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

2024-05-04

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共7篇)

篇1: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

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

自古以来,班长在军营中就有“军中之母”的美称,可以说,这个荣誉是很高的,当然,也是对班长这个职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和肯定,说它重要是因为班长是基层建设的骨干,是连接警官与士兵的桥梁,是“兵头将尾”,战士的执勤、训练、学习、生活都是靠班长组织和管理,部队的许多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长去组织和落实,特别是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面广。

班长不仅是战士的直接领导,是完成执勤、训练等任务的具体组织者,也是做好思想工作的“指导员”,班长作为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工作范围虽然不大、工作对象虽然不多,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建设基础是否牢固。因此,班的能力素质的高低与战士的成长进步以及部队建设息息相关,一个中队如果有好的几个班长,中队的工作就会有声有色、朝气蓬勃。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仍有少数班长管教能力低、不善于用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不会做思想教育工作、管教方法简单、生硬、粗爆,个别甚至有打骂体罚战士的现象。

一、标准

[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缺乏工作标准,不去考虑怎样去干工作,抓工作应注意哪些主要环节,就能干好工作,得到认可。(卫生打扫)比较才能出成绩。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官兵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二、细节

[故事]在一个风光秀丽的河岸边,住着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三户人家。他们每家都有一只小渔船,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在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到鱼鹰的胃里,当地的渔民们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给它扎上。第一个渔民天生大大咧咧,就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鱼都被贪吃的鱼鹰给吞下去了,所以捉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日子过得依旧贫穷。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无论大小鱼都颗粒归仓。但没过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

第一个渔民还凄惨。第三个则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得不紧也不松。如果鱼鹰抓好小点儿的鱼,就可以直接吞下,当作把自己果腹的美餐;而抓到大鱼,鱼鹰想吞也吞不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赚钱的资本。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自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分析]故事中三个渔民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收获却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用心的程度不同。前两个渔民只是依葫芦画瓢捆扎鱼鹰的脖子,外形像了,却并没有抓住事物的精髓,所以结果并不理想。只有第三个渔民,因为他留意到了细节,把握好了捆扎鱼鹰脖子松紧的这个度,所以日子越过越富裕。看完这则故事后,使我们懂得了今后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用心去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能够做大事的人很多,但能够把小事做细的却很少。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粗心大意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一举一动、接待、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三、体制

[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官兵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部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部队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部队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官兵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官兵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孙子兵法》“智、勇、仁、严”。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曾胡治兵语录》曾国藩、胡林翼(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认真不马虎、勤奋不懒惰、严格不造就、实干不漂浮。

四、表率

[故事]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官兵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班长的作用:班长是部队基础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管理者,是部队组织最基层的现场管理者和指挥者。班在部队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班长岗位的重要性。一个班工作的好坏,班长起主导作用,在一个中队,有一批好的班长,这个中队的工作就比较好做,就可以把全队的工作带起来。班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杆作用。班长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面旗职,是基层大队建设中的一个标杆,因此,在工作中班长骨干要敢于提出“看我的,跟我做”的口号,处处做战士的表率。二是框架作用。班长就像房屋的框架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的平衡和稳定,其自身越坚固,在管理中越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吸引作用。作为班长,对待战士要向兄弟一样,以情带兵,以情感人,同心共事,妥善处理好战友之间的的问题,把全班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四是桥梁作用。班长是基层党支部的“千里眼,顺风耳”。因此要经常汇报部队的训练情况和战士的思想动向。要既当好班长,又做好兄长,缓解中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联络和改善上下之间的感情,当好中队建设的中间力量

