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

2024-05-09

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通用9篇)

篇1: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

大班家长育儿心得-大班家长育儿心得 新的起点幼儿园大班家长谈育儿

心得

新的起点幼儿园大班家长谈育儿心得

2016年9月1号对我们一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康康在这天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对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随着角色,要求和我们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刚开始进入小学的时候肯定是很不适应的。

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布置的很美观,富有儿童情趣,而小学教室只有桌

椅,黑板,固定的座位对孩子缺乏吸引力会使孩子感到枯燥。

在生活上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为宗旨,志在孩子玩中求学.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在幼儿园老师就像父母般地照料每个小朋友并一起参加到各种活动中,老师对孩子亲切体贴.而小学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在生活上关心相对较少。

在教学上面,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总的来说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在大班末期,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小朋友们为能

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去努力。

在学习方面可以适当的减少游戏和户外运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督促孩子能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书写能力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在生活环境和习惯上,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在家不能再太依赖父母,自己会做的事情要独立去完成,不会做的能去认真的思考,克服困难.不能再让老师和家长们扯着嗓子的”循循教导”了,而是要很自觉,积极的参加活动。

在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要增强幼儿体质,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孩子能适应上小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不光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才是最关键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直接教养人,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幼小衔接状态,首先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自己做到了我们家长才能去教育孩子,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每天陪孩子看看书,培养他们看书的习惯,少看电视,看电视不能再看些幼稚的或暴力的动画片,多看些科教文化之类的影片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多学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懂得要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等优良的传统美得,在这方面我家是比较注重的,人品比学习成绩重要的多.这些都是要从小培养的,我希望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孝顺,有责任心,有爱心,懂礼貌,勤劳,勇敢的人,这需要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马上要上小学了,学习任务加重了,在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家长不能忽视对他人格的培养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跟他们

交流,培养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有个和睦融洽的学习空间。大班家长育儿心得大班家长育儿心得

从幼儿到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对我们家长来说压力也是很大的,思想上先要重视起来,在上小学前慢慢的改掉他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晚上晚睡,早上起不来,做事情拖拉,写字不认真,太依赖父母和老师等等。平常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后啊,肯定比爸爸妈妈懂的还多!”,通过这样的一种激励的语言。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这样他们就会有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不应该用负面的语言吓唬孩子,比如:“你不听话,以后让小学老师管你,小学老师可厉害了!”“你光玩吧,你玩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用这样的话吓唬孩子,他们就会形成对小学的反感

和恐惧。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有出息。现在孩子还小最主要靠我们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导,帮助他们更好的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越,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有付出才有回报,让我们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加油吧!

篇2: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

我们家孩子既属于放养型,自然生长;又属于群居型,熏陶成长。为什么说是放养型呢,因为我们在她学习跟生活上基本属于放权型,让她自己来选择。在学习上我们对她的要求都是在她这个年龄段能做到的,我们不强求她学多少知识,如果她想学我们一定提供条件,如果她不想学我们也不会去逼她。我想在学龄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平时在家基本不开电视,她跟我们在一起时要么画画要么看书要么玩玩具,如果画画我们就陪在她身边上上网,如果看书我们就陪着她也看看书,如果她玩玩具我们就陪着她一起玩一会儿。她跟着她婆婆时那是肯定会看电视的,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看电视的,她一个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时看动画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时就会跟婆婆看婆婆喜欢的,但她看电视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而且看电视她学会了好多字,比如社会写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电视学会的字;看电视也让她学会了要尊重别人的喜好。她现在知道婆婆爱看社会写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欢看球赛、舅妈喜欢看湖南卫视。她跟他们在一起看电视时一般都选择他们的喜好,但是一到广告时间肯定是看她的动画片了。

