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2024-04-17

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共8篇)

篇1: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组织上对我的严格要求让我受益非浅,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单有工作热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十分注意对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以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干好本职工作。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是领导和同事们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产党员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和又红又专的模范,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干好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更进一步的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今后,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积极向周围的党员同学学习,不断地努力和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篇2: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治国方针策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改变治国的方针策略,这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能变的,那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早在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上就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政党,是为着解放人民和彻底为人民工作的政党。因此,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我们的宗旨。也正是因为我们党一直秉承着这个正确的服务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革命的事业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新党章里说得好,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我们党与其它政党的区别所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在革命斗争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与群众建立起密切的鱼水关系,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壮大了自己,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在革命斗争年代是如此,今天,我们在和平年代搞建设更是如此,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好像鱼离开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是关系到我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只有牢牢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才能顺利开展,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富强。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做了一些与党和人民利益相违背的事情,侵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损坏共产党的形象,败坏党风国法。这与党和人民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这一次党中央决定全体党员参加先进性学习,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很荣幸我能够参加中共职业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十分珍惜这一次的学习机会。通过学院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我感触颇深,体会也很深刻: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祖国的未来靠教育,而教育离不开教师,于是教师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头脑意识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应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不忘记入党积极分子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和各项政策。

篇3: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篇4:基层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关键词:党校;教学改革;内容;方式;制度;学风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7—0030—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把握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特别是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提了出来,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这一精神,是新时期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也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都表明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理论学习的领头羊、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性锻炼的大熔炉等优势,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基层党校承担着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是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工作要求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决定》精神,主动承担相应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学工作,精心调研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培养学习型党员,推动学习型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细化教育培训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是搞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问题。基层党校培训班次多、干部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了解学员所急、所需、所盼,坚持以用为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让广大党员干部享受“菜单式”培训,帮助学员在党校获得自己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在抓好公共内容培训的同时,坚持分类施学、因需施教,合理确定各个班次学习的重点,使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吸引更多的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努力使基层党校成为当地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权威讲坛和学术中心、成为基层干部向往的地方。要紧紧扣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坚持在突出党校姓党,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的同时,注意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和培训对象工作所需,合理布局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创新,围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等为主的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的专题辅导培训;围绕基层干部队伍知识所需,开展以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为主的培训;围绕基层思想政治建设需求,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的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培训;围绕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会舆情研判、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二、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教” 的问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基层党校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以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目标,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教学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创新课堂、锤炼党性熔炉、充实知识场所、提高技能平台、事业发展论坛、情感交流家园,树立和打响培训品牌。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积极开展干部“菜单”选学,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党课下基层活动等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授课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辅导和答疑中实现学员与教师互动,在班级研讨活动中实现学员之间的互动,在组织高层论坛交流中实现学员与领导互动,在现场体验式教学中实现理论与现实互动,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引导学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性意见建议,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党校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提高素质转变,由知识讲授型向现场调研、研究问题型转变,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三、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管” 的问题,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学习是一种“软文化”,需要借助硬性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才能发挥持久的效应,因此,制度和机制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只有促进党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党校教育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26条指出:“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要求党校要以推动党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把这一原则贯穿到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以从严治校保证党校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在学员管理方面,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学员管理,不断完善学习、组织、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员在校期间始终能感受到制度的约束、组织的管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员转换角色,遵守校纪校规,严格按照党校的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特别要继续坚持考核公布制,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向组织人事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记入干部学习档案,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培训不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重新调训。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行政、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习为了什么” 的问题,加强教育培训学风建设

学习只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绝不是终极目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各级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过程,转化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使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学习”意识,倡导“行动学习”方式,打造“知行统一”平台,追求“学以致用”效应,坚持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基层党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掌握规律性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为实践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的作用,不断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3]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11-17.

[4]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R].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

02-08.

[5]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N].学习时报,2010-

03-30.

[6]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R],2008-10-29.