班长应具备的“六个能力”:一是非辨别能力。作为一班之长,由原来被管理者转变为现在的管理者,往往一个人的判断与选择将会变为集体的行来,这就要求班长在是与非、得与失、美与丑、荣与辱、好与坏、真与假等问题上,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来观察分析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在是非对错面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心理承受能力。人在社会生活中,时常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等各种情感的冲击,班长必须要以豁达的胸怀、辩证的思维,承受住各种打击,使之能很快地从猜疑中、惊惧中、痛苦中解脱,提高对挫折的抵抗能力。工作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去接受别人不理解、领导批评等工作不如意等情况,不能碰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打退堂鼓,要将工作中的困难当做前进的动力,“哪里跌倒,就从哪爬起”,从做最不尽人意的地方做起,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三是情绪控制能力。人能否对自己的情感、思维、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日常行为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这种的情况下,就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班长是“兵头将尾”,是连结干部与士兵的桥梁纽带,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战士不理解、干部不满意”的“两头受气”,在受到委屈的时候,要沉得住气。此外,班长在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讲哥们义气,耍个人意志,擅自行动,要在中队的统一领导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确保部队的高度纯洁和稳定。四是行为选择能力。班长要学会分析干部的意图,决策最基本的工作方向,真正达到“吃透上级的,化为自己的,变为现实的”,也就是“看到的变为想到的,想到的变为干到的”。工作中,班长在分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同时,更要注意博采众长,善于扬长避短,清楚自己什么事能做好,什么事情需要其他战友的共同完成,不能碍于面子,做“万事通”。五是思想调节能力。一是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思想,主动克服种种的不利因素,做到活泼开朗,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工作精力;二是要善于缓解中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妥善疏导,处理战士与战友,战士与干部,战士与骨干及战士自身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保证问题不过夜,矛盾不上推,使各种关系顺畅,人和心齐。六是随机应变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是对前几种能力的综合灵活运用,无论是在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还是在日常管理训练中,都没有固定的程序来开展,这就要求班长要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捕捉战机,善于发现苗头隐患,思维敏捷,处事果断,能够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及时相应的调整工作部署,“以变对变”,灵活机动地处置随时发生的预想不到的情况。

五、竞争

[故事]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但几年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分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西点军校22条军规:责任、荣誉、国家。第一章服从:军规1无条件执行军规2工作无借口军规3细节决定成败军规4以上司为榜样

第二章团队:军规5荣誉原则军规6受人欢迎军规7善于合作军规8团队精神

第三章激情:军规9只有第一军规10敢于冒险军规11火一般的精神军规12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章牺牲:军规13勇敢者的游戏军规14全力以赴军规15尽职尽责军规16没有不可能

第五章 信仰:军规17永不放弃军规18敬业为魂军规19为自己奋斗军规20理念至上军规21自动自发军规22立即行动

六、锻炼

[故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七、鞭策

[故事]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官兵,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官兵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八、支撑

[故事]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荒原中,无忧无虑,幸福无比。然而有一天,病魔突然降临到这个象群。

经过抗争,象群中的绝大部分都挣脱了病魔的纠缠,可是,却有一只小象一直没能恢复过来,眼看就要支撑不住而倒下。

然而,小象是不能倒的,它一倒下,就会因为巨大的肉躯挤压而损伤自己;倒下,意味着置自己于死地。

就在小象即将倒下的那刻,象群的大象们开始两个一组轮流着用自己的身体夹住小象的身体,支撑着苟延残喘的生命,用群体的血肉之躯帮助小象与命运抗争,终于,奇迹发生了,在大象群体的呵护下,小象慢慢恢复了元气,最终病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艰难困苦还不足以将我们击倒时,我们自己却往往首先支撑不住先倒在地上,丧失了毅力和勇气。如果我们再忍耐一下,借助亲情与友爱的力量,是不是也会像那只小象一样,重新恢复之前的斗志呢?

[分析]我们常常不是被困难绊倒,而是被自己打倒。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给自己找一个支撑,要始终相信风浪总会过去,雨后就会有彩虹。

篇2: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

有个农场主得到了一匹千里马,一时没有发挥它特长的机会,便把它当普通马一样使用、饲养。长期下去,千里马的特质在逐渐丧失。终于有一天,农场主发生意外,需要千里马送他到医院的时候,千里马却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原地打转了。为此,农场主因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只好截掉了一条腿,千里马也被他下了汤锅。

对于这件事,农场主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本身对千里马的冷落与关心不够是造成千里马沦落的主要原因,千里马是高贵的,不能像对待普通马那样对待它,于是农场主决定再养一匹千里马以弥补本身的遗憾。

