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2024-05-17

《“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共16篇)

篇1:《“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件 《“对不起”“没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谱的形式,初步学会唱歌曲,并能唱准切分音符。

2、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的方式,激

发学生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3、理解歌词意义,懂得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准备:《“对不起”“没关系”》的节奏谱、歌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一)学念歌词。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名字叫《对不起,没关系》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教师说唱一遍歌词,边说边在节奏谱下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逐一提问:

(1)故事里面有谁?在干什么?(“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2)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3)我急忙扶起他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话?(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

起)

(4)我说了“对不起”,他应该怎么说呢?(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

2、师生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

3、解决切分音符:觉得哪里念起来比较难的?

4、完整念:老师念轻点,你们念响点,把难的地方都念对。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

2、老师与学生一起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师生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

二、分角色演唱。

1、师生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

(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

(2)师生尝试着分角色演唱。

2、学生分角色演唱。

3、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演唱。

三、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

1、提问:你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别人不小心撞到或弄到你了,他马

上说:“对不起”,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要说没关系呢?

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这些用语可

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

“对不起没关系”。

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

4、学生尝试着演唱。引导:

(1)用拍手的形式掌握节奏。

(2)说唱“没关系”。

5、老师扮演“我”,学生扮演小刚,最后演唱一遍。课

篇2:《“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表演。

3、懂得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对不起,没关系》、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了解歌词大意。

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4、幼儿跟着教师演唱一遍。

5、幼儿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山羊踩了小公鸡,山羊心里觉得怎样?除了难过,还有吗?

小公鸡心里又怎样呢?歌词里是怎么说的.?

6、分组练习。

7、幼儿欣赏音乐磁带,并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1)幼儿结伴表演。

(2)交换角色表演。

8、小结:

山羊哥哥和小公鸡这么有礼貌,我们小朋友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也要有礼貌呢?

教育小朋友都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四)活动延伸:

篇3:《“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不起诉制度包含了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以及存疑不起诉制度, 其中能够真正体现起诉便宜原则的只有相对不起诉制度。从程序设计来看,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利, 即检察官对于存在足够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 依其职权斟酌具体情形而作出的一种不起诉处分。具体说来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 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 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这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于涉案未成年人的处理方针与原则。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对于未成年人的关怀与宽容, 其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罚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 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符合起诉条件, 但有悔罪表现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 由人民检察院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可以说, 附条件不起诉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二、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适用差异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均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前者一方面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使本不该进入审判阶段的案件提前终止, 缩短了诉讼时间,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使法院得以集中力量审判更为复杂的案件; 另一方面符合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的现代刑罚思想, 避免了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继续羁押、起诉和审判, 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后者一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和感化, 使犯罪嫌疑人尽早回归社会; 另一方面消除了犯罪嫌疑人因被贴上罪犯的标签而自暴自弃、变本加厉报复社会的危险。

但是,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是两种不同的制度, 其具有如下差别: 1、适用对象不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 而相对不起诉则没有对象的限制。2、适用罪名不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 而相对不起诉则没有罪名上的限制。3、刑期要求不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要求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而相对不起诉则要求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4、是否有悔罪表现。未成年人是否有悔罪的表现是能否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一项重要参考, 而相对不起诉则没有如此的规定。5、救济方式不同。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 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复议、提请复核; 被害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请求提起公诉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对于相对不起诉所作出的结果法律并没有规定任何救济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情节较轻的案件, 相对不起诉则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于刑罚的案件, 在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 两者则会出现适用上的交叉。因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之间的顺序关系, 以便在遇到此问题时有一个明确的适用规则。

三、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规则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 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 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考察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基于此项规定, 部分司法工作者则认为相对不起诉制度轻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因为附条件不起诉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了更多约束而相对不起诉一经作出犯罪嫌疑人就相当于得到了无罪认定。笔者认为, 这样的想法欠缺一定考虑。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相对不起诉制度在适用顺序上具有相应的顺序规则。

第一, 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的应优先考虑适用相对不起诉。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而言, 相对不起诉一经作出就是终局决定, 能够及时使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要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向社区或者公益团体提供公益劳动, 接受相关教育等。与之相比, 相对不起诉对于犯罪嫌疑人无疑是一种及时的解脱。

第二, 如果相对不起诉不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起到相应的惩戒教育作用则考虑适用附条件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了相应的考察期限, 在考察期内由司法部门、教育部门、居委会、村委会、家长等个人或者集体相互协调配合,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辅导, 一定程度上使未成年人得到了更多的帮助, 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自身缺陷、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而相对不起诉则忽视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问题, 如该名犯罪嫌疑人本身就是累犯、惯犯, 则适用相对不起诉则没有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起到的效果好。因为考察期限内要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得进入特定场所, 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从事特定的活动, 还有接受相关教育等, 这些条条框框也限制住了其再次接触社会不良青年的渠道。

总之, 如果办案过程中遇到了上述问题应首先考虑适用相对不起诉, 如果相对不起诉不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起到相应的警示教育作用, 则考虑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笔者认为,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最大的差异还在它们两者对于犯罪嫌疑人的适用角度不同: 附条件不起诉倾向于适用需要外部力量加以监管从而有效抑制再次犯罪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相对不起诉倾向于适用犯罪情节轻微, 属偶犯、初犯, 且基本没有再犯可能的犯罪嫌疑人。

摘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修正案中值得注意的是, 针对未成年人设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其中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最大特色。至此, 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就包括: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以及附条件不起诉。本文就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这两种十分相似的制度其概念含义、适用差异性等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旨在进一步明确应该如何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适用差异,适用规则

参考文献

[1]彭志刚, 黄河, 李长冰.进退两难:相对不起诉制度之博弈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 2009.

[2]黄曙, 梁洪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视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7.

[3]赵凡.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4) .

篇4:“对不起”一定“没关系”吗?

您好!

昨天的绘画课上,杨一正在专心地涂着心爱的花裙子,这时卓卓偷偷挪过去,趁杨一不注意时用黑色蜡笔在花裙子上狠狠画了两下,裙子“花”了,杨一坐在那里委屈地哭起来。

当我询问情况的时候,卓卓歪着小脑袋委屈地回答:“我已经道过歉了呀。”我心想小朋友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卓卓承认错误并向杨一道歉就可以了。于是我拉着杨一沾满眼泪的小手说:“卓卓知道错了,他已经向你道歉了,是不是?这次的事原谅他好吗?”杨一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重新画了起来。

还有一次如厕,大家排队等候,卓卓却一个人走上前,左推右挤,冲到最前面去了。我“接到通知”过去一看,乐乐已经被挤倒了,裤子也湿了,眼睛里含着委屈的泪水,告诉我:“小刘老师,卓卓推我。”

“卓卓,是你把乐乐推倒的吗?”我略带严厉地问。

“我已经跟他说过对不起了。”卓卓把小脑袋扭过去,没有一点愧疚,一脸的理直气壮。

您看,卓卓基本上每次都是故意的,但又总拿“我已经跟他说过对不起了”来回应老师的询问。似乎卓卓已经把“对不起”当成逃脱责任的借口了。

我们都知道,有些道歉可以原谅,有些道歉是原谅不了的。像卓卓这样故意犯错,再用道歉来逃脱惩罚,也难怪杨一和乐乐原谅得不情愿了。

瞧,我们一直觉得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很礼貌很正确的做法,结果却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不管犯了什么错误,只要说了“对不起”,就是应该被原谅的。久而久之,不仅他自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还会给其他小伙伴带来麻烦。

