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2024-05-24

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共15篇)

篇1: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周末过后的第一天,我漫步的走进了校园,看见宣传栏上醒目的几个字眼,原来清明节到了,早早的就人为学校的板报刻画好了一片新的场景,走进教室,老师们都到了,然后老师教我们坐下,好像有什么任务似的,接着就说起了明天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地点是参观高桥烈士陵园,大家都高兴了欢呼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大家都早早的集合在了教学楼下的大操场上,准备出发。活动的内容是参观高桥烈士陵园,这同时是我校举行艺术节和革命主题教育月的开幕式。当我们来到烈士陵园,一进烈士陵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刻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是陈毅市长的题词。两旁雕刻着格式的浮雕,两边青松挺立,万古常青。“悼念仪式开始!”喇叭响了,我们个个站直身子,摘下帽子。伴随着乐曲献上花圈,大家低头默哀。当我见到胸前的红领巾时心情格外激动,久久不能平静,红领巾、红领巾你是红旗的一角,你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要好好学习,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就这样它把我引进了缅怀先烈的哀思中。悼念仪式完毕后我们开始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观看解放上海的影片,参观了英烈厅等,这些都给我增长了解放上海的历史知识,使我受益非浅。这次活动真有意义,它使我进一步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参观后烈士园,所有的人都被那些曾今的英雄所钦佩,我们心中都顿时都像要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春节期间,爸爸开车带我们去瞻仰杨其珊烈士陵园,顺着蜿蜒盘旋的山间公路,一路走来碧水青山,让人心旷神怡。

终于到了杨其珊烈士陵园,陵园建在山顶上,我们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好高啊!脚下的石阶一直延伸到山顶,犹如天梯,我们拾级而上,一路上我们姐妹几个,相互竟跑、打闹,终于到了山顶,累的够呛。

陵园果然壮观非凡,有巨大的烈士雕像,杨其珊烈士雕像双目、栩栩如生……还有巨大的烈士纪念碑,介绍了烈士的生平,看着纪念碑的抑扬文字,我仿佛置身于残酷的战争年代,面对敌人铁桶般围剿,勇士们缺衣少食、弹尽粮绝,仍然不屈不挠,顽强抗击。正是由于无数的杨其珊烈士的英勇奋斗才取得胜利,人们丰衣足食。

篇3:烈士陵园建设与教育文化的结合

中国人自古代起就有入土为安的说法, 认为人死后其灵魂若得到土葬, 便会得到安息, 这从某一方面表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 代表了人们当时的思想精神面貌。而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园林绿化事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为了纪念老辈革命家的思想及其贡献, 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陵园规划设计, 也备受关注, 得到了政府和个人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 陵园设计又不同于其它的园林设计, 其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 一些如风水学学说等也被应用到了陵园设计的理念当中。

人的起点是以教育到养成自我意识开始的, 其终点也是以教育的完结而结束的。可以说教育贯穿着每个人生命的始终。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写到,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结合, 既符合当代的教育形式理论, 又贴近人们的切身实际, 容易为广大受教育者接受。而烈士陵园的建设, 在这一理论的实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 肩负着民族振兴, 国家发展的重任, 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指标。因此, 作为教育方式之一的烈士陵园, 就显得至关重要。

1 陵园建筑格局

陵园一词起源于古代, 而在近代的发展较为迅速, 具体的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等) 、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布置园林小路等方式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览小憩的境域, 称为园林。具体包括宅园、花园、公园、庭院、小游园、动物植物园等, 而今随着园林科技的发展, 又有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公园游览区和修养胜地。当然, 也包括了烈士陵园。

