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

2024-05-24

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共7篇)

篇1: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

我44岁的时候,

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

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

曾求留任遭拒绝,

还背负还清200万债。

妻子又和我离了婚,

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

创立华为公司。

我没有资本、

没有人脉、

没有资源、

没有技术、

没有市场经验,

我唯有勇敢向前,

我用了27年把华为带到世界500强,

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不觉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

-----任正非

军中退役,凑钱创业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技术之要,孤注一掷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出国学习,反思自身

任正非是一个危机意识极强的企业家,当华为度过了死亡风险极高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他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华为的不足。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

但是,技术还没有绝对领先,品牌知名度亦不如那些百年老店,资本没有国际同行那么雄厚,华为的竞争法宝在哪里?

持续稳定,服务客户

任正非与外国大公司交谈时,对方都陈述自己有一个多么大的服务网络,这显然已经成为他们竞争的杀手锏。

一名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这样说:我们最怕的就是设备买回来几年后,设备供应商倒闭了,没有人来升级、维护,因此我们购买设备要综合考察设备供应商,只有那些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在产品和服务上不用我们担心的供应商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就要求华为要提升综合实力,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的需求。

任正非很早就认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很早就提醒华为人:中国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技术服务,导致维护专家的成长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均衡成长,外国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服务。没有良好的服务队伍,就是能销售也不敢大销售,没有好的服务网络就会垮下来。

技术堡垒,勤奋弥补

在中国,做一个企业,竞争对手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巨子,他们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积累,有世界级的管理体系和运营经验,有覆盖全球客户的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

面对如此的技术及市场壁垒,在中国,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通过勤奋弥补。

全天预备,奋战到底

华为18年来的快速发展,任正非这样说:18年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

任正非曾经说: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以这种精神提供的低成本快速服务,或许就是华为快速成长、在国际市场迅速推进的最大秘密。

科技战争,坚持本心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攻击不断升级,就近的中兴事件、华为封锁事件,以及现在升级的不承认5G专利事件,这种.种事件都预示着美国的霸权主义依旧有苗头。美国主权者利用国家力量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经济封锁,是其对中国科技的发展的忌惮。

所以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恪守本心,对技术不断的开发升级,有助于在这场战争中保足话语权。坚持科技科学不参与国家争斗,保持一个有原则、有平等、有合作的科技环境,对世界的通信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

篇2: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

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成功逆袭,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他——就是任正非。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靠近黄果树瀑布。

任正非的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 6 人。任正非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所以任正非的童年虽然是在贫穷中度过,却是快乐美好的。

1963 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在校期间,他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自学完,接着还学习了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从军队转业到深圳

事业低谷,婚姻破裂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上了建筑兵。那时法国一家公司向东北辽阳市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这是任正非当兵后监守的第一个工程。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任正非才离开。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在这里,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陡坡”,任正非在一笔生意中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大国企南油集团的铁饭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经到头了。

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没有多少油水,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任正非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达人生低谷。

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的任正非,前行之路陷入无际的迷茫与昏暗。

不惑之年开始创业

肩负重压,毅然做出抉择

处于中年危机之中任正非没有时间去感伤,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急迫,令任正非迫不得已,走向了一条下海干实事的道路。就这样,深圳少了一个国企干部,中国多了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教父”。

创业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仅仅只是为了糊口、为提高家人生活品质而这是一个扛着压力向前、被逼无奈的创业故事。可以说,任正非的创业初期带着些许悲情色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经过几次经历,任正非萌生决心自己干的想法。

1987年,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43岁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决定自己做研发。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心,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倚靠深圳,公司发展迅猛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最初公司员工仅50余人。

当时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

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创业公司所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1991年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当时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直接面临就是破产。幸运的是,这三台交换机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元,利润则过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还只有100人而已。这样的成长速度,响应了深圳速度的口号,而这样的盛况只属于那个时代。

华为像一匹来自深圳的狼,扑进了这个正在高歌猛进的行业。

根据华为公司年报披露,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参与持股的人数为96768人。所有员工都是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华为任正非持股为1.14%左右。

