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24-04-12

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共12篇)

篇1: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冠军同志现年50岁,家住黄泛区农场四分场。是四分场一名勤劳能干的职工,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且是双腿残疾,完全需要借助双拐走路,干什么事都不能负重,母亲死后,他与父亲一起居住在不到50平米的老房子,为了生存,他跟着当地木匠师傅学过木工,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靠做凳子、桌子勉强维持生活。

刘冠军同志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不以自己是一名残疾人而感到自卑,在做好木匠活的同时他不满足于现状,由于生活在农场,他看准了种子淸选工作的稀缺,他想在分场一年一度的“三夏”、“三秋”期间,给分场和个人淸选种子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做种子淸选工作环境很脏,很累,又有两大难题摆在面前,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是从分场的支持和亲朋好友帮扶下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刘冠军同志清选机操作上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操作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向老机械师傅请教、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六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刘冠军干劲更足了,他又买了1台清选机,效益越来越显著,一年来也有可观的利润。

刘冠军同志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他从不骄傲、自满。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

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其他困难职工,扶持分场其他困难户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分场工会的大力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分场有3户困难户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刘冠军同志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的是更好地为当地困难职工摆脱贫困而服务。

是的,刘冠军虽然肢体不够健全,可是人格健全;他的容貌也不怎么俊美,然而他的心灵却很美。祝愿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四分场工会2014年5月7日

篇2: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文虎同志身担多职,但对每项工作都能刻苦钻研,做到精益求精,在担任白山林场防火嘹望塔班长十年间,他忠于职守,专业技术娴熟,对全场32157公顷施业区内的70个林班,都能做到确认无误,防火期间通讯保障有力、嘹望及时、因此,保证了白山林场近十年来无重大森林火灾,为金山屯林业局五十年无森林火灾做出重大贡献。

刘文虎同志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能认真对待,不管是份内的还是份外的,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本人对电工比较有研究,林场的领导把有线电视播放、维护工作又交给了他,他又一声不响承担了,下雪了,为了不影响职工群众收看电视,他及时清理接收器上积雪,打雷前,哪怕是半夜,也要起来关掉电源,几年下来,为林场节约有线电视维护费5000多元,义务为职工群众安装有线30多次,每当领导和同志们看到他瘦小的身体,都非常关切的说;“文虎,你的活太多了”,他总是谦虚地一笑说:“我的身体素质好,没事。”

刘文虎同志干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只要领导安排的,他都无条件接受,今年三月份,由于韩玉本的工作调动,林场的防火专责、林政员的工作因找不到合适的人眩当场长、书记找他谈话,明确不给加工资,还要干好时,他不加思考就把这两项工作接下来,从此,他白天带领扑火队训练,晚上按时播放有线电视,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家里做了10000袋木耳,他帮不上一点忙,别人家的木耳袋都下地了,爱人急得团团转,他总是说:“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的工作再小也是大事。”

篇3:优秀教师刘有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有林同志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刘有林,1965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坚持在一线辛勤执教。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刘有林同志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实际行动来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廉洁从教,无私奉献,处处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标准衡量与鞭策自己。22年来,他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寻找提升自己的各种途径,坚持进行业务和理论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青海教育》这些都是他从不离手的宝贝。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朝着新一代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迈进,通过学习,2002年取得专科学历。

二、辛勤耕耘,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2年来,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坚持带好一门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自己扎实的业务素质,建立权威地位。在平时教学中,他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兴

趣浓厚,知识掌握扎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不但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注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仔细分析、揣摩实践当代数学名家的理念与方式,不断摸索、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工作中,他刻苦钻研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狠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他寓教于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新授课,他坚持“低起点小步子”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复习课,他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积极倡导复习课新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对复习试题的训练,他做到精批细改,逐一过关;在学困生转化上,他常常抽出点滴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他所带班级的学生,数学基本功扎实,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在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也显示了同学们扎实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修养,这些成绩都是他严格要求,呕心沥血的结晶,在历年的调研测试中,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都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在2000年被评为乡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7年在期末调研测试中获全乡二等奖,2008年授予西宁市“青投基金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在全乡初中期末调研测试中荣获二等奖。大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刘有林同志爱生如子,他把博大无私的爱全身心的倾注给了家乡人民的后代。学生王金财因家庭困难,入学不久便辍学了,刘有林同志看在眼里,2

