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与人力资源管理

2023-02-13

第一篇:任正非与人力资源管理

任正非管理日志

《任正非管理日志》作者:程东升陈海燕

内容简介: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一月愿景与价值观(1) 一月愿景与价值观(2) 一月愿景与价值观(3) 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1) 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2) 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3) 三月待遇(1) 三月待遇(2) 三月待遇(3) 四月财务管理(1) 四月财务管理(2) 四月财务管理(3) 四月财务管理(4) 四月财务管理(5) 五月供应链(1) 五月供应链(2) 五月供应链(3) 五月供应链(4) 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1) 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2) 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3) 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4) 七月学习观(1) 七月学习观(2) 七月学习观(3) 八月品牌(1) 八月品牌(2) 八月品牌(3) 九月技术(1) 九月技术(2) 九月技术(3) 九月技术(4) 十月干部(1) 十月干部(2) 十月干部(3) 十月干部(4) 十一月国际化(1) 十一月国际化(2) 十一月国际化(3) 十二月责任(1) 十二月责任(2)

- 1通信行业是直接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的行业之一,国家产业政策的走向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任正非十分关注国家通信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在通信产业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初期,中国没有能力制造程控交换机等复杂的设备,只有依赖进口产品。随着华为等一批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程控交换机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有望被打破。但是,由于外资企业依旧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对国外整机进口的产品免税、减增值税,对国产产品则是纳全税,实际上导致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并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何况,外资企业的资金雄厚,加上母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市场上便显得异常强势。

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任正非早在1994年就敏感地认识到国家的这种产业政策对本土企业十分不利,应该及时调整。于是,他进行了积极呼吁。

行动指南

争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争取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在什么时候都意义重大。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适当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本国企业并没有进行特殊照顾,而仅仅是保证竞争环境的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与发展市场经济并不矛盾。

1月3日

大家与小家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

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高自己的觉悟。但不要卷入任何政治旋涡,指点江山。公司不支持您,也不会保护您。公司坚持员工必须跟着社会潮流走。要承认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否则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稳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是不可想象的。

摘自《致新员工书》

背景分析

企业都面临着大环境与小环境,前者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所处的社会,后者是指企业内部的环境。两个环境都很重要,企业家必须能够平衡两者的关系。任正非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一名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强烈的爱国意识的企业领导人,他的政治意识非常强,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是他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他对公司员工的最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家都背叛、连民族尊严都舍弃的人,会对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任正非明确要求员工必须做到对祖国忠诚、对党的领导坚决拥护。虽然任正非对员工有这样的政治要求,但他又禁止员工参与到政治事件中。因为,他很清楚,在商言商,商人的焦点是商业,企业家的焦点是经营与管理企业。华为人必须在政治大环境下与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又要在小环境中恪守自己的本分,安心经营。

行动指南

时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这不单单是商人角色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生存技巧和处世原则。

1月4日

- 3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努力。两部发动机——为国家,也为自己与亲人。实事求是,合乎现阶段人们的思想水平。客观上实现了为国家。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对于电子网络产品,大家担心的是该产品将来能否升级,将来有无新技术的发展,本次投资的产品会不会因技术进步而被淘汰。因此华为公司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领先世界的概念。华为最近制定了要在短期内使接入网产品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的计划,使华为成为第一流的接入网设备供应商。这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战略转折点,他们经历了10年的卧薪尝胆,开始向更高目标冲击。

行动指南

千万不要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不要过分要求员工舍弃小家(自己的利益),只为大家(公司利益),只有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员工才会对公司有更多的认同感,有更充足的干劲。

1月7日

榜样

我们要秉承毛泽东搞两弹一星的气魄和决心,响应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跟随五中全会跨世纪的宏伟规划,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华为产品体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专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充分满足用户的最高需求。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1995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17年,中国政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立的华为,成长速度非常快。华为以大市场、大科研、大系统、大结构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此时的华为有1750名员工,其中1400多人受过本科以上教育,有800多名博士、硕士。在公司全体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员占40%,市场营销人员占33%,生产人员占15%,管理人员占12%。这是一个良好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按照计划,1996年的华为将发展到2500~2600人。华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营销网络及延伸到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采购网络。同时,在近几年市场销售的激烈竞争中,一批久经考验、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也被逐步磨砺出来了。华为正在积极争取在20世纪末成为大公司,并进入国家大公司战略系列。

行动指南

创业阶段,精神鼓励是必需的,树立一个典型的学习榜样是领导人常用的做法——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

1月8日

决不退步

我们一定能生存下去,为中华民族的通信产业发出光和热。历史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危机,也给了

- 5行动指南

求人不如求己,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是如此。企业家要有如此的心胸,更要让员工如此工作。

1月10日

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是解决华为公司追求什么。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需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我们追求什么呢?我们要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我们的顾客提供服务。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把人类行为抽象为经济人的行为,并将之作为经济分析的前提。经济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关心的是从企业中尽可能多地拿走他“应得的份额”,企业员工追求的是通过出卖劳力获取最多的工资或薪金。在这种假设前提下,无论是企业主还是企业员工关心的都是自身的直接物质利益,这只有通过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满足。因此,追求最大利润即成了企业第一目标。但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企业经营目标开始由追求最大利润向获取适度利润转变。但是,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追求利润最大化。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但是,任正非不这样认为,他明确提出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即可。华为追求的是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如果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那么,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则看重的是长远发展。

行动指南

解决生存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才是有远见的企业更重要的事情。

1月11日

本职工作

中国是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唯有科技兴国一条出路。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国家过去在导向上有失误的地方,总是宣传要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结果人人都去关心国家大事,不去关心怎么把本职工作做好。华为公司正相反,不鼓励员工都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鼓励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了,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国家的大事也就容易解决了。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每一个员工都要立足本职,有所作为。那些一心想做大事而本职工作做不好的员工要下岗。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

- 7成功要靠艰苦奋斗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市场工作原则,几年来感召了多少英雄儿女一批一批地上前线。商场如战场,却比战场更加持久的残酷与艰苦,苦难的历程又抚育成长了多少市场营销干部。没有他们每一滴汗、每一滴泪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月销售额突破12万线的好成绩。我代表公司向市场部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全国多个市场上,各省管局都较大幅度地接纳了C&C08。预计6月份的市场份额将上升10%。这些与科研人员日夜的辛劳、计划生产系统优良的管理、公司各部门的努力服务是分不开的。我代表市场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摘自《胜利祝酒词》

背景分析

华为成立之初,员工只有几十个,资金短缺,为了节省成本,员工们工作、生活都在一层楼上,由于交货时期紧张,很多人几个月不下楼,很多同事在这里工作几个月了,对周围的交通、环境还没有什么概念。在创业初期,华为人没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唯有通过艰苦奋斗来改变现状,弥补资源的不足,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资金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华为投入全部资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创业初期,华为人为了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拿的工资都不高,他们还经常加班,但公司很少发加班费。很多华为高层,一直到1999年还都居住在深圳郊区的农民房内。为了理想,他们对此无怨无悔。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带动下,华为取得了高速发展,年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100%。1996年,华为产值达25亿元。1997年,华为产值达50亿~60亿元,员工则达到了3100人,其中40%从事开发与研究,35%从事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12%从事行政管理,13%左右的人员从事生产制造。1999年华为公司发展到五千多人。

上述话就是任正非在这个背景下说的。任正非反复强调,相比国外的大公司,华为还显得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他时刻向员工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保持下去,这是华为能够发展、成功的关键。

行动指南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2月3日

男女平等

华为公司从不歧视女员工。我们女性员工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5%左右,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我们在安排安全退休金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体现男女平等的。

华为公司聘用员工的男女比例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我们去大学招聘科技、技术人员时是没有性别歧视的。

摘自《在秘书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在中国某些地方,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是很常见的,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就写明“男士优先”。虽然这样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法律所禁止的,但在现

- 9摘自《北国之春》

我们可能活不成了,信息产业总的来说是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商品过剩,以前用技术门槛来封锁对手进入市场,现在技术门槛也没有了,只能靠市场推广,产品低价也卖不出去,这种恶劣的情况会维持七八年。

摘自《在泰国的发言》

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危机意识已深入了任正非的骨髓,成为其做事的首要原则。即使在华为高歌猛进,销售额直线上升的时候,任正非考虑更多的还是危机、危机……

讲上述话的时候,华为的销售额已经飙升到220亿元(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员工人数达到16000人,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虽位居第10,但利润高居榜首。

然而,任正非看到的是华为一派繁荣背后的危机。他提醒华为人,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华为该怎么办?华为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成为华为的灭顶之灾。在华为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任正非清醒地看到,华为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益下滑,很多产品还存在瑕疵,售后服务尚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华为已经开始沾染大企业病,一些干部的官僚习气正在加重,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正在被淡忘……

无论是华为内部自醒还是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华为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的危机,他希望华为人永远都不要大意,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行动指南

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不知疲倦的奋斗和追求。

2月6日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人的才华的外部培养相对而言是比较快的,人的德的内部修炼是十分艰难的。他们是我们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坚力量,各级干部要多培养、帮助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大发展的时候,多么缺乏一群像他们那样久经考验的干部。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有些火烧得短一些,有些火要烧得长一些;有些是“文火”,有些是“旺火”。它是华为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价值观,也是华为挑选干部的价值标准。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毛生江进华为公司后做产品开发,不久便担任了华为拳头产品08机的开发项目经理,参加了第一台08机的开发。1994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华为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职业管理队伍和制度化让贤的序幕被拉开。辞职意味着可能降职、降薪、地位更换,意味着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从头做起,从头学起,也意味着将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那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新生阵痛。

经过短暂的阵痛后,毛生江别妻离子,全身心投入到了山东市场的开拓上。山东是华为的传统市场,

- 11于她的出路,党中央已提出“科教兴国”,以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基础,同时强调要深化管理,使知识产生价值,以创造民族的财富。

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一个离散了20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匮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他们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摘自《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背景分析

以色列是一个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近一半是半沙漠和沙漠地区,但它却在1948年建国以后的五十多年里,在人口增加了6倍且经常处于战争状态的同时,把自己建成了中东非产油国家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最富裕的国家,跻身于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以色列疆域小,政局也不太稳定,但它发达的科技、繁荣的经济及其在中东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任正非极其推崇以色列人的这种不畏艰险、努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他希望华为人学习这种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事实上,华为成立20年来,一直在创造奇迹,在资源极度匮乏、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获得了超速发展,成为让世界同业畏惧的后起之秀。

任正非提醒华为人,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华为人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需要精神支柱,一个企业同样需要精神力量。

2月9日

发展自己

不管社会上怎么攻击我们,我们从不解释,因为我们没有工夫,我们的重心是建设自己。

摘自《在秘书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华为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但是外界对华为的质疑和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很多民营企业一样,华为经常被人问及其原罪(originalsin)问题。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它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称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原罪论是基督教的重要神学命题之一,这种“罪”与生俱来,故被称为“原罪”。在一般意义上,民营企业的原罪是指民营企业创立过程中不规范的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做法。国内学界对民营企业所谓的原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被宽恕,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应该被理解和容忍;一种认为,应该追究原罪,让相关人士承担法律责任。

华为也曾经遭遇了这样的“原罪”质疑,主要是针对其发展初期的营销策略以及全员持股等问题。境内外的传媒界也有一些不利于华为的报道和言论,比如,在IT泡沫破灭的时候,有报道称华为即将破产了,更有国外个别媒体别有用心地称华为有军方背景。近年来,也有一些管理界人士质疑任正非的

- 13遇,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除享受医疗保险外,还享受诸多健康待遇。华为坚决推行在基层执行操作岗位,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以责任与服务作为评价依据的待遇系统,以绩效目标改进作为晋升的依据。

在华为,能力比资历更重要。

行动指南

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企业家在追求尽可能多的公平、公正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保证机会的均等。

3月2日

从管理中要效益

行政管理是综合评价,责任管理是参数评价。逐步探索出对员工工作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大大提高效率。