任正非作为创始人让出了股权给职工干部,这就让广大职工干部可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好处,这样的分配原则,可以说是华为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制度安排。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安排,就可以让广大华为人觉得是给自己在干,干的多也是心甘情愿的,毕竟是给自己打工。

任正非做出这样的股权安排,可以说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从要我干实现了我要干的转变,也能够让员工分享华为快速发展的成果,可以说这样的股权分配模式,才是华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延伸阅读

他们曾经是“笑话”,如今却……

俞敏洪连续考了三年大学,不干农活不打工赚钱,村里人谁见了都笑话,并且最关键的是,他在第三次努力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自己能否考得上。

马云去肯德基应聘,他落选了。马云跟大老板们讲了讲什么叫电子商务,大老板们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骗子。

42岁的宗庆后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巨大的市场,但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能干,卖那东西能发财就是痴人说梦,宗庆后老泪纵横道,你能理解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这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么?过了没多久,他给自己的营养液取名为娃哈哈。

有一天,洗车行里开来了一辆劳斯莱斯,有一个擦车小弟非常欣喜地摸了下方向盘,被客人发现了,客人扇了他一巴掌,告诉他,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这种车。后来,这个擦车小弟买了六辆劳斯莱斯。这个擦车小弟——叫周润发。

李安毕业后六年没有活干,靠老婆赚钱养着。李安曾一度想放弃电影,报了个电脑班想学点技术打打工补贴家用,他老婆知道后直接告诉他,全世界懂电脑的那么多,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该去做只有你能做的事。后来,李安拍出了一些全世界只有他能拍出的电影。

他们那时,远不如你。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努力,梦想听起来不切实际,过得日子比你差,也没人知道他们这辈子能否成功。

篇3: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

43岁的创始人

任正非曾说过,他下海纯属无奈。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后,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部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所在的南油下属企业连续亏损,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题。

在解决生活压力和创出一番新天地的双重动力之下,1988年任正非创办了华为,而启动资金只有区区两万元,业务是销售通讯设备。

任正非能在43岁的“高龄”勇敢创业,是源自他对通讯设备的精通。他19岁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尚未毕业,他的父亲就因“文革”受到牵连。分别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在父亲的叮嘱下,任正非排除干扰,苦修数学、哲学,并自学了三门外语,奠定事业基础的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入门。后来,任正非入伍当通讯兵,参与一项军事通讯系统工程时取得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33岁时,他还因技术突出成就被选为军方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拮据的家境

回望任正非的人生路,最初,他只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山区小村庄,父亲在北京上过大学,母亲念过高中,都当老师。

任家有兄妹7人,任正非是老大。全家9口人全靠父母的微薄工资维持,吃饭实行分饭制,都有份,但都不多。任正非上高中时,常常饿得心发慌,却只能用米糠充饥。

任正非结婚时,拮据的家境仍未改变。创办华为后,任正非和父母、侄子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里,在阳台上做饭。为了节约钱,母亲只敢买死鱼死虾,晚上出去买便宜蔬菜与西瓜。

最初两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代销是一种既无风险又能获利的方式,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公司财务有了好转。不过,任正非没有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改善生活,而是投到经营中,华为很快就进入了发展的轨道。

大方的小气鬼

为了销售,华为不吝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在与爱立信血战的黑龙江,华为派出人数多过对手十余倍的技术人员,在每个县电信局展开肉搏战。哪里出问题,华为人立即赶到现场。为拿下一个项目,华为会花费七八个月时间和与回报不符的投入……做法看似愚蠢,却能从跨国巨头手中抢下客户。

2000年,华为参加香港电信展,邀请世界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电信官员、运营商和代理商参加。2000多人往返一律头等舱或者商务舱,住在五星级宾馆,还拎走上千台笔记本电脑——为此,华为耗费两亿港元。这是华为第一次高调地在国际电信界展示自己的实力。事实证明,任正非因出手阔绰得到了高额回报,2000年,华为开始大举全球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虽然有钱了,但任正非并非是挥金如土的人。1996年3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他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2000美元。不过,房间并非任正非独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铺休息。

任正非的大方,还体现在员工待遇上。2012年,华为赚了154亿元,却大手笔拿出125亿元作为年终奖,15万华为员工人均年终奖达8.33万元!

