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

2024-04-30

江永女书(共5篇)

篇1:江永女书

江永辉 劳动法讲师、顾问,劳动争议实战专家,法学学士,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师。曾任职于李锦记集团、广州地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法

律事务工作9年,长期致力于劳动法领域的司法实务咨询及培训工作。现为“劳律通(中国)顾问中心”合伙人、高级顾问,《劳动关系》高级编辑。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认证导师。

实战经验

精通劳动政策法律法规,擅长代理劳动仲裁、劳动诉讼案件,近年来代理劳动争议案件达200余宗,地域涉及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成都、天津等省市,在处理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中积累了丰富的法务及人事管理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办案经验。

曾为百余家企业起草、审查、修订、完善劳动用工管理规章制度,长期担任30余家企业的劳动法律顾问,服务的客户范围涵盖制造业、广告业、贸易业、教育业、建筑业、物业公司、餐饮业、保险业等,涉及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企企业、个人投资企业等。

王牌课程:

《全方位预防劳动用工管理风险》

《劳动争议的有效处理与化解》

《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应对》……

曾服务部分客户:

蒙牛、天津辉信房地产、华鼎担保、中国人寿、达德教育集团、旺大集团、晶苑集团、广州东魅皮具、梦展望贸易有限公司、东莞富家石建材、深圳歌腾科技有限公司、鹤山路灯公司、东莞志联报关服务公司、深圳华全混凝土、德尔达家具有限公司、世纪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天瑞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占美茶餐厅、最佳女主角美容有限公司、惠州宏枫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船务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索典服饰有限公司、珠海口岸广场发展有限公司……

讲师助理:任萍 13697475764

[江永辉 --劳动法讲师、顾问]

篇2:从女书作品谈江永当地习俗

一、坐歌堂

女书流传区女子出嫁, 上轿前要举行三天的哭嫁歌活动, 叫做“歌堂”, 参加歌堂活动叫做“坐歌堂”。由于只有女子出嫁才举行歌堂活动, 因此当地女子都把歌堂活动和闺女时代的结束联系起来, 对歌堂活动非常重视。

如女书歌谣《妹是一心入歌堂》[1]855:“正月十五去走赶, 看见哥哥入广西。广西铺上件样有, 金花银花台不要, 台是一心入歌堂。闹热神堂年年有, 闹热歌堂两夜收。两夜收开不闹热, 三夜收开真收开。收开日头有日出, 收开女日会不归!”

这首歌谣里所说的“两夜”、“三夜”, 即指当地的歌堂活动, 因为坐歌堂均在晚上, 故说“夜”。第一夜叫做“愁屋”。嫁女之家于当天下午在村内选一生辰八字好, 会唱哭嫁歌的姑娘作召集人, 把村里会唱哭嫁歌的姑娘都邀集起来, 一起吃糍粑, 吃毕在闺房里伴着新姑娘。另选一位丈夫健在、父母双全、有子有女、会唱哭嫁歌的妇女, 于傍晚时分, 站在新姑娘闺楼口的木梯第三梯级上, 开腔领唱。唱到第三句时, 新姑娘即在房内接声, 唱哭嫁歌, 陪歌女齐声跟唱, 约唱两小时结束。第二夜叫做“小歌堂”, 贺喜的亲友都在小歌堂日赶到。嫁女之家需在亲友中选择十二个生辰八字好、品貌俱佳、父母健在、会唱哭嫁歌的年轻女子, 陪伴新姑娘唱哭嫁歌, 叫做“伴娘女”。晚餐时, 宗族祠堂大厅内侧一字儿并排摆上七张桌子, 中一桌置花瓶, 内插红花和带叶的蜡树枝 (红花象征兴旺发达, 荣华富贵。蜡树四季常青, 叶在焚烧时发出爆炸声, 取祝贺新姑娘与新郎恩爱长存之意) , 不摆酒食。新姑娘身穿红衣, 戴凤冠, 着竹叶披肩, 系花裙, 独坐中席。两旁桌上各摆酒菜, 十二伴娘女盛装艳服, 分列新姑娘两侧, 每席两人。座次按本人条件的高低和与新姑娘的亲疏关系排定, 叫做“坐位”。新姑娘左侧第一位叫做“上位”, 右侧第一位叫做“对花心”。“上位”和“对花心”都是伴娘女“坐位”中的最高席位。宾客入席后即开始唱哭嫁歌。据传统习俗, 新姑娘和伴娘女都只唱哭嫁歌, 不动箸。晚上, 大厅内灯火辉煌, 地上摆满火盆 (当地居民的婚礼多在冬季) 。伴娘女陪着新姑娘围坐在大厅正中的火盆边, 女性亲友都集聚到大厅里, 男性亲友则在大厅外层围观, 迎亲乐队不时奏乐。大厅里充满哭嫁歌声, 逗乐声, 欢笑声, 奏乐声, 热闹非常。小歌堂一般坐到半夜就结束。第三夜叫做“大歌堂”。坐大歌堂与坐小歌堂的情况基本相同, 只是到晚上10点钟左右, 新姑娘必须在伴娘女的陪同下到村内各家一一哭别 (如村子大, 则只到关系较亲近的人家) , 再回到大厅与亲友共唱哭嫁歌, 通常要到次日黎明才止。三夜歌堂到此结束, 午饭后新姑娘即出嫁离乡。歌谣里, “三夜收开真收开”, 正是说的三个夜晚的狂欢之后, 歌堂停止了, 姑娘就真正出嫁了, 女子的闺女时代就正式结束。“收开日头有日出, 收开女日会不归”, 即是说日头降落了明天日头还会升起, 但是闺女时代结束了, 就真的不会再有了, 表达了歌者对闺女时代结束的惆怅与感慨。“歌堂”所唱的歌大多歌调舒缓轻曼, 情真意切, 具有打动心弦的魅力。