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全体员工都要动员起来,优化管理,要减人、增产、涨工资。明年生产要翻一番,但人员不一定要翻一番。从管理中要效益,只有在管理上进步了,我们才可能实现干部与研究、市场同工同酬。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国外大企业,如苹果、IBM等大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占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革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赢得更大的利润。华为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华为创建之初,也犯了和中国传统企业同样的毛病,就是高投入、低产出,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显露出种种弊端。后来,任正非大力加强研发的投入,为提高技术下足工夫。经过努力,华为的销售额也以每年100%的增长率傲视群雄。而员工的报酬也是与企业的效率挂钩的,企业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利润增加了,员工的薪水才有可能相应增加。所以,员工要想获得工资的增长,必须同心协力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行动指南

企业是个有方向的循环系统,比如必须是先有投入才有可能有产出,有了产出,才有可能有分配。只有效率提高,产出效益大了,所有员工获得的收益才能提高。

3月3日

改善待遇

我们是会富裕起来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会逐渐有较大改善。我们要从管理上要效益,从管理效益中改善待遇。我们不断推行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要逐步减少加班,使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利于思想上艰苦奋斗。我们要对早期参加工作、消磨了健康的员工,有卓越贡献而损害了健康的员工,担子过重而健康不佳的高中级干部提供好的疗养条件,使他们恢复健康。百年树人,不能因一时的干旱,毁坏了我们宝贵的中坚力量。我们已走出了困境,我们有条件帮助历史功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 15酬薪的制度。

其他企业的员工都羡慕华为员工的高薪待遇,其实,这与华为员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种强调付出和回报平衡的良好体制吸引着员工心甘情愿地为华为工作。

行动指南

羡慕别人收获的时候,先想一想别人付出了什么。

3月6日

冒险投入

公司创业之初,根本没有资金,是创业者们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投入到公司,每个人只能拿到很微薄的报酬,绝大部分干部、员工长年租住农民房,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才使公司挺过了最困难的岁月,支撑了公司的生存、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华为。当年他们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了公司的内部虚拟股,到今天获得了一些投资收益,这是对他们过去奉献的回报。我们要理解和认同,因为没有他们当时的冒险投入和艰苦奋斗,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下来。我们感谢过去、现在与公司一同走过来的员工,他们以自己的泪水和汗水奠定了华为今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奠定与传承了公司优秀的奋斗和奉献文化,华为的文化将因此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摘自《天道酬勤》

背景分析

1988年华为创业之初,任正非手上只有资金两万多元,员工也只有十几个,如果没有第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不计较低微的薪水,华为是无法发展起来的。因此,任正非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那些默默付出的华为人的感激,他也提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观点。当华为在销售额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后,员工的薪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公司让每个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实行年终分红的制度等,都是在对员工待遇的改善。

行动指南

伟大的人物往往并没有高贵的出身,这在企业上同样适用。

3月7日

计量工作制

1997年我们要全面推开干部考核与员工计量工作制,按能力、业绩及贡献,合理地安排员工的报酬。考核是完善价值分配的基础。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我们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准确,但公司是坚决要推行的,全体员工都要善意地关心它,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拒绝考评的干部,我们将拒绝提升。

只有坚持数年,我们才可能产生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希望考评体系天然合理,是一种幼稚的思想。各级管理干部都要去坚决推行,在推行中去改良、优化。在推行中,加强各专业干部的建设,提高管理的力度与深度。

摘自《艰苦的1997》

背景分析

- 17工作总量越来越大,但人员的增长要低于产值与利润的增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要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益,否则难以维持现行工资不下降。

摘自《狭路相逢勇者生》

背景分析

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众多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在改革前,内部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减员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华为也一度面临同样的问题。1998年,经过1997年前后大规模扩招人才,华为员工已经突破8000人,而华为在海外市场上的业绩仍然没有多大的起色。这导致华为人均效益的下降,任正非认为,如果效益无法提高,利润无法获得增长,那么现行的工资将无法维持,减员增效势在必行。

行动指南

人均效率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4月1日

预算

每个员工都要投入到《华为基本法》的起草与研讨中来,群策群力,达成共识,为华为的成长做出共同的承诺,达成“公约”,以指导未来的行动,使每一个有智慧、有热情的员工,都能朝着共同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使《华为基本法》融于每一个华为人的行为与习惯中,我们正在强化业务流程重整的力度,用ISO9001来规范每一件事的操作,为后继的开放式网络管理创造条件;用MRPⅡ管理软件,将业务流程程式化,实现管理网络化、数据化。进而强化我们公司在经营计划(预算)、经营统计分析与经营(经济)审计上的综合管理。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即物资需求计划,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MRP解决了物料的计划与控制问题,实现了物料信息集成。但是,它还没有说明计划执行结果带来的效益,是否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效益是用资金表达的,因此,还必须把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起来,也就是把成本和财务系统纳入系统中来,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这就产生了MRPⅡ。为了评价效益,必须将MRP同企业的宏观决策规划进行对比,才能知道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MRPⅡ系统中,必须把企业的宏观决策层纳入到系统中来,就是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的销售、生产规划。包括决策层、计划层、执行层。在MRP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了。

MRP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订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一定意义上讲,MRP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正因为MRPⅡ的先进性,华为很早就开始引进,任正非希望通过MRPII管理软件,将业务流程程式化,

- 19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华为基本法》对成本控制做了详细的解读,第八十二条规定:“成本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成本控制应当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权衡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益,合理地确定控制策略。应重点控制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包括:1设计成本;2采购成本和外协成本;3质量成本,特别是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问题引起的维护成本;4库存成本,特别是由于版本升级而造成的呆料和死料;5期间费用中的浪费。”第八十三条也规定:“控制成本的前提是正确地核算产品和项目的成本与费用。应当根据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合理分摊费用。公司对产品成本实行目标成本控制,在产品的立项和设计中实行成本否决。目标成本的确定依据是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必须把降低成本的绩效改进指标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与部门主管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建立自觉降低成本的机制。”

任正非反复强调,如果华为不能控制成本,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任正非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华为现在每年销售额有几百亿元,但如果公司以后的销售额还是跟现在一样,那么就很难生存下来,因为公司所用的成本太高了。他预言,今后电信行业,利润会越来越低,那么公司就必须竭尽所能地降低成本,那样才能盈利。因此,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避免浪费,控制成本。

行动指南

成本控制是企业永远要做的功课。

4月4日

规划财务

财务在账务正规化建设上做出了努力,逐渐建立了明晰的分层结构的模块管理构架,为公司的财务进步打下了基础。在融资方面,理顺和拓宽了渠道,缓解了公司资金困难的局面,逐步对国际融资有了探索。公司的内部审计系统,在流程及制度审计方面做出努力,开拓对不同业务进行审计的能力,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正在为建设一个健全的审计系统做出努力。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美国人詹姆斯-C-范霍恩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998年版)中对财务管理的定义是,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臵、融资和管理。作为至今仍然不是上市公司的华为,其融资手段是十分有限的。创业初期,华为通过内部员工持股融资,甚至借高利贷应付资金短缺。1996年以后,华为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任正非要求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在流程以及制度审计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通过借鉴国际融资方式,提高华为的财务管理水平。

行动指南

融资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4月5日

考核制

- 21财务管理在1997年全面达到国际、国内高水平规范化的账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从预算管理入手,以成本管理为基础,深刻地去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与经济指标考核制度。要努力去实现核算体系规范化、科学化,财务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组织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业务处理模块集成化、标准化,为财务走向规范管理打下基础。要坚决地在财务系统推行ISO9000及MRPⅡ。建设符合华为特点的流程控制及管理框架。聘请顾问公司,加快国际接轨的步伐。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公司成立不久,华为就成立管理科,不断招聘管理学硕士、博士来抓公司的管理。从1991年到1995年,华为的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靠自己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公司计划管理、产品开发项目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但是还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走了弯路。1996年,公司在管理建设方面改变思路,全面借助外力建立公司的管理体系,请KPMG公司建立财务管理系统。1997年,华为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进一步引进美国先进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快了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001年,华为将公司1997年以来实施的“全员持股”逐步改造成与公司净资产相匹配的“虚拟受限股”,以使内部财务管理更符合国际惯例。

行动指南

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

4月8日

激励

我们要尊重那些踏踏实实、认真努力、恪守职责并不断改进自己工作的老员工,要给予他们多一些的培训机会。他们是我们事业的基础。要帮助他们进行工作适应性调整,使他们在合乎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发挥作用。通过不断改进本职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待遇。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岗位,绩效改进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困难,如财务的账务体系、生产的一些流程……那么我们就推行岗位职责工资制。定岗、定员、定待遇。从他们的责任心、负责精神、服务意识中,进行晋升。

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给那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进,时而还会犯小错误和不善于原谅自己的员工。只有高度地投入,高度地敬业,才会看破“红尘”,找到改进的机会,才能找到自身的发展。

摘自《小改进,大奖励》

背景分析

健全的财务体系必然有一套健全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潜能,达到“小改进,大奖励”的目的。前面我们提到过《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九条关于报酬与待遇的规定,通过这种按贡献定报酬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投入更大的热情,以便得到更大的回报。这种财务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活力。

行动指南

有动力,才有希望,才有发展。

4月9日

- 23随着IT建设的全面展开,Intranet网络专线连接了华为在国内的所有机构及在拉美、独联体、欧洲等的海外机构。硬件、软件,加上高素质的IT化财务人员,华为财务体系终于实现了国际化。

行动指南

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是中国公司在管理中遭遇的最难啃的骨头。

4月11日

内部审计

要在流程中设立监控点、审计点,各级干部要对不同的监控、审计点负责任,要深入到实际中去,亲自审核数据,不要浮在水面上,要让自动审计成为可能。审计是否已去剖析流程的合理性,深刻认识与分析计划模型在实践中的实时控制和调节能力?计划、统计、审计是否充满在每一个环节,使之形成管理的三角形?如果每个管理环节都为三角形叠加,公司的稳固性与在大发展中的适应性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摘自《狭路相逢勇者生》

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各部门、事业部和子公司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核实和评价的一种监控活动。公司审计部门除了履行财务审计、项目审计、合同审计、离任审计……基本内部审计等职能外,还要对计划、关键业务流程及主要管理制度等关系公司目标的重要工作进行审计,把内部审计与业务管理的进步结合起来。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包括审计方法、监控体系等等。

摘自《华为基本法》

我们要深入理解计划、统计、审计三角形管理的深刻内涵。碳元素平行排列,形成石墨;正三角形排列,形成金刚石。三角形循环管理的组织、流程体系是我们大发展的基础。在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内部审计,任何部门及高位的领导都必须支持。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近些年,华为大量招收综合素质较高的IT审计经理,这些人有的被长期派驻到华为的海外分支机构,主要进行风险评估、规划部门IT审计工作;有的审计ERP系统、应用系统、操作系统、网络架构、电脑中心等IT相关系统和设施;有的为业务主管提供应用系统安全控制的建议;有的为部门评估、开发审计软件以提高审计效率,配合业务审计开展工作,及为其他同事提供IT审计培训。显然,要担负起上述繁杂的审计工作,必须具备包括IT技术、会计学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因此,在招收这样的员工的时候,华为明确提出,要求求职的人员具备大学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知识;熟悉OracleERP系统、电脑操作系统、数据库、路由器、防火墙、应用系统开发语言及流程、项目管理。此外,如果长期驻扎在外,还被要求熟练掌握普通话与英语。

任正非一再强调,他反对公司内部任何形式的行贿、受贿等贪污腐败行为。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内部审计,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财务更加透明。华为的财务报表由KPMG公司审计。审计无疑是个复杂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充分的责任心和耐心。对管理者来说,要对不同的监控、审计点负责任,要深入到实际中去,亲自审核数据,落到实处;对于被监控、被审计者来说,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形成一种制度,才能正常地运行。

- 25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供应商的利益、客户的利益、企业(制造商)的利益,各方面的利益都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供应商作为原料的提供者,理所当然需要获得利益,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又会同供应商的利益发生一定的冲突,二者之间会产生利益的博弈,这就需要企业有健全的采购管理系统。采购人员通过谈判、协商,最后使企业和供应商达到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客户的利益也至关重要,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