因此适当给孩子看电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在生活上我们从来不包办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学画画还是学乐器,我们都让她作主。我个人感觉一个孩子如果你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她,她也许会接受但那是因为家长的权威作用,我更多地时间是让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她隔天晚上就会把衣服准备好,因为她有过早上再找衣服换来换去结果差点迟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准备;还有像我们经常带她出去嘛,一般出发之前我会做个计划再列个物品清单,她经常看到我这样做,后来要去那儿玩时她会很注意去看那儿的天气预报,也会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带了她就自己承担后果,或者没得玩具玩或者没得零食吃。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让她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为什么说是群居型呢,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家里平时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较多,跟她同龄的孩子有三四个,她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游戏。

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不错时我们都会去表扬他,这样就让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样,觉得哪样做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我们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但是只要是节假日我们肯定会带她出去旅游,从她四个月开始我们就带她游山玩水了。我们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户家庭,这样她就三四个伙伴了,因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伙伴们一起旅行经常会让她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游戏、新的歌曲什么的,让她在旅行中也能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所以我们家女儿是在熏陶中成长的。

大班家长育儿心得二: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面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己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己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必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与知识。

篇3: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

儿童教育非常关键和重要, 这个毋庸置疑。现在的家长队伍已经步入“90后”, 他们的育儿观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最近几个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和家长沟通交流, 将情况梳理如下:

一、“90 后”家长教子现状

1. 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与孩子交流少

现在有些“90 后”的家长育儿观念不强, 父母的角色转换不是很到位, 自身作为父母的责任感不是很强烈, 似乎还不怎么与自家孩子交流, 自己也是独生子女, 亲情观相对寡淡, 性格孤僻。有些年轻的家长, 对于孩子教育无从下手, 不知道如何交流。在对孩子溺爱起来的时候, 可以摘星星;烦起来的时候, 拳脚棍棒相加, 按自己的心情变化教育孩子。

我们中班有个很特别的孩子叫爱迪 (化名) , 不喜欢上幼儿园, 每次她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才将她送到幼儿园来。爱迪来园时, 还闹情绪, 喜欢躲着、趴在床底不出来, 不愿意和孩子玩, 老师又哄又讲道理, 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但孩子只能正常几天, 过几天又犯老毛病。针对这一现象我和家长进行沟通, 爱迪的妈妈是一位“90 后”, 她说:“爱迪平时在家里, 都是我一个人带的, 调皮的时候我打她, 但是我不许别人管教她。”我问她:“平时和爱迪有交流吗?”她说:“不交流, 小孩子能有啥想法?管她吃喝, 调皮的时候就打一下, 哪有这么多的道理讲?”现在年轻的家长, 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吃喝好, 比别人孩子优越, 过度溺爱, 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 不与孩子做思想上的交流, 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也不与孩子讲道理, 抬手就打, 以武力制伏孩子。

2. 将孩子的教育转移给祖父母

儿童时期可塑性强, 是最容易受教育的时期, 但是, 儿童不是块泥巴, 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愿, 要捏圆就捏圆, 要捏扁就捏扁。年轻的家长也不能完全把“泥巴”扔给祖父母, 高兴的时候自己带两天, 不高兴就推给祖父母。笔者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里的调查显示:隔代抚养家庭占36.57%, 父母抚养占62.5%, 其他占0.93%, 这还是以前的统计数字, 而现在, 通过问卷调查跟以前的数字比对, 隔代抚养子女的比例又增加了不少。现在的“90 后”基本不需要自己去打拼房子、车子, 可以说无后顾之忧, 只贪图个人享受。其更不想承担抚养子女的重任, 再加上双方的父母年轻退休早, 加之又疼爱孙辈又嫌子女可能照顾不好孙辈, “隔代疼”似乎就自然而然了。不可否认, 长辈对孙辈的疼爱是无可挑剔, 甚至到溺爱的程度, 但是他们的学历不高, 受教育的程度有限, 很少跟孩子交流, 不利于幼儿好的习惯培养, 不利于幼儿的智力、语言方面的发展。

我们班有个叫硕硕的小朋友, 他的妈妈是位“90 后”, 年轻漂亮, 从孩子生下来就扔给了祖父母, 自己把孩子当做玩偶, 高兴时候就带回来住几天。孩子的祖辈特别溺爱孩子, 刚入园的时候, 姥姥就告诉老师:“孩子午睡的时候要摸着大人的眉毛才能入睡。”幼儿园这么多的孩子, 老师要一一照顾, 哪能躺下了让他摸着眉毛睡呢!