以后我们遇到问题,应该详细了解情况,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确定是卓卓不对的话,先向他讲明理由,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道歉。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可以了事。只有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有可能真心诚意地去道歉。同时,也不该听到一句“对不起”就要求被卓卓欺负的孩子马上原谅卓卓,孩子是通过态度而不是“对不起”这三个字来决定是否原谅的,要等他感受到卓卓的真诚,真心愿意原谅的时候,再去鼓励和好。

这样小家伙们就会明白,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不小心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真诚地道歉大家都会原谅你;而故意犯错再假装道歉的小朋友,是得不到真心原谅的。

相信您会继续配合老师的工作,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告诉卓卓“对不起”不一定“没关系”。

道歉很真诚的小刘老师

摘编自《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一个幼儿园老师写给家长的66封信》 刘晓娜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篇5:对不起没关系主题班会教案

1、感受儿歌拟人化的情趣,理解儿歌内容,愉快地学习有表情地念儿歌。 2、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对不起”和“没关系”,懂得遇事要讲文明、讲礼貌。

活动流程: 观察图片,讲述图意→感知儿歌内容→欣赏儿歌表演→学习儿歌→经验迁移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讲述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说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儿歌。

2、听赏儿歌录音,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儿歌里念了些什么?

3、欣赏儿歌表演,理解儿歌内容。

(1)师用两只大拇指边表演边念儿歌。

(2)提问:儿歌里的“我”叫什么?“他”叫什么?为什么“对不起”和“没关系”就象两个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3)幼儿讨论后,请幼儿自设情景,表演:遇到_事时,互相说“对不起”和“没关系”。

4、学习有表情地念儿歌,学用两个大拇指表演。 师请个别幼儿或小组表演念儿歌,提醒幼儿注意念准字音。

5、经验迁移,进一步学习运用礼貌用语。

篇6:中班音乐对不起没关系教案

1.学习有序观察图片。

2.练习文明语言“对不起”、“没关系”、“下次要小心一些哦”。

3.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文明的小朋友。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活动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感知文明用语

教师在整理图片的时候,配班老师从门外进来,不小心撞了一下,磁铁掉在地上,她连忙说:“对不起,我帮你捡起来。”教师说:“没关系,下次要小心一点哦。”

二、看图讲故事,练习文明用语

1.学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表达。

出示背景图和小猫、小狗、小鸡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谁到草地上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谁会用一句话就能说完整——草地上有谁、有谁、还有谁。

2.学说:对不起。

(1)出示小兔图片:小朋友看,又有谁来啦?它怎么来的?

(2)用紧急的.口气讲述故事内容:小兔跳呀跳,一不小心,碰了小猫一下。

(3)你们猜猜,小兔会对小猫说什么?(对不起,我不小心碰了你。)

(4)小结:生活中不小心碰了别人,首先应该学着向别人道歉,说“对不起”,这样就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了。

3、学说:没关系。

(1)小兔把球抛给小猫的时候,小猫没接着,球撞到了小狗的身上,怎么办呢?

(2)小朋友一起学小狗说的话:没关系,下次要小心一点哦。

4、利用故事中的角色,学习关心同伴。

(1)继续讲述故事:小狗在追皮球的时候不小心踩了小鸡的脚,小狗应该对小鸡说什么呢?(对不起)

(2)可是,小鸡痛得都哭了,怎么办呢?(抱一抱、亲一亲,上医院,揉一揉等)

(3)小结:当碰撞比较严重时,除了说“对不起”,还要用语言、行动表示关心。如:坐下来我看一看、我给你揉一揉等。

三、总结延伸,运用文明用语

师:小朋友,生活中,你也有许多好朋友是吗?好朋友之间也会不小心碰撞,我们要学会说“对不起”和“没关系”,只要我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就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故事《四个好朋友》是一个关于文明礼貌教育的故事,通过四个小动物玩游戏时的碰、撞、踩,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但是这个故事的内容情节比较平淡,对话也比较少,对于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来说相对简单,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修改

★ 对不起和没关系的看图作文

★ 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可以没关系的哲理文章

★ 没关系的小学作文

★ 《没关系,是爱情啊》经典台词

★ 对不起``~作文

★ 对不起的范文

★ 说声对不起大班社会教案

★ 没关系五年级写人作文

★ 姐姐,对不起作文

篇7:对不起和没关系作文

“对不起”和“没关系 ”是哥哥从他姥姥家带来的两只可爱又淘气的小黑狗。今天,我回奶奶家,咦,奶奶家怎么不对劲?原来是没有了“对不起”和“没关系”的欢迎。我去问奶奶:“奶奶,“对不起”和“没关系”呢?”奶奶回答:“卖了!”我又惊讶又难过。回想起我和“对不起”“没关系 ”的美好时光。因为长得大的壮的一只小狗爱欺负另一只长得瘦的弱的.小狗。为了让大的小狗改正错误,我和哥哥给它起了“对不起”这个名字。也为了同情另一只瘦的小 狗,我和哥哥给它起了“没关系”这个名字。

“对不起”和“没关系”长的胖乎乎的,走路的时候圆鼓鼓的小肚子左摇右晃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非常有精神。

“对不起”和“没关系”刚来到我们家时,一直叫个不停。有可能是想妈妈了。它们惊恐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所以当我摸它们时,它老是躲着我。

“对不起”和“没关系”渐渐懂事了,当我用手在它们周围转几圈让它们翻跟头,它们似乎听懂了我的指示,翻了几个。我和哥哥为它们叫好,鼓掌,它们更高兴了。我又做了个跑步的动作,它们便跟着我跑了起来,我开始加速,它们也加速,我们越跑越快,边跑边为它们加油,他们已经兴奋叫起来,我们玩的真开心。

篇8:血型与性格:对不起,没关系

血型的秘密

输血的历史相当古远,据说十七世纪时就已经有人实施。但当时血型的秘密尚未被人发现,甚至还有将动物血输入人体的。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是1818年的事。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位医生Karl Landsteiner注意到,在一个人的血清内混入他人的红细胞,有时凝固有时不凝固。他依次分类,并于1901年发表了如今常用的。型、A型、B型、AB型的ABO血型分型系统。他也因此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直到发现了血型,人们才意识到输血不像水龙头拧开放水那么简单,用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分类的依据是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以遗传的物质。通俗地说,血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物质对不同人的血液分类的方法,而红细胞表面的这种标记物质对每个人来说通常是由基因决定,与生俱来,终身不变。以最普遍的ABO血型系统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血液里有A抗原,就是A型血;有B抗原的是B型血;同时含有A和B抗原的是AB型血:既不合A抗原也不合B抗原的则是O型血。同时,血型也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A、B、O式血型按孟德尔遗传学的法则遗传,这个遗传法则可是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的。

