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024-04-07

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精选11篇)

篇1: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谋划,重点突破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古蔺县马蹄乡

王新元

今年5月2日至5月31日,我参加了“泸州—浙江大学科级干部递进班”培训,远赴浙江,近距离参观学习了发达地区各种先进管理经验,其中,农业产业发展是我们的重点学习内容。结合我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对我县如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作一些肤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经验

(一)高效,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在规划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干预,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在硬件上,以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生产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在管理上,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二)生态,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

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产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同时,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也是农产品市场的新兴经济热点。

(三)市场化,农产品高度商业化

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二、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收入微薄,农业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一是我县地处乌蒙山区,山高谷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弱,石漠化、荒漠化与日俱增。据土地部门测算,目前我县农业用地中,坡度超过30°的旱地占旱地总数的92%,靠“望天水”栽种的水田占水田总面积的42%。一遇水灾,水土流失,坡土垮塌,作物减产,遇上旱灾,没有稳定灌溉渠道的水田无法保收,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民因灾致贫。二是我县地处川黔结合部,周围没有大型城市或者基地辐射带动,区位偏僻,交通不发达,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加大生产成本。三是生产用地中,绝大部分土地单块面积在1亩以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产权影响了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二)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 从近几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来看,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逐步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石宝、金星形成了烤烟种植经济带,马蹄、椒园形成了以甜橙、脆红李为主的水果产业带,但与先进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依然上不了规模,成不了产业,咎其原因,在于所制定的规划缺乏长远性,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不高。形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一是党政领导更换频繁,政策规划没有延续性。以双沙镇为例,党委、政府自2005年以来,经历了3次换届,9年间换了4位书记、4位镇长。9年来,培育的所谓重点产业一时期是以菜花为主旅游观光农业,一时期是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一时期是蔬菜种植和加工。二是乡镇、地区之间互补、共同培育产业的意识不强。烤烟、蔬菜、家畜、中药等产业种养分散,区域间不连片,集约化水平不高,这些产业形不成规模,产量低。以茶叶产业为例,仅在我县境内,就有“牛皮茶”、“建新茶”“尧山茶”等品牌的茶叶,他们在县内是有一定的名气,但一但拿到大市场中,产量跟不上,标准不统一,产品就缺乏竞争力。三是缺乏引导。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扶持指导,大多数农民仍沿袭一家一户、自行摸索、零散生产经营的传统种养习惯,难以整合优势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难以发展成为引领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域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三)农民缺乏胆量,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农民小富即安,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不愿冒险,“怕”字当头,观望心态强烈,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政府实施一个项目,优厚的激励措施不会打动他们,只有等到几个月或一两年个别农户尝到甜头了,他们才会蜂涌随其后,错过了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期。二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一旦失败,将失掉本来就低的唯一的生存收入,全家一年的生计就会难以为继,亏损包袱只能由农民一背到底,农户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是以往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决策机构对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更多的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更没有对市场进行分析、细化、研究,而是轻信于企业的鼓吹,按照企业要求以“政治任务”的方式把种养殖任务分下去,结果一些地方实施了,一些地方实施不下,企业根据实施情况或是打折扣收购,或是跑路走人。更有甚者,企业主赚足了农民先前的种子、农资等投入后立马跑路走人。这样,造成巨大损失的永远只是农民,在这种“前车之鉴”的作用下,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如在椒园、白泥、双沙、马嘶等乡镇实施的雪梨种植、花椒种植都是失败的典型例子。四是近年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村老弱劳动力素质低下,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对实施农业产业化也力不从心。

(四)服务体系建设落后一是农技、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在乡镇虽然一应俱全,但配臵的人员少,很多部门在乡一级只有一两个人,服务意识不到位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能适应新兴项目实施的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还没发挥好作用。二是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我县现有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多数农产品没有形成加工链条,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即使形成的链条,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上是提篮式、小摊小贩式营销,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市场发育迟缓,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育滞后,市场辐射功能不强,而外地市场拓展缺乏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贩运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参与,致使大宗农产品无法成批量向外地流通。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要发展现代农业,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改变我县农村广大农民贫困落后面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真正促农增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思想转变和能力建设,解决好发展中“人”的问题。

1、解放思想,加强正面引导与宣传。一是要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干部群众听专家授课,到外地考察、开阔眼界,理清思路,从认识到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促动干部群众观念转变,真正树立起与实现产业化相适应的新思路、新观念,培育起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全新的视角发展农业产业化。二是大力宣传国家扶贫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党委政府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更好更快发家致富,减少工作推进难度。三是要大力宣传成功的典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个人,以农民身边真真实实的事例感染和激励农民发家致富的激情。