急在心上,他先后五次到五公里外的王金财家进行动员,并答应免去他的所有学费,王金财才得以返校,其实老师们都知道,是刘老师垫付了他的一切学费。2007年9月15日,他们班的学生姚占胜因感冒鼻血流个不停,他急忙背着该生到乡卫生院治疗,并替他垫付了医药费。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替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垫付一些学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学生的身上花掉几元、十几元钱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几年来,他为学生共资助的学费达几百元,动员十多名学生返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用理智和师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他有一颗敬业、爱业的心,在敬业爱岗的具体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把从事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把育人当成最大的快乐。“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为了教好学生,不断接受现代教育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探索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学习环境,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刘有林同志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关爱学生是他的特点。有人问起他当班主任的感受时,他总是说:“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一个个后进生转化成中等生甚至优秀生,看到孩子们积极进取、茁壮成长时,总有一种激动和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乐趣”。他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他更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送走晚霞,迎来朝阳。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与学生朝夕相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使他更加坚定了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甘为孺子牛的信念。

刘有林同志现在虽然是我校的一名老教师,但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和年轻教师探讨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在二十二年的工作岗位上他探索出了适于农村教学的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他将一些科学家和名人的故事讲述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够将德育教育融于数学教学中,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胆尝试,就这样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教师,他的工作总是默默无闻。时光虽白驹过隙,但还是硕果累累,他作为我校的一名骨干教师,他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在教育战线上,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大 通 县 优 秀 教 师

———刘有林同志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向化乡中心学校

刘有林

篇4: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刘从治,男,武冈市文坪镇横江村人,1950年6月出生,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起担任武冈市文坪镇横江村村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刘从治同志爱岗敬业、坚持党性、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文坪镇横江村,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2155人,户数616户,党员41人,村干部5人。水田面积1527亩,耕地面积3814亩。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刘从治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横江村制定了以特色种植与低碳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全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大力支持村民、外地老板在村进行特色农业种

植,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创建了葡萄园、特色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多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同时,在工业方面,积极引进低碳、环保的企业,如信畅皮鞋厂,安置劳动力120余人,创造财富200余万元。多年的努力与付出,横江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刘从治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1年的换届选举中,刘从治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二、抓基础搞建设,促进村容村貌大变样 “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一直是刘从治同志的强村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他充分发挥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着“没钱也干事,有钱干成事,大钱办大事”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村。凡是不涉及花钱的事,他都积极动员村民出工出劳。几年来,全村农民义务出工12万

个,植树52万株,造林1811亩,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他带领两委一班人积极想办法,出主意,跑路子,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放过每一个项目,采用“上面争取一点,向外借贷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干部垫支一点”的方式,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0余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修建乡村公路4.5公里,整修村级水圳5公里,架设低压电4200多米,为村民个人打井83口,改厕32个、改圈24个,牲畜乱跑、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形象美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刘从治同志深知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

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他紧抓党建不放松,首先从村级班子建设入手,在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新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村干部管理、民主议事、民主生活会,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做到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班子成员之间的隔阂和凝虑,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都能够广泛征求每个班子成员和群众的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从不搞一言堂、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出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由于他管理民主,率先垂范,村两委班子工作思想清晰、措施得力,成为全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最强的村班子。

四、抓民心树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明确群众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此,他从三个方面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是定期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让广大村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二是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展示板、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先后张贴宣传标语225条,制作宣传图片45张、展示板6块,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一个全体村民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为了凝聚人心,加快建设,他带领群众叫响了一个口号:即“建设新农村、你我是主人、自己来建设、生活日日新”。这句口号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已经统一起来,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全村已

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作为一名老支书,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的脚步遍布了村的每一片土地。做事公正、公平、公开,群众都很满意。每当村里的群众、老人在困难的时候,刘书记都能出现在他们的家里,送钱送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今年大旱期间,刘书记冒着酷暑高温奔波在田间地头,确保了该村一千多亩水田不减产不减收;为了宣传新农合新农保惠民政策,刘书记逐门上户进行苦口婆心地讲解,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横江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率达到89%,参合率达到91%,被评为文坪镇先进村。