二、泼水礼

女书流传区居民的婚礼中, 都要举行一种向迎亲队伍泼竹叶水的礼节。当地传统习俗, 娶亲之家的迎亲队伍必须在小歌堂日 (即新姑娘上轿前两天) 的下午到达嫁女之家。当天, 嫁女之家亲友中的姑娘们需采集鲜竹叶, 用盆、桶、缸盛满清水, 将竹叶浸在水里, 置于迎亲队伍进村必经的门楼、巷子两旁或楼层上, 迎亲队伍进村时, 姑娘们即向迎亲队伍泼竹叶水。泼水的姑娘越多, 泼的水越多, 越显得女家对男家的尊重和热情。因而嫁女之家的姑娘们多要竞相向迎亲队伍泼竹叶水。女书《哭嫁歌》中对此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如哭嫁歌《水浸门楼无聚楼》[1]823:“一更愁, 水浸门楼无聚楼。无者聚楼双溢水, 双双溢水泪双流。二更愁, 黄龙溜过亲床头。亲者床头滔滔睡, 是女过他泪双流。”

这首歌谣里, “水浸门楼无聚楼”描述的是迎亲队伍已进了村, 姑娘们都向着迎亲队伍泼竹叶水, 所泼的竹叶水之多, 都把门楼给淹了。姑娘即将出嫁离乡, 今后都不能与义姊妹们常在闺楼欢聚了, 想到此, 众姐妹们个个都在伤心流泪, 无比痛心。“水浸门楼”, 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极言姑娘们向迎亲队伍泼的竹叶水之多, 这里表现的即是当地婚俗中的泼水礼这一习俗。

三、女子出嫁须哭别家神、闺房

在中国境内的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曾有过女子哭嫁之习俗, 但女书流传区女子的哭嫁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女子哭嫁的明显特点。这不仅表现为“坐歌堂”的独特哭嫁活动形式, 更表现在哭嫁对象上的差异。女书流传区女子出嫁时, 不仅要向亲友一一哭别, 而且要向祖先、家神哭别, 甚至向闺房哭别。

如哭嫁歌《排起漆椅接公归》[1]822:“侍满桥头排漆椅, 排起漆椅接公归。接出公归无别事, 接出公归孙出乡。”又如哭嫁歌《哭别家先》[1]831:“壁上先, 壁下神, 请敬公姥拜家堂。一拜家先孙别去, 二拜家神孙出乡。”再如哭嫁歌《哭别闺房》[1]834:“右手把起红灯烛, 左手把起红灯台。台亲开门同女入, 同起女入酬谢房。酬谢龙床睡大女, 酬谢衣架挂衣裳。”

第一首哭嫁歌描述的是新姑娘和陪伴她的女子站满桥头排放好了椅子, 准备接祖先回来, 不是为了别的事情, 正是为了新姑娘的出嫁;第二首哭嫁歌描述的是姑娘出嫁前在家族祠堂内拜别供奉在壁上方的祖先、壁下方的灶神;第三首哭嫁歌描述的是新姑娘出嫁前和母亲一起酬谢拜别姑娘的闺房, 酬谢拜别姑娘睡的床, 酬谢拜别姑娘挂衣服的衣架。

以上三首哭嫁歌都是新娘在出嫁前向不同的对象哭别, 有向祖先、灶神哭别, 甚至向闺房、床、衣架等这些普通的物品哭别, 表现了当地女性群体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她们对自己闺女时代的深深眷恋。

四、没坐花轿的新娘不能拜祖先

旧时代, 女书流传区的女子出嫁, 均须坐男方迎亲乐队的花轿, 由媒人、送亲人 (女家送新姑娘去男家完婚的代表) 陪送到娶亲之家。这样, 女家和男家才有体面, 女子到夫家才有身价。如果没有男方的迎亲乐队、花轿、媒人和送亲的女方代表, 女子行到男家, 即使正式订了婚, 确定了婚期, 有男女双方选定的侍娘 (娶亲时在男方陪伴新娘的妇女) 陪同到男家, 也是会被歧视的。

例如在叙事诗《可怜之崽亏凄女》[1]697中, 记述了当地一位名叫凤箫的女子, 因父母双双亡故, 遭嫂嫂虐待, 与侍娘一起到未婚夫土方家, 土方一家立即忙着办理婚事。族长却因凤箫不是坐花轿来男方家而进行干预, 不让凤箫和土方举行婚礼:“叔娘伯娘入来察, 即便上楼换开衣。换领青衣转归下, 转归下楼拜家堂。家堂不要你来拜, 累丑村坊并六亲。两脚跪下青石板, 可怜凤箫象牛形。可怜土方二十二, 不得交杯吵洞房。可怜之崽亏凄女, 不得为合坐轿来。”“家堂不要你来拜, 累丑村坊并六亲”即是说凤箫没能按习俗坐着迎亲乐队的花轿到土方家, 因此玷辱了乡邻和六亲, 丢了家族的面子, 使家族蒙受了耻辱。所以凤箫不能叩拜祖先神灵, 不能和土方举行正式的婚礼。“可怜之崽亏凄女, 不得为合坐轿来”, 即是说可怜了那个孤苦伶仃的女子, 因为没能按常礼坐着花轿过门来, 就不能和自己心爱的土方举行正式的婚礼。由此可见, 女书流传区对婚礼的程序和仪式是非常看重与严格的, 这和中国旧时的礼教传统是一致的。中国旧时把婚礼定为一切礼仪之根基, 是关系到祖宗家族、后世兴旺、国家正本的大事。因此, 婚礼必须符合礼数, 男女的婚姻行为必须按照严格规定的程序和仪式进行, 婚姻才会被社会所认可, 否则就是为世俗所不容。