《指南》中要求:“4—5 岁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父母都贪图享受, 不养育子女, 子女怎么会体会你所付出的辛劳?

二、给“90 后”家长的一些建议

1.多和孩子交心, 尊重孩子的意愿, 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指南》中建议:“教师和家长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 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家长的责任并不是照顾好孩子的温饱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 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 儿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会有育儿的经验, 一方面需要慢慢地学习, 摸索经验, 多学习别人育儿的知识, 通过看书了解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多和孩子谈心,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想什么、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要全面地尊重幼儿,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掌控一切, 对幼儿的所有活动进行包办代替。

2.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幼儿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下就会, 需要慢慢融合、累积, 若指望身心还尚未成熟, 心智还不健全, 思维还是一张白纸的四五岁孩子去“体会”和“体谅”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 一个和睦的家庭, 肯定是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在充满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家风熏陶下, 孩子更容易学会团结、友爱, 感受到与家长交往的快乐。

摘要:本文面对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与“90后”家长的交流和问卷调查发现, 他们对于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和孩子交流得少;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祖父母。针对部分家长育儿的一些现象, 笔者建议, 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 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4:“留守家长”的育儿经

其实,和留学生孩子交流中的技巧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解决。把对方的心思想通了,把孩子的心理过程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就可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孩子离开家时,还是非常单纯幼稚的。”这说明这个留学生从小到大被家里呵护得比较好,没有遇到过什么波折和大的挑战。“单纯”是件好事,人不论年龄,心灵纯净都是美德。然而“幼稚”却不那么利于年青人的社交、求学、以及职场发展。

这样的孩子出国留学,在遇到各种艰辛和挑战的时候可能因为心理和能力方面准备不足而经历更加曲折和漫长的适应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留学初期(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想家、不适应,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了作息和学习。中国道家有句名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中国家长懂得其中的意思,却难以做到。多数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含辛茹苦地手捧着“鱼”送到孩子嘴边,甚至连鱼刺都择好了喂给孩子,认为这是一种疼爱和保护。许多孩子年龄不小了,连鱼刺都不会择,更别说知道去哪里钓鱼,以及怎样钓鱼了。

然而子女出国留学后,家长鞭长莫及。留学生人生第一次必须自己站在水边钓鱼,会经历各种紧张、慌乱、惊险、茫然、不知所措,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错甚至受伤。留学生们不论之前自我感觉的好坏,在遇到问题时候都会受到打击,就好像触电般的震惊与痛楚。而相伴而来的,有时候还夹杂对父母的埋怨和愤慨。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归因,是人本能地对自己的错误作出合理的解释:造成自己不适应或者犯错的原因要么是自己不够好,要么是父母长辈没把自己教好。有些学生的情绪表现在某一个极端,也有的人两种归因都有。有了怨气就要找地方撒气。一些学生选择了冷处理地“生闷气”,也就是冷淡父母长辈,不给他们打电话,或者即便通话也没什么可聊的。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热处理“发脾气”,与父母长辈永远话不投机,说几句话就能瞬间翻脸。

让很多留学生家长百思不解的是,自己的孩子一向温顺,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可理喻了?其实这是人的潜意识里的情绪在作祟,很多留学生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心情怎么这么不顺,为什么和父母长辈谈话的模式开始不由自主。回到源头,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行为处世的能力,既要赋予孩子一颗纯净的心(做人),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拼搏的能力和灵活坚韧的性格(树人)。家长们还要明白,不论孩子出国前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一个人留学海外,一定会吃一些苦头和经历风雨。遇到消极的心理波动是很正常的,负面情绪的存在会在无形中左右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方式。这一点不是孩子故意为之,也希望家长理解,同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疏导的目的是要“通”,而不是“堵”;如果孩子越说越急,父母那边越说越气,双方就会不欢而散,达不到“通”的目的了。当然,家长也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由着他们在电话或者视频的那头发脾气使性子。具体的谈话技巧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简单地讲,家长需要倾听,给孩子发牢骚、诉委屈的机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小宝宝”,可以无忧无虑不受批评指责地诉说心事。这样父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帮助他们释怀,还能够获得宝贵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进一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和孩子一起成长