行动指南

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益链条演化、平衡的过程。

5月21日

擅自扩张就是自杀

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擅自扩张,那只能是自杀。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产品既不可靠,也不优良,仅仅是我们的广告和说明书写得很好,我们一下子撒出去一大批产品,那会是什么结局?如果我们又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如果我们的制造体系不是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寻求产品的高质量和工艺的先进性,那么我们产品使用在前方会有什么问题?当我们的服务系统不计成本进行扩张,我们也会走向死亡。这些假设的问题都是要解决的,就是要造就坚实的发展基础。坚实基础如何造就?要靠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来推动公司管理的全面进步。

摘自《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背景分析

因盲目扩张而倒闭破产的企业不胜枚举,如德隆集团,德隆是一个拥有270亿资产,超过200家企业的大集团,它参与了十几个产业的经营,横跨

一、

二、三产业,从农产品加工到金融、证券、飞机厂,走上了一条危险的扩张之路。再看亚细亚,它的破产同样是由于无度扩张。还有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也是由于盲目扩张而破产。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就是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在任正非看来,公司的扩张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供应链系统,包括售后服务、制造体系等。供应链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所以,在任正非看来,在各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盲目扩张无疑等于自杀。

行动指南

稳固的基础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5月22日

进步

美国可以在产品技术得以突破之后,高举产品的大旗,招聘有各国工作经验的人才,就可打遍全世界,而华为公司取得产品技术突破之后,不仅不能打遍全世界,在家门口也未必有优势。我们作为小公司,也可能会有世界级的发明,超时代的发明,但这个发明一旦被西方大公司察觉之后,他们在很短时间完全可能做出超过我们很多的产品,当他们的产品覆盖全世界时,我们的产品就不可能卖出去了。因

- 275月24日

工艺

这段时期以来,生产系统无论从产值上、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宗旨就是要使这个进步更进一步。生产制造是产品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研发、设计、中试同样的重要。而我们在这方面是十分薄弱的,将来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先进、服务优秀、质量可靠。我们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后者。我们对工艺与制造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到像德国、日本那样的重视程度,标志是我们的能工巧匠太少。我们要培养一支精良的工人队伍。

摘自《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

背景分析

任正非非常重视生产制造环节,他认为这是公司产品达到技术先进、服务优秀、质量可靠的先决条件。他说:“生产系统目前的管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非常幼稚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生产系统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苦练基本功,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要苦练基本功。我曾经讲过可以把那些插件能手放在一条生产线上去,把这条生产线的定额定下来,不怕他们超定额,不怕他们高工资,要给其他人树立一个榜样。要把一些认真负责的能工巧匠的工资提起来。但不要一提“比武”就是比速度,我认为不要忽略质量、遵守规章、处理问题的能力。”德国企业强调质量过硬,在机械化时代,德国制造曾经风靡一时;日本企业强调精致,成为电子时代的技术标杆。两国企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势。

行动指南

生产制造环节是产生优质产品的前提。

5月25日

客户关系

第三点我想说的就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市场举措是建立地区客户经理部(地区客户代表处),要以改善客户关系为中心来建立,到时我们的客户代表管理部、国内营销部、区域机构管理部可共同对这个地区客户经理部或地区客户代表处实施管理。这就是说我们要把碉堡建到每一个前沿阵地去。中国总共有334个本地网,将来即使联通或是其他网络营销商估计也会按这种结构来布局,我们不分对象都提供优质服务。所以我认为我们地区客户经理部的建立是非常正确的,它会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因为各个层面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是保证我们持续增长的基础。

摘自《凤凰展翅再创辉煌》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华为向顾客提供产品的终生服务承诺。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向顾客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顾客的利益所在,就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我们要以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如今,华为公司已成立中东、北非地区技术服务培训中心,为埃及及其周边国家培养了大量电信专业人才,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为该地区客户长期服务的承诺。至此,华为的地区客户代表处已遍布亚、非、欧、美等地区。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供应链条正常运转的保障。

行动指南

- 29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太残酷了。华为追赶世界著名公司最缺少的资源就是时间,要在10年内走完它们几十年已走过的路程。华为已有7种产品世界领先,4~5种产品为业界最佳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以生命销蚀换来的。

摘自《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背景分析

客户和货源,似乎是不相关的两个词汇,但它们都是供应链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环节。货源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等。首先,解决货源问题要有一流的采购队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使成本降至最低。其次,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研发,体现了对产品创新的追求。而货源问题解决了,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任正非说:“公司一万五千多名员工中,从事研发的有七八千人,而四五千市场人员,又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公司建立了一整套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组织体系,加快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因此,任正非把客户和货源看成是商业群体生存下来的两个基本因素。

行动指南

要抓住主要矛盾。

5月28日

集体大辞职

市场营销系统的自我批判,因为身处最前线,最敏感,也最活跃。只有自我批判,迅速地调整、改正一切必须改正的错误,否则早就被逐出市场了。集体大辞职,就是他们一次思想上、精神上的自我批判,开公司干部职位流动的先河。他们毫无自私自利的伟大英雄行为,必在公司建设史上永放光芒。

摘自《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第三十二条讲道:“我们重视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团队精神的销售工程师与营销管理者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战略营销管理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我们要以长远目标来建设营销队伍,以共同的事业、责任、荣誉来激励和驱动。”由于华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营销额快速增长,市场营销系统的改革也没有停止过。如由当初营销方式上的土狼策略向国际化营销方式转变,由注重市场到更注重客户反应转变。市场营销系统的自我批判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华为的企业文化。

行动指南

企业也要“每日三省吾身”。

5月29日

太急功近利会丧失竞争空间

承担制造的企业是不能随意卖出产品的,这就是IPR(知识产权)之争。台湾工厂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的生产和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它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3%~5%;由于高科技IPR,使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40%~60%。因此将来的市场竞争就是IPR之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

- 31它们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任正非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华为在供应链系统所处的位臵,并处理好与供应商、代理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华为才能更好地发展。

行动指南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5月31日

一步到位

任何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人员组成的团队(PDT),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上市场就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并且产品一旦推上市场,全流程各环节都做好了准备,摆脱了开发部门开发产品,销售部门销售产品,制造部门生产产品,服务部门安装和维护产品的割裂状况,同时也摆脱了产品推出来后,全流程各环节不知道或没有准备好的状况。

摘自《华为的战略》

背景分析

任正非说过:“华为公司是一个包括核心制造在内的高技术企业,最主要的包括研发、销售和核心制造。这些领域的组织结构,只能依靠客户需求的拉动,实行全流程贯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即从客户端再到客户端。因此高效的流程必须有组织支撑,必须建立流程化的组织。建立流程化的组织,企业就可以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减掉了多余的组织,减少了中间层。如果减掉一级组织或每一层都减少一批人,我们的成本下降就很快。规范化的格式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提高速度与减少人力的基础。同时,使每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与内容更加扩大。信息越来越方便、准确、快捷,管理的层次就越来越少,维持这些层级管理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成本就下降了。”在他看来,供应链系统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从采购到售后服务,只要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提高效率,公司这部“大机器”就可以更好地运转,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水平的目的。

行动指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月1日

实践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技术是企业的财富,市场资源是企业的财富……而最大的财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这在公司里已经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这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摘自《致新员工书》

- 33对各种形式的独裁专制,而避免这类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一套完备的体系,这样公司才能得到“无为而治”。在华为,民主集中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方式。

行动指南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社会就会只有一种声音,就会是一潭死水;没有集中就没有统一,就会一盘散沙。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6月3日

摆脱对人才的依赖

工程化设计方法使软件的开发设计摆脱了对人才的依赖,不管谁离开公司,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为产品提供了安全性。因为我们没有对人才的依赖,便没有对人才的造就。每个人都必须开放自己,吸收他人的经验,形成一个和谐的奋斗集体,使集体智慧在产品设计、中试、生产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发挥,产品会越做越精良。

摘自《上海电话信息技术和业务管理研讨会致谢词》

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技术、人才和资金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

摆脱三个依赖,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构建起一个平台,使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对人的管理才是最大的财富。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两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两句话在电影里面虽然是调侃,但在21世纪,人才日益受到重视是大势所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华为对人才的重视也是毋庸臵疑的,华为每年从各大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如今在华为,80%以上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博士所占的比例也是逐年增长。华为在人才培养上花费巨大。这些都显示华为对人才的重视,但对人才的重视不等于对人才过分依赖。任正非认为,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一部分,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不能自视甚高,应该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华为员工手册》第三条规定员工要“顾全大局,善于合用”。为此,华为实行自由雇佣制度。

行动指南

拥有好的人才不如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管理体制,这样公司才能不会因某个人才的流失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6月4日

长远投资

“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我们的成本比兄弟厂家高,因为科研投入高,技术层次高。科研经费每年8000万元,每年还要花2000万元用于国内、国外培训和考察。重视从总体上提高公司的水平。这种基础

- 35行动指南

实践出真知,即使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如果没有经过一线工作的锻炼,还是很难快速成长。

6月6日

年轻的优劣势

我们的队伍平均年龄在25岁,21世纪刚刚进入成熟期。而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刚好处在老人退休、新人交替的历史时期,刚好会出现三五年的时间缝隙,给了我们突击的机会。我们有没有能力在这个时期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这对我们年轻的队伍是一个考验。21世纪初我们具有年龄优势地位,与国内巨大市场支持的优势地位,这将促进我们在国际市场占有有利地位,这是十分有希望的。如果我们不继续艰苦奋斗,不努力使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大好形势就付诸东流。到21世纪初,我们一点优势都没有,只有进入破产整顿,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戒骄戒躁。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1996年华为公司员工发展到3100多人,但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才26岁左右,其中已经有60%取得了硕士、博士或高级工程师的学历和头衔,许多人已经掌握先进技术并从事电信研究工作达5年以上。正是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男女在积极地推动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可见,随着公司员工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人才也越来越年轻化。华为某一员工曾对任正非提出一个问题:“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华为最大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任正非说:“华为最大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因为年轻,充满生命活力;因为年轻,幼稚病多,缺乏职业化管理。”因此,任正非认为,年轻有优势也有劣势,但只要对年轻队伍正确地培养、引导和管理,就会涌现出一批有才干的年轻人。

行动指南

毛主席曾经对年轻的学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所以年轻就是优势,但年轻人应该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才能成才。

6月7日

强化竞争机制

我们正在深入进行组织改革、企业文化教育。大量的优秀人才正在成长,优秀的老员工正在加紧学习,强化管理层和员工内部竞争机制。你追我赶的热潮正在进行。由莫贝克开始招考基层干部后,生产总部也在实施招考,市场部较大规模地推出新建职位的考选计划,一场由人们竞投基层职位的有益的活动正在兴起,它深化了我们组织改革的内容,是华为人才辈出、欣欣向荣的一个侧面。同时我们正在引入外国工程人员到我公司工作的计划,为二三年后进入世界市场做好准备。这对我们人力资源是一个大的挑战。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往往体现在资源占有、现实利益分配,以及对未来发展空间的争夺上。竞争是为了发展。竞争是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范畴,也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他始终安抚着她。”马克思,恩格斯,《马克

- 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因此,21世纪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从企业的角度看,只有每个员工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成为专家,企业才有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6月9日

人力资本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

1996年最突出的是开始了各种干部考核制度的试行。全面地开展“大比武”,创造优秀人物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对劳动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团结合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评比,用物质文明的手段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华为基本法》关于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的观点得到了认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华为所服务的领域属于高科技领域,专业性强,这样的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人才是这样的企业的最大资本。华为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但人力资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靠有组织的学习。

所谓人力资本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一定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要超过在公司盈利等方面的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华为的投入可谓大手笔。