陵园的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 已不仅仅是作为游憩之用, 而且还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功能。院内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调节空气湿度, 还有减弱噪声的作用, 当然, 烈士陵园尤为重要的功能还是体现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怡人的园林之中, 有助于消除长时间来工作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使得脑力和体力得到良好的恢复。除此之外, 园林的文化、体育和科普等教育活动还可以丰富知识面, 充实精神生活。这也是烈士陵园在今天教育当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入土为安, 即死者必须要埋到地底下, 这种习俗已经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古人认为, 人类必须依附于自然, 与自然息息相通, 所谓宇宙大五行, 人体小宇宙。万事万物都要合乎事理, 而入土为安便是其中之一。《易经》中记载:“古之葬者, 厚衣以薪, 藏之中野, 不封不树”。

后来的许多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习俗。“万事万物不能离开土地而生存, 人也是如此, 乃万物中聪明动物的一种, 所以死后也要归于土地, 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古语云:“葬者, 乃五行之返本还原, 归根复命, 而教化之变达也”, 将人死后入土, 提到教化的程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化程度的提高。但是, 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道路两旁、野地里散乱的扩展是不可取的, 也是严重损害卫生观念的, 也不便人们去祭拜和观瞻的。为了使人们的祭拜更方便、更文明, 以及合理使用土地, 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 陵园便诞生了。而烈士陵园更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产物。由此而产生的陵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与迫切感。从今天来看, 陵园的教育目的也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在提高民族自救自觉自省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 笔者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谈论。

墓区有艺术墓———是一座座纪念碑, 也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 在给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的同时, 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生命的结束。集祭扫、纪念、游览与瞻仰于一体;树葬, 以一颗棵高达的绿树代替墓碑, 是如今殡葬的新风尚, 在发展树葬墓区业务的同时, 也满足了热爱自然群体的要求;此外, 还有草坪葬、及各种宗教殡葬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61年, 根据民政部“陵园公园一体化”的指示, 经广西区政府批准同意, 该园对外名称定为“南宁雕塑园”, 园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是国务院首次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近五十年来, 在各界人士关注下,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园的精神, 已初步实现了陵园公园化, 完成了传统陵园向现代陵园的转变。目前, 占地2 400多亩, 分为开发区、教育区、游览区、公墓区四大格局。园内丘陵起伏, 苍松翠柏, 各种烈士纪念建筑雄伟壮观, 风格各异。

2 教育

陵园设计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就不应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而是要打破传统的阴森, 加大力度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树立起人文纪念、陵园公园化的概念。用一座座矗立的雕塑来向后人们诉说一段历史或以名人的事迹, 让更多的后人前来瞻仰、参拜。

教书育人,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强烈的自尊心和特殊的心理特征, 情绪波动较大, 易冲动,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 在青少年自身道德修养上应受到重大的关注与教育。烈士陵园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者一代代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作学问先做人, 一座座无声的纪念碑就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一生, 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榜样、模范。

“一轮红日飞腾日, 千载阴云消散时。红水永清鱼信远, 瑶山奇险我心夷。”1958年10月, 时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在广西民族学院视察时所题。1963年3月, 郭沫若在南宁题写了一首题为《南宁见闻》的七言诗, 诗曰:“南来又见英雄树, 劲挺枝头已着花。慈竹参天笼雨露, 桄榔拔地入云霞。摩崖壁画成专著, 彻夜歌声听僮家。自治区成方五载, 邕江灯火颂繁华。”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像我们前辈那样, 像我们的先烈那样, 永远当一个革命者, 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 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其教育意义可见一斑。

3 总结

将烈士陵园的建设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即满足青少年成才的需要, 推进以德育为首位的素质教育, 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当今的青少年文化教育相结合, 促进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青年服从需要的自觉性, 强化对遵纪守法为基础的法制教育, 达到能够充分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烈士陵园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意识, 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让无声的教育教出鲜活的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启发、催生、巩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需要和愿望。“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神韵和气息就会在感情融洽、情绪平和、互相理解、相互欣赏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朝我们大家走来, 最终达到建设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国平.民政革命烈士陵园建设[Z].萧山年鉴, 1999:324.

[2]刘文俊.民政烈士陵园管理[Z].景谷年鉴, 2000-2001:361.