五、割封书

女书流传区居民婚礼中有割封书的独特习俗。当地传统习惯, 娶亲之家在洞房花烛夜的次日晨, 必须向女家送一封谢恩书, 感谢岳父岳母养育女儿之恩;还要给女家六亲各送一份肉, 每份肉贴上用红纸写的受礼者的姓名, 这种礼物叫做“封书”。切割作这种礼物的肉叫做“割封书”。封书由新娘亲手切割, 一般习惯送给岳家的每份不超过5斤, 送给女方六亲的每份不超过3斤。

女书叙事诗《姑娘真是好胆大》[1]654中记述了一位敢于向传统礼节和习惯挑战的新娘, 这个女子竟自不要侍娘陪同, 自己独到新房。割封书时也不按传统习惯:“先请舅娘又不要, 后请叔娘独位行。跨下轿门跳三跳, 拨开侍娘跟乐官。跟入乐官抬头站, 不知甚间他者房。福运今年刚九岁, 一列纸炮送入房。二四到来宿一夜, 二五朝早割封书。媳娘本是好胆大, 姑姨舅表同六斤”。这里描述的是新姑娘下轿时既不要舅娘作侍娘, 又不要叔娘作为侍娘, 竟独自下了轿。下轿之后跳三跳, 以抖落晦气, 跟着乐官走进乐队里张望。二十五日早上开始割封书, 这位姑娘胆子真大, 竟不按当地习俗来办事, 她送给姑姨舅表各家的封书, 都同样割的是六斤, 比起传统习惯送给六亲的封书每份最多3斤, 足足超出了一倍。表现了这个新姑娘不喜旧礼,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在割封书这个婚俗环节上“好胆大”, 不按当地的一般习惯办事, 给了姑姨舅表各家同六斤的封书, 大大超出了规定的份额。

六、新婚女子不落夫家

女书《贺“三朝”书》中, 在祝贺女子新婚之喜的同时, 都会催促新婚女子早日回娘家欢聚。例如:“细时结交好情义, 久有煞边要交头。早日转身同共坐, 可怜拆开三日天。”[1]74又如:“用心早回再同坐, 时刻念声姊不闻。实在可怜我一个, 好比深山孤鸟形。该不听书恨不恨, 拆开不同三日天。”[1]107再如:“问声孙娘可念着, 再复寒心到我愁。几样几般者急曲, 手取千行泪双飘。加早回程共归坐, 相伴身边左右遥。”[1]201又再如:“只望高门请放量, 才曰连襟早回程。不说放冷亲门府, 父母年高没倚谁。”[1]139

“细时结交好情义, 久有煞边要交头”是说出嫁女子与她的姐妹从小就结成了情深谊厚的义姊妹。虽然任什么事久了都有尽头, 但姐妹的情义一定要结交到底。“早日转身同共坐, 可怜拆开三日天”是让新娘出嫁完三日之后就赶快回娘家再欢聚。而后列举的其他诗句中也有类似让新娘出嫁三日后就赶紧回娘家的句子:“用心早回再同坐, 时刻念声姊不闻”、“加早回程共归坐, 相伴身边左右遥”、“只望高门请放量, 才曰连襟早回程”, 为何女子结婚刚三天, 亲友们就催促她离开丈夫回娘家, 而且要长时间地“相伴身边左右遥”, 这似乎于情理不合。然而这正是当地新婚女子不落夫家的传统习俗。女书流传区女子新婚后, 按照传统习惯, 不在夫家久住, 一般在数日或十数日后即要回娘家。此后, 只有当节日或夫家有红白喜事, 派人接时, 才回夫家暂住三两日, 直到生孩子之前, 或满了三年之后, 女子才回夫家定居。这种不落夫家习俗在我国许多民族中都曾盛行过, 是一种较古老的婚俗遗留。分析其起源, 应产生于一夫一妻制确立之际, 是母系制同父系制激烈斗争的一种残留和体现。此种习俗的存在, 不仅说明从妻居习俗和从夫居习俗之间曾经有过长期而激烈的斗争, 而且说明婚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那样艰难与缓慢, 从而使包括不落夫家习俗在内的众多原始时代的婚俗还一直留存到今天[2]397。

历代女书作品虽然因为种种原因, 留存下来的数量并不多, 但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坐歌堂、泼水礼、女子出嫁的哭别、出嫁没坐花轿的新娘不能拜祖先、割封书、新婚女子不落夫家等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在女书作品中都有朴实而生动的反映, 它们补充和扩展了当地志书等的相关记述, 为全面了解和研究当地习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摘要:历代女书文本由于大多随着所有者的逝世而被焚化或作为殉葬品, 因此所遗存下来的女书作品数量并不算多, 但是作品内容却比较多元化, 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女书作品中, 有一部分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补充和扩展了当地志书等的相关记述, 为全面了解和研究当地习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女书,文本内容,江永当地习俗

