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峰读后感

2024-04-30

神女峰读后感(共13篇)

篇1:神女峰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神女峰》的书,故事说在一片篮蓝的大海边,有个茂密的森林里,森林里面长了许多奇花异草。

可是,有一天大海里突然钻出一条长着五个脑袋的巨形毒龙。它长着尖利的牙齿,红红的眼睛,可怕极了。它的到来把动物们都惊吓得四处逃窜。本来美丽欢乐的乐园变成了浊浪滚滚的大海,凶恶的毒龙追杀着小动物们。突然天空飘来五朵瑰丽的云彩,仙女用五把宝剑刺向恶龙剑光落处,五颗龙头纷纷落地。顿时大地恢复了美丽富足的原貌。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向坏人坏事低头,不畏惧要敢于同坏人做斗争,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去战胜困难,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篇2:神女峰读后感

第一遍读的时候我确实没有想得这么深入,所想到的无非是一个失恋的女子对前任的念念不忘,以至于一直苦苦寻觅却始终孤寂。但我知道若是这么简单,也就不是舒婷的作品了。结合“导读”,舒婷说:“我不放弃作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而神女峰在我看来,的确是独立而自尊的。一个女子始终高傲的站在山顶,俯瞰一切,承受一切,接受江上的游人仰慕的目光。何来叹息?

于是查阅神女峰的传说,原来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而神女峰被赋予的就是永远忠于楚怀王,不嫁二男,贞洁无瑕的形象。那座女神一般的雕像则是日夜对怀王的凝望而化为的。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这种三纲五常的旧思想无疑是要被批判的。

挥舞的各色的花帕,无异于是对神女峰的崇敬,为什么崇敬呢?因为传统妇道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以为那样才是最正确的,才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所以作为其代表的神女峰便成了他们崇敬的对象。但还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悲凉,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站在船尾,衣裙漫飞。

这个“谁”应该指的就是作者本身,她看到了传统妇道的“吃人”之处,翻滚而出的感悟定格在路经神女峰的一瞬间。她觉得这是真的惨烈和荒唐。那高一声,低一声的江涛,带着历史上的或褒或贬滚滚而来。曾有多少人同样在神女峰下呐喊,乞求人类的平等和自由。但也最终被风起云涌的斥责狠狠压住,化为神女峰眼角被风化的泪水。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这看似矛盾的“美丽忧伤”却又是的的确确的。美丽的是坚守与贞洁,忧伤的却是人性的磨灭与完全失衡的天平。在我看来,不仅忧伤,并且可悲。为那天上人间代代相传的“吃人”工具,为那些被蒙昧的,被压制的女子。

孤寂的站在山上的女子啊,在你已经永远定格的外表下,那颗依旧炽热的心究竟还能坚持多少个年月?远天的杳鹤已经远去了,你又何苦一直一直的站在寒冷的山顶,接受风吹雨打的磨练呢。

篇3:神女峰读后感

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缺乏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当代视角、审美视角。具体地说,有以下六点:①诗歌阅读缺乏“整体性”,分析支离破碎,随意性大;②单元目标意识不强、单元任务没落实,只是在一课一课地“教教材”,而没有从宏观上、前后勾连地“用教材教”;③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法为主,虽然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再辅之以声、光、电的多媒体,但方法老套,毫无新意;④体悟语言的任务被虚化,学生因为没有体会到诗歌精妙、隽永的语言魅力而缺失诗歌美好情操的熏陶和训练。⑤教材里的教学资源没有较好的利用,虽然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舍近求远,白白浪费了专家教授们可贵的心血;⑥诗歌解读缺乏“当代视角”,没能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

