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划龙舟

2024-05-24

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划龙舟(通用11篇)

篇1: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张长明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这天在汨罗江怀石投江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喝雄黄酒,门户上悬挂艾蒿、菖蒲,划龙舟等习俗。考究上述习俗的由来,与屈原生长在龙阳(今汉寿)沧港有关。近些年来,在汉寿县株木山乡,聂家桥乡楚墓中出土的“武王之童督铜戈”、“郢室畏户之玺铜印”大量器物和沧港“三闾大夫祠”、“濯缨桥”、“屈原庙”、“沧溪寺”、“天乙宫”、“招屈亭”、“钓鱼台”、“清斯亭”、“东岳庙”、“三闾巷”等数十处遗迹;说明古汉寿沧港一带是屈原先祖屈瑕的封地。经文物部门考证,“武王之童督”铭文青铜戈,是屈原祖父屈瑕佩戴的尚方宝剑。证明屈原的家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屈原是在这里出生的。如今,汉寿县屈原学会和全国许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进行研究,确立了“屈原故里汉寿说”。

据史书记载和传说,二千多年前,屈原因受到楚顷襄王的不信任和奸臣们的谗言排挤,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的“联齐抗秦,振兴楚国”的主张彻底破灭了;随之秦国的大将白起又领军攻占了楚国的郢都。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声疾呼,“楚国亡了啊”!抑郁的情绪始终压在心底,形容更加憔悴了。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21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步履蹒跚、神情恍惚地来到汨罗江边,嘴里喃喃自语,一气之下在汨罗江怀石自沉了。楚国逃难的人把这一噩耗传到了屈原的故乡沧港,乡民们顿时惊呆了,清醒片刻后景旺说:“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这么大的官怎么会自寻短见呢?”昭明说:“前不久灵均和渔父在沧浪河边对话,相互问答,洗帽带,洗脚还好好地,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人们呼天抢地,放声恸哭,悲痛不已。事不宜迟,救人要紧,景旺、昭明、屈定和乡民们放下手头的活计,带上饭团,桐树叶粑粑,咸鸭蛋,驾着“翘划子”“丫艖划子”“艋艋船”(都是当地渔民打鱼的渔船),荡起双飞燕,前后浆,划起桡子,一路顺水,一路猛划,象箭一般飞到了汨罗江畔的沉沙港口,加入到了寻找打捞屈原尸体的行列。停留在汨罗江港湾里的渔船,听到有人跳水的消息早就投入到了打捞抢救中,几十条小船汇集在一起拉网式地寻找,有水性好的年青小伙子干脆跳入江中,潜到水底搜寻;仍凭怎样搜寻,就是一直找不着。这是因为屈原在跳江时解下了身上的腰带,咬破手指头,用鲜血愤懑地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八个大字,将腰带缠在一块石头上,一头挽在手里跳入江中的,所以屈原的尸体很难浮出水面。这时候逃难的人也止住了脚步,涌向江两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呼唤着,哭泣着;在沧港来打捞的渔船中有一位大叔燃上香烛,跪在船头悲怆地呼喊着:“三闾大夫你快起来吧,我们接你回家。”这个人是屈原的族弟屈定,他一边呼喊一边把带来的饭团,桐子叶粑粑,咸鸭蛋投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肉体了。景旺、昭明和参加打捞的船只都效仿着把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这时候住在江边的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族,以免伤害屈大夫。

汨罗江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几十条小船在江面上往来穿梭似的打捞,哭喊声像涛声一样此起彼伏,人们直到夜晚才抹着哭红了的眼睛跌跌撞撞地离开,心中是多么地希望三闾大夫没有死,突然降临在他们中间,又希望三闾大夫早些浮出水面,见到他的真身。时间在煎熬着每一个人的心。屈原故里沧港的乡亲们更是焦急万分,一颗颗悬着的心始终不能平静。当天深夜,有人忽然间看见三闾巷屈家大院里一道白光闪现,一位身穿白衣,骑着白马的仙人直奔云霄而去。这不是屈大夫吗?一定是他,是他的魂魄回故里“辞路”来了,然后又奔向了天国,人们议论着。家乡的乡亲是多么地希望他没有死去,希望他能回到郢都为楚国的复兴出谋划策,建设自己的国家,实现那久远的梦想。