篇5:肇庆市名教师刘国标同志先进事迹

刘国标,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高要市教育局教研室政治、历史科教研员,肇庆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理事,肇庆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高要市教育学会理事,曾被评为“高要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中学政治、历史学科教研员,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求实创新,积极发挥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在教学研究,服务基层,理论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工作中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任劳任怨,道德高尚,在业务上,本着“聚精会神搞教研,一心一意抓质量”的工作思路,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师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作为中学政治、历史学科教研员,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在教研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把“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有机结合,着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引领全市中学政治、历史科教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立教研网络、培养骨干教师。作为政治、历史学科教研员,他先后成立了市高考备考中心组和教学中心备课组,以中心组作为教研平台,构建教研网络,通过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保证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高考备考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几年来重点指导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这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指导培养,教学效果显 著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正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政治、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有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优秀课件、教学比赛一、二等奖。

服务基层,指导教学,提升质量。在工作中他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处处以大局出发,时时为教学质量着想,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常常带着思考深入到教师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捕捉他们的意愿,从而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和大家的要求。同时本着服务基层、指导教学的原则,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交流沟通”为主渠道,通过听课、深入教研组与学科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年听课近100节,评课70多节。帮助年轻教师设计教学环节,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的来指导和启发教师。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积极投身课改实验工作,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根底,带领广大教师大大胆地进行课改实验,亲自制定了新课程中学政治、历史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行为,发挥正确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作为政治、历史科教研员,时刻针对政治(思品)科、历史科与时政教学相紧密结合的特点,以高度政治敏锐性,捕捉时政热点、焦点问题,深层次地理解、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找出其理论依据,寻求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每年都搜集并整理时政新闻,编写好相关资料并发给学校和老师使用,极大地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尊重科学,精心备考。在每年的中考、高考备考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困惑,但他能充分发挥教研员的职能作用,抓好高考教研工作,当好教育局的参谋,指导各校备考。认真学习和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广东高考年报》,深刻领会其精髓,提出“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的备考理念。针对中考、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分析每次考试情况,特别是模拟考试的情况,写出试卷分析并进行交流,帮助教师理解各个考点的层次能力要求。深入课堂听课,组织各校做好“一模”、“二模”等考试分析工作,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了解、传达高考改革信息。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做到抓早、抓实、抓细、抓好;寻找中考、高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加强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地把握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使备考做到优化高效,既加强了对毕业年级复习教学的研究指导,又充分发挥了中考、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由于抓备考方向正确,措施得力,多年来高考、中考都取得辉煌的成绩,2004年至2008年高要市政治、历史科高考平均分均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前三名,其中2006年进入全省各县(市、区)前十名;每年的中考政史科的平均分均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前三名。为高要高考实现“肇庆市五连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抓专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在教研工作中注意捕捉研究专题。首先,从听课、调研入手,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性问题,在反思中寻找解决策略;对于典型问题,就将其上升为“专题”,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其次,以新课改教师培训工作为契机,在共性问题中提炼研讨主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为学校送去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承最宝贵的经验、指出最主要的问题、寻找最有效的途径;为教师指明方向,拓宽视野,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同时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在大环境中捕捉研究专题,近年来重点在如何转变学 生学习方式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教师的教学模式方面开展调研和探索,提出“以本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研究,撰写并发表多篇有关教学论文,参与编写有关教学资料,近年来参与编写并出版的教学资料有《破译高考政治难题》(北京教育教出版社)、《政治高考金钥匙》(暨南大学出版社)、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与发现》教材,并任八年级(上)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撰写并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学生学能培养》、《浅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肇庆教育研究”发表,并被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为二等奖;参与“十一五”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经过前期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严谨治学,夯实“专业底蕴”。他坚信读书学习是一名教研员专业内源性需求,近年来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新课程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标准》等教学书籍。多次参加省市级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普通培训和专业培训;2005年8月参加肇庆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并取得了结业证书;2005年12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骨干教师政治学科省级培训”,并获结业证书。

