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导游词

2024-04-16

鲁镇导游词(共8篇)

篇1:鲁镇导游词

景区概述)

“鲁镇景区”是柯岩风景区在本世纪初开发建设的。它是以源远流长的越文化为底蕴,融合具有影响的鲁迅文化,折射出绍兴传承文明与现代风韵的景观特色,是再现了鲁迅作品《祝福》、《故乡》、《阿Q 正传》、《狂人日记》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以及当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和自然风光。它那乌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小河与水巷,飞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特有的水乡风情。

根据旅游功能的要求“鲁镇景区”分两期开发建设,2003年10月1日对外开放的一期景点有传统餐饮区、特色商铺区、展示休闲区三块组成。区块之间隔河相望,石桥相联,而以入口广场为龙头、双面戏台广场为中心、钱府游乐场为龙尾,块块相连,区区沟通,集休闲,娱乐,展示、购物、餐饮于一体。鲁四老爷府第、赵太老爷台门、假洋鬼子中西合璧的私宅;土谷祠、静修庵;咸亨酒店、通济当铺、越瓷商行、古玩商铺等具有浓郁绍兴传统特色的商业街,以及社戏、街景等表演节目和“河埠抢亲”、“阿Q造反”、“辫子**”等街景雕塑,都已成为中外游客的看点、卖点和休闲玩乐点。

鲁迅在《答人戏》周州编者中提到:“将《呐喊》中的另外人物也插进去,以显示未庄或鲁镇的全景的方法,是很好的。”鲁镇的鲁迅文化布展是符合鲁迅这一愿望的。

入口-商业街(入口广场)

“鲁镇景区”的入口广场,地域开阔,尽可游目骋怀。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鲁迅先生的座像“民族魂”和纪念碑亭。1936年10月19日,先生逝世后,由宋庆龄、蔡元培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以“民族魂”绣褥覆盖在灵柩上,这是人民对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盖棺定论的高度评价。纪念碑亭刻有先生对故乡的眷念语录和毛泽东对先生的赞词,“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先生的一生,以文艺为战斗武器,著译近一千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先生座像上的炯炯双目中,我们看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精神。广场上耸立的“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绍兴行牌坊有不同类别。如“古轩亭口”牌坊为地名牌坊。还有官宦建立的“官街牌坊,和旌表贞节、孝道而建的“旌表牌坊”,鲁迅先生在《我的贞节观》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鲁镇这座牌坊也居地名牌坊。(商业街)从“镇名牌坊”进入民俗风情商业街,是鲁镇最繁华的地方,街河并行,街随河走,桥连街衢,坊巷纵横,店铺沿街布局,疏密有致。几十幢商业楼各具特色,专供绍兴传统物产。明清时期,绍兴有八种物品规定要向皇室进贡,它们是老酒、珠类、酱瓜、菜干、香糕、越鸡、鳜鱼、腐乳。因是贡品,都冠以“贡”字,即贡酒、贡茶、贡瓜、贡菜、贡糕、贡鸡、贡鱼、贡方(腐乳是方块形,故称“方”)。当然现在不称贡品店,而是土特产供应绍兴的鲁镇“外婆家”和“迷你土特产超市”;经销越瓷、古玩玉器、金石书画的是“越文化民间收藏馆”;经售锡制品的是“鲁镇锡制品店”;欣赏清末明初绍兴衣服的是“吴越人家”;磨豆腐的是“西施豆腐店”;出鲁迅作品,收文化书籍的“孔乙己书店”;而可以休闲片刻喝茶尝点的则是“鲁镇茶馆”。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可以参与互动的“押牌宝”、“滚钱入洞”“投球入樽”和“珍宝圈圈”等活动项目,特别是“押牌宝”,这是绍兴古时的一种睹博形式,多是那种“短衫邦”,即为人雇用的临时工,在工闲时用来消磨时间,寻求刺激,实现求富的“小搞搞”,阿Q就是这种角式,但终也富不了,老是输得精光。游人如有兴趣,可在鲁镇商业街的牌宝室一试手气,体验鲁迅笔下的鲁镇特别风情。镇公所-戏台(镇公所)

街口有一个“镇公所”。因为以鲁镇命名,当然少不了行政机构。根据鲁迅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鲁镇这个典型环境,它既然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是祥林嫂、阿Q、孔乙己、狂人生活过的地方,这些人物的生活年代应该锁定在清末,所以鲁镇镇公所只能是清朝末年的镇公所。鉴于此,镇公所是当时的基层政权组织,因此,鲁镇镇公所分三进,第一进为大堂,正中悬“黄龙旗”,设公案桌、公案椅,左右排列刀枪架,门口有镇丁守卫;第二进为镇长办公的签押房和镇干办的干办室;第三进为羁押犯人的“拘留所”,内有老虎凳等刑具。在二三两进的墙上悬挂着多幅审讯犯人、处理犯人的旧照片,有站笼、带枷示众、行刑、斩首的图像。

