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2024-05-04

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精选9篇)

篇1: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本报卓尼讯)近日,卓尼县为扎实做好“两节”期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行流动人口“宣传、服务、办证、联系、关怀关爱”五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打造流动人口“双百”工作新格局。

一是宣传到位。目前正值返乡高潮,利用媒体宣传、户外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集中开展人口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教育、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宣传,使流动人口了解、享受更多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二是服务到位。对已返乡流动人口,技术服务人员上门为他们免费提供环孕情、妇女病普查、咨询等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叶酸,组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三是联系到位。对流出育龄妇女,准确掌握其流入地址及电话号码,定期与外出育龄妇女联系,随时掌握其婚育状况及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四是办证到位。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证件上,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证资料,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办证服务。五是关怀关爱到位。结合活动,走访慰问了6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帮扶,使流动人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朱永华)

篇2: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会上,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马登泰汇报了民主生活会准备情况,并代表局领导班子作了对照检查,认真查摆了人口局班子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贯彻改进作风情况,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州县相关规定情况,以及查摆出来的“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表现,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整改措施与方向等方面的情况。随后,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对照检查,并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县委指导联系领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自述做了点评,他认为人口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班子成员能激烈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检查材料撰写到位,查摆“四风”问题“准”,批评和自我批评“诚”,班子成员能认真自我剖析问题,敢于担责,整改措施从严从实,开出了气氛,是一次成功的民主生活会。对下一步工作他指出:一要切实增强对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思想认识;二要继续聚焦四风,征求意见建议;三要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四要定期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五要认真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瑞芬以督导组组长的身份对人口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了全程督导并进行了现场点评。她充分肯定了人口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认为此次民主生活会气氛既严肃又融洽,会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班子成员自我批评触及灵魂,相互批评直奔主题,与事对接,与人见面,问题找的准,实打实,有辣味,真正做到了见人见事见思想,是一次动真格、有辣味的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使大家真正受到了一次严格、深刻的党内生活锻炼,必将受益终生。她强调,一要认真制定班子整改方案和个人整改方案,切忌出现“空对空”;二要形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报;三要组织召开好党组织生活会;四要切实落实整改的效果,真正达到建立长效的机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3: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一、通过双向约谈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目前, 内江市局征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方面, 全面强化干部双向约谈体系, 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成功建立了领导干部的双向约谈体制, 监察部门和科级“一把手”定期向领导干部发出约谈, 从而进一步分析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和行为, 在第一时间帮助领导干部理清思路及存在的困惑以及问题, 帮助其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对于某些思想情况不稳定的, 工作压力比较大的领导干部进行思想上的帮助, 对于产生某些萌芽状态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开导。监察部门及科级“一把手”也接受领导干部们的谈话, 吐露心声, 打开彼此心结, 借此来确保领导干部们所讲话的真实性, 从而帮助领导干部们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为领导干部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并且鼓励领导干部们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缩小领导干部的距离, 通过温暖感化干部们, 使得干部们从内心深处感到组织是他们的家。

二、通过道德考核标准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内江市局通过考评制度遴选干部, 制定了《内江市选拔任用干部管理办法》, 对于领导干部进行考核, 并且将社会广泛关注的干部的道德素质纳入考评标准以及干部评优评先、干部的年度考核中。除此之外, 我们还进一步拓宽干部道德考察的覆盖面, 将这个考核所需要考察的项目从社交圈扩充到干部的每一个层面, 强化考核在干部职业生涯中的分量, 构建良好的用人制度。形成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接受员工测评制度, 领导干部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 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肯定。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内容处理事务, 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 并且制定出领导干部和考察职员的推荐、审查的规则, 并且严格标明制度中推荐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职责, 从内部体系着手避免领导干部在推荐和审核中偏袒的现象的发生。利用道德考核标准强化高层领导干部之间的竞争力度, 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选拔人才的准则, 将人本主义贯彻到选拔过程中;调动领导和干部的工作热情, 将领导干部的任职情况公布于众, 使人民群众也加入到监督领导干部工作的队伍中, 并且扼杀选拔人才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通过建立监督岗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按照《内江市局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办法》, 通过不定期抽查、书面形式征求意见、进行民意调查等方式, 掌握群众对干部的评价, 并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干部工作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尖锐问题, 广泛收集群众对于领导干部工作的反馈, 并且面向社会各界征求对于领导干部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 密切与纪检部门联系, 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 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 从而更为全面的对干部进行监管。第一, 使领导干部树立自我督导认识观点, 制定更加完善的、更加高效的体系对领导干部进行督导。所以思想政治素养成为了关键内容, 将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与党的内部结构高效融合, 在培养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强化领导干部对自己的监督力度。第二, 建立监督岗哨强化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和审核, 强化对不正之风的惩罚程度, 杜绝违反违纪的事件出现, 强化民主、文明、透明的督导力度, 使全民参与到监督领导干部的队伍之中, 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因此, 大力加强了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对督导工作的重视, 使督导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为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保驾护航。