篇6:刘红梅同志先进事迹(修改稿)

——新田县田家办事处司法所所长刘红梅同志先进事迹

刘红梅,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法律大专学历,1997年从零陵地区公安干校毕业后被安排到新田县司法系统工作,先后在本县冷水井乡、龙泉镇等地任职,现任新田县司法局田家司法所所长。该同志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凭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基层司法所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九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基层司法调解,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共调处各类纠纷196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1起,防止群体性事件16起,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共解答法律咨询260多件,依法代写法律文书157件,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她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在考核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秀,2002年被评为全县农村税费改革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全县十佳政法干警和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政法系统优秀政法干警,同年还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司法所长。她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稳定、保平安,认真抓好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名农村最基层的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她深深地体会到,如果矛盾纠纷解决不好,处理不当,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她始终坚持“及时介入,对症下药”的工作方法,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制止突发性事件,认真抓好人民调解。2000年7月,田家办事处鱼游村村民胡某在盘家坝后山办了一个机砖厂,砖厂内有一祖坟系冷水井乡刘家山村刘姓祖坟,影响晒场,胡某为了省事,私自与刘家山刘姓代表达成协议,给钱了事。刘姓坟主家族得知后,到砖厂要求胡某重新垒好祖坟,赔偿损失,如达不到要求,要大闹砖厂,一场群体性纠纷械斗随时可能发生。刘红梅得知这个情况后,她不顾七个多月身孕,赶到现场进行了疏导、稳定事态,并十余次到冷水井乡刘家山村和盘家坝村进行调查取证,经过详细调查了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在冷水井乡政府召集双方当事人召开了座谈会。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事后,有知情人连声赞叹:“那女同志工作做得真细,做到了家,公道又合法!”

2005年6月,田家办事处鱼游村胡某的鸿旺机砖厂由于意外事故,导致在其厂做事的踩煤工田某被电打死,死者家属知悉情况后,召集二十多名亲朋好友到砖厂闹事,要求砖厂老板一次性补偿40万元人民币,而砖厂胡老板认为其没有责任,怕死者家属闹事,也叫了十多名亲朋好友到厂里把守。在赔偿处 理中,双方分歧较大,导致恶语相向,摩拳擦掌,个个怒气冲冲,一场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她获悉情况后,立即向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并迅速赶到现场,不顾危险只身冲进人群,将争吵双方劝开后,运用相关的法律、政策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促成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为了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分清责任,她及时与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衔接,充分听取他们对现场堪查、取证后的意见,再按照法律政策不偏不倚地提出调解方案,最后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从而妥善化解了纠纷,避免了一场群体性械斗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二、解民忧、助人乐,爱岗敬业一心为公

基层司法所服务的是广大老百姓,面对的是农民群众。刘红梅同志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坚持“服务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始终做到为百姓着想,为群众服务。记得有一位老同志跟她讲过:“在调处问题中,我们要考虑做老百姓不容易,要设心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这句很朴实的话,成了她办案的座佑铭,促使她在司法调解中坚持为村民群众的利益着想,要经得起烦,舍得花时间,反复做工作。1997年11月,冷水井乡坦头坪村永塘岭自然村架电发生纠纷,晚上11点多钟接到报案后,她不顾深夜及时赶往现场调处纠纷。在调处过程中,一名当事人见她是一位女同志,不管提出任何意见都不听,另一当事人蒋某还冲向前来要打她。面对这 种情形,她理直气壮的说:“打是不行的,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解决好问题。”蒋某看她脸不变色眼不眨,这才冷静下来。经过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前几年,田家办事处石且 下村邓某和黄某打架一案,村两委根据原告的伤势情况,研究作出由被告黄某付给邓某医药费100元的决定,但两次登门调解不成。村两委没办法,只有把案件交给司法所处理。她立即赶往做调解工作,谁知到黄某家还未坐下,就被黄某骂得狗血淋头。她当时很气愤,认为是来做工作的,不是来吵架的,便转身就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越想越不对,黄某是一个农村妇女,不能跟村民一般见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工作。于是,她迅速返回到当事人黄某家,不厌其烦的做黄某的思想工作,耐心向当事人讲法律、论危害,终于使黄某认识到了错误,并赔偿邓某100元医药费,避免了事态的发展。刘红梅同志这种一心想着群众,爱岗敬业,一心为公的精神,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几年的实践,刘红梅同志一步一个脚印,她逐步积累了基层司法工作的经验,同时也得出了一个深刻的体会,哪就是一颗心为公,不怕群众不听;一碗水端平,不怕群众不服;一身力出尽,不怕事办不成。