篇5: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2013年4月15日至4月19日,我光荣的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本着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努力为入党做好思想准备、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性质、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学习,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体会、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党的本质、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通过这次党课培训学习,我对党有了系统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性质注定了党必须是一支无私奉献的伟大的党,奠定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指出,资本主义终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而人类最终会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和实践经验,事实证明它是正确的,客观的。就在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又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国治党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了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纵观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历程,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党不断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发展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了从国情出发,根据本国的实际,与时俱进。正是因为如此,党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着中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首先,在学习期间,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我们首先从思想入党,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我们要端正我们的入党动机,明确作为一名党员所要具备的素质,所要具备的奉献精神,所要为人民做的,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通过党课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我将党员所要具备的条件与自身的实际做比较,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将会更深入地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并且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时刻以大局为重,为别人着想。我从这次的党课中学习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非要我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立足于我们的每个岗位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刻领会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正确处理局部和全体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为做合格党员打下良好的基础。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

最后,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更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标,发现和改正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不断进取,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为早日入党打下夯实的基础。

篇6: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心得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党章还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中,无处不体现着合格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先锋作用。先锋作用体现在思想,行动的方方面面。

首先,对于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是我们行动的力量来源,对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会为我们挑战困难,披荆斩棘,发展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社会高度发达时期的社会制度,它的低级阶段是社会主义.上世纪的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这并不能证明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的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所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充分,这样在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坚定不移的基础上,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更加坚定的决心,自觉地做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名合格的党员都要起到带头先锋作用,所以就要求把持先进性。先进性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这就要求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刻苦学习,提高本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充足的理论知识去参与党的建设,去为人民谋福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些政策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党员胸怀大局,放眼长远,通过对政策的准确把握头,积极的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为开创现代化建设贡献己力。其次,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党坚持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正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心交友中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

第三,,党章中规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党正肩负着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广大党员也面临着时代的严峻的考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随时可能侵蚀思想。党员要时刻认识到纪律重要性,强化党的纪律约束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做到一切活动都在党的纪律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这样,在保证了群众和集体的利益的前提下,也能够实现党员的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中华民族宣扬以德服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道德就是指社会主义新风尚。它要求人们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加强对“三个代表”的认识,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带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其次,党员要将组织的组织规定与自身的约束相结合,自觉的抵制各种诱惑,洁身自好,言行谨慎,清正廉明,坚决抵制腐败现象。当涉及到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时,要自觉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党员的道德影响,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篇7:积极分子学习心得(精选)

经过这五天的学习,使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深化了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的认识,激发了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澎湃热血,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在工作中也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我满腔的热忱去积极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同时,在业务上我也要多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对于缺乏经验的同事,我要多多帮助,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同事,使我的工作环境形成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大家庭”。

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断的修正自己,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鞍钢的郭明义同志就是我们身边很好的学习楷模。在生活中他处处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不讲私情,这样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以他为标榜,向他学习,不断进步。

今年又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我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我能力理解范围内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努力前行。

篇8:基层传媒如何积极应对新融合

新兴媒体由于有着交互性与及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多媒体与超文体等与传统媒体区别较为显著的特点, 横空出世便赢得受众关注。

去年8月, 在中央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 习总书记强调,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 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内容建设为根本, 失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 渠道, 平台,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整合, 形成了立体多样, 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从中可明显看出, 中央领导宣示加快深化传媒业改革的强烈信号, 媒体融合与发展既是大势所趋, 也是国家发展需要。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有好的内容;对于新兴媒体而言, 有好的传播技术支撑及优异的用户体验。无论是传媒媒体还是新兴媒体, 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是客观事实, 但二者对于相互融合发展也是共识, 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实现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目前, 各大传统媒体都在加大与新兴媒体融合。

一、在探索融合过程当中,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融合效果不明显, 或是应付“融合”

如我市作为县级媒体, 在新兴媒体及互联网、大数据浪潮冲击下, 确实有加快融合的现实需求。甚至对于基层媒体相关部门进行整合, 形成大宣传系统, 并在传统媒体基础上, 开办了手机报, 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 但由于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健全, 并没有真正发挥融合效果, 相反更是加快基层媒体间的相互削弱。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基层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其在指导思想上拘泥于“求稳怕事”, 在创新发展上满足于“小步慢走”, 这与新媒体求新求变、一日千里的发展大势难以交融。

2. 现有队伍素质不能适应融合发展需要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科技与技术是核心支撑, 人才与队伍是根本保证。由于长期在“体制内”循环, 当下媒体队伍在反应速度上失之于“慢”, 知识结构上失之于“偏”, 话语方式上失之于“旧”, 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快速反应、即时采编、网络技术、市场营销等综合素质都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要求。