四、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为了强化对于相关领导干部的监管力度, 进一步实现干部任用信息的实现,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进一步实现干部述廉的公开性, 通过面向本公司、社会阶层的民意调查对于干部的各个方面信息进行了解,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 开展领导干部述廉, 领导干部本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开设举报热线以及举报邮箱, 对查有实据的干部严惩不贷, 从而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确保内江市局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无群众投诉案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三维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 (1) :1-5.

[2]崔明生, 周骏.兴达“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构建[J].现代冶金, 2011, 39 (6) :61-62.

[3]董国娟, 贾巍.采用“五位一体激励法”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成功 (教育版) , 2012, (7) :249.

篇4: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重视学习,思想认识上位

碧江区委离退局长期重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把学习当作做好工作的基础来抓。始终坚持周一下午例会学习,同时要求每位干部每年完成学习笔记20000字。该局一方面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系列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活动。按照“领导示范,干部跟进;因人而异,发挥特长”的原则,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及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及落实各级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做好服务与促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帮助提升做好个体服务工作与塑造服务大环境,增强做好工作光荣感和使命感,调动干部职工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了全局上下热心服务、主动作为的热情。

摸清实情,答疑解惑换位

坚持“四个认识”(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认识,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从提高老干部工作满意度的认识)推进老干部工作,以建好“三个机制” (结对联系制度 、定期走访制度、爱心服务制度),做好“四个到位(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老干部的政治生活落实到位、把老干部关心关怀到位、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及遗孀帮扶到位),争创老干部满意之家为着力点,全力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本着“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原则,在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中,该局把“五清楚”作为基本工作内容:老干部经历清楚、身体情况清楚、性格秉性清楚、家庭状况清楚、新需求清楚。同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服务老干部要做到“三个面对面”:了解情况面对面、倾听意见面对面、解决诉求面对面。

督查跟进,政策落实到位

针对企业离休干部反映没有年终绩效奖及老干部遗孀医药费延尺等问题,该局一方面把健全老干部个人生活待遇台账纳入深化拓展亲情服务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耐心的作政策解释,同时积极与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接,及时加以解决,确保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走访入户送话聊

针对“双高期”广大老干部行动不便、孤独寂寞感较强的现实,该局适时组织开展“常走访,常看看,勤上门”关怀慰问活动,在“五必访”的基础上,落实好“六上门”:为老干部送学习材料上门;满足病瘫在床、“空巢”孤寡老干部精神慰籍话聊上门;重大节日或重大纪念日活动上门;逢80岁生日送祝贺上门;为老干部答疑解惑送政策上门;老干部家庭变故送温暖关怀上门。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局总计上门走访老干部700余人次。正是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劳移位,将服务窗口前移,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服务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提升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确保老干部安享晚年。

亲体力行,主动作为尉然成风

针对近年新进工作人员较多的实际,局长杨胜德事事带头树典范,件件过问抓落实,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做好“传、帮、带”。遍访每一位服务管理对象,在走访中熟悉每一位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定期走入病瘫在床、丧偶寡居老干部房间与老干部谈心;谋划构思老干部门转型发展,探索新时期服务老干部的新模式,得到老干部及老干部家属的高度赞扬。

篇5: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一、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城市流动儿童自尊水平不足

城市流动儿童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自尊思想,对于自己的自尊心受伤经历表现得比较自卑和失落。例如,有人使用恶意的话语贬低或者嘲笑他们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正是由于城市流动儿童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所以他们会使用所听到的恶意语言来对照自己,这种儿童时期的自尊心受损经历使得孩子在不良的身心状态下成长,也阻碍了其自我价值的形成。城市流动儿童自尊心受损的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是首位的,最能影响城市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有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城市流动儿童的父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忽视了子女的身心成长问题,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够了解。家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的思想、行为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流动儿童的自尊状态,亲子矛盾问题、家庭环境差等,均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形成。其次,教师对城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建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思想有偏差等,都会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损。有学者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儿童自尊的建立。最后,还包括其他因素对儿童自尊的影响,例如家人长辈的鼓励、社会环境的作用等。