三、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农村无怨无悔

1997年,还不满21岁的她,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全县条件最艰苦,交通很不方便的冷水井乡司法所。家里亲朋好友 都劝她去跑跑关系,但她却认为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应该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组织上安排到哪里,就要安心到哪里,况且自己还年轻,更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就这样,她接过母亲打好的背包,满怀信心来到了冷水井乡。谁知在基层这一干就是九年,她舍小家、为大家,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她深知自己是多么的不称职,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和妻子应尽责任。基层司法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调解工作不定时间、地点,突发性强,不管任何时候,深夜出警是常事,她常年不顾公婆、丈夫、女儿的埋怨,一头扑进人民调解工作中,作为女人,她也有情、也有爱。然而为了党的工作和自己的事业,她把对自己家人和丈夫女儿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2002年7月7日下午6点钟,田家办事处田家村村民田某因夫妻吵架,自服农药,因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之子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及时,用药不当而引起的死亡,当晚回村召集了十多人冲到医院准备停尸闹事。她得到消息后,立即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报告,丢下不满两周岁的女儿,会同城西派出所干警及时赶到了医院,向所来村民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回到家中已是晚上一点多钟。第二天一早,她又同县卫生局等单位进行调查,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医院给予死者家属一定的困难补助,死者遗体被运回安葬,圆满地解决了这一起重大疑难纠纷。2001年夏季的一天,当时是双休日,而她不满1周岁的女儿由于发烧,正在医院打点滴。而一场纠纷却正 在发生,牛轱坝自然村村民陈某等人因田家办事处和芳砖厂排出的煤烟,对陈某等村民的农作物造成了直接影响,陈某等6人到砖厂要和芳砖厂停工,赔偿损失并把砖厂撤走,事态极为严重。她得知情况后,把女儿丢给丈夫就赶到了现场,稳住了事态,并马上向办事处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向双方当事人阐明观点及有关法律政策,终于使双方当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村民得到了赔偿,砖厂恢复了生产。

四、重帮教、早防范,扶困解难树形象

2001年至2005年12月,刘红梅同志所在的辖区内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14名。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引导回归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她按照安臵帮教工作实行“一个回归人员,一套安帮工作班子,一个专人负责,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帮方案,一本回访记录”的动态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安臵帮教工作,在全处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依托村调委会建立了帮教小组,每回来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及时与帮教小组进行联系,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生活状态,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就想办法帮助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处14名刑释解教人员都有了生活出路,没有1人重新犯罪。其中有8人安心从事农业生产,6人在广东当上了个体老板。2003年,蛟龙塘村帮教小组反映,他们村的邓某刑满释放后,由于本人是单身汉,不务正业,她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该村,与村干部到其家中做其思想工作、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给邓某送上 了农资物品,要他安心搞好农业生产。邓某非常感激,表示努力把自己的责任田种好,如今邓某已成为一名种田能手,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加强法制建设,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几年来,她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当作预防减少纠纷的一项经常性措施贯穿在各项工作中,在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建立了普法宣传栏,每年印制2000余份法律法规宣传资料,送到各家各户,在计划生育、村委换届选举、党委、政府的换届等各项中心工作中,始终坚持“普法先行”,预防了纠纷的发生。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她从2000年开始,主动担任当地中心小学和中学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两次法制讲座,宣传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在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开展依法治村、依法治厂工作,协助乡、村、企业起草制定《村民自治章程》等依法治理规划和方案,推动了基层组织依法治理。

篇7:刘永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当地唯一一名接生员医生,曾经一个晚上接生了3个孩子。一次面对一位大出血产妇,他第一时间将产妇送到县医院,却又遇上血库缺血,了解血型后立即说道:“时间紧迫,抽我的!”产妇和孩子都保住了,他才松一口气。20多年来,他先后接生了500多个孩子。