2、提高素质,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一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使广大农村干部既有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的胆识和决心,又具有从事商品生产基本技能和驾驭经济的能力,真正把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中坚。二是通过提高待遇、扩充队伍等措施,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不稳等问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鼓励农资部门、农产品经营企业技术人员和乡镇、村农技人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及时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在农村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整合筹措各类资金,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财”的问题。

1、上争项目,争取项目扶贫。当前,要抢抓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赤水河沿岸扶贫开发、国家对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等各类扶持政策等历史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加快建设,缩短建设周期。

2、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之所以缓慢,缺乏龙头企业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要把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现产业化的重头戏来抓。结合我县实际,一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专业大户壮大实力,搞好内外对接,提高专业化程度,尽快成长为“龙头”。二是要引进和吸纳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创办基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链、生物链的形成,如发动白酒企业在农村建立红粮基地、制药企业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等,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臵农业资源。三是要本着普遍培育、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要大力引进;对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对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龙头”企业应尽量照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延伸效益。

3、整合游资,吸纳民间资本。从我们学习和实践参观来看,浙江企业投资农业的资金流向,一方面传统投资领域继续扩大,从育种到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生产、经营继续吸引民资进入;另一方面,新兴的农业服务业成为农业投资的新热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以及现代农业基地快速发展,民资入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我县完全可以借鉴浙江先进经验,积极引导企业逆市投资农业,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和配套措施,将企业在困难时期的“暂时性选择”引导转变为“长期选择”,并引导资金在农业领域内部的流向,进一步发挥农业投资的吸纳、拉动效应,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拉动涉农经济较快增长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农业产业发展做好“物”的保障。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搞好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一方面,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从事生产技术培训,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农产品流通,提高产品效益,也有利于招商引资。要争取国家立项、政府引资、群众投工投劳三级联动,切实改变生产条件落后现状。

2、合理布局,科学制定长远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乡镇本地区实际,合理规划,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首先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地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如形成以双沙镇为中心,辐射马蹄、马嘶等乡镇的菜花旅游、甜橙采摘、采茶制茶体验为主体的观光农业;以郎酒厂、仙潭酒厂等酒类企业为依托,在二郎、太平、永乐、东新、大村等乡镇建立红粮种植带。以烟草公司为主体,在金星、石宝、鱼化等地形成烤烟种植带,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五至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彰显特色。其次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实行大户联动发展,通过资本、技术、人力、物力、信息的联合,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销售流通组织。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3、加强引导,优化外部发展环境。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信息公开栏、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服务好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乡镇、村两级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次,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允许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手中。如此,一是能使土地经营权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凸显,消费者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农产品的品牌运营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能否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创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为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形象,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县具有不少优势农产品,古蔺麻辣鸡、古蔺干面、三台土鸡、马蹄甜橙、赶黄草等久负盛名,还有其他许多小有名气的农产品,要加强品牌打造。一是要精选品牌,宜精不宜多,筛选有古蔺地域特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品进行精心包装,重点打造。二是制定统一产品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塑造产品形象。如古蔺干面有所谓“职高面”、“下桥面”“中街面”等,标准不统一,质量有区别,损害古蔺干面形象。三是增加对品牌产品的宣传投入,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传播,提高公众对古蔺农产品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做强做大我县农业品牌,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篇2: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电白县围绕“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思维经营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6.61万吨,增长2.0%,种植业产值38.36亿元,增长16.6%。二是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以基本农田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2个,共整治农田面积达1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大龙头、大加工”战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48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四是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该县将重点抓好制定农村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和行政服务平台延伸到村委会的建设工作。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篇3: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999年由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式批准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简称“詹天佑大奖”) , 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最为重大的奖项。奖励对象涵盖铁路、公路、交通、水运、核工业, 以及城市建设、公共建筑等。评奖工作最初为每两年一届, 2003年改为每年一届, 每届评选出20~30个整体质量优秀、科技含量高, 且在同类工程中具有领先水平的项目。

从2003年开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为了推动住宅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詹天佑大奖”的评选对象中增加“优秀住宅小区”的奖项, 并责成新组建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项目的推评工作。自此, 每年都有20多个优秀住宅项目从全国住宅小区中脱颖而出, 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十多年来, 已有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个优秀住宅小区获奖。在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评选的基础上, 每年从获得“金奖”的项目中, 择优选出1~3个优秀住宅小区项目作为“詹天佑大奖”的参选项目, 推荐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参加最高级别的评选。2003年至今, 累计全国已有20多个在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导向性的优秀住宅小区荣获“詹天佑大奖”。

篇4: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阿里研究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59.00元

ISBN:9787111499503

本书深度解析了“互联网+”的内涵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分工网络的关系。世界正从IT走向DT(数据技术)。IT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DT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未来属于DT时代。