[3]吴显华.景安乡耙齿陵园英姿焕发[Z].如东年鉴, 2000:241.

[4]王洋.我国高科技园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3, (1) .

篇4:参观半塔烈士陵园的感慨

陵园建筑之宏伟,绿化之秀丽,值得赞美。看来当地政府是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资金。

我进入陵园不久,工作人员就下班了,问一位领导模样的工作人员,纪念馆下午何时开放,告知两点。于是便在园中,细看烈士墓碑文字,竟发现烈士纪念碑文字有不少常识性差错。如:

严玉才烈士的碑文上刻有,“于1946年底被日伪军活埋”。日军1945年8月已投降,1946年底还能活埋我新四军战土?此时活埋新四军战士的应该是国民党军队吧?

徐文忠烈士碑文上刻着:徐文忠,来安县新安镇红桥人,1913年生,1939年入伍,新四军二师十三团三连排长,中共党员,1940年在天长马集战斗中牺牲。徐文忠牺牲于1940年,而新四军第二师的番号是1941年1月重建军部之后才有的,这里把部队番号搞错了。另外牺牲地点马集不在天长县而是在六合县。

戴友江烈士碑文上刻着:戴友江,1917年生于来安县复兴公社跃进大队,1940年入伍,1943年6月在任何集战斗中光荣牺牲。1917年时烈士家乡不可能有大跃进时代“复兴公社跃进大队”的名称,“任何集”,我怀疑是天长县仁和集。

罗占云烈士碑文上刻着:罗占云,云南大通人……据我所知,罗占云是云南大关县人,不是大通人。

张云逸题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进入陵园即可看到,为陵园重要景点,我想凡参观者必看此碑。但我对照相关资料的记载与碑刻文字,发现多处有重大差别(不再一一列举),不知是什么原因。

等到下午2时,陵园工作人员上班,我想请工作人员让我进入“皖东革命纪念馆”内看看。一位女工作人员说,他们只接待团队,散客不接待。我大老远辗转专程来瞻仰烈士陵园,竟不让进纪念馆,不禁深感失望,不知这规矩是那级机关定的。

外面有工人在更新展馆介绍牌,闲聊几句,不甘心,于是又到办公室询问能否开门让我参观纪念馆。我问她,何为团队,需要多少人的团才能参观。我告诉他们,陵园碑刻文字有些错误。我还没有指出哪些错误,工作人员则回答说,这你去找民政局。

我想,烈士陵园是红色历史的载体,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碑文刻在大理石上,是为教育后人的,如碑文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必将使人怀疑碑文的真实性,还会误导参观者。陵园的管理者和领导部门是否有失职之嫌?

花巨资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馆,是为了发挥它的宣传教育功能。陵园既有工作人员,接待参观任务又不重,为什么只接待“团队”,而不接待“散客”?是单位规定还是工作人员偷懒?

篇5:参观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战士们有的为了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也有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烈士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你们是多么的伟大,在傲慢嚣张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而又是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刻,抛开家庭,抛开个人,抛开一切,将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篇6: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一进烈士陵园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四边种的是长青的柏树,中间竖立一块巨大的墓碑,上面刻着“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然后我跟着妈妈进了正面的大厅,一进门就看见很多烈士的照片,照片下面有烈士的生前事迹。有李大钊,郑培,王珊等等,其中还有我们丰南的一位烈士,叫杨春霖,在玉田战争中英勇牺牲了,我很骄傲我们丰南有这么一个烈士。

再往里走就是陈列的烈士们的遗物,有战斗时的衣服,鞋子,各种枪,使用的工具等等。。。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做的仿真的我们的战士和日本人战斗的情景:战士们拿着长枪在打日本 人,鬼子一个一个倒下,有的战士和鬼子扑打在地上,战士用力把鬼子推下了悬崖。有的鬼子趁战士和别的鬼子厮打的时候,拿起大刀捅进了战士的心脏,战士在死前转过身来也给鬼子一刀,他们双双倒下。看着这一场景,我震惊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是我们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了新中国,前进,冲啊!”这是战士们在呼喊,烈士的鲜血是革命之花,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篇7: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在1948年6月14日,由于无耻的革命叛徒涂孝文的出卖,江竹筠在万县(如今的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国民派的“魔窟”――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并且受尽了国民派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趱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手指,十指连心啊!可想而知,她该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啊!

