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报告测井操作员

2024-05-10

竞聘报告测井操作员(精选3篇)

篇1:竞聘报告测井操作员

测井车操作规程

作业前基本检查

1.柴油燃油是否充足。

2.电瓶电压是否正常,正常时接通电瓶电源。3.绞车液压油油量以及油液清洁程度。4.柴油发电机燃油油路。5.车箱各舱门关闭并锁好。6.锁好绞车排绳支架。

7.交流电开关处于断开状态。8.刹车阀处于松开刹车位置。9.滚筒控制手柄处于中间位置。10.油门阀处于最后位置。11.带上安全用电接地棒。12.PTO处于脱开位置。13.发动机限速开关关闭。

作业现场施工时的准备

一、底盘设置

1.将底盘置于测井作业的适当位置:车尾正对着井口并距井口有一定的距离,至少能满足排绳器正常排绳的需要。

2.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手制动阀拉到驻车位置,气压表指示不小于700kPa(否则影响绞车取力器的顺利挂合)。

挂合绞车取力器“PTO”前必须将手制动刹车拉起,踩离合器大约6秒钟后,挂合PTO(确保气压表指示≥0.7MPa),底盘变速箱手柄放在4档位置。4.按下驾驶室驾驶员中控台右侧PTO开关,只有此开关开通后才能保证操作舱油门控制旋钮对发动机油门的控制,即实现远程油门控制。5.接通操作台面板24V直流电系统。

6.发动机怠速运转至少2分钟,再使发动机转速提高到工作转速。发动机工作转速设置为1200rpm。7.接通外接电源或起动柴油发电机。

8.打开220V照明灯、空调、井口灯以及所需的各种电器。9.起动测井仪器系统。

10.开始测试作业。电缆测试作业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二、液压系统的设置

2.1 操作绞车之前必须设置滚筒刹车。滚筒控制器处于中位。

2.2 确认发动机转速在1200rpm。

2.3 转动操作台上的系统压力调节阀,将系统压力设置在一个合适的范围(详见系统压力调节阀的操作说明)。

三、绞车操作准备

3.1 松开排绳器锁定销,将电缆正确地穿过测量头的计量轮。

3.2 控制手柄置于中位。

3.3 将滚筒控制手柄置于“下放”位置,放出一定长度的电缆,以备测井时用。3.4 滚筒控制手柄置于“中”位置,将滚筒停下并设置刹车。3.5 装配滑轮、线载张力测量仪器系统。

3.6 滚筒控制手柄置于“下放”位置,排绳器进行排绳。3.7 将井下测试工具与电缆头连接,准备测试作业。注意事项:

1、发动机启动后,怠速运转10-15分钟,检查发动机水温指示、机油压力表指示、燃油表指示和气压表等指针在正常范围内。、进入操作舱检查,确保绞车控制手柄中位;检查驾驶室气压表指示,确保气压表指示≥0.7MPa才能进入取力器挂合操作。

3、为安全本车挂合绞车取力器“PTO”前必须将手制动刹车拉起。4、发电机工作时必须打开发电机舱门,拉出舱外。5、绞车工作时必须保证刹车手柄置于解除制动位置。、作业时严禁直接刹车,应先将油泵控制器手柄至于中位或按下紧急切断阀后实施刹车。、操作滚筒控制Ⅰ手柄时滚筒控制Ⅱ手柄应在O位,同样操作滚筒控制Ⅱ手柄时滚筒控制Ⅰ手柄应在O位,两手柄全在O位时为空档;及操作任何一个控制手柄时,另一个控制手柄一定在O 位。、滚筒调速及换向操作应缓慢,从一个方向换到另一个方向时,应在中位稍作停留,以免损坏油泵及换向机构。

9、作业完成后要先摘开取力器再熄火,避免行车中或下次作业启动发动机时取力器处于挂合状态,造成事故。

10、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保持液压油的清洁、油量,不同环境使用相应牌号的液压油。

四、测试过程中操作

下列步骤是常规测试作业所必须完成的。牢记安全第一,绞车系统是很强大有力的,违规操作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4.1 接通测试仪器的电源。

4.2 检查电缆测量系统操作是否正常,测试精度设置是否正确。4.3 三档变速箱挂上档,起动绞车,测试仪器串进入井口。从滚筒开始转动时起就要保持记录,这有可能是你能得到的唯一记录。4.4 三档变速箱挂档时应缓和,不能猛拉硬拽。若不能完全挂合,先放空档位置,稍微转动马达再挂档,挂合后方可起动液压马达进行作业。