血型的遗传规律决定了一个人的血型取决于父母双方的血型及遗传过程的随机性,一旦形成一般是终身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她)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旦移植成功,这位患者的血型就可以转变为供者血型。这可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这预示着移植成功了。

性格由什么决定

性格的分类有很多种,心理学上常用的一种分类法是将人的性格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黏液质型和抑郁质型四种;成功学将性格分为完美型、和平型、活泼型、力量型四种,甚至为每种性格选择了一个代表人物,按顺序排下来就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你觉得靠谱吗?或许你觉得地球上负载太多,四种性格不够划分70亿人口,那么还有别的分类法,将性格分成16种,甚至有的分类法达到72种。如果你足够清醒,你会明白,不管将性格分成多少种,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类型,而要用血型来区分性格,这既不靠简谱,也不靠五线谱。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它的任何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只是受一种因素影响的。诸如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自身成熟等,其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性格受遗传(包括血型)影响有多少?目前心理学家、遗传学家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影响是来自于父母的后天教养、家庭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与确立也会使性格得到不断重塑。所以血型决定性格或影响性格的说法在心理学界基本是不认可的。

荒谬的血型说

最早提出ABO血型与性格关系的是日本人古川竹二。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气质: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气质”的假说。古川提出的假说实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服务。依据古川的理论,台湾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达41.2%,远高于日本人群,而O型血的人“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因而O型血的人更具攻击性。据此他还向当局建议促进台湾人之间的近亲婚姻以减少台湾人中O型血的比例。从古川的提议就可以看出他的理论是多么的荒谬!

20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就提出人体的四种体液对性格的影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黑胆汁质),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认为人类本身的体液是性格和疾病的制造者而不是神。19世纪70年代,西方曾做过严格的血型与性格的心理测试,发现其是不可靠的。之所以有些人觉得血型说准,原因在于血型性格说的描述是对人类共性的人格特质进行的分类,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些特质,当把其中一个或几个特质调出来,被测试的人就会觉得准,其实其他血型的特质描述他可能也有。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测试大多在网上,觉得准的人才会回帖,所以给人感觉好像准确率很高。

篇9:中班音乐:对不起,没关系

⒈感知歌曲ab结构,能随音乐合拍地表现a段,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b段。

⒉明确游戏规则,能在间奏中及时创编生气的动作。

⒊积极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泼水歌》、幼儿围坐成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歌曲

⒈小朋友,昨天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生气的事,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师

演唱歌曲a段)

⒉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么生气?

二、欣赏a段歌曲,感受歌曲节奏,学习有节奏地走步、泼水。

⒈学习随音乐有节奏地泼水

⑴他把我的皮鞋泼湿了。那他是怎么泼的?我们一起来做做看。(学习有

节奏的泼水动作)

⑵那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往两边泼水吧!

⒉学习随音乐有节奏地走

⑴“我打从你门前过”也是很有节奏的。我是怎么走的?(师动作提示)

⑵我走路和刚才泼水一样,一拍一下,有节奏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来!我

们坐在位置上小脚也有节奏地走一走。

⒊尝试随音乐有节奏地走步、泼水

⑴幼儿站起来跟着音乐原地边走边泼,注意哪只脚走就往哪边泼。(原地

走步泼水)

⑵现在向右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泼一边向前走起来。(有节奏地走动

泼水)

三、在间奏音乐中创编生气动作。

⒈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事生气吗?你们生气做什么动作?

⒉幼儿创编生气动作,在间奏中有节奏表现。

四、学唱b段歌曲,知道做错事情要及时道歉

⒈如果我把水泼到了你们身上,还“什么话也没有对你说”你们肯定很生气。你们希望我怎么做才不生气呢?(教师自然演唱b段中前半段“对不起”)

⒉我是怎么道歉的?(幼儿学唱)

⒊我说了对不起,还敬了礼,现在你们原谅我了吗?那你们对我说什么?(演唱b段中后半段“没关系”)

⒋学唱b段歌曲(集体、分角色)

五、完整欣赏歌曲,进行表演唱。

⒈泼水这件事情,虽然让我很生气,但是“对不起,没关系”就像魔语一样,又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那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这首《泼水歌》。

⒉现在我们把这首泼水歌完整地唱一唱,做一做。前面泼水的地方,我们有节奏地一边走,一边泼;中间间奏的时候把生气的动作做出来;后面有礼貌地道歉就一起唱一唱,做一做。

六、泼水游戏

⒈刚才我们是又唱又表演,接下来我们把泼水、生气、道歉的事情连起来玩一玩。我先来做泼水的人,请你们仔细看!我泼到了谁?唱到哪个字的时候泼到她身上。

⒉教师示范游戏

⒊明确游戏规则:唱到哪个字泼到身上?(望着我的“我”字)被泼到水

的孩子马上要做什么?(立刻站起做8次生气动作)

⒋我们来泼水咯!(继续游戏2~3次)

⒌结束:游戏玩的开心吗?在游戏了我们还知道了如果不小心做错事了,

篇10:音乐《对不起,没关系》教学反思

在上了一年级音乐《对不起,没关系》一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了。本课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歌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行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品行,懂礼貌,讲文明,团结友爱,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校园里会出现哪些礼貌用语,孩子们都谈到了有“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不好意思,不用客气”等。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不仅仅是本节课的.思想,而且扩展到生活中涉及的很多方面。学生在创编音乐活动中,就有了很多的素材,同时也发挥了小组的功能性,把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表演突现出来,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音乐课中重要的教学任务,现在的教学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这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与课本相关的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应拓展知识面,增强课堂的应变能力。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体验即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构筑了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组织思维工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11:《“对不起” “没关系”》教案

(人教版 唱歌课)

讲课教师:李媛媛

地址:张北县张北镇中心小学 邮编:076450 工作单位:张北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箱:476132404@qq.com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表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四二拍,有四个乐句。歌曲中三度、四度的跳进音程以及切分音比较多(四个乐句都有切分音),学生学唱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歌曲除6小节前奏外,四个乐句下方都有打节拍(拍手、点手心)的小图标。其目的,一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拍”的概念,培养学生“恒拍”的感觉;二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拍手力度稍强,点手心力度稍弱);三是为帮助学生唱好切分音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演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学唱歌曲,并能体会歌曲的寓意。

2、练习拍手、点手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能基本唱好切分音。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准确表现歌曲情绪,并能体会二拍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及念白

四、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引言:今天老师要用歌曲的形式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仔细听完歌曲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插入音频:范唱)

1、听内容

学生活动:边听范唱边随教师一起进行划拍练习。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拍手、点手心练习。

2、体会二拍子

过渡语:“刚刚我们的律动中,是几个循环动作表现的?哪儿较强,哪儿较弱?” 教师活动:边范唱边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感受 学生总结: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次感受

学生活动:随音乐自主律动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1)念读歌词

学生活动:自主按节拍念读歌词,并找到学习难点(2)对比体会

教师活动:利用示范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学习难点(切分节奏)(3)完整念读

学生活动:按节拍念读歌词

2、学唱歌曲(1)学习念白

过渡语:“在歌曲中,有的地方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念出来的,听听范唱你能找到吗?”