经过长时间的打探、寻找,农场主终于又买到了一匹千里马。看着千里马高贵、洒脱的样子,农场主开心极了,他下决心要细心饲养、照料它。首先,农场主请了最好的工匠制作了一副精美的马鞍,上面还镶嵌了宝石,马蹬、马嚼都是最好的黄铜打造的,笼头、缰绳也是最好的牛皮制作的。看着武装起来的千里马愈发威猛的形象,农场主感到非常满足、自豪。同时,农场主为千里马修建了豪华的马厩,从远方买来最好的草料。

在农场主的细心照料下,千里马看上去果然更加雄健、威猛了。农场主舍不得让千里马奔跑,更舍不得骑在它的身上,他要保存千里马的体力,以便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千里马的优势。于是,千里马每天呆在豪华的马厩内享受着美味、悠闲的生活。

终于,四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要在本地召开,农场主认为这是它的千里马最好的表现机会。他把马牵出来,细心地为它洗了一个澡,把每一根毛都梳理得顺顺当当,备上精致的马鞍,套上漂亮的笼头。本身也打扮得干净、利落,装上那个高科技的假肢,牵着千里马向赛场走去。干净、利落的主人,威猛、洒脱的千里马!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便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农场主非常得意!

比赛就要开始了,农场主爬上马背,驱马走到起跑点,马与他都高傲地昂着头,似乎冠军已经非他莫属了!

发令枪响,大家都开始驱马狂奔,可农场主的千里马却怎么也奔跑不起来。农场主极了,用手里的鞭子使劲地抽打着马屁股。不打还好,一打,千里马干脆站在那里不动了。看着农场主气急败坏的样子,人群里传来阵阵哄笑!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农场主再次把一匹曾经的千里马下了汤锅。

农场主只知道千里马要精心饲养、精心照顾,却没想到它还需要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失去了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再好的饲料与饲养条件也只能使千里马成为养尊处优的废物。由此联想到企业用人,好多企业千方百计高薪聘入能人、专家,却不给他们提供发挥的机会,也不给他们相应的鞭策,最终成为没有什么大用的摆设。

管理小故事2:一杯水的重量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寂静的教室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二百克,也有人说三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说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启示:

学会调整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的负效应,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沉重的压力。许多人不堪重负走向极端的屡见不鲜。这个时候,要学会释压。一直背负压力必然走不远。最好的释压方式就是调整心态,适当的时候放下负担,该放手时放手,该承担时承担,好好地休息一下,把心态调整到最佳,才能走得更远。

管理小故事三:企业管理中的平衡艺术

都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呢?

很多时候,很多事物就只有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而管理则是一种运动状态,是一个变量。问题是,运动状态有很多种:加速?减速?匀速?那种动态才是最佳状态呢?

没错,管理的艺术就是掌握匀速运动的技巧,太急则欲速不达,太慢则管理失效。所以只有匀速运动,最节能也最有效,这就是管理的最高艺术。

就像100℃的水,很容易就蒸发,而0℃的水就会结晶,好比人的体温36℃,不高不低刚好,过高过低都可能危及生命。管理就是寻找和维持这个恒温的节点。

说到底管理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这个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如何掌握这门艺术,可就耐人寻味了。在这里我们浅析这门艺术、大学问,希望对各位看官有所帮助。

首先,平衡就是一种尺度;

平衡不是各50的意思,平衡就是36℃,平衡就是一条直线上的黄金分割点,平衡就圆周率3.1415926„„平衡就是挑不出毛病的美,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维纳斯的断臂,徐悲鸿笔下的马,梵高画中的向日葵„„体现在管理中就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若即若离、不离不弃。

其次,平衡就是一种态度;

就是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包容;就是“打破牙往肚里咽”隐忍;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就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这种态度像水一样大象无形,像光一样温暖明亮。拥有这种态度,即可遇佛成佛,遇仙成仙。就可以上天入地无所而不能。

再次,平衡就是一种舍得;

经营企业,看似用资产多寡论英雄,实则不然,真正的大师,都是有所取舍。众所周知: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的多寡才是胜败英雄。在这个过程中要懂得取舍,一如“人聚财聚,人散财散”。舍得是管理中乃至人生的大智慧,为什么舍,又想得到什么?什么时候舍,又什么时候得?无不渗透着管理的艺术修为。

