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2024-04-20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7篇)

篇1: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意义重大。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部署的2020年第二项任务强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责定位,强化政治担当,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越要响鼓重锤,紧盯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和严肃查处责任不落实、举措不务实、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保障扶贫协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增效。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啃食群众获得感,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分级分类集中整治。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靠前监督、严格执纪,开展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专项整治,不断完善基层权力监督机制,协同发挥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严查重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任务艰巨,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要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根据不同领域深化拓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在兑现党的庄严承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中所肩负的职责使命。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不发散,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盘点梳理,创新方式方法,做实监督举措,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监督检查,确保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020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心得5篇

篇2: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1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落实两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更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应发挥制度优势集结全社会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脱贫攻坚必须大力推进内源扶贫,要从根本上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内在动力。“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努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当前,14亿多中华儿女也正以饱满斗志,在深度贫困歼灭战的战场上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攻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我们必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2

假期返乡经过田间小路,同行的表姐兴奋地指着一家农户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她结对包干的贫困户。久居城市的我虽常在报纸网站上看到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闻,却从未真正近距离听干部谈起扶贫故事,不禁好奇细问“该农户家有几口”“年收入多少”“因何致贫”?不料表姐反倒支支吾吾起来,讪笑着道出实情,“每次都是单位一大帮子同事跟着村长一起去的,稍站一会儿拍两张照就走了,我哪里知道这么多。反正今年是收官年,总归能‘如期’脱贫的。”

_闻言,心中暗自称怪:这脱贫不脱贫,一不看吃穿,二不瞧住房,三不讲教育,四不谈医疗,只一句“收官之年”,就提前定好了“胜利之势”,把脱贫任务视为“必将到达”的预期指标,准备大大方方坐等“过关”、“躺赢”胜果。此般想法,恐怕不该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应有之义。

党中央以三年为限,定下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不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更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承诺,不是基于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扎根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清醒认识,立足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准确判断、生发于对自身能力底气的充分把握。实践证明,正是遵循着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从“真心为民”的逻辑起点出发,用“真抓实干”的长期不懈拼搏,脱贫攻坚战才取得了当前“真材实料”的喜人成果。从9899万减至551万的贫困人口,从10.2%降到0.6%的贫困发生率……这每一个变化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血汗和付出,绝非一两次“调研踏青”“拍照留影”能够换来,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

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接近胜利的曙光,往往最容易令人心痒心切而忘了出发的理由。表单上的满分、形式上的完成,从来都不是脱贫攻坚战的初衷。完美“收官”,容不得半点“搭便车”式的侥幸,更要不得半分“走过场”式的敷衍。哪怕只剩“最后一公里”,只要还有一个贫困县不摘帽、一个贫困户不解困,责任的担子就不该也不能轻易放下。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收官之年更是硬仗中的硬仗。越是到最后关头,留下的越是难啃的骨头,越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劲去上弦紧绳、满弓中矢,解贫中之贫、脱困中之困。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下,原有贫困地区非充分就业劳动力尚存,新的失业人群又开始涌现;已经上马的扶贫项目或刚有起色,便遭遇了生产生活停摆的梗阻……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情况,给这场战役的决胜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时刻告诫着我们:当前的工作形势,还远没有到能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唯有慎终如始、苦干实干,才能给这个“收官年”交出一份真正令人满意的答卷。

收官不等于过关,决胜不意味必胜。拿出起始年的兴头,保持推进年的劲头,收起不该有的滑头,脱贫攻坚的收官年才更有盼头,“决胜战”也定能胜得漂亮全面,真正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3

6月30日,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第一次迎来开往镇上的客运班车,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终于通路了。这条短短3.8公里的通村路是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缩影,彰显党和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承诺的决心。

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绝壁上施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所经山体岩层表面极为破碎。但困难再大,也没有修路的决心大。动用直升机空投施工设备、派驻专人蹲点督导、专家进村踏勘、知难而进完成最后一公里“两隧一桥”……为了65户、253名村民,这条通村路耗时一年,建有3条隧道和1座桥梁,成为脱贫攻坚战刻在大凉山的深深印记,充分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绝不是一句空话。