“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完美融合,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书分为“升维”与“变革”两个部分,详尽地阐述了“互联网+”行动将以夯实新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原有工农商业基础设施、创新互联网经济以及渗透传统产业为指向,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与增长开辟新路。

《联邦快递:“飞速”

物流的聚焦业主》

用数据、事实及科学理论揭示联邦快递的成功之道。

定价:59.0元

ISBN:978-7-111-43669-0

《国际税收面对面:理论与实务》

兼顾国际税收内容与当前管理热点。

定价:39.0元

ISBN:978-7-111-48647-3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

打破原有企业边界,开创全新商业模式。

定价:59.0元

ISBN:978-7-111-48512-4

《外贸英语口语大全》

几乎涵盖了外贸场景的各个方面。

定价 56.8元

ISBN :978-7-111-45561-5

《云战略:传统企业如何借助

互联网转型》

让传统企业分享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定价:49.00元

ISBN:9787111495598

《电子口岸实务(第二版)》

分步详述电子口岸操作系统的相关流程和注意要点。

定价:35.0元

篇5:创新举措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4月26日至27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贵阳市、黔南州重点磷化工企业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磷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参加调研。

如何加快推进磷化工产品创新、做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孙志刚此行调研的重点。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水溶肥、硝基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远销东北、两广等地,孙志刚勉励企业负责人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要求地方加强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提高全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到瓮福集团、开磷集团,在听取企业发展历史、矿产开采、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汇报后,孙志刚要求企业坚持做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做强做优磷复肥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走精细化工发展之路,加快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等产品研发生产,尽快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在瓮福集团生产总控制室和开磷矿山远程控制中心,孙志刚强调,要结合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依托“工业云”推进生产管理方式创新,找准生产、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切实降低成本。要加强大数据在企业新产品研发、目标市场分析等方面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孙志刚深入开磷集团马路坪矿井,实地考察磷矿开采工艺,详细了解装备运行、充填采矿技术等情况,对企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全自动化开采给予充分肯定,叮嘱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来到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孙志刚对企业自主创新“煤焦掺烧”技术,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装置,促进磷煤化工结合表示赞赏,他希望企业主动研究行业国际最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实际加快推广。

孙志刚十分关心磷化工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问题。近年来,开磷集团、贵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积极创新利用磷石膏废渣生产建筑装饰材料,取得明显成效。孙志刚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详细询问产品性能、市场销售等情况,鼓励企业负责人瞄准市场需求,丰富产品门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磷石膏“变废为宝”。来到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得知企业不但生产中实现了全程无废渣排放,还将硝酸磷肥、硝酸铵钙、硝铵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孙志刚非常高兴,要求加快推进磷化工产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资源“吃干榨尽”。

每到一地,孙志刚都详细了解企业股权结构、经营管理等情况。他希望企业紧紧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每一类产品都单独成立公司,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充分调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对外合作、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的积极性,集聚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把产品做专、做精、做强,推动整个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

孙志刚在调研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每家企业都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的具体方案,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要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裂变发展。

篇6: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论文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三者融合创新,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但由于三者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效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39-03

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是适应全球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为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科技有效支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省,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

(一)金融资本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双提升”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撑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是高新区呈现质升量增的变化。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深圳市以316亿元/平方公里的高产值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台湾新竹科技园,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另一方面是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广东省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深圳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惠州市规模超千亿的智能终端及云计算应用产业集群以及稀贵金属集成电路设计等1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 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12.4%。2012年,全省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5万亿元,增长19.0%。其中,9个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17 935.76亿元,增长18.9%;1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2 569.46亿元,增长19.6%。

(二)科技攻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对广东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了广东先导产业的培育发展。2012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 651.41亿元,增长12%,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从行业领域看,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超万辆。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有望在MOCVD超材料等6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LED产品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成功进入市场巨大的室内照明领域,拉动LED产业新的增长;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核电风电光伏等技术日臻成熟,也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可以说,科技攻关突破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探索建立多种创新要素间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使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示范实现“两头突破”。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发出MOCVD国产化样机,成功突破了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MOCVD样机等一批战略性产品成功研发,LED芯片制备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1 700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引领产业逐渐向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加快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及推广,全面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全省已新安装的LED路灯近60万盏,超过历年总和;新增应用路段超过1万公里,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2 170.36亿元,同比增长44.7%,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三)科技服务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在技术和服务上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一是推动专业镇的转型。按照“一镇一策”思路,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指导专业镇科学发展,全年完成50多个专业镇产业生态发展调研,确立了从技术服务层面开展专业镇的提升建设。二是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以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3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创新。

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1/3强,已成为广东省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广东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地实现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深层次问题初探

