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2024-05-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精选6篇)

篇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

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E0 金属材料 E0101

E0102

E0103

E0104 E0105

E0106

E0107

E0108

E0109

E0110

E0111

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2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1 纤维、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2 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01 非晶态金属材料

E010302 纳米晶金属材料

E010303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

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01 金属磁性材料

E010502 金属智能材料

E010503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01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

E010602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

E010603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

E01070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

方法

E010702 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01 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

E010802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E010803 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01 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

E010902 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

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E011001 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E011002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E0 E011101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

E011102 金属高温腐蚀与防护

E0112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

E011201 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

E011202 金属材料的磨蚀

E0113 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

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01 人工晶体

E0202 玻璃材料

E020201 特种玻璃材料

E020202 传统玻璃材料

E0203 结构陶瓷

E020301 先进结构陶瓷

E020302 陶瓷基复合材料

E0204 功能陶瓷

E020401 精细功能陶瓷

E020402 压电与铁电陶瓷材料

E020403 生物陶瓷与生物材料

E020404 功能类陶瓷复合材料

E0205 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01 新型水泥材料

E020502 新型耐火材料

E0206 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01 高性能碳素材料

E020602 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

E020603 新型碳功能材料

E0207 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01 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

E020702 发光及显示材料

E020703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

E0208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01 复合材料的制备

E020802 强化与增韧理论

E020803 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

E0209 半导体材料

E0210 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 E021

1E0212 E0213

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01 高温超导材料

E021102 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

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1301 生态环境材料

E021302

E0 E021303

有机高分子材料 E0301 塑料

E030101 E030102 E0302 橡胶及弹性体

E030201 E030202 E030203 E0303 纤维

E030301 E030302

E0304 E0305 E0306 E0307

E0308 E0309

E0310

E0311 E0312 E0313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及相

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

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塑料与工程塑料 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橡胶 热塑弹性体

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纤维与特种合成纤维

仿生与差别化纤维

E030303

涂料

粘合剂

高分子助剂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01 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E030702 高性能基体树脂

E030703 纳米复合 E030704 增强与增韧

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E030901 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

E030902 分离与吸附材料

E030903 感光材料

E030904 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

E030905 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

E030906 纳米效应与纳米技术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01 组织工程材料

E031002 载体与缓释材料

E031003 植入材料

智能材料

仿生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01 天然高分子材料

E031302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E031303 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

E031

4E031

5E031304 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01 结构与性能关系

E031402 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评价

E031403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01 加工与成型中的化学与物理问题 E031502

加工与成型新原理、新方法

E0

4冶金与矿业

E0401 金属与非金属地下开采

E0402 煤炭地下开采

E0403 石油天然气开采

E0404 化石能源储存与输送

E0405 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

E0406 海洋、空间及其他矿物资源开采与利用

E0407 钻井工程与地热开采

E0408 地下空间工程

E0409 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E0410 安全科学与工程

E041001 通风与防尘

E041002 突水与防灭火

E041003 岩爆与瓦斯灾害

E041004 安全检测与监控

E0411 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E041101 工艺矿物学与粉碎工程学

E041102 矿物加工工程

E041103 物理方法分离

E041104 化学方法分离

E041105 矿物材料与应用

E0412 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

E041201 火法冶金

E041202 湿法冶金

E041203 电(化学)冶金与电池电

化学

E041204 冶金熔体(溶液)

E041205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E0413 E0414 E0415

冶金化工与冶金反应工程学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E041501 轻金属

E041502 重金属

E041503 稀有金属

E0416

E0417

E0418

E0419

E0420

E0

421 E0422

E05 机械工程

E0501

E0502

E0503

E041504 贵金属等分离提取

材料冶金过程工程

E041601 材料冶金物理化学

E041602 金属净化与提纯

E041603 熔化、凝固过程与控制

E041604 金属成形与加工

E041605 应变冶金

E041606 喷射与喷涂冶金

E041607 焊接冶金

E041608 电磁冶金

粉末冶金与粉体工程

特殊冶金、外场冶金与冶金新理论、新方法

资源循环科学

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E042001 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

E042002 矿冶环境污染评测与控制

E042003 有害辐射等污染的防治

E042004 绿色冶金与增值冶金

矿冶装备工艺原理

资源利用科学及其他

E042201 短流程新技术

E042202 冶金耐火与保温材料

E042203 交叉学科与新技术

E042204 冶金计量、测试与标准

E042205 矿冶系统工程与信息工程

E042206 冶金燃烧与节能工程

E042207 冶金史及古代矿物科学

机构学与机器人

E050101 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

E050102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

E050103 机器人机械学

传动机械学

E050201 机械传动

E050202 流体传动

E050203 复合传动

机械动力学

E050301

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

E0504

E050

5E0506

E0507

E0508

E0509

E0510

E0511

E050302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

E050303 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

机械结构强度学

E050401 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

E050402 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

设计

E050403 机械结构安全评定

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E050501 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

E050502 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

E050503 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

E050504 机械设计学 E050601 E050602 E050603 E050604 机械仿生学 E050701 E050702 E050703

零件成形制造 E050801 E050802 E050803 E050804

零件加工制造 E050901 E050902 E050903

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

设计理论与方法

概念设计与优化设计

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

机械系统集成设计

机械仿生原理

仿生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机-环境工程学

铸造工艺与装备

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

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

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

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 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

E050904 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E051001 数控技术与装备 E051002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E051003 可重构制造系统 E051004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 E051005 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 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E051101 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 E051102

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

E051103

E051104

E0512 微/纳机械系统

E051201

E051202

E051203

E051204

E0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E0601 工程热力学

E060101

E060102

E060103 E060104

E060105

E060106

E0602 内流流体力学

E060201

E060202

E060203

E060204

E0603 传热传质学

E060301

E060302

E060303

E060304

E060305

E0604 燃烧学

E060401

E060402

E060403

E060404

E060405

E060406

E060407

E060408

E0605 多相流热物理学

E060501

E060502

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

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

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

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

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

微/纳机械系统组成原理与集成

热力学基础

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

能源利用系统与评价

节能与储能中的工程热物理

问题

制冷

热力系统动态特性、诊断与控

黏性流动与湍流

动力装置内部流动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

流体噪声与流固耦合热传导

辐射换热

对流传热传质

相变传递过程

微观传递过程

层流火焰和燃烧反应动力学

湍流火焰

煤与其他固体燃料的燃烧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

动力装置中的燃烧

特殊环境与条件下燃烧

燃烧污染物生成和防治

火灾

离散相动力学

多相流流动

E0606

E0607

E07

E060503 多相流传热传质

E060504 气固两相流

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E060601 流体热物性

E060602 固体材料热物性

E060603 单相与多相流动测试技术

E060604 传热传质测试技术

E060605 燃烧测试技术

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E060701 太阳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

问题

E060702 生物质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

理问题

E060703 风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

E060704 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利用中的工

程热物理问题

E060705 地热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

问题

E060706 氢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

E0608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

电气科学与工程

E0701 电磁场与电路

E070101 电磁场分析与综合E070102 电网络理论

E070103 静电理论与技术

E070104 电磁测量与传感

E0702 电工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E070201 工程电介质特性与测量

E070202 绝缘与功能电介质材料的应

用基础

E0703 电机与电器

E070301 电弧与电接触

E070302 电器

E070303 电机及其系统

E0704 电力系统

E070401 电力系统分析

E070402 电力系统控制

E070403 电力系统保护

E0705 高电压与绝缘

E070501 高电压与大电流

E0706

E070502 E070503 电力电子学 E070601

电气设备绝缘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E08

E070602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E0707 脉冲功率技术

E0708 气体放电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E0709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E0710 超导电工学

E0711 生物电磁技术

E0712 电能储存与节电技术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 E080

1E080E080

3E080E0805

建筑学 E080101 E080102 城乡规划 E080201 E080202 建筑物理 E080301 E080302 E080303 环境工程 E080401 E080402 E080403 E080404 E080405 E080406 结构工程 E080501 E080502 E080503 E080504 E080505 E080506 E080507 E080508 E080509

建筑设计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建筑热环境 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

给水处理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城镇给排水系统

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

空气污染治理

城市受污染水环境的工程修复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钢结构与空间结构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

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结构

桥梁工程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理论

结构实验方法与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

E09

E080510 E080511 E080512 E0806 岩土与基础工程

E080601 E080602 E080603 E0807 交通工程

E080701 E080702 E080703 E080704 E0808

防灾工程

E080801 E080802 E080803 E080804 E080805

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

E0901 水文、水资源

E090101 E090102

E090103 E090104 E090105

既有结构性能评价与修复 混凝土结构材料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 岩土工程减灾 环境岩土工程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交通环境工程 道路工程 铁道工程

地震工程 风工程

结构振动控制 工程防火

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防灾

洪涝和干旱与减灾

水文过程和模型及预报

流域水循环与流域综合管理

水资源分析与管理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业水循环与利用

E0902 农业水利

E090201

E0903

E0904

E090202 灌溉与排水

E090203 灌排与农业生态环境

水环境与生态水利

E090301 水环境污染与修复

E090302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劣质水利用 E090303 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

响 河流海岸动力学与泥沙研究 E090401 泥沙动力学 E090402 流域泥沙运动过程 E090403 河流泥沙及演变 E090404 河口泥沙与演变 E090405 工程泥沙

E090

5E0906

E0907

E0908

E0909

E0910

水力学与水信息学

E090501 工程水力学

E090502 地下与渗流水力学

E090503 地表与河道水力学

E090504 水信息学与数字流域

水力机械及其系统 E090601 水力机械的流动理论

E090602 空蚀和磨损及多相流

E090603 电站和泵站系统

E090604 监测和诊断及控制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

E090701 岩土体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E090702 岩土体试验、现场观测与分析 E090703 软基与岩土体加固和处理

E090704 岩土体渗流及环境效应

E090705 岩土体应力变形及灾害

水工结构和材料及施工

E090801 水工结构动静力性能分析与

控制

E090802 水工结构实验、观测与分析

E090803 E090804 水工和海工材料

水工施工及管理

海岸工程

E090901 海岸工程的基础理论

E090902 河口和海岸污染与治理

E090903 港口航道及海岸建筑物

E090904 海岸防灾与河口治理

海洋工程

E091001 海洋工程的基础理论

E091002 船舶和水下航行器

E091003 海洋建筑物与水下工程

E091004 海上作业与海事保障

E091005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篇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A01 数学

A0101

A0102

A0103

A0104

A0105

A0106

A0107

A0108

A.数理科学部

数论

A010101 解析数论 A010102 代数数论 A010103 数论应用 代数学

A010201 群及其表示 A010202 李群与李代数 A010203 代数群与量子群 A010204 同调与K理论 A010205 环与代数 A010206 编码与密码 A010207 代数几何 几何学

A010301 整体微分几何 A010302 复几何与代数几何 A010303 几何分析 拓扑学

A010401 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 A010402 低维流形上的拓扑 A010403 一般拓扑学 函数论

A010501 多复变函数论 A010502 复动力系统 A010503 单复变函数论

A010504 调和分析与小波分析 A010505 函数逼近论 泛函分析

A010601 非线性泛函分析 A010602 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 A010603 空间理论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A010701 泛函微分方程

A010702 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 A010703 分支理论与混沌

A010704 微分动力系统与哈密顿系统 A010705 拓扑动力系统与遍历论 偏微分方程

A010801 几何、物理和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 A010802 非线性椭圆和非线性抛物方程 A010803 混合型、退化型偏微分方程

A010804 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

A0109

A0110

A0111

数学物理

A010901 规范场论与超弦理论 A010902 可积系统及其应用 概率论与随机分析

A011001 马氏过程与遍历论 A011002 随机分析与随机过程 A011003 随机微分方程 A011004 极限理论 数理统计

A011101 抽样调查与试验设计 A011102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A0112