最后,平衡就是一种涅槃。

生与死是平衡中最高境界,就像对弈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奇效。不要怕破,因为又破才有立,因为推陈才可出新。像凤凰一般自焚而重获新生,像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才可普度众生。这是舍我其谁的霸气,也是身先士卒的奉献,这是一个优秀管理者最名贵的气质。

管理中的平衡艺术,不是走钢丝,更不是一马平川。这是一种介乎于好与坏、利于弊,甚至是生与死毫厘之间的生命艺术。这是一种大智慧的强者游戏。

不要以为管理中平衡艺术的道理人尽皆知,反而,越是大家熟知的道理,让大家栽的跟头越大,受的伤越深。这就是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

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平衡游戏的过程中另一半玩家,他们是否愿意配合你很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管理让人伤透脑筋,却依然要面对层出不穷问题。因为和你一起玩的人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管理中的平衡艺术精髓在于: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见招撤招,遇式化式,方能理解和掌握管理中平衡艺术的精髓。

管理小故事四:三只小青蛙与牛奶桶

有个牧人将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闹时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本身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没说,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说,“算了吧,没用的,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许能找到什么垫脚的东西呢!”第三只青蛙说。

但是桶里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小青蛙一脚踏空,两脚踏空„„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小青蛙几乎想放弃了,但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来越稠,越来越难以游动„„

然而,慢慢的,奇迹出现了,它们下面的牛奶硬起来了原来牛奶在它拼命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发现这一点,它兴奋地叫起来,这时它的同伴已经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两只小青蛙还是奋力一跳,终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们的另一个同伴,却没能出来。

管理解读

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类似掉进奶桶的经历吧,希望是那么渺茫,甚至不想活了!有些人选择了甩手不干,一走了之,甚至一死了之;大多数人像第一只青蛙,好死不如赖活着,撑一分钟是一分钟,活一天是一天;也有少数倔强的,不相信命运,再难的险境,再无望的时刻,仍然在拼,仍然有一种信念支撑:也许能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深桶!奇迹不会每次都出现,但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就算看不到希望,求生的本能也会给本身带来力量。

如果不是第三只青蛙的努力,大家只有一起死,但因为它坚持了努力了,连同等死的同伴也因它获救。

如果大多数人是第一只青蛙,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第三只青蛙,拜它为王呢。

回到公司管理中,其实也有启发,压力和危机来临时,管理者如果先慌了阵脚,不知所措,或者同下属一样,什么也不做,任凭事态发展而不顾,这样怎么能让下属心服!可是现实中太多夸夸其谈的管理者了,就连老板招人,也尽招些会说话的。

如果你有志气在一个实力相当平均的团队中成为领袖,那就在处理危机时学学那只努力找寻支撑点的青蛙吧,也许就是凭你的坚持和努力,带领大家安然渡过危机,大家以后也自然唯你马首是瞻!管理技巧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人格的感召和面临危机时的大智大勇才会真正俘获人心。

管理小故事5:醒悟的猴子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

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哪个猴子毛手毛脚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帖帖,说一不二了。这时,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

不错,猴子们挺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从此他的日子过得宽宽松松,逍遥自在。

这个不劳而获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赶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肚子呢?

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声,因为它们很知道皮鞭的味道。

这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空空的,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他们饿极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个大胆点儿的,便吃起果子来,其它的猴子看见了,都一直咽口水。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一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不禁大笑起来:“猴儿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儿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呗。”

它们边吃边议论:“敢情在这山上采果子的权利,不单是只有主人才有呀!”“我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谁都可以上山来,果是野生的果,谁都可以摘,他懒得劳动,鞭打咱们给他干活,咱们何必受他那样折磨呢?”“可不是吗?我们是自找苦吃!”

猴子们长时间挨饿,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了,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

一个小猴子说:“今天回去,保准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给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讲理!”另一个小猴子说:“主人从来不讲理,咱们要不给他干活,他会把咱们再卖掉!”大伙抓耳挠腮,扑闪着眼睛,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

还是老一点的猴子精灵,它说:“干吗要回去呢?这大山没有头,森林没有边,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离开这里!”那个野生的老猴儿又插话了:“这就对了,走,一块走哇!”

