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2024-05-21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共12篇)

篇1: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9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忘、主、金”等9个生字。会写“挖”“瑞”“领”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预设: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教师听学生读课文,并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读书。

2、生字纠错。

(1)抽读要认识的生字生词:

(2)指名分段课文。

A 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书。

B 指名读全文,正确、通顺、流利的读书。

C 自由读书,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D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说文章写的是谁干什么?

3、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1、说说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可以自己学会的,你怎么记住它们?

2、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自己挑选简单的字书写。

教师可提示学生保留“忘”“叫”“后”几个学生容易书写出错的字。

4、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文章的大体内容。

1、指名读课文,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分段指导朗读。

1、继续由“水”入手,讨论提出的问题,沙洲坝人民生活中缺少什么?

提示: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沙洲坝人民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体会当地人的无可奈何,和吃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

第三自然段,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想象挖井时会遇到的困难,思考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突出了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心。

1、他们是怎样挖水的呢?

2、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井边石碑上的字了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一个成语概括洲坝人民的这种行为,理解“饮水思源”。

5、句式仿说:

四、整体感知,总结板书: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2、小练习(1)区别组词。

望()主()席()导()

忘()住()度()异()

(2)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时刻——()想念——()

立刻——()激动——()

(3)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不忘(),时刻想念()。教学反思:

篇2: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毛主席在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就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为纪念他,再井边立碑,刻字的故事。表现革命领袖毛主席关怀人民,并身体力行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也表达了人民对主席的怀念及深深的爱戴。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教学目标:

1、学习“忘、挖、井”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六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齐读。

2、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初读感知,探究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和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

3、汇报: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读,正音,说说记住字形的方法。②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4、说说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

5、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简介当时毛主席是在农村生活,指挥八路军作战的。

(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汇报,师板书: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3)、齐读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话。

(4)、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指导书写

7、巩固字词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2、开展讲故事比赛

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

1、主持人: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六个人想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希望你们能喜欢。

师:你喜欢他们的表演吗?那么,你都看懂或听懂什么了? 2、教师相机小结,学生认识生字

对!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人物简介: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3、板书课题、理解认字。齐读课题

问: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自由发展)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

二、探究学习

1、认识生字“忘、挖、井。”

师:谁来当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把题目中的三个生字挑出来,并用你喜欢的方式带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

毛主席初到沙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 乡亲们得到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

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3、再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三名同学读课文,教师相机范读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

4、质疑再探

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

三、运用拓展

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下节课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或小节目等准备好,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师生一起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舞中结束。板书设计:

毛主席住沙洲坝

吃水不忘挖井人 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饮水思源,想念毛主席)

篇3: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1933年4月,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江西革命时, 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 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全国解放后, 乡亲们在井边立碑纪念毛主席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 通俗易懂, 共三个自然段, 配有一幅插图。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快速识记本课生字,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 做到“以读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感悟文章感情, 感悟到毛主席的好思想好品质,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并在课后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资料和故事, 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创境, 激发兴趣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说一说你们听懂什么了?歌曲赞美的是谁?

2.教师小结, 介绍毛主席。这首歌曲是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 他一生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为了人民的解放,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出示词语:主席、领导、革命、解放。学生齐读词语)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这位伟人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歌曲开篇引入, 能激发学生了解毛泽东主席的兴趣, 为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好品质, 为感悟乡亲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行为做铺垫。

二、板书课题, 质疑解难

1.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读了课题后, 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生字。“忘、挖、井”。 (指名读)

3.回答问题。你知道课文中的“吃水”人是谁?“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 (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让学生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在交流互动中理清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 学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为自然段做标记。

2.教师讲述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 学生认识词语:战士时刻想念

3.识记“我会认”的12个生字。 (课件出示:忘、挖、井、席、导、革、命、战、士、解、刻、念) (1) 学生在认读中标记、识记生字。 (2) 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同桌互读, 找出对方的优点并纠正不足。