A0113

A0114

A0115

A0116

A0117

A02 力学

A0201

A0202

A011103 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 运筹学

A011201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A011202 组合最优化 A011203 随机最优化 A011204 可靠性理论 控制论中的数学方法

A011301 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 A011302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 应用数学方法

A011401 信息论

A011402 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 A011403 生物数学

A011404 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 A011405 分形论及应用

数理逻辑和与计算机相关的数学 A011501 数理逻辑 A011502 公理集合论

A011503 计算复杂性与符号计算 A011504 机器证明 组合数学

A011601 组合设计 A011602 图论

A011603 代数组合与组合矩阵论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1701 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 A011702 流体力学中的数值计算 A011703 一般反问题的计算方法 A011704 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 A011705 数值代数

A011706 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 A011707 谱方法及高精度数值方法 A011708 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 A011709 多重网格技术及区域分解 A011710 自适应方法 A011711 并行算法

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A020101 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A020102 物理力学

A020103 力学中的反问题 动力学与控制

A020201 分析力学

A020202 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

A0203

A0204

A0205

A0206

A0301

A0302

A020203 运动稳定性及其控制 A020204 非线性振动及其控制 A020205 多体系统动力学 A020206 转子动力学

A020207 弹道力学与飞行力学 A020208 载运工具动力学及其控制 A020209 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动力学 固体力学

A020301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 A020302 损伤与断裂力学 A020303 疲劳与可靠性 A020304 本构关系

A020305 复合材料力学

A020306 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A020307 超常环境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 A020308 微纳米力学

A020309 接触、摩擦与磨损力学 A020310 表面、界面与薄膜力学 A020311 岩体力学和土力学 A020312 结构力学与结构优化 A020313 结构振动、噪声与控制 A020314 流固耦合力学 A020315 制造工艺力学 A020316 实验固体力学 A020317 计算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A020401 湍流与流动稳定性 A020402 水动力学 A020403 空气动力学

A020404 非平衡流与稀薄气体流动 A020405 多相流与渗流 A020406 非牛顿流与流变学 A020407 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 A020408 流动控制和优化 A020409 环境流体力学 A020410 工业流体力学 A020411 微重力流体力学 A020412 交通流与颗粒流

A020413 电磁与多场耦合流体力学 A020414 实验流体力学 A020415 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力学

A020501 组织与器官系统力学

A020502 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力学 A020503 仿生、生物材料与运动生物力学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A020601 爆炸力学 A020602 冲击动力学

宇宙学

A030101 宇宙学模型和参数、早期宇宙

A030102 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及观测宇宙学 A030103 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 星系和类星体

A030201 银河系 A03 天文学

A0303

A0304

A0305

A0306

A0307

A0308

A0309 A0310 A0401

A0402

A030202 星系形成、结构和演化

A030203 星系相互作用和并合;活动星系核 恒星与星际物质

A030301 恒星结构和演化与恒星大气

A030302 变星和激变变星、双星和多星系统

A030303 恒星形成与早期演化、星际介质和星际分子 A030304 晚期演化和致密天体及其相关高能过程 A030305 太阳系外行星系统 太阳和太阳系

A030401 太阳磁场和太阳发电机

A030402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耀斑、日珥和其它活动

A030403 日震学和太阳内部结构;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周期变化 A030404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和其它小天体 A030405 太阳爆发活动对日地空间天气的影响 天体中基本物理过程的理论和实验

A030501 天文中基本物理过程和天体辐射过程的理论和实验 A030502 实验室天体物理 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 A030601 天文参考系及星表 A030602 相对论天体测量

A030603 天文地球动力学及天体测量学的应用 A030604 时间与频率

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

A030701 人造天体、太阳系小天体、行星系统和恒星系统动力学 A030702 N体问题、非线性和相对论天体力学 天文技术和方法

A030801 光学、紫外和红外天文技术与方法

A030802 射电、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技术与方法 A030803 高能天体物理技术方法和空间天文技术与方法 A030804 海量数据处理及数值模拟天文技术与方法 中、西方天文学史

天文学同其它学科的交叉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01 固体结构和人工微结构 A040102 软物质和液体的结构与性质

A040103 凝聚态物质的力学、热学性质,相变和晶格动力学 A040104 凝聚态物质的(非电子)输运性质 A040105 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形成

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

A040107 表面、界面、介观系统、纳米系统的非电子性质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A040201 块体材料的电子态 A040202 强关联电子系统

A040203 电子输运过程:电导、光电导、磁电导

A040204 表面、界面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质

A040205 介观系统和人工微结构的电子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 A040206 超导电性 A040207 磁有序系统

A040208 低维、介观和人工微结构的磁性 A040209 介电、压电、热电和铁电性质

凝聚态物质的光学和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

A040210

A040211 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 A040212 量子计算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 A04 物理学I

A0403

A0404

A0405

A040213 软物质、有机和生物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 A040214 生命现象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 A040215 凝聚态物理中的新效应及其它问题 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01 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

A040302 原子、分子、光子相互作用与光谱 A040303 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 A040304 大分子、团簇与特殊原子分子性质 A040305 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 A040306 外场中的原子分子性质及其操控 A040307 量子信息中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 A040308 与原子、分子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 光学

A040401 光的传播和成像

A040402 信息光学中的物理问题

A040403 光源、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中的物理问题 A040404 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中的物理问题 A040405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A040406 超强、超快光物理 A040407 微纳光学与光子学 A040408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 A040409 非线性光学

A040410 光学材料中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 A040411 激光光谱学及高分辨高灵敏光谱方法 A040412 X-射线、红外、THz物理 A040413 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A040414 与光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 声学

A040501 线性与非线性声学

A040502 水声和海洋声学及空气动力声学 A040503 超声学、量子声学和声学效应 A040504 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 A040505 生理、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 A040506 语言声学、乐声及声学信号处理

A040507 声学换能器、声学测量方法和声学材料 A040508 信息科学中的声学问题 A040509

建筑声学与电声学

A040510

与声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

基础物理学

A050101 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与计算方法 A050102 经典物理及其唯象学研究 A050103 量子物理及其应用 A050104 量子信息学

A050105 统计物理学与复杂系统 A050106 相对论、引力与宇宙学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01 场和粒子的一般理论及方法

A050202 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 A050203 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 A050204 非标准模型及其唯象学

A050205 弦论、膜论及隐藏的空间维度 A050206 非加速器粒子物理 A050207 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A05 物理学II

A0501

A0502

A0503

A0504

A0505

A0506

A0507

核物理 A050301 A050302 A050303 A050304

原子核结构与特性研究

原子核高激发态、高自旋态和超形变 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 重离子核物理

放射性核束物理、超重元素合成及反应

A050305

机制

A050306 中高能核物理 A050307 核天体物理 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和辐照损伤 A050402 离子束核分析技术 A050403 核效应分析技术 A050404 中子技术及其应用 A050405 加速器质谱技术

A050406 离子注入及离子束材料改性

A050407 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地学和考古中的应用 A050408 核技术在工、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A050409 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A050501 束流物理与加速器技术

A050502 荷电粒子源、靶站和预加速装置 A050503 束流传输和测量技术 A050504 反应堆物理与技术 A050505 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 A050506 探测技术和谱仪

A050507 辐射剂量学和辐射防护 A050508 实验数据获取与处理

A050509 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 等离子体物理

A050601 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 A050602 等离子体产生、加热与约束

等离子体中的波与不

A050603

稳定性

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

A050604

现象

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

A050605

作用

A050606 等离子体诊断 A050607 强粒子束与辐射源 A050608 磁约束等离子体 A050609 惯性约束等离子体 A050610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A050611 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及特殊等离子体 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

A050701 同步辐射光源原理和技术 A050702 自由电子激光原理和技术 A050703 束线光学技术和实验方法

B.化学科学部

B01 无机化学

B0101

B0102

B0103

B0104

B0105

B0106

B0107

B0108

B0109

B0110 B0111 B0112 B0113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01 合成与制备技术 B010102 合成化学 元素化学

B010201 稀土化学

B010202 主族元素化学 B010203 过渡金属化学

B010204 丰产元素与多酸化学 配位化学

B010301 固体配位化学 B010302 溶液配位化学 B010303 功能配合物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B010401 金属蛋白(酶)化学 B010402 生物微量元素化学 B010403 细胞生物无机化学

B010404 生物矿化及生物界面化学 固体无机化学

B010501 缺陷化学

B010502 固相反应化学

B010503 固体表面与界面化学 B010504 固体结构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B010601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B010602 理论无机化学 B010603 无机光化学 B010604 分子磁体

B010605 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无机材料化学

B010701 无机固体功能材料化学 B010702 仿生材料化学 分离化学

B010801 萃取化学

B010802 分离技术与方法 B010803 无机膜化学与分离 核放射化学

B010901 核化学与核燃料化学 B010902 放射性药物和标记化合物 B010903 放射分析化学

B010904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 同位素化学 无机纳米化学 无机药物化学 无机超分子化学

B0114 B0115 B0116 B0201

B0202

B0203

B0204

B0205

B0206

B0207

B0208

B0209

B0210 B0211

有机金属化学 原子簇化学 应用无机化学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反应与试剂 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B020102 选择性有机反应 B020103 催化与不对称反应 B020104 组合合成 金属有机化学

B020201 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B020202 生物金属有机化学 B020203 金属有机材料化学 元素有机化学

B020301 有机磷化学 B020302 有机硅化学 B020303 有机硼化学 B020304 有机氟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

B020401 甾体及萜类化学 B020402 中草药与植物化学 B020403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B020404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 B020405 微生物与真菌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B020501 活泼中间体化学 B020502 有机光化学 B020503 立体化学基础 B020101 B020504

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 B02 有机化学

B020505 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 B020506 有机超分子与聚集体化学 B020507 生物物理有机化学 药物化学

B0206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B020602 药物构效关系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有机化学 B020701 多肽化学 B020702 核酸化学 B020703 蛋白质化学 B020704 糖化学

B020705 仿生模拟酶与酶化学 B020706 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 有机分析

B020801 有机分析方法 B020802 手性分离化学 B020803 生物有机分析 应用有机化学

B020901 农用化学品化学 B020902 食品化学

B020903 香料与染料化学 绿色有机化学

有机分子功能材料化学

B021101 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B0301

B0302

B0303

B0304

B0305

B0306

B0307

B0308

B021102 B021103 功能有机分子的组装与性质 生物有机功能材料

B03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

B030101 体相结构 B030102 表面结构 B030103 溶液结构 B030104 动态结构

B030105 光谱与波谱学 B030106 纳米及介观结构 B030107 方法与理论 理论和计算化学

B030201 量子化学

B030202 化学统计力学 B030203 化学动力学理论 B030204 计算模拟方法与应用 催化化学

B030301 多相催化 B030302 均相催化 B030303 仿生催化 B030304 光催化

B030305 催化表征方法与技术 化学动力学

B030401 宏观动力学 B030402 分子动态学 B030403 超快动力学 B030404 激发态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01 表面活性剂

B030502 分散体系与流变性能 B030503 表面/界面吸附现象 B030504 超细粉和颗粒 B030505 分子组装与聚集体 B030506 表面/界面表征技术 电化学

B030601 电极过程动力学 B030602 腐蚀电化学 B030603 材料电化学 B030604 光电化学 B030605 界面电化学 B030606 电催化

B030607 纳米电化学 B030608 化学电源 光化学和辐射化学

B030701 超快光谱学 B030702 材料光化学

B030703 等离子体化学与应用 B030704 辐射化学 B030705 感光化学

B030706 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 热力学

B030801 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 B030802 溶液化学 B030803 量热学 B030804 复杂流体

B0309

B0310

B0401

B0402

B0403

B0404

B0405

B0406

B0407

B030805 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 B030806 统计热力学 生物物理化学