所谓“宏观视角”是指现代诗歌的教学应该在宏大的视野中去考虑如何教学。这有几层意思:①这首现代诗时,不仅应该把它纳入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它的地位和特点,而且要从单元目标乃至整部教材的角度去考虑;②教一位诗人的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某几首诗歌本身,而要从这位诗人的整体作品去审视这首诗歌,甚至还要从诗人从事文学创作前的经历去考察他,因为他以后的创作母题早已在这之前就形成了;③教一首诗歌,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上去思考,不要只从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几个小节去教学,那样只不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教学《神女峰》一诗。首先,我们从我国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乃至近代、现代、当代爱情诗的诗歌长河中考察发现,每一个朝代的爱情诗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即使如“诗经”那一时期的爱情诗,也和后代其它的爱情诗一样,既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生活、欢乐真情的描绘和歌唱,也有因为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礼教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青年男女爱情生活受到压抑而克服种种阻碍的悲苦之音的述说。而从对爱情的价值观的考察可知,无论古今,爱情价值观都既有正统之意,也存“异端之说”,虽然在社会承平之时,诗歌大多歌唱爱情的美好,并且强调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忠贞,但在社会变乱之际,诗歌通常发出悲苦之音,并且号召青年男女挣脱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礼教和社会价值观的束缚,大胆追求那些强调自我、富有人性成分的爱情的可贵。当然,在近现代的某些特殊时期,甚至出现了对爱情的禁欲主义,扼杀青年男女的正当爱情等等,不一而足。新中国时期对爱情的歌唱,以五十年代的著名诗人闻捷为代表,他对爱情是“只唱别人的歌”①,诗中完全没有自我,也不可能有自我,因为那时我们倡导的是集体主义,连爱情也得集体分享。这代表了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爱情诗的创作现实。改革开放后,自从舒婷振聋发聩的朦胧诗的横空出世,这种集体主义的众声喧哗的局面才得以改变,因而出现了“这种和时代悲欢、人世经验相通的‘个人化’”②的诗歌独唱的情形。舒婷拨开了笼罩在几千年爱情生活上的神秘面纱,使新的爱情及其价值观别开生面地出现在了惊愕万分的千千万万读者面前。此时,她对爱情观的歌唱的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其次,教学舒婷的《神女峰》也应该从单元目标乃至整部教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单元是“爱的心语”,负担着“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的和审美情趣”③的任务,而舒婷的《致橡树》在必修教材里面,《双桅船》就在《神女峰》诗歌原文的附录里,现在就可以把它们连成一体来理解。在《神女峰》里,舒婷并不满足于常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光欣赏,却在诗中煽动一种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在世间与诗中的存在。”④其实,这种追求爱情出于人的本性的观点,看似不符合正统意识,但却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绘画大师刘海粟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性命,性命,有了性才会有命,没有性就没有命了,性命攸关啊!”⑤它说明爱情的人性极其重要,而舒婷的爱情价值观的选择,在世俗社会里也是呈现多元化的选择之一,如“宁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后欢笑”,反之亦然。《致橡树》强调女性在爱情里要独立、自尊、自强;《双桅船》只不过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翻版罢了。教学到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爱情的忠贞、忠诚固然重要,但也得尊重爱情的多元化选择:只要是追求健康的爱情,无论何种形式都可以;不要一味地强调所谓“贞操”。只有这样的引导,只有这样教学,才符合宏观视角品鉴诗歌的要求。

最后,教一首诗歌,要从诗歌的整体布局上去思考,不要只从某一个或某几个小节去教学。教学《神女峰》,不能只着眼于剖析卒章显志的那句选择性(与其,不如)的诗句,而应从全篇来分析它的妙处。第一小节写“谁”(新的爱情观的阐述者)在众生向神女峰挥手致敬之时突然发现了什么,用“收回手,捂住眼,孤独地站在船尾”描写不随波逐流的、不同凡俗的举动,暗写“谁”此时心潮起伏,为全诗定下了赞扬朝云暮雨的神女爱情忠贞的反思的基调。第二小节写“谁”对神女忠贞不渝爱情的两点反思:质疑巫山神女这个世代流传的美好的传说的不足之处对人们的伤害,心是热的,石头是冷的,心变成了石头还算是心吗?为了追求虚无缥缈(杳鹤)的爱情而耽误了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春江月明)划算吗?也就是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把她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不如抓住眼前真实可靠的爱情把她作为世俗人性的享受来得实在。为下一小节,反思整个神话传说及其与此有关的爱情观蓄足了势。最后一个小节写“谁”看到如洪流一般的“金光菊和女贞子”如火如荼(荼,一种开白花的茅草)遍布神女峰,这种植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同样充满生命力的青年男女一样,具有压抑不住的人性的青春的躁动,而这种躁动不符合(“新的背叛”)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行文至此,这种反传统的新的爱情观,才理所当然地喷薄而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们常说的新时期诗歌真实生命的回归,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活生生的灵魂在诗中的凸现。”⑥使得第三小节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这样的分析,不比孤零零地拎出那句选择句来得理据充分,更加令人信服吗?