4.引导学习“我会写”的6个生字。 (课件出示:井、乡、面、忘、想、念) (1) 指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识记生字, 如“想= () + () , 结构是 () , 部首是 () 。 (2) 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猜字谜、换偏旁、组词识字) 。 (3) 去掉音节, 指名认读生字, 并组词。

5.记忆字形, 指导书写。 (1) 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学生观察,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 (2) 学生试写, 教师重点指导写“忘、想、念”。 (3) 描红、临写。养成边写边记的好习惯。 (4) 组内评议。 (要注重对学生写字的评价, 鼓励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6.学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课件出示:井台、井口、井水;领导、导游;革命、生命、救命;主席、凉席;想念、挂念、念书;时刻、立刻) (1) 指名读, 开火车读。 (2) 选词说话。 (3) 练习把词送回家。

想念怀念

(1) 我非常 () 在昆明工作的爸爸。

(2) 我很 () 童年的时光。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学习, 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在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中, 注意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 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 找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并纠正。

3.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教师纠正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 起到示范、正音的作用。

4.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合作探究。 (1) 毛主席初到沙洲坝时, 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 会怎么想, 怎么说? (2) 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或什么困难? (3) 乡亲们得到毛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 又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选一个题目合作探究, 要求:可以分角色表演, 如:主席、士兵、乡亲;也可以用语言表达。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

6.再读课文, 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 通过读一读, 想一想, 演一演,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在表演中运用, 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有效拓展

同学们, 人们歌颂、赞美毛主席, 是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的事迹, 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 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图片、小故事等, 下节课我们将从多方面认识毛主席这位伟人! (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篇4:“吃水不忘挖井人”

《十城万盏参考》:请您讲一讲您发明太阳能LED照明灯的经历?

王凤池:我原本是从事服装生意的。2004年的一天从电视上接触到一个节目,是上海航天局谈关于能源问题以及未来LED灯具发展前景的访谈节目。LED与普通光源相比耗电量非常低,要是将太阳能和LED光源结合起来不就是既环保又节能了吗? 我被这个突来的灵感吸引了。我当时不懂LED技术,就千里迢迢跑到国家航天局所在地上海,亲自找到太阳能光电技术专家教授,虚心讨教。

当时,上海专家被我这种千里求教的精神和大胆的想法所打动,给了我很大的技术支持和鼓励。回到保定,我便一心投入到研发中。LED有很多优势,但是光区不均是致命缺陷,不均就晃眼,晃眼就容易眼睛疲劳,疲劳也就用不到实际生活中,当初很多解决办法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告终。直到偶然有一次踩坏了圆形的灯头,插上电,半光区出现了,几十个没有圆头的小LED灯组合在一起,均匀柔和的灯光出来了,我们成功了。

《十城万盏参考》:作为大正太阳能的董事长,请您谈一下大正太阳能LED产品的研发情况,自主创新的状况以及曾经遇到的困难?

王凤池:在2005年,公司自主研发了一体化散热、二次配光。我们2005年基本在推这些,前期我们在北京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始产品都是馈赠。当时市场还没认识太阳能LED,我们亏了70万,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唤醒了一批太阳能LED创业者,北京很多企业针对这个项目进行市场开发,我们也从起初的孤立到现在调动了大家一起呼吁:太阳能LED。

2006年,当时保定定位“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吸引大批的企业官员来这里。当时我们的产品并不成熟,尤其在流明量和光衰上,也没有专利意识。但是我们这个研发团队发展很快。在创新中实现专利。现在我们公司共申请专利23项,授权15项,其中核心专利11项。申请专利的项目现在已经全部转化成具体的项目产品推入市场,市场认知度较高,为公司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近3年完成生产总值超过4000万元,其中50%以上是专利项目直接向产品转化得到的,预计在未来的市场上还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城万盏参考》:太阳能LED与普通的LED产品相比优势是什么?如何提高太阳能LED的发光效率?