按《清史稿•刑法志》载,清代刑律是按照明代刑律修正补充的,明代刑律又源于唐代,分为“笞、杖、徒、流、死”五刑。笞俗称打板子,十到十五为笞刑,十六到一百为杖刑,俗称捆打;徒,从杖六十徒一年起,每等加十,徒半年,到杖一百徒三年,换句话就是捆打再关入牢中,最高刑为捆打一百,入狱三年;流以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分三等,且各需加杖一百,流俗称充军、流放、戍边;死刑有二,一曰斩,俗称斩首;二曰绞,俗称大辟,即上绞刑架绞死。

鲁镇镇公所的刑具陈列和图片展览,如“站笼”、“老虎凳”实物;枷号、站笼、斩首等图片,对清代封建社会的残酷刑罚均有所揭露。(双面戏台广场)

从商业街走到头是戏台广场,它是鲁镇中轴线上的中心点,大型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或作为起点,如迎神赛会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一般戏台总是正面是舞台,后面是化妆室,而这个戏台两面都是演出的舞台,演员的表演范围开阔了,而观众则前后左右都可观看,视野扩大了,容量增加了。这种戏台在绍兴并不多见。至于戏台的装饰采用的是“鸡笼顶”,画栋雕梁.这里有副巧嵌戏台的台联,游客们请看:“一捧雪,二度梅,三堂会审,四进士,五台山前搬和尚;六月霜,七星庙,八仙过海,九莲灯,十王寺里换人头.”此联不仅巧嵌十出戏剧名,同时将1——10的数字依次入对,读来妙趣横生。还有一副俚语组成的俗对,通俗而风趣,语带讥讽倒亦不失劝人为善.请看:“职业原无贵贱,只有安心扶正,就是肩挑手提做零工,不算低下,品格应分高下,若是仍意胡来,哪怕任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

游客可从这里看社戏,品黄酒,重温鲁迅笔下的旧绍兴风情. 土谷祠-奎文阁-陈半丁纪念馆(士谷祠)

沿街南边走,这是阿Q的“公馆”棲身之所。土谷祠就是土地庙,绍兴俗语有“城里城隍庙,城外土地庙”的说法,其实城里旧时每“坊”都有土地庙,叫“当坊土地”,“坊”是居民基层组织,一个“坊”相当于现在的社区,现在绍兴城内还有以“坊”为地名的,如“作揖坊”、“月池坊”“武勋坊”等。阿Q的原型是住在马梧坊土地庙内的“谢阿桂”,就是现在新建南路上的土谷祠。.鲁镇的土谷祠既代表《阿Q正传》中阿Q的土谷祠,也代表《祝福》中祥林嫂捐门槛的土地庙,所以门槛上有祥林嫂捐的字样,而庙堂供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还比较正规,而阿Q住在厢房里,就是一张破竹塌,一领草席,一条破被而已。按佛经的说法,城隍神是一县或一郡的主神,绍兴城内过去有会稽城隍庙和山阴城隍庙,还有龙山西麓的绍兴府城隍庙,而土地庙是管一坊的主神,人死后要到土地庙去烧“庙头纸”,按现在的说法是去办注销户口的手续。土地庙一般只有一个庙祝管理香火,祥林嫂就是向庙祝要求捐门槛的。

(奎文阁)

出土谷寺沿河走,就是鲁镇景区的最高建筑物——奎文阁,它的造型比稽山公园的迎岗阁更为精致。登阁可以眺望鲁镇全景,“奎心”是传说中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神话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称“魁星”,实际它是北斗星中的一颗,一副“对联”写得好“八百湖光此处收,万年星斗笔下浮”,如今,此处展示了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供游人所尝。(陈半丁纪念馆)

对面是陈半丁纪念馆,系一处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楼陈列陈半丁的生平事迹,二楼展示先生各个时期的书画金石作品。景区现已征集到陈半丁先生书画作品150件,金石印章91方,这批真迹墨宝与陈半丁先生的命运一样历尽苍桑,极其难得,其中最大的一幅题为《百花齐放万古长青》的珍品,高2.75米,宽4.7米,堪称国画案品,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可为广大游客大饱眼福。

陈半丁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不可多得的绘画、书法、篆刻大师,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北京画坛的领袖人物。陈半丁是绍兴柯岩西泽村人,因双胞胎故号“半丁”。他6岁丧母,9岁丧父,家境贫寒,后来至兰溪钱庄学徒,开始接触笔墨,后来到上海有幸得到吴昌硕赏识和指导,成为他的最早入室弟子。不久经吴昌硕推荐,陈半丁到任伯年处补习翎毛,人物画,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1916年,陈半丁到北京与中国书画名家萧谦中、陈师曾、齐白石、汤定之、王梦白、王雪涛等交往甚密,被誉为“北方画坛骁将”。齐白石还将三子齐子茹(良琨)送到半丁门下学习画艺,师生朝夕相处作画论艺感情甚笃。建国后,陈半丁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还经常受命为首都重要建筑作画。陈半丁先生历任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著有《陈半丁花卉画谱》等书,为国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陈半丁先生虽为京派大家,但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曾以柯岩西泽村“五亩涂”地名作为他在京的寓所之名号“五亩之园”,又自号山阴道上人、半阴半叟、稽山半老、鉴湖钓徒、江南布衣、山阴道上半个汉等等,他先后自刻“山阴道上人”的各式印章数十方,足以证明他对养育他的稽山鉴水的情怀和眷恋。