2004年元旦前,广州大学敲定在大学选修课程中设臵关于华为产品的相关课程,由华为免费提供价值200万~300万元的产品设备,学生通过选修相应的课程,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华为的通信产品。作为回报条件,毕业时,华为的合作公司可以从中挑选相应的合格者。这是华为培养后备军的一个途径。这样的培训,每个人的成本接近1万元,而这样规模的培训华为每年都要进行成千上万项。不完全统计,华为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支出就有上亿元之巨。

行动指南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6月10日

能力的管理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技术是企业的财富,市场资源是企业的财富……而最大的财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公司1997年管理力度最大的是对人的管理,它的重担落在了全体干部的身上。人力资源委员会要充分调动各级行政部门的力量,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我们要用两三年时间理顺公司的内部关系,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力量的内部动力机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中级干部,形成华为的核心力量。公司将在人力资源管理部建立荣誉部,在人力资源委员会建立纪律检查领导小组。让一批最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和现职主官参加纪律检查,这是对高中级干部是否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管理进行检验的一块试金石。要加强公司的廉政建设,这是攸关公司生死的问题,要坚决提倡廉洁奉公的作风,要加强管理干部的审计。

- 39摘自《从二则空难事故看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我们要特别对从前方回来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改进培训的手段,大力发展电化教学,使公司各种好的培训能普及到天涯海角。我们任何一个到前方去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都至少要抽一个小时在办事处讲一课。做不到这一点的,考核中的团结合作,就要打折扣。每一个市场人员,都要利用点滴时间自我培训,每天、每时,与每一个人打交道,您都是受着不同方位的培训,只是您不自觉罢了。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如今,无论是在国外企业,还是在国内企业,新员工在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培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员工培训。在华为,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任正非曾经说过,刚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会面临着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公司所用的实践知识不一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首先是进行培训。华为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才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条件,永不停息地致力于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为此,华为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华为公司员工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专业培训系统、生产培训系统。华为培训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环境为一体,拥有专、兼职培训教师千余名。建在深圳总部的培训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含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在内的各类教室110余间,能同时进行2000人的培训。教室的装备和设计满足教师授课、基于技能的培训(TechnologiesBasedTraining,TBT)、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培训中心还拥有三星级学员宿舍、餐厅、健身房等生活、娱乐、体育设施,为培训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华为员工的主要培训方式为: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上机操作、工程维护实习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广泛采用多媒体CD培训、视频培训、音频培训等教学手段,并逐步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电视网络的远程教学,使学员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得到华为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

行动指南

培训是员工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阶段,它决定着员工未来的工作质量,培训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

7月3日

业精于勤

希望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就是十分难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爱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摘自《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同样,每个员工都要以绝大部分精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学好技术,学好业务。业精于勤。

摘自《谈学习》

背景分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观,有的人喜欢博采众长,兴趣爱好很广泛;而有的人则是专攻一项,心无旁

- 41背景分析

任正非一贯主张华为应该向优秀企业学习,无论是国外先进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华为的竞争对手,还是华为的客户。世界上优秀企业千千万万,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自身的差距,才是客观理性的学习行为。同城兄弟中兴通信是华为的老对手,两家公司虽然在很多领域直接交手,甚至争得你死我活,但是,任正非看到更多的是中兴通信的优势,以及华为公司的劣势,主张多向对手学习。1996年中兴通信公司宣布上市;1998年,中兴通信上市的第二年,公司实施向准事业部制转变,初步搭建起先进的经营管理平台;1999年,中兴通信通过试行经济责任制,进一步优化这种体制“硬件”,使之成为符合自己产品线特点和市场特点的先进现代企业体制,充分发挥出体制优势;2000年是中兴通信的“速度年”,公司将“规模”和“效益”作为重要的经营指标,通过市场和企业的互动,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中的“软件”部分;2000年,中兴通信业绩喜人,各项业务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4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1%;2001年,中兴通信主要用“周转率”这一经营指标来推进经营工作,以此反映公司的计划、预测、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效率。任正非虽然十分自信,并推崇IBM等公司的管理经验,但他对中兴通信的成就也十分关注,并虚心学习中兴通信的一切先进做法。任正非很清楚,作为非上市公司,华为的很多行为更需要完善的流程指导和规范,因此,华为花大工夫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体制,改革流程。华为的改革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兴通信类似。

行动指南

竞争并不只意味着你死我活的对抗,更意味着多了一个学习的参照者和督促者。

7月6日

区别对待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优势,我们只要正确看待,向它们学习,自己的民族就一定会富强起来。俄罗斯也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就像我国的伪劣商品、不法商人不代表中国一样,那些也不代表俄罗斯。不要专去看人家的弱点,那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摘自《赴俄参展杂记》

背景分析

1996年,任正非赴俄罗斯考察市场,在那里,他看到俄罗斯人民在那么高的通货膨胀的痛苦中,给了政府很好的理解与支持,仍然彬彬有礼,秩序井然。许多科学家、艺术家,许多高级知识分子,都一下子变成了穷人,但是他们仍然很乐观。任正非由此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虽然此时的俄罗斯在消费品的供应上比较困难,但在宇航、尖端科学、文学艺术、基础资源、能源、森林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基础,因此俄罗斯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经济、政治体制,还是文化体制,对苏联都有学习和借鉴,甚至把一些制度照搬照抄了过来,后来,由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实际,人们对苏联的经验往往褒少贬多,但任正非认为,虽然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超级大国,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

中国社科院于2006年1月6日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认为,俄罗斯综合国力排名第三,综合实力恢复很快,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六位。可见,任正非的预见非常正确。

行动指南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优点,不要因为其国力暂时处于弱势而否认其优点,放弃向其学习的机会。

- 43

自愿

我们今后的学习,不强调硬性的组织学习,而是允许兴趣相投的人自愿组织学习研究小组,去深刻地改进您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推进国际接轨的步伐。但不学习的科级以上干部、工程师要受到考核。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指出:“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人力资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靠有组织的学习。”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过时,而从前这段技能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生在学校里注重培养的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在走出校园之后,学习也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很多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进进出出校门几十年。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如果不及时进行充电,人力资本就会贬值。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组织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坚持终身学习,是个人通行于新世纪的免签证护照。

在华为,学习没有迟到者。华为有一位员工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公司向海外拓展的形势,他自费参加英语培训班,从ABC开始学,与一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同室求学,老人家没有一点隔阂感或代沟的感觉。他说,当他第一次上台大声、流利地用英语演讲时,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在任正非看来,老人家的好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有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落后。这正是任正非所强调的自愿学习。

行动指南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能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学习说到底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7月10日

削足适履

不要把学习英雄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用心去学习。用户服务中心员工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为文化,只有它才会生生不息,把我们带向繁荣。

不追求达到最佳,但应该能先用起来。“削足适履”、“穿美国鞋”固然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还是使一个系统跑起来了,这样学习就产生了效果;如果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致使系统无法运行,也许我们只培训了几个专家,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学费我们交不起。

摘自《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背景分析

任正非所表达的意思是,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学以致用。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不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结果就会湮没在信息海洋中而得不到提高。华为公司反对空洞的理想,倡导点点滴滴地改进工作,就是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做实,做不好本职工作,实质上就没有学好。学习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改革,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权利受到制约,这样的学习阻力是显然存在的。从1997年开始,华为先后聘请了一些著名顾问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了顺利实施新的流程,华为以“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学习原则强力推行。

- 45工艺精湛,内秀外美;质量可靠,服务优良;消费者对它有信任感、安全感和荣誉感。因此,名牌包括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和名牌企业三方面。

华为在创立之初,任正非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国际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也就是说,华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蜚声国际的名牌。

1997年,华为员工达到5600人,销售额达41亿元,同年推出GSM设备。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华为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千万高校学子的理想归宿。华为的影响力也已不仅仅限于国内。曾有某一国外媒体夸张地形容:“华为的壮大,是跨国公司的灾难。”在任正非看来,名牌就是承诺,就是以诚信为本。任正非认为“诚信”包括了人的诚信和技术的诚信两个方面。华为的服务是面向人,而不是面向设备的,因此在工作中永远不能抛开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要以诚待人,和客户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良好的工作关系和“诚信”的建立是华为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其次,和客户交往,要信守承诺,无论事情大小,承诺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实现,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实现,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比如说,在协调会上说第二天8点开始验收测试,结果迟到了5分钟,虽然仅仅迟到了几分钟,但在客户的眼中华为就有可能成了不守信用的人。因此,任正非告诫华为人,要从根本上重视承诺,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前仔细想一下,我们将要做的承诺的含义到底包括那些内容,是否办得到,这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最后,基层的工作必须强调务实,务实的含义就是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要认真去做,所有问题解决后都要按流程给客户回复确认。

行动指南: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应该是商人的为商之道。对于品牌来说,诚实守信更是基本要求。

8月2日

优质优价

作为高技术产品的程控交换机,同时也是高投入的产品,厂家只有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开发上大量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只有在市场、培训、服务上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在交换网运转良好,适应高质量通信网建设。但目前市场并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做长线产品需要大量投入技术与设备,负担重,发展遇到重重困难,而短期行为投入少,利润却颇为不错。如果国内厂家几年之内,继续无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加速科研投入的话,几年后将被外国企业一扫而空。

摘自《对中国农话网与交换机产业的一点看法》

背景分析:

从表象上看,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从本质上看,品牌是一个系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反映。作为一个系统,品牌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产品服务与功能(用途、品质、价格、包装……),企业及产品形象(内在形象、标识、音乐、广告、色调……),消费者心理(认知、态度、情感、体验……)。

因此,名牌首先是质量过硬,是技术含量高的体现。任正非知道,华为要从零开始,打造出品牌产品,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1994年,国家紧缩银根,大幅度压缩贷款比例,华为在资金异常紧张,员工工资一半是现金、一半是白条的情况下,不惜借高利贷,坚持技术创新。同年年底,华为筹建北京研究所,开始数据通信研发。但是,此时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已经进入“乱世”,无序竞争严重,国内企业拼命压价,国外企业也开始大幅降价,价格成为首要的竞争砝码,导致高质量的产品很难卖得上高价。这种情况下,巨大的研发投入,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在品牌创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 478月5日

好产品来自高素质

华为在这6年的发展中,以大市场、大科研、大系统、大结构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现有1750人中,1400多人受过本科以上教育,其中有800多名博士、硕士。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

8年来,华为走过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成熟,成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我们现有员工2000多人,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硕士、博士生占60%以上,而且每年都要在国内名牌大学选拔毕业生。

摘自《加强合作走向世界》

背景分析:

2006年5月初,华为公司质量部高立群等一行受美国质量协会的邀请,代表华为质量体系参加在美国密尔沃基举行的第60届世界质量大会,同时,他们此行也带着在美国寻找高端质量人才的任务。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华为人参与质量会议、会见质量同行、参观美国公司,收获了大量宝贵的业界质量信息,也深刻体会到美国社会和美国成熟企业浓厚的质量底蕴。

在一家200多人的芯片外围设备商M公司,华为人了解到,该公司定义了一个基本质量工作步骤,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就是:1检查自己工作输入的质量,2检查自己工作过程的质量,3检查自己交付结果的质量。

在该公司茶水间的墙上有两副画着大陆、岛、帆船的巨幅油画“质量航海地图”,上面描述了这个公司从1973年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所有有关质量的重大事件,包括在1991年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通过参观考察,华为人发现国外公司对质量非常重视,并为此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否则就无法在高成熟度的工业界环境中长久生存。华为也在推动质量管理水平上不断改进,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行动指南:

当顾客、企业老板和雇员,都在追求高质量、追求改进、追求卓越的时候,企业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改进。

8月6日

二次创业规划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已制订了第二次创业规划,我们将在科研上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用10年的时间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个目标我们分三步走,3年内生产和管理上实现与国际接轨,5年内在营销上实现与国际接轨,10年内在科研上实现与国际接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所谓的营销国际化,不是在国外建几个工厂,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就够了,而是要拥有5~6个世界级的营销专家,培养50~60个指挥战役的“将军”。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工厂,厂房的长度是300米,宽度是180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我们已投资1000万人民币引进MRPII的软件,这个管理软件通过我们1~2年的消化和提高,将使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同时,投资25亿元,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对各种调测设备实行引进与研制相结合。