4.5 时刻注意监视负载显示,一旦出现井底遇卡,负载会出现突然增大。

4.6 井底遇卡时,不要硬性的拉拽,应该通过一起一下的动作来试着下放仪器。在遇卡的井里,利用适当的辅助设施总是能使井下仪器保持下放。4.7 当仪器下到指定位置后,停下绞车,即可准备仪器系统井下测试。

4.8 开始连续测试作业。绞车控制手柄回到“上提”位置,以适当的速度上起。4.9 调整电缆张力,进行过载保护。

4.10测试过程中要继续监视电缆负载,观察测试仪器的张力增加显示。4.11电缆回收时,要使用排绳器使电缆平整的排放在滚筒上,缆绳排放时不要出现有间隙或重叠。为保护电缆不被损坏,在井下仪器全部起出之前,出现任何的间隙或重叠都要及时纠正。4.12电缆回收到最后几层时,应对电缆进行润滑。打开喷油器开关,每缠完一层,就喷一次油。

4.13测试工作完成,测井仪器起出井口后,将仪器放倒、拆开。4.14拆卸电缆和张力测量系统。

4.15将电缆从测量头中取出,固定排绳支架。

五、系统压力设定操作说明

为了防止井下遇卡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绞车和下井工具不被损坏,设置了系统压力调节控制系统。此系统通过限制泵排量,维持操作者所调定的系统最高压力设置。系统压力控制的设定是在下井测试前,根据缆绳上的附重大小而预先设置的。本测井作业车具有上提作业时的系统压力调节功能。

5.1 液压系统压力由装在操作台上的调压阀(也称张力调节阀)来调节,从而控制缆绳张力大小,左旋拉力减小,右旋拉力增大。

5.2 根据作业过程中提升负荷的大小,适当调节系统压力,能够使缆绳处于上提即可。注意系统压力不得超过25Mpa。

5.3 当井下仪器遇卡时,可旋转调压阀,缓慢增高系统压力的设置,使缆绳张力增大,观察是否能够解除遇卡。当系统压力达到25Mpa还不能依靠张力解除时,应立即停车。

5.4 无论使用哪种规格缆绳,调定的系统张力的大小,都不得超过该规格缆绳的安全允许拉力。同时应注意,调定系统张力应缓慢进行,以免冲击损坏系统元件。

八、关闭系统程序

测试作业完成后,要完成以下步骤;

8.1 将测井仪器从电缆上取下,并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清洗。8.2 关闭地面测试仪器系统。8.3 拆卸缆绳张力测量系统。8.4 释放加载在缆绳上的张力。

8.5 将缆绳从测量头上取出,锁紧排绳支架。8.6 关闭井口灯和照明灯,空调。8.7 关闭电源总开关。8.8 三档箱挂空档位置。8.9 设置绞车气刹车。

8.10 踩下离合器,发动机转速控制在600r/min左右,脱开PTO(power take off)。

作业后检查

测试作业完成,离开作业现场前,应完成下列各项作业后检查工作: 1.绞车排绳支架是否固定。2.液压管线有无明显渗漏。

3.断开交流电源,断开所有用电开关。4.收起安全用电接地棒。

5.擦净设备上的油泥。6.收起各种气、电管线。

7.各部件及控制手柄恢复开机前的原位。8.收回梯子。

9.各舱门关闭锁好。

10.关闭绞车舱后挡板并锁紧。11.检查三档箱是否为空档。12.检查PTO是否断开。13.关闭气路开关。14.分项作好运转记录。

篇2:竞聘报告测井操作员

1 工作原理

1.1 单极声波测井的局限性

根据snell定律,声波在硬地层传播中可同时获得地层纵波和横波的信息。但是在软地层中,当入射角加大时,纵波折射角会变成90°,而横波折射角永远小于90°,即纵波会沿着井壁滑行让接受探头接收到,而横波波形则不能接收到。这就是单极声波测井的局限性。

1.2 偶极子声波测井的原理

偶极子的声波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它能在高电压的驱动下,发生扰动,形成挠曲波,从而在地层中强行激发纵波和横波。这种挠曲波的振动方向与井轴垂直,传播方向与井轴平行。其频率一般低于4k Hz,能在大井眼和软地层中得到很到的测量效果。

偶极子声波测井仪实际是四极子,由于四极子对发射振动方式和材质的苛刻要求,目前的四极子只能做成在单极子的工作模式下的声波源,也就是近单极。在长庆区块,偶极子声波仪主要用于测量套管井的射孔和压裂效果,完井测井方面投产的较少。