B030901 结构生物物理化学 B030902 生物光电化学与热力学 B030903 生命过程动力学

B030904 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与技术 化学信息学

B031001 分子信息学

B031002 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信息学 B031003 化学数据库

B031004 分子信息处理中的算法 高分子合成化学

B040101 高分子设计与合成 B040102 配位聚合与离子型聚合 B040103 高分子光化学与辐射化学 B040104 生物参与的聚合与降解反应 B040105 缩聚反应 B040106 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反应

B040201 高分子降解与交联 B040202 高分子接枝与嵌段 B040203 高分子改性反应与方法 功能与智能高分子

B040301 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 B040302 高分子催化剂和高分子试剂 B040303 医用与药用高分子 B040304 生物活性高分子 B040305 液晶态高分子 B040306 光电磁功能高分子 B040307 储能与换能高分子 B040308 高分子功能膜 B040309 仿生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与生物高分子

B040401 基于可再生资源高分子 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结构 B040501 超分子聚合物

B040502 超支化与树形高分子 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 B040601 高分子溶液

B040602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B040603 高分子转变与相变 B040604 高分子形变与取向

B040605 高分子纳米微结构及尺寸效应 B040606 高分子表面与界面 B040607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 B040608 高分子测试及表征方法 B040609 高分子流变学

B040610 聚电解质与高分子凝胶 B040611 高分子塑性与粘弹性 B040612 高分子统计理论

B040613 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 应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B040701 高分子加工原理与新方法 B04 高分子科学

B0501

B0502

B0503

B0504 B0505 B0506

B0507 B0508 B0509

B0510 B0511 B0512 B0513

B040702 B040703 B040704 B040705 B040706 高性能聚合物

高分子多相与多组分复合体系

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过程控制 杂化高分子 高分子循环利用

B05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

B050101 气相色谱 B050102 液相色谱

B050103 离子色谱与薄层色谱 B050104 毛细管电泳及电色谱 B050105 微流控系统与芯片分析 B050106 色谱柱固定相与填料 电化学分析

B050201 伏安法

B050202 生物电分析化学 B050203 化学修饰电极 B050204 微电极与超微电极 B050205 光谱电化学分析 B050206 电化学传感器 B050207 电致化学发光 光谱分析

B050301 原子发射与吸收光谱

B050302 原子荧光与X-射线荧光光谱 B050303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 B050304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 B050305 紫外与可见光谱 B050306 红外与拉曼光谱 B050307 光声光谱 B050308 共振光谱 波谱分析与成像分析 质谱分析

分析仪器与试剂

B050601 联用技术

B050602 分析仪器关键部件、配件研制 B050603 分析仪器微型化 B050604 极端条件下分析技术 热分析与能谱分析 放射分析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B050901 单分子、单细胞分析 B050902 纳米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B050903 药物与临床分析 B050904 细胞与病毒分析 B050905 免疫分析化学 B050906 生物分析芯片 活体与复杂样品分析 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 表面、形态与形貌分析

B051301 表面、界面分析 B051302 微区分析 B051303 形态分析

B051304 扫描探针形貌分析 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01

B0602

B0603

B0604

B0605

B0606

B0607

B0608

B0609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 B060102 相平衡 B060103 化学平衡

B060104 热力学理论及计算机模拟 B060105 化工基础数据 传递过程

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 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 B060203 传质过程 B060204 颗粒学

B060205 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过程 分离过程

B060301 蒸馏蒸发与结晶 B060302 干燥与吸收 B060303 萃取

B060304 吸附与离子交换 B060305 机械分离过程 B060306 膜分离

B060307 非常规分离技术 化学反应工程

B060401 化学反应动力学

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 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

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 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 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 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 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 B060409 催化剂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 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 无机化工

B060601 基础无机化工 B060602 工业电化学 B060603 精细无机化工 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 有机化工

B060701 基础有机化工 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 B060802 生化分离工程

B060803 生化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B060804 生物催化过程

B060805 天然产物及农产品的化学改性 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

B060807 绿色食品工程与技术 能源化工

B060901 煤化工 B060902 石油化工 B060903 燃料电池

B060904 天然气及碳--化工

B0610 B0611

B0612

B0701

B0702

B0703

B0704

B0705

B0706

B0707

B060905 化工冶金 环境化工 B061101 B061102 B061103 B061104 资源化工 B061201 B061202

生物质能源化工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过程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

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 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 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

B07 环境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

B070101 无机污染物分离分析 B070102 有机污染物分离分析 B070103 污染物代谢产物分析 B070104 污染物形态分离分析 环境污染化学

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 B070202 水污染化学 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

B070204 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学 B070205 放射污染化学 B070206 纳米材料污染化学 B070207 复合污染化学 污染控制化学

B070301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B070302 水污染控制化学 B070303 土壤污染控制化学

B070304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化学 污染生态化学

B070401 污染物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B070402 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B070403 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和毒理 理论环境化学

B070501 污染化学动力学 B070502 污染物构效关系

B070503 化学计量学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 B070504 环境污染模式与预测 区域环境化学

B070601 化学污染物的源汇识别 B070602 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化学过程 B070603 污染物输送中的化学机制 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

B070701 环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B070702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B070703 人居环境与健康 B070704 环境暴露与毒理学

C.生命科学部

C01

微生物学

C0101

C0102

C0103

C0104 C0105

C0106

C0107

C0108

C0109

C0201

C0202

C0203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

C010101 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2 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3 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4 病毒资源与分类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C010201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 C010202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C010301 微生物功能基因 C010302 微生物遗传育种

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1 陆生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2 水生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3 其他环境微生物学 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

植物病原细菌 C010601

与放线菌生物学 动物病原细菌 C010602

与放线菌生物学 人类病原细菌 C010603

与放线菌生物学

病原真菌学

C010701 植物病原真菌学 C010702 动物病原真菌学 C010703 人类病原真菌学 病毒学

C010801 植物病毒学 C010802 动物病毒学 C010803 人类病毒学 C010804 噬菌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C010901 支原体

C010902 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植物结构学

C020101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C020102 植物形态与发生 植物分类学

C020201 种子植物分类 C020202 孢子植物分类 C020203 植物地理学 植物进化生物学 C02

植物学

C0204

C0205

C0206

C0207 C0301

C0302

C0303

C0304

C0305

C0306

C0307

C0308

C0309 C0310 C020301 植物系统发育

C020302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 C020303 植物进化与发育 植物生理与生化 C020401 光合作用 C020402 生物固氮 C020403 呼吸作用

C020404 矿质元素与代谢 C020405 有机物质合成与运输 C020406 水分生理 C020407 抗性生理

C020408 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 C020409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 C020410 种子生理 植物生殖生物学

C020501 植物配子体发生与受精 C020502 植物胚胎发生 植物资源学

C020601 植物资源评价 C020602 植物引种驯化 C020603 植物种质 C020604 植物化学

C020605 水生植物与资源 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 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C030101 分子生态学 C030102 进化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

C030201 昆虫行为生态学 C030202 其它动物行为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C030301 植物生理生态学 C030302 动物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C030401 植物种群生态学 C030402 昆虫种群生态学 C030403 其它动物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C030501 群落结构与动态 C030502 物种间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

C030601 农田生态学 C030602 森林生态学

C030603 草地与荒漠生态 C030604 水域生态学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C030701 景观生态学 C030702 区域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C030801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C030802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微生物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C031001 污染生态学 C03

生态学

C0311

C0312

C0313 C031002 毒理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C031101 土壤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 C031102 土壤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 C031201 生物多样性 C031202 保护生物学

C031203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生态安全评价

C04 林学

C0401 C0402

C0403

C0404

C0405

C0406 C0407

C0408

C0409

C0410

C0411

C0412

C031301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C031302

外来物种的入侵

与生态安全性评价

C031303 生态工程评价

森林资源学

森林资源信息学

C040201 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 C040202 森林灾害监测的理论与方法 木材物理学

C040301 材性及其改良 C040302 木材加工学 C040303 人工复合木材 林产化学

C040401 树木化学成分分析 C040402 造纸与制浆 森林生物学

C040501 树木生长发育 C040502 树木抗逆生理学 C040503 树木繁殖生物学 森林土壤学 森林培育学

C040701 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持 C040702 人工林培育 C040703 种苗学 C040704 复合农林业 森林经理学

C040801 森林可持续发展 C040802 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健康

C040901 森林病理 C040902 森林害虫 C040903 森林防火 林木遗传育种学

C041001 林木种质资源 C041002 林木遗传改良

C041003 林木育种理论与方法 经济林学

C041101

经济林重要形状

形成及调控

C041102 经济林栽培生理 C041103 林木果实采后生物学 C041104 茶学 园林学

C04120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C041202 城市园林与功能

C0413

C0414 C0501

C0502

C0503 C0504

C0505 C0506

C0507 C0508 C041203 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 荒漠化与水土保持 C041301 防护林学

C041302 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 C041303 植被与荒漠化 林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C050101 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 C050102 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测定 C05010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生物化学

C050201 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化学 C050202 核酸生物化学 C050203 酶学 C050204 糖生物学 C050205 无机生物化学 蛋白质组学

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 C050401 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C050402 跨膜信号转导 C050403 物质跨膜转运

C050404 其他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 系统生物学 环境生物物理

C050601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 C050602 声生物物理 C050603 光生物物理

C050604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与放射生物学 C050605 自由基生物学 空间生物学

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植物遗传学

C060101 植物分子遗传 C060102 植物细胞遗传 C060103 植物数量遗传 动物遗传学

C060201 动物分子遗传 C060202 动物细胞遗传 C060203 动物数量遗传 微生物遗传学

C060301 原核微生物遗传 C060302 真核微生物遗传 人类遗传学

C060401 人类遗传的多样性 C060402 人类起源与进化 C060403 人类行为的遗传基础 C060404 人类表型性状与遗传 医学遗传学

C060501 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 C060502 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 C060503 线粒体与疾病 C05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C06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C0601

C0602

C0603

C0604

C0605

C0606

C0607

C0608

C0609 C0610

C0701 C0702 C0703 C0704 C0705 C0706 C0707 C0708 C0709 C0710 C0711

C0801

C0802 C0803 C0804 C060504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 C060505 肿瘤遗传 C060506 遗传病模型 基因组学

C060601 基因组结构与分析 C060602 比较基因组与进化 C060603 基因组信息学 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遗传学 C060701 组蛋白修饰及意义 C060702 DNA修饰及意义 C060703 染色体重塑及意义

C060704 非编码RNA调控与功能 C060705 转录与调控 生物信息学

C060801 生物数据分析

C060802 生物信息算法及工具 C060803 生物信息挖掘

C060804 生物系统网络模型 遗传学研究新方法 发育生物学

C061001 性器官与性细胞发育 C061002 精卵识别与受精 C061003 胚胎早期发育

C061004 组织、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C061005 组织、器官的维持与再生 C061006 细胞的分化与发育 C061007 核质互作与重编程 C061008 干细胞及定向分化基础 C061009 模式生物与发育

C061010 发育研究新方法与体系 细胞、亚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生长与分裂 细胞周期与调控 细胞增殖与分化 细胞衰老 细胞死亡 细胞运动 细胞外基质 细胞信号转导 人体解剖学

人体组织与胚胎学 C071101 人体组织学 C071102 人体胚胎学 免疫生物学

C080101 分子免疫 C080102 细胞免疫 C080103 免疫应答 C080104 免疫耐受 C080105 免疫调节 免疫遗传学 免疫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免疫学 C07

细胞生物学

C08

免疫学

C0805 C0806 C0807

C0808

C0809 C0810 C0811 C0812 C0813 C0814

C0815

C0816 C0901

C0902

C0903

C1001

C1002 生殖免疫学 粘膜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C080701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C080702 超敏反应与超敏反应性疾病 C080703 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性疾病 C080704 其他免疫性疾病 感染免疫学