- 49

第二篇:任正非:管理变革的三个阶段

任正非:管理变革的三个阶段

华为之于中国,无异于丰田之于日本,同样,华为管理模式也如丰田模式的一样,成为影响中国管理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任正非每次对企业管理的思考,都会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任正非提出的“一线战斗力”观点,更是引爆了中国企业家加强一线管理的热潮。 华为1988年十几个人举债2万元创业, 2013年全球销售收入达2400亿元人民币,利润近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经营上的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企业的学习标杆。学习华为管理理念,模仿华为管理模式,复制出各自行业的“华为”,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最大的梦想。

华为之所以能够在高技术、高品质、高服务水平、高竞争环境的国际通信行业中建立自己的王国,是华为多年不间断进行管理变革的结果。正略咨询认为,华为的管理变革主要经过了自主优化、引进复制、创新发展三个大的阶段。

自主优化阶段:该阶段从1996年持续到1998年,本阶段的主要变革工作:《华为基本法》起草、QC品质圈、ISO质量体系认证、各职能优化。标志性事件:1996年的市场部大辞职以及《华为基本法》完成。经典语录:“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自主优化是痛苦的,摸着石头过河,进展缓慢而且经常走弯路。以《华为基本法》为例,聘请了人民大学6位教授,耗时3年,八易其稿出炉,然而出炉不久便被打入冷宫,很少被任正非提及,实际上并未发挥“指导华为前进” 的理论作用。在职能管理变革上,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如研发管理,进行了立项管理、项目过程监控的管理变革工作,但本阶段变革主要强调战略机会点把握、注重研发速度与集中优势兵力,这一变革也在引入西方管理体系后被逐步修正。 96年至98年的管理变革,除偶尔借助外部咨询力量外,主体是以华为自身为主。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员工们视野局限性以及被事务性工作所困挠,始终无法在管理模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任正非在98年参观IBM后,明显感觉到了自身变革的局限性,决定引入西方成熟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职业化、体系化改造,成了当务之急。

引进复制阶段:引进复制西方管理体系阶段是从1998年开始至2008年,历时十年。华为陆续与IBM、Hay、Mercer、PwC、德勤、FhG、盖洛普、NFO-TNS、Oracle等公司合作,从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变革。经典语录: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要穿美国鞋,就必须削足适履”。 在这一轮管理变革中,华为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包括研发、销售和核心制造的高技术企业,并以建立流程化的组织为管理变革目标。在流程化组织结构设计上,主要依靠客户需求拉动,实行全流程贯通,提供真正的端到端服务。以研发为例,任何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组成的团队(PDT),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研发全过程信息的透明与客户需求目标的一次满足。

在业务管理变革的同时,对人力、质量、财务等职能部门也进行了变革,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流程固化到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流程管理电子化,业务信息的数据化。最终通过从客户端(需求)到客户端(供应)的简洁、规范的信息化控制,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实现了企业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初步改造。

随着西方管理体系在华为的逐步建立,西方体系中过多的流程控制点,不但降低运行效率,而且易于滋生官僚主义及教条主义的缺陷也显现出来,这引起了任正非的警觉。

创新发展阶段:金融危机是中西管理模式的分水岭,企业家开始客观的评价西方管理模式,基于西方管理模式的管理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变革新特点。华为在本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以一线作战需求为中心的组织与流程变革。经典语录: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任正非明确指出:“西方在中国的企业成功的不多,就是照搬了西方的管理”。在自主创新的方法论上,强调“坚持自己成功的东西,要善于总结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 就任正非十五年的管理变革轨迹来看,走过了“摸索—复制—创新”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对于支撑华为的快速发展都不可或缺,摸索的价值在于使管理层理解了企业的真正需要;复制的价值在于快速进行职业化与专业化转型;而创新阶段则是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独创性管理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第三篇:从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看企业人文管理

在这冬季的阴寒之中,我们关注到IT业也正遭遇着一阵阵寒流,无论是通信巨头华为,还是PC老大联想都无一例外,特别是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更是引发了IT业在管理上的一阵阵反思,在这里我们组织了两篇讨论IT管理的文章,以飨读者。

去年春天,深圳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所做的《2001十大管理工作要点》讲话内容,被加题《华为的冬天》在各大企业管理者中间广泛传播,许多企业的

领军人物如创维的黄宏生、联想的杨元庆以及东软的刘积仁在读到此文后纷纷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所有干企业的人的感受”。任正非在此文中指出,繁荣的背后是萧条,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总裁与员工共同准备冬天的经典范例。

干企业的感受

最近流行的是任正非的《北国之春》。这是他作为一个总裁,在樱花烂漫时节的东瀛感受。他以优美的文字介绍:“我们不是来感受异国春天的气息,欣赏漫山遍野的樱花,而是为了来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作为《华为的冬天》的姊妹篇,都浸透着任正非对企业发展的深度忧患。《北国之春》有这样的话:“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正因为现在的所见所闻,是建立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长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受尤深。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真是让人赞叹。日本一旦重新起飞,这样的基础一定让它一飞冲天。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就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人文化管理来过冬

任正非的这两篇文章,都是给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讲话,这不仅是一个企业老总坦然指出企业面临的危机,呼唤员工与自己共同准备“冬天”的苦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则更是“人文管理”创新的经典案例。

所谓“人文管理”,其核心是旨在塑造协调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极大的群体合力。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总裁在超越了具体事务管理之后,往往整天只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往往很难再与手下的干部和员工形成共鸣。现代企业“创新型管理”理论提出总裁在不管理具体事务之后,要把管理的重点回归到直接与每一个员工沟通的“人文管理”。

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能坚持坐上十年的企业为数不多。

张瑞敏说:“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柳传志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

这些企业总裁的想法,正是通过有效的“人文管理”的方式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交流,用真诚与激情感动员工,用危机和善言警示员工,从而达到消除员工与总裁等高层管理者的隔阂。在一个企业,任何一个成员,他只需要面临自己有限的职位权利和责任,总裁却要为所有员工负责。要让每一个员工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孤立割裂的,相互之间是一个利益整体。华为在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和失败。任正非在管理这家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上利润指标连续高居第一,其利润率是海尔、联想的四到五倍的企业时,正是苦心地运用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人文管理”的精髓。通过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总裁讲话,协调着华为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增强着所有华为人之间的亲和力,也提高了华为企业精神的凝聚力,从而有效的消除企业内耗。

创新管理求团结

无论是治国还是治企业,所谓的管理,其核心都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总裁需要及时调度员工的情绪和心态,把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凝聚在总裁对企业的决策和判断之中,从而使企业的各项微观管理健康实施。

传统的管理总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创新型的“人文管理”则强调集体的整合的放大功能,强调各种管理手段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兼容,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优化效应。任正非是一个很少与媒体打交道的“神秘”总裁,但他的员工却能与其有着高度一致的企业意识,正是得益于其“人文管理”。

《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有着大量文采飞扬的优美语句,完全没有总裁的高高在上和盛气凌人。任正非的讲话中浸透着他对自己企业和员工的担忧,却化为“一起寻找度过冬天”的动力。人文管理所闪耀着的人文关怀及其传递的感情动力是任何高压管理所不能及的。即使华为的其他管理过于严厉,员工也能从这种高超人文关怀中体味到它的必要性。

任正非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这是我们在日本时时思索和讨论的话题。”正是有准备冬天的棉衣,华为的员工才心甘情愿地卖力工作,和总裁一起迎接温暖的春天。(本报记者蓝维维)

第四篇:任正非『血洗』华为?

不管是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还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往往都要面临绕不过去的坎儿。华为如是,任正非也如是。2002 年、2003 年是华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核心骨干的出走使得华为收到重创,业绩大幅下滑,而彼时的任正非,也正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然而也正是这个阶段,华为削足适履、成功转型,迈上了国际化的新台阶。口述丨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来源丨正和岛