王凤池: LED照明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安全、性价比高、外形美观大方、使用寿命长。在偏远山区架线不方便地区、太阳能LED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间接污染。

提高太阳能LED技术的提升途径有 LED光效、配光、散热、光板、电池。随着LED电光转换能力不断提高,LED在光效、散热能力上都会有长足的进步,结合配光技术、散热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LED发光效率。

《十城万盏参考》:时下,“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正进展的如火如荼,请问您对此有些什么看法?

王凤池:目前,大正就有幸参加了保定本地的“十城万盏”试点工程,也参加了天津的“十城万盏”工程,在保定、天津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篇5: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1.认读生字:席、导、解、乡、面

2.认读词语:挖井、战士、革命、想念、时刻、立刻

3.用“想念、时刻”练习说话。

二、引入课文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三、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师适时指导)

3.说一说:(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课文相关段落)

篇6: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知道毛主席关心乡亲们的吃水问题,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了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前立了石碑。要激发学生热爱领袖的真挚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立石碑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揭题

2、齐读

3、这句话从哪儿得来的呢?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和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

3、汇报: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读,正音,说说记住字形的方法。

②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4、说说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简介当时毛主席是在农村生活,指挥八路军作战的。

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汇报,师板书: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3、齐读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话。

4、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忘 想 念”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

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井 乡 面”

1、重点知道“面”

师写,生观察笔顺

2、学生尝试写,师巡视指导

三、、延伸

1、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2、开展讲故事比赛

篇7:《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学生带着缺水少雨的苦闷走进文本切切实实的生活场景中。

二、思甜,丰富过程

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化身自己为跟随主席挖井的小战士,把教室又变成了另外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小战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小战士,你的手怎么这么脏?”“小战士,瞧你,满头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战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来吧?”学生边和老师对话,边动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

三、感恩,想象练说

篇8: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效构建对话,情因境生

何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激发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认识、领会、掌握、感悟,进而去运用、去创造、去创新。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因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别时,如何让学生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情境创设,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构建了一座桥梁。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

下面,撷取自己在两个班级进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剖析说明。

【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里有这么一段:“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简单的一句话,却点出了挖井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了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井的功劳之大。但乡亲们挑水这件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乡亲们挑水的艰难呢?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挑水的情境。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学生在此处强调了很远,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师:同学们只是走就很累了,那我们的乡亲们肩上还挑着水呢?想一想乡亲们挑水的样子。

生:肯定很累,很辛苦。

其实到这,学生推己及人,已经能感受到乡亲们吃水的辛苦了,但为了让学生对乡亲们吃水难、挑水苦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就是这几幅图片,反映了我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回溯”到当时的生活中,创设的情境自相矛盾,不符合实际。

师:是啊,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乡亲们吃水的辛苦,瞧,每一天,乡亲们都挑着桶,走很远的路,(出示老人挑水图)扁担压弯了他们的肩膀,汗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睛,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出示下雨小路图),要是雪天(出示下雪图),要是烈日当头的夏天(出示大太阳),乡亲们会怎么样呢?

我的语言还没有描述完,下面就一阵骚动了,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等到我把图片出示完,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心里还暗自得意,这么多人举手,看样子都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那么这个设计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可当我提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瞬间被学生的回答给惊呆了。

生: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乡亲们就不用去挑水了,在家就可以接水,也不用那么辛苦。

瞧,学生说得多有道理,下雨下雪至少不缺水,可我却希望用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乡亲们挑水时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那么这个情境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学生带离了既定的轨道。再纠缠在这上面已毫无意义,只得草草了事,进行下一个环节。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也让我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同时,因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回溯”到文本创设的环境中,根据当时的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针对案例中创设的下雨下雪情境,我又特地查找了有关沙洲坝的资料,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甚至当地俗语说嫁女儿都不愿嫁到沙洲坝。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想象“下雪”“下雨”这些场景,也不符合沙洲坝的实情。

(2)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感情。要创设高效的情境,首先要基于当时所处的现实;此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选取适当的材料,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真正做到境为情设,情因境生。在案例中,借助视频资料,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同时,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

篇9: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

人物简介:裴春亮,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董事长。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