“短短两年,似乎没法同孩子沟通了。”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人生长河中真的不长。但是设想,孩子从出生到两岁的短短两年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宝贝不仅体重翻倍,长了头发和牙齿,还学会说话和走路。初长成的青年在两年时间里虽然在体貌上不会发生明显的本质变化,但是心志和思想却可以突飞猛进。留守在国内的家长们所有的信息资源停留在孩子出国留学之前的状态下,且父母长辈本身的生活环境改变也不大。相反,留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自己的“战斗模式”和之前有天壤之别,每天要应付的东西都不相同,几乎天天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留学生和国内的父母们可以说是长时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次元中,有点“地上一日,天上一年”的感觉。

因此,留学生的家长们必须拿出“追星族”的精神,了解孩子留学的国家和城市的新闻时事,网上各种留学生和家长群里的动态,国内社交媒体以及网络新近流行的种种,样样要学习,样样要熟悉。家长们可能会说,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现在还得倒追,也太惨了吧,的确,亲子关系是相互的。留学生本身应该理解父母的期待,体会他们的愿望和情绪,同时邀请父母参与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

问题是,咱们今天解决的是家长怎么能和自己的成年且留学海外的子女保持热度,通畅交流,家长们还是得端正态度,看看怎么从自己着手下出第一步棋。对留学生孩子的关注以及同他们的交流必须紧密,中间不能忽紧忽慢,要培养出一个适合自己及孩子的节奏和频率,并且保持贯穿至留学生涯的结束才行。其实,沟通的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同步。家长们要通过倾听和观察,还有提问以及自学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以求同步。

请给孩子平等和尊重

“(孩子)总是说‘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我大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首先,“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说明留学已经起到了作用。孩子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暂不论中西思想孰优孰劣,孩子的这个回答中已经明确表态,家长的思想方式和自己接触的并且接受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别,孩子不太认同家长的观点。听到异议,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我的观点怎么不对了,你说说!”这是“堵”的笨办法,是逼着孩子把好好的聊天往辩论甚至是吵架的方向引。聪明的办法是“通”,家长正好借机会和子女好好交流,可以问“你的观点怎么就有道理呢,快给我讲讲!”这样谈话的艺术是疏导和倾听,好处之一就是通过子女的解释和介绍,家长不但了解了国外的行情、风俗、理念,还对子女的思想获得了了解和理解。同时,询问和倾听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把他们放在了和家长平等的谈话高度,而不是较家长之下的聆听高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说的后半句话所折射的问题。叛逆期的孩子,正处在人格定位和定型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留学生遇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挑战,经历了惶恐和磨砺,进而是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和感受到自身的强大。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更不用说是一只刚刚体会了成长和成功喜悦,浑身充满力量的牛犊了。

孩子说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说“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事情”。如此看来,孩子实质是在替自己维权。家长爱孩子,那都是实实在在毫无保留。父母们恨不得把自己尝过的甜、吃过的亏,知道的、经历的一切都传授给孩子。当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时(比如孩子说的不认同家长的中国式思维)就摆出家长的姿态强加给孩子。这个时候对话的双方谁更有理已经不重要了,辩论的主动权由谁在家里更具权威来定夺。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时间长了,翅膀长硬了之后就不再听自己的了,于是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所以,家长们还是先放下身段用平等平常心态来和孩子交流。