大伙儿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欢跳着,嘻笑着,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

那个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到山上一看,除了横躺竖倒的篓子以外,一个猴儿也不见了。他气坏了,但仍旧好吃懒做。后来,他终于饿死在本身的床上了。

现在不少领导者普遍反映人难管,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没有摆正关系造成的。究竟员工在领导者心里,是一种达成目的的工具,还是具有个人特色的个体?过去的员工毫无条件地信任公司,将他的一生奉献给公司,唯一微薄的希望,就是当公司赚钱时,能够分一些给员工。可是这家公司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就抛弃这些员工,有些更恶劣的居然不是先告知,早上员工上班时才通知“今天是最后一天”!现在的员工总算让还活在机器时代的公司吃到苦头,员工不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零件,使用一大堆的命令和规章,即使能约束员工上班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员工很自然的收好文件离开,员工没有必要对企业忠诚,因为企业先不尊重员工,员工只好本身先尊重本身,只顾本身不顾公司了。

我们许多领导者在分配给下属工作时,把下属当一台机器一样看待。只告诉下属要做什么,其余的什么都不说,导致下属不知工作份量的轻重,结果不知本身到底做得怎么样,根本谈不上有任何成就感。因此对工作也失去了干劲。

员工不是成本,而是公司的资本,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员工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应该受到尊重。不能用按钮随意控制。毫无疑问,人是会受外界刺激影响的,但绝对是不可以控制的。只有本身才能改变本身。

现如今,很多优秀员工不顾企业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企业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企业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领导者无尽的懊恼和叹息。让领导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领导者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领导者必须从“员工靠老板”的思想转变为“老板靠员工”。没有员工,就没有老板,从内心深处想通这个问题。否则就容易产生碰撞和矛盾。其实员工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但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人性化,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强硬化、观念僵硬化、都和现代企业要求的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事事尊重人的需求,处处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管理原则相背离。

管理小故事六:小狗战斑马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启示:只要措施得力,麻雀撞坏飞机。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本身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相反,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还可能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会像斑马一样颓然倒下。

管理小故事7:佛珠链子到底诱惑了谁?

有间在一座大湖中央的庙宇,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一位老住持,带着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有一天老住持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年轻的和尚们都不敢置信,怎么可能不见呢?因为庙中唯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

老住持以平静的口吻说:“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于是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多了猜疑与猜忌,甚至彼此间已不再交谈,这样的气氛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老主持看到这种情况开口了:“各位都认为本身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隔天早上,为了表示本身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

老师父分别向这些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本身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错误不是拿来斗争的工具,而是用来修练的因佛珠链子果。这个故事,无非说明了面对犯错,最需要的就是面对与承担,身为经营者与同仁如果都能用这种态度面对,能有承担的勇气,发现真正问题,而不争相诿过,才是企业真正的福气!

在许多企业的检讨会议上,最常见的就是例行性的“厘清责任”或者“互推过错”等情事,到最后往往闹的不欢而散,结果只见“情绪发酵”而不见“失败的价值”,因为总有人担心丢了饭碗,而找各种理由来塘塞真实的缺缝。

逃避失败是人性的一面。但我必须说:谁都不喜欢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敢不敢面对错误,才会有成功的机会。来源豫青网)寓言故事8

两根木头

一家大户人家在盖房,各种材料堆放在工地前面的空地上,两根木头被并排放在一个角落里。两根木头一根是杨木,一根是松木,都很粗大,而杨木看上去更加粗大、光滑一些。

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突然说起话来了,他对松木说:“老弟!我们生长多年,终于成材了。看我这粗大的体型一定是主梁!你呢?虽然瘦小了一些,最不济也是一根柱子!”

松木说:“付出总有回报,努力和汗水都不会白费!”这天夜里,两根木头都为自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激动的一夜未睡。第二天早晨,两个工匠来选木料,师傅敲敲松木说:“这根做主梁!”又看看那根粗大的杨木说:“这根做个拴马桩子吧!”

于是徒弟便用笔在两根木头上分别标上了“主梁”、“拴马桩”。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又开始说话了,他十分气愤地对松木讲:“兄弟!那个匠人肯定是瞎了眼,你那体格做了主梁,而我这么粗大威武竟让我去做拴马桩子!”