所谓微观视角,是指现代诗歌的教学,离不开对一首首现代诗歌具体的作品本身进行剖析,诵读它的诗句,由一个小节到全诗,总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体悟它所包孕的感情,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引起共鸣。

比如《井》的教学,首先,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乎以诵读为先、为主,现代诗的教学也总离不开去诵读诗歌的文本,进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说古典诗歌是以其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严格的押韵以及语言的含蓄取胜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就只能凭借其意象的选择、诗歌的内在律动和明白如画的语言夺人眼球。基于此,参照课后“导读提示”的要求,教学《井》应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把握好这首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并通过诵读来理清诗歌的思路。无论是集体读、个人读或是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都是为了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把握诗歌的思路、体味诗歌的意味和韵味服务。

诵读《井》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共有四处停顿不合常规。如“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静默……,……也苦笑几声”。前三处属于切断句子的非常规的停顿,后面一处是借助标点符号(冒号)使结尾的那个小节独立成章。这里的第三小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明白这些全诗就豁然贯通了。第三小节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为了突出“人们”有温暖而我(井)没有,但人们在饥渴之时,便“满面烦忧”,“前来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谐的世界”,使我感觉到了自己被荒废于寂寞的荒郊野岭和“被摒弃于温暖之外”,而我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并不像人们那样忧心忡忡而是对此感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的孤独,才能使我保有永远的纯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乐观、自信、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来了。而且和上一小节对井的描绘连成一体:虽然平时“我是静默”(内心宁静),但并不妨碍我充满信心地对理想的追求(井口虽小,但水面有小草,还映出了飘着浮云的高远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谓不高远)。与下一小节写人们的自私和悲观相衔接:人们只顾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乐观自信和纯洁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被人们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是对现实环境(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垃圾)的纯化(洗涤),以使我“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而这种丰满是因为“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这样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节的我自己:洗涤旧物,沉淀杂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对命运的不公不逃避,对赞扬不兴奋,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忮不求,做永远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达大度。如此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里的诗歌节奏、韵律,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诗歌特征的了解,而且是可以借此深深地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

其次,现代诗歌的教学,还要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可用增删比较法进行。陈军老师认为,“读新诗,最终全都立足于‘特别句子’和‘时代句子’。”⑦下面我们选几个“特别句子”来剖析一番。如“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如果去掉“可”和“来”,情形会怎样?不用“可”和“来”,是被动的承受,写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观;用了“可”和“来”,是主动地要求,写出的是我的挑战和乐观,其韵味天壤之别。又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语气平淡,除此之外,没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陈述的是主观看法,语气强烈,含有充其量你们扰乱了我的表面,但对我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损伤,反而是我笑对你们的扰乱,体现出井的乐观、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韵外之致十分深厚。这样对“特别句子”的分析,既诵读了诗歌,又理清了思路,还体悟了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所谓审美视角,是说通过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总是由体会美好的语言为桥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审美情操上得到提高,进入一种极高的境界。《神女峰》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明快,理性的深度;《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细腻。“就创作而言,从审美主体的需要来看,一首诗歌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效应: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⑧杨匡汉教授认为,所谓“诱导”,是指诗歌不能明白地说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过它所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情感去诱导读者体验、理解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⑨所谓“美感”是指成功的诗歌必须要调动起人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一种美感愉悦。“无论是‘诱导’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们高尚的心灵为艺术的目标”。⑩《神女峰》通过对人们观赏神女峰,众多的女人对神女崇拜至极(激动景仰,挥舞各色花帕),而有一个人突然醒悟,久久思索,对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独具慧眼地洞见了新的爱情观:享受人世间的真实可感的爱情,比不食人间烟火的不现实的爱情来得真实、真切、真享受。也就是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把她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不如抓住眼前真实可靠的爱情把她作为世俗人性的享受来得实在。这个结论不是明白地告诉读者的,而是读者通过调动起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得来的;读者读后沉思所得的是审美愉悦之后的情感陶冶,提升了读者的艺术欣赏力和思想境界。

所谓当代视角,是指虽然学习的是现代人认识生活的现代诗歌,但应该“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杜运燮的《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它的生命律动是内敛、“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除了继承杜运燮所倡导的人格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除了忍受,还需起而抗争,努力去改变恶劣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神女峰》虽然反思了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一种新的尊重人性的爱情观,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对爱情的选择应该呈现多元化,但无论怎样多元,都必须以追求健康的爱情为旨归。

总之,用宏观视角来观照现代诗歌,由微观视角来完成诗歌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从审美视角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当代视角。

摘要:针对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通过剖析《神女峰》和《井》的教学,探讨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可以从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审美视角、当代视角切入,从而取得现代诗歌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现代诗的视角,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审美视角,当代视角

参考文献

[1][2][4][6][9][10]杨匡汉.中国新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5]简繁的博客.刘海粟谈性经验:性命攸关[J].凤凰网.国学.名家访谈.