越艺馆-钱府-民间艺术馆(越艺馆)

西面是越文化艺术馆,越艺馆展品有木雕、石雕、砖雕、绣品和竹编等五大类600多件实物组成,以绍兴本地为主,遍布全国各地,是古越艺术的缩影。从这些展品中可以窥知古越先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

木雕艺术用于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用木雕装饰古建筑,如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檐、窗格、栏杆、飞罩挂落等,使古建筑(园林、寺庙、宫殿、民宅、宗祠等)富丽华贵、古朴典雅。它艺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把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山水动物、祥兽花鸟等图案,或清雕本色,或飞金漆朱,使古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如“牛腿”在古建筑的直柱上,用于支撑上部横梁的构件,它将人物(如福禄寿、八仙、刘海等神话人物和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戏曲人物);飞禽走兽(龙、凤、鹿、虎、狮子、鹤);花卉植物(灵芝、牡丹、梅兰、竹、菊);博古器皿等,都以组合对称形式出现雕刻在上面。石雕,以石为材,以凿为工具,雕刻成各式人物、鸟兽、山水、文字、器具等。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门台漏窗桥梁牌楼等处,使建筑物美观大方古朴凝重,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本馆陈列以石雕匾额为主。石雕匾额中的“物华天宝”、“胞与遗意”、“唯耕与读”、“芝兰吐秀”、“腾蛟起凤”、“长发其祥”、“祥迎紫气”等文字具有吉祥启示警戒激励作用。书体以楷行书为主,采用阳雕或阴刻的手法,创造出无与伦比世代传承永垂青史的艺术珍品。砖雕历史悠久,它系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古建筑祠堂、大厅、寺庙、书院和民居中的门楼,门罩、八字墙、屋脊等部位,使建筑物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效果。内容有“麒麟送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双狮滚绣球”等吉祥图案。其方法有浅雕、透雕和镂空雕,使建筑物凹凸有致、风情万千。远视、近观情景交融,古雅隽秀。本馆中的“体操”、“长城兵马俑”,和“竹苞松茂”、“克昌厥后”的楷书文字均系砖雕中的精品。绣品为我国历代妇女女红之一。为传统民间工艺,以针引彩线,刺绣图文于织物之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杜甫《小至诗》:“刺绣五纹添丝线,吹葭六馆动飞灰。”绣品广泛用于民间日常用品,亦用于屏风、壁挂等陈设品,还用于神佛绣象以及戏装等。历代宫庭陈设,各种宫服,均须刺绣。其技法用滚针、手针、网绣、铺绒等针法。绣品色彩鲜艳明快,纹理层次分明,针脚严谨匀齐,光映度强。有较高的欣赏与实用价值。本馆展示的绣品有花鸟条屏,帐缦桌围,肩围绣囊,各式鞋帽、服装等,尤以“三寸金莲”和官服中的“补子”为最。竹编民间工艺竹篮在明清时期流传于浙江一带,编织精细、费时。大多层层相套,形如宝塔,故又称“塔篮”、“脱篮”或“托篮”。这类竹篮不仅可以装食品放花果,而且可存衣藏书。常见的品种有:套篮、食篮、香篮、考篮、花篮、挈篮、鞋篮和烟篮。大多造型美观,做工考究,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欣赏价值。(钱府)

过了小石桥是钱府,又称“狂人府”,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这个终日手执“哭丧棒”,满嘴三不像洋话,开口闭口称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为“洪哥”的假洋鬼子,原是钱家的一名秀才,去了日本一趟,学了一些洋腔,把钱府翻修得不中不洋,在充满古绍兴味的鲁镇中显得阴阳怪气。其实这个人物,正是满脑子旧封建,夹杂洋奴味,擅长害人吃人的妖魔怪式的人物,现在修建好的这个钱府,从门口壁雕开始,以《狂人日记》中狂人说的吃人的话,置一个可吃人的环境,一些怪兽奇禽,都是鲁迅作品《半夏小集》、《死火》等提到的寓意深刻的东西,使游客在游乐中认清旧时代封建礼仪吃人的真面目。游人可在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各种有趣而布奇特的活动,但务必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民间艺术馆)