学生活动:找到念白(没关系)教师总结:这就是念白(2)哼唱歌曲

学生活动:随歌曲范唱,轻声学唱歌曲。(3)分句学唱 教师活动:分句教唱

教学提示: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切分节奏,以及对歌曲音准的把握。(4)完整演唱

学生活动: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1分组演唱

学生活动:小组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准确表现歌曲。

2、表演唱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其他同学为其演唱歌曲。

五、生活作业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运用“对不起...”这种礼貌地语言方式。

六、教学反思

篇12:孙哲: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不是能全面超越美国呢?要做这样的分析,总得有几个参考指标才行。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定了以下五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经济总量的规模。如果单以经济总量算,我们可能跟美国相当了。但如果以人均GDP来算,中国就差美国很远,因为美国是5万多美元,而中国大概4500美元。

第二个指标是货币的影响力,即货币在全世界通行的能力。在全世界的国际贸易中,60%是用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以美元储备的。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连索马里的海盗都要美元做赎金。即使朝鲜,也是美元、人民币和欧元并行。宋鸿兵写了一本书叫《货币战争》,观点有点偏激,但他道出了一个事实,美元拥有在全世界的主导能力。

第三个指标是综合军事能力。中国现在大有赶超美国的架势,但是我看恐怕还要5到10年,中国在军事上才有能跟美国全面抗衡的基础。美国在军事上有一个全球战略,而中国只有一个地区的防御战略。先撇开核武器不谈,因为在核武器上,中国已经有了第二次打击的能力,基本上保证了我们最低层次的国家安全。我讲抗衡能力,和美国比的是中国的区域防卫能力,解决局部冲突的能力。美国现在有九个航空母舰舰队,能打很多现代化战争。最近我看了美国打ISIS的录像,就几个人远程操控,一堆炸弹就爆炸了,像打游戏一样就把对方消灭了,而且非常精细。美国的这种军事能力,是在实战中检验出来的。而中国在这方面,坦白说我觉得还差很远。说这话的时候我很心痛,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长大的,但必须承认,美国有军事霸权的主导能力,特别是它在全世界都有军事联盟,在日本、韩国有驻军,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也可以任由美国军队用。相比之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几个可以让中国用的军港?很少。一旦跟美日或跟其他国家发生冲突,解放军能有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友军”吗?很难。中国在军事上的全球投射能力,还远远不够。如果从纯粹的军事能力来说,实力对比太悬殊,中国再卧薪尝胆10年、20年可能还赶不上美国。

第四个指标是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这里的公共产品是什么呢?比如救灾能力,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以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很快就去帮它打捞海上的废船或进行其他抢救活动。海地发生地震以后,美国人也是先去的,别的国家不是不想去,但没有美国那样的投射能力。现在中国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少公共产品,比如菲律宾洪灾的时候,我们也提供过一些援助;在非洲,我们也去了一些自己的志愿者。但中国现在还比不了美国。美国已经形成很专业的和平部队、志愿者,有些事情美国政府不太积极去做,但美国民众会自发地去做。

第五个指标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能力。美国人一说气候变化重要,全球就都在说气候变化问题;美国人说航海自由,日本、东南亚很多国家就跟着加大关注,这就是议题的设置能力。

如果用这五个指标一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离全面赶超美国还差得远。如果再考虑一些更复杂的因素,还要差得更远。

中国的发展,未必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有些人说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一直处于衰落之中。说美国在衰落,得有证据才行。要说明美国在哪些方面衰落,可以有很多角度。一个角度是,从建国以来,美国的理想和它如今的内政外交实践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华盛顿或者詹姆斯·麦迪逊提出的理想,到现在都没实现,这本身也可以说成是—种衰落。另一个角度是,自二战以后,美国的总体实力是逐步下降的。

但是,如果以这种宏大叙事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忘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会有自己的兴衰,国家发展也会经历很多曲折。

美国在打越战时,已经衰落得很厉害了。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时,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美国的日子可谓风雨飘摇,因为经历了越战、水门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随后,里根总统开始重振美国国威,而苏联却逐渐解体了。到了19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美国的繁荣又到了一个高峰。

说美国相对衰落的最有力证据,国内学者最愿意用的,就是2001年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32%,到了2012年却只占23%了。总之,要说美国衰落,能找出很多理由。就像有人说中国有问题,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我们要结合美国的历史和整个世界的局势来看美国,它有衰落,但也有复苏。别的不说,就单说当下的奥巴马时期。由于在小布什时期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很大伤害,以至于有人说,美国变成一个人人痛恨的国家。但奥巴马上台后,在美国软实力方面进行了很大的修补,所以在国际社会上,还有人对美国顶礼膜拜。美国打叙利亚的时候,英国、法国还是跟着它走,你说它衰落,但是它后面的盟友为什么还没有抛弃它?

所以,不能用“中国的发展就一定意味着美国的衰落”这样的眼光看问题,美国仍然有很强的实力。

中国对美国:应敢斗愿和,巧壹“牛喜”

如果借用经纬坐标的概念来判断,我认为中美关系有几个纬度。

首先,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现在中国老百姓对美国并不陌生,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我最近去美国去得比较多,发现美国电视里也有很多中国的新闻,而现实中除了中餐馆遍地开花,美国人跟中国人的接触也多了。所以,在美国人的脑子里,朦朦胧胧地总有一个印象——中国不再像过去那么遥远了,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人也开始有钱了。从中国方面说,我们现在有20多万留学生在美国读书,每个星期美中往来的航班达到100多个。在十五六年前,我坐飞机回中国时,买个经济舱就可以睡在后面躺一晚上,因为旁边都是空位,但现在机舱里坐得满满的。

其次,中美之间有深度的合作,比如在经济交往方面,每年5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而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科技、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美也都有深度的合作。几年前,美国向我们提出气候变化问题时,我们以为这是美国搞的一个阴谋,凭什么你发展了,你的尾气排放完了,然后就不让我们来排放了?但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全国各地也开始有雾霾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发现在环保领域,中国也可以跟美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了。

nlc202309031339

第三,中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激烈竞争的关系。在经济上,我们是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在外交上,中美在南海、台湾、中东、非洲等地区,都有很多“民生”“民心”工程的竞争。中美之间甚至还有很多内政上的竞争,美国人经常指责中国不透明、不民主,但是中国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法治化、民主化、文明化、现代化,反过来也批评美国的人权状况。

最后,中美之间还有很多有限的冲突。在经济方面,中美有知识产权的冲突,还有投资的政治障碍冲突。美国人经常抱怨中国对外资企业不公平,共和国的长子永远都是国有企业。美国还认为中国有很多行业不对外资开放,这也不公平。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上,中美之间也有很多有限的冲突。

我归纳出这四个纬度,主要想说明,在有限冲突时,当美国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时,中国要敢于和美国斗争,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中国跟美国在历史上也交手很多次了,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两国对彼此的个性都相对了解。当美国在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时,中国是敢于和美国斗争的,但是也愿意跟美国谈判、和解。