篇4:舒婷《神女峰》中神女形象解读

关键词:神女 形象 坚守 追求 反叛

一.神女是一女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传统观念中的神女峰是贞节的化身,这从很多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其中最出名就是 “望夫石”的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打渔不归,女子每天在海边等待丈夫的归来。时间久了,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也是一曲坚贞执着的爱情绝唱。

宋玉的《高唐赋》中也有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高唐赋》中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决定要永远忠贞于他,怀王死后,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感,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于是神女峰在人们的传说中就成了忠贞、节烈的化身。

此外《神女峰》中还提到了“女贞子”这种植物,贞即“贞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对“女贞子”的描述:“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在民间传说中,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女贞子,她对服役在外的丈夫忠贞不二的故事。于是,“女贞子”也暗喻了神女是贞节的标本,是一女不嫁二夫的典范。

二.被人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背后是神女千年的寂寞。

千百年来,神女成了坚贞、痴情的化身,被人们代代传颂。人们对神女峰挥舞着各色的花帕,人们赞美她,讴歌她。可是又有谁了解这个风干祭品背后的哀伤?一位女诗人,她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敢看下去了,因为她看到了神女无限风光背后的凄凉,那些颂词,那些赞美,只不过是一些虚妄的空名。“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又有谁能读懂神女内心的孤独?青灯荧荧,像神女一样千千万万的贞节烈女们该如何残度余生?哪些无望的等候,像天边的远鹤一样无法触及,而自己也错过了身边的真实的幸福。

又有谁懂得她那残酷荣耀背后的寂寞?这个守望爱情的女人,在一别经年之后,她迟迟不归的丈夫究竟是因为“商人重利轻别离”忘了回家的路,还是在谋生的途中发生不测?没有人知道,只留下一个守望爱情的执着女人,即使化作石头依然孤独守候,直到地老天荒。然而谁能懂得一块石头的忧伤呢?“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哪些闪耀的光环,那千年的寂寞无人能懂。只有诗人发出感慨,读懂了神女的内心,那就是与其守住千年的寂寞,不如选择最美丽的绽放。

三.神女是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反叛者。

神女的命运为何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因为忧伤缠绵、柔婉细腻的神女内心的苦痛正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女性的彷徨和苦闷。而诗人第一个从女性生命的角度解释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并将神女拉下神坛,把她落寞、凄清、空洞、无声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自己掷地有声的呐喊。“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一句惊心动魄的呐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神女形象,在1981年的中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神女峰在传统观念中是“贤妻孝妇”角色,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规范着女性,使女性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令。所以,神女是封建思想的禁锢着,牺牲者。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和奴役处处可见。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所说:“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也饱受封建神权、政权、族权、夫权的迫害,在茫茫大风雪夜里寂然地死去,《烈女传》中也有很多“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节烈妇的故事。有很多烈女们在无望的岁月里以不变的姿态默默守候,任青春如滴泪的蜡烛一般无声燃尽。每个贞节牌坊下面都埋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埋葬了一个个女子灿烂的青春。在这里,作者赋予神女新的意义,即大胆反叛,追求自己真实的幸福。诗人在诗歌结尾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女性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大快人心的效果。

《神女峰》中的神女形象很丰富,很真实,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就必须冲破、剥离男权主流话语的桎梏,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我们并不反对忠贞这一中华名族传统的美德,我们要反对的是套在女性身上的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枷锁,我们不反对女性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是一种信仰,坚守是一种节操。一个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既要活在当下,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又要有所坚守,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才是最人性化的爱情观。

篇5:神女峰

・今天,妈妈爸爸带我到小三峡。那里陡峭的岩,让人着迷的古栈道,悬挂在崖边岩壁上的钟乳石形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形状,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小兔,有的像老鼠......还有河边的天鹅尽情的嘻戏,两边的清山随着游船的`奔驰欢快地向后跑去。这些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神女峰,她站在高高的山上,一直眺望着过往的船只,听爸爸说,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身边走失了一个女儿叫瑶姬,于是,她的妈妈叫她去找妹妹,她走到小三峡的时候就被这里美丽的山水和动听的船工号子给迷住了,她就是呆呆的站在那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石头。

这么多年了,她的妹妹回来了吗?她的妈妈还担心吗?