虎口夺食者

众所周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提倡“狼性”文化。他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狼性”永远不会过时。“华为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从虎口夺食的历史,他面对的是老虎,所以每时每刻不能懈怠。”一名华为内部员工说。

当年,华为刚进入美国市场,在数据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思科公司就开始阻击。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华为以及华为美国分公司,理由是华为对恩科的产品进行了仿制,侵犯其知识产权。

面对思科的打压,任正非一边在美国聘请律师应诉,一边着手结盟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2003年3月,华为和当时已进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3COM公司的总裁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

任正非在诉讼最关键时刻祭出的合纵连横奇招,瞬间令思科的围剿土崩瓦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从此,华为在美国的扩张,没有了拦路虎。

跨国巨头合作伙伴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财务人员,帮助华为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当然,华为将支付巨额费用。

不久,华为公司正式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与此同时,IBM正式把华为公司升级为事业部客户——在其全球几十家事业部客户中,华为是唯——家中国企业。单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任正非的眼光,超出其他国内企业。

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任正非是最低调神秘的,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他都拒绝参加。

他说:“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还是不见为好。”他希望华为员工要“安安静静”的,不要到网上辩论,“那是帮公司的倒忙。”

追根溯源,任正非这样做,是因为“文革”期间,任父受到批斗,导致他入伍后尽管多次立功,却一直没有通过入党申请。这让他习惯了不得奖的平静生活。

首创人人股份制

在华为的股份中,任正非只持有不到1%,其他股份都由员工持股会代表员工持有。如果你离职,你的股份该得多少,马上数票子给你。哪怕是几千万元的现金,任正非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是你离开公司,就不能再继续持有华为股份。华为股份只给那些现在还在为华为效力的人。

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总裁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此举为避免公司成败系于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任正非总是流露出发人深省的危机意识,伴随着华为的高速成长,他开始为“发展太陕,赚得太多”感到焦虑。2014年,华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达到460亿美元,利润高达54亿美元。深谙“过冬理论”的任正非,决意把“多余的钱”花到前瞻性领域。2014年,华为卖出了7500万部智能手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还铺设了全球46%的4G网络。当时,任正非保守地抛出2015年的目标:“56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应该没有问题。”

当被问及华为“成功的秘密”,任正非的答案是:华为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任正非说,华为没什么背景,没什么依靠,也没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

(梅之傲摘自创业故事网)

篇4: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改革开放已近,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xx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似乎和任正非还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这里,先他而来的妻子成为南油集团的高管,却最终结束了两人的婚姻关系。任正非自己还只是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而言,接下来的人生似乎只有可以想见的平淡无波。然而和所有始于那个年代的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正非的人生道路从此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给19xx这个本来相对平淡的年份,加上了一点重量。

故事的开始方式很深圳。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凭借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任正非本人也是通信技术的门外汉,他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父母是普通教师,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供,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成为中国比较早用上电话的人,却远不足以令他对这个产业有深入了解。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天上掉下一块东西,人们觉得只要是馅饼就已经喜出望外了,实际上天上掉下的`是块金子。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熊秉群先生在总结中国电信产业30年历程的时候曾经说过,中国的电信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里各个企业以购买国外的设备或者是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进行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合资企业,才使国内的制造企业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就是在程控交换机方面的突破。“虽然程控交换机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当时的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过六五计划、七五计划研发出了中小容量的程控交换机,但是当时这样的一些成果,要转化为产业,特别是成为商用化的设备,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第三阶段,就是进入21世纪的通信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10年。

篇5:任正非的创业励志故事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借来两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华为技术公司。他选择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与业界巨头一争高下,时间把华为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并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标杆,华为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22年来,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然而任正非却始终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色彩,他是当今中国最低调的企业家。但是,尽管任正非似乎刻意地保持着自己的低调行为,他不事张扬、谨言慎行的个性,仍随着华为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扩张中,不断地为人所认识和了解,有人说任正非的低调行为造就了华为的传奇,而他还被人们冠上了“土狼”、“硬汉”、“华为教父”等各种各样的头衔。