“做家长的,又想让孩子自立,又想给他更全面的指导,怎耐我的能力和说服力实在不够。”这真是家长最动情的心里呼唤,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自立,当家长的一定要咬牙作出一些恨举动,比如老鹰妈妈必须亲自将小鹰从悬崖上的窝里踢出去,才能完成小鹰飞翔的华丽转身;这其中纵然有风险,但是所得更丰。换个角度想,把未成年或者刚刚成人的孩子独自送到陌生的国家学习居住,这本身就是个特别独立的活儿,孩子想不成长独立都难。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孩子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是家长对孩子是否信任,是否有信心,至于给孩子全面指导的问题,真的不是一人之力短时间内就能办到的。

当家长的不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父母是部百科全书,孩子们期望的父母是那个最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能够让自己完全信赖的人。当然,家长要想与时具进,必须豁出去一些时间和体力去不断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生长生活环境,这样父母说出来的话才能在“点儿”上,彼此间的距离才不至于渐行渐远。最后我提醒家长们一句,一个成年人被“说服”的可能性是很微弱的,所谓的交流问题实际上是母女间的“较劲”,各自在争话语权和决定权。当家长的必须再三提醒自己,孩子已经成年,必须向对待成年人一样和他们交流。这个疙瘩解开了,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

篇5:大班家长育儿心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上学、工作,走向社会,都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的影响。曾子日“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我们大多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习怎么养育孩子的。做一名合格的爸爸妈妈,不单是满足物质方面就可以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现如今如何科学的育儿才是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的关键。对于孩子的教育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只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心得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赏识教育不等于表扬泛滥。

教育规律与大自然规律一样,需要阴阳协调,适可而止,不可泛滥。大自然有山就有水,有阴天就有晴日,有白天也有黑夜。晴日太多成旱灾,雨天太多成水患,风调雨顺才是好气候。教育亦然,表扬教育太泛滥也会造成“夜郎自大”。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很多孩子做了事情(包括好好吃饭)后便刻意的告诉父母:“爸爸我做了这个”“妈妈我做了那个”,然后便等待着你的夸奖。这就说明你之前的表扬可能过火了。孩子已经对你的溢美之词产生了依赖,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对他赞赏有加,他反而会因此失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耐心的给孩子谈话,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应该干的,吃饭是为了自己长身体,干别的事情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了自己好,有些道理可能孩子似懂非懂,但他们内心也会按照父母的意向去做。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之类)都拿来表扬,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同时,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当孩子拿着一幅自己刚完成的画作让你看时,你最好不要笼统地说:“画得真好!”“太棒了,再画一幅!”等等,而应该具体地告诉他:“你的小鸟画得真细致,花的颜色也很鲜艳,整幅画看起来非常协调!”向孩子明确说明他什么地方值得表扬。表扬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天空中还有一块空白,如果你在那儿添点什么,这幅画就更完整啦!”这样可以让孩子确立新的目标,使他逐步明白,只有不满足现状、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从生活习惯开始,注重孩子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要环节。