实际上,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许多贫困村都类似阿布洛哈村这样受限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产业发展薄弱,似乎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但是,这场人类历规模的减贫事业,就是要致力于扫除所有脱贫盲点。越是阿布洛哈村这样难啃的“硬骨头”,越不会被遗忘,反而会投入更大力量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如今,随着村道顺利贯通,阿布洛哈村这个因为“直升机修路”而备受瞩目的“网红村”,有望成为金沙江旅游环线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国,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广袤乡村的公路网,正承载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之梦,有力促进着资金、技术、产品、文旅等资源在城乡间交流交融。

在当前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就是要瞄准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让各种资源汇集成军、夺取全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4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地方建设的此类工坊已超过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2200多个,培训近18万人,带动50万人就业,其中有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实践证明,“非遗+扶贫”已成为一条很好的脱贫路径,正在有效促进非遗资源丰厚的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为主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带动就业与脱贫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比如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曾是当地闻名的“银匠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银匠村”成了“空心村”。近两年,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村里以“合作社+工坊+贫困户”模式,运营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现在,很多村民又拾起了祖传手艺,“空心村”重新变回了“银匠村”,并成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非遗+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变成稳定持久的生产力,仍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也受到巨大冲击,不仅游客数量锐减,产品销售也出现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计划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通过引入各大电商平台,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难题,打通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

为了办好“非遗购物节”,很多地方正在加强对传承人的电商知识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同时,在“非遗购物节”统一标识下,各大电商平台也迅速行动,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在内的多家网络平台,已分别从时间段、定位、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助力。满族剪纸、苗族银饰、彝族刺绣、壮族织锦、临夏砖雕……不少贫困地区的非遗产品,正在借助电商平台,进入现代消费的“主战场”,打开就业致富的“新天地”。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场难得的“非遗盛宴”。大家可以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并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5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年前,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到委屈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闹”;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成为一些扶贫对象“扶不起还理直气壮”的缘由。文章列举的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正像这位县委书记所说的,这些问题让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提醒我们,对那些丧失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的贫困群众,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也应及时填充精神志气上的洼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篇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1 炎陵县当前的贫困现状及其原因

当前, 炎陵县还有50个贫困村、127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35%。加上2014年、2015年预脱贫的共有66个贫困村, 231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6年要求6250名贫困人口脱贫, 25个贫困村摘帽。究其贫困原因:贫困家庭主要是因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突发疾病致贫, 生产生活条件差致贫, 缺资金项目致贫, 文化素质低致贫, 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致贫, 供养子女读书致贫;贫困村主要是产业发展落后, 集体经济薄弱所致。

2 炎陵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意义

2.1 炎陵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是炎陵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 更是立足实际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路径选择。2002年县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2011年提出“一带八基地” (“一带”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 “八基地”即笋竹林基地、茶叶基地、油茶基地、特色水果基地、酃县白鹅基地、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药材基地) 的生态农业产业建设目标, 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炎陵县生态农业产业历经多年发展, 已经成为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 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并形成了鲜明特色:一是生态农产品地方特色明显, 美誉度高;二是生态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活力足;三是生态农产品质检到位, 销路好;四是生态农业健康协调发展, 成效明显。2015年全县生态农业项目生产总值达5.2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6.8%。全县已有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无公害认证产品35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0多家, 近一半的农民依靠发展生态农业走上致富之路。但炎陵生态农业发展也还存在着观念落后, 人才缺乏, 投入不足, 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等明显不足。

2.2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在炎陵脱贫攻坚战中的意义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既是炎陵县的“三农”发展目标, 还是炎陵县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渠道和脱贫攻坚战的决胜点。因为发展生产, 实施产业帮扶既为扶贫工作中的“输血工程”, 更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脱贫的“造血工程”。

2.2.1 生态农业产业是炎陵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

炎陵生态农业发展迅速, 形势喜人。但是农村抛荒现象依然存在,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吸引劳动力回流。只有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进一步把农村生产资料、劳动力和项目资金聚集起来, 融入到产业之中,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 外延式和内涵式发展并进, 提高生态农业产业效益。才能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保障, 为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提供保障。