后面是民间艺人馆,主要介绍了绍兴县首批“十佳民间艺人”的作品和艺术成品。他们虽然学历不高,但勤于自学,善于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学,为社会所敬。他们或以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传统手工艺及文史研究,文学创作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在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改革和技术操作中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这十位民间艺人分别是胡世庆、卢江良、胡阿寿、赵秀林、王国荣、金水方、钱楠、蒋炳贤、金定先和王关林。馆内以这些民间艺人的作品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成长、成功和成就。如胡世庆系湖塘街道湖塘村西跨湖人。长年致力于文史研究,出版专著多部,因对《红楼梦》研究颇深,故有“农民红学家”之称。为弘扬我国文化,他集20年精力与心血,咨询专家,考证史实,完成了100余万字的著作《中国文化通史》,以浓缩的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大陆版1996年出版,台湾版问世于2005年,英文版也已进入日程,深受广大读者关注。又如胡阿寿,集雕塑、绘画技法之长,独创越塑艺术,其创作的越塑作品《八十七神仙卷》曾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上夺魁,并荣获2004年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银奖,其作品集《东方雕塑画》由人民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再如王国荣,现为柯岩风景党支部副书记。历经数十年的追术磨砺,刀功精湛,能在竹木砖石角牙等不同材质上雕刻文字图案,独创了多层次碑刻技法。曾为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雕刻巨型《兰亭序》石刻等作品遍布各大景点,根艺作品《望岩云骨》、《柯岩大佛》获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大赛优秀奖。最近,其“奥运根雕”作品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另外,被称短篇小说王的卢江良,民间艺术收藏家赵秀林,微雕专家金水方,模具雕塑家钱楠,微书家蒋炳贤,兰艺家金定先和乌毡帽专家王关林均有代表作品为游人展示。当铺-鲁府台门(通济当铺)

东面是当铺店,鲁迅在《自序》中写到:“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当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我接受了钱,„„”当铺在旧社会,虽有穷人和一时有困难家庭质物典钱以解眉燃之急的一面,但它又是盘剥穷人,高利放贷的一面,如质物往往好的当差的,典钱是值十典三,就是说值100元的物品只能典30元,而利息是年息1分,12个月为期,过期不去赎回就没收。开出的收据叫“当票”,上面写的字一般是看不懂的,目的是“浑水摸鱼”。绍兴俗语有“没过当票,过时黄历”这种说法,说明已分文不值了。当铺的柜台是很高的,柜面有栏栅围着,只开几个口子。营业员叫“朝奉”,站在柜台里面,居高临下,在检查质物定出典钱数后,虽可讨价还价,但朝奉往往是一口咬定的。店当中坐着帐房,凭朝奉开出的“当票”付钱。朝奉按质物类别放在后壁的分档橱里,质物都按当票标号挂上号纤,以免混淆。(鲁府台门)

这是鲁镇里的大府台门,整个鲁镇景区展现的既是清末民初旧时江南水乡的容貌,又是着眼于展示鲁迅作品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等所描述的古绍兴风情和主题思想,是绍兴首个文化主题景区。鲁府是按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鲁四老爷旧貌布置的,有台门斗,天井甬道,大厅,花厅,书房,内宅,侧厢房,是清末乡绅府第的模样。祝福大典、祥林嫂两次来鲁府作佣,讲阿毛被狼叼去的故事,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最后被赶出成为乞丐等情节,都在这里再现。而《故乡》中的看社戏,偷罗汉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教育”,《药》中的夏瑜英勇就义,《离婚》中的“捅大灶”、“吃讲茶”以及绍兴“四时八节”的习俗都在这里逼真地展现,这里即是鲁镇最主要的展示处,也是观摩鲁迅作品领受形象化教育之处。为“祝福”大典的演示。

在鲁府厅堂里,按“横神直祖”规矩,放直排两顶八仙桌,大开正门,然后上福礼。福礼主要是鸡、肉、鱼加鹅及牛肉或羊肉,称五称福礼。鸡和鹅要用筷子,将其首戳在躯上,使之昂首跪在盘中,头朝福神。鸡、鹅、肉上面要插上七根或九根红漆筷了,并将煮熟鸡和鹅肠盘在筷子上,一并供祭。鱼以活鱼为好,在鱼眼上贴上红纸,有的用白鲞代替。另外还有粽子、年糕,三茶六酒,盐和豆腐及禽血各一碟,再安放一炳菜刀。接着上香点烛,面对福神,三叩六拜,烧银锭太宝,请福神受祭。如此大典在鲁府内由景区艺术团专职艺员扮成鲁四老爷,太太,丫环和雇工,定时表演,供游客欣尝。

百匾馆-静修庵-雕塑小品(百匾馆)

古人云: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习书,可获笔意;以匾读辞,可得精髓。

过鲁府是一个别致的小院,原为鲁府花园,后辟为历代名匾馆,馆内收藏有各式匾额140余块,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了绍兴文化。

百匾馆沿廊设展,进入正门便进入了展厅。门口处照壁是百匾馆的简介,右手边依次展示了各式匾额。百匾馆匾额分为颂德贺岁类、褒奖励志类、祝寿庆喜类、府第馆堂类、孝贞节义类、叙事崇仰类等六种类型。如右手第一个匾额“品重儒林”就属清兵部侍郎沈为赞誉邓廷谟品德高尚而制。沿廊前行,两边匾额高悬,每一个匾额都引出一个故事。名匾馆最里面是是主展馆,里面陈列着最为重要的几块匾额,有明代徐渭(文学家、书画家,青藤派创始人)的“兴益堂”,祝允明(又名祝枝山,和唐伯虎齐名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弟议中”,王守仁(阳明先生,著名理学家)的“树滋堂”。还有清代林则徐的“四序堂”牌匾,以及民国徐世昌的“永德堂”牌匾。