我认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效仿对象。一直以来,我们家就努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体会到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的基础,而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培养则是目的和关键。如何培养孩子自强自立,避免成为温室里的弱苗,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爱护孩子但不溺爱。例如,孩子经常提出到外边吃麦当劳、肯德基等问题。阶段性的外出吃饭,不但可以改善平淡的生活规律,同时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和适应外界的能力,但我认为,不能孩子想去吃就吃如果孩子为此采取哭闹的办法,家长绝不可放任,要让孩子好好表现,平时表现好了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每积累5个笑脸就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就可以外出吃饭或买玩具了。这样孩子就意识到要想得到某些东西就必须先付出,这样得到的东西也会珍惜的。第二、有张有弛,宽严相济。对待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分析内在原因。有一次,我刚回到家就听到孩子打碎了一个茶杯,我一看火就来了,但我忍着气问怎么回事,孩子却说是看我下班累了给我倒水喝。我的气一下子全消了。首先我表扬了儿子,说他心疼我,然后针对打碎杯子这个事我又对他进行了教育,告诉他不要毛毛躁躁,要慢一点、稳一点。当时我就体会到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否则会扼杀孩子好的一面,得不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让孩子帮忙做事,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从小我就让儿子学会分享,家里有好吃的一定是“长者先,幼者后”,也时常提醒他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见到亲友邻居时要主动问好,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家里来的客人。我也经常带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更好地学会合作与分享,小朋友们间相处时能够考虑别人的要求,恰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合理的解决有关矛盾冲突。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开启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儿子幼时我就给他买了很多书,给他讲故事,栩栩如生的插图和声情并茂的诠释让儿子对书里的故事爱不释手,看着儿子逐步的会口述故事、编故事,我们的内心是十分开心的。所以我们要尽量每天晚上都能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需要父母们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再就是父母也要有读书的习惯,孩子都是最容易模仿大人的,若是大人有事没事的总爱抱着个手机看,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能拿起书来看呢?所以没事要多看看书的,我常对儿子说:书里面有很多奇妙的故事等着我们,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了。尽管儿子对动画片还是很有兴趣,但阅读兴趣也在逐渐的培养起来。阅读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性格。而亲子阅读,能让我们跟孩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了解孩子,也让我们减少了对孩子的直接说教,可以通过阅读来教育孩子,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何乐而不为呢?

篇6:大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一)我是大班董欣萌的妈妈,现在我把我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作为家长首先要经常与老师沟通,因为孩子一整天都在学校,老师付出的最多,也最了解孩子,与老师经常沟通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以更快的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小孩子是最没有耐性的和坚持力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的督促。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有时间时陪她玩她愿意玩的游戏。玩的时候你可以问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可以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遇到事情时和她商量,与她交心,教她把事情换位思考一下,自己是什么心情,什么感受,交孩子有一颗善良和理解的心,如果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玩玩突然就不高兴了,也不愿意说是什么原因,可以先放一下,把话题转移,过一会在问,她就会说,这时你要帮她分析让孩子变的大度些,在一起玩是件开心的事不要计较小小的过失,谁都不是有意的,是自己孩子的错时要让她主动去道歉。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要说明原因,讲道理,分析这要求对她来说好的影响有多大,坏的影响有多大,让她自己比较一下。虽说孩子的心里不高兴但基本上都会主动放弃。

如果孩子同样的错误出现了两次以上,就要提醒她这件事情不应该出错的。妈妈以前与你说过,并告诉她这次可以原谅。如果再出错就必须要严厉起来,不能心软。事后要告诉她妈妈的本意也不愿意这样,是因为你把妈妈给气急了。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如果有一天孩子不用大人督促就能把事情作的很好,那么就要表扬她,宝宝今天真棒,真是个好宝宝。并适当的给些奖励比如“三个吻”或是给点吃的或是玩的,她都很高兴。大人不要轻易的对孩子许诺,如果许诺了就一定要对限,当时不能及时对限诺言就必须解释清楚。在孩子面前不能失信。当大人出错时要与孩子说“对不起”。她会记住的,她出错时同样会与你说“对不起”。记得有一次是我把她的什么东西弄坏了,我不记得了,当时我没有说话,也没有对她说“对不起”,她就撵着我让我与她说“对不起”。当时我就笑了,心想我怎么还不如孩子呢,然后我说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了。

大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二)在教育孩子上,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的孩子。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育儿经验。

1.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我每天规定孩子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早六点半必须起床。让孩子有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2.每天放学回家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也看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做完作业一定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3.学会跟孩子交流,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谈一谈幼儿园有什么趣事,妈妈单位有什么新鲜事。通过交流能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让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大人也无法回答,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水星上有水吗?让他在书中找到答案,孩子非常开心。()这样就培养他从小爱学爱问的习惯。

5.对于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别看孩子小,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强求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指责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保持意见一致。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儿子长大了,做事很认真,时间观念很强。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大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面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己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己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必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与知识。