ID:zhenghedao01.华为发展四阶段我们今天上课所在的华为总部,是 1996 年破土动工的,我当时参加了奠基铲土,当年我们还很诧异,为什么任正非选了这么块荒郊野外的地方,而不是在深圳深南大道附近选址?当时 TCL、创维等企业都在深南大道旁边要了一块地。现在看来,老任的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建在深南大道只能盖一栋楼,不可能有这么大面积。现在这个地方也快容纳不下华为了,松山湖在建新的基地,比这里的面积还大。在座的都是中小企业业主,不可能说看华为工厂漂亮、数据库庞大,回去我也弄一套。照搬现在华为的模式,对中小企业没有任何价值。关键要去研究华为做到 1 个亿时是什么状态,做到 10 个亿、100 亿时又是什么状态,尤其华为在一次创业到二次创业转换过程中,管理体制、组织系统、考核体系、人力资源系统等管理变革是如何突破的。研究华为,要从发展阶段来看。一个企业的成长,往往在面临绕不过去的坎时,必须来一次深层次的变革。不管是人力资源变革、组织变革还是战略变革,只要转过去了,企业就迈上一个新台阶;转不过去,就会在台阶上徘徊,然后慢慢下滑。华为历史可以归结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7 年到 1995 年,创业求生存。初期所形成的领导团队到现在还保持稳定,这是中小企业研究华为的一个启示点。第二个阶段,1996 年到 2004 年,二次创业与迈向国际化。我认为这一阶段是最值得研究的,华为所有的变革——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体系、流程体系,都是在这八年完成的。这一阶段也是华为面临困难最多、差点死掉的时期,尤其 2002 年、2003 年,业绩下滑,任正非又得了抑郁症,也正是这一阶段,通过管理变革,华为销售收入成为国内第一,并开始走向海外,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公司。第三个阶段,2005 年到 2010 年,华为商业模式变革期。它不再是简单地卖通信设备,而是提出要做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过去是把竞争对手击倒,这个阶段把对手叫友军,竞争变竞合,整个组织变革面向客户。2011 年到现在,我们叫组织转型期,就是追求云管端一体化,是华为的第四个阶段。2013 年 10 月华为干部大会提出的口号就是要赶超美国,另外,还提出在行业颠覆性创新到来时,华为会不会倒下。任正非从来不提“转型”“变革”这样的字眼,只提“持续改良、改善”,但从企业发展史来看,华为始终在转型、变革过程中。02.一没钱二没市场,靠什么突围?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创业初期的华为也是机会导向。1987 年,任正非碰到辽宁农话处的一个处长,经介绍华为成为香港一家生产程控交换机(PBX)公司的代理商。老任虽是个军人,但在部队上过大学,在部队时也是科技创新能手,得过全军技术创新二等奖,被选为十二大党代会代表,参加过郭沫若主持的全国科技代表大会。虽然他称自己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但其实他对技术的前瞻性把握和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具备的。华为第一次创业时期有哪些举措呢?首先,没市场怎么办?华为与地方邮政系统结盟,成立莫贝克公司,通过邮电企业职工集资参股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募集参股资金 5500 万元。当年每个地市的邮电局,都与华为成了利益共同体,因为是一家人了,所以产品可以卖进去。后来这个合资公司一把卖掉 7.8 亿美元。如果这几千名邮电员工都到华为总部,那治理结构就乱套了,这就是任正非聪明的地方,怎么办?跟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治理结构上,不能让他们影响华为的产权结构。第二,没钱怎么办,靠什么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只有两条:一是靠追求、理想、信念;二是靠未来的预期收益,这就必须给股权。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说华为没上市,资金链怎么能不断?华为员工内部融资持股计划从 1990 年就开始了,现在加起来有几百亿,另外莫贝克卖了 7.8 亿美元,3COM 卖了 40 亿美元,加起来是百亿级的资金量,哪怕上市估计也融不到这么多资金,华为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企业高速成长的资金需求。员工持股计划还有一个好处,企业每年都在高速成长,比如说今天给你 10 万股,50% 的分红,马上第二年分 5 万分红,如果员工把本金和 5 万分红拿走,企业现金流肯定吃紧;但华为告诉你,根据你的业绩,我今年给你 20 万股,你干不干?你一看,50% 的分红,再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一共投入 20 万股。到了第三年,又有 50% 的分红,你要拿走 10 万股,公司又告诉你,我给你 40 万股,你干不干?这样既把人才留住了,又实现了内部融资。当然,这是当时中国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做法,今天企业学不来,要学那就是非法集资了。一次创业时期,华为面临了很多过不去的坎。没有自主创新产品,面临资金流和人才双重短缺,老任曾说,研发失败我就跳楼。当时华为主流技术派认为搞数字程控交换机太超前,必须搞半程控交换机,成本低、研发速度快,老任就把所有投资压到半数字程控交换机上。但这时候,生产线上有一名工程师对华为的技术方向提出质疑,半程控交换机是一种落后的技术,应该研究数字程控交换机。老任跟这位工程师讲,我给你资金,你自己组建人才团队,你来牵头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这正是老任非常厉害的地方,一个生产线上的工程师提了建议,他就敢让他带团队悄悄地干。如果当时华为没有搞这个数字程控交换机,华为有可能就死掉了。1995 年以后华为为什么开始搞变革?就跟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一样,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个体与诸侯意识、管理随意粗放、个人英雄主义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凸显,企业一定要变。03.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你绕不过去的几道坎1996—2004 年,华为第二阶段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华为发展史上一共经历过四场人力资源变革。创业初期华为面向农村市场,谁拿下山头,谁升官发财,强调英雄主义、狼性精神、垫子文化,奠定了华为艰苦奋斗的基因。进入城市主流市场以后,直接要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打交道,华为采取了哪些措施?首先是市场部集体辞职。1996 年,有一次任总把我和孙亚芳叫到一起,说现在很多干部进入城市市场之后思想观念、能力跟不上,要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当时孙亚芳就提出,我带着市场部所有高管集体辞职,之后由彭老师带着专家组对所有人进行测评。老任说这个主意好。当年华为所有干部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们重新接受组织的挑选。”被选下去的干部,包括一些副总裁被派到基层,没有一个人闹事。从此,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左能右、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这“四能”机制开始推行。集体大辞职之后华为开始搞职能优化,提高总部的专业化管理能力。那时开始抓人力资源建设,抓财务建设,抓战略管理。任总当时提出“狼狈机制”,即狼狈协同,前方打仗的是狼,前腿很发达,后方支持的人是狈,后腿很发达,就是西方企业的“内部客户”,任总用了一个形象的词叫“狼狈为奸”,就是前后端一体化。华为后来引进 IBM,搞客户化组织,它是有基础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协同,内部运营要一体化。中国很多企业做不到,如何真正基于市场、基于客户去打通流程,实现研产销内部一体化运营?你的组织运行模式必须要进行变革。当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流程化的组织、职业化的队伍时,很多干部的思想观念又跟不上了,所以华为这时候又搞了一个内部大创业。什么叫内部大创业?其实企业内部很多人天生是当小老板的料,他们的业务能力很强,你给他们一块市场,他们很快就能打开,而你一旦说做事需要流程,过去穿便装,现在要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他们不习惯,就会跟组织对抗。如果你的合作伙伴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趁早把他请出去,顶多创业时候用他一下。这时候华为搞内部大创业,劝退 300 个这样的干部,你不按流程做可以,变成我的经销商,比如说李一男是 1500 万股,那时候 1 块钱一股,我给你 1500 万的设备,你去卖,卖完以后这就是你的创业资金。这一时期又赶上华为的营销体系从自建营销体系开始转为代理体系,这样就把 300 个干部变成了华为的经销商。市场部大辞职解决了什么问题?总部开始建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我们一次创业时都是“企业家的企业”,企业就是我的,我是制度的制定者,我说了算,可以破坏制度。当变成“企业的企业家”就不一样了,老板也要受到约束,你必须建立组织规则,必须有流程权威。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了,大家都不担责任?就是因为你这个企业只有领导权威,没有建立流程权威,也没有专家权威。有了专家权威、流程权威,企业的全员责任体系才能建立起来。从 1996 年市场部大辞职开始,华为的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创业时期避免一人占一个山头,要经历“一切缴获归公,反对山头文化”阶段;变革期,一切行动听指挥,反对本位主义;再往上走,到流程化时期,反对论资排辈,一切归零;再往后,就是持续奋斗,反对不思进取。注意,华为的人力资源变革,始终围绕几大核心价值观来做。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虽然组织结构庞大,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始终是敏感的,对客户需求始终是能准确把握的,这一点不是等到哪一年才提出的想法,这种品性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就有。第二,任正非强调持续艰苦奋斗。而人力资源机制就是不断激活人才,不能懈怠。我研究中国企业发现,任正非说要有一根鞭子,抽着你往前走,企业才有活力。此外,华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任总开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危机意识与自我批评。从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到研发体系反幼稚大会,华为把客户的抱怨录音,不停地让研发人员听。让员工参与改善,让员工进行自我批判,他说一定不要搞群众运动,一定要运动群众。回过头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体会不到流程再造带来的变化?别忘了,流程背后是人的观念,如果你的企业还是权力导向、自我导向,而非客户导向,那你的流程越画越长,这个流程就没用。我认为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它构建了一套怎么对知识分子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让知识分子变成勇猛、有狼性的战士,而不是变成奴才。知识分子最怕打仗没狼性,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04.“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怎么做到的有人问任正非,你主要干什么?老任回答两个字:分钱。他提出要学索马里海盗,科学解决合理“分赃”的问题。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利益,背后其实是评价。如果没有评价,给得越多,员工会越抱怨。但评价又是管人里最难的,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潜能、态度、能力、岗位呢?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里最厉害的正是评价体系,叫“评价无时不在,评价无处不在”。今天有岛亲自把华为卫生间都拍了照,说华为怎么把每个方面、每个细节都管得那么好,说自己公司卫生间也要有香味,但总是一会儿香,一会儿不香。问题就出在管理不规范上。华为会测量,香味多久会散去,都有标准。另外,华为司机接人为什么从不晚点?都是做了精密统计研究的。▌周其仁批注 1学华为考评体系,有一点要当心,华为是不是把所有人全纳入考评对象?不是的,凡是市场有价的东西,统统花出去。一个公司对市场信息,尤其是人力的市场价格要非常敏感。公司是市场里的公司,不利用市场系统,把所有人都纳入企业内部管理是会崩溃的。你看奔驰这样的公司,能外包的全部外包,总装都可以外包,最后就是品牌、设计、市场自己做。什么东西市场解决不了呢?你看为什么 EMT(经营高管)团队要宣誓?我签单给你,单里面有没有回扣、含不含水,这是管理的重点,要考核市场上不容易出价的风险。任正非说,创业初期,谁干得好谁干得坏,他脑子里清清楚楚。人多了以后,没办法对所有人评价了,没有判断的标准,老板也不敢把权力下放。那时华为内部有种说法,老板就像天上的鸟,越飞越高,老板说的话让人越来越听不懂,下面人天天琢磨。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目标、是非标准,大量新人进来就会稀释公司文化。1996 年我们进驻华为后,最有名的就是起草了《华为基本法》,目的就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真正建立了一套价值评价体系,解决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机制。学华为学什么?我认为华为背后这套人力资源机制、制度体系是最可学的。华为从一次创业到二次创业,跟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做顶层设计不是简单地摸着石头过河,要先把思路捋清楚,我怎么干,分配体系向谁倾斜。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有的绩效制度、分配体系全是应急的,缺乏顶层设计。华为当年就提出一个评价系统,一个企业价值创造的载体是员工。实际上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价值创造的能力,这叫能力评价;然后是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这叫责任与风险承诺;在价值创造中的表现,这是态度;价值创造的结果,这是贡献。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起企业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能力、责任、态度、贡献究竟怎么考核,这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具有特色的也最具有操作性的东西。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未来激励哪些人,分配重心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他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然后怎么进行分配,这是最重要的。05.“饿狼逼饱狼”:华为人才如何脱颖而出稻盛和夫两年将日航扭亏为盈,没有别的招数,就两招:一是敬天爱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主动工作;二是阿米巴,用一套会计核算体系植入人力资源管理,去量化组织中每个团队、每个人操作多少价值。我经常说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小,华为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拿一套量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来看每个人的价值。华为人力资源分三个系统进行,一是企业职业通道,华为最早在中国企业中打破官本位,我不当部门经理,不当副总裁,就按专家这条线走下去,做到足够专业,也能拿到副总裁的待遇,而且不光能拿到待遇,还有权调动资源,叫“有职、有权、有责”。二是建立一套严格的任职标准。三是一套严格的以行为和事实为依据的任职资格认证。华为最初建立了管理和技术两大通道,现在是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三大通道,每一个通道又划分为若干等级,比如你想当人事经理,就必须达到这一专业通道层次的几级任职资格,任职资格跟绩效又有关系,只有连续三年绩效达到 12 分,你才有资格申请更高一级,这都是环环相扣的。有人问,为什么在华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华为的岗位晋升线和能力晋升线是两条。竞争上岗的基本条件是任职资格,这就导致了任何一个岗位都会有三到四个达到任职资格的人等在这个地方,这就是老任提出的“饿狼逼饱狼”,你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好好干,否则马上就有接替者。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板总觉得自己没有后续人才,其实是人才储备体系出了问题。又有人提出,说我天天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我业绩不行,行不行?这就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做法,这个人很闲就去培训,越忙越抽不出时间培训。华为不然,要想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有一个前提条件,绩效考核一共 15 分,必须达到 12 分以上,这就避免了有的人一味地参加能力晋升,但是业绩做不出来。这就把绩效、能力、岗位这几条打通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考核任职资格、绩效、培训都各干各的,不配套,华为是责、权、利、能四位一体。06.人性大师任正非:怎样保持干部队伍纯洁性2012 年岁末,任正非写了一篇文章《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规则在此,所有人都朝着一个目标聚焦去努力,这叫“力出一孔”;企业大了,很多人开始损公肥私,在公司身上割肉,那企业肯定完蛋,因此还要“利出一孔”。华为搞 EMT(经营管理团队)宣言,就是强调高层不能以权谋私,不能在外面兼职,不能搞关联交易,你的利益必须来自华为公司本身。大家都问华为离开任正非行不行,在我所接触的企业里,华为真正打造了坚实的高管团队。2002 年、2003 年是华为最困难的时候,首先 2001 年李一男出走,从华为挖走了好几百位骨干,几乎掏空了华为的核心技术班子;同一时期,任正非的母亲出车祸身故,老任那时正陪着国家领导人在国外访问。这给老任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企业做那么大,到关键时刻,连母亲都照顾不了。那时真是最痛苦的啊,也是华为最危难的时候,那一两年他已经很少管公司了,基本上靠一个团队在管理。目前,华为 15 人的高管团队里,最晚进入华为的是 1996 年,因此华为高管团队都是自己培养的,不是空降,都是参加了当年《华为基本法》讨论的一批年轻人。团队成员全部是硕士以上毕业,全部是名牌大学出身。企业做大了以后,选高层干部一定要以德为先,因为高层干部掌握的资源太多,必须自查自纠,每日三省吾身。利出多孔,肯定是大家都在割肉,不再进行价值判断,因为诱惑太大。华为检查完干部,会让干部自己提出整改措施,大家继续干,这是老任很懂人性又很善的地方。有些媒体将老任描述成凶神恶煞的形象,但我认为老任本质上是很善的人,所以我想写一篇文章叫《善者任正非》。我们现在很多老板对别人要求太苛刻,一看犯点小错误,一刀就干掉,这样就没人给你干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的时候还要保他。水太清了也不行,水太清了要搅一搅;如果太浑了,就下点药把他杀一杀。华为搞 EMT 宣言,不仅针对高层,现在也包括中层干部。企业做大了以后,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07.后端标准化,前端个性化华为发展史上,组织是随着市场扩张不断变革的。早年华为和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一样,就是直线职能制,指挥命令系统一竿子插到底,快速反应。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 1999 年,后来企业出现多种产品、多个市场,觉得直线职能制管不过来,所以要分权。当年最早包政老师搞了一个事业部改造,老任一看,说你是学 GE 的,GE 是分权事业部,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形成不起来,容易变成内部体系的集中营,总部没有权威,不利做大企业,就把包老师的方案否了。华为搞了覆盖全球的矩阵性组织,片区、地区、办事处、代表处管理职能垂直落地,过于矩阵化之后,又会变成流程太长。所以在 2006 年又提出基于响应客户管理优化组织加强客户群系统建设。到 2007 年以后,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做决策,叫重装旅、陆战队、前端综合化、后端专业化,这就是老任后来提出的“铁三角”组织模式。所谓“铁三角”,就是真正面向市场端的是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前端针对某一个客户,依据这三类人来做决策。美国打仗犹如玩电子游戏,犹如侦察专家、地形测量专家、军事专家组成的三人小组深入敌后,看到萨达姆军队,马上制订作战计划,直接指挥导弹飞机开打,把萨达姆的军队化整为零一个一个都干掉了。玩这套游戏的前提是什么?后台必须专业化,否则就乱套了。华为之所以走到今天,可以把权力授予“铁三角”,前提是它花了几十亿。用华为改革办主任的话说大概有 200 多亿元人民币的咨询费建造了技术研发平台、中间试验平台、产品制造平台、全球采购平台、市场营销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财务融资平台、行政服务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平台等十大平台,让“铁三角”得到最专业的支持。企业一定要后端标准化、前端个性化,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服务。一线如果得不到后台的专业支持,你越给他权力,他离你越远,而华为是你再有能力,也离不开总部的支持。如果总部没有专业化能力,你去授权给一线,企业就是个体户,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是个体户的集中营。举个例子,当年华为是怎么打进非洲市场的?首先是深入前线做调研,了解到在非洲要卖设备,必须要搞定总统,他既是三军首脑,又是大买卖人。怎么跟总统成为朋友呢?华为人发现总统对斗鸡研究很深,为了投其所好,当地经理马上制订作战方案,反馈到华为总部,总部马上把中国的斗鸡专家请过来,研究中国斗鸡和非洲斗鸡的渊源,把中国最好的斗鸡选出来拍照,写关于中国斗鸡文化的书。中国大使拜访这位总统时,就送出这本斗鸡的书。非洲总统如果来中国访问,提出要看斗鸡比赛,我们就设计斗鸡场。这是整个组织客户化运行,一旦发现战略性的机遇,所有的资源配置给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离开华为以后,包括别的企业从华为挖走副总,大都不成功的原因。08.削足适履,下决心学从 1998 年开始,华为系统引进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经验,在集成开发、集成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方面与 IBM、HAY、MERCER、普华永道、德勤、德国国家应用研究院等 30 多家企业合作,短期内好像花了钱,但是长期来看,老任认为这是人力资本,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这跟三星的观点差不多。三星跟华为有一点相通,经营管理干部一定是自己培训的,很少从外面聘请,自己培养的人才价值观相同、战略执行能力强,能够“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但专业人才,三星认为,我要进入一个新行业,顶尖技术人才靠自己培养不出来,所以李健熙上任后就推行三星进入一个新领域,不是自己培养人才,而是挖,全世界谁的技术最高,我用国际市场价三到五倍的价格把最好的团队挖来。有专家还做了一个测算,当待遇高一倍的时候,企业文化对留人还能起作用,当待遇达到三倍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失灵了,李健熙当年就是用三到五倍的市场价全世界挖人。华为不是通过高薪挖人,而是通过和世界顶级公司合作的方式,谁专业我就用谁。当年任正非带领华为高管走访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惠普等公司,回来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认真向大公司学习,才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 的经验是他们付出了数十亿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1998 年,华为请 IBM 做咨询,花了 5.6 亿元,他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削足适履。学人家不能形式主义,引进来的这套机制两三年不变。他说学任何一个东西,既然人家是好东西,如果你越穿越觉得舒服,说明它的东西不先进,你不舒服,才说明人家的好。▌周其仁批注 2各位可以去试试,要把自己的公司真正国际标准化,削足适履,要砍脚,要砍头,哪有那么容易?可任正非就是不屈不挠,先把自己的脚砍了装进去,学会了再调整、再固化。有些中国公司用国际咨询公司就是为了上市,包层皮儿好看。这叫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当真的。华为不然,财务系统、人力系统、人事系统, 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改,都让国际最好的咨询公司帮助设计,诊断完还不让你走,直到解决问题才可以。09.任正非:“血洗”型人才任正非虽然不跟国内的企业家打交道,但是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家,他一个一个拜访。他认为只有跟比你水平高的人打交道,你才能感受到压力,你才进步得快,你只有永远谦虚地做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周其仁批注 3作为组织,不仅要老板见贤,团队也要见贤,否则天天鞭子抽也没有用,如果不发动人内心的能量,谁也没办法。不能做到“心比天高”也要“心比地高”,不能一步确立目标,也要分步确立,要强化团队形成正反馈。企业家并不是有钱人。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企业家是钱永远不够的人。为什么钱永远不够?因为要干事,心比钱大得多才是企业家。所以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才能用别人的钱。今天问任正非钱够不够,对他的梦想来说,不够。企业家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是一种生命冲动,一个梦,这是推动人类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另外,他基本上一个礼拜要读一两本书,每天看几本杂志,他的思维是很活跃的。《读者文摘》他是必读的,不光自己看还送给别人。华为所有的管理运动,要么是学动植物,要么是学美国、学毛泽东、学军队,都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学习的。吴春波老师对此有一个总结。●华为向外国学习:学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华为也向我党学习:八项规定、自我批判、多劳多得。2013 年新搞了“八项规定”,比如说请客要领导请,不允许下级请上级。●向军队学习:上甘岭、呼唤炮火、上校连长,西点军校、铁三角。●向企业学习:2012 年华为学海底捞、学顺丰快递,老任让所有高管去海底捞免费吃顿饭。●向动物学习:狼性、狮群、蜘蛛、蚂蚁。●向植物学习:所有薇甘菊。●向建筑学习:都江堰、罗马花园、长城。●向影视学习、向书刊学习、向员工学习、向杂家学习……老任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然后在其基础上创新,所以我认为任正非是学习型人才,企业家就要终身学习。任正非请了数位教授做顾问,他们的办公室和老任的办公室挨着。老任虽然不跟媒体打交道,但一有时间就跟教授们泡在一起辩论问题。有时候他跟你拍桌子,辩论完他就走了,隔了一会儿,他又晃回来跟你聊,发现刚才你批判他的观点已经变成他的了,而且从他口里说出来比你的水平更高、更有质量!有一次,《中国经营报》采访我,我说任总经常“血洗”我们这些人大教授的观点。后来老任在去东北的火车上看到了这篇报道,说:“彭剑锋讲得对,我就是要‘血洗’他们的知识!”▌周其仁批注 4彭老师讲到一个词,“血洗”,知识只有“洗”完以后才是你的。什么叫决策?运用一部分公共知识,大量运用你的个人知识,再加上直觉。很多成功的老总没读过多少书,但个人知识丰富,悟性好,善于总结提炼,能够举一反三。好东西从来不是简单复制的,任正非也去看 IBM 公司,但他没有重复 IBM 的路。一个人最值钱的知识是个人悟过、驾驭得了的那部分。10.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2013 年 10 月中旬,华为刚刚开了年终干部大会,三个 CEO 一人提一个问题:第一个 CEO 提出,华为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华为敢不敢喊出超越美国的目标?第二个 CEO 提出,华为如何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长期有效增长?还有一位 CEO 提出,华为如何应对颠覆性创新?提出华为要加大前瞻性研究,要做基础研究,不能只一味追求市场。所谓的客户导向,不光要适应客户需求,还要超越客户需求。华为 2013 年做了改革,把开发和技术分离,除了考核成功率,还考核失败率,做基础研究,把你失败了多少次作为一个考核目标,鼓励冒险和尝试,要养一部分人天天在那里“不着边际”地做原创性创新。这是华为的一个关键转型。还有一招是集中资源,压强原则,迅速跟上。老任提出,好在我们不是上市公司,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可以把钱押在战略性投资上。此外,就是要建立广泛的客户基础。如果没有广泛的客户基础,颠覆性创新一旦没有抓住,华为很快就会倒下。但如果你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我的其他产品能够迅速转化为客户需要的东西,企业就仍然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摘编自 2013 年 10 月 28—29 日,“正和岛走进华为(第三期)”活动干部决策内参(ID:ganbuyuedu)CEO、主流决策者整合工具