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融资需要。由于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企业资金、政府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资金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缺乏协调互动,存在着功能缺失和政策失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融资服务

银行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其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充足或抵押品丰富的大中型企业而设置的。科技型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尽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创业板股票高溢价发行的“造富”运动,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赚快钱”,热衷于投资Pre-IPO(即将上市的企业)项目,缺少对早中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成熟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我国债券市场仍不发达,虽然市场规模近些年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业投资发展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

创业投资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1/3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是对地方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则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缺乏整体顶层设计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国家出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是惯例,如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SBA),主要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担保债券和参与证券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也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SBA),通过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提供信用担保;德国政府也出资建立相关担保机构等等,但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从整体设计上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就使得科技金融的融合仍显力不从心。另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除了提供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因此,尽管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远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政策的普适性和普惠性没有预期得好,更没有出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受益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果科技与金融对接好,就可以促进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效率。审视现实,科技与金融如何有效结合,是关乎创新型广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一)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东省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整体顶层设计。

1.制定中长期融资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支持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政策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2.健全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建议通过设立广东省科技发展扶持型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贷款融资进行财政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风险担保机构职能,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科技融资上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职能,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科技创新产业上来。

3.加大确保优先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呆坏账拨备及核销等措施,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力度。而在国家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则要为科技创新留出足够的融资额度。

(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对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风险投资对广东科技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风险资本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高科技项目融资的需求,偏小的风险资本既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又无法发挥风险资本“助推器”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资金撤出渠道,难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在利率、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扩大风险资本规模。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权益、债券、商业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吸引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三是设立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即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形成一个金字塔状。同时,要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增加资产证券等结构化产品,共同拓宽科技融资空间。

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能够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将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广东省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创新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信贷制度,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2.探索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探索科技融资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浮动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供应链融资等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运用方式,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3.强化风险监控与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产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的监测框架,消除监测盲点、加强风险监控,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和监测潜在的行业性风险,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信贷规模比重。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权威评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探讨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风险鉴定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利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目前,90%的欧美跨国公司将创新融入了企业战略,8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中心,企业10%以上的利润投入研发,苹果、微软、三星和思科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20%以上。企业竞争就是创新竞争。近年来,柯达公司破产,诺基亚、索尼等大企业业绩下滑都是在创新竞争上出了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竞争还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次,技术上“凑合”+营销上“忽悠”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常态,特别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依然偏低。据统计,即使是2009年全国制造业创新投入最多的100家企业,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也不足5%,与美欧日等国家相去甚远。因此,从长期看,科技与金融结合就是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发现、评价、决策和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根本要义和制度保障所在。当前,特别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配套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和产业对接,撬动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高惠琦]

篇7: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明年试点排污权交易。本月底前,将制定淘汰低端企业的细化标准。在今年年底前,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及试点方案。2012年起试点开展排污权交易。

二、建立拟转移企业信息库。在2012年6月底前建立拟转移企业信息库,并开展拟转移企业的基本经济数据的统计工作,实行重点企业重点跟踪。

三、释放150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到2015年,释放150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面积,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平均收入累计增长30%以上。2015年底前各区完成辖区内30%以上的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四、完成20个旧工业区改造。到2015年,基本完成20个旧工业区改造。2015年底前,完成华为科技城、笋岗-清水河片区、大沙河创新走廊和蛇口网谷等重点旧工业区改造示范项目。

五、完成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到2012年,完成全市3500多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的不停产转型工作。到2015年,加工贸易增值率提高到70%,内销额年均增长8%以上。

六、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2015年底前,创建行业区域品牌5个、国内知名品牌200个、工业设计中心30家。

七、引进200个高端重大项目。到2015年,引进200个高端重大项目。推动重大产业空间载体建设,启动留仙洞、坝光、大空港等重点片区规划修编。到2015年,在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培育2-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八、专利成果转化率5年增5%。到2015年,专利成果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5%。2012年底前,建立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

九、建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规划建设宝安松岗和龙岗坪地两个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2年底前,升级改造华美-粤深钢片区,使之成为深圳市新型金属材料研发制造基地。2015年底前,以拜耳热塑性聚氨酯(深圳)有限公司周边片区为核心,实现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建设龙岗坪地产业转型示范区,加快珈伟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在坪地的集聚发展。

篇8: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 衡水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1)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

尽管我市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里提出, 要着重发展衡水的现代物流业, 要把衡水建设成冀东南商贸物流中心, 但是我市物流业基础薄弱, 现代物流在我市才刚刚兴起, 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到2013年, 我市才有公路物流运输企业40余家, 而且普遍规模较小, 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 缺乏现代物流观念和管理, 很难带动衡水物流企业的发展。