屈原死后,有一天托梦于族弟屈定,诉说投的饭团、桐子叶粑粑、咸鸭蛋都被蛟龙和鱼蟹抢走了,自己一点儿也没有吃到;还教他如何驱赶水族和刺杀蛟龙。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屈定来到沧港集市上,把昨夜三闾大夫托梦的事向大伙讲述了一番,说:“明年的五月初五,是三闾大夫的周年忌日,我们要打造像蛟龙一样的船只为其招魂,各家各户采些艾蒿、菖蒲悬挂于门户,用艾蒿当鞭子驱赶和鞭苔水族,用菖蒲做利剑刺杀蛟龙;用蓼叶、芦叶把食物包在里面,缠上五彩丝线,把它煮熟再投到江里,蛟龙和鱼蟹看到闪光的五彩丝线担心会被缚住、不敢触及,包裹好的食品就不会被抢走了。”乡亲们把屈定的话记在心里。

第二年开春以后,屈定、景旺、昭明邀集伐木能手和强壮劳力来到“金牛山”上,伐来了上好的木材,请来最好的木匠,按照蛟龙的模样,精心打造了一对“公母”龙船。龙船打好后“公”的曰“红船”,冠以“满天红”,“母”的曰“白船”,冠以“飞龙白”。每船31名桡手。红船桡手系红头巾,着红装,插红旗;白船桡手系白头巾,着白装,插白旗。桡手都是百里挑一的后生,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冲天。两条龙船分别由屈定和景旺掌艄,昭明、田猛击鼓,一切准备停当,只待吉日良辰。

五月初五这天,旭日东升,天气晴朗,人们早早地来到沧浪河两岸,观看两条威武雄壮的龙船起航、为屈大夫招魂。辰时初刻,巫师燃起香烛,摆上三牲,宰了雄鸡,绕两条龙船的龙头三圈作起法来,祈求神灵保佑水手们平安,地方平安,屈大夫魂兮归来。最后,巫师把作法的宝剑往前一指,屈定便高声唱道:“精打的龙船把头开!咿哟咿哟!划起,划起!”两条龙船像离弦的箭,直奔汨罗江而去。划起、划起的号子响彻了云霄,延续了二千多年。汉寿沧港是划龙舟的发源地,世世代代演绎出了光辉灿烂的龙舟文化。唐·刘禹锡谪居武陵作《竞渡曲》为证: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始。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髻鬣动,螮蝀饮何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韈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武陵竞渡略》也有记:“五月五日龙舟竞渡,斯招屈之义,始于沅湘之间,棹影瀚波尤以龙阳为盛”。为纪念屈原,沧港的乡亲们修建了“三闾大夫祠”、“招屈亭”、“濯缨桥”等建筑。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故乡人民对屈原的深情与厚爱。

(作者系常德市屈原学会会员)

篇2: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划龙舟

端午节是全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舟山人土话称冬午节,到时,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粽子。

奶奶买来了十个粽子,把它放在锅里蒸了一会儿。等熟了拿出来的时候,香气扑鼻。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绳子剥粽叶,叶子很粘很粘,我小心翼翼地剥,才不会粘手。等我吃第一口时有点淡,然后,慢慢地甜起来。原来中间放了一颗蜜枣,怪不得那么甜。我一下子吃了两个,味道真棒!我真希望下一次的端午节快点来临!

篇3:博罗县石湾镇端午龙舟习俗杂谈

前言

石湾端午龙舟习俗,流行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行政区域范围。相传自明朝以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石湾以龙舟竞渡为中心的端午习俗,是石湾民众源于中原祖居地“吊屈原之溺水”的集体记忆,于水乡生活和生产中自然形成的。经历代父老先辈的充实发展,形成为一项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湾端午龙舟习俗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石湾地区是罗浮山诸水汇集的西沙河与东江的冲积平原,古代河道宽阔,水网纵横,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与水面息息相关,当地人民擅长舟楫。龙舟竞渡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是石湾人民增强体质的运动大会,也是他们大规模劳动协作的定期演习,以及是全民规模的社会交际盛会,意义重大。

石湾端午龙舟习俗表现在①每支龙队伍之庞大50—60人;②每隔三年舉行大型邀请赛,每年举行石湾镇各村友谊赛从不间断。

石湾端午龙舟习俗传承了它的拼搏进取、勇往直前、和谐团结的精神,是落实“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的今天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石湾端午龙舟习俗的历史渊源