松木说:“孩子!别看我没有你粗大,我已经有上百年的年龄了,而你却只生长了十几年。我生活的大山里风大、缺水,环境恶劣,我们每年只能生长那么一点点,但我们每生长一点都是紧密、结实的。你生活在水源和养料都十分丰富的河湾里,十几年的工夫就长得比我粗大了。但是孩子,你的身体是虚的啊!根本无力承 担主梁的责任,能做好一根拴马桩已经不错了,你的很多同伴只能当柴烧!”

听了松木的话,杨木惭愧得再也没说话,下决心要做好一根拴马桩子!

[故事寓意]

篇3: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

一、借“金钱”来警世

京剧《杜十娘》是荀派的代表曲目, 剧中以李甲归舟后, 杜十娘一夜思虑的唱段著称。其中唱到:

二黄快三眼

想世间那珠宝原是作孽的根本,

银钱也害了多少人。

夫妻为你成仇恨,

弟兄们为你把家分。

……

桩桩事都为你作祟招引,

都道你是至宝我恨你万分!

在此部分唱词前是杜十娘深夜暗自伤情, 后面是杜十娘悔恨自己看错人, 决意自尽。若单从文意的角度出发, 这部分内容与上下文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甚至省略也不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那么为何要在故事中插入这一部分呢?我认为, 演员跳出角色来讲述金钱害人的普世道理, 不仅可以产生间离效果, 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也可以超越时代局限, 使戏曲作品免于过时。

二、借人物自诉心理变化

评剧《杜十娘》又名《青楼遗恨》。“船头抛宝”一折中“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一段, 高亢激昂, 是杜十娘悲伤情绪的宣泄。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随他千里心坚定, 还想着承欢庆鸾凤和鸣, 只恨我瞎着两眼把他看得那么重, 千思百虑错把他从……千两银卖我身绝情绝义, 似这等无情辈万难相从……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没有心理状态的描写, 却为戏曲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间剧作家通过想象, 细腻地展现出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她先是震惊, 再转为心碎, 最后决意自尽, 使得其后杜十娘奚落孙富, 抱箱自尽的情节更为合理。在戏曲中, 演员展现人物的心理, 可以看作人物角色的自述, 也可以说是演员跳出角色, 从自己的角度关照角色。演员结合观众的需求来展现人物心理, 更能迎合观众口味, 故此成为改编杜十娘故事的一种方式。

三、借人物来扩展故事

杜十娘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民间艺人所丰富, 其中, 故事原型中的人物是扩展故事的基础。杜十娘故事借人物来扩充, 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 在原故事情节中, 配合人物境况, 添加适合人物身份的唱词或诗歌。

二人转《杜十娘》有这样一部分:

(白) 男:十娘, 这皓月当空, 何不唱上一曲, 你看如何?

女:李郎, 你饮酒, 待为妻与你唱上一曲《烟花叹》。

(唱) 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一声,

……

为只为家贫寒, 才卖那小奴身。

杜十娘是妓女从良, 而这首《烟花叹》正与杜十娘的身份相符合。可见, 根据人物身份可以扩展故事内容, 增强艺术性。其二, 基于原有人物境况的再创作续篇。续篇不再是对基础故事的改编, 而是原故事中所没有的全新创作。杜十娘故事在流传中也是一样, 龙舟歌《杜十娘沉百宝箱》的篇尾就有续篇说明:

欲知后事情难剖,

请观续出一套龙舟。

李甲叹更以文堂有,

不妨买套解吓心愁。

指出杜十娘沉江后, 李甲归家, 流落街头卖字为生, 欲知后来李甲的境况, 则需“观续出一套龙舟”。续篇《李甲叹更》已不再是人们熟知的杜十娘故事, 而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 借用原故事结尾的人物境况创作的新内容。虽然, 续篇借用了原故事的名声, 但满足了观众意犹未尽的心理, 迎合了市场需求。