除此之外,大家会看到,在大堂正中有一桌案,走进会发现桌案上玻璃下有以书法题词,“江泽民二零零三年于柯岩鲁镇”。正是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柯岩鲁镇时,见秀丽风光、风情古镇后,留下的墨宝。

(静修庵)

静修庵是《阿Q正传》写到阿Q在穷途末路饿肚皮的时候来此后园偷萝卜的地方,也是假洋鬼子和赵秀才,挂着“柿油党”的“银桃子”来此闹革命,捣毁了“龙牌”,偷去了“宣德炉”的庵堂。

根据佛经,庵堂是尼姑修行之地,所以静修庵里住的是老尼姑和小尼姑。一般庵堂山门供的是大肚弥勒和护法韦驮,设有四大金刚,大殿里供的是三宝如来,左文殊右普贤,一骑青狮,一骑白象,后殿多供南海观世音,左有善才右有龙女,手执净瓶,脚踏螯鱼,后进则是禅房斋堂。庵堂多比较清净,女尼们晨钟暮鼓,诵经念佛。(雕塑小品)

一路走来,鲁镇街头都可以看到雕塑小品,在整个鲁镇景区共有八组。河埠头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被抢亲的场面。这是绍兴旧社会婚姻制度中的陋习,祥林嫂的再嫁是被抢去的,实际上是她婆婆把她卖掉的;“咸亨酒店”门口,是《孔乙己》中孔乙己分罗汉豆给孩子们,脍炙人口的“多乎哉?不多也”源出于此;鲁镇码头东边有一组《阿Q正传》中的阿Q调戏小尼姑的雕塑,“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逼得小尼姑骂出:“这断子绝孙的阿Q”;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组雕塑小品“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的;“假洋鬼子打阿Q ”这组雕塑小品则在钱府门口。最有意思的是街中心“阿Q造反”这组,阿Q手擎烟管,高嚷“造反了!造反了!”吓得赵太爷改呼他““老阿Q”了。此外,还有西施豆腐店对面的“阿Q斗小D”;《**》中的“七斤没有了辫子”,九斤老太骂他们“一代不如一代”则在七斤家门口的土场上。

走过静修庵前的这座石板桥,向南出鲁镇广场,此次游程也将结束!

篇2:鲁镇导游词

今天我和

一走进鲁镇,感觉很热闹很有“年味”。到处都是红色的灯笼,还有猜灯谜呢!我们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地猜起了灯谜,猜了一个又一个,还拿到了奖品,有明信片、书、扇子和平安符。

我在一个臼年糕的地方停住了脚步,仔仔细细地看他们臼年糕的方法,看着热乎乎的年糕,真想吃几口,

篇3:长城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冀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周俊玲, 很高兴为大家担任这次导游, 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的旅途多一份欢乐, 也希望您能玩得开心, 玩得尽兴。

首先,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概况。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 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 为防御匈奴南侵, 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 连贯为一。长城故址西起临洮 (今甘肃岷县) , 北傍阴山, 东至辽东, 俗称“万里长城”。现存的明长城, 东起山海关老龙头, 西至嘉峪关, 称为“边墙”。长城气魄雄伟,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并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顶部的道路有的地方平缓, 有的地方非常陡峭。请大家在陡峭的地方一定抓紧栏杆, 脚底不要踩空, 注意安全。我们今天游览的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这段长城高大坚固, 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的, 墙顶的地面铺满方砖, 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 上有瞭望孔, 下有射击口, 内侧建有宇墙。

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 高的叫敌楼, 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 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 但凸出墙外, 四周有垛口, 是巡逻放哨的地方。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火台, 一旦敌人来犯, 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在这“烽火台”上, 周幽王还曾经导演过一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

刚才大家爬长城有些累了, 前面就是“好汉碑”, 上面刻着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都爬上了长城, 都成为了“好汉”!现在, 就请大家在这块石碑旁边拍照, 给您的长城之旅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自我介绍简洁亲切。

总体介绍长城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非常及时。

篇4:鲁迅笔下的鲁镇

关键词:病苦;疗救;美丽而神秘;禮教观念和封建迷信;激励猛者

鲁镇,鲁迅笔下的故事有好几次都发生在这里。《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闰土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距鲁镇不远的平桥村,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我”的本家四叔家,这里是鲁迅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我以为,鲁镇实在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作者笔下“我”的故乡有《社戏》中童年时的故乡,有《祝福》中中年时的故乡,有老年时见到闰土时的故乡,作品似乎是一幅幅剪影,展现了“我”的故乡不同时期的风貌。我想,这实在是有意为之,既体现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亦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的问题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农村问题,鲁迅先生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钱理群教授说:“鲁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思考的最大特点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而对问题的开掘,又能够探测到历史和人性的深处和隐蔽处。他的思想与文学既有极强的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和超前性。他给我们的是思想的启迪。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使学生对鲁迅等民族大师的思想与文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镇是美丽而神秘的。月下看戏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回望赵庄戏台,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闰土月下刺獾时,“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阅读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奇异的图画来,美丽而空灵,朦胧而神秘。有趣的是这些美景都处在月色中。在回故乡时所见却是“天气又阴晦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时空的对比,一神秘美丽,一萧瑟衰败,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沉思。