C080801 病毒与免疫 C080802 细菌与免疫 C080803 真菌与免疫 C080804 寄生虫与免疫 肿瘤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器官移植学 免疫预防学 免疫诊断学 疫苗学

C081401 疫苗设计 C081402 疫苗佐剂 C081403 疫苗递送系统 C081404 疫苗效应及机制 抗体工程学

C081501 抗体与功能 C081502 重组与改型

C081503 抗体的高效表达系统 免疫学新技术新方法

心理学

C090101 认知心理学 C090102 生理心理学 C090103 医学心理学 C090104 精神卫生学 C090105 工程心理学 C090106 发展心理学 C090107 教育心理学 C090108 社会心理学 C090109 应用心理学 神经生物学

C090201 分子神经生物学 C090202 细胞神经生物学 C090203 发育神经生物学 C090204 系统神经生物学 C090205 认知神经生物学 C090206 计算神经生物学 C090207 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 C090301 神经病学 C090302 精神病学 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 C100101 生物力学 C100102 生物流变学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学 C09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

C10

生物医学工程学

C1003 C1004

C1005 C102101 生物材料 C102102 组织工程 C102103 人工器官 仿生学

生物医学电子学

C100401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 C100402 生物系统建模及仿真 C100403 生物医学器件与仪器 C100404 生物传感 生物医学图像与成像

C1006

C1007

C1008

C1009 C11 农学

C1101

C1102

C1103

C1104 C100501 生物医学图像 C100502 医学信息系统 C100503 生物医学成像 纳米生物学与纳米医学 C100601 纳米生物学 C100602 纳米医学 医学影像学

C100701 影像诊断学 C100702 生物医学超声 C100703 核医学

C100704 医学影像物理与工程 放射医学

C100801 放射治疗学 C100802 放射病理学 C100803 放射生物学 C100804 放射防护学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新技术 与新方法

农学基础

C110101 农业数学与农业物理 C110102 农业气象学

C110103 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学 C110104 农业信息学 C110105 农业系统工程 作物学

C110201 作物生理学

C110202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C110203 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C110204 麦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C110205 玉米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C110206 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C110207 棉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10208 其他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C110209 作物种子学

C110210 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植物营养学

C110301 植物营养遗传 C110302 植物营养生理 C110303 肥料与施肥科学 C110304 养分资源与养分循环

C110305

作物-土壤互作过程

与调控

植物保护学

C110401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C1105

C1106

C1201

C1202

C1203

C110402 植物病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C110403 植物真菌病害与防治 C110404 植物细菌病害与防治 C110405 植物病毒病害与防治 C110406 植物其它病害与防治 C110407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C110408 杂草防治 C110409 鼠害防治

C110410 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 C110411 化学保护

C11041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C110413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 园艺学

C110501 果树学 C110502 蔬菜学 C110503 瓜果学 C110504 观赏园艺学 C110505 设施园艺学

农作物产品贮藏、保鲜与安全

C110601 农作物产品贮藏保鲜的理论与方法 C110602 农作物产品的品质与营养 C110603 农作物产品安全 C110604 果蔬贮藏与保鲜 C110605 食用真菌

畜牧学 C120101 C120102 C120103 C120104 C120105 C120106 C120107 C120108 C120109 C120110 C120111 兽医学 C120201 C120202 C120203 C120204 C120205 C120206 C120207 C120208 C120209 水产学 C120301 C120302 C120303 C120304 C120305 C120306 C120307 C12

畜牧兽医与水产学

畜禽资源

畜禽遗传育种学 畜禽繁殖学 动物营养学 饲料学 畜禽行为学 畜禽环境学 畜产品加工学 草原学 养蚕学 养蜂学

畜禽组织与解剖学 畜禽生理生化 动物病理学 兽医免疫学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传染病学 中兽医学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临床兽医学

水产生物生理学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水产资源与保护学 水产生物营养学 水产养殖学

水产生物病害与控制 水产品加工与保鲜

C1204

C1301 C1302

C1303

C1304 C1305

C1306

C1401

C1402

C1403

C120308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动物食品科学

C120401 动物产品的贮藏、保鲜 C120402 动物产品的品质与营养 C120403 动物产品的安全 动物形态学及胚胎学 动物系统及分类学 C130201 动物分类学 C130202 动物系统学 C130203 动物地理学 C130204 动物进化 动物生理及行为学

C130301 动物生理生化 C130302 动物行为学 动物资源与保护 昆虫学

C130501 昆虫系统及分类学 C130502 昆虫形态学 C130503 昆虫行为学 C130504 昆虫生理生化 C130505 昆虫毒理学

C130506 昆虫资源与保护 实验动物学

C130601 实验动物 C130602 模式动物

人体生理学

C140101 循环生理学

C140102 血液及淋巴生理学 C140103 呼吸生理学 C140104 消化生理学 C140105 泌尿生理学

C140106 内分泌及代谢生理学 C140107 生殖生理学 人体病理学

C140201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 C140202 血液及淋巴系统病理学 C140203 呼吸系统病理学 C140204 消化系统病理学 C140205 泌尿系统病理学

C140206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病理学 C140207 生殖系统病理学 C140208 肿瘤病理学 C140209 实验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C140301 疾病与离子通道 C140302 疾病与受体 C140303 炎症 C140304 组织重构 C140305 缺血缺氧 C140306 休克与微循环

C140307 应激、适应与代偿 C140308 疾病与血管新生 C13

动物学

C14

生理学与病理学

C1404

C1405

C1406

C1501

C1502

C1503

C1504 C1505

C1506 C1507

C1508

C1601

C1602

C1603

C1604 内科学 C140401 C140402 C140403 C140404 C140405 C140406 运动医学 C140501 C140502 特种医学 C140601 C140602 C140603

心血管系统疾病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内分泌学与代谢病 运动生理与生化 运动损伤与修复 特殊环境生理学 特殊环境病理学 特种环境相关疾病

C15

预防医学

环境与职业卫生学 C150101 环境卫生学 C150102 职业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C150201 营养学 C150202 食品卫生学 妇幼与儿童少年卫生学 C150301 妇幼卫生学

C150302 儿童少年卫生学 卫生毒理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C150501 传染病流行病学 C150502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C150503 流行病学方法学及卫生统计学 地方病学 传染病学

C150701 传染病媒介生物 C150702 寄生虫性传染病 C150703 病毒性传染病 C150704 细菌性传染病

C150705 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皮肤性病学

C150801 皮肤病 C150802 性传播疾病 诊断学与治疗学基础 C160101 物理诊断学 C160102 检验医学

C160103 物理治疗学基础 麻醉学

C160201 麻醉学基础 C160202 镇痛

C160203 脏器保护与复苏 C160204 体外循环 外科学基础

C160301 外科营养与代谢 C160302 外科感染 普通外科学

C160401 胃肠、肛管疾病 C16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1)

C1605

C1606

C1607

C1608

C1609

C1610

C1611 C1612

C1613 C1701 C1702 C1703 C1704 C1705 C1706

C1707 C160402 肝、胆、胰疾病 C160403 乳腺疾病 C160404 甲状腺疾病

C160405 血管外科和淋巴管疾病 C160406 腹部脏器移植

C160407 腹部其他组织器官疾病 心胸外科学

C160501 胸部外伤

C160502 成人心脏外科学 C160503 先天性心脏病学

C160504 胸部其他组织器官疾病 C160505 心肺移植和辅助循环学 泌尿外科学 C160601 结石 C160602 尿动力学 C160603 男性学

C160604 泌尿系统脏器移植 C160605 前列腺疾病

C160606 泌尿系统畸形、损伤、炎症等 骨外科学

C160701 脊柱外科 C160702 关节外科

C160703 手外科与外周神经修复 C160704 骨质疏松 C160705 骨创伤

C160706 骨与关节感染 神经外科学

C160801 功能神经外科

C160802 损伤、修复、移植 C160803 脑血管疾病 创伤与烧伤外科学 C160901 创伤学 C160902 烧伤学 整形外科学

C161001 创面愈合与瘢痕 C161002 体表组织器官畸形 小儿外科学 老年医学

C161201 衰老生理学 C161202 衰老病理学 康复医学

妇科学 生殖医学 产科学 围生医学 儿科学 眼科学

C170601 角膜及眼表疾病 C170602 眼底疾病

C170603 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 C170604 眼科其他疾病 耳鼻喉科学

C170701 鼻和前颅底疾病 C170702 咽喉及颈部疾病 C17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2)

C1708

C1709 C1710

C1801

C1802

C1901

C1902 C170703 口腔医学 C170801 C170802 C170803 C170804 法医学 肿瘤学 C171001 C171002 C171003 C171004 C171005 C171006 C171007 C171008 C171009 C171010 药理学 C180101 C180102 C180103 C180104 C180105 C180106 C180107 C180108 C180109 C180110 C180111 C180112 药物学 C180201 C180202 C180203 C180204 C180205 C180206 C180207 C180208 C180209

耳和侧颅底疾病 口腔内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修复学 口腔正畸学

肿瘤研究体系与方法 肿瘤病因 肿瘤诊断 肿瘤预防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肿瘤物理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 肿瘤综合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抗肿瘤转移与复发

C18

药物学与药理学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 心脑血管药物药理学 老年病药物药理学 抗炎与免疫药物药理学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 抗病毒药物药理学 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 消化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学

血液、泌尿与生殖系统药物药理学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理学 药物毒理学

合成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学 药剂学 生物药物 药物分析学 海洋药物学 药物材料学 特种药物学

C19

中医学与中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

C190101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 C190102 病因病机 C190103 证候基础研究 C190104 治则与治法 C190105 中医方剂学 C190106 中医诊断学

C190107 经络学与腧穴学 中医临床基础

C190201 中医内科学 C190202 中医外科学

C1903

C1904

C1905 C1906

C1907

C1908

C1909 C1910

C1911 C190203 中医骨伤科学 C190204 中医妇科学 C190205 中医儿科学 C190206 中医眼科学

C190207 中医耳鼻喉科学 C190208 中医口腔科学 C190209 中医老年病学 C190210 中医养生与康复 针灸学

C190301 中医针灸学 C190302 按摩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

C19040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C1904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中药化学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C190601 道地药材 C190602 种质资源评价 C190603 药材质量评价 C190604 中药鉴定学 中药药理学

C190701 神经精神药理 C190702 心脑血管药理 C190703 抗肿瘤药理

C190704 内分泌及代谢药理 C190705 抗炎与免疫药理 C190706 抗病毒药理

C190707 消化与呼吸药理 C190708 泌尿与生殖药理 C190709 中药药代动力学 C190710 中药毒理学 中药药性与炮制学 C190801 中药炮制学

C190802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中药制剂学 民族医药学

C191001 民族医学 C191002 民族药学

中医药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D.地球科学部

D01 地理学

D0101

自然地理学

D010101 地貌学 D010102 水文学 D010103 应用气候学 D010104 生物地理学

D010105 冰冻圈地理学

D010106 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2 人文地理学

D010201 经济地理学

D010202 社会、文化地理学 D010203 城市地理学 D010204 乡村地理学

D0103 景观地理学

D0104 环境变化与预测

D0105 土壤学

D010501 土壤地理学

D010502 土壤物理学

D010503 土壤化学

D010504 土壤生物学

D010505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D010506 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循环

D010507 土壤污染与修复

D010508 土壤质量与食物安全 D0106 遥感机理与方法 D0107 地理信息系统

D010701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D010702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

D010703 空间定位数据分析与应用 D0108 测量与地图学

D0109 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D010901 D010902 D010903

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动力学 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生态毒理 污染物区域空间过程与生态风险

D0110 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

D011001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D01100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公共安全