(2) 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服务水平低

我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物流服务意识和水平不高, 缺乏现代的物流企业管理经验, 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物流从业人员现代物流意识薄弱, 造成我市整体物流水平不高。对物流企业来说, 仅是运输中转站的角色, 本市的大部分大中企业都有自己的车队, 大中企业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本企业的车队, 没有发挥第三方物流在节约成本上的作用, 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过高, 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3) 物流管理落后

物流产业涉及交通、工商、铁路、商务等多个部门, 多个部门分头管理, 造成我市物流管理制度混乱, 而且各行政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 阻碍了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管理的落后制约了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产业存在物流重复建设、物流市场不正当竞争、物流产业规划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二) 发展优势条件

(1) 政策优势

衡水市政府在2012年五年规划里提出, 千方百计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 加快推进安平国际丝网物流聚集区、故城县国源物流园、桃城区华鑫物流园、饶阳县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强化配套政策扶持, 着力营造现代物流企业, 为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政府在用地方面, 税收方面, 资金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 解决了物流企业的政策顾虑。

(2) 区域优势

衡水市发展物流业的区域优势较为明显, 衡水市交通便利, 四通八达。铁路方面, 京九铁路、石德铁路, 经过衡水, 而且高速铁路邯黄铁路也将于2017年通车, 通车后衡水距离石家庄、济南都只需一个小时, 铁路非常便利。在公路方面, 大广高速、衡德高速交汇于此, 衡水到北京只需2个小时的车程。所以在交通和地理位置上衡水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非常明显。

(3) 经济优势

我市总体来说经济相对落后, 但是我市有非常特色的县域产业, 比如安平丝网是全国丝网基地, 其产销量占全国的80%, 还有枣强的玻璃钢产业, 大营的皮毛产业等等, 这么多的特色产业都需要物流的支撑, 物流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在节约企业成本、加快商贸流通启动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衡水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 合理布局、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市物流产业要转型升级, 建立现代物流产业模式需要政府的合理布局。在"十二五"期间, 我市应对物流产业依托我市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物流产业布局, 加快现代化的物流园区的建设, 并完善物流园区的配套设施, 以物流园区为基地, 辐射带动周边物流产业的发展。

(2) 扩大物流市场, 培育现代物流产业

我市应着眼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加强衡水与国内、国际的物流合作,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物流资金, 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管理、生产设备, 加快衡水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市物流企业应借力发展衡水的现代物流产业, 推动我市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3) 依靠市场, 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

目前, 我市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经营管理落后。而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物流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和培养, 政府应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支持, 鼓励支持物流企业扩大规模, 引进人才, 建成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4) 加强物流人才的引进

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流企业要完善物流的管理, 物流人才是关键。在物流活动领域内挖掘出更大的效益和财富, 必须有一批精通物流科学的专门人才。企业的物流管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交叉科学, 知识面要求比较广泛, 物流管理人才又分布于多层次、多环节的各个方面。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企业首先应当注意物流人才的引进, 主要通过引进有经验的的物流人才,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 逐步完善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计划化。也就是说, 对于各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不仅要求有规范化的培养要求、方向, 而且要制定相应的引进和培养计划以及人才需求量的预测、逐步解决物流人才质量差、数量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邱立新, 陈岩.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 (2) .

篇9: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扶持政策需及时为动漫产业发展纠偏

著名动画导演、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艺术设计分院院长冯毓嵩认为,目前动漫创作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作品的故事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有些低级趣味,有害无益;而有些作品犹如白开水,故事情节十分贫乏;有的作品技术幼稚,故事不通顺,影视语言也不流畅;有的作品是偷工减料,技巧很差……片面追求数量就会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创作局面。究其原因,他认为首要问题是某些创作者思想贫乏,创意萎缩。他说,当年中国动画学派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那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创作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们充满理想激情,有着崇高的奉献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千锤百炼、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中国动漫产业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急功近利,中国动画有一大特色,就是动辄就要拍几百集。这种制作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低成本、大数量的手段去占领市场,以低成本取得最大利益。但是,如果脱离市场规律,作品一定走向粗制滥造,题材过度类型化,无特色。

对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冯毓嵩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要鼓励扶持优秀的艺术作品。现在有不少优秀网络动画艺术作品,这些作者可以作为提高动画品质的民间源泉。第二,建议集中资金组织重大题材进行工程攻关。第三,希望加强管理,严格制度,打击那些粗制滥造的项目,作品主题思想要接受审查和把关。