对于“敢斗愿和”这个策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主张中国对美国要“巧牵牛鼻”,“批而不反”,“斗而不破”。中国可以批评美国,因为美国在很多事情上是应该受到批评的,甚至应该受到惩罚的,只不过别的国家没有能力去惩罚它。比如说美国在IMF上能够一票否决,凭什么啊?从二战到现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被美国相对霸占着,所以说应该批评它。但是我们要批而不反,不要带头反对它。如果带头反对它,就会人为制造一些政治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我们不能只要美国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支持。这话说得其实太客气了,美国常常带头反对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斗而不破,就是跟它做坚决斗争,但是不要把中美关系搞破裂了,这就是我说的“敢斗愿和”的意思。

至于说有酸有甜,则是我开的一个玩笑。其实中国人对美国人,从心理上有一种相对自然的亲切感。美国人相对日本人、俄国人来说,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另外,美国奉行多元主义,是个移民国家,你身边接触的一些美国人,很有可能就是美籍华人。我们现在说美国人,已经不完全是指传统意义上高鼻子、大眼睛的白人,再过二三十年,美国白人也许就变成少数族裔了。此外,在历史上,中美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战争,鸦片战争时美国不是主角,甲午战争时也不是主角,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也不是主角。中美还有很多亲近的事实,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曾对中国施以援手。

说美国给中国人带来酸的感觉,就是它老是抱着要改造中国的心态,比如想把上海提升到堪萨斯的水平,但堪萨斯现在是什么水平?我刚去过那个地方,它的城市化程度跟上海根本没法比。还有一个常常让我们感到酸溜溜的地方,就是美国老是不把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国家,对我们不尊重。

美国对中国担心的几个方面

2014年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等人说,中美关系似乎在走下坡路。我跟这批学者交往很多,前段时间刚刚见过李侃如、贝德、卜睿哲等人。现在比较较真儿的学者,都对中美关系比较担心,但这种担心应该说也是自信当中的担心。在2014年初,中美关系由于奥巴马偏袒日本,由于南海问题,有很多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本来都是“有限的冲突”,但有无限扩大甚至失控的危险。

有一位美国专家来北京时约我聊中美关系,两个小时内他一直满脸愁云,反复追问我:一个过度自信而又不断膨胀的中国,和现在相对衰落变得克制的美国要是再这么“竞争”下去、“冲突”下去,亚太地区在下一个10年会不会出现比过去更加危险的局面?他可能有点儿过度忧虑,但这个想法在美国有不少共鸣。比如,我最近还连续见了好几位美国以前驻中国的大使,他们都不承认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不妥,更不认可美国现在是在遏制中国,反过来,他们都异口同声批评中国有冷战思维。他们说,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怎么会跟中国有5000多亿美元的经济交往?怎么会让这么多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他们举出了一大堆中美在经济、文化上交往的例子。

这些美国人或者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担心,有几个很具体的方面。一是担心中国的国防预算越来越大。我们现在的国防预算是1400亿美元左右,并且每年在增长,而美国的国防预算是在往下走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会担心自己在亚太地区变得不是中国的对手了。

二是他们也在很多场合说,中国人在媒体中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太厉害了。例如,他们认为中国对历史的解读是选择性的,中国只看到了日本在二战及之前杀人成性的血腥侵略,却没有看到日本战后70年的表现。要知道,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心中,日本人是规规矩矩的,日本的对外援助也很多,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社会的模范国家。他们的意见是,第一,这对日本不公平;第二,你们自己也曾犯了很多错误,为什么你们不深入反思?以李侃如为代表的这批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的担心,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这种担心会随着周边局势的缓和而改变。

随着中美之间的沟通日益密切,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的担心永远都会有,不是今天担心这个,就是明天担心那个。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批学者对中美关系还是保持着谨慎的乐观,到现在为止,中美关系基本上还是在平稳地向前推进。

中美很难变成真正平等的伙伴

最近,有一位解放军少将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今天的不少美国精英则认为中国很可能会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因而美国人可能并没有把中国当朋友和伙伴,而是当敌人。但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却说,他在美国很少听到遏制中国的论调和阴谋。

这两种言论,或多或少代表了双方国内某一批学者的看法。

美国对中国是不是遏制的?前一段芮效俭大使还说,他以前从事对苏联的外交工作,对美国怎样遏制苏联是清清楚楚的。美苏双方在经济上没有往来,美国甚至在1974年通过法律禁止跟苏联做生意,美苏两国的人民也没有交往了,相互之间天天打间谍战。他说遏制是有特定含义的,就是像以前对苏联那样处处针锋相对,随时准备军事打击。所以,美国并不是在遏制中国,而是一种“对冲(hedging)战略”,又软又硬,做好各种准备,但是不反对交往。其实中国对别的国家也是一样,一手软,一手硬。

nlc202309031339

但是,美国现在确实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待。现在美国人都开始知道中国人有钱了,连美国的有些售货员都开始讲中文了。可是,美国人在心里面还是没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更多的是把中国当作一个土豪,这个土豪到我们家来对我有好处,每次都给我带来好多礼物,所以我也挺高兴的。你这个土豪在礼仪上可能让他们感到不习惯,你可能说话大声大气,按西方人的标准看,文明程度不够,但是他也不会太反对你,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

所以,中美很难变成真正平等的伙伴。我认为在三五十年内,中国跟美国变不成朋友。从这个角度说,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有局限性的,是有天花板的,最多只能达到中高等层次的合作关系,永远达不到像美日军事同盟那样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更达不到美英、美加之间的那种合作关系。之所以有这种局限,是因为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

考虑到中美关系发展空间的有限性,我们就要保证最低限度的互信,然后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一些合作,在气候变化、军事等领域加强交流。不要期望美国会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亲可敬的国家;反过来,美国也没期望中国把它当成真正的朋友。中美之间已经有了最低限度的互信,双方都认为要跟对方搞好关系,但现在做得还不够。

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对于中美关系,学界有很多争论,在美国和在中国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时不我待,我们千万要明白美国这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重要到中国跟别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比如中国跟日本打交道,其实不仅仅是跟日本在下棋,日本背后还有美国这个棋手。中国在跟俄罗斯打交道时也一样,普京对中国的一举一动,至少在心里一定惦记着美国的反应。甚至连朝鲜也是一样的。美国是一个全能棋手,你必须跟他在各个角落下棋,我们回避不了美国。如果不直接跟美国打交道,就会耽误时间,舍近求远,所以我说时不我待。

另外,美国现在有很多策略,都影响到中国的内政了,比如对中国环保的批评,对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批评。所以,我们必须加紧跟美国打交道,还必须加强对美国研究的深度、厚度,这个很重要。比如中国老百姓移民美国,或者在美国买房子,或购买美国的医疗保险,会遇到什么风险?在美国的海外华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美国问题专家,你要把这些东西跟大家解释清楚。

中美之间的共同挑战在哪儿?怎么去管控分歧?怎么去做危机处理?这些问题都要研究,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所以我对此是忧心忡忡的。

我们可以挑容易的先做起来,比如扩大人员交流、扩大留学生互访,这些是马上就可以做的。我们也很关心的是,中美之间的危机沟通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热线能不能马上起用。南海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在钓鱼岛、靖国神社等事情上,中美之间难道就不能做点事情加强有效沟通吗?美国对中日之间的“平衡战略”表现在所谓的主权不持立场,虽然很偏袒日本,但究竟有没有可发挥的空间呢?