3. 资金技术投入不能满足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投入, 由于我国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上仍是“跟跑者”的发展大势, 新媒体的技术应用总体上“慢人一拍”。加之传统媒体的收益大多依赖于广告经营收入, 谨小慎微、等待观望是其进入新媒体的普遍心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产出效益。

4. 由于监管不到位, 民间新媒体传播虚假内容过多, 误导受众

仅在我市就有两家在当地较有影响的民间媒体, 他们在用新媒体方式传播信息时, 部分内容低价虚假。如其中一家将一网络媒体报道关于我市一酒企老板由于民间融资多, 资不抵债, 人已跑路的虚假消息在其微信平台转发, 引起当地投资者恐慌, 官方也不得不出面辟谣。而其中另一家新媒体也利用其用户提供的虚假消息, 将其外地一原配暴打小三的裸体贴图直接上传, 内容十分低俗。由此可见, 受利益驱使, 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现象十分常见。

总之, 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 确实有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县级媒体, 要实现融合, 笔者认, 有以下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媒体融合的措施

1. 加快转变观念, 具备互联网思维

由于传统媒体观念的老旧, 确实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必须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 实现各媒体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实现信息内容, 技术应用, 平台终端, 人才队伍等的融合。树立用户至上理念, 注重用户体验,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 树立市场化理念, 激发发展活力, 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把发展理念由“内容为王”转变为“内容与技术融合为王”, 重构媒体竞争力。媒体融合, 就是要顺应用户, 以互联网思维建立起基于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智能化特点,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 生产出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功能。

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采编团队

作为基层传统媒体, 本身就受人才制约, 再加上传统媒体队伍很难适应新媒体, 矛盾更为突出。就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能型的全媒体采编队伍, 特别是要打造一批熟悉新闻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军人物。一方面, 要对现有从业队伍开展业务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全媒体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不同方式, 实现跨平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 要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 强化多渠道合力育人的新理念;建立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保证, 强大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助力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

3. 内容独立, 深度融合

作为县级基层传统媒体, 无论怎样发展, 其影响力是有限的, 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土阵地才是最为重要。在传媒业界, 大都提倡扩大其自己的影响力, 打造大众品牌。而笔者认为,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 无论怎样去竞争, 许多优势是基层媒体无法具备的, 能够保住自己的阵地就不错了。基层媒体需要打破常规, 并不一定要贪大求全, 而是找准定位去细分市场, 需要小众化思维, 就像某些汽车品牌专门针对某些用户这样群体去划分, 更有针对性。基层媒体也如此, 在满足本土受众基础再去谈扩张, 否则得不偿失。而基层媒体有着最为重要的本土资讯第一手信息, 也是最为权威和直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本地受众最为关注的。如何将这些与当地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资讯传播给更多人, 一方面内容要丰富, 需要强化。这是是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优势体现。二方面就需要与新媒体融合过程的技术应用, 传递给更多用户。既有独家独立新闻内容, 又有新媒体传播渠道, 其效果自然不同以往。

4. 尊重用户, 增强互动体验。新媒体的特点之一, 就是交互性

在这里就特别需要受众参与互动。虽然传统媒体也开通了热线, 观众留言等互动版块,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及时空局限性, 效果并不佳。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确实会颠覆传统媒体的一些理念。特别体现在互动性上。

新媒体既要充分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更是尊重用户的体验。改变过去媒体单一传播的模式, 让用户来选择, 这样也会倒逼媒体去主动适应受众。正因为其用户的体验与互动频率, 决定了媒体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如笔者所在地官方开通了政务微信平台, 专门开设了市民有话说这一互动话题, 受众不但能够及进反映问题, 了解到问题解决到某一环节, 而这一过程, 其它用户也能正常了解关注, 用户反映效果较好。同时结合当地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等重大活动中, 通过互动传播,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能力更强, 用户话语权也得到表达, 渠道更通达。

总之, 传统媒体要有积极融合的心态, 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去适应融合新常态。将传统媒体的深度内容与新媒体的技术应用渠道充分融合, 县级基层媒体同样也能巩固好阵地, 实现媒体价值最大化。

摘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既是发展趋势, 更是现实需要。县级基层媒体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有效路径, 需要从观念, 思维, 人才, 资金, 技术等方面加以强化, 才能适应媒体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观念,人才,内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14.8.18

上一篇:拟咏怀诗 十八,拟咏怀诗 十八庾信,拟咏怀诗 十八的意思,拟咏怀诗 十八下一篇:卫生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