石湾龙舟习俗距今268年历史,据明崇祯四年(1631)刻本,惠州府部(八)[崇祯]博罗县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第40页、第二行记载:“端午悬蒲艾于门,具酒肴祀其先,为角黍相-遣。士大夫家亦有饮菖蒲雄黄酒者,不尽尔也。自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日,有龙舟竞渡之戏。”这是博罗石湾端午龙舟竞渡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博罗知县陶敬编修之《博罗县志》(史称陶志)和乾隆二十八年(1763)博罗知县编修之《博罗县志》(史称陈志)之《风俗》卷中,均有相同的记载(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日,有龙舟竞渡之戏)。由此可见,明清之际,博罗古邑龙舟竞渡习俗的盛行。而自东至西贯穿全县境内的东江其流域沿江各镇各村都有“扒龙船”的习俗。

石湾的境域于古时远比现在广大。“石湾”之名见于正史,最早《元史》据为《元史、合刺普华传载》。石湾的正式行政建制则始于明洪武四年(1317年)的石湾巡检司。石湾司的辖区包括神护都、仙福都和仙都,南起石湾约,北至道姑田(今属福田镇),西到三冈(今属增城市三冈镇),东达凤岗(今属园洲镇)。共51个村约。(村约,是明清时的乡村单位名,和现在的有别。见《博罗县志》13、14、15、156、168页)

自秦、汉开辟经营南粤,中原王朝入粤的东线,是由粤北经龙门入博罗境,沿罗浮山侧、公庄、杨村、湖镇、长宁南行于石湾处出东江,再西发番禺(广州)。此种状况延至唐、宋。公庄、铁场有东周编钟,铁场有西汉墓、有广东最大的东汉墓葬群,湖镇有唐公主坟,铁场有唐玄宗敕立的“明月戒坛”戒石,《元史》有解粮道经石湾记载……考古材料都是证明。石湾的历史文明甚为古远。(见《铁场考古春秋》2006年版,《石湾史话》1993年未刊本)

石湾原为水乡泽国。石湾境内有苏屋岗贝丘遗址、何屋岗贝丘遗址和黄巢墩贝丘遗址,一镇之内竟有三处贝丘遗址,这在全省尚属罕见。贝丘遗址是傍水而居以贝类为食的远古先民的文化堆积;宋苏东坡1094年被贬到惠州、最先就是于博罗县泊头市(《罗浮山志会编》:“泊头------今源头也。”即今石湾源头村)登岸;清诗人张隽有诗,称石湾“泽国足鱼虾”(张隽《罗浮山诗集》光绪戊戌年版),这些历史事实都说明石湾是个多水地区。

历史悠久,水乡泽国,物阜民富,都是“石湾龙舟竞渡习俗” 的久远渊源的历史条件。在石湾镇绝大部分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龙船队,在龙船上打出自己姓氏的旗帜竞渡,以显示己方的威望和实力,代代相传。除却“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干扰中断之外,石湾数百年年年竟渡,盛会过节,从未间断。

自上世纪90年代,石湾镇人民政府更将民间自发的传统龙舟竞渡,纳入有组织的民俗工作范围,定期(三年或五年一次)举办全镇“龙舟赛 ”,将传统节日、海内外联谊活动及招商引资工作融合一起。为“石湾龙舟竞渡习俗” 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将“石湾龙舟竞渡习俗”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石湾端午龙舟习俗基本内容

(一)、石湾龙舟习俗拜祭仪式与其含义

1、石湾龙舟下水前准备工作与拜祭(以石湾镇里波水村为例),龙舟赛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四月份龙舟队就将往年比赛的龙舟进行检查维修。首先是加固龙舟仓内的座板,发现有隐患立即整改,然后将龙舟涂上一层油料(光油)以保证龙舟不浸水入仓内,达到轻便之效。