篇6:舒婷《神女峰》教案

舒婷《神女峰》教案

舒婷《神女峰》教案 课 题 神女峰 教 学 目 标 德育 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智育 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美育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朗读及感悟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关键 在传统中翻出新意 课 型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导语(电脑:课题,放“神女峰”图片) 二、学生感受性诵读 三、分析诗歌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四、艺术特色 首先表现在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 其次是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 另外,诗人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的。 《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神女峰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课后记事

篇7:观神女峰有感的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因为上天已经将命运安排好了,今天发生什么事情,明天发生什么事情,都在冥冥之中,我们只是演戏者罢了。对于爱情来说,顺其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有时它也会让你变的更优秀,。大学的校园生活是美好的 ,都想找到彼此对的那个人,而我也不例外,我们相识是在大一,虽然不是一个学校的,每周都会见面,相互说这周上了几节课,什么课,都干了些什么,去他们学校看看。每天都被他的电话在我梦里叫醒,那时我就慢慢的依赖于他,也许男生就是那样,只要你不理他,他就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乱发脾气,忙于那时备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自己来说,我就是只顾自己证书,那次就不在理会他,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但现在看来,我那时的抉择是正确的............很多时候爱情经历不住考验与互相的不信任,最后我们还是分手了,我也很庆幸他教会了我许多,让我走了专升本这条路,毕业那时,我们都没有见过彼此,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留下那些记忆,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都要冷静去思考,当遇到选择时,去选择分量重的那边,也许有人认为很自私,但人就是这样,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但那是最正确的抉择。

回忆是一座桥,通往寂寞的牢,那里面的某个人,某段情,是让你舍不得,放不下,抛不开的。好像已经忘记,突然的想起,心中也会荡起涟漪。我经常在想,我们放不下的到底是那个人还是那段情?最终释然,如果没有那个人,就不会有那段情,如果没有那段情,那个人也不值得我们如此回忆。不要像《神女峰》一样,对爱情的执着,伤害自己并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难道在自己的心里,天平的两端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友情以及其他人的关心,全都抵不过爱情吗,如果爱情带来的是伤害,是痛苦的,甚至是死亡,为何不放自己一条生路呢,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有些人有些事会随时间淡忘了,我们明知道世界不全是美好,向往它美好的一面,因为只有你坚信这一点,什么不开心都会过去,带来的伤害都可以释怀。勇敢的走向下一站幸福。

篇8:神女峰作文300字

在巫峡的深处有一座美人似的山峰,人们叫它神女峰。它孤独的矗立在群山之间,好像在极目远眺期盼某一个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样,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只是静静的等着、看着。

时间回到千年以前,在巫山之间有着众多的猛兽,它们残害百姓,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一天一位从远方到来的美丽女子用法力把这些猛兽都驱赶进了群山的深处,百姓得到了解救。但是好景不长,滔天的洪水袭来百姓又处在了灭亡的边缘。这是一个叫禹的.男子用他的斧子在群山之间劈开了一道狭窄的谷道,洪水顺着峡谷流走了。那个驱赶走猛兽的女子也爱上了禹但是禹却有着艰巨的使命,他扛着他的斧子继续远行治理洪水去了。

篇9:神女峰读后感

神女祠

作者:许浑朝代:唐体裁:五律 停车祀圣女,凉叶下阴风。龙气石床湿,鸟声山庙空。

篇10:神女峰读后感

年级 高二 课题 《蛇》《神女峰》 参备人 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主备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自己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慢慢融入诗歌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浓郁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 学生笔记

一、课前积累

1、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的诗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篇11:神女峰读后感