中美之间有一个软性的、可以突破的领域,就是气候问题;但也有很难缠的领域,就是中美军事交流的问题。而中国的经济建设是时不我待的,国防建设也是时不我待的,如果偏离一个方向,就会走很多弯路。比如在国防建设上,中国是不是要把美国当成一个潜在的敌人?或者,当成多大程度上的潜在敌人?这个“潜在敌人”会在哪些情景下、与中国发生什么样的军事冲突?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国防预算,影响我们的国计民生。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有偏差这个问题。所谓新型大国关系,要兼具道义规范和解决问题的双重意义。中国更注重突出的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美国人可能更强调后面那层含义,就是说要把新型大国关系限定在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是不是能够合作,中国能否不挑战美国,甚至能扮演帮助美国排忧解难的辅助性角色。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了两国前两年合作的进度。

APEC过后,两国领导人的再次见面长谈一定会带来共同行动,中美关系必须抓紧分分秒秒“有所作为”。

(据《同舟共进》整理)

篇13:二年级看图写话 对不起和没关系

一天下午放学后,小明在学校的操场上踢足球,在传球时,球打到了一位刚经过操场的同学背上,由于球的力度太大了,被球打到的同学坐到了地上。小明赶紧跑过去,把那位同学扶起,并对他说:“对不起”。那位同学笑着回答,“没关系”。说完就转身离开。

小明突然发现那位同学的衣服背上,被足球弄脏了,急忙跑着追上去,喊叫那位同学。那位同学听到了,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到小明又追了上来,觉得很奇怪,问小明又有何事?小明很抱歉的说:“你的后背衣服,被我的足球弄脏了,让我帮你把衣服上的土拍干净吧。”那位同学笑了。

 

篇14:对不起和没关系看图写话初中作文

踢着踢着,小明一脚把球踢偏了,球像子弹一样飞了出去,拍到了一个小弟弟的背上,小弟弟大哭大闹的,小明连忙跑过来说:“小弟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伤到了吗?”小弟弟见小明态度诚恳,便友好地说:“没关系大哥哥。”小弟弟擦干眼泪转身就走,小明追上去说:“小弟弟别走!”小弟弟满脸疑问地说:“怎么了?”小明说:“小弟弟,你背上有一个大球印,我帮你拍掉吧!”小弟弟说:“好啊!谢谢大哥哥!”不一会儿,小明把弟弟衣服上的土拍干净了。

后来,他们成了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去踢足球了

 

篇15:《说声“对不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悟并讨论交流,在朗读中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犯了错误,应该主动承认错误,及时道歉。

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 紧张、害怕、矛盾的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知错就改的人。【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 紧张、害怕、矛盾的心理。

难点:明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犯了错误,应该主动承认错误,及时道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泼水歌》启发学生思考: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和别人说对不起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主汇报)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当我们打扰别人、妨碍别人,或者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我们就要说对不起,真诚地道歉。

2.解题:从文章题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说的是一件关于道歉的事。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情为导线, 为学生创设良好氛围。以歌曲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亲近文本,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并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在预习时你自己学会了哪几个生字,还有哪些生字你没学会?向小组成员求助吧。

固、执、桌、陈、歉、敢、管、束

2.咱们分小组开火车读读生字吧,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流利又准确。

3.我会用生字组词。

坚固、执著、桌子、陈列、歉意、勇敢、管理、约束。4.听朗读录音,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精读课文思考:

1.“我”应该和陆叶说“对不起”吗?明确:应该,我对他造成了伤害。2.第四段作者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着用你的声音表现作者的心情吧。

指导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环境描写:“静得出奇”

心理描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

神态描写:“愣愣”、“不敢看”

作者心情的不平静与教室里静得出奇形成对比,比喻句写出了我的困窘、害怕;神态描写表现出我的慌乱、紧张。

3.后来是怎样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说明吗?

指导品读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明确:第六、第八两个自然段都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两段的相同之处在于“我”始终认为自己应该道歉,不同之处是分别反映出“我”不敢开口道歉和 “我”勇敢地大声说对不起。其间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七段中老师的鼓励,老师亲切的语言和动作让我克服障碍,鼓起勇气、大声道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通过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过程,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明确:让我们明白了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犯了错误,应该主动承认错误,及时道歉。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你知道哪些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整理在摘抄本上,选几个讲给同学听听。

2.你知道哪些文明礼貌用语,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谁积累得最多,并选择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积累,实现阅读和写作双效提升;丰富语文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划伤同学 老师让我道歉

困窘害怕 慌乱紧张鼓起勇气、大声道歉 【教学反思】

《说声“对不起”》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和我”中的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的一件平凡的小事。“我”不小心,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课文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自尊心很强,比较内向的孩子,作者采用朴实、直白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生动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来表现“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理解文本,获得启示。

篇16:孙哲: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中国离全面赶超美国还差得远

蒋保信:请您对比分析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孙哲: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從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不是能全面超越美国呢?要做这样的分析,总得有几个参考指标才行。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定了以下五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经济总量的规模。如果单以经济总量算,我们可能跟美国相当了。但如果以人均GDP来算,中国就差美国很远,因为美国是5万多美元,而中国大概4500美元。

第二个指标是货币的影响力,即货币在全世界通行的能力。在全世界的国际贸易中,60%是用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以美元储备的。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连索马里的海盗都要美元做赎金。即使朝鲜,也是美元、人民币和欧元并行。宋鸿兵写了一本书叫《货币战争》,观点有点偏激,但他道出了一个事实,美元拥有在全世界的主导能力。

第三个指标是综合军事能力。中国现在大有赶超美国的架势,但是我看恐怕还要5到10年,中国在军事上才有能跟美国全面抗衡的基础。美国在军事上有一个全球战略,而中国只有一个地区的防御战略。先撇开核武器不谈,因为在核武器上,中国已经有了第二次打击的能力,基本上保证了我们最低层次的国家安全。我讲抗衡能力,和美国比的是中国的区域防卫能力,解决局部冲突的能力。美国现在有九个航空母舰舰队,能打很多现代化战争。最近我看了美国打ISIS的录像,就几个人远程操控,一堆炸弹就爆炸了,像打游戏一样就把对方消灭了,而且非常精细。美国的这种军事能力,是在实战中检验出来的。而中国在这方面,坦白说我觉得还差很远。说这话的时候我很心痛, 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长大的, 但必须承认,美国有军事霸权的主导能力,特别是它在全世界都有军事联盟,在日本、韩国有驻军,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也可以任由美国军队用。相比之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几个可以让中国用的军港?很少。一旦跟美日或跟其他国家发生冲突,解放军能有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友军”吗?很难。中国在军事上的全球投射能力,还远远不够。如果从纯粹的军事能力来说,实力对比太悬殊,中国再卧薪尝胆10年、20年可能还赶不上美国。

第四个指标是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这里的公共产品是什么呢?比如救灾能力,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以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很快就去帮它打捞海上的废船或进行其他抢救活动。海地发生地震以后,美国人也是先去的,别的国家不是不想去,但没有美国那样的投射能力。现在中国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少公共产品,比如菲律宾洪灾的时候,我们也提供过一些援助;在非洲,我们也去了一些自己的志愿者。但中国现在还比不了美国。美国已经形成很专业的和平部队、志愿者,有些事情美国政府不太积极去做,但美国民众会自发地去做。

第五个指标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能力。美国人一说气候变化重要,全球就都在说气候变化问题;美国人说航海自由,日本、东南亚很多国家就跟着加大关注,这就是议题的设置能力。

如果用这五个指标一对比,你就会发现中国离全面赶超美国还差得远。如果再考虑一些更复杂的因素,还要差得更远。

中国的发展,未必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蒋保信:有人说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一直处于衰落之中。您怎么看?