篇7:幼儿园大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积演了无数经久不衰、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宝贵文化。以作为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业规范的“五常”来说,对人宽厚有爱心是“仁”;为人正派爱憎分明是“义”、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正是“礼”;处理果断周密是“智”;做人诚实稳重,讲究信誉是“信”。“仁义礼智信”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的借鉴意义。如果按照“五常”来培养教育孩子,我相信她会成长为一名正直、有是非观、有良好教养的好学生。

孩子读了《孔融让梨》,知道了做事要长幼有序,不哄不抢;读了《孔子讲究礼节》,懂得了待人接物要举止文雅,有礼有度;读了《杨时立雪师门》,更学会了原来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传承已久。

篇8:大班家长的育儿心得

一、不同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是最好的育儿方式。首先,家长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尊重和关爱的,对孩子的行为多进行引导和鼓励,给予他们一个积极的回应。孩子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有较强的独立性,对待他人时更加积极和开朗。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控制,提出合理要求。孩子的是非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都远小于成人,因此家长提出合理要求让孩子遵守,向其解释道理获得理解,可以防止孩子行为偏离正常轨道,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再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在协商下进行的,在保护孩子自尊心和兴趣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的看法。总之,在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独立性强、乐观向上、懂得尊重他人和控制自己[1]。

(二)放纵型家长育儿方式。放纵型家长育儿方式是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家长首先在情感上对孩子倾注了所有关爱,尽管都是积极的情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控制,因此孩子过度依赖家长,心理上独立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很弱。其次,家长对孩子很少提出要求,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进行矫正,造成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性格任性执拗、骄横野蛮、自由散漫,行为好逸恶劳。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后会不适应集体生活,合作性很差而攻击性很强[2]。

(三)专制型家长育儿方式。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力很强,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首先在情感方面,家长对孩子是冷漠的,表现出否定态度,对孩子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的表现进行责罚和怒骂等,然后采用强硬措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长此以往,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怯弱、自闭心理,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经常受到训斥,孩子在家长面前敢怒不敢言,但心理上有严重敌对逆反情绪,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因为一些挫折而产生敌对行为,但一般情况下较少有反社会行为。

(四)忽视型家长育儿方式。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处于完全放养状态,在对孩子情感表达和行为控制方面都接近空白。首先在情感上极少对孩子关爱,造成孩子缺乏爱的教育,情感上十分冷漠。其次,在孩子行为方面,家长很少进行控制和要求,任由孩子纵容自己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心发展很差,认知水平很低,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遵守规矩等方面,都远比不上同龄孩子。由于缺乏管教,因此有很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独立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对家长育儿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亲子互动是孩子接受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因此家长要利用情感交流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对孩子在情感上进行尊重和关爱,对孩子的行为多进行引导和鼓励,给予他们一个积极的回应。例如:当孩子对同伴友好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真棒”进行语言鼓励,或者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行为鼓励。当孩子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后,心理上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对待他人也会更加友善[3]。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控制孩子行为。规则意识是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这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学前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为孩子制定规则标准,让孩子因此受益,例如在带孩子在公园玩时,告诉孩子不要践踏草坪、随意采摘花朵。这样,孩子就明白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例如规定孩子不能玩手机太长时间,自己却抱着手机一直看,自身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这样孩子便不再信服家长的规则。

(三)家长要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家长要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不是家长的复制品。家长要对孩子表示充分的尊重,按照其个性和气质进行教育,对于孩子表现出较大兴趣,并且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比如玩玩具、买生活用品等,让孩子获得自主权,得到小主人的感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享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小事,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让孩子帮妈妈叠衣服、擦桌子等,家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鼓励并且对其进行表扬,孩子不仅不感到累,还会得到鼓舞感到兴奋,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家长育儿有所帮助和启发。

摘要: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成长发育的首要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以产生深刻影响,并且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本文分别探讨了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家长育儿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家长,育儿,学龄前儿童,行为

参考文献

[1]叶慎花,谭顶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4(09);89-90

[2]李燕芳,刘丽君,吕莹,骆方,王耘.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J].心理学报,2015:07(12):156-157