2 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1)在前端机上插上430k采集板,并换掉接箱箱体中的继电器板。请卸掉地面箱体所有负载,关闭UPS电源后再安装或拆卸。请勿在带电状况下更换,否则很容易烧坏地面箱体和前端机。2)地面连接好仪器。在地面连接好:马笼头+旋转短节+430k连斜+430k伽马+偶极子声波。3)打开地面仪器,激活前端机。4)运行ACME主控软件,创建测井工程,添加测井作业,如果服务表里没有偶极子声波仪器,请在仪器库添加。操作如下:开始———所有程序———ACME测井控制管理平台———仪器配置管理工具———仪器库管理———安装仪器-ACM E-TOOLBAK-Ei Log_M PAL-Ei Log_M PAL.dll。5)电压刻度。在POT窗口下对仪器进行电压刻度。刻度是采用两点刻度,用万用表测缆头电压,取两个工程值做好电压刻度。6)仪器供电。对5000米左右的电缆,供电必须一次将表盘上电压供到300V左右才可触发430k采集板工作(上面的指示灯开始慢慢闪动,然后快速闪动,说明正常)。如果没有触发,请按一下采集板上的复位键,并重新供电。如果做了电压刻度,触发正常工作后,电压降至240V左右,一般仪器的工作电流略小于0.3A。如果仪器供不下电,很可能是因为POT窗口的发射、接收档位不合适,前端机不工作,显示电压是死值,请立即断电,调到合适档位,再供电。步骤为:仪器设置———手动设置———应用———关闭———POT窗口改档位———仪器设置———地面程序设置———应用———关闭,一般换档位,DEPTH窗口会停止响应,请关闭后重启ACM E主控程序,直到调到合适的档位,测井时只能使用地面程序设置!不要盲目供电!7)在仪器的发射声系的底部,接收声系顶部以及隔声体上各绑一个12爪扶正器。8)地面检查。看Depth窗口下的电源箱体、接线箱体、100k采集板和430k采集板是否正常;挪一下连斜,看井斜、方位变化是否合适;刻度伽马,看伽马仪器是否合适;听仪器的发射声音是否正常。上述情况都正常后,进入偶极子声波的内刻度模式,在声波窗口下能看到波形以步长为3自动调整,最终出现规律的正弦波形,说明仪器的接收电子线路正常,可以下井。下井前,必须将“前端采集数据上传方式控制”改成等时1600毫秒,测井是改回等深20点数/米。9)仪器下到测井深度后,将“内刻度模式”换回“专家模式”。开始上提仪器。先点击主控平台上的“开始记录”,再点击“MPAL”辅助窗口的“开始记录”,才能把数据记录上。测完后停止记录。把“前端采集数据上传方式控制”改成等时1600毫秒下放仪器,到合适深度测重复曲线,步骤如上。

3 偶极子声波测井曲线质量控制

偶极声波测井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1) DEPTH窗口中,井下仪器的通讯时序正常,大、小帧出错报告为零;2)波列的纵波首波面积与三样的声幅有一定对应关系;DTCN曲线应于完井的AC值大致相同,并与GR曲线有一定相关性,射孔段会出现大段的下掉毛刺曲线,如图2,明深度1687-1688有过射孔作业,DTCN曲线下掉;3) RB曲线在12米内不能有360°的旋转;4)波形偶极子XX与YY波形基本一致,XY与YX基本一致;5)专家模式下要求测速是250m/h,个人经验测井速度在180m/h比较合适,一是很少限幅,二是仪器大幅度的自转概率比较低;限幅时请立即减速;6)测井时如果出现CRC错误,请调整发射增益;大小帧出错,请调整接收增益;7)测井时请将电压供到合适值,否则很容易出现波形限幅或者幅度太小的现象。这是因为供电电压低,接收到的原始波形幅度低,经过地面程序的增益自动调控后,如果原始信号没加大增益或者增益加小,所测波形幅度就低了(如图3,午111井供电电压220V,所测波形幅度小);如果地面增益自动增益加大了,那就限幅了(如图4,齐16-21井,供电220V,所测波形出现限幅)。而图5是齐16-21井把电压供到240V后所测曲线;电压太高很容易烧坏仪器,电压供得太低还会出现430k采集板停止工作、曲线出现死值现象。

4 结论

偶极子声波测井时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组装和拆卸采集板、继电器时请卸掉地面设备所有负载,关闭UPS电源,防止烧坏地面系统和前端机;

2)不要给井下仪盲目供电,防止烧坏仪器;供不下去电时,请改变发射和接收增益,每次改档位最好重新进入ACME主控程序,防止死机;

3)测井时,电压供到合适值,严格控制测速。

由于本人对仪器认识时间短,能力有限,本文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摘要:2012年长庆测井推广了偶极子声波测井, 目前已经有小队成功配接、调试和测量, 为了进一步推广偶极子声波测井, 提高作业一次成功率。在查找了资料、询问相关技术人员并结合现场操作经验, 写下了本篇论文。