当上村医以后,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拼命研读医学书籍,刻苦学习,并做还笔记,经常为了一个问题或医疗观念而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如今虽年近花甲,仍然每日勤学不辍,经常自费外出参加各种培训,遍访名医专家。他熟练掌握了“透皮疗法”“走罐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等偏土疗法,力求治疗过程快、效果好、痛苦小、花钱少。

1991年夏季的一个夜晚,外村张常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病情复发,他赶到卫生室求救,刘医生二话没说,连忙穿上衣服,连伞也没打,提着医药箱赶到患者家里,由于治疗及时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57岁的盛学义,六年前患脑梗,在大医院无法治疗,回家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求刘永生诊治,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30年前,谢双喜兄弟三人因私制爆竹引起爆炸受了伤,顿时生活陷入困境,刘永生跑到谢家,掏钱到他们辗转到西安、郑州看病。老二谢双喜到了结婚年龄,别人先后介绍过21个姑娘都因家贫穷而转身离去,这时刘永生出面向人家保媒。为了保证结婚,他把自己的二层楼房给了谢家,还购置了几件家具,随后又为谢家买了犁地车,使他过上安稳的日子。

40多年来,他在医生生涯中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患者欠他20多万元都让他一笔勾销,还毁掉账本,蛋挞在追求医学的道路上却始终如一,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用中药治疗脚扭伤;用手法治疗肩周炎;用外贴法治疗感冒发烧;用中药治疗椎间盘、坐骨神经等,还用外用药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为中医药的发展利用付出心血。

,一支由农民、理发师、厨师和医生等组成的“刘永生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了。有17个分队,共1000多人,长期为群众进行看病等各种无偿服务,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他先后荣获“潼关县道德模范”“最美渭南人”“渭南市扶贫济困优秀党员”“渭南标杆”“中国好人”“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精神奖”“中国好医生”的荣誉称号。当选为潼关县政协委员。他的事迹入选陕西省中小学生“爱国教育系列读本”,又被授予“三秦楷模”荣誉称号。受到国家、省、市、县重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篇8:刘丽雅同志的鉴定材料

刘丽雅、女、汉族、大学本科、1972年4月出生,1994年10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初调入河洑镇工作,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和政协联络处主任,2011年8月调入区社区办任党组副书记。她在河洑任职期间,政治思想好,学习勤奋刻苦,事业责任心强,工作成绩突出。

学习能刻苦、进取意思强

多年多来,她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她善于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敢创新、协调能力强

刘丽雅同志分管的线多、面广、任务重,工作中从不搞一言堂,做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影响着身边的同志。她开展工作善于动脑筋,不仅办法多、点子新,而且处事果断,富于主见。平时能较好地协调本人和下属、同事和上级、机关和部门的关系,所分管的工作都能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

政治严要求、廉洁意思强

刘丽燕同志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对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有求于她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拒绝,切实执行中央的“两个条例”,从不巧立名目请吃请喝,从不到下属单位报销个人的一分钱经费;在每年的述职述廉测评中得分最高。

总之,刘丽雅同志在河洑工作期间,年年评为优岗,2008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三等功,2009年获得“全市十佳宣传员”称号,2010年被市纪委评为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几年来,她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为河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按照组织原则,刘丽雅同志调出时间不长,应由我单位出具综合材料。

中共武陵区河洑镇委员会

篇9:学习刘珪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日上午,广州军区某特战旅连长刘珪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全校1600余名官兵现场聆听报告会,1万余名官兵通过电视电话系统,同步收看报告会直播现场。报告会上,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刘珪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可贵品质,不时引起现场官兵热烈的掌声。

5位报告团成员中有刘珪的领导、战友、妻子,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刘珪用实际行动实现强军梦的感人事迹。刘珪是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旅2营1连连长,湖南益阳人,2000年12月从湖南大学参军入伍。入伍后,他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在全军首创4项新训法,被誉为“三栖精兵”、“全能连长”,先后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广州军区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军事训练尖子”、“基层干部标兵”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他始终坚持学习,潜心研究国外特种部队战训法成果,收集整理20余万字文字资料、200余分钟视频资料,写出6万多字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创新10余种战训法;他瞄准一流创先争优,带领官兵出色完成各项重大任务,他带领的连队成为所在部队的第一个“全优连”。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形象。