D0111

D0112

D0201

D0202 D0203 D0204 D0205 D0206 D0207 D011003 D011004

重大工程活动的影响 生态恢复及其环境效应

自然资源管理

D011101 可再生资源演化 D011102 自然资源评价

D011103 自然资源利用与规划 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201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D011202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 D011203 可持续性评估 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 D020101 古生物学 D020102 古人类学 D020103 古生态学

D020104 地球环境与生命演化 地层学

矿物学(含矿物物理学)岩石学 矿床学

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D02 地质学

D0208 D0209 D0210 D0211

D0212 D0213 D0214 D0215 D0216 D0217 D0218 D0301 D0302 D0303 D0304 D0305 煤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 D021101 构造地质学 D021102 活动构造

D021103 构造物理与流变学 大地构造学

水文地质学(含地热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数学地质学与遥感地质学 火山学 生物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 同位素和化学年代学 D03 地球化学

D0306 实验地球化学和计算地球化学 D0307 宇宙化学与比较行星学 D0308 生物地球化学 D0309 环境地球化学 D0401

D0402 D0403 D0404 D0405 D0406 D0407 D0408 D0409

D0410

D0411 D0412 大地测量学

D040101 物理大地测量学 D040102 动力大地测量学

D040103 卫星大地测量学(含导航学)地震学 地磁学 地球电磁学 重力学 地热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球动力学

应用地球物理学

D040901 勘探地球物理学 D040902 城市地球物理 空间物理

D041001 高层大气物理学 D041002 电离层物理学 D041003 磁层物理学

D041004 太阳大气和行星际物理学 D041005 宇宙线物理学 D041006 行星物理学 地球物理实验与仪器 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 D04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

D05 大气科学

D0501 对流层大气物理学

D0502 边界层大气物理学和大气湍流 D0503 大气遥感和大气探测 D0504 中层与行星大气物理学

D0505 D0506 D0507 D0508 D0509 D0510 D0511 D0512 D0513 D0601 D0602 D0603 D0604 D0605 D0606 D0607 D0608 D0609 D0610 D0611 天气学 大气动力学

气候学与气候系统 数值预报与数值模拟 应用气象学 大气化学

云雾物理化学与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

气象观测原理、方法及数据分析 物理海洋学 海洋物理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化学 河口海岸学 工程海洋学

海洋监测、调查技术 海洋环境科学

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遥感 极地科学 D06 海洋科学

E.材料与工程学部

E01

金属材料学科

E0101

E0102

E0103

E0104 E0105

E0106

E0107 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2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1 纤维、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2 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01 非晶态金属材料 E010302 纳米晶金属材料 E010303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 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01 金属磁性材料 E010502 金属智能材料 E010503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01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

E010602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 E010603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

E01070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方法 E010702 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

E0108

E0109

E0110

E0111

E0112

E0113 E0201 E0202

E0203

E0204

E0205

E0206

E0207

E0208

E0209 E0210 E0211

E0212 E0213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01 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 E010802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E010803 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01 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 E010902 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论 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E011001 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E011002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E011101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 E011102 金属高温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 E011201 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 E011202 金属材料的磨蚀

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 人工晶体 玻璃材料 E020201 特种玻璃材料 E020202 传统玻璃材料 结构陶瓷

E020301 先进结构陶瓷 E020302 陶瓷基复合材料 功能陶瓷 E020401 精细功能陶瓷 E020402 压电与铁电陶瓷材料 E020403 生物陶瓷与生物材料 E020405 功能类陶瓷复合材料 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01 新型水泥材料 E020502 新型耐火材料 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01 高性能碳素材料 E020602 金刚石及其它超硬材料 E020603 新型碳功能材料 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01 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 E020702 发光及显示材料 E020703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01 复合材料的制备 E020802 强化与增韧理论 E020803 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 半导体材料

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 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01 高温超导材料 E021102 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 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1301 生态环境材料 E021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及相图 E021303 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 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01

E0302

E0303

E0304 E0305 E0306 E0307

E0308 E0309

E0310

E0311 E0312 E0313

E0314

E0315 塑料 E030101 设计与制备 E030102 高性能塑料与工程塑料 橡胶及弹性体 E030201 设计与制备 E030202 高性能橡胶 E030203 热塑弹性体 纤维

E030301 设计与制备 E030302 高性能纤维与特种合成纤维 E030303 仿生与差别化纤维 涂料 粘合剂 高分子助剂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01 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E030702 高性能基体树脂 E030703 纳米复合 E030704 增强与增韧

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E030901 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 E030902 分离与吸附材料 E030903 感光材料 E030904 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 E030905 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 E030906 纳米效应与纳米技术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01 组织工程材料 E031002 载体与缓释材料 E031003 植入材料 智能材料 仿生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01 天然高分子材料 E031302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E031303 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 E031304 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01 结构与性能关系 E031402 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评价 E031403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01 加工与成型中的化学与物理问题 E031502 加工与成型新原理、新方法

E04 冶金与矿业学科

E0401 金属与非金属地下开采

E0402 煤炭地下开采

E0403 石油天然气开采

E0404 化石能源储存与输送

E0405 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

E0406 E0407 E0408 E0409 E0410

E0411

E0412

E0413 E0414 E0415

E0416

E0417 E0418 E0419 E0420 海洋、空间及其它矿物资源开采与利用 钻井工程与地热开采 地下空间工程

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安全科学与工程 E041001 E041002 E041003 E041004 E041101 E041102 E041103 E041104 E041105 E041201 E041202 E041203 E041204 E041205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E041501 E041502 E041503 E041504 E041601 E041602 E041603 E041604 E041605 E041606 E041607 E041608

轻金属 重金属 稀有金属 贵金属等分离提取 材料冶金物理化学 金属净化与提纯 熔化、凝固过程与控制 金属成形与加工 应变冶金 喷射与喷涂冶金 焊接冶金 电磁冶金 通风与防尘 突水与防灭火 岩爆与瓦斯灾害 安全检测与监控 工艺矿物学与粉碎工程学 矿物加工工程 物理方法分离 化学方法分离 矿物材料与应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化学)冶金与电池电化学 冶金熔体(溶液)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 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

冶金化工与冶金反应工程学

材料冶金过程工程

粉末冶金与粉体工程

特殊冶金、外场冶金与冶金新理论、新方法 资源循环科学 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E05

E0421 E0422

E0501 E042001 E042002 E042003 E042004

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 矿冶环境污染评测与控制 有害辐射等污染的防治 绿色冶金与增值冶金

矿冶装备工艺原理 资源利用科学其它 E042201 E042202 E042203 E042204 E042205 E042206 E042207

短流程新技术 冶金耐火与保温材料 交叉学科与新技术 冶金计量、测试与标准 矿冶系统工程与信息工程 冶金燃烧与节能工程 冶金史及古代矿物科学

机械工程学科

机构学与机器人 E050101 E050102 E050103 传动机械学 E050201 E050202 E050203 机械动力学 E050301 E050302 E050303 E050401 E050402 E050403 E050501 E050502 E050503 E050504 机械设计学 E050601 E050602 E050603 E050604 机械仿生学

设计理论与方法 概念设计与优化设计 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 机械系统集成设计

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 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 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 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 机械结构安全评定 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 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 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 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 机械传动 流体传动 复合传动

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 机器人机械学

E0502

E0503

E0504

E0505

E0506

E0507 机械结构强度学

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E06

E0508

E0509

E0510

E0511

E0512

E0601 E050701 E050702 E050703 零件成形制造 E050801 E050802 E050803 E050804 零件加工制造 E050901 E050902 E050903 E050904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E051001 E051002 E051003 E051004 E051005 E051101 E051102 E051103 E051104 微/纳机械系统 E051201 E051202 E051203 E051204 工程热力学 E060101 E060102 E060103 E060104 E060105 E060106 内流流体力学 E060201 E060202

机械仿生原理 仿生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机-环境工程学 铸造工艺与装备 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 装备

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 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 装备

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 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 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

数控技术与装备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可重构制造系统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 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 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 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 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 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 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 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 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 微/纳机械系统组成原理与集成 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

E0602

热力学基础 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 能源利用系统与评价

节能与储能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制冷

热力系统动态特性、诊断与控制 粘性流动与湍流 动力装置内部流动 E060203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

E060204 流体噪声与流固耦合

E0603 传热传质学

E060301 热传导

E060302 辐射换热

E060303 对流传热传质

E060304 相变传递过程

E060305 微观传递过程

E0604 燃烧学

E060401 层流火焰和燃烧反应动力学

E060402 湍流火焰

E060403 煤与其他固体燃料的燃烧

E060404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

E060405 动力装置中的燃烧

E060406 特殊环境与条件下燃烧

E060407 燃烧污染物生成和防治

E060408 火灾

E0605 多相流热物理学

E060501 离散相动力学

E060502 多相流流动

E060503 多相流传热传质

E060504 气固两相流

E0606 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E060601 流体热物性

E060602 固体材料热物性

E060603 单相与多相流动测试技术

E060604 传热传质测试技术

E060605 燃烧测试技术

E0607 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E060701 太阳能

E060702 生物质能

E060703 风能

E060704 水能、海洋能

E060705 地热能

E060706 氢能

E0608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

E07 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

E0701 电磁场与电路

E070101 电磁场分析与综合E070102 电网络理论

E08

E0702 E070103 E070104 E070201 E070202 电机与电器 E070301 E070302 E070303 电力系统 E070401 E070402 E070403 高电压与绝缘 E070501 E070502 E070503 电力电子学 E070601 E070602 脉冲功率技术

静电理论与技术 电磁测量与传感 工程电介质特性与测量 绝缘与功能电介质 材料的应用基础

电弧与电接触 电器

电机及其系统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控制 电力系统保护 高电压与大电流 电气设备绝缘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电工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E0703

E0704

E0705

E0706

E0707 E0708 E0709 E0710 E0711 E0712 E0801

E0802

E0803

E0804

气体放电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超导电工学 生物电磁技术 电能储存与节电技术 建筑学 E080101 E080102 城乡规划 E080201 E080202 建筑物理 E080301 E080302 E080303 环境工程 E080401 E080402 E080403

给水处理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城镇给排水系统 建筑热环境 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 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建筑设计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

E09

E0805

E0806

E0807

E0808

E0901 E080404 E080405 E080406 结构工程 E080501 E080502 E080503 E080504 E080505 E080506 E080507 E080508 E080509 E080510 E080511 E080512 E080601 E080602 E080603 交通工程 E080701 E080702 E080703 E080704 防灾工程 E080801 E080802 E080803 E080804 E080805 水文、水资源 E090101 E090102 E090103 E090104

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 空气污染治理 城市受污染水环境的 工程修复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钢结构与空间结构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 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结构 桥梁工程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 理论

结构实验方法与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

既有结构性能评价与修复 混凝土结构材料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 岩土工程减灾 环境岩土工程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交通环境工程 道路工程 铁道工程 地震工程 风工程 结构振动控制 工程防火

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防灾 岩土与基础工程

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

洪涝和干旱与减灾 水文过程和模型及预报 流域水循环与流域综合管理 水资源分析与管理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业水循环与利用 E090105

E0902 农业水利 E090201

E0903

E0904

E0905

E0906

E0907

E0908

E0909

E0910 E090202 E090203 E090301 E090302 E090303

灌溉与排水 灌排与农业生态环境 水环境污染与修复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劣质水利用 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水环境与生态水利

河流海岸动力学与泥沙研究 E090401 E090402 E090403 E090404 E090405 E090501 E090502 E090503 E090504 E090601 E090602 E090603 E090604 E090701 E090702 E090703

E090704 E090705

泥沙动力学 流域泥沙运动过程 河流泥沙及演变 河口泥沙与演变 工程泥沙 工程水力学 地下与渗流水力学 地表与河道水力学 水信息学与数字流域 水力机械的流动理论 空蚀和磨损及多相流 电站和泵站系统 监测和诊断及控制 岩土体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岩土体试验、现场观测与分析 软基与岩土体加固和处理 岩土体渗流及环境效应 岩土体应力变形及灾害 水力学与水信息学