孙哲:说美国在衰落,得有证据才行。你要说明美国在哪些方面衰落,可以有很多角度。一个角度是,从建国以来,美国的理想和它如今的内政外交实践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华盛顿或者詹姆斯·麦迪逊提出的理想,到现在都没实现,这本身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衰落。另一个角度是,自二战以后,美国的总体实力是逐步下降的。

但是,如果以这种宏大叙事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忘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会有它自己的兴衰,国家发展也会经历很多曲折。

美国在打越战时,已经衰落得很厉害了。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时,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美国的日子可谓风雨飘摇,因为经历了越战、水门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随后,里根总统开始重振美国国威,而苏联却逐渐解体了。到了19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美国的繁荣又到了一个高峰。

说美国相对衰落的最有力证据,国内学者最愿意用的,就是2001年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32%,到了2012年却只占23%了。总之,要说美国衰落,能找出很多理由。就像有人说中国有问题,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我们要结合美国的历史和整个世界的局势来看美国,它有衰落,但也有复苏。别的不说,就单说当下的奥巴马时期。由于在小布什时期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很大伤害,以至于有人说,美国变成一个人人痛恨的国家。但奥巴马上台后,在美国软实力方面进行了很大的修补,所以在国际社会上,还有人对美国顶礼膜拜。美国打叙利亚的时候,英国、法国还是跟着它走,你说它衰落,但是它后面的盟友为什么还没有抛弃它?

所以, 不能用“中国的发展就一定意味着美国的衰落”这样的眼光看问题,美国仍然有很强的实力。

中国对美国:应敢斗愿和,巧牵“牛鼻”

蒋保信:您曾用“敢斗愿和”四个字总结中美关系在过去30年的经验,说中美不斗不行,不和也不行。您也曾用“有酸有甜”来形容中美关系。那么,能否详细说说,中美之间的“斗”与“和”、“酸”与“甜”分别是什么?

孙哲:如果借用经纬坐标的概念来判断,我认为中美关系有几个纬度。

首先,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现在中国老百姓对美国并不陌生,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我最近去美国去得比较多,发现美国电视里也有很多中国的新闻,而现实中除了中餐馆遍地开花,美国人跟中国人的接触也多了。所以,在美国人的脑子里,朦朦胧胧地总有一个印象——中国不再像过去那么遥远了,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人也开始有钱了。从中国方面说,我们现在有20多万留学生在美国读书,每个星期美中往来的航班达到100多个。在十五六年前,我坐飞机回中国时,买个经济舱就可以睡在后面躺一晚上,因为旁边都是空位,但现在机舱里坐得满满的。

nlc202309041843

其次,中美之间有深度的合作,比如在经济交往方面,每年5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而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科技、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美也都有深度的合作。几年前,美国向我们提出气候变化问题时,我们以为这是美国搞的一个阴谋,凭什么你发展了,你的尾气排放完了,然后就不让我们来排放了?但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全国各地也开始有雾霾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发现在环保领域,中国也可以跟美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了。

第三,中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激烈竞争的关系。在经济上,我们是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在外交上,中美在南海、台湾、中东、非洲等地区,都有很多“民生”“民心”工程的竞争。中美之间甚至还有很多内政上的竞争,美国人经常指责中国不透明、不民主,但是中国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法治化、民主化、文明化、现代化, 反过来也批评美国的人权状况。

最后,中美之间还有很多有限的冲突。在经济方面,中美有知识产权的冲突,还有投资的政治障碍冲突。美国人经常抱怨中国对外资企业不公平,共和国的长子永远都是国有企业。美国还认为中国有很多行业不对外资开放,这也不公平。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上,中美之间也有很多有限的冲突。

我归纳出这四个纬度,主要想说明,在有限冲突时,当美国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要敢于和美国斗争,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中国跟美国在历史上也交手很多次了,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两国对彼此的个性都相对了解。当美国在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时,中国是敢于和美国斗争的,但是也愿意跟美国谈判、和解。

对于“敢斗愿和”这个策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主张中国对美国要“巧牵牛鼻”,“批而不反”,“斗而不破”。中国可以批评美国,因为美国在很多事情上是应该受到批评的,甚至应该受到惩罚的,只不过别的国家没有能力去惩罚它。比如说美国在IMF上能够一票否决,凭什么啊?从二战到现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被美国相对霸占着,所以说应该批评它。但是我们要批而不反,不要带头反对它。如果带头反对它,就会人为制造一些政治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我们不能只要美国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支持,比如美国要制裁朝鲜,要制裁古巴。这话说得其实太客气了, 美国常常带头反对我们, 所以我们也要斗而不破, 就是跟它做坚决斗争,但是不要把中美关系搞破裂了,这就是我说的“敢斗愿和”的意思。

至于说有酸有甜,则是我开的一个玩笑。其实中国人对美国人,从心理上有一种相对自然的亲切感。美国人相对日本人、俄国人来说,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另外,美国奉行多元主义,是个移民国家,你身边接触的一些美国人,很有可能就是美籍华人。我们现在说美国人,已经不完全是指传统意义上高鼻子、大眼睛的白人,再过二三十年,美国白人也许就變成少数族裔了。此外,在历史上,中美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战争,鸦片战争时美国不是主角,甲午战争时也不是主角,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虽然也是一个侵略者,但相对来说表现得还可以。中美还有很多亲近的事实,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曾对中国施以援手。

说美国给中国人带来酸的感觉,就是它老是抱着要改造中国的心态,比如想把上海提升到堪萨斯的水平,但堪萨斯现在是什么水平?我刚去过那个地方,它的城市化程度跟上海根本没法比。还有一个常常让我们感到酸溜溜的地方,就是美国老是不把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国家,对我们不尊重。

但是美国人看中国也是一样,有酸有甜。美国人觉得中国人勤劳勇敢,对中国人的刻苦、聪明都是蛮认可的。但是酸在哪儿呢?就是这个政府搞不定,以前国民党政府搞不定,现在共产党政府也搞不定,非我同类,还得合作,难也!所以美国会有这种比较奇特的感觉。

美国对中国担心的几个方面

蒋保信:2014年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等人说,中美关系似乎在走下坡路。您怎么评价现在的中美关系?