有房住也要有钱赚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位于太行山区丘陵地带,1970年,裴春亮出生在这里。

少年时代,裴春亮经历的磨难与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他12岁以后的四五年间,家里祸不单行:他不到20岁的三哥死于矿难,不到30岁的二哥死于车祸,大哥不到40岁突患脑中风卧床不起,大嫂、二嫂不堪忍受家庭重负,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先后离家出走。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裴春亮的父母在痛苦的煎熬中双双染病,生活的重担无情地落到了裴春亮身上,既要伺候重病的父母,还得养活3个不懂事的侄儿、侄女。看到裴春亮生活艰难,乡亲们纷纷送来衣服和米面,邻居们也经常把3个孩子接到家里轮流抚养。

裴春亮16岁那年,卧床4年的老父亲去世。村支书领人刨掉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党员干部兑钱买了寿衣,乡亲们这家一升米,那家一把柴,帮裴春亮安葬了父亲。就这样,乡亲们用温暖的双手帮着裴春亮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面对命运的磨难,裴春亮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化作顽强拼搏的信念和奋发图强的动力,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裴春亮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一名青年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

2005年,裴寨村进行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年轻有为的裴春亮身上,一致选他为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裴寨村,裴春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说干就干,他个人投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架桥铺路,开挖涵洞,安装路灯,并购买两台大型农业机械,服务村里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在农村,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然而,在这样一个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穷山村,拥有新房的愿望犹如一场梦。2005年5月,裴春亮决定自掏腰包3000万元,挖平荒山,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建设裴寨新村,让全体村民免费住进新楼房。挖荒山、修公路、打水井、建楼房,裴春亮带领群众奋战3年半。2008年12月21日,一个集160套居民住宅、办公楼、幼儿园、超市、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裴寨新村正式落成,全体村民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圆了祖祖辈辈的新房梦。

2010年,裴春亮担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他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张村乡山区23个行政村、1.5万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社区建设同样是不占用一分耕地,平整了1192亩荒山坡地进行建设。为了减轻群众购房负担,裴春亮积极寻求各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还自己出资为每户群众购买了10吨水泥。

在国家提出扶贫攻坚、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目标后,已经把本村群众带上了富裕路的裴春亮,又把精准扶贫的目光投向了距离裴寨60公里、生产生活困难的辉县市西部深山区平甸、潭头、宝泉、东寨4个村。为了彻底解决这些村300多户群众的贫困问题,引导他们走向富裕之路,裴春亮又出资8000万元,建设了宝泉花园社区,一次性解决了他们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难题,让山区群众得到了实惠,拥有了温暖的家。

乡亲们住上了新房,解决了温饱,下一步就该引导他们如何走上致富路了。裴春亮和社区“两委”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找项目、跑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项目,就地城镇化、就近能就业、增收能致富的目标。

裴春亮多方筹资15亿元,成立了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春江集团。2010年,集团建成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低碱水泥500万吨,成为河南省重点水泥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100名,有500多名社区居民在企业上班,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提升裴寨村的商业竞争力,裴春亮还带领群众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把原来坑坑洼洼、只有7米宽的道路,拓宽为25米,并在道路两旁建起了900多间新颖美观的商业楼房,让社区45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为了解决土地灌溉问题,裴春亮和乡亲们自行施工,兴修水利设施。他们引来100公里以外太行山水库的水,建设提水灌溉工程。此项工程,裴春亮个人出资860万元,与乡亲们在工地共同奋战两年半,建成了50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了11公里地埋管道到田间地头,实现了自流灌溉。

解决了水的问题,裴春亮又带领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他们把老村的破土房全部拆除,复垦土地600余亩,建设了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温室,种植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裴寨社区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菜农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现在,裴寨社区的高效农业已发展到1500余亩,共建成各类温室750余座,共有350余户、1250余名村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

2011年3月,裴春亮带领群众利用老村天然深沟建设裴寨社区拦洪蓄水水库。水库全长2300米,蓄水量可达8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6300万元,其中政府支持1100万元,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捐款100万元,裴春亮个人出资5100万元。裴寨水库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社区干旱缺水的难题,还有效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让周边乡镇的3万多口人、近2万亩耕地受益。