2.2.2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是炎陵县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生态农业产业是一个聚机制、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承载发展生产脱贫攻坚任务, 是炎陵县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经过“一带八基地”的建设, 炎陵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基本覆盖全县的乡镇和行政村。把贫困户纳入当地的生态产业发展中落实脱贫。通过项目导入, 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国家产业扶贫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项目之中, 利用能人带动, 一对一帮扶, 在产业发展中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 让贫困人口至少掌握自家产业项目的实用技术, 就能有效促进其稳定就业和脱贫增收。此外, 产业中的经济合作组织还能给贫困户以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生产经营中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2.2.3 生态农业产业项目是炎陵县贫困人口脱贫最有效的着力点。

发展生产脱贫帮扶, 项目选择是关键。它是脱贫攻坚中最有效的着力点。产业项目把贫困户带入产业中来。项目确定后, 资金注入项目、技术跟着项目、能人围绕项目, 这样攻坚克难, 脱贫效果更可预期。炎陵县生态农业产业项目, 依据各乡镇村的地域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已形成合理布局。在项目具体落实到扶贫户时, 必须做到三准:需求要准, 不能闭门造车, 不能凭空想象;征求意见要准, 认真听取扶贫户的意见和想法;算账要准, 帮助扶贫户核算成本收益, 结合实际困难和产业发展落实帮扶措施。

3 炎陵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决胜脱贫攻坚的思路对策

进一步推进炎陵生态农业产业, 必须按照既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又要提高土地产出率;既要提高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 又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既要集约节约利用农业资源, 又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把生态农业产业做成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在技术、劳动力、资源方面高度集约, 又能集中连片形成大规模产业带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 为集体经济提供支持。

3.1 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产业, 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对脱贫帮扶的承载力。

3.1.1 对接市场, 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农业项目。

围绕市场需求、市场细分确立既有市场, 又符合炎陵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现实条件的项目布局产业, 扎实推进“一带八基地”建设。重点对66个贫困村和23122名贫困人口进行产业项目引导。科学规划, 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精准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调动所有力量投入到精准扶贫中去。

3.1.2 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土地流转, 资源入股, 把小规模生产主体组织联合起来, 形成集团化经营, 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 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完善经济合作组织, 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高产业效益。对辐射带动成效明显的扶贫经济合作组织给予帮带奖补, 推行“扶贫经济合作组织 (基地) +贫困户”模式, 带动贫困户脱贫。

3.1.3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拓展延伸产业链。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形成产、供、销、研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做强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全县唯一省级龙头企业——福来喜鹅业公司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成效明显。公司给贫困户先期免费提供鹅种、饲料、养殖技术, 回收成鹅后扣除成本,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难以对接市场的问题。全县参与白鹅产业的农户达6000余户, 鹅业产值过亿元。炎陵的笋竹、水果、茶叶、油茶等产业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政府正在积极实施每年培育1个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计划, 促进产业发展。

3.2 运用科技做实做精生态农业产业, 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对脱贫帮扶的支撑力

3.2.1 加大与科研单位、院校的合作, 解决生态农业中的种养优化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环境综合整理技术、良种良法技术。

当前炎陵重点要解决土质保质技术和果品提质技术、养殖业的防疫技术和炎陵特产的深加工技术。

3.2.2 加大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实现生态农业技术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方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使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服务县域经济对接产业发展, 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能有用。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 直接为一线生产培养技术人员, 要求技能培训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3.2.3 加快建立炎陵县生态农业服务中心, 强化技术支撑。

机构、编制、人员到位, 履行以下职能: (1) 宣传贯彻相关政策法规, 编制全县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规划, 并指导实施; (2) 组织开展生态农业产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 (3) 负责生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土壤、气候、生态等农业生产环境监测评价及农业有害生物、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指导;负责开展土肥研究和运用推广。 (4) 负责农情网点的建设和生态农业信息工作。 (5) 统筹生态农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

内涵发展, 运用技术提升产业效益, 把生态农业做实做精, 生态农业产业对脱贫帮扶的支撑力才会持久, 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造血”机能才能保持良好状态。

3.3 完善制度做稳做牢生态农业产业, 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对脱贫帮扶的保障力

3.3.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炎陵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依照《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纲要》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制定完善与之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相应的减税、免税、信贷、土地流转政策和农业开发政策, 从根本上扭转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随意状况;制定生态农业补贴、补偿制度, 真正扶持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3.2.2建立在产业扶贫中发挥有效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保障制度。把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奖励措施规范化、制度化, 并制定监督、落实制度。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3.3.3建立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利益保障制度和产业经营风险规避制度。出台扶贫资金投入产业的保障兜底措施和贫困户在产业利润分配中的优惠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到位, 生态农业产业就能做得更稳更牢, 从而确保产业帮扶成效精准, 脱贫后不返贫。

参考文献

[1]傅士芹, 张越剑.互联网视域下的生态旅游网络营销实例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0 (3) :7-10.