人都有信仰。军人更有信仰,一支军队要成为钢铁之师,常胜之师,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在新时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军的信仰,就是战胜敌人保家卫国的力量。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准军人, 听取刘珪先进事迹报告后给了我很大震撼。从刘珪的身上,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应该始终铭记的使命与责任:

一、忠诚于党,只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相信和坚信中国共产党,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理想信念是奋斗目标,是精神支柱。刘珪同志正因为有着坚定的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才能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一个共产党人和一个革命军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学习刘珪同志的先进事迹,首先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的国防事业上,尤其是作为一名边防军人,更应该坚定“扎根边防、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二、要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随着冷战结束、地区冲突和矛盾增加,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利益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交织叠加,我军承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趋繁重。要打胜仗已经不能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思想建设部队,而必须用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思想

篇10:刘冠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带给了我们久违的心灵感动!”“杨善洲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永远艰苦奋斗、永远严格自律!”“共产党员就应该是杨善洲这样的!”我们应该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杨善洲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实实在在地奉献给老百姓,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精神令人感动,不管是退休也好在职也好,都值得好好学习。杨善洲扎根林场20年,帮助那么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我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继承,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公仆。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奋发努力,迫切需要一批像杨善洲同志这样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对党忠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实现人人争先进、事事作表率。

当我得知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一位老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大德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从杨善洲身上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多想想为党做些什么,少想一些应该得到什么。不论在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不论是事业工作顺利还是不顺利的时候,乃至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在职还是不在职,都应该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去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做执行党的纪律和决议的模范。”

“杨善洲给我们这些离退休干部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现在有一些干部,在职的时候干得很好,离开了工作岗位就感觉失去了寄托,生活态度消极,人一下子就垮了。”杨善洲的事迹说明,共产党员要一辈子为人民群众做好事,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好处,都要去做;无论在单位、在社区,人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发光,人在哪里就要在哪里树立一面旗帜。

学有榜样,行有准则,进有方向。我们烟草人纷纷表达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刘德龙

篇11:学习刘海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他是以德为上的示范者。刘海常对教官们说,建好一个德育基地,就会少建一座监狱,思想道德建设是基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实践基地这个“以德为主”的教育课堂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是一位示范者。在刘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以德育德的师者形象,他不仅重视课程教育,而且重视环境育人,给基地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赋予了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德育基地,其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中小学生从精神上强大起来,这种精神就是无坚不摧、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刘海身上的这种精神,厚德载物,润物无声,感染教育着许许多多的教官和学生。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刘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的无私、坚强和乐观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向刘海同志学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让我深深地认识刘海同志,他爱岗尽责、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他扎根山区、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生动地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刘海校长,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事业的求索,您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篇12: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伦堂同志是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老鹳庙老鹳庙社区原党支部书记,这只带领党员群众飞了25年的“老鹳庙”为了工作,积劳成疾,终因肝癌晚期,不幸于2014年6月25日23时45分,溘然长逝,享年74岁。刘书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

学习刘伦堂同志,首先就是要学习他不等不靠、勇于担当,勇立潮头摘“穷帽”,敢叫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创业精神。丢了铁饭碗,人家说他亏了;群众致了富,他回答赚了——勇立潮头摘“穷帽”。

25年前的老鹳庙是个穷地方。辖区2400多人,仅有600亩菜地,人均不足三分,日子过得紧巴巴。

就是在这种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当时的肖铺乡党委找来时任乡企业公司经理的刘伦堂,希望他到老鹳庙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刘伦堂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乡企业公司红红火火,利润连年翻番,如果回到村里,一穷二白,什么都要从头做起。但看到村民微薄的收入,他落泪了,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村里。

“无工不富、无粮不稳”这是刘伦堂担任支书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老鹳庙水泥厂是刘伦堂任村副主任时,于1983年亲手创办的一家企业,而此时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已停产半年。