结语:综上所述, 民间戏曲和曲艺在演绎杜十娘故事时, 在警世、心理和人物三大方面做了扩展。警世, 即在叙事中添加知识性的话语, 令观众开阔眼界或明白一个道理;心理, 即是丰富角色心理状态, 揣摩人物所思所想, 并将其表现出来;人物, 即根据故事原型中的人物身世生平, 联想出符合人物的内容, 既有对故事原型的改编, 也有基于人物的再创作。从这三方面延伸出的三种方法, 表现出经典故事在民间戏曲和曲艺中是如何被再度演绎的。在故事原型基本不变的条件下, 民间艺人结合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各自的艺术特点, 采用适当的改编手段, 不仅使经典故事与民间艺术相互糅合, 而且使故事更投合观众口味。不仅是杜十娘故事, 在民间戏曲、曲艺中演绎其他经典故事, 如秦香莲、梁祝、西厢等等, 也基本采用了这三种方法。改编后的戏曲和曲艺作品则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这样, 受到欢迎的戏曲和曲艺作品不断上演, 既促进了戏曲、曲艺自身的发展, 又丰富了经典故事的传播途径, 使经典故事历久弥新。

摘要:杜十娘故事作为中国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 也是许多民间戏曲和曲艺艺术的题材来源。为吸引观众, 在演绎经典故事时形成了一定的改编方式, 改编后的戏曲和曲艺作品, 又促进了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和经典故事的传播。

篇4:10个故事看员工管理和激励

一、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像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标准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三、体制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推诿,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四、表率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竞争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六、沟通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员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手下将再也没有兴趣向上级反馈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系统被切断,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在决策上就成了“睁眼瞎”。与手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七、指导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

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场之前故意解开自己的鞋带,试图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态。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们并没有松散自己的鞋带呀。”勘弥回答说:“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保持热情。”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准的有效方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团队执行力,便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导必须注重技巧,就象勘弥大师那样要保护员工的热情。管理者必须避免教训式指导,应当语重心长的激励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除了现场指导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培训、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八、锻炼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九、发挥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员工产生腻烦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何况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为员工画好蓝图,给员工留下空间,发挥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画的更好。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务,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十、鞭策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篇5:8个教育孩子经典故事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了。

没过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一会儿,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的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这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篇6:8个经典的哲理故事

而且他越是出名,母亲要钱就要得越凶。

他对母亲有些耿耿于怀。

母亲去世的日子里,他赶回故乡奔丧。

一进家门,想到自己多年在外,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他不由得悲从中来。

他想,母亲虽然总是要钱,可养育之恩毕竟比海还要深,于是,他对母亲的不满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

办完丧事,他要离开家的时候,他的大哥把一个包裹递给了他,并对他说:“妈妈交代我一定要交给你。

”北原武伤心地打开小包裹,看到了一本银行存折和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妈妈已经不能在你身边了。

你们几个兄弟姐妹当中,妈妈最不放心的是你。

你从小不爱念书,又爱乱花钱,对朋友太过慷慨,不懂理财。

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我每天都很担心你。

有时半夜惊醒,向神明为你祈福,怕你在东京变成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因此我每月向你要钱。

一方面希望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储蓄。

我知道,为了这些钱,你讨厌我了,不经常回来看我,我多么痛心……你过去给我的钱,我现在要还给你……儿子啊,我多么希望能够亲手给你这些钱啊!”

篇7:8个经典的哲理故事

父爱的特点是深沉,感情轻易不表达出来。

父亲往往都是默默地做好一切。

他那无声的行为,教我们学会如何生存和进取。

父亲是慷慨的,他把自己所有最宝贵的财富都给了我们,甚至包括他生命的一部分。

父亲给我们的一切,也许在30年后才会被发现其真实的价值,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父爱有多深厚。

在我们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期待着得到他的智慧、指导和安慰。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些年复一年看似漫不经心的小制作竟是如此沉甸甸。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从8个经典故事看部队管理】相关文章:

8个经典哲理小故事09-27

8个经典的商场小故事09-30

40个管理经典故事07-31

经典八个企业管理故事12-19

20个经典小故事06-20

3个经典感悟故事06-21

10个经典营销故事07-31

18个经典哲理故事07-31

20个经典哲理故事07-31

21个经典哲理故事07-31

上一篇:《述说天空》第一章作文800字下一篇: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