俗话说:“宁管千军、不管一村。”裴春亮深知当村干部的难处,任何一件事情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但是,裴春亮相信,只要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就能得到群众的爱戴与拥护。

物质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有才是真正的财富。作为“全国道德模范”,裴春亮提出了“情德法治村”的理念,用真挚的感情温暖人的心灵、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严规范人的行动,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与发展经济的同等高度来建设。

现在的裴寨社区居民,真可谓是“在路东当农民,到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走进春江是主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

裴春亮语录:

“我富起来了,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

“乡亲们的信任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我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不能让社区居民住着新房子,饿着肚皮子。”

“我们的目标,不光是人人‘有房住、有钱赚,还要人人‘有活干、有发展。”

“过去,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是村里的党组织和父老乡亲帮我渡过一道道难关。今天,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让我率先富裕起来,想方设法去回报社会,报答父老乡亲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理想。”

“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决不能空享荣誉,止步不前。我会以荣誉为动力,把乡亲们的愿望作为我奋斗的目标,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评论

勇于担当的典范

中国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另外一句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这两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裴春亮,少年时命运多舛、历经磨难,是乡亲们帮助他渡过一个个难关;长大后自强不息、艰苦拼搏,是党的富民政策让他率先走上致富路;现如今恩报乡里、对党忠诚,是心中的誓言和信念支撑他立志改变家乡的困境。

裴寨村,曾经是土薄石厚、干旱缺水、种地靠天,村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补助;现在是楼房林立,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区居民既安居又乐业。这一转变,没有裴春亮的全身心投入,恐怕很难实现,或者说至少要推迟实现。至于实现得怎么样、什么程度,更是难说。

“他是个好人,我们信他……”这是1.5万名朴实的村民对裴春亮最真挚的评价。

那么,裴春亮是怎么个好法,怎么个信法?好就好在,他感恩乡亲、奉献社会,由小到大,回报家乡的誓言从不曾忘记,10多年来,他用于新型社区建设以及帮贫助困的资金达1.83亿元;信就信在,他坚定信念、为党增光,克己奉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干部职责,带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科学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城镇化、居民就业能致富的成功之路。今天的裴寨村已从一个仅有595口人、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穷山村,变成了入住11830口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可以这么说,裴春亮这三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懂得感恩、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就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勇担重任的同义语。

篇10:《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讲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并在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课文还配有插图。但文中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时代背景非常陌生。对于毛主席,学生也只是听过而已。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怎么办呢?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选择了上这课。为了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反复思考了一些问题:搜集了一些干旱地区没有水喝要走很远的地方去挑的实例。乡亲们吃水困难,担着担子担水,要到很远的地方,要是遇到雨天、雪天、冬天、炎热的夏天,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有的小朋友说:“在炎热的夏天,人会中暑的”、有的说:“在寒冷的冬天手和脚都冻僵了,还能走路吗?”„„等等。趁着孩子回答时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给孩子们讲述这口井的名字“红井”的来历。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再来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话题也就有了。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战士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穿衣不忘织布人。” “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做房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篇1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国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篇“红色革命”故事。主角——毛主席!我以为,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很有必要先引着他们走近毛主席,认识毛主席。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毛主席的画像,然后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歌颂毛主席的革命歌曲,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就有据可依了,从而能更好地读懂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话语!主席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他们对主席的思念之情。此谓“饮水思源”!如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呢?我想还是利用一下书上的插图,如果你是老爷爷身边的那个孩子,站在井边,听老爷爷讲这“石碑”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验情感。

另外,课堂中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等,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

一、复习导入

1、读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2、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是不是都会读课文中的词语了。(出示词语)

3、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是什么?

指名回答。

4、这刻有碑文井在哪里,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知道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2、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1)井在沙洲坝。

(2)毛主席在那儿住过。“那儿”指什么地方?