孙哲:我跟这批学者交往很多,前段时间刚刚见过李侃如、贝德、卜睿哲等人。现在比较较真儿的学者,都对中美关系比较担心,但这种担心应该说也是自信当中的担心。在年初,中美关系由于奥巴马偏袒日本,由于南海问题,有很多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本来都是“有限的冲突”,但有无限扩大甚至失控的危险。

有一位美国专家来北京时约我聊中美关系,两个小时内他一直满脸愁云,反复追问我:一个过度自信而又不断膨胀的中国,和现在相对衰落变得克制的美国要是再这么“竞争”下去、“冲突”下去,亚太地区在下一个10年会不会出现比过去更加危险的局面?

他可能有点儿过度忧虑,但这个想法在美国有不少共鸣。 比如,我最近还连续见了好几位美国以前驻中国的大使,洛德,芮效俭等,他们都不承认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不妥, 更不认可美国现在是在遏制中国,反过来,他们都异口同声批评中国有冷战思维。他们说,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怎么会跟中国有5000多亿美元的经济交往?怎么会让这么多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他们举出了一大堆中美在经济、文化上交往的例子。

这些美国人或者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担心,有几个很具体的方面。

一是担心中国的国防预算越来越大。我们现在的国防预算是1400亿美元左右,并且每年在按GDP的11%、12%这个比例增长,到2020年时我们的国防预算可能就跟美国一样了,因为美国的国防预算是在往下走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会担心自己在亚太地区变得不是中国的对手了。

二是他们也在很多场合说,中国人在媒体中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太厉害了。例如, 他们认为中国对历史的解读是选择性的,中国只看到了日本在二战及之前杀人成性的血腥侵略,却没有看到日本战后70年的表现。要知道,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心中,日本人是规规矩矩的,日本的对外援助也很多,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社会的模范国家。他们的意见是,第一,这对日本不公平;第二,你们自己也曾犯了很多错误,为什么你们不深入反思?

以李侃如为代表的这批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的担心,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这种担心会随着周边局势的缓和而改变。我们最近跟越南达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海上边界划分机制,也就是用当初解决陆上边界的机制进行谈判,在5月份越南爆发反华示威以后,双方的谈判现在有所进展了。

nlc202309041843

随着中美之间的沟通日益密切,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的担心永远都会有,不是今天担心这个,就是明天担心那个。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批学者对中美关系还是保持着谨慎的乐观,到现在为止,中美关系基本上还是在平稳地向前推进。

中美很难变成真正平等的伙伴

蒋保信:最近,有一位解放军少将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今天的不少美国精英则认为中国很可能会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因而美國人可能并没有把中国当朋友和伙伴,而是当敌人。但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却说,他在美国很少听到遏制中国的论调和阴谋。不知您怎么看?

孙哲:这两种言论,或多或少代表了双方国内某一批学者的看法。

美国对中国是不是遏制的?前一段芮效俭大使还说,他以前从事对苏联的外交工作,对美国怎样遏制苏联是清清楚楚的。美苏双方在经济上没有往来,美国甚至在1974年通过法律禁止跟苏联做生意,美苏两国的人民也没有交往了,相互之间天天打间谍战。他说遏制是有特定含义的,就是像以前对苏联那样处处针锋相对,随时准备军事打击。所以,美国并不是在遏制中国,而是一种“对冲(hedging)战略”,又软又硬,做好各种准备,但是不反对交往。其实中国对别的国家也是一样,一手软,一手硬。

蒋保信:问题是,美国现在确实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待吧?

孙哲:美国人自己不承认,但现实确实如此。

我1990年代去了美国留学,往国内寄信时,有一个邮递员竟然跟我说,亚洲就在你们中国吧?这就是当时美国一般老百姓对中国的认识。

现在美国人都开始知道中国人有钱了,连美国的有些售货员都开始讲中文了。可是,美国人在心里面还是没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更多的是把中国当作一个土豪,这个土豪到我们家来对我有好处,每次都给我带来好多礼物,所以我也挺高兴的。你这个土豪在礼仪上可能让他们感到不习惯,你可能说话大声大气, 按西方人的标准看,文明程度不够,但是他也不会太反对你,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

所以,中美很难变成真正平等的伙伴。我认为在三五十年内,中国跟美国变不成朋友。从这个角度说,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有局限性的,是有天花板的, 最多只能达到中高等层次的合作关系,永远达不到像美日军事同盟那样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更达不到美英、美加之间的那种合作关系。之所以有这种局限,是因为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

考虑到中美关系发展空间的有限性,我们就要保证最低限度的互信,然后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一些合作,在气候变化、军事等领域加强交流。不要期望美国会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亲可敬的国家;反过来,美国也没期望中国把它当成真正的朋友。中美之间已经有了最低限度的互信,双方都认为要跟对方搞好关系,但现在做得还不够。

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蒋保信:对今后的中美关系您有什么建言?

孙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对于中美关系,学界有很多争论,在美国和在中国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时不我待,我们千万要明白美国这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重要到中国跟别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比如中国跟日本打交道,其实不仅仅是跟日本在下棋,日本背后还有美国这个棋手。中国在跟俄罗斯打交道时也一样,普京对中国的一举一动,至少在心里一定惦记着美国的反应。甚至连朝鲜也是一样的。美国是一个全能棋手,你必须跟他在各个角落下棋,我们回避不了美国。如果不直接跟美国打交道,就会耽误时间,舍近求远, 所以我说时不我待。

另外, 美国现在有很多策略,都影响到中国的内政了,比如对中国环保的批评,对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批评。所以,我们必须加紧跟美国打交道,还必须加强对美国的研究深度、厚度,这个很重要。比如中国老百姓移民美国,或者在美国买房子,或购买美国的医疗保险,会遇到什么风险?在美国的海外华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作为美国问题专家,你要把这些东西跟大家解释清楚。

中美之间的共同挑战在哪儿?怎么去管控分歧?怎么去做危机处理?这些问题都要研究,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所以我对此是忧心忡忡的。

我们可以挑容易的先做起来,比如扩大人员交流、扩大留学生互访,这些是马上就可以做的。我们也很关心的是,中美之间的危机沟通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热线能不能马上起用。南海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在钓鱼岛、靖国神社等事情上,中美之间难道就不能做点事情加强有效沟通吗?美国对中日之间的“平衡战略”表现在所谓的主权不持立场,虽然很偏袒日本, 但究竟有没有可发挥的空间呢?

中美之间有一个软性的、可以突破的领域,就是气候问题;但也有很难缠的领域,就是中美军事交流的问题。而中国的经济建设是时不我待的,国防建设也是时不我待的,如果偏离一个方向,就会走很多弯路。比如在国防建设上,中国是不是要把美国当成一个潜在的敌人?或者,当成多大程度上的潜在敌人?这个“潜在敌人”会在哪些情景下、与中国发生什么样的军事冲突?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国防预算,影响我们的国计民生。

到目前为止,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有偏差这个问题。 所谓新型大国关系,要兼具道义规范和解决问题的双重意义。中国更注重突出的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美国人可能更强调后面那层含义, 就是说要把新型大国关系限定在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是不是能够合作,中国能否不挑战美国,甚至能扮演帮助美国排忧解难的辅助性角色。 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了两国前两年合作的进度。

APEC过后, 两国领导人的再次见面长谈一定会带来共同行动,中美关系必须抓紧分分秒秒“有所作为”。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下一篇:留守儿童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