参考文献

[1]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篇3:江永女书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江永“女书”便是璀璨文化星河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女书”是迄今为此所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在女性中间传承并使用的异形文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女书之独特,之神秘,之美丽逐渐为世人欣赏和赞叹,被誉为“古文字化石”、“世界文化瑰宝”、“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2006年5月20日,女书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对女书文化的研究,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女书学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艺术设计等各个研究领域,女书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浅析江永“女书”文化在动漫设计中有何借鉴之处,并强调指出在动漫设计中应当加以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江永“女书”文化在原创动漫设计中的价值

1)“女书”文字线条的美感,是动漫角色设计借用对象

“女书”的文字秀美飘逸,自成一体,如三月的桃花,四月的翠柳,五月的芳草,字字走笔如神,行行妙笔生花(如图1所示)。据专家考证,“女书”是一种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古汉字的孑遗。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它的字体呈斜菱形,左高右低,笔画细硬,一字多音、一音多字,风格古朴秀丽,与甲金文字有相似之处。

女书的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从整体造型上看,曲线多于直线。直线具有果断、明确、理性、坚定的性格,具有速度感和坚强感,体现了女性渴望自强自立的刚强个性体现。方向不断改变的点的运动形成曲线,曲线体现了女性柔和、丰富、优雅、感性,含蓄的阴柔品格。

图1:女书书法作品

动漫角色造型多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突出线条自身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表现动漫的形体变化,使形与线自然地融合。线条造型是主观从客观中分离出的造型语言,这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抽象过程,使得线条造型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线条作为造型手段,具有敏锐、直接的表现客观形象的能力。概括提炼对于线条造型十分重要。对复杂的形体结构进行概括分析,在纷繁的线条里找出主次关系,运用虚实对比,疏密有序的规律,在选择比较中对线条进行“加”与“减”的处理,在不断推敲提炼中达到语言凝练。“女书”中果断、明确、理性、坚定的直线和柔和、优雅、感性,含蓄的曲线表现形势为动漫角色设计形体变化提供了一扇窗口。我们可以从开发女书文字出发,利用其特点,开发一系列具有共性的形象,如借鉴“女书”线条表现形势,我们可以设计出富有线条感的人物外形,而物件则可以按照其外形给予适当的变形和夸张,使其区别于普通的物件。这不仅可以给整部动漫赋予特性也将其贴上独特的标签,使其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可识别程度高。动画片《花木兰》中角色设计非常的简约,采用简约的几何构成方式,通过去繁就简,令动漫角色设计具有现代感和东方特质(如图2所示)。

图2:动画片《花木兰》角色造型

2)“女书”丰富的历史故事,是动漫作品创作源泉

江永的民族风情是一首听不厌的歌。江永民风淳朴,民俗浓郁。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聚居地。扶灵、勾蓝、清溪、古调等“四大民瑶”,至今仍有浓厚的瑶族习俗。瑶、汉民族杂居而相互融合,中原文化、楚文化得到传播。女子坐歌堂、三月赶鸟节、四月初八的女子斗牛节、五月端午、七月乞巧节、十月祭盘王都演绎着浓郁的原生态情愫,渗透着瑶汉文化与楚越文化的意蕴。正因为有数千年多元文化的浸染和滋润,女书才变得如此神奇、灿烂与辉煌,也才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青睐。

“女书”的故事都以女性为主人公,用她们悲欢离合的故事突出女主人公机智勇敢的品格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男女平等,女人自立自强的品格更需要获得肯定。“女书”文化里不仅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具备了二十一世纪的女性特征要素和内涵,那就是中国古代的机智勇敢的品格和自立自强的女性精神。在二十一世纪,女性独立自强的今天,这种精神很适合作为动漫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思想,同时利用民族化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等诸要素,结合女书题材和美学元素,对这些要素全面挖掘,充分整合,大胆创新,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灵魂的动漫作品。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随着女书的最后一名自然传人阳焕宜老人于2004年9月以95岁高龄辞世后,能比较熟练的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已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女书传人的传承已经出现断层,女书传人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因此女书的保护、宣传与继承迫在眉睫。女书文化与当地女红文化、歌堂文化、结交文化、婚嫁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唱女书,习女红,结老同,赶庙会,“坐歌堂”,过“吹凉节”、“斗牛节”等都蕴涵着活泼动人的故事情节。故事及其表现形式是动画片的灵魂,从“女书”文化与当地民俗及其传统故事文化中寻找创作素材,在动漫设计中着重体现动画创作的民族化和地域化,创作出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味的动漫作品,不仅可以使动漫作品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也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3)“女书”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动漫设计“民族化”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造型丰富,非常适合用于动漫,使用起来具有繁复隆重的美感。人物的造型以“女书”文字特征为主,并可以结合瑶族的特色服装、饰品,如头饰、手链、银饰等,从而可以使得造型更加活泼生动,更具有民族底蕴和活力。此外,年画、剪纸、皮影、水墨画、戏曲、民问传说等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也是重要的动漫元素,在设计人物造型的同时可以将其与这些文化形式结合起来,使其更富有感召力。

在进行场景设计的时候运用“女书”文化中的色彩特征渲染动漫作品的环境气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运用,对动漫作品进行色彩的选择和渲染,“女书”文字是古时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追求自由生活的综合体现,因此 又可选择象征热情、宁静、希望及神秘的色彩,如:红、黄、蓝、绿、紫色等。