相机出示:沙洲坝,指读、齐读。

3、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听老师给小朋友唱一首民谣:

出示: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4、5、6、小朋友也来读一读。从这句民谣中你知道了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述:是呀,沙洲坝要是三天不下雨,连洗手帕都没水,可见那里是多

么干旱呀。村民们吃水一定有困难,不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你从哪里看出村民们吃水很困难?

出示句子: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很远的”、“挑”。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真想不到沙洲坝的村民们要想吃到水,竟然需要走那么远的路,费那么大的力!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读好: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3、师述:是呀,沙洲坝的村民们吃水实在太困难了,他们甚至还去挑脏水饮用。这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怎么做?

4、引读---“毛主席就带领……一口井。”(出示句子)

“带领”是什么意思呢?(带着大家)你能用‘“带领”说一句话吗? 出示补充材料:1933年4月,毛主席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主席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乡,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乡回答说:“吃呀!” 毛主席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 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塘里挑来的。” 毛主席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主席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 毛主席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乡苦笑着摇了摇头。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

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乡亲们,战士们,功夫不负有心人,井终于挖好了,赶快提一桶起来大家尝一尝。(学生做喝水的动作。)你喝到这么干净清凉的井水后,想说些什么?

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会激动地说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会感谢老主席。

5、师述:

乡亲们是多么高兴,战士们是多么高兴,而一旁的毛主席更是高兴的不用

说了。你能带着 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吗?指名朗读、齐读。

6、(再出示红井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你们想想看,沙洲坝的村民们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是啊,毛主席是伟大的,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解决了沙洲坝村民们喝水难的问题。他的心中总是想着人民,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了永远牢记毛主席,就在这口“红井”旁边立了 个石碑,上面刻着,生接读(教师引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出示句子。

2、小朋友,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想想看,石碑立好后,乡亲们每天来到井边打水,看了以后又会说什么呢?过路人看见了会说些什么?

后来,沙洲坝又流行唱起了一首民谣:

(齐读)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

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

3、对,小朋友,当乡亲们每次喝到那甘甜的泉水时,第一个想起的是谁?——毛主席。就象我们吃饭不忘谁呢?(种田的人)穿衣不能忘记?(做衣服的人)

4、这口井曾经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出示补充材料:

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你听了以后,想说什么?

5、沙洲坝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如今沙洲坝成了一个镇,家家户

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可是他们还是饮用井水。(图片,展现现在这口井),因为村民们永远想念——(毛主席)

6、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吃水不记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刻在碑上,涂上赤金,使它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敬佩之情以及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忘 金 很 叫

2、自学生字笔顺。

3、小老师来交大家写。难的字教师指导范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5、投影反馈。

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

一、民谣对比,今昔不同

喜欢阅读时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这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是视觉的快

感,上课伊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沙洲坝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

二、给个支点,想象练说

文本蕴含着很多对话的潜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间隔和距离,我努力去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炉。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三、借助模块,滋养生命

篇1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吃、主、住、以、叫、江、没”等七个生字。

2.潜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资料,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13个生字,学会“吃、主、住、以、叫、江、没”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此刻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师: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毛主席。

师:你明白毛主席是什么人吗?

生:他是我们国家的主席……

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课件展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毛主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吃、主、住、以、叫、江、没”,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1段

师: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哪儿住过?“这儿”指哪儿?

生:毛主席在一个小村子住过,也就是瑞金城外的沙洲坝。

(让学生读读第一句,然后把两句合起来读读。)

2、自由读的形式读第2段。

师: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生:乡亲们吃水难。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村里挖了一口井。朗读这段,指名3~5人。

3、齐读第3段。

师: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

师::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感谢毛主席,怀念毛主席,饮水思源。

分小组读,群众朗读。

4、简介毛主席的其他事迹。

学生先交流自己对毛主席其他事迹的了解,体会毛主席的品质,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实践活动

1、透过各种渠道了解毛主席的故事。

2、利用班会讲解毛主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困难

解放前-毛主席-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解放后-乡亲们-立碑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上一篇:安全总监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非公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