可恶的国民派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一致是用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加领导监狱斗争,被亲切的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派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篇8:宋庆龄陵园吸引海外参观者

进入宋庆龄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鄧小平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上面写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宋庆龄同志一生的简历。再往里走是纪念广场,有展示宋庆龄特有气质和风采的汉白玉雕像。雕塑的后面就是宋氏墓地,安葬有宋庆龄父母。宋庆龄的墓地在父母亲墓地的右侧,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的墓地在左侧。李燕娥从16岁开始陪同宋庆龄度过了一生。墓地四周翠绿色的松柏,俯身内扣,似乎是在默默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几年来,宋庆龄陵园不断更新陈列馆的陈设内容和陈设手段,推出新的文物发现和研究成果,增加了参观者对宋庆龄的敬慕;图片、实物、影视、多媒体等展示手段的推出,让参观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宋庆龄和她从事的伟大事业;在环境保护和美化方面,不断投入,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到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绿色不断,营造了静谧肃穆的参观游览环境。宋庆龄陵园内有数千平方米的大草坪,有300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15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100年以上树龄的玉兰树和数百棵高大的龙柏、雪松、中山柏及胸径25厘米以上的香樟树千余棵等,这些草木一年四季葱茏,芳草如茵。

篇9: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通过21天的长途行军,我们到达了红安——将军县。

今天通过进入红安烈士陵园,使我对红安的情况了解更多,感触更深了,对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说实话,在参观了红安烈士陵园之后,我已经对自己以前犯的错误感到了深深的愧疚,我现在3班,但向哥总说我们是4班,他说我们要向4班一样,今天我才有所了解,以前只知道新四军,现在终于知道了新四军就是中农经军第四方面军。

我们600公里行军的意志也在这支强大的军队中体现出来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正是这支队伍的`军训口号,我们身为一名中国人,难到不应该发扬这样的精神吗?

这次“红色之旅”,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为了反抗侵略者,不论男女老少都愿意参加反抗恶势力的战争中。他们一心为国,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挽救祖国的精神,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却和革命先辈们完全不一样,我们只是生活的年代比先辈们晚,生活条件好,但是我觉得当年先辈们的那种精神不应该消失,而我们在这个年代中却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的精神了。想想当年革命的不易,二万五千里长征,吃草根,皮带……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14万人的牺牲,换来了红安的解放,而14万人只有2万人的资料完全,而剩下的十几万人都只无法查阅到资料,从这点可以看出当年群众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可以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取得胜利,只能说明他们有一股为国宁愿死的精神,也正是他们有一股这样的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里有一个英雄是我要学习的他叫“秦绍勒”他为了祖国不愿意连累别人。正符合向哥教育我们的“我们身为一个集体,不要光考虑自己”。

篇10:清明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看,照片上的烈士们是那么的英勇,那凝神的双眼中藏着对恶势力的仇恨,多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啊!瞧,墓碑前的那束百合花和上面那晶莹剔透的水珠,多美呀!圣洁的百合花见将战士门流的鲜血衬托的那样鲜红、鲜红。那水珠不正像战士门的汗珠吗?那颗粒饱满的汗珠中藏着多少对胜利的信心,对人民的保证啊!