在“女书”文化中,当地妇女用女书编歌,还用女书翻译当地比较流行的汉语唱本,并记录在不同的载体上,如:“纸文”(写在纸上);“扇章”(写在扇面上);“帕书”(写在手帕上);“绣字”(绣在布匹上);“字被”、“字带”(织在被子上)。而阅读不同载体上的女书都有饶有趣味的名字:如 读纸”、“读扇”、“读帕”等。只要过年过节或是农闲时节,她们就用这种文字读唱娱乐、记事记史、诉说身世、互至信函、祭祀祈祷等,大多是以歌谣、刺绣、宣纸的形式保留下来的。这些物品及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只要我们在动漫设计中合理的开发利用,就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近年来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功夫熊猫》(图3)《花木兰》(图2)等动漫作品频频出现在世界动漫的舞台上并且战绩不俗,这充分说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广阔的市场。“中国风格”不仅是指视觉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因此,在“女书”文化的挖掘方面,我们可以花大力气研究其所具有的人文价值、民族韵味,并在动漫设计中加以利用。

三、 江永“女书”文化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1)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处在了一个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世界,它们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各种艺术形式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临如何将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文化为我所用,重放异彩的课题。针对动漫设计来讲,也就是我们在动漫设计中如何处理好现代动漫设计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完全跟着现代潮流走而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外国带来的现代艺术单纯的奉行“拿来主义”,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于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尤其是现代动漫设计艺术要走向世界,必然是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作品方有生命力和活力,方能赢得国内外受众的青睐。

图3:动画片《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

“女书”文化优美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故事内涵可以是、也应当是我国动漫创作中极具表现力的一类题材,其中蕴涵丰富的待挖掘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成为观众一种想象性的空间性符号。在江永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表现空间里,它们与其他的民族有着地域上的不同的张力和意义,民族的身份也在不同的地域形态中呈现出独特风格,这些都将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特质之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这种文化的世代沿袭,也形成了重男轻女的惯性思维和男尊女卑意识。江永“女书”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它产生于特殊的自然人文空间。千年的儒家文化和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浸染。在传统男权社会下,儒家伦理思想禁锢着妇女们的活动,“苦情”自然成为了“女书”书写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民族化是世界化的标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很多成功的事例已经予以了证实,这已是设计界不争的事实。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中国动漫从诞生之初时的辉煌,走入了现在尴尬的境地,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其中过多简单沿袭国外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势上均缺乏自主创新被广为诟病,因此我国动漫设计制作中亟需提高民族原创性,这将是我们的动漫创作发展的关键之路。

2)以不断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推动国际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网络通讯突飞猛进,全球化浪潮波涛汹涌,使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趋向同质化。中国品牌要走出国门,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文化,必须要做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考虑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要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它具有世界性。

二十一世纪女性独立自强的今天正印证了“女书”文化中中国古代的机智勇敢的品格和自立自强的女性精神,因此在动漫设计中表达这种精神,并结合“女书”题材和美学元素,深入挖掘,充分整合,大胆创新,创作出拥有吸引人的文化价值和灵魂的作品。正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我们不仅挖掘出了喜洋洋的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发掘出了二十一世纪好男人的新标准,那就是坚持不懈、不怕失败、不怕辛苦为家庭付出的精神。这些精神给这部卡通片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一部局限于孩子观看的卡通故事片,对成人同样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四、结语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女性文字,几千年深藏在湖南省都庞岭的偏僻乡村中,自生自长、自开自谢。“女书”实质不仅限于文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录女性历史和智慧的文化,铭记中华文明的文化。“女书”优美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是动漫创作极具表现力的一种题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民族特色与历史传统,整合“女书”文化题材和美学元素,大胆借鉴和创新,定当能创作出具有丰富民族内涵和特质,能吸引人和打动人的动漫作品。“女书”文化与动漫的结合也将是“女书”保护和宣传的一种新颖的方式和独特的手段。

本研究得到湖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0NK3025)

[1]靳埭强.从中国传统图形到哲学思想[J].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2005,(1):74-77.

[2]陈奇佳.日本动画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张迅,黄天来,孙峰.材料动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4]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2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3-02.90-94

[5]江山. 苗族传统文学_除恶节的传说_动画角色创作设计[D].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2009: 7.

[6]段圣君 龚忠玲.女书与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切合点〔J〕.包装工程,2007-10(28、10).177-179

篇4:江永女书

女书是流行在江永县地区及其毗邻的道县、大瑶山地区用于记录当地“土话”在女性之间流传和使用,主要用于描述当代女性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属文字。[1]江永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汉语书写系统,彰显着该地域女性的性别意识、群体意识、生活意识和社会意识,表达了对该地域女性形象的特殊文化关照。通过对现存的女书档案的整理,不乏有较多的叙事作品,如:谢志民在《江永“女书”之谜》一书中,搜集的168篇女书文学作品中,叙事诗就有25篇。[2]江永女性以叙事直白的呈现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女书叙事作品描述了江永节日习俗活动、祭祀歌舞、赶圩、斗牛、跳长鼓舞、打花带、农耕劳作等,记载了江永地区特色的女子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女书文字的研究多是从女书档案的整理、传承与保护的视角来具体实证性考察,而通过女书叙事文学作品来挖掘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元素的具体考证工作尚未展开。因此,从江永女书中所诠释的女性形象出发,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整理,结合实地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认识江永女子体育文化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野。