2、拜祭仪式更是得格外重要,相传上代里波水龙舟队流传一个神话,据说凡是当年参加龙舟比赛后的绝多队员都能在当年添丁发财,于是龙舟队员们更是把拜祭看作是一种神奇的功效,有的三五人一组,有的为了更神奇独自一人,第一次去拜祭祖先(宗祠)在比赛开始前队员们共要去宗祠堂拜祭三次,每次的拜祭时间都是在深夜目的是静悄悄地把好运带回自家中。石湾镇的石湾村、湖山村、中岗村、鸾岗村、铁场、源头、白沙、黄西等村的龙舟队,都模仿里波水村这样的拜祭仪式。

(二)、龙船下水前必须要进行如下仪式

1、隆重的拜祭;拜祭物品有:香火、蜡烛、元宝(纸钱)、炮竹等等。

2、新龙船与旧龙船下水之前拜祭有如下区别:新龙船是指刚做好的龙船第一次下水,新龙船第一次下水除必备的拜祭品相同之外,另附近邻村的兄弟世叔都要送礼贺喜,礼品主要是完整烤好的“金猪”、金钱、物品等等;旧龙船是指已经参加多次活动的龙船。拜祭方式略为简单则烧香、烛、元宝即可。

3、程序:下水滑行,旧时是用人力(60多人)抬龙船至江、河中,现时采用两辆胶轮车架承运龙船靠人力推拉滑行江、河中:检修胶轮架是否正常;合理分布人力;将元宝、香、蜡烛放入龙头口腔;在龙船仓库门口烧香烛、元宝及在沿路同时拜祭;鸣炮后开始运行龙船。

(三)、龙舟竞渡赛前的准备

1、石湾端午龙舟习俗在举行龙舟竞渡前必须在一个月前准备,四月初五早上举行龙舟采青活动。采青、俗语说“抢青”的程序,几艘龙船同时进行,按采青线路方向东面(象征旭日茂盛)、目标划行,不响锣鼓、龙船靠岸后,由每艘龙船的总指挥。放鞭炮、烧元宝、香烛进行祈祷,然后上树采摘一束青绿榕树枝叶,连同香、烛、元宝等一齐放进龙船的龙头口腔内,然后鸣炮,响锣鼓,龙船扒行,是为采青礼成。抢青则是最后一艘龙船划行到河边水草茂盛之处采摘青草一束,连同香、烛、元宝放进龙船口腔内,燃放爆竹,开始响锣鼓扒龙舟。

2、从四月初六日起,石湾镇属各村的龙舟队伍在不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训练,大部分队伍都选择在早上举行,寓意为一天好运在于晨之义。在准备工作期间,每支龙舟队的领头人(该龙舟队的长辈)每隔五天必须到老龙舟存放地、本姓祠堂,寺庙进行拜祭期望带来好运。

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正式龙舟比赛,次日早晨,五时正,各村龙舟队的长老带领全体队员前往本姓祠堂拜祭后,到五灵宫寺庙集中,由石湾镇龙舟活动德高望重的二位长老带领全镇参加龙舟竞渡的各支队伍选派六名队员集体拜祭,完毕后请出五灵宫的神像“菩萨”往存放石湾镇最元老的一支老龙舟(约120年历史)将老龙舟、菩萨排放一起,全镇各队员集体拜祭。完毕后进行比赛顺序、航道抽签,抽签可分为几组;根据当年参赛队伍而定,一般以四支队为一组,每支队伍的签上注明了顺序、航道。抽签完毕后各支龙舟队回到比赛起点地集中,按抽签结果做好赛前准备。

(四)、比赛时间和规程的设定

1、比赛时间为二种设定,一种为早八时正,一种为中午十二时正开始,根据参加队伍多少而定,少在早,多则迟。(友谊赛为早上,杯赛为中午);赛程根据举办方而定,一般有800米、1200米二种;赛制采取淘汰制,每组决出二名到第二回合,第二回合决出前四名进入决赛。

2、比赛规程为第一组从起点到终点后,通知第二组开始,以此类推。比赛全程没有设置中途任何奖项。

(五)、比赛结束

1、比赛结束举行龙舟宴(饭)龙舟饭指的是比赛当日各村(集体)都备有的“油饭”为龙舟饭,目的是方便亲朋好友能將比赛的全程看完,龙舟饭是指一边欣赏比赛一边吃饭,材料为白饭、肉粒混合而成。龙舟宴是获得此次赛事第一名的队伍设得庆功宴,有的队伍经济条件好的为期七天;差的则三天连续设宴;主要客人为:出嫁女、同姓世叔(宗族)代表、上级相关部门领导、邻村龙舟队。