2. 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不良

由于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差异,当城市流动儿童受到外界环境差异的冲击时,往往会产生自卑或者孤独感,这种对环境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容易导致其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偏差。目前而言,影响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第一,年龄因素。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城市流动儿童到一个新环境时的年龄越小,则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而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对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更完善的认识。

第二,同学关系因素。对于城市流动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接受教育的地方,所以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快速适应校园环境。在校园生活中,如果受到同学朋友的排斥,则会导致他们不能融入群体,这时他们的抑郁、焦虑程度与同学关系表现显著相关。

第三,家庭环境因素。将城市流动儿童的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三种心理状态作为研究变量,结合不同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家庭氛围越好,则孩子的身心状况越佳,社会适应性也越强。亲子关系、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思想观念都是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以及伙伴的满意程度产生影响。

3.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上的孤独感

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孩子相比,心理方面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于人际交往和同学相处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城市流动儿童如果对每个城市同学的情况了解得更详细,自己的孤独感则会更深。所以,只有当这些孩子与同学、朋友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时,他们的孤独感才有所减轻。扩大城市流动儿童的交友范围,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总体而言,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孩子交往越多,了解越深,他们越能感受到自身的孤独感。

二、城市流动儿童“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文章在对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善城市流动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城市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城市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其所处环境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此,家长必须树立起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具体如下:

(1)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灵魂所在。一般而言,要求家长必须对自身的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通常来讲,现代家庭教育观念集中体现在:第一,家长要敢于向孩子学习。这是因为孩子虽小,但思维活跃,且创造性思维要强于家长。第二,端正对孩子的角色定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必须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通常具备早期性、长期性和亲密性,因而心理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第三,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2)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只有不懂家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深刻地反映了家长在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改变和提高家长的各项素质,这对于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家庭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自觉采取有效的教子方法,学习科学的家教理论,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懂得儿童成长的身心规律。

(3)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尽量多挤出一些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从而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是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家庭可以为孩子遮风挡雨,在孩子受伤时起到安抚心灵的作用。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也不用刻意隐瞒或者避讳,应当与学校及时沟通,合力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

2.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采取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充分结合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对现有的学校制度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优化。具体如下:

(1)扩大教学规模,多为城市流动儿童预留一些招生指标,而且对于城市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要公平对待,让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教育和管理有城市流动儿童的班级。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可以发展“国有民办”的办学模式,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来完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政府也要担负起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等责任,对于不能达到特定标准的学校要及时改善,如果整改后仍不符条件的则取消其办学资格。

(2)建立适合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制度。在制订学校制度时,必须将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在制度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为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城市流动儿童的指导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依据和保障。同时,在学校制度中,还应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不可在一些奖惩等环节出现歧视。在学校制度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注重对心理教育方式的创新,例如,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等引入心理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与城市流动儿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改善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3)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艺团体,开展适合学生的兴趣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形成团结友爱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城市流动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制订科学的学校干预措施是改善其心理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为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学校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消除教师和部分城市儿童对自己身份的优越感,应当使他们公平地看待城市流动儿童,与他们多加交往。

(4)注重改善城市流动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城市流动儿童而言,他们进入学校之后,首先必须克服的是自卑心理。因为,大部分城市流动儿童初入城市会因发现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差距,而出现自闭、不愿交往等心理问题。因此,在构建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程中,必须注意改善城市流动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待人。因此,教师应通过改善儿童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学会真诚对待他人,包容他人。儿童与其他儿童在交往时难免会遇到误会和摩擦,如果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3. 社会层面给予城市流动儿童以帮助和支持

在政府和社会群体层面,应尽可能地给城市流动儿童以帮助和支持,这对于改善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重要。具体如下:

(1)完善教育制度,改善城市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改变过去传统的“户籍捆绑式”“学籍地升学”等落后制度,并设立法律法规保证儿童的教育权利。各地方政府要出台详细的政策,保证城市流动儿童的公平教育,对于当地儿童的流入流出情况进行数据跟踪,准确判断流动儿童的变化数量,更好地制定适合自己的招生计划。此外,国家应当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可以为城市流动儿童设立专项基金。中央、流入地、流出地三个地方的政府应当共同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保证财政所拨出的教育经费能用到刀刃上。

(2)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解决城市流动儿童的问题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政策上多宣传和推广积极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多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不排斥和歧视他们,将他们与城市人公平对待。此外,社会也要加大力度发展民办学校,完善校园的软硬件设施,为城市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汇报学校,从源头上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城市化建设在加快步伐,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并给予恰当的保护。面对城市流动儿童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必须充分调动起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城市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胡韬,郭成,刘敏.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30-33.