2 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考释

江永地势险要,是南征北战的重要通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古越文化、荆楚文化的影响,瑶、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也缔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谱系。但是,闭塞的闺阁生活压制了女性活动的空间,有史料可考的江永女子体育文化记载较少,这也是本基于女书考察的初衷。江永女书文化的世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生存状态,传承场域的转换也是引发女书文化基因变异的根本动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改变了女书传承的场域与传承范式,而被现代文化所取代,江永女性也不再是传统的“楼阁”生活,而走向对外开放式交流的对话空间。传统的对传统伦理观的反叛与修正的女性形象、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女性形象和重视友情、渴望爱情的女性形象也被现代女性形象所取代,加上,江永节日习俗活动的减少,以节日庆典为传播媒介的传统体育文化也走向消亡的尴尬境地,具有江永地域特色的女子体育亦是难窥一见,这也是江永女书消亡的根本动因。因此,只有在全面认识江永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整理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档案信息,才能形成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赋予全面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2.1 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江永女性借助女书演绎的叙事方式来记载节日习俗活动和民俗表演,其间也蕴含着丰富的女子体育文化基调,通过女书来了解江永独具特色的女子体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书民俗坐歌堂、贺三朝、结拜姊妹、斗牛节、过庙节、乞巧节等活动,为江永女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叙事女书《十二月看娘歌》中所提到每年正月初一的节日习俗--“舞春牛”,男女老幼一起迎春牛、看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名健壮男子扮演,扎黑绑腿,一人装作牛头,一人装作牛身,两人一起配合表演牛走路、过桥、喝水、滚水、撒欢、吃草等动作,同时,在“耍春牛”节日习俗活动中,还有农耕队、歌舞队、鼓乐队配合表演,活动场面可谓热闹非凡;在每年四月初八的“斗牛节”中,未婚女子约好相好的女友一起去野外“打平秋”,带着女书去吟唱来宣泄内心的压抑情绪,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斗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斗输赢抢名次、议定相斗时间比输赢和配对放斗;另如:女书民俗乞巧节是江永女子的特殊节日,也是最为感兴趣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乞巧节活动形式包括:乞情、乞巧、乞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穿针乞巧,即:以穿针引线的速度定输赢,快者称为“得巧”,慢者称为“输巧”,“输巧”者要准备好礼物赠送给“得巧”者;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勾蓝瑶寨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洗泥节”,又为“苦瓜节”,是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的农耕庆典活动。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也描绘了“洗泥节”期间,勾蓝瑶人跳走大鼓舞,吹响芦笙,长鼓敲起,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男女一起欢庆的场面,第一天迎宾接客、组织族人开展各项联欢活动,第二天,青年男女一起载歌载舞一片欢腾,表达了勾蓝瑶寨群众以娱神、娱人的歌舞形式为内容的民俗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当地女子体育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2.2日常生活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日常生活为江永女书文学作品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叙事题材,女性生活中所表现的体育文化也自然在女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这也诠释着江永女书文化叙事方式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艺术表现,并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交流和文化创造的可能性。在解放以前,江永地域一直存留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习惯,在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记载了在闲暇之余,相好的姐妹一边做女红,一边“读纸”、“读帕”、“读扇”等女书活动。如在江永民间有“男不打三朝”之说,参加“打三朝”的人员均为女性。这种日常生活习俗是指妇女在生下孩子的第三天到第七天中的吉祥日子举行“打三朝”仪式,在仪式上,妇女们喜欢手拿女书字写的“三朝书”,以坐歌堂的形式吟唱女书,唱歌跳舞,场面异常热闹。姑娘在出嫁第三天则要举行“贺三朝”,也成为“三朝回门”,把新娘回到娘家后,女友书写“女书”前来祝贺,按女书吟唱歌舞;女书为女性提供了专属她们自己的叙事话语,并把生活作为女书文化表现的主体,并体现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如:女书叙事诗《虎殃》:“田中割禾忙不了,张氏娘女也来帮……两担新谷收拾好,夫妻挑起便还乡。”描绘了农忙时节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景,其中也蕴含着“潜体育”的性质。

2.3 民间武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民间武术也是江永女子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长期战乱纷争的历史遗留,男人去镇守城门关隘,女人在家学习拳术,表现出既柔情似水又坚韧如刚的性格特征。一旦有敌来犯,她们就会拿起铲、耙等劳动农具,演绎成的攻防套路,成为拼杀的武器,表现出江永女子武术质朴、悍猛的技击风格,形成了江永特色的女子习武传统,尤以瑶家女子拳为最。江永女子拳术如今已成为一项娱乐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对于江永民间武术的记载具体表现在女书《李仙娘瑶家女子拳》、《调龙武狮》、《上刀山》、《下火海》、《装故事》等叙事作品中。对于李仙娘瑶家女子拳起源的记载在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并无可考资料,在此本文只是做一个大胆的推测。通过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大兴村的老虎庙(原名水龙祠)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战争壁画,反映出当地民间农民起义战争传奇故事,古代兰溪瑶民每逢佳节都要在这座祠中举行习俗仪式,在仪式活动中,当地女性有书写、焚烧女书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当地人们在祠中踏花鼓、演戏剧,踏长鼓舞、演戏剧、调龙武狮、开寿筵会席,祭祀“关帝”,祈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身体健康。每年的十月十六当地瑶民祭祀祖神李仙娘,举行踏花鼓、演戏剧等活动。另外,在当地民间里流传有“李仙娘”的故事,她从小就喜欢跟随父亲学医炼武,医术和武术高超,从此相传下了李仙娘的兰溪瑶家女子拳,她多年来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寿终后,尸体在神竹弯山间的岩洞里解仙而去。对李仙娘的纪念体现在水龙祠组织调龙、舞狮、习拳、练武等活动方面,这些信息在解放后表演并译写的叙事女书作品如:《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中均有所体现。