水力机械及其系统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

水工结构和材料及施工 E090801

水工结构动静力性能分析与控制

E090802

水工结构实验、观测与分析

E090803 水工和海工材料 E090804 海岸工程 E090901 E090902 E090903 E090904 海洋工程 E091001

海洋工程的基础理论 海岸工程的基础理论 河口和海岸污染与治理 港口航道及海岸建筑物 海岸防灾与河口治理 水工施工及管理

E091002 E091003 E091004 E091005

船舶和水下航行器 海洋建筑物与水下工程 海上作业与海事保障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F.信息科学部

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F0101

F0102

F0103

F0104

F0105

F0106

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F010101 信息论

F010102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F010103 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F010104 网络服务理论与技术 F010105 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 F010106 认知无线电 通信理论与系统

F010201 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 F010202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F010203 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 F010204 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 F010205 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 F010206 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 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F010301 多维信号处理

F010302 声信号分析与处理 F010303 雷达原理与技术 F010304 雷达信号处理 F010305 自适应信号处理 F010306 人工神经网络 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 F010401 图像处理

F010402 图像理解与识别 F010403 多媒体信息处理 F010404 探测与成像系统 F010405 信息检测与估计 F010406 智能信息处理

F010407 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 F010408 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 F010409 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 F010410 传感信息提取与处理 电路与系统

F010501 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 F010502 电路故障检测理论与技术 F010503 电路网络理论 F010504 高性能电路

F010505 非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用 F010506 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 F010507 功率电子技术与系统 F010508 射频技术与系统 F010509 电路与系统可靠性 电磁场与波

F010601 电磁场理论 F010602 计算电磁学 F010603 散射与逆散射 F010604 电波传播

F010605 天线理论与技术

F010606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

F0107

F0108

F0109

F0201

F0202

F010607 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 F010608 太赫兹电子技术 F010609 微波光子学 F010610 电磁兼容

F010611 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F010612 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用 物理电子学

F010701 真空电子学

F010702 量子、等离子体电子学 F010703 超导电子学 F010704 相对论电子学 F010705 纳电子学

F010706 表面和薄膜电子学

F010707 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 F010708 分子电子学

F010709 有机、无机电子学 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 F010801 电磁场生物效应

F010802 生物电磁信号检测与分析 F010803 生物分子信息检测与识别 F010804 生物细胞信号提取与分析 F010805 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 F010806 生物系统信息网络与分析 F010807 生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 F010808 仿生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 F010809 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F010810 医学信息检测方法与技术 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

F010901 机械传感机理与信息检测

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F010903 压电、光电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F010904 生物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F010905 微纳米传感器原理与集成 F010906 多功能传感器与综合技术 F010907 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器件 F010908 新型传感器理论与技术 F010909 传感信息融合与处理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F020101 理论计算机科学 F020102 新型计算模型 F020103 计算机编码理论 F020104 算法及其复杂性 F020105 容错计算 F020106 形式化方法

F020107 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软件

F020201 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 F020202 软件工程

F020203 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撑环境 F020204 数据库理论与系统 F020205 系统软件

F020206 并行与分布式软件 F020207 实时与嵌入式软件 F020208 可信软件 F02 计算机科学

F0203

F0204

F0205

F0206

F0207

F0208

计算机体系结构

F020301 计算机系统建模与模拟 F020302 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评测 F020303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评估 F020304 并行与分布式处理

F020305 高性能计算与超级计算机 F020306 新型计算系统 F020307 计算系统可靠性 F020308 嵌入式系统 计算机硬件技术

F020401 测试与诊断技术

F020402 数字电路功能设计与工具 F020403 大容量存储设备与系统 F020404 输入输出设备与系统 F020405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F020501 计算机图形学

F020502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 F020503 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 F020504 生物信息计算

F020505 科学工程计算与可视化 F020506 人机界面技术 F020507 计算机辅助技术 F020508 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F020509 人工智能应用 F020510 信息系统技术 F020511 信息检索与评价 F020512 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 F020513 新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F020601 计算语言学 F020602 语法分析

F020603 汉语及汉字信息处理

F020604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F020605 机器翻译理论方法与技术 F020606 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 信息安全

F020701 密码学

F020702 安全体系结构与协议 F020703 信息隐藏 F020704 信息对抗 F020705 信息系统安全 计算机网络

F02080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F020802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F020803 网络资源共享与管理 F020804 网络服务质量 F020805 网络安全

F020806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技术 F020807 网络行为学与网络生态学 F020808 移动网络计算

F020809 传感网络协议与计算

F03 自动化学科

F0301 控制理论与方法

F030101 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

F0302

F0303

F0304

F030102 过程与运动体控制 F030103 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4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 F030105 混杂与多模态切换系统控制 F030106 时滞系统控制

F030107 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 F030108 分布参数系统控制 F030109 采样与离散系统控制 F030110 递阶与分布式系统控制 F030111 量子与微纳系统控制

F030112 生物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F030113 最优控制

F030114 自适应与学习控制 F030115 鲁棒与预测控制 F030116 智能与自主控制 F030117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F030118 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 F030119 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 F030120 系统仿真与评估

F030121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F030201 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 F030202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F030203 复杂系统及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 F030204 系统生物学中的复杂性分析与建模 F030205 生物生态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F030206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F030207 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F030208 管控一体化系统 F030209 智能交通系统

F030210 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 F030211 系统安全与防护 F030212 系统优化与调度 F030213 系统可靠性理论 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

F030301 导航、制导与测控

F030302 被控量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F030303 生物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F030304 微弱信息检测与微纳传感器技术 F030305 多相流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F030306 软测量理论与方法

F030307 传感器网络与多源信息融合 F030308 多传感器集成系统 模式识别

F030401 模式识别基础 F030402 特征提取与选择 F030403 图像分析与理解

F030404 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 F030405 文字识别 F030406 生物特征识别 F030407 生物分子识别 F030408 目标识别与跟踪 F030409 网络信息识别与理解 F030410 机器视觉

F030411 模式识别系统及应用

F0305

F0306

F0307

F0401

F0402

F0403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F030501 人工智能基础

F030502 知识的表示、发现与获取 F030503 本体论与知识库 F030504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F030505 逻辑、推理与问题求解 F030506 神经网络基础及应用 F030507 进化算法及应用

F030508 智能Agent的理论与方法 F030509 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 F030510 智能搜索理论与算法 F030511 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 F030512 智能系统及应用 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

F030601 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 F030602 机器人导航、定位与控制 F030603 智能与自主机器人

F030604 微型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 F030605 仿生与动物型机器人 F030606 多机器人系统与协调控制 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

F030701 知觉与注意信息的表达和整合 F030702 学习与记忆过程的信息处理 F030703 感知、思维与语言模型 F030704 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功能 F030705 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用 F030706 脑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F030707 群体智能的演化与自适应

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

F040101 半导体晶体材料

F040102 非晶、多晶和微纳晶半导体材料 F040103 薄膜半导体材料

F040104 半导体异质结构和低维结构材料 F040105 SOI材料

F040106 半导体材料工艺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F040107 有机/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 F040108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

F040201 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与IP复用技术 F040202 模拟/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F040203 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

F040204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理论与CAD技术 F040205 纳米尺度CMOS集成电路设计理论 F040206 系统芯片SoC的验证与测试理论 F040207 MEMS/MCM/生物芯片建模与模拟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F040301 半导体发光器件 F040302 半导体激光器 F040303 半导体光探测器 F040304 光集成和光电子集成 F040305 半导体成像与显示器件 F040306 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

F040307 基于柔性衬底的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F040308 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F04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F0404

F0405

F0406

F0407

F0408

F0501

F0502

F040309 光电子器件封装与测试 半导体电子器件

F040401 半导体传感器

F040402 半导体微波器件与集成 F040403 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 F040404 半导体能量粒子探测器

F040405 半导体电子器件工艺及封装技术 F040406 薄膜电子器件与集成 F040407 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 半导体物理

F040501 半导体材料物理 F040502 半导体器件物理

F040503 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物理 F040504 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物理 F040505 半导体输运过程与半导体能谱 F040506 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 F040507 半导体光电子学 F040508 自旋学物理

F040509 半导体中新的物理问题 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

F040601 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工艺技术与相关材料 F040602 GeSi/Si、SOI和应变Si等新结构集成电路 F040603 抗辐射集成电路

F040604 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

F040605 芯片制造专用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 F040606 先进封装技术与系统封装 F040607 纳米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 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

F040701 微纳机电系统模型、设计与EDA

F040702 微纳机电系统工艺、封装、测试及可靠性 F040703 微纳机电器件

F040704 RF/微波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 F040705 微纳光机电器件与系统 F040706 芯片微全分析系统 新型信息器件

F040801 纳米结构信息器件与纳电子技术 F040802 基于分子结构的信息器件 F040803 量子器件与自旋器件 F040804 超导信息器件 F040805 新原理信息器件

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

F050101 光学计算和光学逻辑 F050102 光学信号处理与人工视觉 F050103 光存贮材料、器件及技术 F050104 光全息与数字全息技术 F050105 光学成像、图像分析与处理 F050106 光电子显示材料、器件及技术 光子与光电子器件 F050201 有源器件 F050202 无源器件 F050203 功能集成器件

F050204 有机/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 F050205 光探测材料与器件 F050206 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 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

F0503

F0504

F0505

F0506

F0507

F0508

F0509

F050207 光子晶体及器件 F050208 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 F050209 发光器件与光源

F050210 微纳光电子器件与光量子器件 F050211 光波导器件

F050212 新型光电子器件 传输与交换光子学

F050301 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

F050302 光通信与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器件 F050303 自由空间光传播与通信关键技术 F050304 光学与光纤传感材料、器件及技术 F050305 光纤材料及特种光纤 F050306 测试技术

F050307 光开关、光互连与光交换 红外物理与技术

F050401 红外物理

F050402 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F050403 红外探测、传输与发射 F050404 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 F050405 红外成像光谱和信息识别 F050406 红外技术新应用

F050407 红外遥感和红外空间技术 F050408 太赫兹波技术及应用 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

F050501 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 F050502 光学频率变换

F050503 光量子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 F050504 光学孤子与非线性传播 F050505 强场与相对论的非线性光学

激光

F050601 激光物理

F050602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F050603 超快光子学与超快过程 F050604 固体激光器件

F050605 气体、准分子激光

F050606 自由电子激光与X光激光 F050607 新型激光器件 F050608 激光技术及应用 光谱技术

F050701 新型光谱分析法与设备 F050702 光谱诊断技术 F050703 超快光谱技术 应用光学

F050801 光学CAD与虚拟光学 F050802 薄膜光学 F050803 先进光学仪器

F050804 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 F050805 微小光学器件与系统 F050806 光度学与色度学

F050807 自适应光学及二元光学 F050808 光学测量中的标准问题 F050809 制造技术中的光学问题 光学和光电子材料 F050901 激光材料

F050902 非线性光学材料

F0510

F0511

F0512

F0513 F050903 功能光学材料

F050904 有机/无机光学复合材料 F050905 分子基光电子材料 F050906 新光学材料 空间光学

F051001 空间光学遥感方法与成像仿真 F051002 空间目标光学探测与识别

F051003 深冷空间光学系统与深冷系统技术 F051004 空间激光应用技术 F051005 光学相控阵 大气与海洋光学

F051101 大气光学

F051102 激光遥感与探测 F051103 水色信息获取与处理

F051104 水下目标、海底光学探测与信息处理 F051105 海洋光学 生物、医学光子学

F051201 光学标记、探针与光学功能成像 F051202 单分子操控与显微成像技术 F051203 生命系统的光学效应及机理 F051204 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 F051205 生物组织光谱技术及成像

F051206 新型医学光学诊疗方法与仪器 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G.管理科学部