,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任正非荣膺《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这样评价他:“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位企业家。”

3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名单,任正非排名榜首。柳传志、张瑞敏分列二、三位。华为在人们印象当中非常强大而神秘,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强。近几年来,许多记者曾努力试图接触华为,但华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采访对象。

而任正非从1988年创办华为至今,从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什么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也一律拒绝。

由于任正非处世低调,其个人公开的资料甚少,有关他的故事多是来源于华为公司唯一对外的窗口—《华为人报》。但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这个在全球电信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华为,而种种关于任正非和华为的评说大多只是人们分析和猜测的结果。对于外界的评论无论是对是错,华为极少回应。

任正非虽然不接受媒体采访,却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门人物。,着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有12人入选的“最受国际尊敬的中国企业家”年度人物榜,任正非高居榜首。《福布斯》中文版表示,任正非虽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但他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领袖中受到尊敬的程度,在中国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华为至今仍然几乎是唯一在高科技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内地跨国公司。

此前,财经作家程东升用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轰动一时的《华为真相》一书。程东升在《华为真相》中总结道:“实事求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华为的经历揭示了一条真理:真正的实事求是是震撼人心的。”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在他写的《“冬天”的震撼—华为给中国企业界的启示》一文中说:“华为也许是中国企业界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公司。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传媒能够采访它的最高领导人,也很难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报道。”

篇6:任正非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任正非祖籍浙江浦江县。据《我的父亲母亲》记载:任正非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大师傅,任正非父亲的兄弟姊妹都没有读过书。由于爷爷的良心发现也由于爸爸的执着要求,爸爸才读了书。任母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受丈夫影响,通过自修,当上了中学教员。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就在那里。虽然是农村却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可谓“贫贱不能移”。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的父母仍然坚持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让孩子读书。任正非凭借其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在养猪行业获得成功,也可以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但是对知识的追求,使他进入了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大学生涯

19岁时,任正非带着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任正非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父亲让他快回学校去。临走,父亲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据任正非回忆,回到重庆,已经是“枪林弹雨的环境”。但是他硬是不为所动,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自学完,他的家人也开玩笑说,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这么努力学,真是很佩服、感动。由于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经常给他一些油印的书看。他另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任正非的知识渊博,见解独到,在他的讲话中体现为旁征博引,一针见血。

部队时期

他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对知识的追求,在进入部队之后,落实到技术钻研上。当时贵州安顺地区有一个飞机制造厂,是个军工企业,身为通讯兵的他被抽调过去,参与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当时中央军委提出要重视高科技的作用。任正非上进好学,有多项技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因技术方面的多次突破,被选为军方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时年33岁。

创办华为

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后会选择一家电子公司,而在创办华为的时候会选择高科技含量的电信行业。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C&C08机的研发,虽然是形势所逼,也可以看出他对技术的重视。当时身处房地产热和股票热的核心地带,任正非不仅不为所动,而且对于股票和泡沫深恶痛绝。其实在他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技术和真才实学的尊重。同样,把“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写进《华为基本法》,也体现了他以技术立身的理想。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和讨论中,产生了一个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概念——知本主义。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过程非常缓慢,原因就在于积累手段的缺乏,既无资金,也无资源,也无技术。起始资本都非常小,不足以迅速滚大。因此只有依靠冒险、机会甚至“打擦边球”。任正非总结华为的资本积累说:“华为在创业时期,没有资本,只有知本,华为的资本是靠知本积累起来的。”即使从现在来看,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民营企业来说,仍然是冒险成功是奇迹。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在研制C&C08机的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言语间充满了悲壮。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但是,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最严峻的是,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将华为等国内新兴电信制造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访问美国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就是一个科学精神的追随者。1997年访问美国公司时,在IBM任正非表现出更多的敬畏,而在贝尔实验室,则是“十分高兴”。“我年青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超越爱情。”他参观了大厅中的贝尔实验室名人成就展。在巴丁的纪念栏下照了像。并特意怀着崇敬心情去巴丁50年前发明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会。当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2002年前后,华为开始成立预研部。

