不好说。而在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我国1977~2008年各地区高考状元的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毕竟现实生活是有许多变数的,而考试得到的知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就不完全是以分数来说话的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万万不能再迷信考试的分数了。“真理”再好,还需要生活来检验呢。

那么,作为教育者理应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以致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育案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郎朗为自己设想的成名之路就是参加比赛。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少年郎朗对非常看好他的老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就像打网球的人拿下大满贯。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说他,只是提醒他,那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给他的建议是,好好学习,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讥会,总有一天,就能一炮打响。老师进一步引导郎朗,当真正学有所长时,或许会被大指挥看中,让你在重要的音乐会上压轴;或许会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郎朗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毕竟在1999年,他还只是第六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名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自己啊。但他最后还是调整了自己的专业前行的姿态,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然真的像老师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进而一举成名。

篇10:2021中秋节吃石榴的寓意

石榴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因此常备作为喜庆水果,有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寓意象征。

在安徽地区,石榴在大家眼里代表着“多子多福”。尤其是结婚没有生儿子的妇女,在中秋节这天一定要吃石榴,认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后,就能获得上天赐福“多生子”。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叫“果子节”,这一天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果子。而中秋节正值石榴成熟时,是过中秋节必备水果之一。清代《北京风俗志》中记载:“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葡萄、苹果之类,晚间灯下一望,红绿相间,香气袭人。”

篇11:中秋节富有寓意的祝福短信

《疯狂的月饼》王朔:我吃月饼我怕谁?但丁:吃自己的月饼,让肥肉去长吧!艾青:为什么我的身体饱含脂肪,因为我对月饼爱得深沉!中秋快乐!

“中”秋皓月当空,“秋”风凉意渐浓,“快”递欢乐祝福,“乐”在欢聚团圆,祝君“中秋快乐!”

“中”国一大节,“秋”日盼心切;“中”国人聚结,“秋”季满心贴;“中”国齐喜悦,“秋”天系心结;“中”国人团圆,“秋”夜赏圆月;祝中秋团团圆圆,合家美美满满!

“中”国63周年华诞在初“秋”,“秋”爽节庆进行“中”,“快”点祝福送欢“乐”,“乐”悠悠情浓浓问候就赶个“快”,正反读都预祝你中秋快乐!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却买不来真情和友谊。中秋节,我送你金钱买不到的四样好礼:“健康”、“幸福”、“快乐”“团圆”。祝你中秋快乐。

“秋”字“禾”与“火”,“禾”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之意,“火”乃兴旺发达、红红火火之谓,在此中秋之际,中(一声)意为中(四声),祝您中秋中好运,生意兴旺财源广,家庭和乐更繁昌。中秋快乐!

“◎”这是中秋节送你的月饼,据说是嫦娥姐姐亲手制作,每五百年才作一块。它吸取了宇宙之精华,汇集了仙人之仙气,色香味俱佳。吃一口就可以百病不侵,长生不老,耳聪目明,精神焕发,更重要的是,吃了它就可以到月球安家,成为一名外星人!

‘中’字四笔,中秋节到了,送你四个祝福,一祝你全家身体康健,二祝你全家和谐美满,三祝你全家幸福团圆,四祝你全家快乐永远!

篇12:2021中秋节的由来和寓意介绍

2021中秋节的由来和寓意介绍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寓意什么

(一)团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二)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三)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1、团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中秋节有什么含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上一篇:高中生尘埃落定读后感800字寒假作文下一篇:观邹越老师演讲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