刘伦堂四处奔波,找亲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担任村支书的第13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了。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水泥厂重新焕发生机。刘伦堂并没有满足,又先后创办起建材厂、碎石厂、建筑队等一批集体企业。

上世纪末,市场经济风起云涌,村办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为避免冲击,刘伦堂多次召集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研究对策,并对水泥厂、碎石厂、建筑队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法兰盘厂等企业。一度下滑的集体经济再度壮大,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过亿元,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

近几年,老鹳庙的三家企业被列入关停“五小”企业之列。“五小”关了,老鹳庙出路在哪里?刘伦堂适时勾画出发展商贸业的蓝图。

其次,要学他善学善作,敢于担当。第一个村办水泥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都是他带头弄的;他不怕负债300多万,一步一步努力,终于把一个穷村变成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人均6000多元的新社区;城铁建设,他立下军令状,所涉19户民居顺利实施拆迁安置,没有耽误城铁建设;今年,他又毅然将他亲手创办的五小企业关闭了。关闭五小企业,但他没有停步,病前仍操心规划的商贸物流中心的蓝图。这就是敢于担当、永立潮头、永跟时代的老书记的精神魅力。

最后,学习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74岁,25年,一个人带动一个村,影响一座城,这就是刘伦堂同志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刘伦堂精神是时代精神,其精神实质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老黄牛精神。“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我去老鹳庙村看到的破败景象,再看看今天的和谐社区,我更是深表佩服。他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

刘伦堂同志是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老鹳庙老鹳庙社区原党支部书记,这只带领党员群众飞了25年的“老鹳庙”为了工作,积劳成疾,终因肝癌晚期,不幸于2014年6月25日23时45分,溘然长逝,享年74岁。刘书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首先要学习他不等不靠、勇立潮头摘“穷帽”,敢叫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创业精神。吃水难一直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村东头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从村子流过,垃圾场处理的污水也流到这里,居民的日常饮用水严重污染。“如果这个苦不堪言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作为一名村支书,我严重失职。”这是刘伦堂记事簿上的一段话。刘伦堂没有食言,他上任后改水计划马上付诸行动。经初步测算,全社区安装自来水,总投资78万元,钱从何来?刘伦堂多方奔走,争取到上面改水资金21万元,集体投资30万元,群众集资20多万元,终于将自来水接到了家家户户。另外,20多年来,刘伦堂经手的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几十个,一些老板带着钱物找到刘伦堂,请他帮忙,但每次都是高高兴兴来,“灰溜溜”地走。还有,刘伦堂不仅在经济上,不准亲人朋友插手,在党纪政纪上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大儿子刘文兵生了个女儿,想要个儿子,但是刘伦堂坚决不许;小儿子刘红兵一直在附近一家企业打工,父亲从来没为他在工作上说一句话。刘伦堂临终前,将家人叫到跟前说:“我这辈子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对不起你们,但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做人一定要公道清白,决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集体富了,但钱一分都不能乱花,必须为广大居民谋利益。这是刘伦堂当了25年的“一把手”,一直信奉的处事之道;刘伦堂还给“两委班子”定下“四不准”: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准借工作之便收取礼物、不准以任何名义侵占公物、不准为亲朋好友谋私利。社区各项收入,全部对外公开,每笔开支必须经过居民理财小组审核。

作为扬黄工程建设者,五年来只引来了水源,环县九个乡镇群众还没有喝上甘甜的黄河水,现在工程又因资金问题处于半停工状态,刘伦堂同志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精神值得我们扬黄每位管理者去学习,还有他那种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高尚品质更值得我们大家对照反省、学习。

其次,要学他善学善作,勇于担当。第一个村办水泥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都是他带头弄的;他不怕负债300多万,一步一步努力,终于把一个穷村变成集体年收入近100 万元、人均6000多元的新社区;城铁建设,他立下军令状,所涉19户民居顺利实施拆迁安置,没有耽误城铁建设;今年,他又毅然将他亲手创办的五小企业关闭了。关闭五小企业,但他没有停步,病前仍操心规划的商贸物流中心的蓝图。这就是敢于担当、永立潮头、永跟时代的老书记的精神魅力。

上一篇:隋朝的统一 学案下一篇:《咕咚》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