创办基金

1997年,我国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开始向学生收费,而配套的助学贷款又没跟上,华为集团向教育部捐献了2500万元寒门学子基金。对知识的尊重,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教育传统,也是经历过“”的一代知识分子,对被扭曲了的文化观念的修正,对于身受贫穷压榨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更能感受到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说,华为的寒门学子基金,意义等同于“希望工程”。当时,有人提出来,基金的名字是否叫“优秀XX基金”,任正非不以为然: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高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

反腐宣誓

2013年1月14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基地召开了“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大会。[2]

篇7: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

机会在前,能量在前,绝境横当下。中国人心乱了,原力被锁住了。处于转型困难中的企业,一时不知怎么活了。这让我记起了任正非当年所经历的磨难。

2000年IT泡沫破裂,欧美大公司纷纷陷于困境,华为也经历了空前绝后的39%下降。再这样下去,几万人发不出工资咋办?需要他抉择、思考的东西太多,身体有点造反了。那一年,因皮肤癌第二次动手术,他的重度抑郁症第二次爆发。重度抑郁症,那是有大能量的人觉醒的前兆。

2000年底,任正非良心发现,抽身偷偷跑回了贵州家里,跟母亲在一起呆了整整一天。母子有说不完的话。母亲知道他的难,此前曾对任正非的妹妹说:“你哥哥经营公司全是负债,等哪一天经营不下去了,就把我存的那10万元给你哥,让他吃饭。”任正非听了很感动。他向母亲详细解释了华为当时的发展,让母亲放心。他们还约好,春节全家一起去海南,带上弟弟妹妹和儿女们,跟老人家一起过年。

2001年初,任正非跟随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访欧洲。1月8日访问结束,一个惊人的消息从贵州飞到了欧洲:“母亲被车撞了,伤势严重,快速回家!”

那一天上午,母亲程远昭去买菜,一辆车呼啸而过,把她给撞倒了。司机逃逸,不省人事的老太太被送到医院,没带身份证,兜里只有40多块钱,又没有家里人可联系,抢救治疗给耽搁了。等到下午任正非的妹妹去菜市场找母亲,再找到医院,已经晚了。

任正非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看了母亲最后一眼。巨大的悲痛把强壮的汉子给击垮了。他惭愧!他后悔!那天早上如果及时打个电话给母亲,或许就会耽搁她去菜市场的时间,可以躲过一场灭顶之灾。可是,他连世上最最亲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他还算个儿子吗?他还算是个人吗?他痛彻心扉!

他悔恨!他惭愧!他不想见任何人!他把自己关起来,关了整整一个月!他只想陪着母亲,屏蔽掉外在的打扰,一幕幕回放着跟父亲母亲一起的时光。

生下他的时候,母亲还是一个17岁的贵州少女,清纯而热情。接着母亲又一连生了6个孩子。小时候,任正非最深切的记忆就是挨饿。母亲发誓,一家9口人一个也不能死!母亲干着所有繁重的家务活,却从来不多吃一口。从小,任正非就听贤淑的母亲念叨:“面子是给狗吃的!”知识分子的父亲任摩逊,也被感染了,常说,“面子是给狗吃的!”

“面子是给狗吃的!”那不简单是为一口吃的!那是说,人不能为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活。要务实,要头拱地一竿子扎到底。那是在强调做人的品质:处其厚,不居其博,处其实,不居其华,实其腹,强其骨,不为面子活,敦厚笃朴,忠信诚恳,等等。华为后来活下去的总体战略,跟任正非的这段生命体验很有关系。

母亲的生存之道给任正非打下很深的烙印。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活下去,家里每顿饭都要过秤,以保证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母亲常常是称了8份,独独忘了自己那一份。就是有了自己那一份,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跑到儿女的嘴巴里了。任正非高中考大学,母亲分得的那一份又常常跑到他的嘴里。

母亲告诉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舍己从人,不为人治,便利从心”。母亲爱他们,愿意为他们承担一切,敬畏他们的天性,却从不迁就他们。母亲用无形的力量告诉他一个天大的道理:舍己从人是一面,不为人治是另一面。二者和合就是“便利从心”。