[2]刘梅, 易法海.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2 (1) :23-26.

篇4:实体经济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乐昌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振兴发展的起步之年,乐昌市委市政府带领着全市人民发扬红军不怕艰辛、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脱贫奔康。

突出产业培育 发展实体经济

乐昌市委书记陈向新在今年初的全会上表示,乐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粤湘开放合作先行区、粤北门户城市、韶关城市经济圈重要板块为发展定位,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加快乐昌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工业,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广东省和韶关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乐昌市提出,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生物保健等传统产业,壮大新型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同时,乐昌市加快规划建设“两园一心”,打造特色园区:扶持东方锆业做大做强,推动磷酸钙等项目建设,逐步打造“中国锆城”产业园,依托乐昌丰富的竹木资源,规划打造乐昌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加强与阿根廷中国南部商会等国际商会沟通合作,规划建设中国(乐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陈向新书记表示,乐昌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南、中、北部划分重点种植基地;二是打造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推广梅花镇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建设经验,打造区域性优势农业品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三是推广“互联网+农业”,加快推进九峰镇互联网农业小镇试点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创办电商平台,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四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以梅花镇百臻生态产业园建设为带动,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加强与珠海农控集团沟通对接,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落地建设。

整合资源,发展大旅游。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大南华、大丹霞、大南岭、大珠玑、大马坝 ’旅游圈,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有机融合,努力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乐昌市加紧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强旅游项目和配套建设。同时,深化与珠海九洲控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打造重点特色旅游品牌;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模式,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区域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方式宣传乐昌旅游,提升乐昌旅游知名度。

与此同时,乐昌市还特别注重整合周边资源,规划推出一批旅游示范线路,打造集文化、生态、农业、旅游为一体的若干主题旅游片区,构建“一圈三线多区划”旅游新格局。

健全流通体系,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今年初,乐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抓紧城区商圈和镇村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引进商贸物流企业,加快专业市场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推进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建设。同时,依托“两高一航”交通枢纽和粤湘毗邻的区位优势,建成集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城南新区现代物流园;借助临近韶关丹霞山机场的区位优势,推动“七一五”地块商贸物流城项目建设。

强化“造血”扶贫 加速致富奔康

据乐昌市扶贫办主任黄邦辉介绍,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乐昌有3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5362户14661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专题讨论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目前,全市各驻村工作队、驻镇工作组在完成精准识别基础上,深入调研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制定三年脱贫攻坚规划、年度计划和帮扶规划,各相对贫困村、分散贫困户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村内村外统筹顺利推进。

产业帮扶。乐昌市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按照“一乡一品”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选准主导产品,扶持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贫困地区“一乡一品”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各镇(街)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及措施,发展扶贫产业。

电商扶贫。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有利于促销费、扩内需,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推动扶贫开发,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目前,乐昌市与京东集团建立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并实施村村通光纤和4G网络入乡进村工程,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配送物流,促进农产品“上线上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据黄邦辉介绍,乐昌将在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1600万元用作扶贫贷款基金,其中1千万元用于撬动金融机构以放大10倍的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信用贷款,6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

统筹扶贫。通过统筹扶贫资金投入电站等相对稳定收入的优质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同时推进电站加快技术改造和收购优质资源,实现扩容增量。如以自然村或村委会为单位,统筹专项资金建设小型光伏发电项目,收益折股量化分配到户,目前已在沙坪、长来、廊田、北乡、梅花、坪石、白石等7个镇各选1个村开展试点,在村委会安装10千瓦光伏发电机组,预计年收益达1.3万元。

篇5: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在警示教育上下功夫。以案促改、以案明纪是最好的警示教育,纪检部门要不定时的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打打预防针,敲敲警世钟,利用身边已查结的脱贫攻坚领域的典型违纪案例教育身边人,警示扶贫干部莫要成了教育他人的“案中人”。