篇6:强化农信社流动性管理意识

一、引言

所谓流动性,即让所有资产转换为现金的能力高低,它包括资产自身变换现金的能力和自身从外部获得现金的能力。流动性风险的出现指的是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客户所需要的合理贷款需求、面对客户取款缺少现金、其他情况下所出现的现金需求无法满足等,使得农村信用社失去了自身信誉,甚至出现挤兑风潮。该风险一旦发生就会让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信誉方面出现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着信用社的发展。

二、农信社流动性管理存在问题

(一)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信用社中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缺乏高素质教育,对流动性管理的理解度不高,仅仅将流动性管理与信用社出现支付危机划等号,进而使得信用社出现时刻超额现象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但是这会将资产的盈利性丧失,让资金的机会成本得以提升。对资金的头寸预测能力不足,出现资金紧张时只能利用高成本资金来处理问题,但是这将会让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出现资金充沛时也无法将闲置资金合理运用,没有对资金的高效管理意识,让资金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出现裂痕。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对于任何金融机构而言,流动性是其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流动性风险管理自然就成为了金融机构的重点管理对象。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整合了资产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负债管理理论。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管理的策略和负债管理理论的使用量增加,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使用情况不太乐观,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相比在负债管理和资产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以规模管理、计划和总量相结合的策略,所以,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算是实施过流动性管理。相比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管理也就更加糟糕,只能大致上算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而已。

(三)流动性管理的信息不充分

流动性管理需要有充分信息来作为其前提保证。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统计数据和报表信息都是以时点数为主,而对于信用社一定时期期间的资金变化和流动数据而言根本无法有效反映出来。判断信用社的流动性状况只能依靠自己时点的状态,这样判断信用社支付能力是不准确的。不充分的信息让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一旦出现支付问题,监管部门也无法有效判断出信用社是因为不足的清偿能力还是暂时不足的流动性而导致的。

三、加强农信社流动性管理策略

(一)确立流动性管理目标

在农信社经营管理方面,风险管理永远是一个核心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风险管理时刻都不能松懈。另外,流动性风险存在巨大的危险性,是其他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对此农信社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从而能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防止和控制。所以,农信社要积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强化风险的管理,能够防患于未然,把握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关系,做到以资金安全为前提,从而保障农信社的正常流动的同时,稳步促进盈利水平的提升。

(二)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主动进行资金管理,在资金运转前做好资金管理策划,实行渠道多元化,同时调整并保持资金投入和渠道流通之间的合理比例,从而做到资金管理机制的统筹优化。第二,实施资产和负债细致化、精准化管理,为保障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在资金来源和运转方面需要进行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因素进行科学化配置。第三,把握好三对关系的稳定,其中包括把握剩余资金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把握资金在运转中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关系,也就是为保障资金流动与盈利的均衡关系,建立多方面、合理化流动性储备;把握好对外资金流动和支付保障之间的稳定关系,即资金运转方面怎样确保支付,同时又能够减少闲置资金实现对外资金流通数量最多,从而达到盈利的最大化。

(三)制定合理的流动性计划

农信社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要想有所突破和发展,就需要做好流动性管理的科学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分析了解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合理流动性的最佳方案。其次,要以多方面信息为依据,准确分析未来农信社流动性的发展方向。再次,在对未来流动性来源和方向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制定农信社整体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流动性管理方法,再细化为短期的管理计划,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管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和当时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的变化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小结

总体来说,根据对历年银行危机的分析,抛开银行危机的原因就危机引发的一系列表现来看,都是由于缺乏流动性从而导致银行困境最终破产。在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中流动性风险不仅是最主要的一个风险类型,同时它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所以,要想做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将流动性管理作为管理的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维.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4):12-13.

[2]徐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1(8):9-10.

[3]林金强.农信社应当建立“绿色考核指标体系”[N].金融时报,2011:2-3.