鲁镇是充满童趣的,作者把这种童趣集中表现在一群孩子们身上。月下看戏,双喜等小伙伴为满足“我”看戏的念头,卖力地划船,把一条小船摇得“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回家路上摇船的饿了,阿发提议偷自家的青豆(因他家的大得多)煮豆吃,因怕阿发娘哭骂,各人又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偷了一大捧,试想生活在水乡的孩子们,谁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读着这样的文字,怎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呢?“我”和闰土小时候,“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和”我“聊雪天捕鸟,月夜看瓜,一个天真烂漫、无邪有趣的小英雄。我们姑且不论日后的闰土变得和“我”隔膜麻木,但可以肯定说,“我”和闰土都有过一个充满趣味的快乐童年。

鲁镇还有几个苦命的女人。杨二嫂像一个圆规一样愤愤不平地诉说,祥林嫂像一个疯子一样絮絮叨叨地倾诉,柳妈像一个巫婆一样神神秘秘地撺掇,还有一群在鲁四老爷家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的劳作的女人们,她们都是一群没有权利去拜祭神灵的女人,她们不仅遭受苦难生活的折磨,还遭受世俗的鄙弃,人们的冷漠,甚至鬼神的诅咒(他们相信)。她们的命运只能像祥林嫂一样鄙夷地生活,无助地挣扎,在祝福中死去。

鲁镇弥漫着浓重的迷信气氛。鲁镇的女人只有为祝福忙碌的份儿,却没有参加祝福仪式的权利;六一公公说“读过书的人才识货,乡下人不识好歹”;咸亨酒店有穿长衫的坐着喝酒的人,也有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还有一群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鲁镇有可以将孔乙己打成重伤的丁举人(孔乙己大概是偷书了吧),不许祥林嫂参加祝福仪式的鲁四老爷;杨二嫂说“我”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仔细推敲,原来鲁四老爷是有钱的老监生,丁举人是学而优则仕的举人,孔乙己是读过书却未中举的读书人。

鲁镇的“看客”很多。孔乙己窃书被打,人们嘲笑他;孔乙己虽读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人们嘲笑他;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人们嘲笑他;他争辩哀求都无济于事,在人们的说笑声中大约的确死了。祥林嫂原本更应得到人们的同情,但看客们却把祥林嫂的不幸当作消遣的故事来听,这群“幸运的”做稳了奴隶的看客们取笑祥林嫂被逼改嫁,取笑她额头的伤疤,撺掇祥林嫂去捐门槛,她在同类中并未得到一丝温情,最后在祝福声中凄然死去。

“我”是鲁镇上人和事的见证者。小时候,“我”是快乐的,因有双喜、阿发、闰土等快乐的小伙伴;稍大些,在咸亨酒店当小伙计;后外出求学,应是有新知识、新见闻的知识分子。但我并不敢直面乡村的苦难,不敢回答祥林嫂“魂灵”的问题,在祝福声中逃离鲁镇。我们无需给“我”贴上阶级的标签,但鲁迅先生揭示了一个当时的重大问题:知道症结,如何疗救?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以为就足矣。

可以这样说,在山清水秀的鲁镇,有“我”快乐的童年,也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鲁迅先生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敏锐的思想触角,犀利的文笔解剖了社会的躯体,激励猛者前行。

篇5:鲁镇游作文

一进门,古老而又矮小的房子出现在我面前。这些房子是不是来给游客们住的呢?不是的,而是一些绍兴特产,伞,扇子等物品的专卖店,当然还有玩耍的地方。那儿的河可干净了。一眼就能看到河底的水草。当轮船开过来时,河面上就会溅起一朵朵小水花。鲁镇的桥真是形态万千,大大小小足有十几个。它们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仿佛一条条彩带,有的赛似一只香蕉。

鲁镇中心的戏台,那真是太像古代皇帝看戏的戏台了。戏台下,排放着许许多多的长板凳。戏台对面是一座桥桥脚下有一位长满白发的老奶奶在那儿卖扯白糖。桥脚的另一端有一位阿姨在那卖油炸臭豆腐,香肠,年糕……远处柳树垂下柔软如丝的枝条,在秋风的吹动下,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飘动的烟。漫天飞舞的柳絮,就像成群结队的绿蝴蝶,嬉戏在柳树枝头,你瞧,接连下了几次雨,如果你用手拨开紧贴着地皮的枯草,便可见到藏在下面的一簇簇貌不惊人的嫩绿小草,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它虽没有迎春花那样惹人注目,也没有杨柳那样婀娜多姿,但它却毫不自私地把终年储蓄的绿色都献给大地.黄色和白色的小花朵被青青的细叶衬着,益发显得多姿多彩.