应该把动漫创作主导权还给艺术家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院长王钢针对“动画当处于时代里”这一命题,提出了个人见解。首先,他认为需要准确把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从影片本身来看,中国动画一直在追着外国脚步走,对于不断涌现出来的超强视觉冲击技术比较感兴趣,但忽视了中国动画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整个技术层面上,中国应该找到一种能够适应自身动画技术发展的对策,这才是上策。他提出可以在系统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动画特性基础上,自主研发出更多能够受用于中国动画艺术的技术,而不是跟随外国的动画电影技术。其次,他指出了中国动画精品的缺失。他说,通过宫崎峻的动画电影能读懂日本文化,法国电影同样带有明显的现代艺术烙印,并彰显着本民族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他认为,由企业管理者和商人掌控创作主导权是一种错误,应该把动画的创作主导权交还给艺术家。艺术家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做他的作品,一定要把主导权还给艺术家。

借鉴电影发展经验 审视动漫发展得与失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常虹指出,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与政府扶持密不可分,“得”到不少,但他主要谈下对扶持政策“失”的看法。第一,从政府扶持方面来讲,应该尽可能去鼓励创意和创新。现在出现“重量轻质”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和创意热情并不高,这和政府扶持导向有一定关系,政策应该侧重鼓励创造富有创意的新作品。他认为,政府应该扶持那些有原创价值的人,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原创价值的或者最有创意的方面进行扶持。第二,影视和动漫创作的“前期”很重要,目前对“前期”的扶持力度不够,应该扶持剧作家们安心写剧本,免其后顾之忧。其实,动漫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靠创意。第三,政府应该扶持那些优秀作品,或者是后期取得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品,而不是按照节目时长进行奖励,这很容易造成“作品多而精品少”的现象。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提出,可以参照电影业,通过借鉴电影业的一些检讨来反思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动漫产品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创意模式。动漫产业的发展要取得成效,必然要面对不断研究和开发产品的本质问题。电影、电视、动画这些产品的本质之一就是题材的类型化,在类型框架内不断征集发现好的创意,打造优秀动漫作品,并积极拓展相关市场。

从人才培养源头入手推进创作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指出,动画应该有生活、有情感、有传统文化。中国动画目前数量已经很大,可是缺精品;中国导演同样很多,可是缺大师。动画导演大多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培养和艺术修养还不够。动漫人才教育需要强调的不仅仅是技能,而是艺术气质的培养,如果没有这个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电影》杂志主编张建勇指出,当前整个中国动漫培养教育跟产业一样空前繁荣,但人才培养却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高端人才不足。我们大多数培养的是低端人才,即艺术、技术方面功利性比较强的人才,而对创意、对策划、对产业最起灵魂核心作用的人才非常贫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章柏青提出,从评论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动漫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涉及一个个具体的创作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和理论素养。特别是高层次的动漫人才,尤其需要在理论素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由于动漫涉及诸多方面,有文学的、有美学的、有电影的、有电脑设计的,甚至角色设计、意识形态和美学理论等方面,更加需要用理论传承方式培养人,以理论支撑积极推动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周玉基结合在动漫人才培养实践方面的探索,提出培养高质量人才需要实行“三个对接”:第一,人才培养理念对接专业发展的前沿;第二,在人才选拔上对接优势的生源;第三,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业界实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卢斌指出,现在高校里动画专业教育比较侧重于技术、艺术,比如他们学校侧重于视听语言。他认为,全国动画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忽略或者轻视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问题。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动画生产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系统工程,但现在80后、9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集体荣誉感较弱,情商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影响力角度看,作品生产以后的宣传推广、衍生产品开发,以及投资商资金投入产出回报,都有赖于高情商推动完成后续系列工作。

动画创作要高度把握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篇10: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技术创新的概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20 世纪初提出“技术创新”这个概念。技术创新这个概念来自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技术变革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卡尔·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的核心作用的观点。研究技术创新这个概念对建立和发展技术创新哲学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经常提到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技术创新的本质。(1)技术创新的关键是新技术的第一次应用,而这恰恰体现了其创造性。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特征,既是指创新成果与原有技术水平的差距,又是对创新成果所在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边界的规定。因此技术创新是指在了解市场结构和抓住市场机遇的前提下把技术和生产要素相结合,在隐形的赢利前景引导下努力去争取最优状态的技术创新行动。(2)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它是在生产体系中引入发明或科技成果,利用固定的科学原理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商品,从而使整个生产链条产生震荡效应。(3)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科学发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技术创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发现活动的展开。(4)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发明都能称之为创新,技术发明只是技术创新的导火线,是技术创新的起点。

3.技术创新的分类。由于技术创新进入市场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将技术创新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个基本类型。(1)率先创新是指依靠企业独立自主,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率先把技术商品化和市场化,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性行为。一般来说,率先创新都是完全性的创新,它开拓的都是全新的市场和领域。(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把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作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紧跟率先创新者的足迹,充分借鉴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以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的手段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它的基础上对其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研发富有竞争力的商品,以此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行为。概括而言,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