在监督检查上下功夫。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加强监督检查,不搞形式主义,要扑下身子下沉到基层。采取有针对性地走访群众、收集问题线索查看资料等监督检查方式。

在执纪问责上下功夫。一方面坚持不懈抓问责。脱贫攻坚展自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以后,如今已经过了长达四年半艰苦奋斗,不少扶贫干部出现了思想上松懈、工作上疲沓、作风上开始腐败等问题,纪检干部决不能对所发现的违纪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违纪干部讲关系讲私情。要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发现扶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形成强有力而震慑。尤其目前已经进入到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时期,纪检机关要以毕其功于一役,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违规违纪问题坚决查处、决不手软。另一方面要实行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从快从严查处机制。纪检机关在查处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实行优先办理,从严办理机制,确保扶贫队伍风清气正。

篇6: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高度肯定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过去一年作出的贡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汇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过去一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加大定点监测、驻村调研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证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绝不是“花架子”“飞来峰”,它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所在,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具体体现。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20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共同的事业到了滚石上山、非进不可的关键节点,需要广泛凝聚共识、积蓄磅礴力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心同党想在一处、劲同人民使在一处,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调查研究察实情,实事求是建诤言,合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7: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感悟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和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指示精神,应全力统筹协调整合派出单位、派驻干部、派驻苏木乡镇、嘎查村等各方面力量,从精准选派、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驻村干部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力有效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局。

一、强化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遵循选强配优、结构合理、人岗村相适的原则,在尽量保持工作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征求派出单位、相关部门及本人意见,经组织部门审核后,每年都对驻村干部进行考核调整,确保驻村干部素质过硬、愿意驻村且能够脱岗常态化驻村,经过综合考评,广泛征求包片领导、苏木乡镇党委、所驻嘎查村班子等的意见,让到岗情况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反映佳、工作实绩优的驻村干部继续留任,持续发挥抓党建、助脱贫、促发展作用。

二、加大驻村干部日常管理

坚持制度先行原则,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坚

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制定完善驻村干部请销假、谈心谈话、召回调换、考勤、督导考核等制度。明确管理主体。组织部门负责驻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苏木乡镇要经常了解和反馈驻村干部的驻村工作情况、廉洁自律表现等,并根据实际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派出单位负责做好支持配合工作,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经常到所在嘎查村调研指导,帮助和推动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不定期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驻村干部落实管理制度及履职等情况进行督查。加大考核力度,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在听取汇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等基础上,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环节,随机选取贫困户、一般户代表参加考核,确保考出实绩、考出干劲、考出担当、考出工作动力。通过考核督察,对违反驻村管理制度的驻村干部,坚决予以问责。

三、激发驻村干部干事激情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合理利用财政作用,为驻村工作队发放工作经费,切实解决了驻村干部无钱办事的问题。落实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同时,派出单位组织驻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一定标准内对扶贫差旅费予以报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起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加大提拔重用力度。牢固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把脱贫攻坚前沿阵地作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平台,通过调研督查、谈心谈话、年度考核等办法,将表现突出、评为“优秀”等次的驻村干部列为后备干部,适度扩大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评优比例,并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切实提高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感悟2

中央组织部3月30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组织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明确其重要意义所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党的建设必须服务这个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扎实实地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行动。

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因此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力量和强大的优势,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好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就要提升站位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提高工作精度,出台政策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谋划实施,防止出现偏差;要加大指导力度,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从严监督问责,防止出现落差。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感悟3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承诺如金,战鼓催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距收官只剩不到8个月的时间。面对“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复杂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出来、顶上去,切实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连续作战、奋勇拼搏的韧劲和毅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zhen”力量。

查找问题、补齐短板,为脱贫攻坚注入“诊”力量。虽然全国脱贫攻坚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需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部分贫困村和贫困县仍未摘帽,且大多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其帮扶难度可想而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渡的险滩、最难攻的碉堡”,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松一口气”的工作信念,瞄准各地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诊断,列出问题清单,并逐项施策予以整改。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压实责任,分级实施挂牌督战,较真碰硬督、拼尽全力战,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确保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切实把短板补齐,把基础打牢。