篇9:加拿大奇葩家长的育儿经

不知是受当地人影响,还是孩子不配合,在北美这个虎妈原产地,我仿佛注定与此称呼无缘。尽管如此,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在中国朋友圈内显得过于不入流,我还是按照孩子意愿,象征性地给他报了钢琴和跆拳道两个课后补习班。并且,我还出于私心、极力劝说过他参加中文课后班,无奈小家伙坚决不从。最后,双方好不容易才达成一致,由我在家单独辅导他。

如果说我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是华人中的另类,那他就是加拿大人中的奇葩。必须强调的是,我用这个词,完全取其原意,绝无贬低之心,因为我似乎找不出什么更合适的词来夸奖他了。我是个偷懒的人,不想来回跑路,所以平时孩子上跆拳道课时,我就在教室里候着,而其他家长就说不准,大部分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倒挺符合加拿大人崇尚自由的个性。时间一长,我发现只有一位学生的爸爸从没间断过陪孩子,而且和我这个看热闹的完全不同,他是不折不扣的陪学,因为他常常给孩子提点指导意见,似乎以自己的努力弥补课堂上孩子多老师照顾不周的缺憾。

我这样说,只怕你误会他喜欢干涉老师教学。千万别产生这种错觉,在加拿大,人们对任何事都很开放,包括家长在老师授课时插科打诨的玩笑话,不仅不令人生厌,还被看作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增进老师和家长融洽关系的润滑剂。你会发现,每年跆拳道学校的年终庆祝大会上,荣膺“模范家长奖”的往往是那些喜欢在课堂上插嘴,逗得满堂大笑,又在各种活动中频现身影的的家长,埃里克斯的爸爸理查德就是其中一位。

只不過我对他“模范”称号的理解与其他人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加拿大人中少见的极其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这个可以从他给孩子报了从体育到学业再到社交各个领域的十几个课后兴趣班看出。然而,因为土生土长的缘故,他对教育的理解比虎妈们又多一份理性,少一些功利性,不由得令我佩服。

理查德貌似很喜欢和我交流育儿心得,只是我很少碰到他,因为他把孩子培养得太优秀,总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你看,阿历克斯今年才10岁,已是黑带二段,要知道,他们的四位老师也都是四段而已。他曾表示,在埃里克斯进入高中前要考上四段。他还告诉我,当埃里克斯12岁时,要送他去学习飞机驾驶,因为埃里克斯流露过将来想开飞机的志向。他说,他会鼓励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开始接触并尝试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未来职业做打算。当然,他也会有意识地引介一些大人世界中的事情和概念给儿子。譬如,在逛超市的时候,他就告诉孩子做生意是怎么一回事。

理查德对儿子人生早有规划,而且做了好几手准备。任何时候和他谈话,他都能很明确告诉我,埃里克斯要在哪个年龄段对哪项技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误以为他是一位终日围着埃里克斯转的全职爸爸。因我知道埃里克斯的妈妈有个烘培小生意,所以我还猜测他们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型的家庭结构呢。

我对他最大的好奇心在于使他产生与绝大多数加拿大家长相反育儿观的原因。这个问题由他的希腊和犹太家庭背景解释了。据他说,希腊文化很重视对孩子教育和培养,有时甚至要给孩子一点小小压力,推动他们一把。而犹太血统使他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作为温哥华最大摩托车制造厂电池供应商,他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他认为强大的经济是培养孩子的有力条件,所以他要努力工作挣钱。同时他认为亲身陪伴和督促指导是鼓励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所以不论再忙,他每次都抽空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他说,教育投资是最有收益最稳定最值得的投资,但是否对每个孩子都有这般受益,我却不敢说。不过,看他每次谈起孩子,满脸幸福与满足的样子,我倒是颇受鼓舞,领着孩子奔波在各课堂之间的憧憬不觉在心头闪过。

上一篇:第一次炒菜三年级作文350字下一篇:冬季清雪工作会议总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