4.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1)资金制约。资金紧张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障碍是资金严重不足,而这导致创新难以开展,又进一步削弱了企业深层发展的能力,又加剧创新资金的不足,如此往复,恶性循环。(2)技术制约。技术资源的缺乏视为是制约产业技术创新的又一难题。人才、技术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均被列为紧随资金因素其后技术创新的重要障碍。目前河北省特别是小企业,人才的缺失占66.4%,大型企业为51.4%。

所以,一省技术创新应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省创新资源的实际状况。目前,河北省企业在创新资金和技术资源方面仍然面临严重紧缺的局面。

二、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1.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快,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仍然是这次接收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而这也为中国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而河北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大省,想要承接京津城市的产业转移、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怎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呢?河北省应一改以往把招商引资作为最主要发展途径的思路,转而立足于自己的制度、技术创新,来实现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1)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非常具体、非常技术化的事情。河北省的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让它们自己去技术创新可能性不大,特别是那些高科技,要花大量资金的小型企业根本支持不了。所以要依靠政府出面帮助,政府应按照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对企业的结构、基本经营能力做好技术方面的引导。(2)一省经济的真正发展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创新之上的。只有在产业领域具备了从事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能力,才有可能够开拓全新的领域,才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我省的产业政策、企业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是互相关联、需要统一考虑的事情。

三、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方式———模仿创新

目前,河北省也具有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在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但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却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的效率低下,生产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工艺陈旧,设备老化,产品质量差,而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河北省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所以为了改变河北省经济主体的面貌,应大力推动全省范围的模仿创新。只有模仿创新才是大众的事业,它才能使河北省普通的企业迈开创新的脚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模仿创新不仅可以在市场上取得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激励大众市场的扩张,使企业大获其利。当一省的企业富裕了,整个省的经济才会有根本性的发展。

模仿创新为一个企业或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所带来的绝不是表层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特殊的资源积累机制来建构企业、省或国家的后发优势。无形资源的积累是现代企业、省或国家发展最关键的也是最难得资源。

因此,从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角度看,以模仿创新为主导形式的技术创新不失为河北省现阶段广大企业应选择的理想创新战略。

四、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机制的路径选择

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河北省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规模普遍偏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中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集中力量在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1)政府要把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制定配套优惠扶持政策,并将反映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系列指标,如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等列入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由从前的直接组织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继而转向宏观调控、促进产学研三者合作为主。政府要不断提供信息服务,完善市场体系,提升市场功能;还要不断完善法律,规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充足的资金保证。

2.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从外部机制分析,必须深化改革河北省的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从内部机制看,河北省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完善企业产权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我们还要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

3.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对科技人员利用效率也不高导致河北省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高校与创新企业间人才的良性循环。要在全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一条龙式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等资本要素入股,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同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相关联的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创新潜力。

4.提升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技术的引进固然重要,但建立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的机制也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河北省盲目引进技术装备,不重视消化、吸收更不用提创新,导致河北省每年进口技术装备的数量持续上升,不仅造成省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河北省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此,河北省应注重引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然后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消化吸收的层面上进一步进行二次开发,最后再引进到企业中去。同时我们还要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引进目的要从直接使用为主转向消化创新;引进方式从单纯进口生产线向重视引进软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

5.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河北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严重的政策支持完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以法律形式把相关政策、措施固定下来,从而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制化。二是成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监督并落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以促进技术创新的高效运作。三是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在融资、财政、税收等方面,从而增强其创新和竞争能力。四是加快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科研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战略联盟,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并为中小企业培养、输送创新人才。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国各省也在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了解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探索出河北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机制。

篇11:王新元-- 推动古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种业;发展;推动;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4-0030-0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广东高度重视农作物种业发展,将之作为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支撑,2012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结合实际提出了广东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就全面提升广东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建立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将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分别列入省政府2013、2014年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广东现代种业发展。

一、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广东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要突破资源的约束,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核心是良种。只有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才能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发展现代种业是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实践表明:每个重大优良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应用,都会推动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持续提高,甚至是突破性发展。杂交水稻良种的育成和推广,使广东水稻单产不断取得突破,总产大幅度上升,1979年至今全省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亿多亩,增产稻谷3000多万吨,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广东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产品刚性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要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从根本上要依靠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换代。

(二)发展现代种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广东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鲜食玉米的选育和推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96年至今广东推广种植鲜食玉米2500万亩以上,按亩比种植普通玉米增收600元计,增收超过150亿元,成为广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

(三)现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对科技进步的需求明显提高、依赖明显增强。当前我国良种在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中所占比例为43%,离发达国家6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加快培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设施化栽培、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任务。只有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在种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才能真正增强广东农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广东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对策