坚定信念、鼓舞民心,为脱贫攻坚注入“振”力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脱贫攻坚亦是如此。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就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为脱贫攻坚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在战疫和脱贫双线作战的考验下,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松劲懈怠苗头,有的想要“松口气、歇歇脚”,对巩固帮扶成果、谋划长远发展敷衍应付;有的心浮气躁,发钱发物“一发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产业入股“一股了之”……值此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需杜绝“等靠拖要”心态,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以振奋士气、鼓舞民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思想意识的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此方能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确保脱贫成效稳中有进,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沉下身子、脚踏实地,为脱贫攻坚注入“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事业干出成效的重要保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如不落到实处,下再大功夫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国各地贫困情况迥异,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特殊的实际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稳住步子,深入贫困户家中,在深谈细聊中扎实搞好调查摸底,找准找实致贫主要原因,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方式方法。“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龙见首不见尾,而是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干、团结群众干,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定会大获全胜,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感悟4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决胜脱贫攻坚只剩不到10个月时间,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党员干部要用好“锤子”“铲子”“牌子”,铺就一条敞亮的“奔康之路”。

挥动落实“锤子”,一锤一锤打实脱贫“路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镜花水月。为兑现党中央“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冒着被动感染风险,躬身一线、风雨兼程,打下了脱贫攻坚良好基础。面对通往全面小康路途中尚存的“硬石软土”,党员干部还需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挥好“落实之锤”,认真对标脱贫攻坚各项任务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易地搬迁复垦复绿等关键环节和硬性指标,以“零容忍、不迁就”的态度杜绝数字式、破坏式脱贫,用“高标准、严要求”为群众“验收”出行、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是否达标,用党的政策将脱贫“路基”打实打牢。

活用举措“铲子”,一铲一铲优化振兴“路径”。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前进的“路径”窄而颠,发展就会阻而缓,前进的“路径”宽又好,振兴才能快又优。面对现存的顽疾和变化的矛盾,党员干部不能局限于完成“规定动作”,要活用“举措之铲”,化身“营销能手”“就业勤务”“产业顾问”“育人导师”,积极采取电商销售、合作经营、农旅结合、产业孵化、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等措施,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厚储基层治理力量,使农产品成为“抢手货”,农业产业成为“香饽饽”,农村基层成为“向往地”,优秀农民工成为“土专家”“领头雁”,不断增赋农村贫困地区和已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

擦亮引领“牌子”,一点一点标注小康“方位”。“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全面脱贫奔康目标,不能因为“等靠要”等思想让群众脱贫后再次返贫。扶贫一时、扶志一世,必须变“给予式扶贫”为“奋斗式脱贫”,为群众树信心、添动力。铺就全面小康的道路,党员干部要擦亮“引领之牌”,指明前进方向。要擦亮“政策宣讲牌”,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讲清楚、讲透彻,坚定群众“我能脱贫奔康”的信心。要擦亮“典型引领牌”,广泛宣传脱贫好方法、致富好典型、带富好案例、示范好榜样等,增添群众“我能脱贫奔康”的底气和“我要脱贫奔康”的志气。要擦亮“纪律保障牌”,严惩工作中失职渎职干部,及时处置影响工作大局的言行,汇聚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合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感悟5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剩下的将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决战必胜的信心,走稳走实脱贫的坚定步伐,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脱贫的强大动力;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在构建扶贫的体系化、长效化上着力,标本兼治地解决贫困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基层党组织释放出决战脱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强劲动力。

主动加压,强化脱贫“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主心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把脱贫压力全面延伸到末端,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牵引拉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逐步缩小相对贫困差距、绝对贫困难题;深化党的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脱贫的集聚效应,让贫困群众人人享受党的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施策,打好脱贫“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既要确保扶贫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也要兼顾带动一般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一体联动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要从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全方位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跟踪问效,拧紧脱贫“责任弦”。最后的贫困堡垒,绝非轻轻松松就能攻克的。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效果导向,坚持一线督战,把脱贫主责层层压实到前沿阵地,对于履职尽责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追责问责;要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反查自身存在的症结和工作短板,做到对照问题找差距、对症施策抓提升,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让脱贫责任严起来、实起来,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让党建势能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够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上一篇:向“牛哥哥”做工作汇报下一篇:《孩子你慢慢来》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