我想献给烈士门一株梅花,因为他象征坚贞不屈,正如战士门的精神。我还想送给战士们一株桂花和黄月季,因为桂花象征光荣,黄月季象征胜利。我们想祖国春天里就要绽开的花朵,烈士们就是催我们绽开的春雨,每一滴都是他们的汗水,都是他们的血,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神采奕奕鲜艳无比。烈士们虽然永远的走了,但是他们的名字和英勇的事迹回长留与事,他们的精神回永放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天还没晴,我肃立的站在革命烈士陵园中,接受着松柏的启迪,感受着英灵的气息,聆听着烈士们英勇的事迹,我深切的体会到——战士们的精神真是比松柏翠比松柏青,比松柏长久、生机勃勃,将鼓舞我们前进。

篇11: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500字

只见书记为我们请了导游讲解,我们从进大门一刻起她就开始介绍,一副镇定严肃的样子,带着我走到墓碑了,停下教我们唱黄安抗战人民哼唱的那首歌,短短几句歌词,充分突出当时男儿打仗,女的送饭含义,片刻后来到大殿“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红四方面军的塑像,两人骑着马,握着枪,仿佛在高声呐喊着“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与敌人的恶势力做斗争。

随后我们跟着进入了内厅,墙上挂着放许许多多烈士简介,以及图文,没听清楚导游在那里讲,只是顾着自己看自己的哟!上了二楼只见一长幕拉开了我们眼界,仿若身临其境般在战火消烟中听战士奋勇杀敌,突破敌人防守,组成的赶死队。顶楼是挂着几位将军的图标与大别山图,不愧为我们的将军县。

稍后来到了董必武纪念馆,不仅有些他的画像,还有他生平的光辉事迹了,不光只有他还有我们的从木匠工到将军——李先念也依旧受人敬仰啊,这么多景观,唯独使我记忆留心的真人塑像,一位老爷爷坐在自家门前,叼着烟竿,他的小孙子捧着篮子,篮里装满稻谷仔,多么和谐的田园风光。再就是一副画,画得是一个领导押着敌人,后面有着高矮胖瘦不一的八路们,极为风趣。

篇12:参观烈士陵园个人观后感精选

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勇敢之队的九人群雕。他们形态各异,有的高举大刀,怒目圆睁,浴血杀敌;有的手执长枪,匍匐前进,边爬边射击;有的手握钢枪,快速奔跑,似乎要立刻歼灭敌人;有的背着药箱,紧锁眉头,准备救护伤员……走近他们,耳畔仿佛响起了冲锋杀敌的厮杀声,胜利的号角声……

走过石拱桥,我们来到了双拥广场。广场四周的长廊镌刻着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文字。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巾帼英雄高凤英在高家垛战斗中身负重伤,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她整整一夜还不罢休,第二天又用燃着的香烟头烫她的脸,但都没有摧毁她的钢铁般的意志。敌人无计可施,残忍地将她杀害。

刘士英烈士,桥头乡杨家院人。1941年春,他组建了江北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身为指导员的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先后参加了刘加设、铁锁沟等十多次战斗。1947年7月,他深入洋里乡开展敌后统战工作,因遭敌人暗算,不幸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把他当作活靶子,在他身上戳了48刀。刘士英牺牲前高呼“共产党万岁”。

长廊中介绍的,还有“干革命无私无畏,斗顽敌不屈不饶”的林秀兰,“苦战求解放,奋勇斩豺狼”的陈兴泰,“呕心沥血,忘我革命”的徐克强等。成千上万的先烈们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他们崇高的精神与日月同辉,将永垂史册。

继续往前走,只见一座高大的牌坊立在路边。上联是“三水惊涛心照日月创大业缅怀先烈”,下联是“曲江擂鼓气薄云天展鸿图自有后贤”,横批“丹心映日”。这幅对联激励我们每个姜堰人要牢记历史,不忘革命先烈,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穿过牌坊,我们来到纪念碑前,给英雄们献上鲜花。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庄严地行了队礼。碑身上刻着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四周刻着松竹梅兰,它们高洁、顽强、坚贞、正直的品质,正是英雄们精神的化身。