(作者单位:陕西绥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篇7: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增城事件

2011年6月10日, 四川籍孕妇王联梅 (女, 20岁, 四川省开江县人) 在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农家福超市门口占道经营摆摊档, 因阻塞通道受到村治保会工作人员制止, 双方因此发生严重争执, 经新塘镇政府领导和民警调解, 双方达成和解并同意将王联梅送医院检查, 但受到现场部分人员阻挠并逐渐聚集约上百人起哄, 使得事态进一步升级。最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及时处置, 事件得以平息。6月23日, 前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大敦村主持召开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座谈会, 认为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滞后, 提出要将大敦村建成村一级社会服务管理的典范。

增城事件并非在广东发生的第一起群体性事件, 其性质应该界定为社会性群体事件, 是外来流动务工人员在遭遇社会不公平待遇下的一种“集体反抗行动”, 这一类群体性事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比较常见, 其爆发原因根植于粗糙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服务管理的匮乏。一方面,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 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因素, 经济转型则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根源。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过分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建设, 社会服务管理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发展, 使得广东地区已经处于社会发展的高风险期。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 社会利益分化也不断加强, 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 这些不平衡导致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 引起了社会利益冲突和公众情绪的不稳定。长期以来受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在涉及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并不能和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例如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缺乏, 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外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困难重重等现象依然严重, 利益诉求渠道狭窄、政府社会服务管理投入不足、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等都是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诱因。因此, 此次事件的爆发绝对不是突发性偶然性事件, 而是由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所导致的。

此次事件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对此必须转变以往观念认识, 剖析事件背后根源, 修正已有管理模式,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联动机制。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滞后, 迫切需要转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 重户籍人口服务、轻外来人口服务的思想观念, 用全局统筹的理念来加强和创新人口、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更加重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权利和义务表达机制, 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针对珠三角地区实际, 外来流动人口是引起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源头, 必须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管理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积分入户等各项政策, 重点解决与其相关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 因为公平就业是核心, 而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也必须改变粗糙的社会服务管理方式而代替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同时, 加强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权益的机制,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切实维护各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的镇村, 探索建立专门管理服务机构以妥善解决问题。当然社会服务管理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 首先要以加强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 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责任, 改善用工制度、用工方式、用工环境, 营造和谐劳动关系, 让广大外来工实现有尊严的劳动。

二、典型案例对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管理一体化机制的启示

目前, 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出现的历史时期, 因此也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高频率期。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 加之社会管理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步伐, 以至于产生大量社会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通过改革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管理方式, 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重点, 坚持把社会管理社会化作为改革的方向, 把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作为改革的关键,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开放性、流动性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及时解决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问题,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 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通过对广东地区发生的群体性典型事件的研究分析, 有利于把握事件特征、发展趋势、深层原因, 对于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解决社会管理问题, 完善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第一, 加强社会管理, 源头治理是根本。由于大多群体性事件与人口管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有关, 为了化解已有社会矛盾, 预防未来社会危机, 珠三角地区亟需创新社会管理, 从人口管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管理入手, 丰富服务管理内涵, 完善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机制,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扩大职业培训范围, 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努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统筹层次, 扩大保障覆盖面, 做好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转移接续工作,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 加强社会管理, 社会协同是基础。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协同参与, 大量群体性事件不断扩大的态势源于社会组织的不完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 政府应当积极制定政策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完善, 将应当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转移出去,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积极引导和培育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提高政府对其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健全社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者队伍, 扩展社区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 切实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要承担社会责任, 正确处理劳资关系, 依法协调各方权益, 参与社区建设。同时,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对象, 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 要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机制, 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三, 加强社会管理, 建立机制是关键。针对群体性事件应当以预防为主,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将群体性事件遏制在爆发的源头。首先, 应当构建便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构筑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 保证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机会的平等, 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 而且要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 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其次, 构筑有效的矛盾疏导和监测预警机制, 积极注重社会心态的调查研究,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研究制定城乡社会预警指标体系, 对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 要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社会矛盾调解是当前有序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充分挖掘民间资源, 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 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取得了公认的经济快速发展成绩, 但目前在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近期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 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滞后的结构性矛盾, 折射出当前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进程的窘境;原因之二在于社会服务管理领域未能统筹协调解决好以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原因之三在于公共服务尤其是对于外来人口的服务体制不顺、力度不够、指向不明、效能不高。通过典型安利的分析, 提出应该从人口管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入手, 丰富服务管理内涵, 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篇8: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建立城乡一体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系统性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关键在于统筹和整合城乡资源。要实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就必须在党建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充分发挥现有党建资源的最大效率。随着各地党员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党员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极大提高,为流动党员城乡一体化管理带来了优质资源和良好契机,依托现有的党建资源足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一、依托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流动党员动态管理责任机制