老子纵观天地万物,发现了“舍己从人,便利从心”这个简单的生存之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就讲了这个生存之道:“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生命生存的伟大法则。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事,多少物,多少生生不息,一直在证明着这样的生存法则。可惜,人们常常被私欲挡住了眼睛,没有看到这个法则。而天下的母亲们,却大多自我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她们无私,为着家庭、为着孩子,干掉自己,可以奋不顾身做任何事,同时也不会失去对孩子的掌控权。如果一个母亲,守不住自己作为母亲的担当,一味溺爱纵容孩子的狂躁和私心野心,也就毁了孩子。

母亲的不自私,给了任正非最深刻的记忆。他说:“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在华为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任正非舍得给员工分钱,舍得给员工股份,他自己的股份已经不足1.4%。

公司股份的事,任正非听了父亲的建议。公司刚成立时,任正非问了学经济的父亲,公司该咋整?父亲说,民国年间,大老板出投资,但是大掌柜的和团队要五五或六四分红,这样才可以拢得住人。

文革时正在上大学的任正非,听说父亲要被关牛棚,就偷着回家看父亲。还没坐稳,父亲就急着催促他快点走,别受连累。临别时,父亲反复叮嘱他:“你以后要承担起这个家!别人反白专,你不能反白专!不要随大流!你要有绝活,艺高不压人!”这相当于父亲最后的嘱托。

任正非醒悟到,父亲说出了生命的至理。人不是为面子活,不是为功名利禄活,不是为他人的评价活,人要听到自己灵魂的声音,要拿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而且自己要成为一个无二的绝活!拿出绝活,就是要不断超越自己,要创造!成为绝活,就是要对一草一木心存敬畏,有同理心。无二绝活,无二自尊。

任正非在一个月的闭关中,清静地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他打开门走出来时,带着一篇《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呈现了一个月里电闪雷鸣的一个又一个瞬间,同时也是任正非原力觉醒的真实路程。

这一个月的闭关,母亲用生命撞醒了任正非。任正非分明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别整天往外看,别整天关注那些行业、国家、世界的大事件,要回到自己天性的源头,回到做人做事的源头,回到企业经营的源头,要在内心建立起一个强大屹立不倒的自己。这是一切绝活的源头。任正非深深进入了母亲的灵魂。一个更强大、更内在的原力开始苏醒了。

母亲的声音分外给力。犹如《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主人公卢克所说:“强大的原力在我们家族一脉相承,我父亲有,我妹妹有,你也有!它已经苏醒了,你看到了吗?”

老任家的生命之河,回荡着 “回到源头,拿出绝活” 的旋律。在艰难岁月中,任家没有资源可依赖,全凭一家人坚忍顽强的意志自谋出路。华为当下的困难,最需要的就是回到华为创造绝活的源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一如毛泽东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很切题,很现代,这实际上在说一个公司的顶层设计。华为公司的顶层设计,就是以奋斗者为本,以每个华为人的原力觉醒、自我超越为公司的顶层设计。

想通了这一层,任正非豁然开朗。他最后写道:“逝者已逝,活着前行。”父亲母亲的在天之灵,关注着任正非如何迎接挑战创造绝活。想通了这一层,他内心升腾起无穷的信心。华为一个活下去的总体战略已经成型:机会在前,原力觉醒,回到源头,拿出绝活。

从生生世世的生命河流中看待今天面临的困难,就有了一种整体观。闭关一个月,任正非不仅仅找回了初心,找回了统摄全军的“一”,带着华为脚踏实地一步步进入了全球通讯设备老大的位置,而且还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看待供应链和竞争对手,把自己和华为更大程度上汇入了人类奔腾不息的河流,华为由此进入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王育琨,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地头力管理机构创始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任正非-一个创奇创业者的创业经历】相关文章:

任正非的论文题目05-03

任正非的七大管理能力06-09

任正非最新讲话04-07

任正非谈管理05-12

自我批判任正非06-16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02-13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公司02-13

任正非与华为的读后感02-13

任正非如何领导华为08-23

华为任正非文章09-27

上一篇:思修课程道德实践周之道德体会下一篇:我的理想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