2.4 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江永县在上古时期为古越辖地,战国初并为楚,江永民间文化的形成也自然受百越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图腾崇拜意识,每年也组织较多的宗教祭祀活动,如:祭盘王、祭婆神、祭民族英雄、祭祖先、祭山神、水神。在祭祀中的歌舞表演作为江永女性生活化语境中的一场神圣化的仪式活动,也是女书传承人的精神寄托和情一感寄托,为他们提供一个心理状态得以满足的实体空间和交流载体。据《永明县志》载:“江永县上江玗一带妇女信奉婆神,相传唐时谭姓二女采花仙去,香火极盛。”《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对祭婆神也有这样的描述:“每年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舞以追悼之。”女书叙事诗歌《祭姑婆神歌》中:“……修书奉到姑婆神,又有一儿两朵花,奉请姑婆来保佑……”

江永千家峒瑶族歌舞祭颂“盘王”表现出对盘王的崇拜心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最为隆重的“盘王节”歌会,这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女子拿着在纸、帕、扇上写好的女书在这一天歌唱演绎。江永祭盘王的歌舞习俗在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均有史料记载,“瑶人每岁十月,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在祭盘王活动习俗中,女书叙事诗歌歌唱的形式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如:《彭祖歌》、《石崇富贵》、《梁山伯》、《夜黄昏》、《雷落地》、《葫芦歌》、《桃源洞歌》、《千家洞歌》等。据《过山榜》记载:“秋冬祭拜盘王……摇动长鼓,吹笛笙歌……托手把肩……惊天动地唱不绝。”江永祭祀舞蹈形式以长鼓舞为主,有单人舞、双人舞和四人舞等表演形式,舞蹈动作包括程式性的动作(走路、走角)、祭祀性动作(拜鼓、承鼓、单作揖、双作揖、拜神、伏林、伏平、伏江、林州)、游戏性动作(山羊反臂、大小莲花、画眉跳笼、前后翻鼓、抛鼓、十八响、金鸡跳杆、金鸡展翅、金鸡独立、跳山棋等)。这表现出江永民族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是瑶族独特文化身份与文化个性的标识,诠释着信仰对象和信仰内容的神圣空间。

3 结束语

江永女书诗歌主要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实现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口头流传多借助叙事性的表现手法来反映江永女性意识、女性形象。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形象的同时,透过节日习俗活动、日常生活、民间武术和宗教祭祀活动也不难发现其间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女子传统体育文化,并表现出强烈的民俗性、生活性和宗教性文化色彩。只有把江永女书根植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下来加以解读,了解女性群体的现实境遇和生活状态,才能赋予江永体育文化以全面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实现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遵循社会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在了解江永女书形成与演化的逻辑进程,阐述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展开了多元的考证与思辨工作。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体育文化主要表现在节日习俗、日常生活、民间武术和宗教祭祀活动之中。

关键词:江永女书,女子体育文化,叙事

参考文献

[1]贺夏蓉.多重视角下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4.

[2]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上、中、下三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05-107.

[3]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田李隽.江永女书及女性文化色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4):23-27.

[5](日)远藤织枝,黄雪贞.女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女书的新视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0-131.

[6]纪军.女书叙事诗的叙事特点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18-22.

篇5:江永,封闭的宁静

边陲之地往往被冠以封闭、原始、宁静这样的字眼,即使先前知道她是湘南的一个边陲小城,也很难想像在粤湘桂的交界之地藏着的这片净土竟是如此的令人神往,俨然对香格里拉的殷殷期盼。广州西去400公里是江永,桂林北上200公里也是江永,长沙南移500公里还是江永。在这些喧嚣城市的包围之下,江永以一颗宁静的心泰然处之,城市的浮躁对她来说似乎没有任何诱惑力。

江永能够抗拒外界的诱惑,我却不能抗拒江永的诱惑。如诗的上甘棠,如书的普美岛,如画的千家峒,让我迫不及待。

上甘棠——如诗

上甘棠村名的由来颇有一点掌故。甘棠一词出自《诗经·南风》中的一首《甘棠》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即召公,与周武王同为姬姓。周氏族人系召公姬姓的后裔,取甘棠为村名含有对先祖的怀念。

上甘棠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如果单单以年代的久远来衡量古村价值的轻薄与厚重,上甘棠实在是有点微不足道,因为在江南,有着这样悠久历史的村镇不胜枚举。上甘棠的神奇也不在于她是湖南省目前发现的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最长的村落,而是让人惊叹于古村八卦文化的玄妙与双胞胎生育文化的诡异。

高大起伏的封火山墙和错落有致的青砖灰瓦固然昭示了上甘棠村明清建筑群的美感,但更让人惊诧的莫过于她呈太极图状布局的和谐之美了。她轻轻地把谢沐河揽到身边,以此形成太极图中的阴阳分界线。步瀛桥是欣赏太极状布局的最佳位置。“步瀛”一词源于唐代殿试考中进士登瀛洲之意。取名“步瀛桥”寄寓甘棠周氏子孙步过石拱桥,功成名就,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步瀛桥前边的阁楼称之为文昌阁,是上甘棠村民祭拜文曲星君的场所,抛开带有迷信色彩的因素不谈,她多少反映了村民对文理道德教化的重视,也正是如此,小小的村落竟然已经培养出来了100余位知县以上的文武官员。步瀛桥后边平地突起的石山名曰昂山,甘棠八景之中的“昂山毓秀”指的就是这里。昂山与文昌阁正好构成了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个鱼眼。除了村落的布局与太极八卦文化密切相关外,村中大街小巷的走势与门窗上的卦相雕刻也体现了这种关联。