社区是所有党员的“家”,是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平台和主要抓手。流动党员来到城市,必然会在社区生活下来。社区党组织担负着承接者的角色,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好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就有了保障和基础。

1.形成社区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新格局。扩大社区党的工作覆盖面,要积极创新社区党组织新模式,形成覆盖广泛的社区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新格局,确保社区外来流动党员有“家”可归。上海浦东新区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加强了流动党员的集中教育管理,在流动党员集聚地,采用了双重管理、属地管理、联建管理等多种模式建立了“新家园”党组织,为实现流动社区网络化管理丰富了载体。同时,要延伸社区党组织链条,整合社区驻地单位流动党员的管理,实现两大“组织整合”:一是要把社区中从单位游离出来的流动党员组织到社区党组织中,实现社区党的组织对辖区流动党员的组织整合。二是要使社区党组织与住区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社区中的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新的联系,推进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实现党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区内各单位资源共享、工作共做、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的运行体系,不断丰富社区大党建工作。

2.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协调机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与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与党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配合,组织部门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要善于整合各方现有党建力量,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建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街道(镇)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主动参与、村(居)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主抓落实的党员管理责任机制。同时,要加大与公安户籍、人口办等人口综合管理责任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构建流动党员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流动党员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互通、互补、互促”的工作思路。

二、依托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起统筹城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信息互享机制

实行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需要一个全面统筹的平台作为支撑。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和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是全国实施党员教育管理的主平台,它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全国、全市可以共享党建信息)、工程规模大(从中央到地方,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巨大),我们应该利用好这样优质的党建资源,深挖它的党建价值。

1.以党建信息化工程为载体,规范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跟踪服务。一是要充分发掘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价值。2008年,上海市全面实行了党员信息入社保卡工作,利用这一平台的信息,各区(县)可建立自己的区(县)、街道(镇)、居委(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重点做好对流动党员刷卡信息的跟踪和完善,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确保“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全覆盖,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每年一次审核,切实达到持证规范管理的要求。二是按照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地区、城乡间的信息交流、互享制度。在流动人口登记中,同步进行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并录入暂住户口信息系统,逐步建成“信息采集—新进党员筛选—各街镇获取名单—排摸核实—数据反馈上报—纳入管理”的工作环路。三是运用各地的“党建网”平台,结合党员服务中心机构网络,建立起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工作网络互动模式,完善流动党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

2.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为平台,统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上,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站点分布广泛、学习灵活的特点,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如上海浦东新区东明社区(街道)提出的支部集中学习和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就地就近学习的教育形式,就是针对远程教育方便灵活的特点设置的,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过于分散、集中活动难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有着党建新闻播出特别及时、适合党员学习的内容特别丰富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可按照流动党员不同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及个体特点,灵活安排收看时间,以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关键,分层施教。就是说除了党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在远程教育平台中选取劳动技能类、经济法律类等多方面内容,提高流动党员学习的兴趣。也要适时结合学习的相关知识,组织开展流动党员讨论和现场教学,不断提高流动党员就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整体素质,真正使远程教育平台成为流动党员一体化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三、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网络,统筹全区党员管理服务资源,建立起城乡联合一体的服务互动机制

从上海来看,各区(县)已基本完成了党员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网络,而且许多区(县)做法是将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有机融入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将党员服务点融入村(居民区)活动场所建设,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扩大了党员服务中心的服务内涵。