篇13: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600字

岁月已经尘封了遥远的往事,此刻人们的耳边已经没有了枪炮的声音,人们能够回忆得过去的时光,仅有在中学的教科书中。翻开书中记载的历史,每页都很沉重,都很屈辱。

屈:帝国列强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霸道,肆无忌惮;,辱:清朝政府委曲求全,割地赔款。中国从一个强势国家瞬间变成了一个弱小的国家。

国破而家亡是国之不幸,受害最深重确实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了推翻这些大山,不乏有文人墨客执笔呐喊,唤醒人们。军政人士进行武装斗争。却始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就在这个时候,先进的共产主义进到中国,毛泽东将他转化成中国自我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一个先进的思想没有人去支持,去奋斗,没有人为之去付出生命,那这个思想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就成茶余饭后的闲谈。而.....为了实现这个先进的思想,建立强大的中国的,带领中国群众闹革命,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经历过无数挫折和磨难,都没有压垮我们的革命斗士,可是千千万万个革命斗士永远都见不到今日中国的样貌,也正是这些不朽的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了祖国的独立。

在21世纪的今日,战争早已在年青人中失去了踪影,他们或许对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加陌生,可是我们依然生活在烈士留下的绿荫下,享受着无比幸福的时光。时光能够冲淡记忆,可是革命精神永世相传,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开创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培育了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质、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改革开放以来,烈士们在党和国家利益、团体和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刻停身而出,英烈们的英勇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要踏着先烈足迹,寻觅革命精神,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不尽哀思,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勇敢维护;继承先烈的遗志,追求真理、不懈奋进、走一条辉煌的人生只路。

墙外桃花墙内血,一样鲜艳一样红”,请英烈们放心,我们这些之后人,必须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昌盛,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让绚丽的桃花,不再染上殷红的鲜血,要用鲜艳的桃花,装点人们美丽的家园,映衬人们幸福的生活。春天来了,烈士陵园的春天来得更早,长眠的英烈们,必须会在这完美的春天里,倾听到共和国昂首前进的铿锵步伐,感受到祖国人民意气风发的不屈精神,也能看到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新气象。这春天的芬芳,迷人的新貌,定能使英烈们含笑九泉,也定能使英烈们助佑伟大祖国和人民!

篇14: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600字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烈士陵园座落在望奎城的东北角,占地十多公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去处。

来到烈士陵园,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土山上的小凉亭隐约可见,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游出水面嬉戏……

烈士墓掩映在树从深处,我们在教师带领下打扫了烈士墓,朗读了碑文,敬献了花篮……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学们,此刻也都很庄重。去年清明节看到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又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们围拢上去,叽叽喳喳地和老爷爷攀谈起来。原先老爷爷是冯耕夫等烈士的战友,是当年河口事件的亲历者。他经常到陵园看看战友,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国家的大事,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老爷爷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伴随他的思绪,我们也仿佛来到了六十年前的卫星河口,冯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与土匪们激战,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战场上,流尽了最终一滴血。

老爷爷的眼睛湿润了,我们也浸满了泪水。烈士墓更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在同学们心中更加高大了。作文

陵园中还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学生,他们或看书,或散步,或聊天,和谐安逸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想,此刻的完美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期望吗?

走出陵园,我耳边回荡起老爷爷在烈士墓前朗讼的那首诗,“呼兰水中英雄血,妙香山头壮士魂。投身革命他乡死,不求马革裹尸还。”

篇15:参观烈士陵园有感观后感精选

走进墓园,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又长又直总共有125级的台阶。登上台阶,上面是英雄烈士墓,一共27座,不禁让人想起一个个英雄浴血杀敌的故事。我站在墓前,缅怀革命烈士,使我深切感受到珠海是一块富有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土地。这时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快步向前,把手中的白色鲜花放在墓前,并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

继续向前,发现一博物馆。原来这里是放置先烈遗物的地方。在众多展品中,印象最深的要数一把大刀了。它虽然满身伤痕,但锋利无比,让人不由联想到它的主人一定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战士。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册数学试卷下一篇:我的老师七年级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