第五篇: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这算不了什么危机。如果两者同进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是不是头脑里有危机这根弦了,是不是已经没有自我批判能力或者已经很少了。那么,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那我们可能是没有办法了。那我们只能说“你们别罢工了,我们本来就准备不上班了,快关了机器,还能省点电。”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现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活下去。

这三年来的管理要点讲的都是人均效益问题。不抓人均效益增长,管理就不会进步。因此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当然,这不仅仅是当前财务指标的人均贡献率,而且也包含了人均潜力的增长。企业不是要大,也不是要强,短时间的强,而是要有持续活下去的能力与适应力。我们有一位员工写了一篇文章《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只有不断改进,我们才有希望。但是华为公司有多少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在改进,有多少人在研究还能再改进。我们的干部述职报告所有指标都是人均效益指标。人均改进。我们的干部述职报告所有指标都是人均效益指标。人均效益指标降低了,我们就坚定不移了降工资。如果你连降工资都不能接受,我认为你就有必要再留在华为公司奋斗了。一个部门领导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人均效益没有增长,他应下台了。另一个部门的领导犯过一些错误,当然不是品德错误,是大胆工作,大胆承担责任,缺经验而产生的错误,而人均效益增长,他应受到重视。若他犯的错误,是集体讨论过的,错了以后又及时改正了,他应受到提拔。各级干部部门,要防止明哲保身干部被晋升。在一个系统中,人均效益的指标连续不增长,那么主要部门领导与干部部门的人,应全部集体辞职。因为,人是他们选的,您选了些什么人。

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一定要看到可能要出现的危机。大家知道,有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确实了不起,但去年说下来就来了,眨眼之间这个公司就几乎崩溃了。当然,他们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他们还能东山再起。最多这两年衰退一下,过两年会世界领先。而华为有什么呢?我们没有人家雄厚的基础,如果华为再没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的崩溃后,将来就会一无所有,再也不能复活。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一、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要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五,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一年还不止只百分之十五吧我们卖的越来越多,而利润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我们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各部门、各科室、各流程主要领导都要抓薄弱环节。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产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的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很重要的。对研发相对来说,同等级别的一个工程师可能要比研发人员综合处理能力还强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对售后服务体系不给认同,那么这体系就永远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成的。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织,就是高成本的组织。因为他飞过去修机器,去一趟修不好,又飞过去修不好,又飞过去又修不好。我们把工资全都赞助给民航了。如果我们一次就能修好,甚至根本不用过去,我们要强调均衡发展,不能老是强调某一面。比如,我们公司老发错货,发到国外的货又发回来了,发错货运费、货款利息不也要计成本吗?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均衡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全公司短木板变成长木板,桶装水才会更多。

我们这几年来研究了很多产品,但IBM还有许多西方公司到我们公司来参观时就笑话我们浪费很大,因为我们研究了很多好东西就是卖不出去,这实际上就是浪费。我们不重视体系的建设,就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要减少木桶的短木板,就要建立均衡的价值体系,要强调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用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要减化不必要的确认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行呢?现在我们机关有相当的部门,以及相当的编制,在制造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捡、清理,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机关干部。机关干部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我们一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秘书有权对例行的管理工作进行处理,经理主要对例外事件,以及判别不清的重要例行事件作出处理。例行越多,经理就越少,成本就越低。一定要减少编制,我们的机关编制是过于庞大的。在同等条件下,机关干部是越少越好,当然不能少的一个也没有。因此我们下坚定不移地要把一部分机关干部派到直接生产增值的岗位上去。机关的考评,应由直接服务部门进行打分,它要与机关的工资、奖金的组织得分挂勾。这也是客户导向,内部客户也是客户。