2、端午龙舟活动结束后,由石湾镇二位在龙舟竞渡中德高望高的老艺人带领部份队员将“菩萨”送回“五灵宫”呜炮拜祭,将老龙舟(松木制造)继续埋入水中呜炮拜祭。

三、石湾端午龙舟习俗的主要特征

石湾是罗浮山下的一个港湾,河床多石,故名石湾。石湾地区是罗浮山诸水汇集的西沙河与东江的冲积平原,古代河道宽阔,水网纵横,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与水面息息相关。民众勇敢矫健,自小好水性,擅舟楫。

石湾北靠罗浮山,南临东江,属珠江三角洲的主体范围。东南濒西沙河,西南傍增江支流紧水河,三面环水,沿江岸线长,境内河涌多。浮水的一支里波水自增城跳鱼石经欧阳洞南流入境,至铁场村汇成铁场潭,再流至里波水村入西沙河。石湾这一冲积平原在形成的过程中,积成大小湖沼池塘不计其数,几乎每条自然村都有大小池塘不等。

“靠山食山,靠水食水”, 古代石湾的产业,是循渔主耕辅—渔耕并重—耕主渔辅的轨迹发展的,千百年来,人民都是与水为邻,靠水而生。是擅长舟楫的弄潮儿。龙舟竞渡是他们强身健体和提高劳动技能的活动。这是“石湾龙舟”竞渡习俗形成的人文基础。

石湾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量充足,沟洫便利,物产丰饶,自古以来都是县境内富庶的地区,有“民风颇好奢”之称,比较殷实的经济生活,以及因之而来的频密的社会交往,是“石湾端午龙舟习俗”形成的社会基础。

队伍人员庞大,石湾扒龙船每支队伍均在50—60人,比现在各地的龙船队伍要大于一半,从某种角度去看,人数多的发挥水平是较困难,因难于协调,石湾龙舟队如此的阵容反映出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结语

端午节“石湾端午龙舟习俗” 是石湾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是石湾的体育节、文化节,也是石湾社交盛会。“石湾端午龙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弘杨中华传统文化,振奋竞争向上、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后的“石湾端午龙舟习俗” 更注入团结海内外石湾乡亲的亲情联结,增进镇内外亲朋的社会交际,以及在石湾创业兴家的工商人士的联谊沟通等新内容,反映出一种大时代的恢弘气魄。确立石湾端午龙舟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对促进石湾镇乃至博罗县、惠州市的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石湾端午龙舟习俗具有悠久历史的传承,对我们研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现实社会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2]陶敬.博罗县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3]博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博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P13-168;

[4]杨豪.罗浮山志会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5]谢冰.端午节与赛龙舟.吉林出版社,2010年;

[6]秦伟.赛龙舟.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篇4: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相传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投江后,汨罗江畔的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因此有了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把饭团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棕子的习俗,百姓们把兄雄黄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黄酒的习俗。

记得前不久,我还了南湖边,看龙舟竞渡,那儿人山人海,一派热闹的景象,南湖边上围满了人,不用说他们就是来看龙舟竞赛的,只见不远处湖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的龙舟,龙舟选手们严阵以待,不过一会儿就上了各自的龙舟,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似乎真的是要打捞屈原。一眨眼的工夫,他们就开始了,随着“嘿咻嘿咻”的口号声。他们有节奏地划起龙舟,这使我不禁想象起了当时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时的情景……

这些龙舟一个个身长十几米,船头是一条龙头,船尾是一条龙尾,船头有一个击鼓手,负责击鼓,打节奏,以此激励队员们,船尾有一个舵手,手上拿着一只桨,以此来控制方向,中间是船员他们是主要的队员,就是他们使龙舟前进的。看着这些龙舟,我的心中忽然滑过一个念头:在《端午寄情》班队课上,徐州骋说一条龙舟上有20~22人,我眯着眼一数,加上船头和船尾两个人,不偏不倚正好22人,我刚数完,龙舟就飞快地驶向远方,似乎是刻意,准备让我数的……