篇3:竞聘报告测井操作员

【关键词】测井;煤层;定性;解释

前言

马场区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盆地中部的马场勘查区,面积229.33km2,1969年起,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二O四勘探队先后在该区做过少量地勘工作,并在马场六—七分场一带的探槽中,见薄煤十余层,其中有3个层点可采,又在马场四分场4个钻孔中见高灰煤及炭质页岩8层。

一、作业依据

1、《黑龙江省七台河马场煤田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设计书》

2、2010年前执行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2010年后执行DZ/T0080-2010《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简称《测井规范》

3、《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简称《质量标准》

二、测井仪器及工作方法

2.1测井仪器设备、刻度测试

仪器设备:为北京中地英捷测井仪器厂的PSJ-2(出厂编号:p081003)型数字测井仪。井下仪器为电测(psdf-1)、声波(PSV-1)、密度三侧向(PSMD-1)、井温井液电阻率(PSWL-1)、数字连续孔斜检测探管(PSXD-1)、绞车控制器(psjc-3)、测井绞车(psjc-1500)。

仪器刻度测试:分别按照《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0080-2010)的要求对本区使用的仪器刻度测式,包括数字测井仪、密度三测向测井仪、井斜仪、绞车及电缆、仪器绝缘等要求进行刻度测试,各测试资料存档备查。

2.2测井物性参数方法

根据邻区测井资料,分阶段依据《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2010),常规煤田测井参数外(电阻率电位,天然伽玛,散射伽玛长短源距,三测向电阻率,声速测井),每孔均进行了井径,井斜测量。测井物性参数方法。

2.3煤层及岩石物性特征

煤层:密度值最小,一般为1.25~1.45g/cm3;在天然伽玛曲线上呈极低值,一般为0.5~2.0PA/KG。电阻率为高阻反应;纵波时差为低速显示。

2.4资料综合解释

1、井场初步解释井场初步解释是测井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解释的方法是将三条1:200(GRL、GR、NR)曲线,根据视电阻率“高”,天然伽玛“低”,密度“低”,定性划分煤层,然后在三条1:50曲线上按各自解释原则进行定深、定厚解释。在井场向地质方面提交煤层井场解释结果和测斜成果。

2、室内综合解释是在测井原始资料,全面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井场初步解释煤层的解释点,深度和厚度进行审定,同时进行全孔岩性解释,编制测井图件。

3、解释原则

a、在定性的基础上,定厚曲线最好是定性解释的主要曲线。定厚曲线应尽力选用分层点明显易于确定的曲线。

b、选用煤层异常明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参数的1:50精测曲线上进行定深、定厚解释。

c、煤层成果:2010年前执行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2010年后执行DZ/T0080——2010《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规定,煤层定厚解释确定成果采用三种物性参数解释成果的平均值。

a)煤层定性

本区煤层具有高电阻率、低密度、低天然伽玛,负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大的物性特征,煤层与顶、底板围岩物行性差异显著,曲线界面陡直,经多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的煤层成果与钻探取芯成果的比较验证,测井提供的煤层深度、厚度及结构准确、可靠。

b)煤层的定厚

长距散射伽玛曲线:当围岩是砂岩时,在相对幅值的1/3处划分界面;当围岩是泥岩时,在相对幅值的2/5处划分界面;当围岩是碳质泥岩时,在相对幅值的2/5~1/2处划分界面。天然伽玛曲线:采用曲线相对幅值的1/2划分界面;

视电阻率曲线:采用曲线分离点划分界面;侧向电流曲线在曲线异常幅度的1/2处分层。

4、破碎带解释

当钻孔岩层裂隙发育, 岩层破碎时,散射伽玛长源距、声速曲线为梳状反映,电阻率电位曲线峰值下降接近基线,井径也明现出现不规则扩大。

5、含水层解释

区内含水层分为孔隙含水与孔隙裂隙含水层。孔隙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天然放射性和密度、视电阻率等均有明显的差异,结合扩散法测井,并综合用测井曲线划分含水层与水文地质确立的含水层相吻合。

三、结束语

通过测井曲线的分析对比研究,煤层与其顶底板围岩物性差异显著,采用多种方法测量,能够准确地解释岩,煤层的深度,厚度和结构。测井解释的岩,煤厚度,深度及所划分的地层界面与钻探取芯成果比较验证,测井提供的煤层深度,厚度和结构数据准确可靠;从天然伽玛曲线显示,井田内无放射性异常层;进行简易测温,但未进行稳态或近稳态测温,开采时应进行矿井调查,进行了声速测井,为分析岩层力学性质提供了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定武,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2

[2]韩德馨,扬起.中国煤田地质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5

上一篇:团委学生会交接仪式上的讲话稿下一篇:新员工培训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