篇6:游鲁镇优秀作文

星期五傍晚,老师突然高兴地走进教室,告诉我们明天小记者去柯岩、鲁镇游玩。我们一群小记者高兴地跳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候车子的到来,不一会儿,车来了,我们上了车。

车在路上飞快地奔驰,但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鲁镇。“鲁镇会是什么样?会有什么好玩的呢?”

终于车停在了鲁镇的入口处,门口的两只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到了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的铜像。鲁迅爷爷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左手搭在右臂上,右手手指间夹着一根香烟,眼睛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仿佛在担忧祖国的安危。看到这些我想告诉您:“鲁迅爷爷,您不必为祖国担忧,祖国正日渐繁荣昌盛!”

离开铜像,我们穿梭在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然后去了一个个景点。如鲁镇牌坊,奎文阁,祝福大典……

我们来到了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街河并居,路,其巷纵横,街上是绍兴独有的锡箔店,毡帽店,小酒店,越瓷店等,有些是眼下绍兴城中已难以寻觅的小店。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镇的镜湖边。粼粼波纹像运转的旋律,而岸边的杨柳则更显得婀娜多姿。河边停泊着一些乌蓬船,乌黑油亮,一只紧挨着一只,河水像一条碧翠的、柔软的丝带,看着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篇7: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在平常的日子里,鲁镇的女人大多不停地忙碌着;而在准备福礼之时,她们杀鸡、宰鹅、买猪肉……更是忙作一团。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能感谢神灵与祖宗的庇佑,只要能祈得来年的平安与幸福,她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她们只有忙碌的份儿,而没有参拜的资格!

历来的三从四德是女人们必须遵从的,这在她们身上全都化作了温柔贤慧等诸多的“美德”。《祝福》中的四婶大约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非常善解人意,丈夫鲁四老爷的每一次皱眉,都会成为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他的告诫──祭祀时不可让祥林嫂沾手──也便成了她的行事准则。对外人,四婶还颇有些同情心,比如面对第二次守寡再度来求职的祥林嫂,虽然“起初还踌蹰”,可“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竟“有些红了”,并最终收下了她。当然,四婶的同情心并非没有限度,它是以祥林嫂的勤快能干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条件不成立,祥林嫂自然还是要被扫地出门的。

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镇的其他女人们。当丧子的祥林嫂声泪俱下地讲述着撕心裂肺的“阿毛的故事”时,男人“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另有一些老女人,因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慈悲”的女人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片刻闲暇,“特意”寻来,不断地撕揭着祥林嫂痛苦的疮疤,在“猎奇”之后,不断地享受着发自内心的“满足”。这群女人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她们极会营造快乐,她们甚至能将祥林嫂的悲哀“咀嚼赏鉴”成为她们空虚生活中的无穷的乐趣!

如果硬要给这个无聊冷漠的人群找一个典型的话,那么柳妈应该“当仁不让”。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丝毫不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对祥林嫂的再嫁,柳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在她眼里,生命和贞节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提并论。她还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扬开去,供他人谈笑赏玩。最后,还是这个柳妈,以她的“阴司”故事,把祥林嫂推向了恐怖的深渊,在谈笑之间,这个“善女人”掐灭了祥林嫂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斩断了她最后一丝生机。

在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可以满天飞的特殊人物──卫婆子。这是一个乖巧伶俐、能言善辩的老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场合与情况,她都能从容应对。靠了这种“本领”,她在豪门与穷人之间八面玲珑地穿梭着,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从来不会在她手里走脱。小说中的卫老婆子分明就是一个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的人精。对祥林嫂,她时而利用,时而出卖,吃人不吐骨头,丝毫不顾及乡里乡情。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但鲁镇却与她的命运密切相联。鲁镇,并非她厄运的开始之处,那是她躲避厄运的理想之地!不料却成了她悲剧人生终结的地方。她曾经希望鲁镇能有她一处容身之地,可是纵然她捐了门槛,等待她的依然是无家可归;她曾经试图改变命运,却始终徘徊在生命的悬崖峭壁,到最后,衰老、胆怯的她麻木地等待着周遭的众人一同将自己推入深渊。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司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可以说,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理想化妇女形象,但是最终却被彻底毁灭。若论这一悲剧的制造者,鲁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自然是脱不了干系的。那么,鲁镇的那群女人们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四婶的呵斥,柳妈的说鬼,卫老婆子的出卖,老女人们的猎奇与满足,构成了祥林嫂精神生活的支架,也填满了她精神世界的所有空间。她们,并没有合谋要害死祥林嫂,她们是不约而同地合力从人间赶走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了,死得无声无息,并且很快就被祝福声淹没。鲁镇人不会去思考责任在谁,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谬种”。鲁镇的女人们不会记起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功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意识到她们曾经起过的“作用”。她们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三从四德,因为她们比祥林嫂幸运得多,她们还有家,还有父亲或者丈夫或者儿子可以遵从,她们只记得祖传的法则: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她们还知道:生为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们自己也会成为“祥林嫂”。