篇5: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吃过粽子,才十二点,我们全家就出发去看赛龙舟。我们本想早点去占个好位子,没想到已经来满人,把这条几里长的湖围个水泄不通。这时,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挤半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人来得越来越多,想要挤进去也越来越难。有些人挤不进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顶上去看。我们随后也跑到房顶上去。

一点多,比赛就要开始,赛场边上挤满无数的男女老少。鳞次栉比的房屋顶上也挤满人。就连不远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人。在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人们那不肯退让,即使再小的缝隙我也要挤进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让的精神。看着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壮观的场面啊。”

比赛开始。先是男子预赛。双方队员准备好,裁判员一声令下,双方立刻划起来。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桨拍得满天飞,还有啦啦队在湖边助兴,鼓号队打起鼓吹起号。人们在岸边呐喊。在这震耳欲聋的人声中,我隐约听见人们在喊;“龙马队,加油。”这时,龙舟已快到岸,双方队员还是各不相让。忽然间,“龙马队”一个箭步冲上去,超过另一艘龙舟。“龙马队”果然不负大家重托,在预赛中得个冠军。

接着进行的是女子预赛。正当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时,天空中下起倾盆大雨。这大雨似乎是老天赐给队员们的考验。但队员们还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

雨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打起雨伞,五颜六色的伞汇集成海洋,红的,黑的,绿的,花的……给节日増添许多喜庆。

雨丝毫没有要减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比赛也进行得越加激烈,这大雨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阻挡,没有一个人看见大雨返身回家的。

总决赛比完后,雨却停,太阳出来,天空绽开灿烂的笑容,远处出现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篇6:小学四年级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端午节那一天,爸爸带我去黎明湖看赛龙舟,我们激动极了,赶紧找个地方站好,等待比赛开始。

随着“咚咚咚咚”的鼓声,比赛开始了,全场都被兴奋和期待的气氛填满了。

划船的比赛选手们奋力划着龙舟,浆在他们手中挥舞着,落在水面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许多小水珠。比赛选手们咬紧牙关,用力划着船,豆大的汗珠从他们头上落下来。

2号船划的是最快的,就在他们快要到达终点时,1号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冲在了前面,赢得了冠军。

篇7:小学四年级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很期盼,我们盼了好久,终于盼来了赛龙舟的那一天。水面上有两条龙,分别是红胡子的龙和绿胡子的龙,两条龙上有年轻力壮的青壮年组成的队员。

比赛开始了,两条龙互相追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青龙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动作整齐,好像信心十足。青龙遥遥,红龙远远落后,红龙的队员们立刻团结一致,奋力追上了青龙。两条龙不相上下,最终,两条龙一同冲过龙门!观众们很过瘾,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在叫着:“好!好!”久久不愿散开。

篇8:端午节划龙舟日记

信号弹划过天空,龙舟比赛开始了,六条船上的运动员使劲地向前划着,我看到他们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头上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往下滴,我心里感动极了,也和岸上的啦啦队一起拼命的叫着加油!加油!健儿们听到我们的喊声,劲头更足了,向前冲去,结果一号船得了冠军,刚一宣布结果,人们都欢呼起来。

龙舟比赛结束后,开始抢鸭子了,只见从龙舟上扔下了好多好多的鸭子,它们在水里乱扑、乱叫着,不知所措时,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它们拥来,拼命的抓着,眼看着那些可怜的鸭子一只一只被人捉走,我心里好难受啊!

篇9:作文 端午节的习俗 看龙舟

今年端午也不例外,爸爸和妈妈还有我,我们三人一早就起来了跑到江边去看赛龙舟。在路上,我就看到了很多穿红色衣服的人,妈妈说他们是我们市区的代表队,还有周边的几个市区都来江边比赛。他们跃跃欲试,他们努力练习。我们走到江边,发现即使是早上四点半,江边却早已站满了人,人们都期待着龙舟比赛。

比赛开始了,十艘龙舟船一起起航,参赛选手用自己独特的口号划着船,他们肩膀用力,嘴里不停的喊着“一二一”。有些水平不太好的,龙舟还在划水中打转,爸爸说这是一面选手用力太大,另一面力气小了的缘故。原来,赛龙舟和我们平时划船还有很大的不同,它需要很强的团队配合,左右用力恰当,前后动作一致,这真是一项不容易的比赛啊。