巫山神女庙

作者:温庭筠朝代:唐体裁:五律 黯黯闭宫殿,霏霏荫薜萝。晓峰眉上色,春水脸前波。

篇12:神女峰读后感

鱼山神女祠歌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

〔张茂先神女赋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平中。夜梦神

女来。

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早失父母。天

地哀其

孤苦。令得下嫁。后三四日一来。即乘辎[车并]。衣罗

绮。智

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

一旦。

神女别去。留赠裙衫[衤两]裆。述征记曰。魏嘉平中。

有神女

成公智琼。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琼乃绝。后五年。

超使将

之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①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

琼。果

是。至洛。克复旧好。唐王勃杂曲曰。智琼神女。来访文

君。按

十道志云。渔山一名吾山。汉武帝过渔山。作[夸瓜]子

歌云。

吾山平兮巨野溢。是也。〕

篇13:神女峰读后感

(六)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一、诗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

阅读《神女峰》一诗,完成1~3题。1.如何理解“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贰,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这是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2.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神女获得的赞美与称颂,其实是长期封建意识在她身上的禁锢。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普通的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3.诗中对“江涛”“衣裙”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侧面刻画出主人公心潮起伏、激情澎湃。(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4~7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注]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4.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来到延安,新的生活令他激动不已,因此连用五个“歌唱”来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这样内容集中,语势强烈,节奏鲜明。

5.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要唱的是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6.第三节诗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快乐”或者“好的思想”。7.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蝶 恋 花 [清]纳兰性德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月。[注] ①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②团(luán)月:圆月。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B.“去去”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远渐浓。

C.下阕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

D.词的最后两句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寄给此时正孤独地对着明月,怀念着“我”的闺中人。

E.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融,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喜悦之情。

解析:选DE D项中“寄给„„闺中人”有误,最后一句是设想闺中人写信寄给“我”这远在天山的人。E项,“喜悦之情”错误,应为“凄惘之情”。

9.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下阕作者借容颜易老来抒发自己的羁旅乡愁,很明显这是间接抒情。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①参考答案:①间接抒情(或借想象情景抒情):运用假设情景类比(或比较、对比、叙议抒情等),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借用朱颜无法常在,来表达自己的羁旅愁苦无法消除之意。②反客为主(或主客移位、运用想象、移情于彼等手法)设想闺中人望月思念自己,表达自己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

二、语言文字应用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双桅船》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

B.“五四”时期,泰戈尔的诗一传入中国,就拨动了一批正在寻找精神和感情家园的作家的心坎。

C.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28日表示,欧盟尚未计划因为墨西哥发现猪流感疫情而对其实施贸易限制。

D.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的深浅,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

解析:选C A项,结构杂糅,应改为“作者是„„舒婷”或“《双桅船》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B项,搭配不当,“拨动”与“心坎”不搭配,可把“心坎”改为“心弦”;D项,搭配不当,“浅”不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深浅”应为“深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下列五个条件综合考量,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

②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 ③他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

④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⑤就大诗人而言,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然相等,写作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地,换了次要诗人,尽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他们年代的先后。

(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按照逻辑顺序,说得简洁些,这三个半条件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多产(2)广度(3)深度(4)蜕变

12.下面是《秋叶》的诗句:

纷飞的秋叶/悠悠地落在地上/它静静地躺在树脚下/化作了春泥/无怨无悔地等待/充满希望的春天(1)诗要讲究形象,开头两句诗只是一般的陈述。为了描绘出秋叶的艺术形象,作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最合适的是哪一项?并说明理由。

A.纷飞的秋叶/像累了的蝴蝶/趴在地上喘息着 B.纷飞的秋叶/好像蝴蝶/滑入大地的怀抱 C.悠悠的蝴蝶/轻轻地起舞/依偎在树的身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最适合的是B。A项,描绘的形象缺乏一种积极精神;C项,未点明落叶,让人误解以为就是蝴蝶。

(2)诗歌的第三、四句,虽用了一个“躺”字,但仍缺乏生命力,无法表达作者对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请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改成:它睡着了/甜甜的梦里/它化作春泥/托起一丛金色的小花。(其他改得形象生动,意蕴好且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均可)(3)最后两句诗改成“把热情和希望/交给又一个新的春天”,与原诗句相比,是好是差?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好,改后的诗句更能突出落叶的奉献精神,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原诗句只强调了“等待春天”的心意。

13.下面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向准备来校的新学生做一个简要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描述的对象有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操场、花坛、教学楼;其次明确方位,这些建筑相对于校门的位置;最后根据先后顺序进行描述。

上一篇:小岗村精神是什么下一篇:“舞动”校园集体舞蹈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