市场部机关是无能的。每天的纸片如雪花一样飞啊,每天都向办事处要报表,今天要这个报表,明天要那个报表,这是无能的机关干部。办事处每一个月把所有数据填一个表,放到数据库里,机关要数据就到数据库里找。从明天开始,市场部把多余的干部组成一个数据库小组,所有数据只能向这个小组要,不能向办事处要,办事处一定要给机关打分,你们不要给他们打那么好的分,让他们吃一点亏,否则他们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服务于你,使你作战有力。庞大的机关一定要消肿。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也会碰到许多矛盾,领导干部要起模范作用。要有人敢于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就不能当干部。当工程师也很光荣嘛。

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对明哲保身的人一要清除。华为给了员工很好的利益,于是有人说千万不要丢了这个位子,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利益。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要免除他的职务,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不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过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三、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适度,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们不会自己下猛力,对自己都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通过自我批判,各级骨干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职业化,走向国际化。只有认真地自我批判,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先进,优化自己。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我们对普通员工不做献身精神要求,他们应该对自己付出的劳动,取得合理报酬。只对有献身精神的员工作要求,将他们培养成干部。另外,我们对高级干部实行严要求,不对一般干部实施严要求。因为都实施严要求,我们管理成本就高了。因为管理他也要花钱的呀,不打粮食的事我们要少干。因此我们对不同级别的干部有不同的要求,凡是不能使用自我批判这个武器的干部都不能提拔。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有人听了以后认为公司内部斗争真激烈,你看他们说起问题为很尖锐,但是说完他们不又握着手打仗去了吗?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进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要温良恭让。一定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应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二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下去,这比那种暴风急雨式的革命更有效果。

四、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时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做政客?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一个小国,处于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要是这样犹太人再过2000年还回不回得来,就不一定了。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斯利益,人们拥护了他。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一时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 我曾经在与一个世界著名公司,也是我公司全方位的竞争对手的合作时讲过,我是拉宾的学生,我们一定要互补、互助,共同生存。我只是就崇敬拉宾,来比喻与竞争对手的长期战略关系。

如何掌握任职资格的应用,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我们公司在推行激励机制时,不要有短期行为,我们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他的短期贡献,也要看到组织的长期需求。不要对立起来,不要完全短期化,也不要完全长期化。 同时,我们要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全要抓住关键事件逆向考“事”,事就是事情的事。对第一件错误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以改进。并从中发现优良的干部。我认为正向考核很重要,逆向的考“事”也很重要。要从目标决策管理的成功,特别是成功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在失败的项目中,我们要关于总结,其中有不少好干部也应得到重视。要避免考绩绝对化,形而上学。特别是要从有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技能,且本职工作做得十分优秀的员工选拔和培养骨干。

干部要有敬业精心、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区别一个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是不是忠臣,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进行任职资格来评价的话,那肯定是公平的。但如果用精密天平来评价,那肯定公平不了。我们要想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个干部如果过于斤斤计较,这个干部绝对做不好,你手下有很多兵,你自私、斤斤计较,你的手下能和你合作很好吗?,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员工是不是都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什么还想要当干部。如果你觉得还是你有一点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赶快改进,否则最终还是要把你免下去的。

五、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机关的改革就是这样。总的原则是我们一定要压缩机关,为什么?因为我们建设了IT。为什么要建设IT?道路设计时要博士,炼钢制轨要硕士,铺路要本科生。但是道路修好了扳岔道就不要这么高的学历了,否则谁也坐不起这个火车。因此当我们公司组织体系和流程体系建设起来的时候,就不要这么多的高级别干部,方丈就少了。建立流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减掉一批干部。如果一层一层都减少一批干部,我们的成本下降很快。规范化的格式与标准化的语言,使每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与内容更加扩大。信息越来越发达,管理的层次就越来越少,维持这些层级管理的官员就会越来越少,成本就下降了。

要保证IT能实施,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流程。盲目创新只会破坏这种效率。 我们不要把创新炒得太热。我们希望不要随便创新,要保持稳定的流程。要处理好管理创新与稳定流程的关系。尽管我们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但以一个正常的公司业说,频繁地变革,内外秩序就很难安定地保障和延续。不变革又不能提升我们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岗位工作效率。变革,究竟变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各级部门切忌草率。一个有效的流程应长期稳定运行,不因有一点问题就常去改动它,改动的成本会抵消改进的效益。

已经证明是稳定的流程,尽管发现它的效率不是很高,除非我们整体设计或大流程设计时发现缺陷,而且这个缺陷非改不可,其它时候就不要改了。今年所有的改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证实,不能随意去创新和改革,这样创新和改革的成本太高。

我们要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小改进、大奖励”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我年轻时就知道华罗庚的一句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大家在处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也要保持冷静,稍不冷静就惹麻烦。千万不要有浮躁的情绪,戒骄戒躁,收敛自我,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

我们要坚决反对形而上学、幼稚浮躁、机械教条和唯心主义。在管理进步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反对形左实右。表面上去做得很正确,其实效率是很低的。

六、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需要 我们要继续坚持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的宏观管理方法与体系的建设。什么叫业务为主导,就是要敢于创造和引导需求,取得“机会窗”的利润。也要善于抓机会,缩小差距,使公司同步于世界而得以生存。什么叫会计为监督,就是为保障业务实现提供化的财经服务,规范化就可以快捷、准确和有序,使帐务维护成本低。规范化是一反筛子,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监督。要把服务与监控融进全流程。我们也要推行逆向审计,追溯责任,从中发现优秀的干部,铲除沉淀层。

以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为推行区域、业务的行政管理与统一财务服务的行政管理相分离做准备(财务IT将实行全国、全球统一管理。)

七、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 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什么是变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重新分配是大事,不是小事。这时候必须有一个强大有力的管理机构,才能进行利益重新分配,改革才能运行。在改革的过程中,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必须。但利益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我们在进行岗位变革也是有利益重新分配的,比如大方丈变成小方丈,你的庙被拆除了,不管叫什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的改革是不可以成功的,不可能被接受的。特别是随着IT体系的逐步建成,以前的多层行政传递与管理的体系将更加扁平化。伴随中间层的消失,一大批干部将成为富余,各大部门要将富余的干部及时输送至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及时地疏导,才会避免以后的过度裁员。我在美国时,在和IBM、Cisco、Lucent等几个大公司领导讨论问题时谈到,IT是什么?他们说,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以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们随着IPD、ISC、财务四统

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中间层消失。我们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或2004年。

今天要看到这个局面,我们现在正在扩张,还有许多新岗位,大家要赶快去占领这些新岗位,以免被裁掉。不管是以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同时,公司与社会间的劳动力交流是必要的,公司不用的、富余的劳动力在社会上其它地方可能是需要的,社会上也许有一些我们短缺的。公司内长木板和短木板的交换也是需要岗位与人员的流动。我们要及时地疏导员工到新岗位上去,才会避免以后过度裁员。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今天来说,我们各级部门真正关怀干部,就不是保住他,而是要疏导他,疏导出去。在新岗位上尽量使用和训练员工,老员工也应积极去占领,不然补充了新人,他也有选择的权利。只有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才会有全体员工价值的实现机会。

我们要消除变革中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高中级干部。我们正处在一个组织变革的时期,许多高中级干部的职务都会相对发生变动。我们愿意听取干部的倾诉,但我们也要求干部服从,否则变革无法进行。待三年后,变革已进入正常秩序,我们愿意遵照干部的意愿及工作岗位的可能,接受干部的调整愿望。对于干部,我们只有这样一个方法,愿意听你们诉一诉,诉完后还是要到分配的岗位工作。对于基层员工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提高自己本职工作的技能。要严格控制基层员工的转岗,转岗一定要得到严格的审查与批准。我认为基层员工就是要发展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提高了也可以拿高工资。对已经转岗和以后还要转岗的,只要不能达到新岗位的使用标准,而原工作岗位已由合格员工替代的,建议各部门先劝退。各部门不能在自己的流程中,有多余的冗积和沉淀。哪一个部门的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应由这一个部门的一把手负责任。 我们要减产工作协调与调度会议,即使对于那些必须开的、开完要立即实行的会议,也要减少参加这些会议的人员数量。同时要禁止技能培训类远期的目标的会议在上班时间召开,其他活动如体检、沟通、联欢之类活动,更不得在上班时举行,要确保工作时间与质量得到贯彻落实。

八、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定

我们认为规范化管理的要领是工作模板化,什么叫做规范化?就是我们把所有的标准工作做成标准的模板,就按摸板来做。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定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建设。

九、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我们在讨论危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来想一想。我们所有员工的职业化程度都是不够的。我们提拔干部时,首先不能讲技能,要先讲品德,品德是我讲的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从哲学上,从任何自然规律上来说,我们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这个时候的到来。

繁荣的背后就是萧条。玫瑰花很漂亮,但玫瑰花肯定有刺。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背的,不可能有绝对的。今年我们还处在快速发展中,员工的收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这个时期来研究冬天的问题,比较潇洒,所以我们提前到繁荣时期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无疑。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你不能正确对等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升自己,一方面要与同志们团结好,提高组织效率,并把自己的好干部送到别的部门去,使自己部下有提升的机会。你减少了编制,避免了裁员、压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变革总会触动某些员工的一些利益和矛盾,希望大家不要发牢骚,说怪话,特别是我们的干部要自律,不要传播小道消息。我认为,每一个人都要站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角度说话,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家属管好。一个传播小道消息、不能自律的人,是不能当干部的,因为你部下的许多事你都知道,你的传播习惯,你不会触及部下?他们能相信您?因此,所有的员工都要自律以及制止小道消息的传播,帮助公司防止这些人成为干部。

十、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我们去年交给国家的增值税、甩所得税是18个亿,关税是9个亿,加起来一共是27个亿。估计我们今年在税收方面可能再增加百分之

七、八十,可能要给国家交到四十多个亿。我们已经对社会负责了。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的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媒体说你好,你也别高兴,你未必真好。说你不好,你就看看是否有什么地方可改进,实在报道有出入的,不要去计较,时间长了就好了。希望大家要安安静静的。

前几年国外媒体说我们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快要垮了,不是它说垮就垮的。也许它还麻痹竞争对手,帮我们的忙。半年前,也还在说我司资不抵债,突然去年年底美国媒体又说我公司富得流油,还说我有多少钱。我看公司并不富,我个人也没有多少钱。你们看我像有钱人吗?你们最了解,我常常被人误认为老工人。财务对我最了解,我去年年底,才真真实实还清了我欠公司的所有帐,这世纪才成为无债的人。当然我买了房子、买了车。我原来是10万元买了一台广州厂处理的标志车,后来许多领导与我谈,还是买一个好一些的车,万一车祸能抗一下。所以媒体说我们富、就富了?我看未必。而且美国媒体别有用心的编造,不知安的什么心。所以我们的员工都要自律,也要容忍人家的不了解,不要去争论。有时候媒体炒作我们,我们的员工要低调不要响应,否则就是帮公司的倒忙。 我肯定的说,我同你们在座的人一样,一旦华为破产,我们都一无所有。所有的增值都必须在持续生存中才能产生。要持续发展,没有新陈代谢是不可能的。包括我被代谢掉,都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我也以平常心对待。 我认为,我们要严格要求,把事做好,把自己不对的地方改正。别人说的对的,我们就改了;别人说的不对的,时间长了也会证实他说的没道理。 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我希望大家真正能够成长起来,挑起华为的重担,分担整个公司的忧愁,使公司不要走上灭亡。为了大家,大家要努力。希望大家正确对待社会上对我们的一些议论,希望大家安安静静的。我想,每个员工都要把精力用到本职工作上去,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你提高带来更大的效益。国家的事由国家管,政府的事由政府管,社会的事由社会管,我们只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完成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安全、稳定。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严格自律,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部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属。我们华为人都是非常有礼仪的人。当社会上根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当这个社会认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不是华为人,因为你的修炼还不到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

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上一篇:让幼儿学会倾听的策略下一篇:三上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