热火朝天的比赛让我忘记了清晨的疲惫和瞌睡。我希望今后的每年端午市里都会举办这样的比赛,让我们看到这种壮观的场景。而我,也会每年相约端午,和龙舟一起激动的前进。

篇10:端午节比赛划龙舟的规则

任何队伍不得要求选择龙舟或航道,当所有队员落艇后,应从速划离登船码头驶向起点,参赛队伍向起点出发时,必须保持航道畅通,远离比赛航道,并以不影响其它赛事进行为原则。

起步程序:各参赛队伍之龙舟必须在指定之赛道上集合准备比赛, 在起步区内之参赛队伍,必须服从发令员的指令。

在起步线上,每条航道有绳索一条系于竹棚上,该绳交与该线航道上之龙舟舵手掌管,此外,艇首亦有绳索一条,由鼓手掌管,以固定龙船位置。

当龙舟已准备就绪,所有划手之桨板必须离水;所有参赛队伍之龙舟,即各队划手之桨板已离水时,发令员发号施令。

当发令员认为各龙舟已各就各位后,将会摇动旗号(黑白格仔旗)表示即将开始比赛。(示意终点裁判准备),当发令员开赛将会叫出「准备」然后响号比赛开始。

当发令员发觉有队伍偷步或犯规,立即连续性发出短号,表示需要重新起步,所有龙舟必须尽快划回起点重新安排比赛。

如有队伍划手之桨板于准备口令与响号间触水,将被视为偷步,任何队伍拒绝立即回航或在发生第二次偷步事件中犯规,其参赛资格将被取消。

端午节赛龙舟的具体程序

开赛前,划船队伍要抬上龙头到屈原祠去祭拜,然后回到舟上安好龙头,等待统一喊号发令。令一发,船上有一人敲锣、喊号,有的手执令旗领喊,大家则一呼百应,这样有利于划舟健儿动作一致,船体快捷如飞。比赛中,两岸往往人山人海,族旗招展,一片欢腾,观众们都要为自己的龙舟喊号助威,就形成水上岸上的热烈互动。有的唱歌助兴,在泊罗江一带就有过为屈原招魂的赛舟歌:“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隋书·地理志》中就说这“乃数千年语也”。可见赛龙舟唱歌助兴之风早已有之。比赛结果,一般以谁先到达终点为胜。

篇11:端午节看划龙舟日记300字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到xx湿地阿彪叔叔家看龙舟比赛。

已经过了端午节,怎么还会有赛龙舟呢?原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小龙为了解救老百姓,在5月13日被处死了。老百姓为了纪念它,每年的这一天就会举行划龙舟的活动。

龙舟比赛12:00举行,有100多艘龙舟汇集在阿彪叔叔家门前的河面,随着咚、咚、咚的击鼓声和划手整齐划一的嗨、嗨、嗨的呐喊声,龙舟在河里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水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岸上观众的喝彩声也时时不断,岸上的叫好声越高,水中表演者就划得越起劲。 我很奇怪,龙舟在河里来回地划,他们为什么不比比看谁划得快呢?后来听了阿彪叔叔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龙舟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过和睦桥洞时龙头入水的姿态和打起的水花。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划龙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齐心协力力量大。

(二)

中午,天气非常闷热,没有一点风儿。我和妈妈一起去仙湖看龙舟比赛。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决赛将要开始了,七艘龙船整齐地排在起点上。

“纭钡囊簧屑涞亩辉硕碧殴氖值拇蚬纳治兆糯埃硖迳韵蚯扒悖胄挠昧ο蚝蠡詈蟮囊晃辉硕笔种创翱刂屏姆较颍拖褚惶蹙蘖频姆沙觥A牧奖撸ζ鹆宋奘乃椋褚豢趴拧⑸辽练⒐獾恼渲椤

不一会,三、四、五号龙船脱颖而出,抛离其它选手。突然,三号选手坐姿变了,一只脚脆着,另一只脚蹲着,身体稍向外,齐心合力地划水,顿时龙船像箭一样冲出,摇摇领先。五号的选手不甘落后,加快速度用力划水,追上了三号……岸上不时传来观众的喝彩声和加油声。

经过你追人赶的比赛,九江队荣获第一名,西樵队取得了第二名,大沥队获得第三名。

这场比赛真精彩,使人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上一篇:检验检疫局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对外贸易备案登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