高达1.05%的双胞胎出生率是上甘棠的另一大耀眼之处,相对于人类双胞胎出生率平均水平的万分之一,你也许会顿感惊愕,并重新审视起她的神奇来了。为什么能造就如此玄乎的生育文化?迄今尚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说法。

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在上甘棠留下了一路古迹遗风。诸如月陂亭之类的摩崖碑刻以及寿萱亭之类的文化驿站总能恰到好处地点缀着上甘棠的景致。有一首描写上甘棠八景的诗这样说,“昂山毓秀松坚操,芳寺钟声及远方。清涧渔翁尘俗少,山亭隐士利忘。甘棠晓读经和史,独石时耕禾与桑。西岭晴云佳树霭,龟山夕照镜霞光。”这正是对如诗般的上甘棠的贴切写照。

普美岛——如书

当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女性专用的文字的时候,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在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女性道德的评判标准的男权历史条件下,女书的出现毋庸置疑地展现了女性的伟大创造力。

女书诞生在江永县上江圩镇,普美岛是女书的发源地之一。这样一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被潇水紧紧地拥抱着。岛上密布的枣树衬出了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潇水中点缀着的几条渔船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也映衬出几分水乡的秀丽来。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女书被发现并傲然面世后,小岛渐渐地变得热闹起来,这方土地上也留下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旅游者的匆匆脚印。

不同于纳西族的东巴文,也不同于峋嵝峰的禹碑文字,女书是世界上惟一的性别文字,虽然仅有1700多个字符,但因为它是一种表音文字,一个字可以表达几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所以当地女性在运用女书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并不会觉得局促和不便。与方块汉字的“永”字八法相比,女书的字形奇特,呈长棱形,并且只有简单的点、竖、斜、弧四种笔画,每个字符看起来仿佛都是一件娟秀细腻的艺术品,与女性的温柔贤淑一脉相承。

当地习俗中的“坐歌堂”、“贺三朝”、“斗牛节”等都与女书有关系。不仅如此,女书还记叙了包括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婚姻制度、女红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内的诸多内容。她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发展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女书的价值如此显著,现在却面临着传承危机。因为这种“母传女、老传少”的传承方式总是难免受到制约,加之“人死书焚”的习俗,女书作品一般都要作为殉葬品随葬或焚化,而且在女孩子纷纷获得受教育机会的年代,女书的传承受到阻断,使用者迅速减少,女书正濒临消失的边缘。当得知前不久当世惟一的女书自然传人阳焕宜老人溘然辞世的时候,凝重的心情不觉又加重了几分。岁月的流逝会不会褪尽女书的颜色?女书会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千家峒——如画

在瑶族的语言中,“峒”是群山怀抱之中比较宽阔的平原,顾名思义,千家峒就是指生活着上千户人家的山间小平原。

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四周被五岭中的都庞岭与萌渚岭环抱,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指的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即使已被弃置,但她依然完好地存在着,依然坚强地见证着千家峒的沧桑变化岁月轮回。紧临穿岩的古战场据说是千家峒瑶民与元朝官兵生死抗衡之地,往昔战马的嘶啸与兵器的碰撞只能藉着巨石垒就的战墙去想像了,在狼牙犬齿般的岩石上游走的山羊倒是带来了一派祥和的气氛。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景之地,站在古战场上,千家峒的大半个身影即刻现于眼底。就是这个葫芦状的小小盆地,却蕴藏了千千万万瑶民的返乡之梦。作为天下瑶族的发祥地,如同麦加在伊斯兰信徒心中的地位一样,千家峒也是全世界300万瑶民梦绕魂牵的圣地,他们总是企盼着有朝一日可以返回祖居地,体验先祖在这里的快乐和怡然自得。

瑶族文化好比一道瑶家油茶,只可用心去细细体味,豪饮或是粗酌都难以品出其中的香甜。除了瑶族文化,悬崖飞瀑与原始森林构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时常听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家峒让人体会的则是仁者与智者的对话。

在中峒与上峒的交界之处,循着山涧溪流而上,溪水的清秀与峡谷的险峻自然会让你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的若干水潭也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萌生戏水的冲动。但最能摄人心魄的还是藏于高山之颠的大泊水瀑布。她是如此的让人震憾——让人震憾于她的大气与霸道。瀑布从山顶的峡谷飞奔而下,垂下一帘高近百米宽逾二十米的水幕,水流与岩石激烈碰撞后发出振聋发聩的绝响,溅起的水花霸占了方圆百米的地盘。她全然没有沿途景致小家碧玉般的婉约,她是如此的霸道,激起的水雾虽然清爽,但却气势逼人,让你难以接近,只能站在远处安然地欣赏。

天女散花瀑布与大泊水瀑布又有所不同。虽然一瀑三跌具有不凡的气质,瀑布的气势也并不逊色于大泊水,但攀爬途中的景色却更让人留连忘返,颇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整片的参天古树把绝大部分阳光拦在半空,只透下来几缕斑驳的光点,年幼的乔木与矮小的灌木就在树阴的照顾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顽强的老藤也攀着粗壮的树干顺势而上,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这样的场景之下,原始次森林的郁郁葱葱与幽静氛围立马就印在了脑海之中。潺潺流水所引发的意境很容易触动心底的情愫之弦,和着鸟语虫鸣,也许会让你怀疑起此景此情的真实性来,以为只是眼神游离在山水画中而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永女书】相关文章: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12-15

江永职业中专控流保学方案04-14

梅文鼎和江永的回归年消长法04-19

上一篇: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下一篇:亲嘴鱼的故事五年级散文诗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