广东是农作物种子用种大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7000万亩,年需种量约1.9亿公斤。经过多年努力,广东农作物种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优质水稻、鲜食玉米和花卉等传统育种优势明显,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又得到快速发展。但广东农作物种业发展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突出表现为“四个难以适应”:一是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需要。广东种业科研规模小、力量分散,严重制约着种业科技创新。二是供种保障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灾后用种和市场调剂需要。受种子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滑和自然灾害濒发的影响,种子生产基地落实难度增大,生产风险增加。同时,种子储备规模不足,对保障灾后复产和市场调剂用种不利。三是种子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广东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全省有持证种子企业近200多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10多家。企业原始积累不足,缺少育种资源,商业化育种还处于起步阶段,种子生产、加工、营销、售后服务整体水平较低。四是监管手段及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种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广东种子管理机构尚未健全,新品种试验、展示、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较薄弱,种子监管的技术和手段滞后,难以适应种业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发展现代种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广东现代农作物种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机制,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1.积极推动种业科研机制创新。通过市场准入、品种审定等机制,引导和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逐步实现“事企脱钩”;明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主体,商业化育种由公共科研机构向种子企业转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研究制定鼓励科研机构人才、资源、技术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的政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构建广东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2.加強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支持科研院校开展农作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种子生产、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依托科研院校建立和完善水稻、鲜食玉米和蔬菜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深度鉴评,创制优异种质和育种材料,并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突破性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支撑。建设和完善荔枝、龙眼、柑桔、香蕉、花卉、南药等岭南特色园艺高效作物种质资源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品种和新材料。

nlc202309051416

3.加快构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根据广东种植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广东种业资源优势,推动种质资源的交流与科研合作,扶持育种攻关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生物育种、优质水稻育种和园艺作物育种三大种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平台,加快提升整体育种创新能力,增强广东种业发展后劲。

(二)打造现代种业集团,提升种子企业竞争力

1.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种子企业间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以及社会资本进入种子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资源聚集,并创新经营体制。落实扶持企业政策,做强做大广东种子企业。

2.推动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中心。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商业化育种中心,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打造现代农作物种业企业。加快培育达农业部发证标准、竞争力强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并结合广东特点,培育鲜食玉米、岭南特色水果、蔬菜、花卉、南药种子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1.建设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农作物繁制种特点和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规划,通过国家种子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省种子发展专项等项目扶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建成一批稳定的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其中在南繁二线基地雷州半岛和粤北地区建设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在粤北地区和湛江市建设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粤西和粤北建设花生种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完善田间生产设施,配套改善种子仓库、加工、检验及种子生产、灌溉机械和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并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水平。

2.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按“分级储备”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种子储备制度。修订省级粮食应急种子储备实施方案,保障发生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后恢复生产和种子市场调控用种需要。逐步推进市、县级种子储备,保障发生一般性自然灾害后恢复当地农业生产的用种需要。

(四)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种子市场监管能力

1.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市、县级区域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建立、完善省级种子标准样品库和DNA指纹图谱库,提升常规种子质量指标检测能力,增强DNA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和转基因成份检测水平,逐步建成以省和深圳种子质检中心为核心,市、县级区域性种子检验站为基础,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覆盖全省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网络。

2.构建种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广东种业信息网和《广东种业》为主要平台,加强种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种业信息数据库,实现种子信息资料的自动采集、上报、入库、备份、查询和分析,向社会提供种业政策法规、标准规程、体系职能、資源管理、品种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储备管理、进出口管理、种子市场供求、种业商务及重大种业事件等信息服务。

3.强化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增强种子管理工作手段,健全种子管理体系。严格种子市场准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优化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品种动态管理,及时退出不适宜继续推广种植的品种。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加大种子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五)强化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加快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加强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完善品种试验设施设备,提高试验准确度和效率。开展农作物新审定品种的大田安全性生产试验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全省新良种示范推广,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

2.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抓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引导农民使用优质高产良种,加快良种推广,提高良种入户率和覆盖率,加快超级稻等农作物良种的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J].种业

导刊,2011(5):5-7.

[2]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J].中国农

技推广,2013(S1):7-13.

[3]刘华周,周建农,沈建新,等.关于财政支持江苏省农作物种

业发展的政策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1168-1172.

[4]范学忠,李锐.开启种业大国走向强国新征程——农业系统相

关人士热议《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4):6-8.

[5]彭玮.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

大学,2012.

[6]章政.中国种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

大学,2013.

[7]邹昆林,吴光洲.增强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满足建设现代农业

需要[N].云南经济日报,2014-08-09.

(责任编辑:陈 勇)

上一篇:ubutnu配置rvm,nginx和passenger的生产环境linux网页制作下一篇:从战略规划到市场营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