篇8:鲁镇导游词

这哈哈大笑之中就有我们几个慕名而来的闲人,这就是鲁迅的魅力,他肯定想不到,多少年之后,会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把他小说里的人物演绎出来,这样的创意,在整个鲁镇的游历中到处可见,让大家又一次重新忆起这位民族脊梁笔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当然,于这人潮汹涌中,去领略小说背后深刻的思想性,是需要点阿Q精神的,这不,我们多幸福啊,虽然人挤了点,但与国同庆不就是要这种喜大普奔的效果嘛,想想外面那炮火连天的国际社会,我们的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或许有许多人还不配来呢!

有了这精神法宝之后,我们的心情格外轻松,足以应对这鲁镇中一个个沉重的故事,果然在不远处街边的一处屋子里,正上演着阿Q受审的故事,赵太爷,假洋鬼子,小D等人物一应俱全,屋子两面摆满了条凳,上面早已挤得满满登登,不一会,啊Q被押了上来,猥琐,卑微的样子引起围观的游客一阵点点戳戳,嘲笑声不断从人群中传出,到了阿Q画押的时候了,只见他抖抖索索的用力画圆那个圈,不时的用眼神瞟着观众,仿佛怕大家嘲笑他画不圆,可怜的阿Q,他并没有真的革命,也不曾抢了举人家的东西,但还是被拉出去游街正法,这是因为新上任的把总必须要破几个案子来维持自己的面子。鲁迅的眼光是深邃的,就是在今天,身边的阿Q比比皆是,指鹿为马的把总也没完全杜绝。

沿街往前走,在一条停着乌篷船的河堤边——那是祥林嫂被婆婆强抢回家逼迫改嫁的地方,远远就听到了祥林嫂凄凉的唱腔,“ 抬头问苍天,魂灵究竟有没有?魂灵究竟有没有?我低头问人间……地狱到底有没有?……死了的一家人还能再见面吗?……告诉我……快告诉我……”这是越剧中著名唱段,祥林嫂一身的补丁破衣,右手握竹竿左手提破篮,头发灰白,眼神浑浊,步履蹒跚,那是祥林嫂被鲁四爷赶出来要饭时遇到作者时的惊天一问,也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的苍凉控诉,祥林嫂曾经努力过,挣扎过,但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于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走到生命的尽头。祥林嫂是死于封建礼教当然不错,具体来说更是死于不再被需要,当祥林嫂捐了门槛还是不能参与四爷家的祭祀时,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一个人如果得到不能满足的话当然是痛苦的,但如果付出没人需要的话同样是叫人精神垮塌的,这很有点像有些官员退休后的状态,如果她傻乎乎乐呵呵的少干点,主要岗位轮不上,但也不至于被主人赶出门,但我们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丧夫失子的祥林嫂依然保持傻乎乎,乐呵呵呢,这是一个善良,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的最本真的感情,只有狭隘如我之辈才会经常冒出一些为自己而活,遵循内心热情的的想法。

祥林嫂不但唱功专业,也很配合游客的要求,只要是有人拍照,她就会摆出一副孤苦伶仃的样子,以她的悲苦来衬托别人的欢乐。

告别祥林嫂,我想找找孔乙己的,但是有人说孔乙己不在鲁镇,在市里咸亨酒店,后面的行程就走马观花了,乌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水巷和流水,飞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的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作为浙江人,是熟悉的,但也是看不厌的。

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还是驱车前往最后一站——咸亨酒店,大概离鲁镇十几公里的路程,酒店就在鲁迅故里边上,不大的门面,古色古香,一如小说中的样子,排着铜钱的孔乙己像矗立在酒店门口,迂腐的样子惟妙惟肖,仿佛在说:多乎哉,不多也!

来到这里,必须点的菜是茴香豆、臭豆腐和黄酒,黄酒很醇,倒下去稠稠的能沾住碗壁,我们试着每个人都尝了一口,香味从舌头一直流到肚子里,暖暖的感觉渐渐在全身弥漫。臭豆腐被炸的金黄,味道难以拒绝地扑面而来,这个闻起来臭吃起来爽的东西,有点像中纪委通报中高频率出现的通奸两个字,名声不好听但做起来痛快,臭到极致就是香,痛快到极致就要变痛苦,这也一份充满辩证法的食物。茴香豆是装在碟子里端出来的,一式两份,一份是干的,咬起来有嚼劲,一份是湿的,嫩嫩柔柔地似那恋人嘴里的唇。因为孔乙己让它闻名遐迩,我试着用筷沾了点酒在桌子上写了个茴字,其他三个再也不会了,我真有点愧疚,要是孔乙己还活着的话,他一定能教我们茴字有四种写法。

上一篇:“铜锣与匠人”材料作文导练下一篇:悄无声息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