G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G0101 G0102 G0103

G0104 G0105 G0106 G0107 G0108 G0109

G0110 G0111 G0112

G0113 G0114 G0115 G0116 G0117 G0118 G0201

G0202 G0203 G0204

G0205

G0206 G0207

G0208

G0209 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

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 运筹与管理

G010301 优化理论与方法

G010302 排序、排队论与存储论 G010303 供应链基础理论 决策理论与方法 对策理论与方法 评价理论与方法 预测理论与方法 管理心理与行为 管理系统工程

G010901 管理系统分析 G010902 管理系统仿真 工业工程与管理 系统可靠性与管理 信息系统与管理

G011201 管理信息系统 G011202 决策支持系统

G011203 管理信息与数据挖掘 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 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金融工程

管理复杂性研究 知识管理 工程管理

战略管理

G020101 战略理论与决策 G020102 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G020103 战略制定、实施与评价 企业理论 创新管理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 G020401 组织行为

G020402 组织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G020501 领导理论

G020502 薪酬与绩效管理 G020503 人力资源开发 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 会计与审计

G020701 会计理论与方法 G020702 审计理论与方法 市场营销

G020801 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 G020802 品牌与消费行为 G020803 网络营销 运作管理 G02 工商管理

G0210

G0211

G0212 G0213 G0214 G0215

G0216 G0301 G0302

G0303 G0304 G0305

G0306

G0307

G0308 G0309 G0310 G0311

G0312

G0313

G0314 G020901 生产管理 G020902 质量管理 技术管理与技术经济

G021001 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 G02100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

G02110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G021102 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项目管理 服务管理

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 G021501 创业管理

G021502 中小企业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金融管理与政策

G030201 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 G030202 资本市场管理 财税管理与政策 产业政策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G030501 林业经济管理 G030502 农业产业管理 G030503 农村发展与管理 G030504 农户及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G030601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G030602 公共政策分析 G030603 政府管理

G030604 社会管理与服务 科技管理与政策

G030701 科学计量学与科技评价 G030702 科研管理

G030703 科技创新管理

G030704 知识产权管理与宏观政策 卫生管理与政策 教育管理与政策

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G031101 劳动就业管理 G031102 社会保障管理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

篇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1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的概述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职能、提升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和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基础条件。药品电子监管码作为强制性推行代码制度的核心内容,可解决“信息孤岛”和“万码奔腾”问题,有效提高政企药品风险管理能力。

1.1 药品代码制度背景与演变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商务、电子监管、政企信息化(MIS、MRPⅡ、ERP、SCM、CRM等)的应用与发展,对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中的各种产品与服务进行代码标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政府药品监管力度[1]。但是,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全国性药品代码标识体系,致使医药行业内重复编码,出现了“万码奔腾”局面,使得政企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乃至电子追溯召回的信息化发展。因此,建立全国性药品代码标识体系,将大幅度提升医药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的生命安全紧密相连。对药品进行编码,要比其他商品的编码更复杂、更严谨[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编制了几百种药品代码系统,从代码的结构演变来看,大致分为五种类型[3]。第一,大流水码,对药品不进行分类,仅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排列;第二,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流水码,是按药理学特征的《标准产品和服务代码》UN/SPSC和《全国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7635-87等进行赋码,简便易行;第三,药品多个属性分类码+流水码,是按照WHO制定的《解剖治疗学的化学药品分类》(ATC)的解剖学和治疗学特征进行赋码,主要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的组合码,是按照欧洲《药品解剖学分类代码和新剂型分类代码》(ACD)进行赋码,特点是系统性较强和共享性较好;第五,共享代码+若干个数据库,是多种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建成多个数据库,共享代码作为关键词将一系列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不同属性需求的信息共享和编码共享。根据国内外信息化形势发展和需要,2003年1月,依据《国家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制规则》(GB18937—2003),我国正式成立全国药品代码管理中心。2008年,全国范围内推行药品代码管理制度,以满足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等各个领域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的信息化需求[4]。国家药品代码使用20位编码,由本位码、监管码和分类码等组成,可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

1.2 药品代码制度推进信息化进程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药品的网络和电子交易、使用日益频繁。对药品进行科学分类编码,是各种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监管过程中,由于药品的品种、规格、剂量和包装等种类繁多,增加了药品购销或药品稽查的日常工作量,多次重复劳动使得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产生药品安全问题。因而,有必要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药品安全信息难以实现共享,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追溯能力仍然较弱。由于国内药品生产商众多,药品名称极其复杂,而这些药品在流通或使用过程中,名称表达形式不统一,也不标注药品的通用名称,无法对这些药品进行名称的唯一性识别,使各地区、各单位的药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而不能共享。当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生产或经营企业难以实现对其产品和全过程的追溯和召回,政府部门也难以实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救助的措施。因而,药品代码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有效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药品风险管理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药品代码制度是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需要[5]。《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探索电子监管系统与医保卡系统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在某些实施医疗保险的地区,由医院向社保中心申报,其药品费用由社保中心向医院支付。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信息系统中只列出了药品的通用名称,而医院HIS中常常使用药品的商品名称,医保通用名和HIS商品名的药品信息不能正常转换或匹配,使得医疗保险制度中不能支付现象时常发生。目前,我国几千家医疗机构和部分零售药店仍未能完全实施统一的药品代码标准,已成为医疗卫生的资源共享和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2 药品电子监管码与政企信息共享

推行国家药品代码制度和政企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目标的基础和条件。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以产品信息为信息流,强化了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促进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府电子监管职能的实现

2.1 药品电子监管政策与政企信息共享

国家药品代码是识别药品身份的标识,用于管理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全过程的代码。推广和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十二五”期间药品安全电子监管政策和药品代码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政府于2008年开始推行统一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要求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纳入电子监管”。《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加强药品电子监管和促进政企信息共享,以提高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药品电子监管码与政企信息共享紧密相连,是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整合的两个方面。医药信息共享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2003-2005年)》,“信息化建设涉及药监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和资源共享”,“打破各职能部门原有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拓展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覆盖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的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因而,切实发挥电子监管在药品行政监督中的技术支撑,强化电子监管在药品日常监管中的应用,将更好地发挥电子监管在药品追溯、打假查劣、信息统计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政企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涉及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之间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药品代码制度为基础,实现电子监管政策目标。企业信息共享是以产品信息为信息流,将ERP、MRP-Ⅱ、SCM、CRM等企业信息系统(MIS)整合起来,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集成管理信息系统(MMIS)。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是对政务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强化政府横向信息共享的协调、整合和综合集成。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购买、征用和管理,强制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和强化全过程追溯召回能力,引导和激励企业对自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2.2 政企信息共享中的药品代码问题

政企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公开、政府之间的企业资信信息整合和产品信息快速传递问题。由于标准化的缺失,导致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障碍的问题愈加突出。影响政企信息共享机制未能及时构建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现代网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问题,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6]。对于受国家强制性管制的医药行业来讲,由于国家药品代码制度的实施时间比较短,软件开发商和医药企业存在“多、小、散”的状况,尤其是条块分割的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轨的过程,“万码奔腾”和“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医药行业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进程中药品代码制度未能有效、及时和统一化,使得政企信息共享中存在一些突出现象:政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存在漏洞,政府法律政策信息导向不清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很低,各监管部门各搞一套。因而,医药卫生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信用信息未能及时利用和共享,直接影响了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政企信息共享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对建立产品追溯和召回系统的消极态度,增加了政府推行电子监管的难度。

另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快速发展,利用网站、博客和即时聊天工具等方式进行违规药品产品广告的发布,但是对广告追踪和监控是目前我国药品监管技术力量所不及的。因此,应构建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倡导药品电子监管新模式,探索基于药品代码制度和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的网络违法广告追踪和监控技术,还消费者一个健康和和谐的网络消费环境。然而,受经济、技术和传统等各种因素制约,我国目前政企信息共享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电信监管、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协调等体制改革有待与深化,政企信息共享的制度环境仍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

2.3 政企信息共享中的电子监管方法

以政企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以电子监管为目标和重点,整合企业的产品信息和物流信息,以及电子政务公开信息,对产品质量、市场主体和多媒体广告进行电子监管与电子追溯召回。首先,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和实施,是电子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由于不同监管部门或机构所履行的职能需要,分头对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存储、传递、分析、理解和维护上有差异。因此,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在监管范围内共享,必须依靠药品代码统一标准的支撑。第二,以药品电子监管为目的,实施生产流通“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构建技术法规及风险预警等信息库、企业资质证明信息、产品抽检信息的中央数据库,实施对产品的技术监督、对质量体系的行政监督;实现各级政府药品电子监管信息的数据同步,实现与电子监管的政府信息和企业产品信息的交互。第三,通过对药品电子监管信息与刑事、社会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侦察相结合的行刑联动调度平台,在药品安全危害事件动态控制中发挥预警、应急联动等作用,提高行政执法、刑事处罚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重大活动安全保卫能力。

3 政企信息共享进程的信息化策略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作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速了政企信息共享进程,但是短时间内增加了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成本。因而,有必要实施多项数据标准融合、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信息化策略和积极采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3.1 药品代码制度与相关代码融合

药品电子监管标准规范体系是使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各参与方在统一的管理和技术框架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7]。《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制定标准规范体系”工作任务,包括:业务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三方面。药品电子监管标准化建设要参照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同时借鉴其他相关系统建设的经验,对监管的现有业务术语、业务流程、业务文书及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及编码进行梳理和规范。药品电子监管标准化建设要以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重要前提,建立适合和满足电子监管需要的信息编码体系和标准,既要利于业务数据大集中建设,又要做到各级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也要方便与其他各有关单位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药品电子监管更多是各种信息的整合,然后实施对产品追溯和召回,对市场主体进行责任追究。药品电子监管标准体系是一组代码的结合,药品代码制度既包括了化学药品、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的赋码技术,也包含了产品追溯过程中监管部门、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等机构代码,还包括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的信息标准[8],药品代码的编码技术上难度较大。因而,以促进政企信息共享为前提,电子文书、电子证照、资质文件等各种电子单证/报文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将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管理的无纸化。

3.2 政企信息化软件的更新换代

基于药品代码制度的政企信息共享目标,和“多、小、散”的企业、部门、医疗机构状况,加速了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软件更新换代。由于我国存在多家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甚至是各地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时间不相同步,选择的软件提供商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各信息系统不相衔接,延缓了政企信息共享进程。2010年《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的批发企业,必须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因此,以药品电子监管码为主线的药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整合方案,加速了政府、企业、医疗机构信息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

医药产业ERP系统,集成企业制造、财务、质量管理和分销等职能,实现了动态地平衡和优化企业的资源。目前,ERP软件供应商包括SAP、Oracle、用友和金蝶等[9]。药品电子监管码在“十二五”期间的推广和实施目标,引发医药行业的软件更新换代热潮。一方面加速提升政企信息共享水平,为信息化软件供应商市场拓展带来商机;另一方面增加了医药企业在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程中的信息化投入成本。因而,政府强制性推行药品代码制度以提升药品安全追溯召回能力、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节约社会成本为双重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信息化策略,促进“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3.3 云计算技术支撑政企信息共享

政企信息共享的数据交换标准与电子监管相关的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各类技术性规范,例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全球贸易产品与服务代码标准》等,尤其是中央政府强制性推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品全过程、可追溯召回的瓶颈问题。但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只是一个低层数据的统一标准,追溯和召回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将实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关键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DNA分析法等,应用3S技术(GIS、GPS和RS)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踪。

云计算产生于IT领域,是基于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10]。将云计算信息技术引入政企信息共享进程[11],一方面,企业或医疗机构通过云端软件服务,可以实现由于电子监管码统一标准之后企业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解决企业因实施电子监管码统一标准和新GMP、GSP认证所带来的高生产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云计算信息技术,可以对药品安全的生命周期进行实施实时监控,并整合药品安全技术监督和行政监督的药品安全风险信息,实现预警机制、应急管理和药害救济三位一体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