1.完善“安家落户”的服务制度。要在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健全接纳流动党员的服务制度。设立流动党员登记站、建立流动党员台账、绘制流动党员分布概况图,明确流动党员落户的服务细则和服务要求。在做好流动党员“安家落户”接纳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流动党员求助全接纳工作,真正体现党员服务中心网络的优势。闻名全国的上海浦东阳光驿站在流动党员的接纳服务上,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不仅为流动党员提供落户服务,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维权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2.完善温暖人心的凝聚制度。各级党组织从党员需求出发,通过策划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化激情为凝聚。如上海浦东周浦镇创建的“新周浦人俱乐部”,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各类培训,组织策划活动,极大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各级党组织应实施流动党员亲情化服务制度,建立联系流动党员制度,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将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结成联谊“对子”,为流入党员主动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在此基础上,党组织可建立“大节庆”流动党员走访慰问制度,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上门走访慰问流动党员,送上节日问候,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3.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服务制度。有针对地设计流动党员活动内容,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维护社会治安的模范、勇于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的模范,特别是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村居党组织可以把流动党员纳入到党员“三岗”活动和党员志愿者队伍中来,特别是发挥他们在参与社区治安管理、健康生活指导方面的作用。也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若干名外来务工者制度,以此带动流动人口的管理。组织党员主动签订社区责任岗协议,参加社区社情民意采集、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指导、社区卫生整治志愿者工作。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党员服务指导中心

篇9:卓尼县五位一体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效绩评价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控制与监督以产权为基础

由于多层的投资关系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团,集团内各企业之间直接起到约束作用的是产权关系,这种产权关系也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与监督的基础。母公司的财务机构与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机构有上下级关系,可以直接控制它们的财务活动,并对其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母公司还通过向子公司董事会派驻董事来对其重大决策施加影响。这些无一不是产权纽带在起作用。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督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正是因为产权纽带的存在,才使得母公司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大大加强,财务监督有了依据和力度,从而能够顺利进行。

(二)利润分配主体复杂

企业集团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各成员企业既然是独立的法人,就有经营自主权,就是一个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赢利组织,就要对实现的利益在投资人、债券人、企业职工以及企业单位本身之间进行分配,即是一个利益分配的主体。企业集团多元化的法人组织形成了多元化的复杂的利益分配主体。各分配主体不仅对集团外进行分配,而且对集团内部有投资关系的企业也要进行分配,即使是相互持股,环型持股的公司也要相互分配利润。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原则

因为企业集团是靠资金关系连接在一起的,由于资金投资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即投资方将资产委托给接受投资方经营。正是这种委托关系,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即投资方享有所有权,接受投资方享有经营权。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投资关系日渐成为企业集团得以产生和发展壮大的途径。从资金方面来讲,对于投资方是资金的投放和运行,而对于接受投资方则是资金的筹集和来源,双方在核算、管理上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充分贯彻两权分离的原则,这也是产权制度的原则性体现。

(二)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成本效益原则,即用最小的投入追求最大的产出效益,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应该体现的原则。这里所谓“成本”是指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由于体制疏漏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效益”即指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和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企业集团中组织机构运作良好,资金周转速度快,各成员企业财会人员积极性高涨,集团整体效益明显提高等。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坚持:1、采取某种方案执行某种财务决策时,必须使其实现的收益大于其实现的成本:2、在收益难以准确衡量时,做到既实现了即定目标,又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而实际上,财务管理体制建立时的成本和利益往往难以正确计量,因此,常常采用前后会计期间比较,建立新财务管理体制前后比较以及与其他同类企业比较等方法加以评价。不管怎样,以最低成本取得最高效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应始终贯彻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设计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企业集团的最大优势在于整体性,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应从集团这个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集团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因此,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应统一规划,集中投资,站在战略的高度上,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三、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对于企业集团,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应该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而目前京津冀企业集团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活力与动力、财务监控严重失控等,正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应该将集权与分权适当结合作为一项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原则,贯彻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

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应由母公司统一进行。纵观中外成功的企业集团,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企业,对集团的投资活动进行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的决策,以发挥集團优势,实现集团目标。而京津冀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母子公司各行其是,投资混乱、重复建设、盲目引进等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和经济损失。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企业集团没有建成强有力的投资中心。因此,京津冀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改革,应十分重视尽快建立起投资中心,并完善投资管理体制。

核心企业的财务机构应设置独立的投资管理与控制部门,并使其成为整个集团的投资中心。投资中心负责所有战略性投资项目的决策,如对子公司进行新建投资、收购兼并企业、对原有子公司进行改建和技术改造等,从投资项目的选择、审批、实施、跟踪监控以及投资业绩的考评,进行统一的全方面的管理,切实做到投资项目决策的集中统一。对非战略性投资项目,如购买设备等,如果金额小、期限短、风险小,则项目的投资权可下放给下属企业。在现实操作中,就需要对投资权限加以量化,也就是说,企业集权程度应根据自身情况,对资金的审批权限做出严格规定。

参考文献:

[1]秦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上一篇:认识交通标志中班下一篇:元宵节历险记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