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明翰就义诗有感

2024-04-09

读夏明翰就义诗有感(精选4篇)

篇1:读夏明翰就义诗有感

阅读课教案

革命烈士诗抄-----就义诗

授课教师: 陈慧 冯义 学习目标 :

1、理解、背诵就义诗。

2、感受夏明翰为捍卫马列主义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就义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诗歌导入

1、齐读就义诗。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你知道夏明翰的英雄事迹吗?

2、学习就义诗。(1)齐读。

《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有感情朗读。

二、了解古诗大意。

1、讲述夏明翰被关押的事情。

思考: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结果怎样?

2、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和残酷刑罚,夏明翰是怎样对待的?

3、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明翰被捕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屈服)

4、投影出示“就义诗”,朗读、理解这首诗。

砍头── 牺牲

英雄气概

主义── 真理

就义 杀了── 一人 坚定信念 自有── 千万

5、夏明翰在受审时与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说说夏明翰为什么能在敌人面前这样英勇无畏?课文反映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崇高品质?

五、作业

1、朗诵、背诵、默写《就义诗》。

2、摘录几首革命诗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革命烈士诗抄-----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篇2:读夏明翰就义诗有感

——读《夏明翰英勇就义》有感

邓慧珺

一个中国人,应当不管在怎样的境遇里,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背叛自己的祖国!这是我读了《夏明翰英勇就义》这篇文章后的感悟,优秀党员故事读后感——读《夏明翰英勇就义》有感。

文章虽比较简短,但反映出了革命党员的忠贞爱国,读后感《优秀党员故事读后感——读《夏明翰英勇就义》有感》。

故事发生在1928年的春天,夏明翰因叛徒的告密而被捕。反动派把他关进监狱,先对他来软的——劝他投降,说什么这要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就一定不会亏待他。但夏明翰的革命意志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于是,敌人又对他来硬的——用尽各种酷刑,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依然动摇不了这位革命党员的坚强意志。敌人对着夏明翰毫无办法,决定杀害他,杀害他以前,反动派还不死心,又对他进行了一次审问。

多么坚强的革命意志啊!这说明了夏明翰宁愿死也不背叛祖国,宁死不屈!

一个杀气腾腾的军官问夏明翰姓什么,他镇定地回答道:“姓冬!”那军官听了生气的说:“什么?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这是跟你们学的。你们从来都是把黑说成白,把卖国说成爱国,照你们这么说,我姓夏的当然说成姓冬。”夏明翰冷冷地一笑说道。那军官气得暴跳如雷……最后敌人把他押到刑场,他昂头挺胸,一边迈着大步向前进,一边高唱《国际歌》。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只要来了一张纸和一支笔,在上面写道: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写完后,他用力地把笔扔到地下,英勇就义了。

篇3:《夏明翰英勇就义》教学反思

《夏明翰英勇就义》这是一篇充满正气和正义,能够震撼人心,触动人心的课文。课文当中一些描写敌人和夏明翰神态的词语非常准确到位,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课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字词以及文本中的对话,感受体会夏明翰大义凛然,坚定信仰,坚持真理和正义的精神。

我教学《夏明翰英勇就义》第二课时,在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要重视读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分析重点段,而重点段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因此,如何通过对话来反映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情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我虽知道要从抓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及语气入手,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读,没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去感受当时的气氛。《夏明翰英勇就义》这一课,由于发生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场景。因此创设一个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是十分必要的。我完全可以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老师也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朗读。由于这时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能很快地对课文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越感到亲切,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朗读太少使得整节课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二、要重视课堂生成。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错过了一些很好的课堂闪光点。比如说我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有学生说,敌人会给他自由,这时下面的同学有一些议论的声音。有同学说,不会的。这是一个亮点,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到底会不会给他自由。这样下去或许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而我却错过了这么好的教学机会。只管着自己的预设,有时甚至还强硬地牵扯学生的回答。

三、要重视环节过度语言的魅力。当教学到第二个大环节的时候,我的教学思路有点乱。我的提问是:你从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之后,我由于对学生学习情感递进的顾虑。引导学生按照敌人对夏明翰的审问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导致教学上有点乱而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实,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说,做得更加开放些。在环节过度的语言上还要不断加强,语言要更加有力量,更加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给他们以一种阅读期待感。

四、要重视上课语言的抑扬顿挫。在上这一课时,我很担忧引导不好学生,课堂的基调出问题。而实际上,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我自己的课堂语言始终太高亢了。我知道这并不是所说的激情。教师的语言是应当随着课堂情感的渗透而变化。我的语言太生硬,不是一种机智的表现。

篇4:读夏明翰就义诗有感

夏明翰,19生于湖南衡阳。自幼聪颖,爱好诗书。五四运动时期参加衡阳学生爱国运动,是衡阳学生联合会的领导者,19衡阳检查日货运动达到高潮,牟利商人恨学生入骨,他们说通夏明翰的祖父,把夏明翰禁闭在家。直到19湖南“驱张”(指当时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成功,夏明翰才找到机会逃出,随“驱张”代表团到长沙。从此,家庭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他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活,年仅20岁。

19,夏明翰到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1925年后任中共湖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并负责农委工作。他极力主张武装农民,在推动湖南农民运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因为他作风正派,性情和善,勇于负责,勇于斗争,原则性强,很快就把许多优秀的青年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他经常担任着指导青年参加政治活动的任务。

“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夏明翰于1928年2月8日在汉口被反动派逮捕,次日英勇就义。临刑前写了壮烈诗篇: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自有后来人。◆[12月13日]

上一篇:安徽中考数学历年真题下一篇:青少年励志格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