4 小结

篇4:《源代码》中的脑科学

影片一开始,本应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柯尔特·斯蒂文斯上尉突然惊醒在一列疾驰的火车上。然而面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柯尔特上尉觉得一切都显得如此陌生而突如其来,就连镜中映射的自己都是另一个人的模样。

正当迷惑之际,随着火车爆炸,柯尔特又置身于一个飞行舱中。一位名叫古德温的女军官正在视频中向他询问着列车中发生的事情。如此几次后,柯尔特得知自己正在执行一个任务——他不得不在八分钟内找到放置炸弹的恐怖分子以制止下一次的恐怖袭击。

然而,现实中这位英勇的上尉已经在阿富汗的任务中严重受伤,仅残存不完整上半身的他沉睡在一个特殊的生存箱中。科研人员连接他与另一个在列车爆炸中逝世的乘客的大脑皮层,并通过计算机翻译其神经系统中被传递的神经信息,将他一次次地送回到“源代码”的重建世界中去调查爆炸案。

神经和记忆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柯尔特残存的躯体,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大脑皮层连接着许多电极线。而之前,在博士向柯尔特解释什么是源代码时,他曾提到在大脑死亡后仍有电磁场存在,另外他还提及到了人死后可以储存八分钟的短期记忆。

让我们先来概括地了解下两个关于大脑的知识点。

首先,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就覆盖在脑半球的表面。也正是大脑皮层从事知觉、复杂动作、语言的加工和生成等思维过程。

其次,在大脑皮层上密布着数量相当于银河系天体数目的神经元。其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能接收并传递神经冲动。通常认为知觉、思维、意识和记忆等认知功能,都是由遍布于这一复杂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同时活动而产生的。

在国外,科研人员就利用大脑皮层和神经元的功能,研制出了一幅特殊的眼镜,它将一端连接在盲人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上,特殊的镜片将光感信息通过这个连接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加工后,可以使盲人看到一些光亮,甚至一些颜色,一部分形状。

那么记忆是什么?记忆是能让我们回想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能力。然而人类的记忆并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这里,主要谈两种记忆形式: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只能临时记录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信息。比如你在街上看到的一个人,或你不经意听到的一个电话号码。如果你不刻意去记住这些信息,那么很快你就会忘掉它们。因此,短时记忆的信息会随时被更新。

但也有部分信息会找到进入永久性记忆的途径,即长时记忆,它拥有无穷的容量,其持续时间也仿佛无止境。比如你可以清晰地回想起上个月去春游时的很多细节,或者你的家人可以轻松记起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但如果你身边有老人不断重复地问你同一个问题,或者常常忘了刚刚讲过的话,刚刚做过的事,说明他们的短时记忆可能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有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即我们错误地俗称为老年痴呆症的病(其实他们在病情初期只是记忆出了问题,所以请不要责备和嫌弃他们)。我们应该尽早带他们去医院就诊以进行早期治疗。因为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的长期记忆也会受到影响。有一天,他们将忘记曾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慢慢他会失去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会迷路,会失去自理能力,甚至不再记得你或者你的父母。所以请关爱这些老人,对他们多一些宽容、理解、耐心和帮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他(她)。

意识和睡眠

影片中,柯尔特和古德温貌似一直如正常人一样无障碍地用语言交流。可到最后,我们发现,实际是计算机通过对柯尔特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进行分析和翻译,用文字的方式将柯尔特的思维表达出来。可当我们看到生存箱中的柯尔特时,他紧闭双眼,除了轻微的身体抽搐外,我们更可以认为他是在深度昏迷状态。然而这种状态下的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借助电脑来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呢?我们在昏迷的情况下还会有意识吗?

我们先来了解下睡眠。科学研究指出人类的睡眠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一夜的睡眠里,大脑的活动是不同的。睡眠可分为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大脑的活动会放慢速度,心跳和呼吸也会趋于平缓而更有规律,并且你仍然可以在睡眠中更换姿势或者转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意识能力大大地降低了。

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是我们熟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很难被叫醒。但是眼球在此阶段会快速地移动,因为此时的脑活动程度与人在清醒的时候几乎相同。此时你的心跳和呼吸也会加快并开始没有规律。也正是在此阶段,我们会做梦。因为大脑正在将白天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所以,睡前把第二天要背的书或单词再复习一遍的话,第二天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那么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是否能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呢?答案是可以的。许多科学研究指出,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名字,并将其与别人的名字进行区分。并且,在睡眠时,我们依然可以对相同类别的词 (如:苹果和香蕉)和不同类别的词(如:苹果和汽车)进行区分。而且在我们睡觉时,外界的信息可以和梦境相混合。比如你开着电视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么你的梦里可以会间断地出现电视节目里正在发生的对话等。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儿童,具有掌控梦的能力。很多孩子回忆自己的梦时提到他被困住了,但他也知道他在做梦,所以他对自己说他可以飞,然后他就脱离了险境。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对于做梦是有意识的。

针对睡眠时的情况,科学家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在清醒的时候,一些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被要求在听到一个声音时转动一次眼球。反复多次后,在睡觉中,他们听到同样的声音时,也同样可以实现一次眼球的转动。另外的一个实验,志愿者在30秒内如果不按按钮关掉一个声音,就会受到一次电击(安全范围内)。在清醒时反复训练后,这些志愿者在睡眠且并不醒来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快速眼动时也能在30秒内按按钮关掉听到的声音以避免受到电击。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实验都告诉了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有能力察觉并加工接收到的信息。而且我们也能有意识地指出在睡眠中是否接收到信息。

对于睡眠的实验,我们可以在结束后叫醒被试者加以询问和确定。但是对于昏迷的病人或者植物人患者,我们并不能叫醒他们。同样的结果是否也能出现在由于脑部受损而陷入昏迷的病人身上呢?

近十几年,很多科学研究指出,如

果大脑的一个感官系统,比如视觉和听觉系统,没有受损,那么病人依然有能力感知并加工来自外界的信息。关于睡眠的实验被用在昏迷的病人身上,我们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昏迷的病人,甚至部分植物人,可以区分他们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名字是有意识的。

对这些病人的实验,科研人员做了部分改进,病人被告知他们将听到一些名字,他要数出他自己的名字一共出现了几次。通过仪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昏迷的病人听到并数自己的名字时,他们的脑电波图变化类似于正常人做这件事时出现的变化。所以说,这些昏迷者是能够理解指令并执行的,他们或许是有意识的。还有一些昏迷者被要求想象在玩网球。因为想象可以引起大脑某些固定区域的活动。一些植物人患者在想象玩网球时,我们观察到了他大脑区域的活动。这说明,植物人也可以理解指令并实现这个想象。自然,这样的病人也是有意识的。

所以,电影中,虽然柯尔特只剩下半个躯干并陷入昏迷中,但是他也可以通过想象,将自己设定在一个飞机的机舱里与外界交流。他也依然有能力有意识回答古德温对他的提问,并实现他该执行的任务。

篇5:代码证书申请受理程序

(一)受理依据

1、《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报告的通知》

2、《湖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二)受理范围

长沙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三)受理程序

1、办理条件

1)企业单位类—申请人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请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

2)事业单位类—申请人需提供机构编制主管机关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3)社会团体类—申请人需提供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机关单位类—申请人需提供单位成立的批准文件和正式介绍信及批文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5)民办非企业类—申请人单位需提供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 记证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6)工会社团类—申请人需提供上级工会颁发的《湖南省基层工会社团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7)其他机构类—申请人应提供设立该组织机构的法律、行政法规文件及批准文件或登记证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①记者站需提交湖南新闻出版局颁发的《湖南省记者站登记证》;

②期刊出版社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

③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需提交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单位介绍信。

(四)办理程序

1、填写《湖南省组织代码证申请表》,规定要素须填写清楚,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

2、工作人员对提供的要件进行查验,对申报表代码信息进行审核,符合的进入办理流程。

3、申办单位交款并领取发证凭据。

(五)办结时限

一般在受理申请四个工作日凭发证凭据领取代码证书和代码卡。

(六)收费依据

按湖南省物价局湘价费[2006]170号文件办理。

(七)受理时间

法定工作日每天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夏季见变动通知)。

(八)受理部门

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管理所

办公地点一:长沙市政务公开中心二楼11-14号窗口(长沙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楼)

联系电话:0731-88665129 88635350 88665131 88665138 办公地点二:长沙市雨花区政务公开中心11号窗口

联系电话:0731-858804

53邮编:410013

篇6:航空公司特餐申请代码

若您对餐食有特殊要求(我们可以提供素食餐、儿童餐、婴儿餐、低盐餐、低糖餐等),为确保特殊餐食能及时装机,请您在订票时或订票后航班离站前24小时提前预订您所需要的特殊餐食。

二、特殊餐食种类

深圳本站可保障清真餐、素食餐、低糖餐、儿童餐、婴儿餐、水果餐、低胆固醇餐、低脂餐、新鲜蔬菜餐、海鲜餐、溃疡餐、高纤维餐、低蛋白质餐、低盐餐。外站可保障清真餐、素食餐、低糖餐、儿童餐、水果餐。

深航特餐代码及说明

特餐四字代码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中文注解

MOML/MSML Moslem meal清真餐 菜肴不含有猪肉,熏肉,火腿,肠类、动物油脂或酒精及无鳞鱼类和鳗鱼、甲鱼。所有的家禽和动物在被宰杀和烹饪时需要按照伊斯兰教的有关规定。

VGML/VLML Vegetarian vegan meal素食餐 素餐也被称为“Vegan Meal”。餐食中不能含有任何的动物或动物制品。菜肴不包括肉、鱼或奶制品、鸡蛋、奶酪及相关制品,可食用人造黄油。

DBML Diabetic meal 糖尿病餐 菜肴是低糖食物,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不含有任何种类的糖。

CHML Child meal 儿童餐 菜肴含有儿童喜欢的食物。避免过咸过甜食品。BBML Baby meal 婴儿餐 含肉类、蔬菜或水果类。

FPML FPML Fruit platter meal 水果餐 菜肴只包括水果。包括新鲜水果,糖渍水果和水果甜品。

LFML Low fat meal 低脂/低胆固醇餐 菜肴适合需要减少脂肪摄入量的客人食用。不含油炸食品,肥肉,奶制品,加工食品,浓汁,内脏,带壳水产品,蛋黄和焙烤制品。

RVML Vegetarian raw meal 新鲜蔬菜餐 餐食仅以水果及蔬菜为原料,不含有任何动物蛋白原料。

SFML Seafood meal 海鲜餐 专为喜欢海鲜的旅客定制,菜肴包括一种或多种海鲜。不含肉类制品。

BLML Bland meal 溃疡餐 菜肴包括低脂肪和低纤维食物。避免油炸食物,黑胡椒,含气植物,芥末,咸菜,大蒜,坚果,和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适合有胃肠疾病的乘客进食。

HFML High fiber meal高纤维餐 包括含有高纤维的食物,如坚果,蔬菜,水果,高纤维的谷物面包和谷类食品。

LPML Low protein meal低蛋白质餐 低蛋白质餐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并避免高盐食物和盐。不含咸的,烟熏食品,罐头食品,腊肉,禽类,鱼,鸡蛋,面包,土豆,米饭,谷粉,牛奶,吉司,酸奶。

LSML Low salt meal低盐餐 菜肴中的盐有一定的控制量,是为了患有高血压,闭尿症和肾病的乘客准备的。食品不含盐,蒜盐,谷氨酸纳,苏打,腌渍咸菜,罐头肉和鱼,奶油,吉司,贝壳类,土豆泥,肉汁类,鸡粉,面包,罐头蔬菜。

三、申请指令:

上一篇:德育工作责任状下一篇:《岳飞传》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